上海市各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曲鉴赏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11
上海市各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曲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唐)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张十一功曹:张署,韩愈好友,与韩愈一同在监察御史任上被贬。
②筼筜(yún dāng),生长于南方湿热地带的大竹,高达数丈。
③踯躅(zhí zhú),植物名,亦称映山红,春天开花漫山红遍。
④恩波,指皇帝的恩泽。
⑤斗,同“陡”。
1.“吟君诗罢看双鬓”中的“君”是指谁?理由是什么?2.诗中有两处出现了数词,请分别指出其表意内涵。
3.本诗中哪个字词可以做“诗眼”,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指张署,从题目《答张十一功曹》可见。
2.两三家表明人烟稀少,突显被贬之地的荒凉;一半加描绘白发苍苍,表现内心的愁苦。
3.“哀”,“闲”,“死”,“踯蹰”均可,联系流放荒地、命运未卜、报国无望、内心绝望等内容作答。
【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答张十一功曹”分析可知“君”是指张十一功曹,即张署。
2.要求学生找出两句带有数字的诗句,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
“哀猿啼处两三家”的意思是“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写出了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扰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荒远冷僻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
“斗觉霜毛一半加”的意思是“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
描绘出白发苍苍,内心愁苦的诗人。
3.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即可。
“哀”,“闲”,“死”,“踯蹰”均可。
如“闲”字: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语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019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诗词曲鉴赏】专项精选汇编虹口区(二)阅读下面词曲,完成第6—7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66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7爱杀江南。
普陀区(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这首诗的作者是(人名),晚号居士。
(2分)7.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孤山、贾亭、白沙堤都是西湖的名胜。
B.第一、二联动静变换,诗人联想丰富。
C.第三、四联,描写早春之景美不胜收。
D.全诗语言绚丽,物象丰富,情感浓烈。
6.白居易香山7.A松江区(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诗歌作者是(人名),钱塘湖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地名)。
(2分)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水面初平”勾勒出潮水平湖堤的早春轮廓。
B “早、新”二字描绘了莺和燕新来时的动态。
C “渐欲、才能”表现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D “行不足”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留恋。
(二)(4分,每题2分)6.(1+1分)白居易西湖7.(2分) B奉贤区(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A.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诉表情”。
B.“当年万里觅封候”写出了词人当年远离家乡、壮志报国的情景。
C.关河梦断何处”流露出词人对将要离开军队而产生的遗憾之情。
D.“泪空流”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不甘.6.陆游,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地,7.C杨浦区(二)阅读古诗词,完成6-7题(4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019届杨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部分(共40分)(一)默写(15分)1.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2. ,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万籁此俱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4. 。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又是哉!(《捕蛇者说》)5.亭亭净植,。
(《爱莲说》)(二)阅读下列诗曲,完成6-7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中借用典故的一联,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分)7.下列对颈联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沉舟”“病树”是诗人的自嘲,其中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B.“千帆过”“万木春”,形象表明诗人对自己拥有光明前途充满信心。
C.“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诗人豁达襟怀。
D.蕴含了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三)阅读选文,完成8—10题(9分)黄生借书说(节选)①“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②“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8.选文作者是代文学家。
(2分)9.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A.其他祖父..之物而强假焉..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B.非夫人C.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D.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上海市各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曲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③。
(注释)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③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1.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首联:色美(花色淡紫,花瓣嫩黄,色彩鲜明而和谐)。
颔联: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品高(将菊花的色香同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
2.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诗歌的前两联“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的意思是: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丰韵翩翩,突出其色美;颔联用陶令、罗含之典,突出了菊的味香,烘托菊花高贵品格。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诗歌的前两联突出“菊”的美好品质,颈联用“禁重露”“怯残阳”写菊花深忧迟暮,暗含自己的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
尾联则言志,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
尾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的意思是: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所以,这首诗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花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入朝的思想。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019学年上海市嘉定、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名句名篇1. 默写( 1 )树木丛生,。
(《观沧海》)( 2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3 )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二、诗歌鉴赏2. 阅读下列元曲,完成下题甲: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两首元曲的曲牌都是2.(1)两首元曲都描写了□□的形象。
(用原曲词语回答)(2)乙曲除了写景以外,还写了。
三、文言文阅读3.阅读下文,完成下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1. 甲文画线句作者的视线以为序;乙文画线句作者的视线以为序。
A.时间空间B.人物声音C.空间时间D.声音人物2. 甲段的景色可用“ ”一个词概括;乙段的人物心情可用“ ”一个词概括。
(用原文词语回答)4.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 萧氏子至京师② ,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 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 ,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 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 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2019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古诗词默写】专项精选汇编1浅草才能没马蹄 2衣带渐宽终不悔 3铁马冰河入梦来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惟吾德馨普陀区(一)默写(15分)1.半匹红纱一丈绫,。
(白居易《卖炭翁》)2.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3.复行数十步,。
(陶渊明《桃花源记》)4.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1.系向牛头充炭直2.谈笑有鸿儒3.豁然开期4.夜卧听风吹雨5.却道天凉好个秋(一)(共15分,每小题3分,错、漏、改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阴阳割昏晓 2.关河梦断何处 3.此日中流自在行 4.吾视其辙乱 5.山岳潜形奉贤区(一)默写(15分)1.谁家新燕啄春泥2.昨夜雨疏风骤3.桃花依旧笑春风4.遐迩远逝5.竭其庐之入杨浦区(一)默写(15分)1.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其二)》)2. ,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3.水何澹澹,。
(《观沧海》)4.予独爱莲之,。
(《爱莲说》)5.浮光跃金,。
(《岳阳楼记》)1.艨艟巨舰一毛轻2.万籁此俱寂3.山岛竦峙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静影沉璧青浦区(一)默写(15分)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
(《望岳》)2._________________,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4.___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1.(3分)一览众山小2. (3分)朝晖夕阴3. (3分)心忧炭贱愿天寒4. (3分)向来枉费推移力5. (3分)弓如霹雳弦惊黄浦区(一)默写(15分)1. 盈盈一水间,。
(《迅迅牵牛星》2. ,浅草才能没马蹄。
2019年上海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浦东新区】(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6-7题(4分)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诗题中的“岳”是指,请写出“五岳”中另一座山的名称: 。
(2分)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中的“青未了”写出了山色郁郁苍苍,连绵无际浩茫混涵,难以言尽。
B.颔联中的“割”字既写出了山之高险,又表达了诗人志向之远大。
C.颈联中的“层云”与“归鸟”写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巅远跳的景色。
D.尾联中的“凌绝顶”和“众山小”表现诗人勇攀高峰、壮志凌云。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4分)6.泰山填写“嵩山”“衡山”“恒山”“华山”任何一个均可得分。
(2分)7. C(2分)【宝山】(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这首散曲的作者是(朝代)(人名)(2分)7.下列对本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一点相思几时绝?”直抒作者缠绵的相思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点明离别的季节是暮春时节。
C.“溪又斜,山又遮”写出离别时女主人眼前之景。
D.“人去也”饱含女主人公难以割舍的离别的伤痛。
6、(2分)元关汉卿7、A【虹口】(二)阅读下面词曲,完成第6一7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6.“晴岚”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7.曲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2分)(二)课内诗歌鉴赏(4分)6.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2分)7.爱杀江南(2分)【普陀】(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上海市各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曲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徽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阅读这首词,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出猎场景的。
2.词中两次写到“射”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弓,《说文解字》的释义为“兵也,所以发矢”,后引申出“形状或作用像弓的器物”之意。
在古诗词中,经由诗人的描绘,弓又具有了表现英雄气概的内涵。
下列诗句中,与“会换雕弓如满月”中“弓”含义相近的一项是(甲)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乙)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韦庄《关河道中》)(丙)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答案】1.示例:运用动作、肖像描写,写出了左牵黄色猎犬、右驾捕猎苍鹰的出猎者的雄姿,写出了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的跟随者千骑竞逐的浩大声势和壮观场面。
2.示例:“亲射虎”,指亲自射杀猛虎,“射天狼”把射杀的目标对准入侵者,表达了作者的英勇豪迈之情,抒发了其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甲【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本题作答可依据“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所运用的动作、肖像描写方法和交代跟随者来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词句“亲射虎”是指亲自要射杀猛虎;“射天狼”中的“天狼”暗指当时的西夏,作者把射杀的目标对准入侵者。
通过这两个“射”,既展现了作者的英勇豪迈之情,又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2019二模诗词赏析整理卷2019浦区二模卷《天净沙秋思》1、曲中的“昏鸦”是指()2、下列对“夕阳西下”一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点明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
B、渲染既温情又悲凉的特殊氛围。
C、使得全曲情境交融,浑然一体。
D、烘托抒情主体怅惘若失的心绪。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C2019黄埔二模卷《送友人》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2、下列对这首诗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横”字写出水之动态B、“绕”字写出山之静态C、尾联抒发难舍难分的情感。
D、通篇都在写秀丽的自然美白C2019闵行二模卷【甲】“昨夜雨疏风骤……”【乙】《蝶恋花》1、甲词是清照写的《》,乙词是()写的《蝶恋花》2、下列对诗歌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都表达了女主人公细腻的情思。
B、都是借春花春草抒发愁情的怀人词。
C、主人公都借酒浇愁而终究无法排遣。
D、都隐含着词人的惆怅和无奈之情。
如梦令柳永D2019长宁二模卷《黄鹤楼》《蝶恋花》1、上面的诗词里,出现了同一个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这个词是____________2、对《黄鹤楼》和《蝶恋花》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是近体诗的佳作,柳词是婉约词的精品。
B、诗写芳草萋迷动人心,柳词借春草延诉衷情。
C、诗绘日景晚景颇具图画美,柳词写有声无声角度多变化。
D、诗传递出伤感与思念之情,柳词表达了坚毅与执着之意。
愁B2019徐汇二模卷《钱塘湖春行》1、始终“早莺”“新燕”“____________”等事物充分体现早春的季节特征。
2、下列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描绘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
B、诗歌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C、诗歌以“行”为线索展现西湖的景色。
D、诗歌呈现了早春时节喧闹的游湖场景。
浅草D2019普陀二模卷《钱塘湖春行》1、这首诗的作者是(人名)___________,晚号_________居士。
2、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孤山、贾亭、白沙堤都是西湖的名胜。
上海市各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曲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2.请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为下文铺垫。
2.诗人借周瑜火烧赤壁的胜利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已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
【解析】1.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折戟”为小;“赤壁之战”为大,“国家的命运”为大。
“折戟”是引起诗人抒发感情的工具,同时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
2.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
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
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
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上海市各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曲鉴赏专题一、诗歌鉴赏1.1.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
有时后面再加上情感。
此题为,概括出所描绘的场面特点即可。
“八百里分麾下炙”: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
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练兵前分享牛肉的热闹场面,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2.B“增添了悲凉之气”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沙场秋点兵”中这个“秋”字下得好。
“秋”在这里指的是“秋天”的意思,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
“秋”字点明了作者回忆中战争的季节,也表现了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肃杀的气氛。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幕,学诗设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词人借梦境将天上与人间做了鲜明的对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展现了一幅晨雾迷茫,云涛翻腾,银河流转,千帆竞渡的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2.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解析】1.试题分析: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
本题作答要抓住“天”“云”“涛”“星”“船”等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一幅辽阔、壮美的图景来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
通过叙写梦中海天一色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其中“学诗设有惊人句”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用“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据此理解作答。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还山宅①杨师道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②。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③,犹是昔烟霞。
(注)①《还山宅》是诗人重回华阴旧居的见闻和感受,是一首纪行之作。
②槎:读chá,指小舟。
③泉路:可指流着山泉的路,也可指山泉或山中之路。
泉,水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还山宅》描写芳草茂盛遮蔽山路小径,但是作者仍旧走入山中,回到山宅,表明了诗人很熟识道路,太久没回家的思归之情。
B.首联对起,总写还山宅之行。
“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C.第二联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暮春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的衰败景象,抒发诗人春光易逝的感慨。
D.第四联展示山宅风貌,明写“鸟散”,暗传人去屋空。
“云披涧户斜”是自然景物,又是今昔所同。
E. 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这是诗人对山宅的认同,山宅既不负旧主,主人亦不负旧宅。
此行像偿还了一笔不大的宿债,得到的是一种恬静的满足。
2.第三联“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中“扫”和“碍”这两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答案】1.CE2.扫,拂扫,拂弄的意思,写轻风吹着垂藤拂扫过幽石,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宅周边景物的别致,表现了诗人对山宅的热爱之情;碍,阻碍的意思,写横卧的树枝挡住了诗人前行的小舟,暗示了诗人很久没有回家,也表现了诗人急于回家的心情。
【解析】1.C.第二联以“落花”反衬空山之幽,隐然传出诗人心境的安闲自适。
E.第五联诗人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
不是想象。
2.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
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意思是:轻风吹着垂藤拂扫过幽石,写横卧的树枝挡住了诗人前行的小舟。
所以一个“扫”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垂藤拟人化,碍,阻碍的意思,暗示因诗人太久没有还家,不知道柳枝生长茂盛,已经挡住了水路,表明了诗人很熟识道路,太久没家的思归之情。
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杜牧《赠别》诗中,体现与友人送别场景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首诗中画线的诗句,具体说说其抒发感情的方式和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樽前2.杜牧的《赠别》诗,以物喻人,通过“蜡烛有心”和“垂泪到天明”表现友人离别之时的深深的忧伤之情。
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认为只要真情在,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并劝勉友人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而不能像普通儿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
就感情基调而言,前者黯然销魂、极度伤感,后者乐观豁达、积极昂扬。
【解析】1.“唯觉樽前笑不成”意思是只觉得酒筵上要笑却笑不出声,“樽前”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2.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较。
甲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句明显是把蜡烛当人了,借物达情,连蜡烛都有心都会流泪啊,何况是人呢。
两句没有一个愁和伤字,却恰如其分表达了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复杂心境。
感情基调:黯然销魂、极度伤感;乙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感情基调:乐观豁达、积极昂扬。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属于词,其词牌是“南乡子”,它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样,均属于辛弃疾的“壮词”。
B.上阙前两句用设问的手法,写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
C.下阙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英雄壮举,反衬出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D.该词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表达了作者渴望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以及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愤懑之情。
2.这首词中的加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B2.该句借用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将词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常流不息的江水,委婉含蓄地表明了朝代兴起和衰亡的漫长历史。
【解析】1.B.“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错误,作者俯瞰日夜奔流的长江;追思像江水东流、一去不返的“千古兴亡”事,咏古叹今,抒发自己对中原故土的深切眷念,把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故选B。
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句话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
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委婉含蓄地表明了朝代兴起和衰亡的漫长历史。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赏析“月黑雁飞高”。
2.请描述“大雪满弓刀”所展示的画面。
【答案】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及背景。
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逃跑。
2.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象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勾勒出将士们的勇气和英姿。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本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
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2.本题考查对诗句画面的描述。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
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据此描述即可。
7.诗词赏析。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后,国事家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末句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国难当头,凡夫俗子众多,词人意欲出国留学、报效国家。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答案】1.C2.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
C“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表达的感情是:拥有的俗人眼光是不可能认识我的,虽然我现在没有出息,但我把这当着磨练。
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故选C。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意思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 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表达作者知音难觅的苦闷和对前途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