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户籍制改革工作方案-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5
国务院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
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
立足基本国情,积极稳妥推进,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
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依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不得采取强迫做法办理落户。
——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坚持统筹配套、提供基本保障。
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三发展目标。
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二、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精选多篇)第一篇: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查看鲁政办发[2022]67号2022-08-122022-08-12有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关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市《关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单位:云南省**市人民政府号:昆政发(2022)1号发布日期:2022-1-11执行日期:2022-1-20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城管委会,**空港经济区管委会:根据公安部关于调整户籍迁移政策的有关要求,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云政发(2022)137号),结合我市实际,对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现代新**建设。
(二)基本原则以拥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为公民户口迁移的基本条件。
本着有利于构建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公民亲情团聚、有利于吸引人才、有利于吸引投资的原则,实现人口科学管理、促进人口有序流动,营造**优良的民生环境。
本实施意见所称的合法固定住所是指:公民个人取得**市房屋所有权证的住宅〔五华区、**区、官渡区、西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主城区)及呈贡县围内,银行贷款未结清的按揭房除外〕;单位具有合法产权,分配给职工长期居住,但尚未出售产权给居住人的住宅。
本实施意见所称稳定生活来是指:有合法收入、能够自食其力生活、不需要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取消户籍“二元”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在全市取消农业户与非农业户的登记管理模式划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城乡人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
一、背景及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精神,进一步优化户籍管理服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原则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户籍管理服务水平。
2.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户籍管理工作的合法、规范、高效。
3.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户籍管理新机制,提高户籍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4.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三、工作任务1. 完善户籍管理制度(1)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实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2)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等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3)简化户口迁移手续,提高户口迁移效率。
2. 优化户籍管理服务(1)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户籍业务办理“最多跑一次”。
(2)加强户籍窗口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户籍业务网上办理。
3.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1)加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推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2)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户籍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2. 完善政策法规。
修订户籍管理相关法规,明确户籍管理职责和程序。
3. 强化宣传引导。
加大户籍管理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户籍管理改革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4. 加强培训考核。
加强对户籍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5. 落实责任追究。
对户籍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2023年1月至3月):制定户籍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开展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法规。
2. 第二阶段(2023年4月至6月):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优化户籍管理服务,加强宣传引导。
【公安方案】衢江区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方案衢江区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衢江区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5〕42号)和《衢州市人民政府(衢政发[2016]25号)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衢江实际,现就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总体目标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以及国家、省、市政府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部署,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进一步调整我区城镇落户政策,逐步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按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加快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布局和就近转移,推动衢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1.稳步推进。
科学规划,统筹考虑,按照城乡人口合理布局和自由流动的要求,充分考虑衢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稳妥地制定城乡人口迁移规划和改革实施方案。
2.以人为本。
本着“因地制宜、尊重意愿”的指导思想,由农民自主选择是否进城镇落户。
对进城镇落户的农民依法保障其在城乡的合法权益。
3.引导鼓励。
从衢江实际出发,科学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向城镇集中,合理确定落户条件,把引导农民就近进城镇落户作为工作重点,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
4.完善配套。
及时制定完善与户籍管理制度相关的配套政策,按照成熟一项推进一项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建立健全各类群体进城镇落户的制度通道。
二、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主要内容(一)调整完善城镇落户和迁移政策。
根据城市化进程、产业发展和城镇人口集聚等需要,以“人户一致、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原则,以具有合法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对城镇落户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公安方案】藤县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8〕25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桂政发〔2018〕8号)及《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我市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梧政办发〔2018〕210号)精神,推动我县城镇化建设,加快富民强县新跨越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格局,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以具有合法稳定住所为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为基本形式的户口迁移登记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逐步实现农村居民进城后子女就学、公共服务、住房租赁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二、总体要求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统筹配套、提供基本保障的原则,有计划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和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失地农民、农村五保户等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力争到2020年实现15万农村人口落户城镇,使我县的城镇化率从目前的48.2%提高到56%以上。
三、组织领导为推进我县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的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充实调整我县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我县户籍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具体成员名单如下:组长:廖剑波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副组长:杨新梅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信访局局长梁伟才县发改局副局长郭碧海县公安局副政委成员:许杰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法制办主任(兼)覃永沛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江亚平县民政局副局长孙燕凤县财政局副局长张万清县人社局副局长邓少西县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李勇辉县住建局党委书记黎友荣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覃浩新县林业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宋锦玲县卫计局副局长罗连辉县统计局副局长林旭宇县国税局副局长梁远峰县地税局副局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由郭碧海同。
2024小城镇户籍管理革新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逐渐加剧,小城镇作为承载着大量人口的重要地区,户籍管理亟需革新。
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小城镇户籍管理体系,实现人口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和便捷化。
二、户籍管理体制改革1. 从政府主导到市场机制推动:建立市场化的户籍管理机制,在保障公民权益的前提下,逐步开放市场,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流入小城镇,促进经济发展。
2. 优化政府部门职责:将户籍管理的职责逐步下放到基层,将政府部门从具体操作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监管和服务职能。
3. 引入第三方机构:建立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来承担一部分户籍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信息化建设1. 建设统一的户籍信息平台:建立全国统一的户籍信息平台,整合各级政府部门的人口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传递。
2. 推动电子身份证颁发: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电子身份证,实现一人一证的全面普及。
电子身份证和户籍信息平台相结合,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查询。
3.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加强对户籍信息的保护措施,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确保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
四、人才引进和创新1. 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包括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提供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入小城镇。
2.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建立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培训课程和资金支持,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升就业竞争力。
3. 实施人才流动计划: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推动人才流动计划的实施,鼓励人才在小城镇就业和创业,在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五、社会保障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确保居民在小城镇生活的基本保障。
2. 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提供临时救助、低保等救助措施,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意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意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因此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方案意见。
一、认识与意识1、深刻认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清醒认识户籍制度的现实问题。
2、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普及户籍制度及改革的知识,推动全社会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认知。
3、组织普遍性调研,等听民意、收集意见,推动改革方案的制定。
二、改革思路与目标1、建立现代化户籍管理制度,以最轻的路径、最小的代价,全面推进人口流动管理制度改革。
2、积极推行异地就业一站式服务、异地购房放开限制、异地社保互认等电子化化解、简化各种行政审批手续。
3、以城镇居民为主体,推动城乡居民义务兵营期限一视同仁、享受同样待遇,缩小城乡二元划分。
4、实行全国统一的户籍制度,大力推广“常住人口+居住证”双重登记制,逐步实现异地生活无异地户籍。
三、具体措施1、在计划生育政策条件放松后,允许符合条件的外来人才、人口自由流动。
建立便利渐进的户籍转移机制。
2、提高城镇化比例,增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商业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供给。
逐步解决户籍政策与城乡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3、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建立稳定就业和个人发展的制度保障。
4、完善软硬件设施,推行电子化户籍管理,确保户籍数据准确可信。
5、加强户籍标准化和母猪认证,及时报送户籍信息,保证户籍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提高城乡居民的公共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通过上述方案意见,不仅可解决目前户籍制度的不足和缺陷,也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为实现现代化政府、民主社会和和谐社区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户籍制改革方案一、背景与意义广东是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然而,当前广东户籍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影响人才流动、制约居民权益,因此亟需进行户籍制改革。
本文就广东户籍制改革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2.1 目标•促进人才流动,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居民的就业创业自由度;•保护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权益;•激发社会创新创造力。
2.2 原则•坚持市场导向,注重市场需求和个体选择;•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尊重个体权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改革方案3.1 改进户籍登记管理•简化户籍登记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行电子化登记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信息共享,确保各部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2 改革居住证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松绑落户政策,放宽落户条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待遇。
3.3 改善流动人口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区别对待不同群体;•加强流动人口信用信息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解决流动人口的困难和问题。
3.4 建立城市发展基金•建立城市发展基金,用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各级政府按比例出资,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作;•提高城市发展基金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益。
3.5 推行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违法侵占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土地产权的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励创新创造。
四、政府政策和支持措施4.1 政府政策•减少行政限制,简化审批程序;•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人才引进和创业创新;•加大对农村农民工的关爱力度。
4.2 支持措施•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推动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公益事业。
五、预计效果与挑战5.1 预计效果•人才流动增加,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城乡发展更加平衡,资源优化配置。
户籍人口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户籍人口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人口,保障人民权益,制定户籍人口管理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总体目标。
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的户籍人口管理制度,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人口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
三、具体措施。
1. 完善户籍登记制度,建立统一的全国人口信息数据库,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2. 加强人口普查工作,及时更新人口信息,保证户籍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消除户籍歧视,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4.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的流动人口登记制度,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
5. 加强对特殊人群的人口管理,保障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权益。
6.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户籍人口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实现智慧人口管理。
四、保障措施。
1.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户籍人口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口管理队伍,提高人口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五、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本方案,预计能够实现户籍人口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提高人口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六、总结。
户籍人口管理实施方案是当前我国人口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建立健全的人口管理制度,促进人口流动和就业,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方案,不断完善人口管理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精选3篇(一)户籍制度改革是指通过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以消除户籍歧视、降低户籍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实现人口迁移的自由和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下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1. 完善市民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市民基本权益保障制度,保障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权利。
取消对非本地户籍居民的地区限制,确保他们在各方面享有与本地户籍居民同等的权益。
2. 优化户籍管理体制:建立一体化的户籍管理体制,实现户籍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取消户籍迁移的限制,允许公民自由选择落户地,建立简化和便捷的户籍迁移程序。
3. 建立公平的公共服务制度:制定并实施公平的公共服务政策,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取消对非本地户籍居民的差异化待遇,确保公民在不同地区享有相同的公共服务。
4.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逐步解决农民因户籍限制而无法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和福利的问题。
5. 支持中小城市发展:通过优化中小城市的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吸引人口流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大对中小城市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提升其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吸引力。
6.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保障: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可信、高效的居民身份认证和个人信息管理机制,确保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7. 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加强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加强舆论引导,促进社会各界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支持和参与。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逐步消除户籍歧视,降低户籍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实现人口迁移的自由和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同时,还可以提高公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精选3篇(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意见:1. 目标确定:确定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重点是解决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的户籍问题,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平等待遇。
户籍制改革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动我市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推进我市户籍制度改革,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户籍制度,从而进一步促进本市失地农民和外来人口向城市(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加快我市城镇化建设进程,推动我市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积极稳妥。
户籍制度改革要适应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大胆改革创新,又要科学稳步推进,充分考虑城区和三县城镇发展差异、政府承受力和城镇资源承载力,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引导本市失地农民和外来人口平稳有序转移,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以人为本。
户籍制度改革要按照自愿原则,充分尊重本市失地农民、外来人口、大学生等人群的转户意愿,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确保新增进城转户人员工作生活得到保障,实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3.综合协调。
户籍制度改革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做到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城市(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共同进步。
二、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和办法
(一)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制度
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登记制度,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分为城镇居民户口和农村居民户口。
(二)适度放宽市区落户政策
1.放宽购买商品房落户政策。
凡在城区购买60平方米及以上成套商品房的,可凭房产证、购房发票等有效证明(尚未拿到房产证但已实际入住的,凭购房合同、购房发票),申办本人(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在市行政区域以外无工作的人,下同)及其无工作配偶和未婚子女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