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结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24.00 KB
- 文档页数:6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
结
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已经为大家公布,快来查缺补漏吧!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纬线和经线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点击阅读详情大于大于大于大于大于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2、20度W向东至160度E为东半球;
20度W向西至160度E为西半球;
经度度数小于20度,为东半球,
经度度数大于160度,为西半球;
经度度数在20度至160度之间,为相应半球。
点击阅读详情大于大于大于大于大于初一人教版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按地图分类:地图集,电子地图,三维地图,卫星地图,影像地图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2.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3.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A.形状:半圆状;B.长度:相等;C.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0度和180度除外)(5)几条特殊经线:A、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B、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过0度经线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过180度到160°E为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切记:经度在0°--20°在东半球;160°——180°在西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一形状可以通过多种现象和观察结果来证明,如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站得高看得远、夜晚看北极星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和航天飞船上的观察。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纬线的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划分: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三、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 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状长度:相等方向:指示南北方向3.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4.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5. 几条特殊经线: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四、地球的运动1. 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2. 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五、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66.5°N --90°N) (23.5°N --66.5°N) (23.5°N --23.5°S) (23.5°S --66.5°S) (66.5°S --90°S)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最大周长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麦哲伦环球航行 (2)月食 (3)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4)地球卫星照片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经线和纬线:5.经度和纬度: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 )、以西是(W ),0°纬线以北是 (N )、以南是(S )(2)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 (E ),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 ),向北增为北纬(N )向南增为南纬(S )7.判断半球位置: (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 )即北半球,为(S )即南半球 (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①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
②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8.五带的划分:9.高中低纬的划分:(1)低纬:0° -30° (2)中纬:30°-60° (3)高纬:60°-90°二、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方向:(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4)应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3.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2)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海拔高度的数字三、地形图(1)海拔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3)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4)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一、疆域和行政区划1.中国优越的位置:①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单元总结要点图解知识清单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纬线经线纬线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定义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长度特征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到极点缩为一点形状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都是半圆5、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
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6、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纬度经度起止度数0O (0O纬线叫赤道)—90 O N/S 0O (0O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 代号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赤道(0O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初子午线(0O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E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W )半球划分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0 O W和160O 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O W向东到160O E为东半球(20OW—0 O—160O E);20 O W向西到160O E为西半球(20 O W—180 O—160O E)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第一章一、地球的知识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大于极半径(6357千米)。
二、地球仪的知识1、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3、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4、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A( 0°, 60°W)A( 0°, 30°W)B(30°S, 75°W)B(30°N,60°E)C(30°S, 0°)C(30°S,60°E)甲:50°N 、20°E 北半球、东半球中(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北温带乙: 20°S 、 170°W 南半球、西半球低(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热带三、地球的运动1、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意义自转地轴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一天昼夜更替和各地的地方时不同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2、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总保持66.5度,且地轴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图):(1)在图中画出公转方向(2)①是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③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④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4、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图):(1)在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2)在图中标出五带的名称热带的特点是: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北温带的特点是: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南北寒带的特点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四、地图的知识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地球和地图赶快地掌握科学知识,快速提升学习能力,由编写老师为您供给的初一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希望给您带来启迪!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全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2.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地球的大小:均匀半径为6371 千米 ;赤道周长为 4 万千米 ;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4.纬线:●定义:与地轴垂直而且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特色:①形状都是圆 ;②长度不相等 ,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最短的纬线是南极点和北极点 .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区分方法:赤道为 0 度纬线 ,从赤道向两极各区分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 ,用字母 N 表示 ;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 S 表示 .●南纬、北纬鉴别:纬度向南愈来愈大为南纬 ;纬度向北愈来愈大为北纬 .●重要纬线 :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回归线 (南北纬 23.5 度 ),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 ,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 (南北纬 66.5 度)温带和寒带得分界线,极昼极夜的最南、最北界线 .●高中低纬度的区分:低纬度地域 (030 中纬度地域 (3060 高纬度地域 (6090).5.经线:●定义:连结南北两极并同纬线订交的半圆 . ●特色:①形状都是半圆;②长度都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 ●区分:从0 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为 180 经线向东为东经 , 用字母 E 表示 ;0 经线向西为西经 ,用字母 W 表示 .●东经、西经鉴别:经度向东愈来愈大为东经 ,经度向西愈来愈大为西经 .●重要经线:本初子午线 (0 经线 ):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180 经线:既是180E ,又是 180W.习惯上称作18020W 和 160E 经线 :把地球均分为东西两半球;东半球的范围是 W、 E ; 西半球的范围是W、 E.6.经纬网:确立地球表面随意一点的地点 .确立方向 ( 经线指示南北 ,纬线指示东西 ).7.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断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面对地球自西向东;从北极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看是顺时针方向.周期:一天 ( 或 24 小时 ).地理现象:产生日夜更替现象和时间差别.8.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地理现象:四时变化 (各地日夜长短的变化、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9.地球公转表示图:课本P1110.五带的区分:区分依照: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散布状况.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终年酷热 ,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 .温带地域的四时变化现象显然.寒带:北极圈之内为北寒带,南极圈之内为南寒带.寒带地域终年严寒 ,有极昼和极夜现象.11.地图三个基本因素:比率尺、方向、图例.12、比率尺:●公式:比率尺 =换算时注意单位的一致.●表示方式: 1.数字式 .2.线段式 .3.文字式 .●大小判断:比率尺是一个分数 .分母越大 ,比率尺越小 ,表示的地域范围越大 ,内容越简单 ;分母越小 ,比率尺越大 ,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 ,内容越详尽 .13.方向:①往常状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画有指向标的地图依据指向标定方向;③经纬网地图上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4.图例:熟习常用图例.P1415.海拔:地面某个地址超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址超出另一地址的垂直距离.这篇初一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的内容,请大家必定认真阅读,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初一上册地理重点必背知识点2019初一上册地理重点必背知识点篇一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以风车而的国家是荷兰。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3.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收集地理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1颠末测量,地球是一个南北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曾经对地球外形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3.麦哲伦全球*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宁靖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4.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5.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6.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7.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8.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9.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10.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11.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12.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度数为180°。
13.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历史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科学的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是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的形状: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列举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①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船身;②站得高,看得远;4、地球的大③月食。
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地球平均半径:A6371千米地球最大周长:B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C 5.1亿平方千米仪1、写“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的名称:A地轴,B北极,C南极,D纬线,E经线2、地球的最北点是北极,但是该极点上所有的方向都是南方;地球的最南点是南极,但是该极点上所有的方向都是北方。
三、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经纬线特点形状特点指示方向长度特点纬线圆圈(不同的纬线之间互相平行)东西方向不相等(长度由赤道向两极缩短)经线半圆(所有经线都相交于两极)南北方向相等2、(1)一个人方向不变一直向南,方向不变,不能(能、不能)回到原出发点,最后只能到达南极。
(2)一个人方向不变一直向西,方向不变,能(能、不能)回到原出发点。
3、北纬用字母“N”表示;南纬用字母“S”表示;东经用字母“E”表示;西经用字母“W”表示4、0°纬线又叫赤道;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5、南北纬度的分界线: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6、东西经度的分界线: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7、纬度范围:0°~90°(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度数由0°增大到90°)经度范围:0°~180°(从0°经线向东、向西经度度数增大到180°)8、南北纬的判断方法:方法一:0°纬线以北是北纬,0°纬线以南是南纬。
方法二:没有0°纬线情况下,就看纬度,纬度度数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9、东西经的判断方法:方法一:0°经线以东是东经,0°经线以西是西经方法二:180°经线以东是西经,180°经线以西是东经方法三:没有0°经线和180°经线情况,就看经度,经度度数向东变大是东经,向西变大是西经。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详细知识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的基本概况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与地平面总是呈66.5°的倾斜角)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和纬线究方便而人为加上的,实际在地球上是不存在3.经线与纬线4.经度与纬度变化图示变化规律半球划分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和160°E 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即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5.经纬网第二节地球的运动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自西向东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7.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8.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9.五带的比较第三节地图的阅读10.地图上的比例尺线段式,如:11.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小比例尺大比例尺图幅相同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简略详细量算距离时误差大小大小结论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实地范围相同表示内容简略详细图幅小大量算距离时误差大小大小结论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12.地图上的方向普通地图(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面向地图),由此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有指向标地图(指向标定向法)依据图中指向标定向,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箭头的反方向为南方经纬网图(经纬网定向法)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断根据地球转动定向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皆为自西向东,故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方向为东,反之则为西13.常用图例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4.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500米一500米15.等高线地形图16.五种山体不同部位的形态及特征闭合曲线,中间最高处为山峰,用“▲”表示,大、四周小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凸低为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凸高为谷)两低洼的部位17.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8.分层设色地形图19.陆地五种地形类型的比较20.地形剖面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世界的海陆分布2.有关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3.七大洲的分布及特点5.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7.世界重要的海峡和运河8.特殊的大洲与大洋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9.海陆变迁的原因原因典型事例地壳的变动在喜马拉雅山脉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海平面的升降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人类活动填海造陆,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10.大陆漂移说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主要观点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相关证据大西洋两岸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轮廓线大致吻合;上述两块拼合大陆,古老地层有相似性;在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都发现了海牛与鸵鸟示意图11.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第一章
一、地球的知识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大于极半径(6357千米)。
二、地球仪的知识
1、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
的交点。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3、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4、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
°
°
°
°
A( 0°, 60°W)A( 0°, 30°W)
B(30°S, 75°W)B(30°N,60°E)
C(30°S, 0°)C(30°S,60°E)
甲:50°N 、
20°E 北半球、东半球中(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北温带
乙: 20°S 、 170°W 南半球、西半球低(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热带
三、地球的运动
1、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意义
自转地轴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南
极上空:顺时针
一天昼夜更替和各地的地方时不同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
一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2、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总保持66.5度,
且地轴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图):
(1)在图中画出公转方向
(2)①是秋分日,时间是9月23日,此时太阳直射
赤道。
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
直射南回归线。
③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④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4、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图):
(1)在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在图中标出五带的名称
热带的特点是: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南北温带的特点是: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南北寒带的特点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四、地图的知识
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的知识:
①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又叫缩尺
例:在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2cm,实际距离是40千米
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较比例尺大小最好将几种形式统一成数字式。
④比例尺的大小体现出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a.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
确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
确度低。
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
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
c.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
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例1:去公园游玩要用到导游图,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C )
A 、1:200000
B 、1:1000000
C 、1:30000
3、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右图中A 点在B 点的正西方向 点在A 点的东南方向 点在C 点的西北方向
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
右图中A 点在B 点的西南方向
点在A 点的东北方向 B 点在C 点的正西方向 (3)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方格状或圆弧形经纬网图:
a.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同一经线上的各点为正南正北。
b.辨别东西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是西经,同一纬线上的各点为正东正西。
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
a 判别南北极: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b 辨别东西:东西为相对方向,根据自转箭头指向来辨别东西方向(应根据略弧段即两点间经度差小于180º的弧定向) 例:右图中A 点在B 点的西北方向
C 点在A 点的东南方向
°
B点在C 点的西南方向
左图中甲点在乙点的正西方向,
乙点在丙点的
正北
方向,
丙点在甲点的东南方向。
4、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常见的图例要能认识),地图上
的文字说明和数字叫注记。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海拔和相对高度(如上图)
A是相对高度 B是海拔
②把陆地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就是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相同,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相等。
③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
等高线稀疏。
④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
(山顶)(山谷)(山脊)
(盆地)
图中A(鞍部)
⑤计算气温的垂直变化
⑥修水坝,选坝址,并绘水坝集水区域和库区范围。
一般在河流流出盆地的出口处(河
流峡谷地区)修坝,具有投资少,蓄水多的优点。
⑦绘小河,判断小河流向。
海平
甲
乙
A
B
读右图回答:
(1)①和②坡度较陡的是②;
(2)①和②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②;
并绘出河流流向;
(3)C和D的相对高度是 200米。
读右图回答:
(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山顶②鞍部
③陡崖④山脊
(2)甲、乙、丙、丁最合适修建坝址的是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