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中的交响乐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西方交响乐简明史表摘要:一、西方交响乐的起源与发展1.巴洛克时期2.古典时期3.浪漫时期4.现代时期5.当代时期二、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1.巴洛克时期的交响乐2.古典时期的交响乐3.浪漫时期的交响乐4.现代时期的交响乐5.当代时期的交响乐三、著名交响乐作品与作曲家1.贝多芬的交响曲2.莫扎特的交响曲3.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4. Mahler 的交响曲5.斯特拉文斯基的交响乐四、西方交响乐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1.传入我国的历史背景2.中国交响乐的初创阶段3.中国交响乐的成熟与发展4.当代中国交响乐的成就与挑战5.西方交响乐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正文:西方交响乐起源于巴洛克时期,历经古典、浪漫、现代和当代等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交响乐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也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启示。
一、西方交响乐的起源与发展1.巴洛克时期:西方交响乐的奠基人是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
这一时期的交响乐以教堂音乐为主,管弦乐队由弦乐、木管和铜管组成,音乐风格较为复杂。
2.古典时期:交响乐进入古典时期,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交响乐结构更为严谨,旋律优美,体现了交响乐的黄金时代。
3.浪漫时期:浪漫时期的交响乐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音乐形式更加丰富。
著名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Mahler 等,他们的作品充满激情,深受听众喜爱。
4.现代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响乐逐渐摒弃浪漫主义的华丽,走向简约、抽象。
斯特拉文斯基等作曲家的作品,展现了交响乐的新风貌。
5.当代时期:当代交响乐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交响乐队与电子音乐的结合,使得交响乐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1.巴洛克时期:音乐结构复杂,装饰性强,乐队规模较小,以弦乐为主。
2.古典时期:音乐结构严谨,旋律优美,乐队规模适中,交响乐开始走向成熟。
3.浪漫时期:音乐形式丰富,情感表达强烈,乐队规模扩大,交响乐达到巅峰。
西方交响乐简明史表
西方交响乐与西方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紧密相连。
以下是其发展历程。
一、文艺复兴时期
交响乐的起源可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当时,音乐家们开始尝试创作更为复杂、多变的音乐作品,交响乐的雏形逐渐浮现。
巴洛克时期,音乐开始追求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效果,交响乐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古典主义时期,交响乐的形式和结构得以确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大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
二、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作曲家们开始将个人情感、民族特色以及自然风光融入作品中,使交响乐成为表达个人和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
同时,交响乐队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带来了更为丰富的音响效果和表现力。
三、20世纪的变革
进入20世纪,交响乐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作曲家们开始尝试使用新的音乐语言和形式,如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巴托克的音块等,这些创新为交响乐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同时,20世纪的战争和社会动荡也深刻影响了交响乐的发展,作曲家们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社会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四、21世纪的全球化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进步,交响乐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各国文化在交响乐中得到融合,我们可以在作品中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元素;另一方面,现代科技也给交响乐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如虚拟现实音乐会、在线音乐会等。
从文艺复兴的萌芽,到古典主义的成熟,再到浪漫主义的拓展和20世纪的变革,以及21世纪的全球化发展,交响乐始终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代表了西方音乐的最高成就,更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浅析西方交响乐摘要:西方交响乐是人类一笔宝贵的财富,就算在艺术相对淡化的今天,它仍然会给人以启迪。
当欣赏这些或雄浑,或壮丽,或华美,或激昂的乐曲时,心灵像是受到了某种洗礼,让我们在现实也能够触摸到这些伟大作曲家的思想,这也许就是音乐的魅力。
本文通过了各个方面来浅谈我所理解的西方交响乐。
关键词:交响乐起源发展特点编制欣赏上甄老师的《西方音乐简史》课,是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接触西方交响乐,第一节课,甄老师播放的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给我印象很深,后来慢慢通过甄老师的讲解和课外的查询,对西方交响乐逐渐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西方交响乐的发展和各时期特点交响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多翻译为“一齐响”或者“同时响”,也有音与音之间和谐的意思。
交响乐可以采用任何曲式结构,而最典型的趋势结构就是交响曲。
它由三、四个乐章构成,其中必有一个乐章为奏鸣曲式。
第一乐章: 快速,有强烈的戏剧效果和鲜明的主题, 来表达各种思想感情和复杂的内心;第二乐章: 缓慢抒情,如歌的旋律,沉思的音调叙述哲理;第三乐章:活泼快速,有舞曲和诙谐曲的特色;第四乐章:极快的终曲,以辉煌的音效,表达欢庆向上的心情。
当然,交响曲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模式化”。
就乐章来讲,可多也可少,安东•鲁宾斯坦的《太平洋交响曲》七个乐章;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
快慢次序也可以变化,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的慢板乐章则放在最后,各章运用的曲式及内部结构也有种种变化,但惟独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基本是不可变的,以借其双主题的矛盾发展,奠定全曲基础。
交响乐作为一种大型器乐套曲经历了好几百年的发展,是由许多音乐家不断创作实践的结晶。
18 世纪的海顿以100 多首交响套曲的创作实践是交响乐走向的开始,同时他还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交响乐的发展阶段分为五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各有其特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高贵庄严、华丽雄伟,富于动感和装饰性。
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第;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优美、均衡和理性。
世界十大交响曲及其作者介绍一、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海顿素有“交响曲之父”之美名,不仅因为他一生作有一百零四首交响曲,更因为他是真正将古典主义美学中对结构美的追求内化到交响曲形式的第一人。
古典主义美学讲究对称,重视比例的合理性,强调音乐素材在功能上的“语言化”(人人皆可经接触而理解);而“海顿老爹”(贝多芬称呼海顿为Papa Haydn)硬是将这些音乐知性的一面以洗炼而意趣横生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惊愕》交响曲便是一个很棒的例子。
二、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诚然,莫扎特最为人熟知的当属他的歌剧,他也曾多次表白,自己的最爱是歌剧。
可是不要忘了,他也写了四十一首的交响曲呢!人们总爱提莫扎特如何如何天才。
我这里却想提醒您注意他音乐中深刻的人性描写。
在这首交响曲当中,我们会发现,原来天才也可以是善感的。
大师偶尔也具备了悲天悯人的胸怀三、贝多芬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磴、磴、磴、磴···”四声一出,天地为之色变。
音乐史上大概再也找不到比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命运主题”更具震撼力和权威性的单一素材了。
贝多芬在这首作品中,向世人展现严谨而有机的(organic)“动机创作”,惊人的可能性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知性美。
而由第三乐章末了接入第四乐章的过程更是希腊哲人塞内加称之为“穿过黑暗,奔向光明”的奋斗精神的最佳脚注。
四、贝多芬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欢乐颂》——历来为音乐美学家争论的中心主题之一便是:音乐该不该有意义?它是否必须具备意义?听过贝多芬第九的人,相信都会同意,这个问题已然得到解答。
事实摆在眼前:就是有这样的音乐,她能够提升个人乃至群体,使他们谦卑、宽恕。
不再孜孜于己利。
柏拉图认为音乐应具备伦理上的功能,贝多芬做到了。
而且别忘了,此时的贝多芬已是全聋的“残疾人”,却献给全人类如此无私无我、乐观奋进的理想国之音!请向贝多芬脱帽致敬!五、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细心的您,或许已经注意到,走笔至此,我是循着传承在走的。
浅谈欧洲交响乐赏析摘要本文阐释了交响乐的动力来自欧洲文明,早在光荣而伟大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交响乐不断发展的文化动力.欧洲交响乐是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 善于表现神秘而复杂的感情, 因而具有强烈而感人的艺术魅力.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 但是今天仍以巨大的力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本论文站在历史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交响乐发展的见解.文章阐释了西方交响乐的发展历程,囊括了各个时期的一些相应的实例,其中也不乏自己对于交响乐的理解与感受。
关键词交响乐文化发展历史一、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因为喜欢音乐营造的那种心灵的宁静,喜欢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喜欢那种震撼。
音乐是纯洁、高尚的,需要全心聆听、感受,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不会像球迷那样用狂热和躁动来诠释自己的喜怒哀乐。
对我来说,音乐永远是生命中最美、最真的享受。
本学期通过大学美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交响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如何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欣赏水平,提高对音乐尤其是西方交响乐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查阅的相关资料, 从当今交响音乐概况和历史发展这两个方面浅述本人对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的感悟和理解.二、欧洲交响乐概况西方音乐经历数百年, 被公认为有着极高的音乐艺术价值.欧洲交响乐由于其结构宏大, 乐队庞大齐全, 有强大的音响力量, 加上音乐形式的丰富多彩, 使管弦乐队的表现能力得到高度的发挥, 尤其善于表现神秘而复杂的感情, 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是具有独特的色彩效果.通过对交响乐赏析课程的学习,让我对交响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交响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 交响乐可以采用任何曲式结构, 而最典型的趋势结构就是交响曲. 它由三,四个乐章构成, 其中必有一个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一乐章:快速, 有强烈的戏剧效果和鲜明的主题, 来表达各种思想感情和复杂的内心;第二乐章:缓慢抒情, 如歌的旋律, 沉思的音调叙述哲理;第三乐章:活泼快速, 有舞曲和诙谐曲的特色;第四乐章: 极快的终曲, 以辉煌的音效, 表达欢庆向上的心情.交响乐作为一种大型器乐套曲经历了好几百年的发展, 是由许多音乐家不断创作实践的结晶三、欧洲交响乐发展史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
希腊的交响乐作品
希腊的交响乐作品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
1. 《希腊交响曲》是由希腊作曲家尼科斯·斯库里克斯于1965年创作的作品,充满了希腊传统音乐元素,并融入了现代音乐的技巧。
2. 《奥林匹亚交响曲》是由希腊作曲家托乌尔南修耶夫于1972年创作的作品,取材自古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亚神山,展现了神圣与庄严的氛围。
3. 《叙事交响曲》是由希腊作曲家雅尼斯·克赖尔斯于1974年创作的作品,通过交响乐的形式描绘了希腊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故事。
4. 《返乡交响曲》是由希腊作曲家马尼奥斯·哈齐多尼乌编曲的作品,源自希腊民间音乐和舞蹈,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欢快的节奏。
这些作品都展现了希腊音乐的独特和多样性,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交响乐赏析论文我所理解的西方交响音乐—交响乐与人文思想关键词:西方交响乐人文思想影响内容提要:在交响乐的发展史上,人文时期的那段历程展示了交响乐的特殊魅力。
每一种声音都是生命的一面,每一种声音都带着故事,这些声音交集汇聚,表达的东西何其复杂深沉。
肯定的声音与彷徨的色调,赞颂的旋律与悲怆的奔涌,一个乐队能够表达的,也许没有生命的长度,但至少在尝试接触生命的深度。
交响乐的魅力更是令人难以阻抗。
那个时期,带着人文思想的特殊气息,西方交响乐带我们走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正文:音乐是稍纵即逝的,是一门时间的艺术。
从文艺复兴到巴罗克时代,而后经过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洗礼再走到今天,交响乐一走就走了过上百年的路,而且仍在继续。
在最初的最初,新教的圣咏是清晨的露水,以其清澈和甘甜滋润了它的成长;巴罗克时代是进步与发展,对音乐的追求与探索,成为文艺复兴后音乐的必经之路;古典主义孕育了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另一个大时代的来临;当浪漫成为时尚,缓缓流淌的音河变得更加宽阔……我非常喜欢西方交响乐,通过这几节课对交响乐的学习以及自己以前对交响乐的理解,我深刻感觉到了交响乐与人文思想的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
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兴起的,以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为起源的人文思想,从各个方面影响了交响乐的发展。
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说:“艺术中没有进步的概念,因为不管我们回头看多远,都会发现前人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假如有人认为几个世纪的努力已经使我们进一步接近完美,那将是荒谬可笑的……。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
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
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
十五、十六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
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
十八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
西洋乐器合奏曲目西洋乐器合奏是一种将不同类型的西洋乐器结合在一起演奏的音乐形式。
它可以包括不同乐器家族的乐器,例如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等。
西洋乐器合奏曲目通常由作曲家特别为合奏而创作,或者是对已有的曲目进行改编。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西洋乐器合奏曲目:1.贝多芬-交响曲第九号“合唱交响曲”贝多芬的交响曲第九号是西方古典音乐中最著名的合唱交响曲之一。
它结合了管弦乐队和合唱团,以及四位声乐独唱家。
这部作品以其庄严雄壮的音乐风格和令人难忘的合唱部分而著名。
2.莫扎特-小夜曲莫扎特的小夜曲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西洋乐器合奏中最常演奏的曲目之一。
它由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是由弦乐器合奏演奏的。
小夜曲以其美妙的旋律和精确的编曲而闻名,已成为古典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3.圣桑-动物狂欢节《动物狂欢节》是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将不同的动物形象描绘出来,每个动物都由不同的乐器来演奏。
例如,小提琴演奏小鸟的声音,大提琴演奏大象的声音,小号和低音管演奏狮子的声音等。
《动物狂欢节》以其嬉笑怒骂的音乐表达而著称,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西洋乐器合奏曲目。
4.伯恩斯坦-西区故事《西区故事》是美国作曲家伯恩斯坦的音乐剧,也是一部著名的西洋乐器合奏曲目。
它由钢琴、小号、萨克斯风和打击乐等不同乐器合奏演奏。
该作品以其充满活力和动感的音乐风格而闻名,是爵士乐和古典音乐的完美融合。
5.布鲁克纳-海沃斯的消逝《海沃斯的消逝》是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的大型合唱交响曲。
它由管弦乐队、合唱团和声乐独唱家共同演奏。
这部作品以其壮丽的音乐氛围和宏伟的合唱部分而著称,被认为是合唱音乐的杰作之一。
以上只是一些著名的西洋乐器合奏曲目的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曲目可供选择。
西洋乐器合奏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不同的乐器声音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壮丽、细腻或激动人心的音乐效果。
无论是古典音乐、爵士乐还是流行音乐,都可以通过西洋乐器合奏来演奏和创作。
艺术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引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而在西方文化中,古典音乐被认为是一门艺术的象征,具有复杂而精致的音乐结构,不断演进的风格和表现力极高的演奏技巧。
西方古典音乐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期间涌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和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带您一窥其中的美妙与魅力。
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1.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贝多芬的音乐是古典音乐史上的里程碑,而《第九交响曲》更是他最为著名和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采用了合唱队的声音,结合了管弦乐团和独唱家的演奏,创造出了壮观的音乐效果。
它的第四乐章更是著名于全世界,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朴实无华的旋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听众。
2. 肖邦的《夜曲》作为波兰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肖邦以其细腻而激情四溢的作品而闻名世界。
《夜曲》是肖邦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它的柔美的旋律和诗意的情感让人陶醉其中。
通过钢琴的独奏,肖邦用音乐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听众可以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
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品1. 巴赫的《G小调小步舞曲》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复杂的和声和华丽的音乐装饰。
在他众多的作品中,《G小调小步舞曲》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舞曲以其动听的旋律和活泼的节奏使人忍不住跟着节拍拍脚,张弛有度的音乐结构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巴赫音乐的魅力。
2. 海顿的《交响曲第94号》海顿是巴洛克时期的另一位杰出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活力和幽默感。
《交响曲第94号》被冠以“惊愕”这个绰号,因为在副题“惊愕”(Surprise)一词的引导下,乐曲中间骤然间插入的突如其来的响亮音符往往让听众感到“吃惊”。
这种巧妙而有趣的音乐设计成为了海顿音乐的特色。
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1. 莫扎特的《安魂曲》莫扎特是古典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作品。
《安魂曲》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充满了悲伤和敬畏之情。
世界十大交响曲及其作者介绍一、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海顿素有“交响曲之父〞之美名,不仅因为他一生作有一百零四首交响曲,更因为他是真正将古典主义美学中对构造美的追求化到交响曲形式的第一人。
古典主义美学讲究对称,重视比例的合理性,强调音乐素材在功能上的“语言化〞〔人人皆可经接触而理解〕;而“海顿老爹〞〔贝多芬称呼海顿为Papa Haydn〕硬是将这些音乐知性的一面以洗炼而意趣横生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惊愕?交响曲便是一个很棒的例子。
二、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诚然,莫扎特最为人熟知的当属他的歌剧,他也曾屡次表白,自己的最爱是歌剧。
可是不要忘了,他也写了四十一首的交响曲呢!人们总爱提莫扎特如何如何天才。
我这里却想提醒您注意他音乐中深刻的人性描写。
在这首交响曲当中,我们会发现,原来天才也可以是善感的。
大师偶尔也具备了悲天悯人的胸怀三、贝多芬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磴、磴、磴、磴···〞四声一出,天地为之色变。
音乐史上大概再也找不到比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命运主题〞更具震撼力和权威性的单一素材了。
贝多芬在这首作品中,向世人展现严谨而有机的〔organic〕“动机创作〞,惊人的可能性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知性美。
而由第三乐章末了接入第四乐章的过程更是希腊哲人塞加称之为“穿过黑暗,奔向光明〞的奋斗精神的最正确脚注。
四、贝多芬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欢乐颂?——历来为音乐美学家争论的中心主题之一便是:音乐该不该有意义?它是否必须具备意义?听过贝多芬第九的人,相信都会同意,这个问题已然得到解答。
事实摆在眼前:就是有这样的音乐,她能够提升个人乃至群体,使他们谦卑、宽恕。
不再孜孜于己利。
柏拉图认为音乐应具备伦理上的功能,贝多芬做到了。
而且别忘了,此时的贝多芬已是全聋的“残疾人〞,却献给全人类如此无私无我、乐观奋进的理想国之音!请向贝多芬脱帽致敬!五、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细心的您,或许已经注意到,走笔至此,我是循着传承在走的。
西方文明中的交响乐
音乐,从广义上来说,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现在所提及的西方音乐实际上是从十六世纪末开始,由其是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这一期间,音乐史上称为巴洛克时期。
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
对于西方音乐的相关知识,我在网上了解了很多,首先,西方音乐的主要几个阶段: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
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
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成就,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都曾对音乐进行过讨论与研究,这被后人视为西方音乐之源。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约为公元1450-1600年,在中世纪“新艺术”的基础上,更加追求人性的解放与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抒发与表达。
这时的音乐家在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对复调音乐进行了发展和变革,声乐与器乐逐渐分离而独立发展。
这一时期五线谱已得到完善,印刷术也运用到曲谱上,这都使音乐的传播更加便利和广泛。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指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兴起,且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乐类型,延续期间大约从1600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
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
古典主义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3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
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古典主义音乐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
而奏鸣曲式和轮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
乐团编制比巴洛克时期增大,乐团由指挥带领逐渐变成一种常规。
现代钢琴在古典时期出现,逐渐取代了大键琴的地位。
浪漫音乐浪漫主义主要用于描述1830—1850年间的文学创作,以及1830—1900年间的音乐创作。
浪漫主义音乐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
现代古典主义音乐,是指自1900年起至今,继承欧洲古典音乐而来的一个音乐纪元,音乐门派繁多,风格多样。
音乐之前,作为前继者的欧洲古典音乐家如巴托克·贝拉、马勒、理察·斯特劳斯、浦契尼、德布西、艾伍士、艾尔加、荀白克、拉赫玛尼诺夫、普罗高菲夫、史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布瑞顿、柯普兰、尼尔森等人。
当时古典音乐也和爵士乐相互影响,有音乐家能同时在两个领域作曲者如盖希文及伯恩斯坦。
现代音乐一个极重要的特点是开始有所谓传统及前卫之分别,它们的音乐原则在一方占极其重要性者,在另一方往往不是那么重要或不被接受。
例如魏本、卡特、瓦瑞斯、米尔顿·巴比特等人对前卫领域有重要贡献,但是,在此领域外就常常被攻击。
随着时间,前卫的概念已经逐渐的被接受,两个领域彼此之间的分野不再那么壁垒分明,并且出人意表的,这些开拓性的技巧常常被流行音乐所引用:Beatles、平克·佛洛伊德、迈克欧·菲尔德、超脱乐团、电台司令等等耳熟能详的歌星,还有许多电影使用的配乐。
新世纪音乐,是一种在1970年代出现的一种音乐形式,最早用于帮助冥思及洁浄心灵,但许多后期的创作者已不再抱有这种出发点。
进过对西方音乐的学习及简单的了解,我对西方的几位音乐家印象也尤为深刻。
首先便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
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人,浪漫主义音乐抛弃了古典音乐的以旋律为主的统一性,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
既然谈到了贝多芬,那不得不说他的代表作《月光曲》了,《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又名《幻想奏鸣曲》、《幻想朔拿大》,创作于1801年,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
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那支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忧郁的思绪。
而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回忆的甜梦,也像憧憬未来的蓝图。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
而这部作品最美丽的,便是第一乐章,让人想起月光。
另一位便是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父亲是法国人,侨居华沙任中学法文教员,母亲是波兰人。
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
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资料上记载肖邦在18岁时,已表现出超然的个性和独创风格。
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精致的小品。
这些作品能激起无穷的情感体验,大多优美、文雅、富有歌唱性。
没有一位作曲家能像肖邦那样使钢琴发出如此优美的音响,他创造了钢琴歌唱的幻觉。
他运用优雅而精致的装饰,开创了细腻的踏板效果。
他的色彩性的和声处理得很有独创性,并且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肖邦的作品很多,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
其中大部分是钢琴曲,著名的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等。
最后一位便是莫扎特,莫扎特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
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莫扎特毕生创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西方音乐对中国的影响也有很多元朝中叶,欧洲首批键盘乐器输入中国。
这些乐器都是西方使者们运送到中国,进贡给皇帝宫廷的珍贵礼物。
后来一些皇帝也学过这些键盘乐器,但这种举动只是为了证明中国皇室广泛涉猎世界文化,同时也印证中国文化的优越。
这些古键琴与钢琴早期大多锁在王爷贵族们的储物库里,它们只不过算是来自西方的、罕有的收藏品罢了。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青年人开始对欧洲文化显示出多一点的兴趣,在这个时刻,钢琴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把西方音乐介绍到中国来。
上世纪初,一些中国音乐家从欧洲和北美洲的大学回国,他们懂得演奏、从事教学,甚至创作钢琴音乐。
到了1930年代,钢琴在中国被公认为独奏和伴唱的乐器。
1934年,俄国作曲家及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举办了首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比赛,有十一位作曲家一共二十首作品参赛。
得奖作品是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成为第一首把中国旋律与西方的对位技巧结合的作品。
此曲简单优美,自此以后也有不少模仿者。
《牧童短笛》确是中国独立钢琴音乐道路上的里程碑。
抗战时期(1937-1945)以至后来的内战,为中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音乐却起了激励人心的作用;例子之一就是冼星海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
当时,很多作曲家们创作钢琴曲目,而原材料则来自中国民歌。
到了1950年,爱国钢琴作品已有三百多首了。
1949年解放后,中国的政局稳定下来。
钢琴音乐在国家的资助下发展,表演技巧也逐渐进步,中国钢琴家也开始参加国际比赛。
原创钢琴作品大多数以庆祝新中国为主题,欢快的情绪结合刚从西方学会的作曲技法,形成了一种新社会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
取材自民谣的作品广为人所接受,例如《翻身的日子》改编自一个家传户晓的民乐乐队作品;《对歌》是从河北省民歌改编过来的。
同样的法子,中国芭蕾舞曲《鱼美人》插曲《草帽花舞》借用西方乐种而创作出中国的新音乐。
、
所以说,西方音乐是历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是世界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