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的社会意义——一以养老保险为例
- 格式:docx
- 大小:21.69 KB
- 文档页数:2
养老保险案例养老保险案例案例一:62岁老人遭遇暴露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憾【案例描述】“我该到哪里领养老金?〞6月9日,南京市白下区法院一审判决蒋乃群诉南京市社保局不履行办理退休手续法定职责案败诉。
“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我的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和实际缴费年限累计达37年。
可为什么我就领不到养老金呢?现在法院也判我败诉了。
我在哪里才能领到养老金?难道我工作了一辈子,到头来却是‘老无所养’?〞两年来,60多岁的蒋乃群一直在为自己的养老金苦苦奔波于深圳、南京和北京三地。
而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两地“踢皮球〞2002年4月7日,年满60周岁的蒋乃群收到了深圳市社保局的退休通知:他已到退休年龄,该局停止收取其社保费。
蒋乃群本以为,自己从此可以过上“老有所养〞的悠闲生活,没想到,麻烦才刚刚开始。
很快,深圳市社保局又通知蒋乃群:根据《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第23条规定,非深圳户籍员工必须实际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才能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而他在深圳的实际缴费年限只有7年。
因此,他不具备在深圳市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条件。
蒋乃群的户籍在江苏南京,他1962年起在南京汽车制造厂任职全民固定工,连续工龄30年。
在此期间,他于1987年随企业参加南京市的社会统筹。
1992年,50岁的蒋乃群从南汽办理离职手续,南下深圳,应聘于一家外企。
同时,他的档案也从南汽调入南京市人事局人才效劳中心。
按照深圳有关地方法规的规定,蒋乃群从1995年6月开始在深圳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保费,直至2002年4月正式退休。
“我在南汽工作的30年,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是‘视同缴费’,再加上在深圳缴费7年,累计37年,现在却领不到养老金!这晚年生活怎么过呢?〞为争取自己的晚年生活保障,蒋乃群开始一次次到深圳市社保局上访、求情,希望该局能“网开一面〞,让他“老有所养〞。
但深圳市社保局始终没有“松口〞。
不过,该局给蒋乃群指出了一条“生路〞:按照有关规定,蒋乃群可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退休,而其在深圳缴纳的社保金积累额可全部转往户籍所在地社保机构。
社会保险知识大全社会保险的目标是预防风险,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风险决定了社会保险的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可能使人们收入中断、减少或丧失的经济风险有:年老、疾病、残疾、工伤或职业病、生育、死亡、失业。
针对上述7种风险,社会保险设置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残疾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或破产保险7个项目。
(一)养老保险养老或退休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的内容。
在当今世界上,离开养老问题来谈论社会保险或社会保障,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因为现代社会中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使传统的家庭保障在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方面处于捉襟见肘的窘境,因此,社会不得不担负起照料这部分曾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蕃衍作出过贡献,而现在因为生理或社会的原因无法再以劳动为主要谋生手段的老年人的责任。
这就是养老保险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养老保险是以保障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在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涯后仍有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为目的的社会保险项目。
这一概念的界定包括3层含义:①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涯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
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其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是为“退休”;这里所说的“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其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是为“养老”。
必须强调的是,法定的年龄界限才是切实可行的实践标准。
②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③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目的的。
(二)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社会保险项目。
在现代社会中,疾病是劳动者时常可能遭遇的而且对他们威胁较大的风险之一。
它不仅使劳动者在患病期间收入中断、减少或丧失,而且在医疗方面又必须支出费用,这就使劳动者一旦患病便在经济上处于内外交困的窘境。
因此,即使从维护劳动力再生产的角度出发,社会也必须承担起对劳动者提供对付疾病风险的保障的责任。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案例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案例1. 引言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社会成员提供经济安全和社会福利保障。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相关的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实践。
2. 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2.1 社会保险的定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种形式,通过支付一定的保险费,为参保人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和福利补偿。
2.2 社会保险的分类社会保险可以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不同类型。
3. 养老保险案例3.1 张先生的养老保险领取问题张先生于1990年参加养老保险,满足退休条件后,却发现无法领取退休金。
经调查,发现其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未正确缴纳。
3.2 养老保险基金不足的处理方式某地区的养老保险基金逐渐不足,无法满足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需求。
政府部门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提高养老保险费率、延迟退休年龄和增加财政补贴等。
4. 医疗保险案例4.1 王女士的医疗费用报销问题王女士患有一种罕见病,需要进行昂贵的治疗。
然而,她的医疗保险只能报销一部分费用,导致她无法负担全部的治疗费用。
她向医疗保险机构申请报销剩余费用,但遭到拒绝。
4.2 医疗保险范围的调整为了控制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某地区决定调整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
一些药品和治疗项目从报销范围中被剔除,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和讨论。
5. 工伤保险案例5.1 李先生的工伤认定问题李先生在工作中意外受伤,需要进行治疗和休假。
然而,他所在的公司却未按规定为他进行工伤认定,导致他无法获得工伤保险的相关权益。
5.2 工伤赔偿金额的争议某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后,工伤保险机构认定赔偿金额较低,引发了工人的不满和维权行动。
最终,通过协商和仲裁,达成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赔偿方案。
6. 失业保险案例6.1 小张的失业保险申领问题小张在公司工作多年后被解雇,准备申领失业保险金。
然而,他却被告知他没有满足申领条件,因为他的离职不属于经济性失业。
养老保险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山东省为例苏春红李晓颖摘要:扩大消费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养老保险通过影响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再分配及居民心里预期对消费产生拉动效应。
利用山东省17地市20032020H.Yigit收稿日期:20120908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效率评价与财政支持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2RKE27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苏春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济南250100);李晓颖,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济南250100)。
①养老保险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本文所涉及的养老保险是指基本养老保险。
②M.Feldstein,“Social Security,Induced Retirement 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5):pp.90592Aydede 2007)①;也有学者认为养老保险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不确定(Barro1978;Hubbard1985;Davis1995)②。
此外,国外学者基于代际转移理论、理性预期理论,对生命周期模型的假定进行修正,得出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无显著影响的结论(Barro1974;Kotlikoff 1981;Parker1999)③。
国内的分析则以实证分析为主,樊纲、王小鲁(2004)建立了一个消费模型来考察影响居民消费的各种因素,研究了包括城市化水平、养老保险覆盖率、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普及对消费有正影响,对其贡献率约为0.4%④。
何立新、封进、佐藤宏(2008)通过计算养老保险改革前后职工养老保险财富的变化,来测度养老保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认为养老保险支出与居民消费正相关⑤。
《社会保障概论》题解(新)作业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1×31=31分)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
(P3)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
(P4)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
(旧教材P5~6)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
(P6)5.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
(P8~9)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
(P10~11)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按:应是“责任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
(P13)8.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P18)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
(P31)10.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
(P21)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
(P33)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
(P36)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
(P37)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
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P40)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
(P43)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 5×5=25分)1.社会保障——以立法的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稳定机制。
养老保险的意义与规划养老保险是指一种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社会保险制度,旨在确保他们在退休后仍能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照顾。
养老保险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对个人的保障,还具有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养老保险的意义,并提供合理规划养老保险的建议。
一、养老保险的意义养老保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保障: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逐渐衰老,老年人的收入来源通常会减少,而花费却会增加。
养老保险提供了一种缓解经济负担的方式,确保老年人仍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2. 社会稳定: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通过提供养老保险,可以减轻老年人的经济压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从而减少社会不满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保持社会的稳定。
3. 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支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险的建立和规划可以有效减轻政府负担,确保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规划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的规划中,个人和政府应扮演不同的角色。
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1. 个人规划:个人在养老保险的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个人需求。
首先,建议及早参加养老保险,积累养老金。
其次,可以通过房地产、股票、基金等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来扩大个人收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此外,适当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也能够提供额外的保障。
2. 政府支持:政府在养老保险的规划中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此外,应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养老金的稳定支付。
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个人参与商业养老保险。
3. 社会共同参与:除了个人和政府的参与外,养老保险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商业机构可以推出更多、更灵活的养老保险产品,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同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提供养老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三、总结养老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个人、社会和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理解社会保险制度对企业和个人的意义——以养老保险为例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该制度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即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社会统筹部分由国家和企业共同筹集,个人账户部分则由企业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缴纳。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别。
因此,该制度既吸收了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个人账户模式的长处;既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强调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
该企现企业与国际的接轨,按照国际的准则运营,增强话语权,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各种内部制度的完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前提。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特别是一些资源占有较少、市场力量较为薄弱的民营企业,完善的养老保险可能会使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因此我们对养老保险也应该全面的看待。
二、对个人的意义1.履行义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仅供参考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保障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的制度。
养老保险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
《劳动法》不仅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且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由此可见,参与养老保险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是义务,养老保险的建立和完善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
2.老有所依,解除后顾之忧;减轻子女的负担个人参加养老保险为年老后的生活提供了保障,通过在职时的定期少量缴费,换取年老生活的补助,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免除了家庭一定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同时,养老保险保证了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靠自己的养老金生活,从而减少子女抚养老人和孩子的双重压力。
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保险现状分析与建议——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发布时间:2021-04-27T09:46:32.27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作者:于向红[导读] 摘要: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发展的趋势,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和老年人群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重视。
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县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黑龙江伊春 153037摘要: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发展的趋势,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和老年人群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下的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重视。
本文针对伊春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养老保险建设情况,简要分析了完善人口老龄化下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性,探究了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做好养老保险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伊春市2006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进入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
我国从200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进程,随后的10到20年里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且地区之间差异更加明显,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不断加重,一方面,需要抚养的老龄人口数量急剧上升,而养老金缺口较大,使我国面临严峻的社会养老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年龄人口逐渐退出劳动力供给市场的同时,而没有得到足够的新生劳动力的补充,对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一、黑龙江省伊春市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现状黑龙江省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经济相对落后,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尤为突出。
截至2019年年底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总人口115万,城镇人口94万,离退休人员共337250人,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4779人,农村人口21万。
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万,占人口总数的22.6%,已经大大超过7%的国际认定标准。
如何理解社会保险制度对企业和个人的意义
——以养老保险为例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该制度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模式,即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社会统筹部分由国家和企业共同筹集,个人账户部分则由企业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缴纳。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社会互济;在基本养老金的计发上采用结构式的计发办法,强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激励因素和劳动贡献差别。
因此,该制度既吸收了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个人账户模式的长处;既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分散风险、保障性强的特点,又强调了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和激励机制。
该项制度对于企业和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企业来说:
1.有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的企业部分,一般采取的是企业年金的形式。
个人参加养老保险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强制缴纳的方式结合国家自主扶持的方式,就好比杠杆效应一样,企业职工用较少的缴费换取较大的收益。
企业员工在青壮年时期定期少量地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换取年老生活的补助,可以激发职工工作热情,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激励职工为企业勤奋工作,献身企业,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员工忠于企业,减少离职率,增强员工承诺,降低企业的管理和
经营成本。
企业完善年金制度,给员工提供年老之后应有的生活保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减少跳槽现象的发生,降低离职率,从而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有利于扩大企业对现有职工的约束力和组织影响力,激励职工忠于本职工作,是实现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3.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吸引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本质量
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完善养老保险,有利于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企业良好的竞争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吸引更多高素质、高品位的优秀人才,稳定企业人力资源,并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同时这也显示了企业实力,是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这有利于最终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员工养老保险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向国际化的标准发展,按照国际规则使企业越来越走向规范化,实现企业与国际的接轨,按照国际的准则运营,增强话语权,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各种内部制度的完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前提。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特别是一些资源占有较少、市场力量较为薄弱的民营企业,完善的养老保险可能会使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因此我们对养老保险也应该全面的看待。
二、对个人的意义
1.履行义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保障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的制度。
养老保险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
《劳动法》不仅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且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
由此可见,参与养老保险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是义务,养老保险的建立和完善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
2.老有所依,解除后顾之忧;减轻子女的负担
个人参加养老保险为年老后的生活提供了保障,通过在职时的定期少量缴费,换取年老生活的补助,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免除了家庭一定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同时,养老保险保证了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靠自己的养老金生活,从而减少子女抚养老人和孩子的双重压力。
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不断得到改善,使其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经济成果,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幸福感。
3.激励劳动者在职时积极劳动,努力工作。
劳动者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数额,与其在职劳动期间的工资收入、缴费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这无疑能够产生一种激励,促使劳动者在职期间积极劳动,努力工作,提高效率和工资,对社会发挥自己的光热,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同时,社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职工调动时,个人账户全部随同转移。
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员工在职时的积极努力工作。
4.促进劳动力群体的更新换代,保证新成长劳动力顺利就业
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保证老年人能够在规定的年龄正常退休,年轻劳动力能正常就业,有利于维持劳动力群体的正常代际更替,保障每一个公民合法公平劳动的机会;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长劳动力才能够顺利实现就业,降低失业率,从而保证就业结构的合理化,保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增强社会的竞争力,增加社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