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三) 化学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6.88 MB
- 文档页数:78
三年高考(2021 2021)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3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解析版)三年高考(2021-2021)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3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解析版)主题03化学计量和化学计算1.【2021新课标1卷】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b.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c.92.0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ad、 1.0mol CH4和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a[答案]B[分析]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判断与计算【试题点评】选项D是一个容易出错的点,主要是因为不清楚甲烷的取代反应是否属于自由基取代反应,每个氢原子都可能被取代。
它的产物比较复杂,与乙烯和氢的加成反应完全不同。
2、《新课程标准2022》第2卷代表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在常温常压下,124gp4中的P-P键数为4nab。
100毫升?FeCl 3溶液中Fe3的数量为0.1 Na+c、在标准条件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的氢原子数为2nad。
在封闭容器中,2mol SO2和1mol O2催化反应后的总分子数为2Na[答案]C[分析]精准分析:a.常温常压下,124gp4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个p-p键,一因此其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a,a错误;b.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100ml1moll?fecl3溶液3L甲烷中的铁离子数小于0.1na,B误差;c、甲烷和乙烯分子都含有四个氢原子。
在标准条件下,11.2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c正确;d.反应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因此在封闭容器中2molso 2和1molo 2催化反应后的总分子数大于2Na,D误差。
答案是C。
考点定位: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分别涉及了分子结构、盐类水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可逆反应概念【试题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微题型十七化学计算综合探究题[题型专练]1.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是一种新型的离子交换材料。
制备这种水滑石的过程是将MgCl2、AlCl3、NaOH、NaCl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在65 ℃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该水滑石。
为确定该水滑石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取26.65 g样品,在高温下使其充分分解,得到金属氧化物和气体,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浓氢氧化钠溶液,这两种液体分别增重9.9 g 和3.65 g;将金属氧化物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无色。
实验2:另取26.65 g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最终得到11.6 g白色沉淀。
(1)由实验1可知水滑石肯定不含________元素。
(2)写出实验2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通过计算确定水滑石的化学式。
(写出计算过程)解析(1)实验1中将水滑石灼烧时,火焰无色,则不含钠元素。
(2)加入氢氧化钠过量,则不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生成的沉淀应该是Mg(OH)2,故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
(3)浓硫酸增重的是水的质量,即n(H2O)=9.9 g18 g·mol-1=0.55 mol,氢氧化钠增重是因为吸收了HCl,即n(HCl)=3.65 g36.5 g·mol-1=0.1 mol,n(Mg)=n[Mg(OH)2]=11.6 g58 g·mol-1=0.2 mol,根据水滑石灼烧后产物为MgO、Al2O3、HCl、H2O,则Al2O3的质量=26.65 g-0.2mol×40 g·mol-1-3.65 g-9.9 g=5.1 g,即n(Al)=0.1 mol,进一步推出n(Mg)∶n(Al)∶n(H)∶n(Cl)∶n(O)=2∶1∶12∶1∶9,则阴离子除了Cl-,应该还有OH-,则化学式为Mg2Al(OH)6Cl·3H2O。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计算题一、计算题1.将10g赤铁矿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再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滤液和2g滤渣。
请计算。
(1)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__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了解到,某石材厂新购进一批石灰石原料(其所含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高温时也不发生反应)。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取该石灰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实验甲乙丙丁加入样品的质5101520量/g生成CO2的质1.76 3.52 4.40m量/g求:(1)m=_________;(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将3.2g某红棕色粉末与足量的碳充分反应,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g白色沉淀。
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2)红棕色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_4.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
计算:(1)N(NO2)3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2) gN(NO2)3中含28g氮元素。
5.某同学用20 g含杂质的碳酸钠混合固体制取氢氧化钠(杂质不溶于水),用于制作“叶脉书签”。
操作过程如下:(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计算混合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6.根据所示的实验和提供的数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求:(1)a 的质量_______g 。
(2)b 点溶液质量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3)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7.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腐蚀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测量其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做了如下实验:①取20g 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①滴加无色酚酞;①滴加20%的稀硫酸至恰好褪色;①称量实验后烧杯内溶液总质量。
(1)将50g98%的浓硫酸稀释为20%的稀硫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g 。
微专题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知识基础】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专题精练1] 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 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 g混合后,蒸发掉p g水。
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 g,物质的量浓度为c。
则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A.q(am+bn)c(m+n−p) B.c(m+n−p)q(am+bn)C.1 000q(am+nb)c(m+n−p)D.c(m+n−p)1 000q(am+bn)[专题精练2] 某液体化合物X2Y4常用作火箭燃料。
16 g X2Y4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Y4(l)+O2(g)===X2(g)+2Y2O(l)。
冷却后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11.2 L,其密度为1.25 g·L-1,则:(1)反应前O2的体积V(O2)为________。
(2)X2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Y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
(3)若反应生成0.1 mol ol。
二、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1.应用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最重要的基础方法,关键抓对应项列比例,且“上下单位统一,左右单位相当”。
2.关系式法(1)应用原理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
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2)解题流程3.差量法(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理量之和(始态量)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这种物理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等。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值(理论差量),结合题中的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的差值(实际差量),根据比例关系建立方程式并求出结果。
(2)差量法的解题关键是找准研究对象。
通常有:①固体的质量差,研究对象就是固体。
②气体的质量差,研究对象就是气体。
2015货隆初中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复习——计算题题型特点化学计算是重要的化学基本技能,它从量的角度反映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转化规律,是对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具体运用,从而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化学知识。
计算题分值一般在3-5分左右,从考查内容上分为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
解答策略解化学计算题时,首先要清楚计算内容所涉及的概念。
其次要弄清有关计算公式、概念和化学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条件和范围。
然后认真琢磨、准确理解题意,找到已知和求解之间的思路和线索,把概念、公式和求解条件等紧密结合起来考虑,理出解题的层次、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选择简捷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运算。
最后复检运算过程和结果与解题要求是否完全吻合,数字有无差错,直到全部内容都达到题意要求,即为正确答案。
1.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在考查方式上多种多样,但其落脚点还是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根据化学式求解某一元素的质量等方面。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置于一个新的问题情境之中是考查的方向。
它体现了化学与科学技术、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联系,涉及的知识较多,但解题的技巧性较低,要求也很简单。
例1.薄荷醇(化学式为C 10H 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
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薄荷醇属于有机化合物B .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 .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D .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化学式意思的理解。
从薄荷糖的化学式可以看出它属于有机物;它的一个分子里含有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其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0:20:1,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0:5:4,通过计算还可以得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6.9%,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 、D 。
初中化学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一、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
1.1 化学计算的目的和意义
化学计算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化学现象的定量描述和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预测反应结果和核算化学物质的量。
1.2 化学计算的基本单位
在化学计算中,我们主要使用摩尔(mol)作为计量单位,摩尔是国际通用单位,用来表示一定量的物质的量。
1.3 化学计算中的质量与物质量的关系
物质的质量与物质量成正比,即物质的质量等于其物质量乘以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二、化学计算的方法
2.1 摩尔计算
通过摩尔计算,可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比、产物的生成量以及所需的反应物量。
2.2 质量与物质量的换算
根据物质的质量与其物质量的关系,可以进行质量与物质量的换算。
2.3 溶液浓度计算
主要涉及溶液的摩尔浓度计算,可以通过浓度计算确定溶液中各种物质的含量。
三、化学计算的应用
3.1 化学反应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比、产物的生成量等。
3.2 溶液配制的计算
通过溶液的摩尔浓度计算,可以确定所需的溶质质量,从而配制出合适的溶液。
3.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
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问题,可以通过计算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量,确定平衡的位置和平衡常数。
以上是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计算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化学实验和科研工作中。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化学计算,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祝各位同学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