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部分实验
- 格式:pptx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7
光合作用的5个实验步骤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同时释放出氧气。
下面是五个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步骤:
1.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2. 实验原理:光合作用需要光、水、二氧化碳等条件。
3. 实验材料:盆栽植物、水、二氧化碳气体、透明塑料袋、不透明塑料袋、黑纸片等。
4. 实验步骤:
- 将盆栽植物放入透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
- 在袋子里放一些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 将袋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 观察一段时间后,用不透明塑料袋将盆栽植物罩住,并在袋子上放一张黑纸片。
5.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会发现植物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叶片会发黄。
而在有光照的情况下,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叶片会变得翠绿。
这些实验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并加深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和一些细菌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实验,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典型的实验。
实验一: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氧气的释放量来确定光合作用的速率。
首先,将水变量水平调整至同一高度,然后将一些植物叶片浸泡在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中,以提供足够的二氧化碳。
将这些叶片放置在室内光照条件下,并用漏斗收集由叶片释放的氧气。
通过测量氧气的体积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氧气产生量,从而得到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二:光合作用的光照适应性光照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光合作用对光照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将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的不同叶片放置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进行观察。
可以使用光强计测量不同强度的光照,并通过测量盛放在叶片上的氧气产生量来确定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结果通常显示出一个明显的“光饱和曲线”,即随着光照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加,但当光照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实验三:光合作用的温度适应性温度也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将同一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水中进行观察。
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并通过测量盛放在叶片上的氧气产生量来确定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结果通常显示出一个“温度饱和曲线”,即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加,但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作用速率开始下降。
实验四: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响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响应,可以将植物叶片放置在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中进行观察。
可以使用二氧化碳计测量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通过测量盛放在叶片上的氧气产生量来确定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结果通常显示出一个“二氧化碳饱和曲线”,即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加,但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光合作用的5个实验步骤光合作用是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的重要途径。
光合作用的5个实验步骤器材:天竺葵一盆、烧杯、锥形瓶、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棉絮、镊子、白瓷盘、酒精、碘酒、厚一些的黑纸、曲别针。
光合作用的实验步骤: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二天,使叶内的淀粉尽可能多地消耗掉。
2、第三天,取出放在黑暗处的天竺葵,选择几片比较大、颜色很绿的叶子,用黑纸将叶的正反面遮盖。
黑纸面积约等于叶片面积的二分之一,正反面的黑纸形状要一样,并且要对正,用曲别针夹紧。
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晒4到6小时。
3、采下一片经遮光处理的叶和另一片未经遮光处理的叶,放在沸水中煮3分钟,破坏它们的叶肉细胞。
4、把用水煮过的叶子放在装有酒精的锥形瓶中,瓶口用棉絮堵严。
将锥形瓶放在盛着沸水的烧杯中,给酒精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待锥形瓶中的绿叶已褪色,变成黄白色时,撤去酒精灯,取出叶片。
把叶片用水冲洗后放在白瓷盘中。
5、将叶片展开铺平,用1∶10的碘酒稀释液,均匀地滴在二张叶片上,观察现象。
光合作用的实验目的学习光强、光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的实验原理因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及外部因素不断变化而相起,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经常改变着。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强、光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主要有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叶片含水量、叶片的发育阶段等等。
一般而言,光强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但由于植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在光强增加相同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的增强程度并不相同,并且当光强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加了。
因光合色素对不同性质的光的吸收值是不同的,因此不同颜色的光也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红光、蓝紫光光合作用强度大,其它颜色的光会使光合强度下降,绿光的光合强度几乎为零。
因温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酶的催化活性,因此也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一般而言,温度在0℃-35℃之间时,每增加10℃光合强度增加一倍;但超过40℃-50℃后,光合强度下降。
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及结论一、实验原理: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叶绿素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生理过程。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2.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速率会有所不同。
3. 实验装置:实验将采用光合作用速率测定仪来测定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将选取相同年龄和相似生长状态的植物进行实验,以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实验方法:(1)根据实验要求制备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验组及对照组。
(2)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放置在一个密闭的光合作用速率测定仪中,测定一定时间后的氧气释放量和二氧化碳吸收量,计算出光合速率。
(3)通过统计和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得出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选取相同年龄和相似生长状态的植物作为实验材料。
(2)根据实验要求制备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验组及对照组。
2. 实验操作:(1)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放置在一个密闭的光合作用速率测定仪中,保证光照条件相同,并进行预吸气处理。
(2)测定一定时间后的氧气释放量和二氧化碳吸收量,计算出光合速率。
3. 数据处理:(1)通过统计和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得出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速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在光照强度较低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速率较低;而在光照强度较高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速率较高。
这表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3. 光合速率的高低受到光照强度的控制。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深入研究光合作用的机理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归纳实验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暗处理:将生长旺盛的放到处。
目的是。
2、遮光:选取一片叶,用黑纸片把该叶的一部分从遮盖起来。
目的是。
3、照射:然后移到光下。
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4、脱色:把叶片放到盛有的小烧杯中,,使叶片中的溶解到中,叶片变成。
目的是溶解避免影响观察结果。
5、漂洗、染色:取出的叶片并用清水,然后平铺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
6、漂洗、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7、实验结果记录8、实验结论: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实验二:测定种子种的有机物1、淀粉的特性是。
2、蛋白质的特性是。
实验三: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1、设置装置:如图所示,设置实验装置。
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2、暗处理:3、照射:4、脱色:5、漂洗、染色:6、漂洗、观察:7、实验结果:甲装置的叶片滴加碘液后。
乙装置的叶片滴加碘液后。
8、实验结论:证明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四: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1、如图所示实验装置:2、验证氧气的方法:氧气能够。
3、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够产生。
实验五:水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1、暗处理:2、如右图所示,将甲叶片的主脉切断,将叶片分为A、B两部分3、照射:4、脱色:5、漂洗、染色:6、漂洗、观察:7、实验结果:叶片A部分滴加碘液后。
叶片B部分滴加碘液后。
8、实验结论:证明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该实验选取的植物是。
2、暗处理:3、照射:4、脱色:5、漂洗、染色:6、漂洗、观察:7、实验结果:叶片A部分滴加碘液后。
叶片B部分滴加碘液后。
8、实验结论:证明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七、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为储存能量的,并且释放出的过程。
八、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相关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课题:光合作用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机制;
2.观察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
3.运用科学知识,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践。
三、实验原理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物重要的物质代谢过程,是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能量的特殊生物代谢过程,包括光吸收、合成叶绿素、光化学分解水、质量交换,以及根部吸纳水、提取养分,并通过有机物的合成,为植物提供能量和物质的过程。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小苦苣苔:将小苦苣苔拿出,放在室温下;
2.准备实验用具:将绿色磁性钢球、蓝色磁性钢球、小叶片、杯子和太阳光放入实验室;
3.将小苦苣苔拆开,将磁钢球放在杯子中,用放大镜观察;
4.照射小叶片:将小叶片放在杯子里,用太阳光照射;
5.包括叶片和磁钢球放在室温下,定时观察;
6.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
实验开始前,绿色磁钢球离叶片距离约20 cm,蓝色磁钢球离叶片距离(即叶面与磁钢球之间的距离)约40 cm。
1. 萨克斯的“淀粉侦探”实验故事引入: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小侦探,要找出植物在阳光下变魔术的秘密——它们是怎么做出甜甜的淀粉的呢?实验步骤:准备阶段:晚上,趁植物们睡觉的时候(其实是暗处放置几小时),我们把它们的“早餐”(原来的淀粉)都拿走,这样它们第二天就没有存货了。
一半一半:第二天,我们把植物叶子的一半藏起来不让它见光,另一半则让它尽情享受阳光。
魔法粉末:然后,我们用一种神奇的粉末(碘酒)轻轻洒在叶子上。
结果观察:哇!被阳光亲吻过的叶子部分变成了深蓝色,就像穿上了蓝裙子一样,而没照到光的部分还是原来的颜色。
结论:原来,阳光帮助植物做出了甜甜的淀粉!2. 鲁宾和卡门的“氧气追踪”游戏故事引入:我们要玩一个“找氧气”的游戏,看看植物呼吸出来的氧气是从哪里来的。
实验步骤:标记魔法水:我们有两瓶魔法水,一瓶用“重水”(H₂18O)标记,另一瓶用“重二氧化碳”(C18O₂)标记。
分组实验:一组植物喝“重水+普通二氧化碳”,另一组喝“普通水+重二氧化碳”。
收集氧气:让植物们“呼吸”,然后收集它们放出的氧气。
结果观察:我们发现,喝“重水”的那组植物放出的氧气特别重,有^18O标记;而喝“重二氧化碳”的那组放出的氧气还是普通的。
结论:原来,植物呼吸出来的氧气是从水里来的!3. “光影赛跑”实验故事引入:光和叶子在进行一场赛跑,看谁能让叶子更快地浮起来。
实验步骤:准备叶子小船:我们把圆圆的叶子当作小船,放在水里。
光影比赛:用不同亮度的光照射叶子,有的很亮,有的暗暗的,还有的几乎没有光。
观察浮起:看哪些叶子小船先浮起来,就像赢得了比赛一样。
结果观察:光越亮,叶子小船浮得越快。
结论:光越强,叶子就能更快地做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氧气让自己浮起来。
4. 恩吉尔曼的“叶绿体舞会”故事引入:叶绿体是植物细胞里的小舞者,它们喜欢在有光的地方跳舞,还会邀请好朋友(好氧细菌)一起来。
实验步骤:搭建舞台:把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舞台”放在黑暗里。
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及结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进而合成有机物质,为自身生长提供能量。
光合作用的实验一直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和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机制;2.通过实验验证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的发生过程;3.探究光合作用与光强、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关系;4.探索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为植物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1.实验材料:豆苗、试管、离心管、水槽、灯具、二氧化碳气体、植物叶片;2.实验方法:(1)准备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豆苗,分别放置于光照明亮的环境和无光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2)将豆苗置于含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并进行一定时期的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3)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4)通过测定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研究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控制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过程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豆苗分别置于光照明亮的环境和无光的环境中,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光照明亮的环境中豆苗生长茁壮,而无光的环境中豆苗生长缓慢,说明光照对光合作用有着显著影响。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豆苗置于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环境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发现豆苗的生长情况较好,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原料。
3.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发现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较高,而在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下,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
4.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发现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光照越强、温度越适宜、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光合作用实验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的作用下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所有光合生物生存的基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之一、在光合作用的实验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来研究光合作用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
实验一: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光合作用的速率可以通过测量氧气释放速率或二氧化碳吸收速率来间接测定。
首先,将一片绿叶样本置于含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然后将一束强光照射在叶片上。
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叶片会释放氧气泡。
通过测量氧气泡的数量和大小,可以计算出光合作用的速率。
同时,也可以测量倒置试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二:光合作用光谱分析光合作用仅能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下进行。
为了研究不同波长的光线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可以使用一个多色光源(例如可调节波长的LED 灯),通过改变光线的颜色和波长来照射叶片。
然后测量光合作用的速率。
实验结果可以绘制成光合作用光谱曲线,用于分析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响应。
实验三:光合作用与光强的关系光强是指光能流经单位面积的能量。
为了研究光合作用与光强的关系,可以使用不同光强的光源照射叶片,并测量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结果可以绘制光合作用光强曲线,用于分析光合作用速率随光强变化的规律。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光源的距离来控制光强的大小,并研究光合作用速率随光源距离的变化趋势。
实验四:植物组织光合作用效率的比较光合作用不仅在叶片上进行,还可以在植物体的其他组织中进行。
为了研究不同组织的光合作用效率差异,可以将不同的植物组织(如叶片、茎、根)置于光源下,并测量其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结果可以比较不同组织的光合作用速率,分析不同组织的光合作用效率差异,为研究植物生理生态过程提供参考。
实验五:光合作用对温度的响应光合作用对温度的响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可以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使用恒温培养箱或温室调节温度。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相关实验分析相关实验:一、萨克斯的试验:1、实验步骤:(1)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个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让叶片一般曝光,一半遮光。
(3)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这片叶。
2、实验现象:曝光一半呈深蓝色,遮光一半没有颜色变化。
3、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二、鲁宾和卡门的试验1、实验步骤:(1)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他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2)分组:第一组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提供:H218O和CO2(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两组实验释放的O22、实验结果:第一组产生的氧气全部是O2,第二组产生的氧气全部是18O23、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三、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1、实验步骤:(1)用打孔器打出30片圆形叶片(避开大叶脉)(2)将圆形叶片放入注射器内,排除注射器内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
(3)将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此时叶片会全部沉底。
(4)取3支烧杯,分别倒入20ML含有二氧化碳的清水。
(5)分别向3支烧杯中放入10片圆形叶片,然后分别对着三个实验装置进行强、中、弱三种光照射。
(6)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2、实验结果:不同实验装置叶片上浮的数量不一样。
3、实验分析及注意事项:(1)第(3)步,叶片沉底是因为叶片中的气体全部逸出了。
(2)、可以用相同功率的台灯,通过控制灯与实验装置的距离来控制光照强度,也可用不同功率的台灯来控制光照强度。
(3)实验过程中叶片会上浮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叶片上浮。
(4)用相同时间上浮叶片的多少来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弱,叶片上浮越多,说明光合作用越强。
四、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测定:1、原理:通过两个实验装置分别测出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然后计算得出总(真)光合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