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蒸汽灭菌器工艺监测记录本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4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效果再验证记录1.验证可接受标准2.1 试验条件2.1.1 检测用仪表确认1白金耳于装有9ml营养肉汤培养基的试管中,于30~35℃培养18~24小时后,出现浑浊,说明各种菌均有生长,即得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物,备用。
3.2 取样方法:3.2.1 取样点: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内上、中、下三部位各取样点(见物品放置图)3.2.2 取样频次:每个试验进行三次。
3.3 生物指示剂灭活试验:3.3.1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115℃灭菌20分钟)3.3.1.1 验证方法:取9张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按物品放置图位置放于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内,按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标准操作程序,于115℃灭菌20分钟后,取出于30~35℃培养24~48小时。
同时取两片未灭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作对照,分别于24小时和48小时观察,记录结果。
3.3.1.2 结果判定:当加入未灭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的培养肉汤经培养后显混浊,而灭菌后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的培养肉汤经培养后清亮,无混浊,说明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全部被灭活。
3.3.1.3 验证结果:4.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121℃灭菌15分钟)4.1 验证方法:取9瓶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按物品放置图位置放于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内,按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标准操作程序,于121℃灭菌15分钟后,取出于54℃培养48小时。
同时取2支未灭菌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作对照。
4.2 结果判定:当未灭菌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物指剂经培养后由紫色变为黄色、而灭菌后的仍为紫色时,说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全部被灭活。
4.3 验证结果:5.1 验证方法:将每组9张“121℃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按物品放置图位置放于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内,按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标准操作程序,于121℃灭菌15和30分钟各一次后,取出与化学指示卡自带标准颜色(黑色)比较。
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监测记录
灭菌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灭菌器编号:________号灭菌批次:_____次灭菌温度:_____℃—_____℃灭菌压力:____Kpa —____Kp
灭菌阶段开始时间:_____时_____分结束时间:_____时_____分
灭菌作用时间:________分钟干燥作用时间:________分钟
灭菌包数:____包灭菌物品:详见追溯系统记录
物理检测结果:□合格□不合格
化学检测结果:□合格□不合格
操作员签名:________ 查对人签名:________
注明:
1.物理检测:查看物理打印记录,各阶段参数是否正常,若无异常,表示灭菌合格。
2.化学监测:
包外指示胶带斜形条纹由米白色变为黑色,表示检测合格。
包内指示卡条带由米白色变为黑色,表示检测合格。
物理打印纸粘贴处:。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1】一、通用要求: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
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 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二、监测方法:(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C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 化学监测法:(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臵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臵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BD试验: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18278的有关要求。
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GBT 30690-2023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效果监测方法和评价要求GBT 30690-2023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效果监测方法和评价要求一、引言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是用高温高压蒸汽对物品进行灭菌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制药、实验室等领域。
为了确保蒸汽灭菌器的安全、稳定和有效性,需要对其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
GBT 30690-2023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效果监测方法和评价要求即是用于指导和规范该过程的标准。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二、监测方法1. 基本要求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方法应具备可靠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和易操作性。
监测方法应包括物理参数监测和生物指示物监测两个方面。
2. 物理参数监测物理参数监测是通过测量和记录蒸汽灭菌器内的各项物理参数来评价其效果。
其中包括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
(1)温度监测温度监测应在蒸汽灭菌器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测量并记录灭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根据不同类型的物品和要求,监测点的设置应合理,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压力监测压力监测应在蒸汽灭菌器内设置压力传感器,测量并记录灭菌过程中的压力变化。
同样,根据不同类型的物品和要求,监测点的设置应合理,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时间监测时间监测通过记录灭菌的时间长度来评价其效果。
监测应包括开始灭菌的时间点、保持一定温度压力的时间长度以及结束灭菌的时间点等。
3. 生物指示物监测生物指示物监测是通过使用灭菌器内的生物指示物来验证灭菌效果。
常见的生物指示物包括孢子、细菌等,其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1)生物指示物准备生物指示物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并且经过验证可以用于灭菌效果的监测。
在监测过程中,应按照标准要求将生物指示物放置于监测位置,并进行统计和记录。
(2)生物指示物处理灭菌后,将生物指示物取出,使用特定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和统计生长情况。
根据标准要求,通过对生物指示物的处理来评估灭菌的效果。
三、评价要求1. 监测结果的评价根据物理参数监测和生物指示物监测的结果,对灭菌器的效果进行评价。
高压蒸汽灭菌登记表范本在实验室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需要记录灭菌过程的相关信息,以便于追踪和查询。
本文提供了一个高压蒸汽灭菌登记表的范本,供读者参考使用。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高压蒸汽灭菌登记表范本》,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压蒸汽灭菌登记表范本》篇1一、高压蒸汽灭菌登记表基本信息1. 表号:2. 实验日期:3. 实验时间:4. 实验人员:5. 灭菌物品名称:6. 灭菌物品数量:7. 灭菌方式:高压蒸汽灭菌8. 灭菌温度:9. 灭菌时间:10. 灭菌人员:二、高压蒸汽灭菌过程记录1. 灭菌前物品状态:2. 灭菌物品包装情况:3. 灭菌物品放入灭菌器时间:4. 灭菌器开启时间:5. 灭菌器关闭时间:6. 灭菌物品取出时间:7. 灭菌物品放置地点:8. 灭菌器型号:9. 灭菌器使用情况:三、高压蒸汽灭菌结果记录1. 灭菌物品名称:2. 灭菌物品数量:3. 灭菌结果:4. 灭菌时间:5. 灭菌温度:6. 灭菌人员:四、高压蒸汽灭菌注意事项1. 灭菌物品应清洗干净后再进行灭菌。
2. 灭菌物品应放置在灭菌器的中间,避免接触灭菌器的壁面。
3. 灭菌器的盖子应紧贴灭菌物品,确保蒸汽能够到达物品的各个部位。
4. 灭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灭菌器的压力表和温度计,确保灭菌器正常运行。
5. 灭菌结束后应等待灭菌器冷却后再打开盖子,避免烫伤。
6. 灭菌物品在取出后应及时放置在无菌环境中,避免再次污染。
以上是一个高压蒸汽灭菌登记表的范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在实验室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应认真填写登记表,确保灭菌过程的可追溯性。
《高压蒸汽灭菌登记表范本》篇2以下是一份高压蒸汽灭菌登记表的范本,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
高压蒸汽灭菌登记表日期:年月日时间:起始时间:分秒结束时间:分秒操作人员:姓名操作工号设备名称:高压蒸汽灭菌器设备型号:工作压力:kPa工作温度:摄氏度灭菌物品:包装方式:包装材料:包装尺寸:长 x 宽 x 高灭菌时间:分钟灭菌批次:批次号操作步骤:1.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认温度和压力达到要求。
压力蒸汽灭菌的使用及监测演示文稿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光临。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关于压力蒸汽灭菌的使用及监测。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灭菌器。
灭菌器应该是密封且具有高温和高压抗性的容器。
我们还需要准备灭菌器中的灭菌介质,通常是水。
然后,将待灭菌物放入灭菌器中,并确保物体之间有足够的空间。
接下来,将灭菌器密封,并将其放入一个压力蒸汽灭菌器中。
启动压力蒸汽灭菌器,开始加热和施加压力。
在加热过程中,蒸汽温度将逐渐升高。
一旦达到一定温度,蒸汽将开始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同时,加压过程会将蒸汽压入待灭菌物体的每一个角落,确保灭菌效果。
灭菌时间是根据待灭菌物的类型和大小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较小的物体需要较短的灭菌时间,而较大的物体则需要较长的灭菌时间。
在灭菌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压力和温度,以确保其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一旦灭菌时间到达,我们可以关闭压力蒸汽灭菌器,并迅速降低温度和压力。
这样可以减少对灭菌物体的损伤。
当温度和压力降至安全范围时,我们可以打开灭菌器,并取出已灭菌物体。
在使用压力蒸汽灭菌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监测措施,以确保灭菌的有效性。
首先是监测压力和温度。
通过监测和记录灭菌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变化,我们可以确保其保持在有效的灭菌范围内。
其次是监测灭菌器的密封性能。
如果灭菌器的密封性能不良,蒸汽可能会泄漏,导致灭菌不完全。
我们应定期检查灭菌器的密封性能,并注意维修或更换需要的部件。
最后,还要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常用的监测方法有培养基培养、生物指示器和化学指示器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压力蒸汽灭菌的有效性,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结一下,压力蒸汽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可有效地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在使用压力蒸汽灭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步骤,并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
通过正确的操作和监测,我们可以确保灭菌的有效性,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和产出的质量。
感谢大家的聆听!。
压力蒸汽灭菌器日常维护及运行情况记录一、日常维护1.清洁灭菌器外部:每天使用温湿布擦拭灭菌器外部,保持其整洁。
2.清洁灭菌器内部:每周进行一次内部清洁,包括清理水槽、底座等部位的污垢,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3.检查密封圈:定期检查密封圈的磨损情况,如发现老化或磨损,应及时更换以保证密封效果。
4.清洗过滤器:定期清洗水箱内的过滤器,用刷子或清洗液将污垢清除。
5.检查压力表和温度计:定期检查压力表和温度计的准确度,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或更换。
6.定期校准程序:根据灭菌器的使用频率和要求,定期进行校准程序,并记录校准结果。
7.检查安全装置:每月检查灭菌器的安全装置,包括安全阀和压力开关,确保其正常工作。
8.清理水箱:每个批次灭菌后,清理水箱内残留的水和污垢,防止细菌滋生和水垢堆积。
1.操作员:记录每天的操作员姓名,确保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操作准确性。
2.灭菌日期和时间:记录每个批次的灭菌日期和时间,以便追踪和统计。
3.灭菌物品:记录每个批次的灭菌物品名称和数量,确保灭菌过程符合要求。
4.灭菌程序:记录选择的灭菌程序和相应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参数。
5.灭菌结果:记录每个批次的灭菌结果,包括阳性控制和阴性控制的情况,以确保灭菌效果。
6.异常情况:记录每个批次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或故障,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7.维护记录:记录每次维护的日期和维护内容,包括更换部件、调整参数等。
8.安全情况:记录每次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过程中的安全情况,如是否有泄漏、过热等问题。
以上是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日常维护及运行情况记录。
通过定期的维护和清洁,以及详细的运行情况记录,可以保证灭菌器的正常运行和灭菌效果,从而确保医疗、实验室和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安全和卫生。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一、通用要求: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
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 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二、监测方法:(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C 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 化学监测法:(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臵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臵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B-D试验: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18278勺有关要求。
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