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9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期末复】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已更新,题目不提供答案,需要家长监督孩子做一下,以便达到研究的效果。
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天数(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何;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几何本?列式:(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局部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A、24÷6=B、4×6=C、24÷3=D、24÷4=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半数,双方完整重合。
半数后能够完整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一、表内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洁。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 5×4=20 或 4×5=20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因数 × 因数 = 积其中4和5都是因数,积是203、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4、5、【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运算顺序要记清) 例: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 8、 相同得数,不同口诀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9、几个几相加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列式计算:求3个5相加:3×5=1510、仔细读一读,列出正确算式并算一算。
(1)求4和3相加的和是多少?(2)求4个3相加的和是多少?(3)4和3的积?(4)两个因数都是4,求积?(5)两个数都是7,他们的积是(),和是(),差是(),商是()。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1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照例子填一填求6的3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6是多少?6×3=18求的倍是多少?就是求个是多少?13、‘1’和‘0’的乘法。
1乘任何数都得任何数。
例:0乘任何数都得。
例:14、爬楼问题,锯木头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期末复习1数与代数复习[解析版]知识图谱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竖式知识精讲一.笔算加法时,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位和十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算起.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进位。
重点是进位,个位加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十位加十位,记得加小1 三.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从十位退一,十位减的时候不要忘记退掉1 四.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列竖式计算;带括号的混合运算:(1)小括号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2)运算中有小括号,改变了原有的运算顺序,则不能把两个竖式简写成一个竖式的形式;(3)在带小括号的运算中,一般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五.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乘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六.1~9的乘法口诀七.乘加乘减: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例题1、 用竖式计算. 35+27= 18+43= 65+15= 46+26=例题2、 列竖式计算:(1)259-=______;(2)878-=______.例题3、 小白兔拔了18个萝卜,比小灰兔少拔6个。
小灰兔拔了多少个萝卜?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随练1、 用竖式计算.28+47= 60—34= 93—28= 9+56= 100—78= 17+83=随练2、 的下面藏着几?随练3、 王林买了两件不同的物品,最多会用多少钱?最少会用多少钱?表内乘法一例题1、 3+3+3+3+3+3=3×( ) 5+5=( )×2例题2、(1)买3个水杯和1个笔筒需要多少元? (2)买4个笔筒和1个水杯需要多少元? (3)买3个笔筒比买1个水杯多花多少元?例题3、 (1)这些小狗一共有多少只耳朵?(2)这些小狗一共有多少条腿?随练1、 王老师去体育商店买羽毛球拍,商店里正在进行活动,买1副球拍送1个羽毛球,王老师买了3副球拍.那么,(1)一共买了几个羽毛球拍?(2)商店应该送王老师几个羽毛球?8 2 - 3 746 3 - 2 675 0 - 827 4 - 86( )( )( )( )随练2、(1)买5张成人票多少钱?(2)上二年级的小刚和他的3个同学到公园玩,他们买门票要用多少元?(3)李老师带5个二年级的学生到公园玩,20元钱买门票够吗?随练3、列式计算。
100 以内加减法【知识点】★两位数连减的笔算方法: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不用列竖式,使计算简便。
★两位数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列竖式时可以列成两个,有的也可以将两个竖式连写成一个竖式。
【题型训练】1.列竖式计算不进位加法35+4= 7+12= 32+50= 46+22=2、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46+34= 42+39= 76+15= 14+48= 77+8= 5+85= 16+29= 9+12=3、列竖式计算不退位减法46-34= 78-10= 89-7= 65-5=4、列竖式计算退位减法46-38= 78-19= 42-14= 70-48= 77-9= 85-8= 32-25= 62-26=5、列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28+34+23= 80-41-25= 85-70+16=65+ (46-28) = 60- ( 39-21) = 80-( 13+27) =6、我会在计数器上画线表示出结果,并填空。
7、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0- ( ) =26 ( )+13=26 ( )-23=14( )-12=30 22+ ( ) =30 47- ( ) =238、在○里填上“>、<、=”。
21+29 ◯ 40 53-23 ◯ 53-2551-29 ◯ 32 34+25 ◯ 25+439、□里最大能填几。
57- □ >3025>18+□长度单位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
2、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3、直尺从刻度0到1是1厘米,从2到3也是1厘米,从3到4也是1厘米……直尺上相邻的两个数之间都是1厘米,书写时注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4、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cm)做单位,比如:食指的宽度、书本的长度……5、量较长的物体用米(m)做单位,比如:门高、教学楼高、树高、黑板长……6、1米=100厘米(比较物体长度时,要除了看数字还要看单位)7、量物体的长度:①以刻度0对齐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1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
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新|课|标|第|一|网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一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二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三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四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2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一混合计算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打印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资料第一单元米和厘米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1)刻度画起,画到(5)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
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资料第二单元【角和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角的画法:先画极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分歧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3、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伸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引出一条射线,再在三角尺上找一个刻度与这条射线重合画出另一条射线。
7、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能够获得直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总复习资料一、解决问题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淆,乘除混淆)依据从左向右的次序,挨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种类: + +,--,+-,-+,××,÷÷,×÷,÷×。
2、不一样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一样级运算的种类:×+,×-,+×,÷+,÷-,+÷,带小括号运算的种类:×( + ),×(-),( + )÷,(-)÷。
-×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能够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 54- 8-22 = 54-( 8+22)4、把分步算式归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此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代掉那个数,其余的照写。
当需要替代的是第二个数,必需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1、均匀分的含义:把一些物件分红几份,每份分得相同多,叫均匀分。
2、把一些东西均匀分红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目按每份是多少分红一份,求能均匀分红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次序读,“÷”读作除以,“ =”读作等于,其余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几倍”。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最新2023年秋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资料全套一、加法1. 加法原理- 加法原理是指在两个数之间进行加法运算时,先从第一个数开始计算,再继续加上第二个数。
- 例如:3 + 4 = 7,先加3,再加4,得到结果7。
2. 加法表达式- 加法表达式是指用加号(+)连接两个或多个数的算式,表示这些数的和。
- 例如:2 + 5 + 3 = 10,表示2、5、3三个数的和为10。
二、减法1. 减法原理- 减法原理是指在两个数之间进行减法运算时,从第一个数那里减去第二个数。
- 例如:7 - 5 = 2,从7减去5,得到结果2。
2. 减法表达式- 减法表达式是用减号(-)连接两个数的算式,表示这两个数的差。
- 例如:9 - 4 = 5,表示9减去4,得到结果5。
三、乘法1. 乘法原理- 乘法原理是指在两个数之间进行乘法运算时,将这两个数相乘得到结果。
- 例如:2 × 3 = 6,将2和3相乘,得到结果6。
2. 乘法表达式- 乘法表达式是用乘号(×)连接两个数的算式,表示这两个数的积。
- 例如:4 × 5 = 20,表示4和5的积为20。
四、除法1. 除法原理- 除法原理是指在两个数之间进行除法运算时,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商。
- 例如:12 ÷ 3 = 4,将12除以3,得到商4。
2. 除法表达式- 除法表达式是用除号(÷)连接被除数和除数的算式,表示这两个数的商。
- 例如:15 ÷ 5 = 3,表示15除以5,得到商3。
以上是2023年秋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资料的内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一、米和厘米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1米 =100厘米 1米-40厘米 =60厘米 1-40100厘米 -40厘米=60厘米40厘米 ?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
例题:(1)从刻度0到7是( 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
括号就填7厘米。
(2)2到8是(6 )厘米。
就直接用8-2=6厘米。
括号就填6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3厘米。
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
三、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顶点)(边)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3、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第一、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2、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3、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4、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6、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四、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
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补充口诀。
2、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理解题意、仔细审题、选择方法:看单位,分方法,单位相同用加法,单位不同用乘法。
3、乘加、乘减的算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观察方位选用不同的解决问题。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第五、观察物体1、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或左面右面、后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3、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六、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单位“分”:1分时间的长短,知道钟面上分针周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知道1小时=60分;2、认识几时几分:会认、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一刻等时间。
时针在指几是几时,分针指几,就要几乘5,乘积就是几分。
3、解决问题。
第七、数学广角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1、排数字的题:看清要求写几位数,固定一个,其他的调换2、握手、搭配的题:先固定第一个分别与后边搭配;再固定第二个,分别与后边搭配;依次类推。
3、搭配钱的题:先固定最小面值,以最小面值的0张、1张、2张、3张……4、判断有多少种路线的题:左边第一条小路,与右边小路分别搭配,左边第二条小路与右边分别搭配,……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一、米和厘米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m)和厘米(cm)。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1米=100厘米1米-40厘米=60厘米100厘米-40厘米=60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
例题:(1)从刻度0到7是(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
括号就填7厘米。
(2)2到8是(6 )厘米。
就直接用8-2=6厘米。
括号就填6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3厘米。
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
三、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3、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两个角是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4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6、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作直角的一条边;②用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所画的顶点重合,三角板的一条边与所画直线重合;③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即画成一个直角。
7、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
8、比直角小或说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或说小大于直角的角叫钝角锐角直角钝角四、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未知数就等于谁加上几。
五、表内乘法1、几个相同数连加。
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写乘法算式时,可以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但读乘法算式时,只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去读。
3、乘法口诀要用汉字数字形式表示,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4 如:5+5+5+5 表示:5 × 4 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用4×5。
5、乘数×乘数=积例:一个乘数是3一个乘数是5,求积是多少?3×5=156、例图:○○○○ ○○○○ ○○○○ ○○○乘加:就是先观察图形有几个相同的图形,再加上剩下不同的图形。
如:上图圆圈。
就是前面3个相同都有4个○,后面还有3个○。
写成算式就是:3×4+3=15乘减:把全部图形看做都是一样多。
再减去多数了的图形。
如:上图圆圈。
把全部看作都是4个。
写成算式就是:4×4-1=15 因为后面图形只有3个,把他看做4个。
就是全都是4个圆圈。
所以减去一个1。
7、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8、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910、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11、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例: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 1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或13、3个5 就是5的3倍。
14、分清:2和5相加是多少?2+5、2与5相加是多少? 2+52个5相加是多少?5+5 、2个5相乘是多少?5×52与5相乘是多少? 2×52和5相乘是多少?2×52的5倍是多少?2×5理解2的5倍也就是5个2相加,会画图15、像3×3+2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是乘加算式,像3×4-1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的算式,是乘减算式。
在计算乘加、乘减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六、观察物体1、把自己想象成里面的人物。
站在上、下、左、右、前、后去观察。
2、正方体无论从哪个面观察都是正方形;球无论从哪个面观察都是圆形;圆柱从正面和侧面观察都是长方形,上面观察是圆形;长方体从正面和侧面观察是长方形,上面观察是正方形。
3、当观察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是正方形时,它有可能是正方体,也有可能是长方体;当观察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时,它也可能是长方体,也有可能是圆柱;当观察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是圆形时,它有可能是圆柱,也有可能是球。
七、认识时间1、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
1小时=60分钟。
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也就是60分钟,走一圈是12小时。
3、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
4、1时=60分。
一刻钟=15分,半小时=30分6例:时针从12走到5是(5)时;时针从3走到9是(6)时;时针从3走一圈又回到3是(12)时。
分针从12走到5是(25)分;分针从3走到9是(30)分;分针从3走一圈又回到3是(60)分。
解析: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从12到5有5大格,所以是5时。
从3到9走了6大格所以是6时。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从12到5有5大格,所以是5×5=25,是25分。
分针从3到9,走了9-3=6,6大格,所以是(9-3)×5=30,是30分。
7、认识钟面时间时,可先看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走了几大格,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故用分针所指的数字乘上5就是走了多少分。
(例如:时针刚刚走过5就是5时,分针指向7就是7×5=35,是35分,也就是说这个钟面的时间是5时35分)8、当分针的时间没有超过10的话,一定要记住在前面加0,如5:05.八、数学广角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组合问题(和顺序无关)2、用1,2,3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