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5
起动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起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起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学会起动机的故障排除和常见维护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起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1.1 什么是起动机起动机是一种用来启动内燃机的设备,通过电力驱动旋转发动机的曲轴,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1.2 起动机的主要功能- 提供足够的启动力矩,克服内燃机的惯性阻力。
- 保证发动机能够快速、平稳地启动。
2. 起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1 起动机的结构- 电动机:主要由电枢、线圈、电刷和电刷架等组成,通过电流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 飞轮:连接在曲轴上,负责储存和释放机械能,提供启动力矩。
- 齿轮减速器:将电动机的高速转动转变为飞轮的低速高力矩转动。
2.2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按下起动开关,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电磁力使电枢旋转。
- 电枢与飞轮通过齿轮减速器相连,将电动机的高速低力矩转动转变为飞轮的低速高力矩转动。
- 飞轮带动曲轴旋转,使内燃机开始工作。
3. 起动机的故障排除和常见维护方法3.1 起动机故障的常见原因- 电源故障:如电池电力不足、蓄电池线路短路等。
- 电动机故障:如电动机烧毁、电装线路断路等。
- 减速器故障:如减速器齿轮损坏、润滑油不足等。
3.2 起动机故障的排除方法- 检查电源:确认电池是否正常、线路是否短路。
- 检查电动机:检查电刷、线圈和电枢是否正常。
- 检查减速器:检查齿轮是否破损、润滑油是否充足。
3.3 起动机的常见维护方法-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起动机的电路连接、齿轮和润滑油等,及时发现问题并修复。
- 清洁保养:保持起动机的清洁,特别是电刷和电枢,以免积灰影响工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起动机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起动机的结构,向学生展示各个部件的作用和连接关系。
3. 讲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4. 分析起动机可能出现的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并提供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
起动机实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汽车维修技术》教材第十章“起动机的检修与调试”。
具体内容包括:起动机的结构与原理、起动机的拆装与检测、起动机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起动机的拆装、检测及调试方法。
2. 能够分析起动机常见故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起动机的拆装与检测、故障分析及排除。
教学重点:起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检修及调试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起动机实物、拆装工具、检测仪器、教学PPT等。
学具:起动机拆装工具、检测仪器、实训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辆无法启动的汽车,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原因,进而引出起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利用PPT讲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拆装与检测方法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起动机拆装与检测的具体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4. 实训操作演示(20分钟)分组进行起动机拆装与检测的实训操作,教师现场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实训操作步骤,独立完成起动机拆装与检测的练习。
6. 故障分析及排除(10分钟)教师提出起动机常见故障,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六、板书设计1. 起动机工作原理2. 起动机结构组成3. 拆装与检测步骤4.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起动机实训报告。
内容包括:实训目的、实训步骤、实训心得、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2. 答案:参照实训操作过程及教材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起动机的相关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训操作演示2. 故障分析及排除3.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训操作演示实训操作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教师在此过程中的演示和指导至关重要。
起动机教案“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教案课程汽车电气设备教学内容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教学对象中职汽修专业二年级学生学时15分钟一、学情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已经学习过电工基础,具有一定的电路分析能力。
上节课学习了汽车起动系统的作用,对起动机在整个起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有一定了解。
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特点优点1、思维活跃,敢想敢做,具有创新精神;2、喜欢自己解决问题,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不足1、基础知识较薄弱,理论知识还不够扎实;2、初学汽车专业的课程,还没有完全入门。
教学对策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明确学生任务;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发扬学生的优点,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弥补学生的不足。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Flash动画演示等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二、教材处理课程教学内容分析课程类型以“汽车起动机工作原理”为中心安排教学内容重点掌握汽车起动机的工作原理难点理解汽车起动机的电路分析三、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知道汽车起动机的基本组成;2、理解汽车起动机的电路分析;3、掌握汽车起动机工作的原理。
情感目标1、锻炼自我学习的能力;2、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4、通过动画的演示,提高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方法教师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头脑风暴法让同学任意思考、联想,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激发更多更好的主意。
学生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四组,相互依次发言,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模式,小组内部又形成合作模式。
同时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
自主探究法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使用方式作用《汽车电气设备》第2版教材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提供课堂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师电脑、投影仪扩音器、电子翻页笔、黑板教师教学操作方便提高课堂效率Flash动画、视频片段教师教学教学内容充满活力更加生动形象五、课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1、新课导入——2分钟通过观看汽车起动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导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思考,同时引出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汽车起动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起动机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识别不同的起动机类型,理解起动机在汽车传动系统中的作用,并能分析起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技能方面,学生应具备阅读汽车起动机相关电路图的能力,并能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简单的起动机故障诊断。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应培养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起动机的基本概念:介绍起动机的定义、作用及其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2.起动机的工作原理:详细讲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动起动机和液压起动机等。
3.起动机的主要部件:讲解起动机的主要部件,如电机、齿轮、离合器等,并分析其功能和结构。
4.起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介绍起动机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及诊断方法,并讲解维修技巧。
5.起动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一些常见的起动机故障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起动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起动机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起动机故障诊断和维修操作,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汽车起动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与起动机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起动机的相关知识。
模块三起动系统
——起动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习目标】
◆了解起动机的结构及组成。
◆掌握其动机的工作原理。
◆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体验参与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拆装起动机掌握起动机的内部结构。
难点: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学法指导】
◆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有关知识点,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对合作探究部分内容达成共同的认识,并将模糊问题详细记录。
◆及时整理展示及点评的结果,规范完成导学案全部内容。
【自主学习】
起动机的概述
1.起动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
2.起动机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起动机视图,回想起动机的整体结构。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合作探究】
1.起动机由哪三部分组成,作用分别是什么?
2.请说出图中各部件的名称
3.根据电路图,试分析起动系统的工作过程。
【学后反思】
◇知识梳理,总结本次课主要知识点。
攀枝花建校授课计划课程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班级汽修12级1班任课教师赵培召2012年9月17日第3周攀枝花建筑工程学校教案内页教学内容与过程任务二、起动机故障诊断与检修教学重点:起动机的检测教学难点:起动机工作原理导向:一辆桑塔纳轿车起动时打不着火,经检查发觉起动机转速较慢,转动无力。
试分析起动机起动无力的原因,并结合起动机结构与工作原理,制定出一份科学的检测计划。
信息:一、起动机的结构二、起动机的工作过程(如下图)当起动电路接通后,保持线圈的电流经起动机接线柱50进入,经线圈后直接搭铁,吸引线圈的电流也经起动机接线柱50进入,但通过吸引线圈后未直接搭铁,而是进入电动机的励磁线圈和电枢后搭铁。
两线圈通电后产生较强的磁力,克服回位弹簧弹力使活动铁心移动,一方面通过拨叉带动驱动齿轮移向飞轮齿圈并与之啮合,另一方面推动接触片移向接线柱30和C的触点,在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啮合后,接触片将两个主触点接通,使电动机通电运转。
在驱动齿轮进入啮合之前,由于经过吸引线圈的电流经过了电动机,所以电动机在这个电流的作用下会产生缓慢转动,以便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啮合。
在两个主接线柱触点接通后,蓄电池的电流直接通过主触点和接触片进入电动机,使电动机正常旋转,此时通过吸引线圈的电路短路,吸引线圈中无电流流过,主触点接通的位置靠保持线圈来保持。
发动机起动后,切断起动电路,保持线圈断电,在弹簧的作用下,活动铁心回位,切断了电动机的电路,同时也使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脱离啮合。
计划:教师在讲台演示起动机的拆装与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学生在下面记录拆装步骤及检测过程。
实施:学生四人一组,按照记录的实施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检测结果。
评价:组内学生首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每组学生派一代表向老师讲述自己的检测分析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起动机实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汽车维修技能培训教材》第五章“汽车电气系统”,具体涉及第三节的起动机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起动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起动机的结构组成,了解各部件的作用;2. 使学生理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提高故障诊断能力;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起动机的维修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起动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教学重点:起动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起动机实物、挂图、多媒体设备;2. 学具:起动机维修工具、检测仪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起动机工作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起动机的工作过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1)起动机的结构组成及各部件作用;(2)起动机的工作原理;(3)起动机故障诊断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个实际案例,讲解起动机故障诊断及维修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动手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起动机拆装、检测及维修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起动机结构组成;2. 起动机工作原理;3. 起动机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起动机故障诊断案例分析。
答案:根据案例,分析故障原因,提出维修方案。
2. 作业题目:简述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答案:起动机通过电磁力将转子转动,驱动发动机曲轴旋转,实现启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操作技能培养情况;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汽车电气设备,提高综合维修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起动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3. 动手实践:学生在拆装、检测及维修操作过程中的指导;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需针对性强,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起动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起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2.理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3.掌握起动机的构造和组成。
4.学会起动机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2.教学资料:教学PPT、起动机示意图、维修手册。
三、教学内容1.起动机的定义和作用起动机是汽车发动机启动的重要设备,通过转动曲轴实现发动机的快速启动。
作为汽车发动机启动的关键部件,起动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起动机的工作原理起动机利用电动机的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电源将电流输入到起动机的电动机上,驱动电动机转动起动机的飞轮从而带动曲轴运转,实现汽车的启动。
3.起动机的构造和组成起动机由电动机、飞轮、开关电路和传动组成。
电动机是起动机的核心部件,通过电源输送电流,产生动力驱动飞轮转动。
飞轮连接曲轴,在启动时带动曲轴旋转。
开关电路用于控制起动机的启动和停止。
4.起动机的维护和故障排除为了确保起动机的正常工作,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维护起动机的关键是保持起动机清洁,防止灰尘和油污的积累。
同时,应及时检查起动机的电源连接是否紧固可靠,电缆是否磨损。
对于起动机故障,要通过电路检查、机械部件检查和功能检查来排除故障。
四、教学步骤1.引入起动机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PPT讲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3.展示起动机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起动机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
4.讲解起动机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起动机的日常保养和维修。
5.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起动机维护和故障排除的模拟训练。
6.总结起动机的重要性和工作原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起动机知识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对起动机维护和故障排除的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了学生对起动机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通过模拟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起动机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起动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起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起动机在汽车启动过程中的作用及重要性;3. 学生能了解起动机的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正确判断起动机的故障;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起动机的简单维护与保养;3. 学生能运用起动机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起动机在汽车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实践性与操作性。
课程设计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起动机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起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直流电动机、传动机构、电磁开关等组成部分;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起动机的结构与原理》2.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介绍电磁开关、直流电动机的工作过程,以及起动机在汽车启动过程中的作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起动机的结构与原理》3. 起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分析起动机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及诊断方法,学习简单的故障排除技巧;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起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4. 起动机的维护与保养:介绍起动机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方法,提高起动机使用寿命;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起动机的维护与保养》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起动机的拆装、检测、维护等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教材章节:第四章《实践操作》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的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效果。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起动机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针对起动机课程的教学,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起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起动机工作原理教案(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起动机工作原理授课教案
梦飞扬队
起动机工作原理授课教案
2、组成
二、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
三、控制装置工作过程
1、起动瞬间电流走向:(起动开关刚接合)
保持线圈
蓄电池“+” 起动开关(点火开关)
接地
吸拉线圈 电动机
2、起动过程中电流走向:
主电路接通,吸拉线圈短路
蓄电池“+” 起动开关(点火开关) 吸拉线圈 电动机 接地
在保持线圈作用下,电磁开关仍在吸合位置,起动机继续通电运转
3、起动后电流走向:(起动开关断开)
蓄电池“+” 主接触盘 吸拉线圈 保持线圈 接地
因吸拉线圈与保持线圈通的电流方向相反,所以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在活动铁
T
n
S
b N
d F F
a c
I
I
换向片
电刷 传动机构
控制装置(电磁开关)
单向离合器 传动拨叉。
教案模版( 中 职汽修班)一体化/3/27 汽车电气设备起动起动机1、起动机的作用起动机的作用就是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带动发动机曲轴 旋转,使发动机起动。
2、起动机的组成直流电动机: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产生电磁转矩传动机构:起动时,将起动机的转矩传给发动机;起动后 自动退出传动。
操 纵 机 构: 接 通 和 断 开 电 动 机 与 蓄 电 池 之 间的 电 路3 、 起 动 机 的 工 作 原 理工作过程分析分析:当接通起动开关 16 时,吸引线圈中的类型 教材 课题 内容分析执行日期 1 课时 班级 课时 日期 2014教学目标课题重点课题难点教学场景设计教学方案设计电流经起动机的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后搭铁,保持线圈则直接搭铁。
此时两个线圈产生较强的相同方向的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 11 向右移动。
铁芯的移动通过拨叉 3 将驱动齿轮推向飞轮,同时通过电枢中的较小电流使电枢轴较缓慢地旋转,因而有利于啮合。
当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完全啮合时,动触点与接触点也刚好完全闭合。
此时,吸引线圈被短路,只靠保持线圈吸力将触点与定触点保持在接通状态,强大的起动电流通过励磁绕组 F 和电枢绕组使电动机快速转动。
发动机起动后,从起动开关到保持线圈的电流被切断,但在断开起动开关的瞬间,触点仍在闭合位置,电流从触点到吸引线圈,再经保持线圈搭铁。
这时,两线圈产生的电磁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相互抵消。
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铁芯返回原位,触点断开,起动机因断电而停转,同时驱动齿轮退回。
4、起动机的型号第 1 部分为产品代号:起动机的产品代号 QD、QDJ、QDY 分别表示起动机、减速起动机及永磁起动机。
第 2 部分为电压等级代号: 1— 12 V; 2—24 V; 3—6 V。
第 3 部分为功率等级代号:第 4 部分为设计序号。
第 5 部分为变形代号。
例如, QD124 表示额定电压为 12 V、功率为 1~2 kW、第四次设计的起动机。
旧知回顾:发动机如何起动?本节内容:第三章起动机第一节起动机的构造一、起动系1、功用:通过转动曲轴起动发动机,起动之后,起动系立即停止工作。
2、组成:蓄电池、起动机、起动继电器、点火开关等组成。
二、起动机1、组成直流电动机: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产生电磁转矩传动机构:起动时,将起动机的转矩传给发动机;起动后自动退出传动。
操纵机构:接通和断开电动机与蓄电池之间的电路2、分类1) 按磁场分类励磁式起动机——串励,并励和复励直流电动机。
永磁式起动机——磁极为永磁材料,无磁极绕组。
2) 按操纵机构分类直接操纵式——由脚踏或拉杆直接控制,接通或切断起动机主电路。
电磁操纵式——由按钮或点火开关控制继电器,再控制主开关来通断主电路。
3) 按传动机构的啮合方式分类惯性啮合式——小齿轮靠惯性力自动啮入或退出啮合。
强制啮合式——靠人力或电磁力强制小齿轮啮入飞轮齿圈的。
电枢移动式——靠电枢移动啮合和退出,用于大功率的柴油机上。
齿轮移动式——推动安装在电枢轴孔内的啮合杆,使小齿轮啮合和退出。
减速式——电枢和驱动齿轮之间装有一级减速齿轮。
3、型号第1部分为产品代号:起动机的产品代号QD、QDJ、QDY分别表示起动机、减速起动机及永磁起动机。
第2部分为电压等级代号:1—12 V;2—24 V;3—6 V。
第3部分为功率等级代号:第4部分为设计序号。
第5部分为变形代号。
例如,QD124表示额定电压为12 V、功率为1~2 kW、第四次设计的起动机。
三、直流电动机的构造1、工作原理受力方向:左右原则磁场方向:右手原则2、构造1) 电枢——电动机的旋转部分,包括电枢轴、换向器、电枢铁芯和电枢绕组。
电枢绕组:采用较粗的矩形裸铜线绕制成成型绕组。
换向器:换向片和云母片叠压成,电枢绕组各线圈的端头均焊接在换向器片上,通过换向器和电刷将蓄电池的电流引进来。
2) 磁极——电动机的定子部分,它由固定在机壳上的磁极铁芯和磁场绕组组成。
磁极一般是4个,两对磁极相对交错安装在电动机定子内壳上。
2024年起动机原理及拆装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起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学会起动机的拆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起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2.起动机的拆装方法3.起动机拆装实践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起动机基本构造和原理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起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起动机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起动机是用来启动发动机的。
师:很好,起动机的确是用来启动发动机的。
那么,起动机是如何工作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2.教学内容(1)起动机的基本构造师:起动机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呢?生:起动机主要由电机、齿轮、电磁开关、单向离合器等部分组成。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这些部分的作用。
①电机:电机是起动机的核心部分,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齿轮旋转。
②齿轮:齿轮与发动机的飞轮啮合,将电机的动力传递给发动机。
③电磁开关:电磁开关控制电机的通断电,使电机正常工作。
④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防止电机反转,保护电机。
(2)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师:了解了起动机的基本构造,我们来学习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①当按下启动按钮时,电磁开关接通电源,电机开始工作。
②电机驱动齿轮旋转,与发动机飞轮啮合。
③发动机启动,电机停止工作。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起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大家有什么疑问吗?生:没有。
第二课时:起动机拆装方法及实践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起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起动机的拆装方法及实践。
2.教学内容(1)起动机拆装方法①断开电源:在进行拆装前,要断开电源,确保安全。
②拆卸起动机:使用专用工具拆卸起动机,注意保护电机和齿轮。
③拆卸电磁开关:拆卸电磁开关,注意不要损坏线束。
④拆卸电机:拆卸电机,注意保护电机线圈。
⑤安装电机:按照拆卸的相反顺序安装电机。
⑥安装电磁开关:安装电磁开关,连接线束。
起动机的构造和作用
课程内容:起动机的构造和作用
课型:理论认识课
班级:14级汽车运用与维修班
时间:第 4 周星期一第 1 节
地点:教室1栋402
重点: 组成,结构,作用;
难点: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讨论法;
导学目标:
1、掌握起动系的组成,起动机的结构特点,训练组合、分解能力;
2、掌握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逻辑推理能力。
导学过程设计:
1.简述起动系在汽车的作用(可以以旧式发动机来突出电起动);
2.简述起动机在起动系的作用。
3.引入起动机构造与工作原理的课程。
教师活动:
新课:
一、起动机的组成及作用
图1 起动系统组成
2.各组成作用;(简单介绍)
3.电路关系(起动机带动飞轮转动在起动电路中执行命令)。
(突出起动机的作用)
二、起动机分类
按总体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1)普通起动机
2)永磁起动机
3)减速起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