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乱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94.62 KB
- 文档页数:5
鸡源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作者:秦晓冰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18期摘要从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的蛋鸡送检病料中,无菌采集病死鸡肺脏、肝脏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鉴定的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
结果表明,分离菌在血琼培养基上呈圆隆、露滴状、表面光滑带荧光的白色菌落,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PCR鉴定该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对氟苯尼考、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头孢曲松、头孢氨苄、阿莫西林等13种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该菌对小鼠呈高致死性,表明该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关键词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中图分类号S8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9)18-0088-02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8.02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steurella multocida from Chicken and Its Pathogenicity ResearchQIN Xiao-bing(Shandong Key Laborary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109)AbstractThe lungs and liver tissues of dead laying hen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animal hospital of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nder sterile conditions to make pathogen isolation,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And 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 and pathogenicity test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identified and isolated bacter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d bacteria were round,dripping,smooth surface and white colonies with fluorescence on the blood-agar medium,and the isolated bacteria were Gram-negative small bacterium by staining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and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Pasteurella multocida by PCR. The isolated strain was highly sensitive to florfenicol and amikacin,and had different drug resistance to ceftriaxone,cephalexin,amoxicillin and other 10drugs.Furthermore,the isolated strain was highly pathogenic to mice,showing stronger pathogenicity.Key wordsP.multocida from chicken;Isolation; Identification;Pathogenicity多殺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属于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是革兰氏阴性小杆菌[1]。
2019年第4期(总第261期) 试验研究7鸭巴氏杆菌分离与鉴定李欣贤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53)摘要 本文通过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其防制等方面对鸭巴氏杆菌病进行了研究,对采自福建省大田县某鸭个体养殖户的发病或死亡鸭的心、肝、脾、肺、肠组织,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确诊该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所致。
关键词 鸭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中图分类号:S85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19)04-0007-02鸭巴氏杆菌病是目前危害鸭的一种重要的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临诊特点为发病急、死亡快,腹泻、粪便呈绿色或灰白色,剖检特点为浆膜和粘膜有小出血点,肝脏上布满黄色点状的死亡灶。
禽霍乱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症(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鸡、火鸡、鹅、鸭和鹌鹑等家禽和野鸟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
疾病呈急性败血型经过时,以突然发病、下痢、败血症病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为特征,慢性病例或为急性经过的后遗症常表现为局部感染,如肉髯、鼻窦、关节等的肿胀,病期较长,死亡率较低。
法国学者Chaber(1782)和Mailet(1863)先后对其进行了研究,并首次采用了禽霍乱这一名称。
1885年,Kitt 对鸡霍乱、兔、猪、牛及野牛败血症菌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多杀性两级杆菌(Bacterium bipolare multocidum)。
为了纪念Pasteur ,1901年Lignieres 首次应用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这一名称。
1939年,Merchant 将猪出血性败血症巴氏杆菌和其他出血性败血性巴氏杆菌一起统称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PM)是多种动物(如狗、猫和啮齿动物)口腔的常在菌,猫和啮齿动物是将此菌引入禽群的主要动物,而饲料、饮水和粪便中并不多见。
因此,控制啮齿动物和阻止禽群与其他动物(如猫)的接触是防止PM 进入禽群的重要措施。
昆明地区某鸡场禽霍乱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马真明;赵应龙;吴静楠;李锦;蔡懿琳;杨莎莎;张以芳;柴俊
【期刊名称】《云南畜牧兽医》
【年(卷),期】2022()4
【摘要】采集昆明地区某鸡场疑似禽霍乱症状发病鸡的脏器及血液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同源性分析,确诊分离菌为巴氏杆菌。
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14种抗菌素高敏、7种抗菌素中敏、8种抗菌素有耐药性。
为该鸡场禽霍乱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总页数】2页(P1-2)
【作者】马真明;赵应龙;吴静楠;李锦;蔡懿琳;杨莎莎;张以芳;柴俊
【作者单位】寻甸县塘子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科;永平县杉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组;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612
【相关文献】
1.乌骨鸡禽霍乱的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2.一例禽霍乱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3.禽霍乱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4.昆明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茵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5.禽霍乱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004-2342(2020)03-003(-01中图分类号:S852.61+2文献标识码:B!巴氏|杆菌病的诊)和治疗陶晓荣(永丰县畜牧兽医局,江西吉安331500)2019年7月,江西省永丰县某规模化蛋鸡场30日龄左右雏鸡出现急性死亡,病死率达30%。
对病死鸡进行解剖,初步怀疑是禽霍乱,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确诊为强毒力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所致;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临床应用敏感药物进行治,。
1诊断1.1发病情况调查鸡场30日龄左右雏鸡,大部分出现突然死亡,临床现,小分出现精神不佳、采食量下降,常规用药不,发病率达60%,死亡率达50%。
1.2病理变化病死鸡解剖,、,量小死,出血,脾出,。
1.3细菌分离鉴定菌采病死鸡,TSA平板,371过,染;菌TSA ,进行,染;用鸡多杀性巴氏杆菌16S+RNAPCR物,进行菌PCR,阳性产物工物进行测序,BLAST对分析,定分离菌。
病死鸡分离1细菌,菌小x x x;为2染氏性短杆菌;16SrRNAPCR,分离菌小致,序列测定,序列长为1450bp,与预期大小一致,BLAST比对,所测序列GenBank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应序列,性在99.2%。
据,定分离菌是多杀性巴氏杆菌。
1.4动物试验取健康雌性昆鼠4只,测定菌液浓度,腹腔注射分离菌的培养液,每只注射200a L,对照组注射体积TSB基。
观察发病及死亡情况。
分离菌昆鼠后,18h内全死亡,对照组到第5天仍存活。
说明分离菌的毒力较强。
2临床治疗试验2.1药敏试验选用临床用13抗菌药药敏纸片,参照CSLI方法进行药敏试验,抑菌圈直径大小判定药物敏感度。
,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对氨M西林、复方新诺、氟苯尼考、土霉素、磺胺异噁\和丁胺卡那等6抗素耐药;对恩诺沙星、青霉素、头抱hi、阿莫西林、氧氟沙星和头抱曲松高度敏感。
2.2临床治疗据药敏试验,全群用10%阿莫西林按500g/t饲料进行拌料饲喂,连用3d;病严重进行隔离,肌注头抱曲松1次/d,连续注射3d,水中加阿莫西林300g/t饮水,连用3d;鸡舍加强毒。
我国部分地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作者:严专强麦凯杰罗翠芬周祺杨德鸿申翰钦周庆丰来源:《家禽科学》2021年第11期摘要:为调查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从我国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区域8个省市家禽养殖场疑似禽霍乱发病群中分离出17株多杀性巴氏杆菌。
血清型鉴定发现所有分离株均为荚膜A型。
药敏结果显示分离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和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等药物耐药。
关键词: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血清型;耐药性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11-0045-06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M)是引起禽类禽霍乱、猪萎缩性鼻炎、牛羊出血性败血症等疾病的重要致病菌,家禽急性感染通常可见肺部出血,肝脏、脾脏有大量白色坏死点,死亡率较高[1]。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根据荚膜抗原可分为A、B、D、E和F五个型,禽霍乱常由A和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2]。
根据血清型制备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由于疫苗对异源血清型菌株的保护有限,因此监测流行菌株的血清型非常有必要。
临床生产中多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随着菌株对常用药物敏感性的降低,药物治疗越来越困难。
本研究通过调查不同地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旨在为临床禽霍乱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1.1 主要试剂TSA(Tryptic Soy Agar)和TSB(Tryptic Soy Broth)培养基,购自美国BD公司;胎牛血清,购自内蒙古金源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 × PCR mix,购自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敏片,购自杭州滨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2 样本采集与细菌分离2018~2021年从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四川、重庆、湖南和贵州8个省市的规模化养殖场采集疑似禽霍乱发病禽群肝脏或头部样品共17份,并将采集的样品于2~8 ℃条件下当天带回实验室进行瑞氏染色镜检和细菌分离。
一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作者:党媛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9年第10期摘要: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各种禽类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
禽巴氏杆菌病(即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流行具有发病快、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当饲养管理突变、气候突变、长途运输等外界诱因出现时容易暴发,当前禽巴氏杆菌病常呈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尤以成年鸡最为常见。
笔者对采集的一例疑似禽巴氏杆菌病的病料,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实验室鉴定及药敏试验等研究,对疫情的诊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针对当前多杀性巴氏杆菌临床上的药物滥用、耐药性严重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各养殖单位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分离;鉴定中图分类号:S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0-0030-021;样品来源与试剂病料采自青海省西宁市某规模化养鸡场疑似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病死鸡肝脏组织。
培养基及试剂主要有胰蛋白大豆琼脂培养基(TSA)、胰蛋白大豆肉汤培养基(TSB)培养基、新生牛血清、2×Taq PCR Master Mix、DNA Marker、革兰氏染色液、细菌药敏纸片等。
2;实验室检测2.1;细菌分离培养将采集的肝脏组织划线接种于含2%新生牛血清的TSA平板、麦康凯平板上,37℃培养18 h后,观察菌落形态,在TSA平板上出现淡灰白色、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湿润、半透明菌落,麦康凯平板上无菌落。
挑取TSA平板上可疑单菌落传代培养,并对典型的疑似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油镜下观察细菌染色特点及形态,镜下可见两端钝圆、两极浓染、革兰阴性小杆菌。
2.2;生化试验根据说明书,取分离菌株纯培养物分别接种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乳糖、蔗糖、甘露醇、山梨醇、肌醇、VP、硫化氢、赖氨酸和鸟氨酸、尿素酶等生化管。
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可发酵葡萄糖、果糖、蔗糖、山梨醇,不发酵麦芽糖、乳糖、甘露醇、肌醇,VP、硫化氢、赖氨酸和鸟氨酸反应均为阴性,这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生化特征相符。
健康养殖·诊疗2020.22 畜牧业环境73摘 要:多杀性巴氏杆菌又称禽霍乱病,是家禽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能引起禽类的急性发病并大量死亡,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病鸭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巧克力培养基分离培养等细菌分离方法,经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菌落PCR、测序比对等鉴别诊断,结合治疗效果等,鉴定发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为后续治理发病鸭场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鸭;鸭巴氏杆菌;分离鉴定1 前言禽霍乱(Fowl cholera)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疾病,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可感染多种家禽(鸡、鸭、鹅等)和野禽,能造成严重的出血性败血症。
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国家把其列入二类传染病。
自然感染引起死亡率通常是20%或更高,早起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每年禽霍乱的发生都会威胁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6周龄以下的家禽一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但临床也曾发现10d发病的家禽。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9d,带入外源病禽后48h内禽群也会突然爆发病例。
人工感染通常在24~48h发病。
流行初期,家禽无前驱症状,晚间一切正常,吃得很饱,次日发现死亡。
由于家禽机体抵抗力和病菌的致病力强弱不同,发病的情况也不同。
通常发病的类型有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呈球杆状,具有荚膜,但无鞭毛也无芽孢,染病家禽通常表现为精神沉郁,被毛粗乱,食欲下降,腹泻且粪便腥臭,呈黄绿色。
2020年10月11日,笔者对一番鸭养殖户的发病情况进行诊治。
该养殖户共饲养番鸭1500羽,54日龄,羽均重2.0公斤,大棚半散养,饮用舍外自然水。
鸭群整体状况良好,偶见场地少数白色稀粪,10月8日突然死亡番鸭2羽,场内其他少数番鸭精神不振,采食稍减少,场主用阿莫西林拌料,连用3d,死亡逐渐增多,10月9日死亡18羽,10月10日死亡达52羽,11日上午就诊时共死亡98羽。
禽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禽巴氏杆菌病又叫禽霍乱和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禽类的一种常见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类型的禽均可感染并导致死亡。
其特征表现为急性败血过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低毒感染或急性发病之后,可出现慢性的、局部性的疾病。
(一)、病原1、形态染色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卵圆形的短小杆菌,少数近于球形,长约0.6~2.5 um(微米),宽约0.2~0.4 um,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
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呈单个或成对存在。
在组织,血液和新分离培养物中的菌体用美蓝、瑞氏、姬姆萨氏法染色均可着色,菌体呈明显的俩极着色,中间部分着色较浅,很像许多并列的两个球菌,所以又叫两极杆菌。
血清型菌株有荚膜,用印度墨汁等染料染色时,可以见到清晰的荚膜。
人工培养后及弱毒株,荚膜不明显或消失。
2、培养特征巴氏杆菌为需氧兼性厌氧菌。
在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37℃培养18~24h (小时),可见灰白色,半透明,光滑,湿润,隆起,边缘整齐的露滴状小菌落,直径约1~2 mm(毫米)。
本菌在鲜血琼脂,血清琼脂或马丁琼脂平皿上培养,生长良好,不溶血。
在肉汤中培养时,初期呈均匀混浊,24h后上清清亮,管底有灰白色絮状沉淀,轻摇时呈絮状上升。
新分离的细菌接种到马丁琼脂平皿上,通过45°折光观察,可见菌落有荧光,呈橘红色带金光,边缘有乳白色光带,结构细致,边缘整齐,称为Fo型菌落,对鸡等禽致病力强;另一类菌落呈蓝绿色而带金光,边缘有红黄色光带,称为Fg型菌落,对鸡等禽致病力较弱。
该菌可利用果糖,甘露糖,蔗糖,产酸不产气;不能利用肌醇乳糖,靛基质,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和硝酸盐还原阳性,尿素酶阴性,不液化明胶,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普通琼脂上发育不良或不发育。
3、种类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原结构比较复杂,分类方法有很多种,Garter在1955年用间接血凝试验根据细菌荚膜将其分为A、B、D、E四个型。
禽霍乱诊断技术作者:申捷来源:《兽医导刊》 2019年第4期禽霍乱(Fowl cholera) 又名禽巴氏杆菌病,其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是一种禽类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该病急性暴发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会对禽类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世卫组织(OIE)将此病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一、流行病学诊断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传染病,对鸡、火鸡、鸭、鹅等家禽以及其他鸟类均易感,家禽中火鸡最易感。
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但阴雨潮湿的季节最易感染。
按病程可将禽霍乱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所有日龄禽类均可感染发病,但性成熟的青壮年鸡群最易感,而16周龄以下的鸡有较强的抵抗力。
二、临床诊断1. 最急性型。
较多见于流行初期。
病初禽类无明显症状,突然表现为痉挛、挣扎并快速死亡。
2. 急性型症状。
急性型较常见于流行初期。
病初无明显症状,禽只突然死亡,随后感染禽只厌食、抑郁、流涎、不安、痉挛、抽搐、,发热、腹泻、羽毛粗乱、呼吸困难,,此外还伴有剧烈的腹泻,排出绿色、黄绿色清水样稀便,恶臭。
产蛋鸡停止产蛋。
最后衰竭、昏迷而死亡。
临死前出现发绀,鸡冠、肉垂呈黑紫色。
病程0.5 ~ 3 d,病死率高。
3. 慢性症状。
对急性型耐过的禽只或是感染了弱毒菌株的禽只表现为慢性型的病程。
其特点是患病的禽只具有局部感染的特征。
纤维性化脓性渗出、坏死或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发生在各个关节、脚趾垫、肌腱鞘、粘膜组织、气囊、中耳、喉肺或骨髓等处。
4. 病理变化。
(1)最急型。
禽只死亡后剖检,其病理变化不显著。
(2)急性型。
全身充血,以腹腔脏器的静脉瘀血最为明显。
肝脏表面有边缘规整的灰白色针尖大坏死点。
心包存在积液,心脏的内、外膜出血。
肺出血、水肿。
十二指肠黏膜弥漫性出血。
脾脏坏死。
腺胃出血。
产蛋鸡的成熟卵泡外观松软,血管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