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的魅力》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4.95 MB
- 文档页数:17
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美术课堂。
大家看,照片中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有同学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是游乐园。
是的,你答对了,是游乐园。
那老师想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去游乐园吗?老师看很多同学,脸上都不自觉的漏出了笑容,想必大家和我一样,都喜欢去游乐园玩。
那你们还记得,在游乐园里的欢乐时光吗?有同学说,我当然记得。
因为我当时用手机拍了照片。
(播放游乐园视频)是的,在现代社会,不论我们去了哪里,都会用手机或相机拍下快乐,留下记忆。
记得有一次,老师和朋友一起去游乐园玩,无意中竟发现了两面魔镜:一个小朋友往镜前一站,镜子里的他突然就变化了,于是,我第一时间就把这神奇的一幕拍了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镜的厉害之处。
当他照第一面镜子的时候,变得又高又瘦,像被拉长了,而当他照另一面镜子的时候,却变得又矮又胖,像被压扁了,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对了,同学们真聪明,就是镜子的缘故,那你见过这样的镜子吗?知道它的名字吗?同学们又答对了,就是哈哈镜。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哈哈镜的世界,去感受变形的魅力。
(出示课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到底什么是哈哈镜?哈哈镜是一种游乐场及商场常见的玩乐设施,表面是凸凹不平的镜面,因而所成的像有的被放大,有的被缩小,从而反映人像及物件的扭曲面貌,令人发笑,故名哈哈镜。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哈哈镜,那哈哈镜有什么特点?又散发出怎样的魔力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这个镜中的小女孩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了,她的身体变胖了,头和脚变小了。
她镜中的样子就像我们以前用过的木桶,所以这种变形现象就称为:桶形变化。
这种变化的特点是:中间向外扩张,两头变小。
这幅漫画不仅采用了桶形变化的变形方法,在人物独有特点的表现上还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使身子更胖,头和脚变得更小。
(引导学生利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的特征。
)大家再来看第二幅漫画,这一次镜中的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了,她的形象整体扭曲,像水中的波纹,变得弯弯曲曲,这种变形现象就称为:波形变化。
四年级美术下册《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四年级美术下册《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学方法:引导讲解、谈话启发、自主探究、实践创作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1、师生间相互观察,记住你们的特点。
师走下讲台,摸学生,并说出多个学生的特点:你的眼睛真大!你的小鼻梁真高!你的眉毛真浓。
2、小结:通过观察,要抓住了主要特征,我们认识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知识。
二、观察发现、导入新课1、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问: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问: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回答后,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师总结导出课题。
2、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利用凸面镜和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创作尝试。
总结:脸变得鼓起来了;眼睛和嘴巴变大了。
脸变长了;鼻子、嘴巴变得特别大;鼻子、嘴巴都变长了。
3、教师归纳画出变化的画面。
让学生感受作业纸内人物的大小及构图和线条的使用。
四、精讲点拨评价反馈选择画的效果好的同学的作品,让孩子说一下自己抓住哪些特点来画的。
五、巩固训练创作表现提出作业要求:课本P7页学习活动一,用彩色纸剪出哈哈镜的形状,画出哈哈镜中的自己或同学形象。
四年级美术下册《变形的魅力》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变形的魅力教案
一、引入活动
1. 创设情境:请学生们就魅力这个词展开讨论,谈谈他们对魅力的理解和感受。
2.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具有魅力?魅力从何而来?
二、探究魅力的特质
1. 学生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列出他们认为具有魅力的特质。
2. 合作分享: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说出他们列出的特质,进行合作分享,让全班形成一个完整的魅力特质列表。
三、学习魅力的来源
1. 提供答案:引导学生思考,魅力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内心的自信、善良、坚持与努力等都是构成魅力的重要因素。
2. 启发思考:通过举例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特质和品质,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魅力。
四、培养魅力的方法
1. 观摩魅力人士:让学生观看一些具有魅力的人的演讲、访谈或视频,讨论他们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魅力的。
2. 组织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有魅力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展示他们所认为的魅力来源和表现方式。
五、分享学习成果
1. 现场展示: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示,让全班观摩。
2. 小结反思:请学生和全班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他们对魅力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
六、延伸活动
1. 魅力日志:要求学生每天写下自己今天展现或感受到的魅力,帮助他们更加积极自信地培养自身的魅力。
2. 魅力展示:每周选取一位学生作为魅力展示的主角,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魅力心得和体会,以激励其他同学。
七、结束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明白,魅力并非只是外表的美丽,而是一种自信、善良和努力的内在力量。
希望大家努力培养自己的魅力,成为一个独特而有吸引力的人。
《变形的魅力》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准备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
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
学具准备彩色作业纸、2B铅笔、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住老师吗?生:想!师: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你们,你们仔细地观察我,我们彼此永远地记住对方。
(师走下讲台,摸学生,并说出多个学生的特点:你的眼睛真大!你的小鼻梁真高!你的眉毛真浓!)师:记住你们的特点,我也就永远地记住你们了,你们记住老师了吗?谁能说出老师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老师的多个特征。
师及时进行评价:你看得真仔细!一下子就抓住了主要特征!师(总结):孩子们,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知识。
由此可见,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同学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用心观察的能力。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与观察密不可分。
好,上课!(二)课堂探究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
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房子变得弯曲了。
生: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生:是映在玻璃上的。
生: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
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
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