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精讲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20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同学们在考研政治暑期复习中,对于重点知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总结归纳,进而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
新东方网考研频道整理总结考研政治毛中特部分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总结:“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当时提出了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又从“五个方面”在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八大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发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动员令。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具有五个鲜明特点: 一是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为基础,保持目标的连续性;二是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三是增加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突出改革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四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目标一起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五是提出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
“三步走”战略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发展战略,旨在逐步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该战略分为三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个十年,到21世纪初,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战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 经济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
第一阶段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是达到小康水平,第三阶段是基本实现现代化。
2.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人民生活改善: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也要相应提高。
4. 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5. 区域发展平衡: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6. 财政、金融等领域的改革:逐步推进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总之,“三步走”战略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发展战略,旨在逐步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该战略的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简述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指“整体国家实力跃升、基本现代化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的发展目标,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发展战略。
该战略的核心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整体国家实力跃升整体国家实力跃升是指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全面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在这一步骤中,中国需要通过持续的经济增长来积累实力,并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提高国家的安全保障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技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二步:基本现代化建成基本现代化建成是指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这一步骤中,中国需要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此外,还需要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
第三步: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是指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这一步骤中,中国需要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还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整体国家实力跃升、基本现代化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的发展步骤,中国将实现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一发展战略是中国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规定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邓小平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高瞻远瞩,为我们党和国家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整套发展战略。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步骤和重点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1)“小康”目标的提出与“两步走”的设想1964年12月,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到20世纪末,将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这个两步走的四个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后,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在1979年3月提出到20世纪末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同年12月,他把这样的现代化水平称为“小康”。
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党中央制定了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第一步,前十年,即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后十年,即到2000年,在新的基础上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物质生活达到小康。
前十年打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全面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构想,在党的文件中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表达出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解决(1987年)。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5年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