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
- 格式:ppt
- 大小:273.00 KB
- 文档页数:30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广播电视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广播电视传播处于第四次革命)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电视台:KDKA电视之父:约翰贝尔德第一个播出黑白/彩色电视的国家:英国/美国中国彩色电视的制式:PAL制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923.1.23)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电台3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广播电台种类6 P30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珠江模式”:主持人中心制中国大陆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现场直播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78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电视业的发展:P42播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7 P43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香港现有三家广播电台:香港电台、商业电台、新城电台香港电视“三台鼎立”:无线电视、丽的电视、佳艺电视TVB ATV :商业电视台澳门广播电视:对本地居民影响小台湾广播电视:广播:中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老三台(公共电视媒体)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广播电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4 P94三种理论模式: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VOA)公共机构型广播电视机构(BBC NHK)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ABC NBC TVB ATV)三种模式:美国模式、西欧/日本模式、中国模式1、美国模式商业型为主,其他形式补充2、西欧/日本模式双轨制:公营、商营共同发展3、中国模式新特点:3 P112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现状5 P117我国广播电视经营体制的改革方向4 P118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广播电视的特点6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3+2 P130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2+2 P132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6巨大而深远1、传递信息、检测环境2、连接、协调、整合社会3、现代民主政治过程重要元素4、娱乐功能5、经济功能6、服务功能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广播电视传播符号是指在广播电视信息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达信息的各类符号系统的总和。
体育行业赛事直播平台开发与运营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市场分析 (3)1.1 体育产业现状 (3)1.1.1 政策扶持 (4)1.1.2 市场规模 (4)1.2 赛事直播市场需求 (4)1.2.1 用户需求 (4)1.2.2 市场空间 (4)1.3 竞争对手分析 (4)1.3.1 传统媒体 (4)1.3.2 网络直播平台 (4)1.3.3 社交媒体 (5)1.3.4 专业体育直播平台 (5)第2章产品定位与目标用户 (5)2.1 产品定位 (5)2.2 目标用户群体 (5)2.3 用户需求分析 (6)第3章功能模块设计 (6)3.1 直播模块 (6)3.1.1 赛事直播 (6)3.1.2 回放功能 (6)3.1.3 多视角切换 (6)3.1.4 直播预约 (6)3.1.5 直播互动 (6)3.2 赛事信息模块 (6)3.2.1 赛事新闻 (7)3.2.2 赛事数据 (7)3.2.3 赛事日程 (7)3.2.4 赛事专题 (7)3.3 社交互动模块 (7)3.3.1 弹幕聊天 (7)3.3.2 社区讨论 (7)3.3.3 关注与粉丝 (7)3.3.4 互动活动 (7)3.4 个性化推荐模块 (7)3.4.1 观赛偏好设置 (7)3.4.2 推荐算法 (7)3.4.3 推荐内容 (8)3.4.4 推荐效果评估 (8)第四章技术架构与开发 (8)4.1 技术选型 (8)4.2 系统架构设计 (8)4.3 前端与后端开发 (9)4.3.1 前端开发 (9)4.3.2 后端开发 (9)4.4 数据库设计 (9)第5章直播技术实现 (10)5.1 直播信号接入 (10)5.1.1 多渠道信号源采集 (10)5.1.2 信号预处理 (10)5.1.3 信号加密与解密 (10)5.2 转码与分发 (10)5.2.1 高效转码技术 (10)5.2.2 智能分发网络 (10)5.2.3 弹性伸缩技术 (10)5.3 延迟优化 (10)5.3.1 信号传输优化 (11)5.3.2 转码与分发策略优化 (11)5.3.3 终端优化 (11)5.4 直播内容审核 (11)5.4.1 自动审核 (11)5.4.2 人工审核 (11)5.4.3 审核流程优化 (11)第6章赛事内容运营 (11)6.1 赛事版权合作 (11)6.2 赛事内容策划 (11)6.3 赛事推广与宣传 (12)6.4 用户粘性提升 (12)第7章商业模式与盈利策略 (13)7.1 收入来源分析 (13)7.2 会员服务 (13)7.3 广告合作 (13)7.4 电商与衍生品开发 (13)第8章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 (14)8.1 品牌定位 (14)8.2 线上线下推广 (14)8.2.1 线上推广 (14)8.2.2 线下推广 (14)8.3 媒体合作 (14)8.4 用户口碑营销 (14)第9章用户服务与运营 (15)9.1 用户反馈与建议 (15)9.1.1 设立在线客服:提供实时在线咨询服务,解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集用户建议。
从事未成年人电视宣传工作自律公约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公布日期】2007.06.01•【文号】•【施行日期】2007.06.01•【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广播影视正文从事未成年人电视宣传工作自律公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规范涉及未成年人的电视节目(包括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影响的电视节目)的采访、制作、播出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规定,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的国际公约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本公约。
第二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本公约适用于从事未成年人电视工作的工作者;从事未成年人电视节目制作的单位;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
从事未成年人电视工作的工作者、从事未成年人电视节目制作的单位以及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播出未成年人节目,需确保严格遵守本公约的各项规定。
第四条本公约遵循下列原则:(一)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原则。
(二)最大限度避免伤害未成年人原则。
(三)对未成年人受害者、证人、辩护人的保护力度与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未成年人罪犯一致的原则。
第二章采访与邀请第五条在采访未成年人或者制作与未成年人有关的节目之前,要征得家长或者法定监护人的同意,并由专人记录。
第六条如果未成年人参加节目需占用上课时间,一般应该获得其所在学校的许可。
当上述单位不同意其参加节目时,在该节目具有重大的公众价值,且该未成年人的参与也是绝对必要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相关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协调,促成未成年人参加节目。
本条前款所称重大公众价值是指:(一)揭露犯罪。
(二)可能影响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
第七条不得以居高临下的态度面对未成年人;不得质问他们,或诱导他们披露其个人及家庭隐私;不得要求他们表达超出他们判断能力的观点。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办法正文:----------------------------------------------------------------------------------------------------------------------------------------------------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办法(1993年10月14日文化部令第六号颁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管理,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下列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一)歌厅(含有歌手演唱的酒吧、咖啡厅等);(二)舞厅;(三)卡拉OK厅(含附设卡拉OK设备的茶座、餐厅等);(四)其它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
第三条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经营管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
第四条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主管部门。
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实行分级管理。
第二章申报与审批第五条申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须出具以下证明文件:(一)开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申请报告;(二)申请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证明文件;(三)场所负责人的有关证明资料;(四)设施设备资料;(五)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资料;(六)经营场所房屋使用证明;(七)经营管理规章。
第六条申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须按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一)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核发娱乐类《文化经营许可证》;(二)持《文化经营许可证》和有关申报文件,向所在地县(区)以上公安机关申领《安全合格证》;(三)持《文化经营许可证》、《安全合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
第七条申办单位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安全合格证》和《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第八条申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须经所在地县级(含)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相关法律法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如下:1.设备安全管理:广播电视台应配备符合国家规定并经过检测合格的播出设备,并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安全检查。
2.播出内容管理:广播电视台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播出的内容符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要求,不得播出违法违规内容。
3.频率管理:广播电视台应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要求,遵守频率使用管理规定,确保播出设备的频率正常、稳定,并不会对其他频段造成干扰。
4.安全演练和应急处理:广播电视台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并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
5.电视转播赛事管理:广播电视台在转播体育赛事时,应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对转播进行管理,确保转播权利的合法性,并不得随意停播或中断转播。
6.广告管理:广播电视台应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对广告进行管理,包括广告内容的审查和时长的控制,不得播出涉及虚假宣传、违法违规等内容的广告。
7.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广播电视台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技术设备,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非法干扰、攻击和窃听。
8.档案管理:广播电视台应建立健全播出档案管理制度,保存和归档播出内容的相关记录和资料,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性。
以上是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的规定,广播电视台应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工作,保障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和稳定。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2)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编播内容管理: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进行审核和管理,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含有违反社会道德、扰乱社会秩序和伤害公众利益的内容。
2. 广告管理:对广播电视广告进行管理,包括广告时长限制、广告内容审核等,防止虚假广告和过度商业化现象的出现。
3. 相关制度规定:包括广播电视播出许可证的申领和管理、频道分配等规定,确保广播电视播出业务的有序进行。
4. 监管措施和处罚制度:对违反播出规定的广播电视机构和个人进行监管和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播等措施,以维护广播电视行业的安全播出秩序。
广播电视制作与播音作业指导书第1章广播电视制作概述 (3)1.1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3)1.2 广播电视制作的基本流程 (3)1.3 广播电视制作的技术要素 (4)第2章播音基础理论 (4)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2.1.1 声音的产生 (4)2.1.2 声音的传播 (5)2.1.3 声音的接收 (5)2.2 播音发声的基本技巧 (5)2.2.1 呼吸控制 (5)2.2.2 发音准确 (5)2.2.3 声音的抑扬顿挫 (5)2.3 语音学基础 (6)2.3.1 音素 (6)2.3.2 音节 (6)2.3.3 声调 (6)2.3.4 语调 (6)第3章播音风格与表达 (6)3.1 播音风格的特点与分类 (6)3.2 播音表达的基本要求 (7)3.3 情感表达与角色塑造 (7)第4章节目策划与制作 (8)4.1 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8)4.1.1 目标导向原则 (8)4.1.2 创新性原则 (8)4.1.3 实施性原则 (8)4.1.4 效益原则 (8)4.2 节目制作流程与管理 (8)4.2.1 前期筹备 (8)4.2.2 中期制作 (8)4.2.3 后期制作 (8)4.2.4 质量把控 (9)4.2.5 成品输出与传播 (9)4.3 节目创新与发展趋势 (9)4.3.1 内容创新 (9)4.3.2 形式创新 (9)4.3.3 技术创新 (9)4.3.4 跨媒体融合 (9)4.3.5 产业链延伸 (9)第5章摄像技术与画面构图 (9)5.1.1 摄像机 (9)5.1.2 镜头与滤镜 (10)5.1.3 三脚架与稳定器 (10)5.2 摄像基本技巧 (10)5.2.1 拍摄角度 (10)5.2.2 拍摄距离 (10)5.2.3 拍摄高度 (10)5.2.4 镜头运动 (10)5.3 画面构图与视觉效果 (10)5.3.1 构图原则 (11)5.3.2 视觉效果 (11)第6章音频制作与音效处理 (11)6.1 音频制作设备与软件 (11)6.1.1 音频制作设备 (11)6.1.2 音频制作软件 (11)6.2 声音录制与剪辑 (12)6.2.1 声音录制 (12)6.2.2 声音剪辑 (12)6.3 音效处理与混音技术 (12)6.3.1 音效处理 (12)6.3.2 混音技术 (12)第7章后期剪辑与合成 (13)7.1 剪辑原则与技巧 (13)7.1.1 故事连贯性原则 (13)7.1.2 视觉节奏原则 (13)7.1.3 创意剪辑技巧 (13)7.1.4 声音与画面同步 (13)7.2 特效制作与合成 (13)7.2.1 合理运用特效 (13)7.2.2 创意特效设计 (13)7.2.3 特效与画面融合 (13)7.2.4 三维特效制作 (13)7.3 色彩调整与画面优化 (13)7.3.1 色彩平衡调整 (14)7.3.2 色彩饱和度调整 (14)7.3.3 画面亮度与对比度调整 (14)7.3.4 色彩风格统一 (14)第8章广播电视传播与受众分析 (14)8.1 广播电视传播特点 (14)8.2 受众需求与心理分析 (14)8.3 节目评价与反馈 (15)第9章跨媒体融合与发展 (15)9.1 新媒体概述 (15)9.3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 (16)第10章广播电视制作与播音实践 (16)10.1 实践项目策划与准备 (16)10.1.1 实践项目策划 (16)10.1.2 实践准备工作 (17)10.2 实践操作与现场调控 (17)10.2.1 实践操作 (17)10.2.2 现场调控 (17)10.3 实践总结与反思提高 (18)10.3.1 实践总结 (18)10.3.2 反思提高 (18)第1章广播电视制作概述1.1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传播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生活的丰富。
文广旅体局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文化旅游体育局的管理,规范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维护机构形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文广旅体局是负责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等相关管理工作的机构,主要任务是承担全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体育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
第三条文广旅体局的领导班子由局长、副局长组成。
局长是文广旅体局的领导者,负责全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副局长协助局长开展工作,分管具体事务。
第四条文广旅体局设立机构包括办公室、文化处、旅游处、广播电视处、体育处等。
第五条文广旅体局遵循科学民主、依法行政的原则,开展工作,维护工作秩序,保障机构的正常运转。
第六条文广旅体局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模范履行职责,廉洁从政,服务人民。
第七条文广旅体局制定本规章制度,贯彻上级规章制度,实施制度管理,做好内部监督,确保规范运行。
第八条文广旅体局应当加强对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素质,推动工作全面发展。
第九条文广旅体局应当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员工的尊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
第二章办公室第十条办公室是文广旅体局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各处室工作,管理机构日常事务。
第十一条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起草局务工作计划、报告和提案,收集整理相关信息,编制机构工作报表,协调机构内部关系,处理日常事务。
第十二条办公室设置局长办公室、秘书室、档案室、保密室等职能机构。
第十三条局长办公室负责协调局长日常工作,起草重要文件,会议记录,安排局长日程,协调各处室工作。
第十四条秘书室负责机要保密工作,处理来文、发文,协调机构内部文件工作。
第十五条档案室负责机构档案管理工作,负责档案的整理、归档、借阅、销毁等工作。
第十六条保密室负责机密文件的保管和管理,维护机构的保密工作。
第十七条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熟练掌握办公软件操作技能,善于协调处理突发事件。
第十八条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保守机密,维护局级机关工作的正常秩序,不得泄露机构内部重要文件信息。
大众文化娱乐产业政策与法律规范解析第1章引言 (3)1.1 文化娱乐产业的概述 (3)1.2 政策与法律规范的重要性 (3)第2章我国大众文化娱乐产业政策与发展历程 (3)2.1 政策发展历程概述 (3)2.2 政策现状分析 (4)第3章文化娱乐产业法律法规体系 (5)3.1 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5)3.1.1 宪法相关条款 (5)3.1.2 基本法律 (5)3.1.3 行政法规 (5)3.1.4 部门规章 (5)3.1.5 地方性法规、规章 (5)3.1.6 国际条约和协定 (5)3.2 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6)3.2.1 层次关系 (6)3.2.2 衔接关系 (6)3.2.3 调整关系 (6)3.2.4 互补关系 (6)3.2.5 监督关系 (6)第4章著作权法律规范 (6)4.1 著作权法律规范概述 (6)4.2 著作权保护对象与范围 (7)4.2.1 保护对象 (7)4.2.2 保护范围 (7)4.3 著作权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 (7)4.3.1 侵权行为 (7)4.3.2 法律责任 (7)第5章广播电视产业政策与法律规范 (8)5.1 广播电视产业政策概述 (8)5.1.1 政策背景与目标 (8)5.1.2 政策体系 (8)5.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规范 (8)5.2.1 节目制作规范 (8)5.2.2 节目播出规范 (8)5.3 广播电视产业监管制度 (9)5.3.1 监管体制 (9)5.3.2 监管制度 (9)5.3.3 监管措施 (9)第6章电影产业政策与法律规范 (9)6.1 电影产业政策概述 (9)6.1.1 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9)6.1.2 电影产业政策目标 (9)6.1.3 电影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影响 (10)6.2 电影审查制度 (10)6.2.1 电影审查制度的法律依据 (10)6.2.2 电影审查制度的主要内容 (10)6.2.3 电影审查制度的实施 (10)6.3 电影产业扶持政策 (10)6.3.1 税收优惠政策 (10)6.3.2 金融支持政策 (10)6.3.3 人才培养政策 (10)6.3.4 其他扶持政策 (11)第7章网络文化娱乐产业政策与法律规范 (11)7.1 网络文化娱乐产业政策概述 (11)7.1.1 政策背景与目标 (11)7.1.2 政策体系与主要措施 (11)7.2 网络文化娱乐内容管理规范 (11)7.2.1 内容管理原则与要求 (11)7.2.2 网络文化娱乐产品分类与管理 (11)7.3 网络版权保护法律规范 (11)7.3.1 网络版权保护现状与问题 (11)7.3.2 法律规范与制度完善 (12)7.3.3 网络版权保护执法与监管 (12)第8章演出产业政策与法律规范 (12)8.1 演出产业政策概述 (12)8.1.1 政策背景与目标 (12)8.1.2 演出产业政策体系 (12)8.2 演出市场管理规范 (12)8.2.1 演出市场准入制度 (12)8.2.2 演出内容管理 (12)8.2.3 演出票价和市场监管 (12)8.3 演出经纪业务法律规范 (13)8.3.1 演出经纪业务许可制度 (13)8.3.2 演出经纪合同法律规范 (13)8.3.3 演出经纪业务监管 (13)8.3.4 演出经纪业务税收管理 (13)第9章动漫游戏产业政策与法律规范 (13)9.1 动漫游戏产业政策概述 (13)9.2 动漫游戏内容管理规范 (13)9.3 动漫游戏产业扶持政策 (14)第10章文化娱乐产业政策与法律规范的未来发展趋势 (14)10.1 政策与法律规范的完善方向 (14)10.2 国际合作与交流 (15)10.3 文化娱乐产业的创新与突破之路 (15)第1章引言1.1 文化娱乐产业的概述文化娱乐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以提供娱乐、休闲、教育等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旨的产业。
协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羽毛球协会是简称"中国羽协"。
英文为"CHINESE BADMINTON ASSOCIATION",缩写为"CBA"。
第二条中国羽毛球协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群众体育组织,是代表我国羽毛球项目活动的最高社会团体,并且代表中国参加相应的国际羽毛球活动及国际羽联的唯一合法组织,系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本协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行业体协、解放军所属羽毛球运动组织及其他合法羽毛球社会团体等自愿组成的全国性体育组织。
第三条中国羽毛球协会的宗旨是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国家有关政策下团结全国羽毛球工作者、教练员、运动员和积极分子,努力开展羽毛球运动,推动羽毛球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增进与各国和地区羽毛球协会和运动员的友谊,加强与国际羽联和亚洲羽联的联系与合作。
第四条中国羽毛球协会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是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的全国性运动协会。
本协会接受国家体育总局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中国羽毛球协会总部设在北京市。
第二章业务范围第六条中国羽毛球协会的业务范围:(一)宣传和普及羽毛球运动,组织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积极参加羽毛球运动,以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二)按照国家体育行政机关和国际体育组织有关规定,负责举办国际性竞赛,向有关部门提出国际活动有关事项的建议,获批准后负责全面实施。
促进国际交流,增进与各国和地区羽毛球协会的友谊。
(三)负责协调、组织全国性各类、各级羽毛球竞赛和训练工作,加强协会、俱乐部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增进羽毛球运动员、工作者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四)拟定本项目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制度,运动竞赛制度、竞赛规则和竞赛纪律,报请国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五)负责协调组织培训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工作。
制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负责运动员资格的审查和处理。
第一章测试1.为确保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应遵循准确、及时、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深入理解-具体感受-性质与省-及于受众”基本过程。
()A:对B:错答案:A2.坚持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的重要性是指反映了创作活动的本质与内在联系,指导者创作活动的方式与具体实践,决定了创作活动的呈现与最终效果。
()A:错B:对答案:B3.播音主持正确创作道路的创作原则和创作宗旨是坚持播音主持创作的党性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A:错B:对答案:B4.忽略播音主持正确创作道路,会导致单纯的追求技巧、沉醉于自我欣赏、执着于咬文嚼字等不利影响。
()A:对B:错答案:A5.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标准是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创作准备的基本概念是指创作主体在创作之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是播音员主持人开始每一次具体的播音主持活动中的第一个环节。
()A:对B:错答案:A2.广义备稿的作用有增强语言功力,发挥传播魅力,加深文化浸润,驾驭话语推进,是有声语言创作的智能所在。
()A:对B:错答案:A3.对狭义备稿的理解是指“备稿6步”。
()。
A:错B:对答案:A4.创作准备的基本方法有备稿六步,划分层次、明确主题、联系背景、统帅目的、落实重点、确定基调。
()A:对B:错答案:A5.创作基调包含了创作主体的角度和稿件本身固有的基调两方面的内容。
()A:错B:对答案:A第三章测试1.播音感受分为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A:对B:错答案:A2.感受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A:对B:错答案:A3.感受是桥梁、想象是实锤、表达是基础()A:对B:错答案:B4.情景再现的过程分为理清头绪、联系背景、现身说法、确定基调()A:对B:错答案:B5.情景再现的依据是文章()A:错B:对答案:A第四章测试1.内在语对有声语言的表达起着引发、深化的作用()A:对B:错答案:A2.提示性内在语有以下几种作用()A:引发开头话语B:设问呼应链接C:展示情态过程D:加强逻辑关联答案:ABCD3.内在语对有声语言的表达起着引发、深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第一,承接语言链条,第二()A:转换逻辑关系B:情景再现C:揭示语句本质答案:C4.“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句话在回味性内在语中表现的作用是()A:反问强调,深化交流B:反话正说,酣畅淋漓C:虚实相生,营造意境D:正话反说,温馨含蓄答案:C5.内在语的作用有:( )A:正话反说,温馨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