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蜂蜜与中药炮制
- 格式:docx
- 大小:12.58 KB
- 文档页数:1
简述蜜炙法的操作方法和炮制目的。
蜜炙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药材的药效和口感。
其操作方法和炮制目的如下。
操作方法:
1. 准备药材:将需要炮制的药材准备好,并清洗干净。
2. 炒制药材:将药材放入锅中,适量加入砂糖或蜂蜜,用小火翻炒至表面呈现金黄色,并散发出香味。
3. 风干药材:将炒制完成的药材晾至自然风干,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薄蜜层,增加药材的甜味和药效。
4. 贮存药材:将炮制完成的药材装入干燥的密封罐中,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炮制目的:
1. 提高药效:蜜炙法通过炒制和加入蜂蜜等甜味剂,可以提高药材的药效,增强其疗效。
2. 改善口感:蜜炙法可以使药材表面形成一层薄蜜层,从而增加其甜味和口感。
3. 保持药材质量:蜜炙法可以保持药材的质量和活性成分,延长其保存时间,以便更好地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总之,蜜炙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炒制和加入甜味剂来提高药材的药效和口感,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材的疗效。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炮炙:炮炙古代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的方法,现代一般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的其他炮制方法。
3.饮片:饮片系指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的所有中药。
4.反制:药性相对立的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制约药物的偏性或副作用,称为反制。
5.从制:药性相同或相似的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的疗效,称为从制。
6.炮制辅料: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7.炮:炮古代指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
现代指高温砂烫至发炮(泡)鼓起。
8.净度:净度系指饮片的纯净度,亦即中药饮片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分的限度。
9.泛油:泛油是指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或返软、发黏、颜色変浑、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0.变色:变色是指饮片的天然色泽发生了变化。
11.风化: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末状态的现象。
12.潮解溶化:潮解溶化是指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
13.对抗同贮法:对抗同贮法是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与药物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的贮存方法。
14.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是采用降氧、充氮气,或降氧、充二氧化碳的方法,人为地造成低氧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状态,达到防虫、防霉防止泛油、变色、气味散失等目的。
15.净制:净制又称净选加工,是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和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和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的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行简单加工的一类炮制方法。
16.净药材:净制后达到药用净度标准的中药材称为净药材。
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明·缪希雍《炮炙大法》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原则为: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其具体方法为:或制其行,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雷公炮炙十七法炮爁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晒曝露炮制的目的1、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2、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3、增强药物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
6、便于调剂和制剂。
7、净洁药物,利于贮藏。
8、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9、制成中药饮片,提高商品价值。
液体辅料:(一)酒炮制作用:增强疗效,助溶,矫味矫臭作用。
黄芩、大黄、白芍(二)醋炮制作用:引药入肝、增强疗效、助容、解毒、矫味矫臭。
有延胡索、甘遂(三)蜂蜜炮制作用:增强疗效、缓和药性、解毒、矫味矫臭。
甘草、麻黄(四)食盐水炮制作用:引药入肾,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等。
杜仲、巴戟天(五)生姜汁炮制作用:降低毒性、缓和寒性、增强疗效等。
有竹茹、草果(六)甘草汁炮制作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
远志、半夏(七)黑豆汁性味功效:滋补肝肾,养血祛风,利水解毒。
炮制可增效解毒作用。
何首乌(八)米泔水性味功效:甘凉。
清热凉血,利尿,解毒,吸附油脂等苍术、白术固体辅料:(一)稻米炮制作用:增效、降毒、吸附。
炮制进程的附加指征(二)麦麸炮制作用:增效、缓和燥性、消除腥臭气味、附加判断指征。
(三)白矾(又称明矾)炮制作用:降低毒性,防腐烂,增强疗效等。
(六)蛤粉炮制作用: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增效、吸附等(七)滑石粉性味功效:甘寒,清热利尿、解暑。
炮制作用:同蛤粉项(八)河沙炮制作用: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
常见的变异现象有: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连、挥发、腐烂等。
博大致睿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炮制名词及炮制辅料执业药师考试报名已经开始了,博大致睿药学专家为你提供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炮制专用名词术语及炮制辅料。
中药炮制历史悠久,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少难以理解的专用名词术语,因而给初学者带来不少困难。
中药炮制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医疗实践,不断试制试用和总结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炮制技术资料,这些资料大多都载于历代古医书和本草文献中。
但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少难以理解的专用名词术语,因而给初学者带来不少困难。
博大致睿专家摘录一些常见术语,供大家在工作和学习时参考:(博大致睿题库整理)水飞:利用不同细度的药材粉末在水中的悬浮性不同而取得极细粉,并除去水溶性杂质的方法。
抢水洗:对某些质地疏松、吸水性强的药材,为避免吸水过多影响切制,避免有效成分过多损失,而采取快速洗涤的方法。
镑片:将经软化的药材用镑刀或镑片机镑成极薄片。
水研:指研粉时在研钵内加少量清水同研,研至符合规定时倾出,晾干。
武火:指大而猛的火。
文火:指小而缓的火。
用文火加热的锅,温度约为110℃~130℃。
文武火:指中等火力。
酒蒸制:将净药材或切制品,加入定量的黄酒,拌匀。
至酒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然后置锅内蒸至符合规定。
取出,干燥或作进一步加工。
姜蒸制:取规定量的鲜生姜,洗净,压榨取汁,与药材或切片拌匀,闷至姜汁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置锅中用武火加热蒸至符合规定时取出,干燥。
醋炖制:将经预处理的净药材或切片与定量的米醋拌匀,闷至醋液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然后将药材和未吸收完的醋液一并装入炖罐内,加盖。
隔水炖至符合规定时取出,干燥或进一步加工。
炒黄:又称“炒香”。
系指用文火或武火将药材或生片炒至表面呈微黄色或深黄色(但不焦),此时可闻到药材固有的香气。
炒焦:指用文武火将药材或生片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
方法为:先用武火将铁锅加热至现热焰,加入药材不断翻炒,并改用文武火加热,炒至符合规定时取出摊凉。
中药蜜丸的传统制作方法中药蜜丸是一种将中药炮制糊剂加入蜂蜜制成的药丸剂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传统制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材、炮制、配合、形成药丸、烘干。
首先是选材。
在制作中药蜜丸时需要选择优质的药材。
一般选择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根据临床应用的需要进行选择。
药材的选取要符合药典中对它们的要求,确保其中含有符合药用标准的有效成分。
选好药材后,进行炮制。
炮制是将原始药材进行加工和处理,以增加药效或减轻毒性。
首先,药材需要洗净,去除杂质和不符合要求的部分。
然后药材需要进行炙烤、炒制、蒸煮等一系列炮制工序。
炮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火候、时间和方法,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
接下来是配合。
配合是将炮制好的药材进行合理的组合与配比。
根据药材的功效、性味和炮制后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组方。
配合的目的是使各种药材之间互相协同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配合好的药材中,加入适量的蜂蜜。
蜂蜜是中药蜜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天然的蜜香和糖分,能够增加药丸的口感和稳定性。
加入蜂蜜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糅合,使药材均匀地分散在蜂蜜中。
形成药丸的过程是将药材和蜂蜜混合物制成固态药丸。
传统方法中,使用圆形或椭圆形的药丸制模。
将混合好的药材和蜂蜜糊剂,用力揉搓成团,然后将其放入制模中,用力塞实。
再通过手工或机器的助力,使药丸脱模,成为一个个固态的药丸。
最后是烘干。
制作好的药丸需要经过一定的干燥过程,以去除多余的水分,提高保存性和稳定性。
传统方法中,一般使用室温自然干燥的方法,也可利用炒锅加热的方法。
烘干时间需要根据药丸的大小和材质进行适当调整,一般需持续数日至数十日。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制作中药蜜丸的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特点,但其制作过程较为繁琐,效率较低。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药工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更加现代化和标准化的制作方法,如利用制丸机进行生产,可以更加高效地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中药蜜丸。
总之,中药蜜丸是一种传统的药丸剂型,制作过程包括选材、炮制、配合、形成药丸和烘干这几个步骤。
炮制辅料是指在炮制过程中应⽤的除主药以外的⼀切附加物料的总称。
其性质、成分对所炮制的药物有⼀定的影响,与中药炮制品的临床疗效也有⼀定的关系。
炮制辅料的作⽤在于以下两个⽅⾯:⼀是具有中间传热体作⽤;另⼀个是发挥药性作⽤(协同或拮抗)。
炮制辅料依照其应⽤时的形态分为“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
1.液体辅料:酒 醋 蜂蜜 ⾷盐⽔ ⽣姜汁 胆汁 ⿊⾖汁 ⽢草汁 ⽶泔⽔ 其他 酒:制药⽤酒为⽩酒和黄酒两⼤类,黄酒为粮⾷酿造⽽成,含⼄醇15~20%,⽩酒为酿造后经蒸馏⽽成,含⼄醇50~70%。
炮制⽤酒以黄酒为主,⽤于酒炙、酒蒸、酒炖、酒浸淬等;⽩酒多⽤于浸泡药物。
酒的性味⽢⾟、⼤热,能活⾎通络、祛风散寒、⾏药势、矫臭矫味。
药物经酒制后有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
动物的腥膻⽓味为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成分,酒制时它能随酒挥发⽽除去,酒有酯类等醇⾹物质,可以矫臭矫味。
⾷盐⽔:为⾷盐的结晶体加⽔溶解,经过滤⽽得的澄明的液体。
主要成分为NaCl,尚含少量的硫酸盐、镁、钡、氟、砷、铅等。
其性味咸寒,能强筋⾻、软坚散结、清热凉⾎、解毒、防腐,并能矫臭矫味。
药物经盐制后,能改变药性,增强滋补肝肾、滋阴降⽕、疗疝⽌痛等作⽤。
常⽤盐制的药物有杜仲、巴戟天、⼩茴⾹、车前⼦等。
2.固体辅料:稻⽶ 麦麸 ⽩矾 ⾖腐 ⼟ 蛤粉 滑⽯粉 河砂 朱砂 稻⽶:稻⽶为⽲本科植物稻的种仁,主要成分为淀粉、蛋⽩质、脂肪、矿物质。
尚含少量的B族维⽣素、多种有机酸类及糖类。
中药炮制多选⽤⼤⽶或糯⽶。
其性味⽢平,能补中益⽓,健脾和胃,除烦⽌咳,⽌泻痢。
与药物共制,可增强疗效,如党参。
降低刺激性和毒性,如斑蝥、红娘⼦。
麦麸:麦麸为⼩麦的种⽪,呈褐黄⾊,主含淀粉、蛋⽩质及维⽣素等。
其性味⽢淡,能和中益脾。
与药物共制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去除药物的不良⽓味,增强疗效。
常⽤麦麸制的药物有枳壳、枳实、僵蚕、苍术、⽩术等。
⽩矾:⽩矾为三⽅晶系明矾矿⽯经提炼⽽成的不规则的结晶体,⽆⾊、透明或半透明,主要成分为含硫酸铝钾。
蜜炙细辛的炮制方法蜜炙细辛是传统中医药中的一种常用炮制方法,用以提升细辛的药效和疗效。
细辛是一味珍贵的中草药,具有温肺、开窍、祛风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头痛、牙痛、鼻塞、感冒等疾病。
蜜炙细辛是将细辛与蜂蜜一起炮制,通过独特的工艺方法,使细辛的药性更加温和,具有更好的药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蜜炙细辛的炮制方法。
蜜炙细辛的炮制方法首先需要准备好细辛和蜂蜜。
细辛是从细辛根茎中提取的中草药材,通常需要将其干燥和切碎。
蜂蜜是一种天然的甜味物质,具有很好的保湿和润肺的功效。
在炮制蜜炙细辛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蜂蜜,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然后将细辛根茎切碎,加入蜂蜜中,混合均匀。
接下来,将混合物放置在低温的环境中,例如冰箱或地下室,进行静置。
在静置的过程中,细辛的药性会逐渐被蜂蜜所吸收,同时蜂蜜的滋养成分也会渗透到细辛中。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天到几个星期的时间,具体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来决定。
一般来说,炮制时间越长,细辛的药效越温和、疗效越好。
在整个炮制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混合物的状态,确保其保持湿润和均匀。
如果发现蜜炙细辛过程中出现干燥或结块的情况,可以适量添加少量蜂蜜,保持混合物的湿度和稳定性。
当细辛完全被蜂蜜所吸收后,即可完成蜜炙细辛的炮制过程。
此时,可以将混合物放置在密封容器中保存,以便后续使用。
蜜炙细辛具有温肺、开窍、祛风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头痛、牙痛、鼻塞、感冒等疾病。
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将蜜炙细辛直接服用,也可以将其加入到汤剂、茶水或药膳中,增加药效。
此外,蜜炙细辛还可以用于外用,例如制作细辛膏、细辛贴膏等,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肌肉疼痛等症状。
使用时,可以将蜜炙细辛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有助于舒缓疼痛和改善血液循环。
总之,蜜炙细辛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炮制方法,可以提升细辛的药效和疗效,增强药物的温和性。
通过将细辛与蜂蜜混合炮制,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药理作用,并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蜜炙细辛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正确使用和剂量控制,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详解中药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炮制、炭制、熏制、蜜制、蒸制、制丸、制散、制片、制剂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加工方法。
一、炮制炮制是将药材加热至一定程度的一种加工方法。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增加其疗效,降低毒性或不良反应。
炮制常见的方法有炒制、炙制、焙制、蒸制、烘制等。
二、炭制炭制是将药材烧成炭的一种加工方法。
通过炭制,可以减少药材中的水分和挥发性成分,增加其药物活性。
炭制常见的方法有焙烧、炭烧、熏烧等。
三、熏制熏制是将药材暴晒在熏香或草药熏蒸的烟气中的一种加工方法。
通过熏制,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增加其药效。
熏制常见的方法有熏制、烟熏等。
四、蜜制蜜制是用蜂蜜与药材混合一起加工的一种方法。
通过蜜制,可以增加药材的甘香味,增强其滋补作用。
蜜制常见的方法有浸泡、蒸蜜等。
五、蒸制蒸制是将药材放入蒸锅中蒸煮的一种加工方法。
通过蒸制,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增加其药效,降低其毒性。
蒸制常见的方法有晒蒸、炊蒸等。
六、制丸制丸是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后,与辅料混合,用水或其他液体搅拌均匀,制成丸剂的一种方法。
制丸可以将药材的药效充分发挥出来,便于服用。
制丸常见的方法有干法制丸、湿法制丸等。
七、制散制散是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后,用筛网过滤、去除杂质,使其成为均匀的散剂的一种方法。
制散可以增加药材的溶解速度和吸收效果,便于服用。
制散常见的方法有机械制散、手工制散等。
八、制片制片是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后,与辅料混合,加入胶粘剂,制成片剂的一种方法。
制片可以延长药材的保存时间,方便携带和服用。
制片常见的方法有湿法制片、干法制片等。
九、制剂制剂是将药材制成各种剂型的药品的方法。
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制成口服剂、外用剂、注射剂、贴剂等。
制剂的制备方法各有不同,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以上就是中药的各种加工方法的详细介绍。
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调整药材的性味和药效,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疗效,使其更好地发挥药物作用。
第二章中药传统炮制理论第一节中药制药论一.制药原则清代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凡物气厚力大者,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
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者醇矣。
其制之义又各不同,或以相反为制,或以相资为制,或以相恶为制,或以相畏为制。
而制法又复不同,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亦称之为传统的制药原则二.含义与应用1.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黄连,酒大黄。
(黄连苦寒,吴茱萸辛热,用吴茱萸制黄连,可以吴茱萸的辛热杀黄连的大寒之性。
)2.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蜜制甘草。
(蜂蜜甘平,益气补中,和百药。
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气和中作用,二者药性相似,蜜制甘草可增强甘草的补中益气作用。
蜜制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
)3.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能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
如姜半夏。
(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等;生姜发表,止呕,开痰作用,以生姜炮制半夏可抑制半夏的使人呕吐副作用,降低毒性,增强化痰止咳作用。
)4.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减弱某些中药的副作用。
如米泔水制苍术。
(苍术芳香燥烈,米泔水甘平,益气除烦,可缓和苍术的燥性。
)5. 相喜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增强商品价值。
如醋制乳香、没药。
6. 制其形: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如:碾、捣或切制,不同药用部位分开入药7.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性能。
如酒制黄连8. 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如醋制乳香9. 制其质: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质地。
如王不留行炒至爆花,穿山甲、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淬等第二节中药生熟论1.生泻熟补:有些中药生品具有泻下作用,炮制后泻下作用缓和,能够产生滋补的功效。
中药炮制中,使用炙法处理变得更有效的26种中药那什么叫炙法呢?其实和我们吃酱牛肉是一个道理,制作酱牛肉时在我们会在烹煮的时候加入黄酱、料酒、葱姜蒜等常见调味品,还可以加入丁香、白芷、草果、肉蔻等等中药调料,一方面起到增进香气调味的作用,让牛肉酱出来更好吃,另一方面可以让牛肉中的营养变得更容易让人体吸收。
(有人感兴趣的话以后专门写一下滋补强身祖传酱牛肉的做法,哈)那么中药的炙法也是一样的,从本质上来说也是把药材(通常为饮片)加入一定的辅料,比如盐、酒、醋、蜂蜜等等,再辅以一定的加工工艺,让这些辅料渗入到药物组织内部去,从而让有效成分易析出达到最大化药物的疗效,同时降低毒性和副作用,或者让味道变得容易让人接受等等。
常见的炙法一般有6种:分别是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
酒炙法酒炙是指把药物加入一定的黄酒进行拌炒的方法,黄酒味道略微发甜,有点微辣,气味芬芳,酒性为大热之物,而且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去除腥臭气味等功效,因此酒炙法多用于活血散瘀药、祛风通络药及动物类中药。
下面是需要酒炙的中药:•大黄大黄为常用的泻下药,本身苦,寒性大,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
生大黄味道苦,而且泻下作用明显,经过酒炙之后其苦寒泻下作用得以缓解,并可以借酒升提之药性,降低其副作用。
•黄连黄连也是苦寒之物,主要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还可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疗温病高热、心火亢盛之症。
通过酒炙的处理,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清头目之火。
黄连被医学所重视有千年的历史,几乎被所有医学名著所收录。
•当归当归主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由于其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在很多药物的配伍之中都能找到它。
并且在很多食补的食谱当中也有当归,起到补身体虚弱的作用,对于血虚、气血不足、易感眩晕的人群是一个不错的补品。
•蕲蛇蕲蛇能够祛风通络,临床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麻木痉挛,另外具有定惊止痉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小儿的急慢惊风以及破伤风等病。
简述蜜炙法的注意事项。
蜜炙法是一种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将药物与蜂蜜一起加热处理,达到调整药性、增强药效、降低副作用等目的。
在蜜炙法操作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注意事项需要关注。
首先,选用的蜂蜜质量至关重要。
蜂蜜的品质直接影响到蜜炙药物的质量。
因此,应选择质地纯正、无杂质的蜂蜜,以确保炮制出的药物药效稳定。
其次,掌握好火候是蜜炙法的关键。
火候过大会导致药物烤焦,而火候过小则可能使药物达不到理想的炮制效果。
因此,在蜜炙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火候的大小,适时调整,确保药物炮制均匀。
此外,药物的质地和蜜的用量也需要掌握得当。
不同质地的药物与蜜的比例应有所调整。
一般来说,质地疏松的药物蜜的用量可适当多一些,而质地坚硬的药物蜜的用量则应适当减少。
这样可以确保药物在蜜炙过程中受热均匀,避免出现生熟不均的现象。
另外,蜜炙过程中药物的翻动频率和方式也非常重要。
适时的翻动可以保证药物受热均匀,达到理想的炮制效果。
翻动时应小心操作,避免破坏药物的完整性,特别是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的药物更应如此。
最后,还要注意操作环境的卫生。
蜜炙药物时,应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避免潮湿和尘土飞扬的环境。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药物的质量,也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健康。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蜜炙药物的质量和效果,操作时应严格控制火候、药物的翻动、蜜的用量和炮制的时间等因素。
同时,还要注意操作环境的卫生和蜂蜜的品质选择。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中药炮制常用辅料种类较多,根据辅料的形态和性质,一般可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
液体辅料主要包括酒、醋、蜂蜜、食盐水、生姜汁、甘草汁、黑豆汁、米泔水、胆汁、麻油等。
固体辅料主要包括稻米、麦麸、白矾、豆腐、土、蛤粉、滑石粉、河砂、朱砂等。
一、液体辅料1.酒用以制药的有黄酒、白酒两大类,浸药多用白酒,炙、蒸、煮药多用黄酒。
酒性大热,味甘,辛。
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升提药力,矫味矫臭。
药物经酒制后,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加疗效。
动物的腥膻气味为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成分,酒制时此类成分可随酒挥发而除去。
酒中含有酯类等醇香物质,可以矫味矫臭。
2.醋炮制用醋为食用醋(米醋或其他发酵醋),化学合成品(醋精)不应使用。
陈醋用于药物炮制更佳。
醋性味酸苦,温。
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等作用。
同时,醋具酸性,能与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从而增加其溶解度而易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醋能使大戟、芫花等药物毒性降低而有解毒作用。
醋能和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成分结合成盐而无臭气,故可除去药物的腥臭气味。
此外醋还具有杀菌防腐作用。
3.蜂蜜为蜜蜂采集花粉酿制而成,中药炮制常用的是炼蜜,即将生蜜加适量水煮沸,滤过,去沫及杂质,稍浓缩而成。
炼蜜性味甘温,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等作用。
因此,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补脾益气的药物。
用炼蜜炮制药物,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或起解毒、缓和药物性能、矫味矫臭等作用。
4.食盐水为食盐的结晶体加适量水溶化,经过滤而得的澄明液体。
食盐性味咸,寒。
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
药物经食盐水制后,能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作用。
5.生姜汁取姜科植物鲜姜的根茎,经捣碎取汁;或用干姜,加适量水共煎去渣而得的黄白色液体。
姜汁有香气,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姜辣素(姜烯酮、姜酮、姜萜酮混合物),另外尚含有多种氨基酸,淀粉及树脂状物。
蜂蜜与中药的搭配法则蜂蜜与中药的搭配法则让你延年益寿⼜养颜蜂蜜营养价值⾼、保健效果好,具有补中益⽓、安五脏、调和百药、清热解毒、润燥滋阴、安神养⼼之功效,与其他⾷物或中药搭配使⽤,更能发挥⾷疗作⽤。
1.⾼⾎压:⽤鲜芹菜100―150克,蜂蜜适量。
将芹菜洗净捣烂取汁,加蜂蜜炖服。
每⽇服⽤⼀次可有效降⾎压。
2.冠⼼病:丹参10克、⾸乌10克,⽔煎取汁,冲蜂蜜1―2勺内服,对治疗冠⼼病有帮助。
3.腰痛肾虚:⽤核桃5个、蜂蜜2勺,将核桃仁加⽔煮15分钟,加⼊蜂蜜可补肾健脑;或⽤油将核桃炒黄,然后加⼊鸡蛋,再加⼊蜂蜜,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4.⼲燥上⽕:⽤梨蒸⽔,然后加⼊2勺左右的蜂蜜,可达到润肺润燥的功效;或⽤银⽊⽿炖汤,再加⼊适量蜂蜜也能润肺⽌咳。
5.眼睛⼲:⽤菊花3克和枸杞10克,将⼆者泡⽔后,加⼊2勺蜂蜜,可明⽬、养肝肾。
6.感冒嗓⼦疼:⽤⾦银花5克泡⽔,加⼊2勺蜂蜜,可清热利咽;或⽤⾦银花10克、桔梗10克、麦冬10克泡⽔后,加⼊2勺蜂蜜,可治感冒。
7.慢性咽炎:⽤麦冬10克、桔梗10克、⽢草3克泡⽔后,加⼊蜂蜜,对缓解慢性咽炎有帮助。
8.⽉经过多:⽤适量红枣加蜂蜜熬粥,能起到补⾎益⽓的功效。
9.抵抗⼒低下: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喝⽜奶时加⼊⼀⼩勺蜂蜜,可起到抗疲劳、增强抵抗⼒的效果;或⽤灵芝10克煎⽔后,取汁加⼊蜂蜜也可起到增强抵抗⼒的效果,特别适合癌症患者⼿术后⾷⽤;此外,⽤⼈参泡⽔,加⼊蜂蜜1勺,能益⽓补⽓。
10.便秘:⽤⼤⽶50―100克,⾹蕉200克,蜂蜜适量。
将⼤⽶熬粥后,加⼊切成⼩段的⾹蕉,然后加⼊蜂蜜,待凉后⾷⽤,可润肠通便。
11.⼼烦⽓躁:⽤百合100克、粳⽶100克熬粥后,加⼊蜂蜜,在晚上睡觉前喝,可养⼼安神;或⽤玫瑰花泡⽔后,加⼊蜂蜜,可舒肝益⽓,⼼情舒畅。
12.美容养颜:⽤蜂蜜和燕窝⼀起煎⽔喝,可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此外,⽤蜂蜜和其他⾷品如葡萄汁等⼀起做⾯膜也能取得很好的美容效果。
中药炮制―蜂蜜与中药炮制
蜂蜜,性味甘平,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的功效。
因而蜂蜜作为中药炮制中重要辅料,其作用很早就被传统医学所重视,并在中药炮制中应用。
蜜炙法是将蜂蜜置于锅中,沸腾后加入药物饮片,拌炒至松散不粘手为度,用蜜量为药量的5%―40%.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和补脾益气的药物。
有增强药物的滋补强壮作用如蜜炙党参、黄芪、款冬花、甘草等。
用蜂蜜作辅料炮制款冬花、百部等可以引到协同作用,增强冬花、百部的疗效,它们是“相使”为用。
甘草,生用味甘而温凉,以泻火解毒见长,甘草蜜炙后,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其性味功能也随之变化。
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能,用于脾胃虚弱、气虚血少,心悸动,脉结代,虚烦失眠,大便干结等症。
有增强药物润肺止咳的作用如蜜炙麻黄、紫菀、杏仁、枇杷叶等。
紫菀,生用苦甘而微温,降气化痰之力较强,但泻肺气,故只用于肺气闭寒、咳嗽痰多的患者。
经甘润滋补的蜂蜜炙后,则润肺止咳作用较强,临床用于肺痨咳嗽,痰中带血或肺燥干咳等症。
有缓和药性的作用如麻黄,所含成分为挥发油和生物碱、麻黄碱,生用挥发油成分发汗力较猛,身体素弱或寒邪不太甚者,恐难承受。
经蜜炙后,其挥发油成分大量减,而止咳平喘的麻黄碱减少甚微。
因此,炙麻黄发汗作用降低,缓和了多汗亡阳之虑,增强了润肺平喘功能。
能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其味苦劣,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
蜜炙后,除了增强其本身的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