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 格式:ppt
- 大小:938.50 KB
- 文档页数:50
什么是税负转嫁,税负转嫁形式及条件是什么所谓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不实际负担所纳税收,⽽通过购⼊或销出商品价格的变动,或通过其他⼿段,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负担。
税负转嫁并不会影响税收的总体负担,但会使税收负担在不同的纳税⼈之间进⾏分配,对不同的纳税⼈产⽣不同的经济影响。
税负转嫁是税收政策制定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什么是税负转嫁,税负转嫁形式及条件是什么(⼀)税负转嫁形式1.前转嫁。
前转嫁⼜称顺转嫁,是指纳税⼈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向向前转移给购买者负担。
前转嫁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典型和最普遍的转嫁形式。
这种转嫁可能⼀次完成,也可能多次⽅能完成。
当购买者属于消费者时,转嫁会⼀次完成。
当购买者属于经营者时,会发⽣辗转向前转嫁的现象,可称为滚动式前转。
如果购买者不再转嫁本环节的税负,只发⽣原销售者的税负转嫁时,称为单⼀滚动式前转;如果购买者将本环节的税负也加在价格之上向前转移,称为复合滚动式前转。
2.后转嫁。
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是指纳税⼈通过压低购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的⼀部分,逆着价格运动⽅向,向后转移给销售者负担。
属于由买⽅向卖⽅的转嫁。
后转嫁可能⼀次完成,也可能多次才会完成。
当销售者⽆法再向后转嫁时,销售者就是税负承担者,转嫁⼀次完成。
当销售者能够继续向后转嫁时,也会发⽣辗转向后转移税负的现象,可称为滚动式后转。
如果销售者不再转移本环节的税负,仍属于单⼀滚动式后转,如果销售者连同本环节税负⼀并后转嫁,则属于复合滚动式后转。
3.散转嫁。
也称混合转嫁,是指纳税⼈将其缴纳的税款⼀部分前转嫁,⼀部分后转嫁,使其税负不归于⼀⼈,⽽是分散给多⼈负担。
属于纳税⼈分别向卖⽅和买⽅的转嫁。
散转嫁除了其转嫁的次数可能为⼀次或多次,会发⽣滚动式转嫁以外,还会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或纳税⼈对商品及原材料市场的垄断、控制状况的改变⽽出现⽐较复杂的局⾯。
在通常情况下,前转和后转的税款其⽐例以及总体上能够转移的额度都是不稳定的。
第6章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1.单一自由竞争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供求弹性如何决定流转税的税负转嫁与归宿?答:所谓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通过种种方式将法律规定由其承担的纳税义务变为他人负担的过程。
所谓税负归宿,指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或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
(1)需求弹性的概念及其与税负转嫁的关系需求弹性即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也就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通过需求弹性系数E dp衡量:Q为需求量,△Q为需求变动量,P为价格,△P为价格变动量;△Q/Q为需求量变动系数,△P/P为价格变动系数。
假定供给的价格弹性和其他条件不变,那么需求量对价格变动越敏感,即E dp值越大,纳税人通过提高卖价把税负向前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越困难;反之,需求量对价格变动越不敏感或越无弹性,即E dp值越小,税负越容易向前转嫁。
(2)供给弹性的概念与税负转嫁的关系供给弹性即供给的价格弹性,反映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通过供给弹性系数Esp衡量。
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弹性高,意味着该商品的生产者在与原材料厂商及消费者关系上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易于把税负转嫁出去。
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弹性低,意味着该商品的生产者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生产条件较不能适应课税变化,不易把税负转嫁出去。
某一种商品的供给无弹性,意味着税负完全由厂商负担而不能转嫁出去。
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完全有弹性,意味着,征税后,税负通过涨价形式全部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3)总之,税负转嫁的主要途径是价格的变动,转嫁的幅度取决于供求弹性。
①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则转嫁给消费者或买者的部分较小,不转嫁或向后转嫁部分大;②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则转嫁给消费者或购买者的部分大,不转嫁或后转部分小;③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则往往由供给和需求两方共同负担税款,即厂商可转嫁一半于买者;④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影响在时间上有差别:需求弹性可以马上影响税负转嫁,因为消费者可以马上作出购买、不购买、少购买、选择替代品决定。
税负转嫁课堂笔记一、税负转嫁的概念。
- 定义:纳税人将所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
二、税负转嫁的方式。
(一)前转(顺转)- 含义: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顺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办法,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
- 例如:生产厂商把对其征收的税款加在商品价格上,销售给批发商,批发商再转嫁给零售商,零售商最后转嫁给消费者。
这是税负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
(二)后转(逆转)- 含义: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逆着商品流转的方向,以压低购进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向后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提供者。
- 例如:零售商通过压低进货价格,将税负转嫁给批发商;批发商再压低进货价格,将税负转嫁给生产厂商;生产厂商可能通过压低原材料价格等方式将税负转嫁给原材料供应商等。
(三)混转(散转)- 含义: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
- 例如:企业一方面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将一部分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另一方面通过压低原材料进价将另一部分税负向后转嫁给原材料供应商等。
(四)消转。
- 含义: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在新增利润中求得抵补的转嫁方式。
也就是说,纳税人在不提高售价的前提下,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等方式,降低成本,从而消化掉税负。
- 这种转嫁方式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等密切相关。
(五)税收资本化。
- 含义: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 例如:政府对土地征税,土地购买者会将预期未来要缴纳的土地税款折算到购买土地的价格中,从而使土地出售者实际承担了这部分税负。
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将未来的税负资本化到现在的资产价格中。
三、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一)供求弹性。
- 需求弹性。
- 需求弹性较大时:- 意味着消费者对价格变动比较敏感。
如果企业试图通过提高价格向前转嫁税负,需求量会大幅下降,从而使得企业难以将税负完全转嫁出去,可能只能转嫁一小部分税负。
第6章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一、单选题1.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进行商品或劳务交易时,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附加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之中,通过提价的办法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这种税负转嫁形式称为()。
[中央财经大学2011、2014研]A.前转B.后转C.税收资本化D.税收价格化【答案】A【解析】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称为前转。
2.边际税率是指()。
[厦门大学2012研]A.税法直接规定的税率B.实际缴纳税额占课税对象实际数额的比例C.全部税额占全部收入的比例D.征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答案】D【解析】边际税率指的是征税对象单位数额的增加所引起的应纳税额增量占征税对象单位增加额的比率。
简而言之,就是征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
3.纳税人对其所纳的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的方法自行消化税收负担,这种行为称为税负消转。
[中央财经大学2012研]A.税收筹划B.提高产品售价C.改善经营管理D.压低采购价格【答案】C【解析】税负消转是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它是指一定的税额在名义上分配给纳税人后,既不能前转也不能后转,而是要求企业对所纳税款完全通过自身经营理财业绩的提高和工艺技术的进步等手段,自行补偿其纳税损失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
4.政府提高税率造成政府财政收入反而减少,这种情况反映经济中的税基弹性为()。
[南开大学2012研]A.大于1B.大于-1C.小于-1D.等于-1【答案】C【解析】税基弹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基变动对税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该反应程度可以通过计算税率变动百分比与税基变动百分比的比值予以确定,用公式表示为:B t B B t tE∆=∆由此可知,当税基弹性大于-1时,税率与税收收入的变动呈正相关关系;当税基弹性小于-1时,税率与税收收入的变动呈反相关关系;当税基弹性等于-1时,无论税率提高还是下降,税收收入均不变。
税负转嫁的规律税负转嫁的规律:深入解析税收转嫁的原理与方法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而言,税收的负担是不可忽视的成本。
因此,税负转嫁是企业经营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探讨的课题。
有效的税负转嫁方法不仅有助于企业盈利,还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为国家财政健康运转提供稳定支持。
本文将对税负转嫁的规律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税负转嫁的原理与方法。
一、税负转嫁的定义与原理税负转嫁是指企业将承担的税负成本通过调整产品价格或控制成本等方式向消费者、供应商、雇员或其他利益相关方转嫁的过程。
税负转嫁的原理基于价格弹性与市场竞争的相互作用。
当企业所在行业价格弹性较大且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企业更容易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
二、税负转嫁的方法1. 直接价格转嫁:企业将税收成本直接体现在产品价格上,通过提高价格以弥补损失。
这种方式常见于垄断行业或价格弹性较小的产品市场。
企业需要仔细评估市场需求弹性,以避免过高的价格导致消费者需求下降。
2. 间接价格转嫁:企业通过控制供应链的成本来转嫁税负。
例如,压缩供应商利润空间、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人力成本等方式来缓解税负带来的经营压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但也需要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3. 成本控制转嫁: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抵消税负增加带来的压力。
例如,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来减少税负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
这种方法需要企业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经验,并对成本控制有深入了解。
三、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1. 市场竞争程度: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越难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往往需要通过成本控制等方式来缓解税负增加的压力。
2. 产品价格弹性:产品价格弹性越大,企业越容易通过价格调整的方式来转嫁税负。
对于需求较为敏感的产品,企业需要更谨慎地考虑价格调整的影响,以避免对销售量造成负面影响。
3. 税收政策变化:税收政策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税负转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