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病人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5.16 MB
- 文档页数:28
血友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心理状况及家庭支持情况。
2、局部出血情况。
3、关节活动能力。
二、护理措施
1、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局部出血的处理。
对于咽喉部出血或血肿形成者,为避免血肿压迫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应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将血吸出并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
2、正确输注各种凝血因子制品。
3、关节肿胀、疼痛应卧床休息。
在肿胀未完全消退、肌肉力量未恢复之前,切勿使患肢负重,适当增加卧床时间,避免过早行走,预防反复的关节腔出血。
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功能训练,以利局部肌力的恢复。
在关节腔出血控制后,可帮助患者进行受累关节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可给予理疗,促进受累关节功能的恢复。
4、给予心理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的原因、遗传特点。
说明本病需终身治疗,并应预防出血的发生。
2、指导出血症状和体征的自我监测。
四、注意事项
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必要的穿刺和注射,必须时,拔针后局
部按压 5 分钟以上,直至出血停止。
血友病C型治疗及护理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由于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造成。
其中,血友病C型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血友病,与缺乏凝血因子Ⅷ和Ⅸ不同,血友病C型患者缺乏凝血因子Ⅺ。
本文将从治疗和护理两个方面探讨血友病C型的管理方法。
治疗部分:1.药物治疗:血友病C型患者在出血事件发生时,需要接受凝血因子Ⅺ的替代治疗。
根据严重程度和出血情况,可选择静脉输注血浆或者经过纯化的凝血因子Ⅺ制剂。
这些制剂可以快速补充凝血因子Ⅺ,有效控制出血。
2.预防性治疗:对于频繁发作的出血事件,血友病C型患者可以考虑进行预防性治疗。
这包括定期注射凝血因子Ⅺ制剂,以保持凝血因子Ⅺ的水平稳定,减少出血发作的可能性。
3.外科手术:对于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血友病C型患者,应该在手术前进行严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凝血因子Ⅺ水平确定手术前的凝血因子Ⅺ剂量,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血液凝固功能正常。
护理部分:1.出血管理:血友病C型患者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出血。
如果出现创伤或者外伤导致出血,患者应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如用干净的绷带进行加压止血,并尽快就医。
2.避免创伤:由于血友病C型患者出血易于发生,他们应该避免从事高风险的体育运动和活动,以免造成创伤。
此外,患者还应该避免接触锐利的物品,以免意外造成出血。
3.检查凝血因子Ⅺ:血友病C型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凝血因子Ⅺ的检查,以监测其凝血功能。
根据凝血因子Ⅺ的水平调整治疗计划和剂量,以保持凝血功能正常。
4.教育患者及家属: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
他们应该了解血友病C型的特点、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以便更好地管理疾病。
综上所述,血友病C型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通过药物治疗、预防性治疗和外科手术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血友病C型的症状和出血事件。
在日常护理中,患者应该掌握出血管理的技巧,避免创伤,并进行凝血因子Ⅺ的定期检查。
此外,患者及其家属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提高对血友病C型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血友病患者应当如何护理
一、概述
血友病的护理一般是和皮肤完整性受损,疼痛,和失用综合症的危险。
血友病的护理一般都是f防止外伤,预防出血。
还不能做一些过度劳累或者是不能做剧烈的接触性的运动,比如说赤脚走路,如果要用刀,剪刀,锯等等的工具时候应该带手套,还要避免手术治疗,如果必须手术的话,就应该在手术前根据手术的大小来调节并且还应该补充凝血因子的用量。
二、步骤/方法:
1、如果有血友病的应该尽量的采用口服用药,最好不用或者是少用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如果必须要静脉注射的话,在注射后面必须压迫在进针的地方按压五分钟,不要用静脉留置的套管针,避免出血。
还
2、还应该注意空腔的卫生,还要防止龋齿,还要避免拔牙,还不能吃一些带骨或者是带刺的东西,避免刺激消化道黏膜。
还应该注意关节的护理,关节腔里面会出现积血然后会导致关节不能正常的活动。
3、如果关节出现血肿并且肿胀还没有完全消退之前,不能用力,还应该注意观察病人肌肉和关节血肿引起的表现,还要判断出血的程度,然后帮助医生进行相关的处理,还要定期的检查血压等等
三、注意事项:
如果是血友病的护理最主要的就是防止外伤和出现,还应该注意内脏的出血,还应该注意脑里面出血的表现比如说头痛,呕吐,两边的瞳孔不对称,有的人还会出现脑昏迷等。
预防血友病出血的患者自我管理技巧与日常护理方法患有血友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管理。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由凝血因子缺乏引起。
患者常常面临出血的风险,因此他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技巧和日常护理方法来预防出血并维护健康。
本文将介绍预防血友病出血的患者可以采取的自我管理技巧和日常护理方法。
一、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对于血友病患者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此外,均衡的饮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患者应选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此外,血友病患者应戒烟和限制饮酒,因为烟酒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二、避免外伤和剧烈运动外伤和剧烈运动是血友病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患者需要特别小心避免受伤。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避免从事激烈的体育活动,如慢跑、足球等高风险运动。
此外,患者还应该避免从事一些容易引起外伤的工作,如搬运重物、爬高等。
如果不慎受伤,患者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患有血友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定期进行凝血因子替代治疗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因子缺乏,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是通过注射外源性凝血因子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并保持正常的替代因子水平,以降低出血的风险。
四、定期进行常规检查定期进行常规检查是预防血友病患者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患者应定期检查血凝功能、凝血因子水平和肝功能等指标,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检测潜在的并发症。
如果出现异常,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五、合理使用药物血友病患者需要合理使用药物来预防和控制出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和止血剂等。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同时,患者应避免滥用药物,以免引起药物副作用或导致药物耐药性。
六、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血友病患者还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来预防出血。
血友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与活动:有出血倾向时应限制患者活动,尽量卧床休息。
2.饮食指导:少食带刺、带骨食物,避免损伤消化道黏膜;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应禁食,小量出血者可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
3.病情观察:1)如出现皮下大片瘀斑、肢体肿胀、皮肤出血、关节腔出血、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应观察患者有无自发性或轻微受伤后出血现象。
2)如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情况,应观察患者有无深部组织血肿压迫重要器官或重要脏器出血。
3)了解凝血时间等实验室化验检查结果。
4.用药护理:禁忌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5.基础护理: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换内衣,经常换洗床单,勤洗澡,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禁用牙签剔牙或用硬牙刷刷牙,防止牙龈和口腔黏膜损伤。
保持口腔清洁,进餐前后、睡前、晨起漱口,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
6.专科护理:防止外伤,预防出血。
尽量采用口服用药,不用或少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必要时在注射完毕至少压迫穿刺部位5min,不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免针刺点出血;关节腔出血控制后,帮助患者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做好关节的护理,抬高患肢固定,给予冰袋冷敷压迫或绷带止血;疼痛患者给予相应护理;凝血因子取回后应立即输注;冷沉淀物用时在37℃温水中10min 融化,并尽快输入。
【健康教育】1.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遗传特点,解释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须终身治疗。
2.告知患者避免从事易导致受伤的工作和劳动。
3.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
适宜的运动能有效地预防肌肉无力和关节腔反复出血,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降低外伤和出血的危险。
4.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牙龈出血。
5.避免使用减弱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6.指导患者学会出血的急救处理方法。
7.做好婚前检查及孕检,避免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血友病护理常规
一、概述
血友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表现] 终身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以软组织、肌肉和负重关节出血为特征。
[特殊检查] 凝血时间和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的测定。
[治疗要点] 对症处理,补充凝血因子。
二、护理诊断
1、有受伤的危险与凝血因子缺乏有关。
2、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反复多次关节腔出血制动有关。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防止外伤,避免因局部皮肤、粘膜、关节受损造成出血不止。
观察全身出血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凝血因子取回后,应立即输入,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2、活动与休息在关节腔出血控制后,帮助病人进行被动或主动的关节活动。
向病人说明关节锻炼的重要性。
关节腔积血导致关节不能多活动时,局部制动并保持肢体功能位。
3、健康教育
(1)向病人介绍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需终身治疗。
(2)避免从事易引起受伤的工作和活动;尽量不采用手术治疗;血友病病人与传递者最好不要婚配。
妊娠早期,检查胎儿是否患病,以决定是否中止妊娠。
(3)有出血倾向时,应尽早去医院输注凝血因子。
禁用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抑制血小板功能或使血小板数减少的药物,以免加重出血。
一例血友病患者的护理查房吴露露病史介绍患者储昭谱,男性,29岁,干部,确诊遗传性XⅢ因子缺乏症13年余。
患者13年前因反复出现下肢出血症状在上级医院确诊遗传性XⅢ因子缺乏症,曾多次住院止血、输血浆治疗,好转后出院。
本次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下肢疼痛不适,经休息无好转,今来我科就诊,考虑再次出血,故收住我科。
汪益玲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凝血因子是人体内一组具有引起血液凝固、具有止血功能的生物活性蛋白,主要的凝血因子有十三种,常用罗马数字表示为:I、II….XIII(即凝血因子一、二…至十三)。
如果血液中缺乏某一种凝血因子,血液就不容易凝固,从而引起出血性疾病。
王春蕾疾病分类血友病依其缺乏凝血因子种类之不同,可分为:(1). 甲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八(即Ⅷ)缺乏引起,亦称作血友病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友病,约占血友病人数的80%-85%,在某些高发地区甚至更高。
(2). 乙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九(即IX)缺乏引起,亦称作血友病B,临床较甲型血友病少见,约占血友病人数的15%左右。
(3). 丙型血友病:缺乏凝血因子十一(即Ⅺ缺乏,国外又称作Rosenthal综合征)。
Ⅺ缺乏症在我国极为少见。
(4).获得性血友病(即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常由于自身因素导致某些凝血因子水平下降,或活性降低,如获得性凝血因子八(Ⅷ)缺乏症,常由于自身产生Ⅷ因子抗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获得性血友病(甲型血友病)。
郑小霞病因及发病机制血友病A、B均属于性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而丙型血友病(遗传性Ⅺ缺乏症)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在我国多数为甲型血友病为主,致病基因位于女性X 染色体上,也就是女性携带基因,导致下一代男性发病,而下一代女性均为正常人。
所以,血友病患者常有家族史,常见的遗传模式是:女性从上一代获得发病基因(携带者,不发病),然后遗传给下一代男性,也称“隔代遗传”。
王秀丽临床表现(1)出血不止:多为轻度外伤、小手术后;(2)与生俱来,伴随终身;(3)常表现为软组织或深部肌肉内血肿;(4)负重关节膝、踝关节等反复出血甚为突出,最终可致关节畸形,可伴骨质疏松、关节骨化及相应肌肉萎缩(血友病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