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实现手段之生产均衡化
- 格式:docx
- 大小:11.04 KB
- 文档页数:1
JIT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在JIT生产方式的出现之前,世界上很多公司的生产方式采用的是“总动员生产方式”,即一半时间在等待零件一半时间在工作,这样的生产方式使得在生产的过程中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做起事来是事半功倍,严重浪费资源。
而JIT生产方式,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只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
它能够大幅度减少闲置时间、作业切换时间、库存、低劣品质、不合格的供应商、产品开发设计周期以及不及格的绩效。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①建立柔性生产机制,弹性地配置作业人数。
当生产量发生变动时,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
它与传统的生产系统中的“定员制”是相违背的,是一种全新的人员配置方法。
②品质保证:在JIT生产方式中将品质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实现提高品质与降低成本的一致性,它导入两种机制:第一在设备上开发、安装各种加工状态检测装置和自动停止装置,使设备或生产线能够自动检测不良品,一旦发现异常或不良品可以自动停止的设备运行机制;第二,设备操作工人发现产品或设备的问题有权自动停止生产和管理机制。
从而防止不良品的重复出现或大量出现,避免由此可能制成的巨大浪费。
③模块化设计与并行设计法,模块化设计主要针对电脑、汽车等产品的开发,而并行设计法却可以采用。
它指在开发过程中,以设计部门为主,其它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同时进行有关工作,其目的是提早发现设计上的问题,减少失误或损失,另一方面设计开发完成后立即进行批量生产。
实现JIT生产方式的具体手法和工具有:①生产同步化:即生产工序、部门间不设置仓库,前一工序的加工结束后,立即转到下一工序,产品连续地生产出来。
同步化是通过“后工序领取”或拉动式的方式来实现的,即后工序只在需要的时间到前工序领取所需的加工品,前工序按照被领取走的数量和品种进行生产,并向更前一道工序去领取所需的零部件,直至原材料供应部门。
11. 推动式生产:(Push Production )是指按照MRP 的计算逻辑,各个部门都是按照公司规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
上工序无需为下工序负责,生产出产品后按照计划把产品送达后工序即可,这种方式称之为推动式生产。
2. 拉式生产:就是指一切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市场需求来组装产品,借此拉动前面工序的零部件加工3.制造过程时间:加工时间和停滞时间之和,资料显示,一般停滞时间占整个生产时间的80-90%。
3.产生停滞的原因与解决方法:4.准时化生产计划体系:25.目视管理: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6. 生产看板例图:7.领料看板例图:8.看板数量计算:S L D B+=CL D N )1(α+=B 为订货点库存量; 为平均日/小时需求量(单位时间);L 为采购/生产提前期; S为安全库存量;N 为看板的数量; a 为安全系数;C 为盛放物料容器的容量。
L 为工序内生产看板摘下至要求生产的物料送达到存放处所需要的时间,简称为生产过程时间(生产看板循环时间、生产看板周转时间),一般包括看板回收时间、物料加工时间、物料搬运时间和等待时间等。
3S T L D M ++=)(CT T L D N s )(++=M 为基准量; 为平均日需求量;L 为采购提前期;T 为定货间隔期,S 为安全库存量;N 为看板的数量; Ts 为安全库存时间;C 为盛放物料容器的容量。
T 为两次领取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叫做看板周期;Ts 为安全库存时间,相当于零部件在存放处的停留时间。
L+T 也称为领取看板循环时间 。
9.厂外物流:大型企业各专业厂间的运输物流或独立工厂与材料、配件供应厂之间的物流。
10.厂内物流:包括车间之物流、生产线物流和受入物流。
受入物流(生产线物流、配货场物流、集货场物流。
11.三个基本原则:一、生产线物流的基本原则:(1)操作人员安排尽量紧凑,减少走动浪费。
JIT准时制与大批量之间的区别JIT的支持手段(三种)a.生产同步化即工序间不设置仓库,前一工序的加工结束后,使半产品立即转到下一工序去,装配线与机械加工几乎平行进行。
b.生产均衡化生产均衡化是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前提条件。
所谓生产的均衡化,是指总装配线在向前工序领取零部件时应均衡地使用各种零部件,生产各种产品。
为此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必须全面考虑,然后将其体现在产品生产顺序计划之中。
c.弹性配置作业人数JIT /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
9.JIT与看板管理a.概述:在实现JIT生产中最重要的管理工具是看板(Kanban),看办事用来控制生产现场的生产排程工具。
具体而言是一张卡片,卡片的形式随不同企业而有所差别。
看板上的信息通常包括:零件号码、产品名称、制造编号、容器形式、容器质量、看板编号、移送地点和零件外观等。
b.看板的功能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改善的工具。
c.看板的分类(1)在制品看板:工序内看板;信号看板,记载后续工作必须生产和订购的零件组件的种类和数量(2)领取看板:工序间看板;对外订货看板,记载后续工序应该向之前工序领取的零件、组件的种类和数量(3)临时看板10.准时生产与大批量生产的区别(五点)(1)优化范围不同(2)对待库存的态度不同准时生产或者说精益生产方式的库存管理强调“库存是万恶之源”大批量生产的库存管理强调“库存是必要的恶物”(3)业务控制观不同大批量生产方式的用人制度基于双方的“雇佣”关系,业务管理中强调达到个人工作高效的分工原则精益生产方式在专业分工时强调相互协作及业务流程的精简(4)质量观不同大批量生产方式将次品看成生产中的必然结果精益生产方式追求零不良(5)对人的态度不同大批量生产方式强调管理中的严格层次关系精益生产方式充分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
JIT生產方式日本汽車工業從其起步到今天經歷了一個技術設備引進國產化建立規模生產体制高度成長工業巨大化強化國際競爭力出口增大全球戰略這樣一個過程,但是,從一開始的技術設備引進階段,日本汽車工業就沒有全部照搬美國的汽車生產方式,這其中除了當時的日本國內市場環境,勞動力以及二次世紀大戰之后資金短缺等原因以外,這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以丰田汽車公司副總裁大野耐一等人為代表,他們從一開始就意識到了,美國汽車工業的生產方式雖然已很先進,但需采取一种更靈活,更能适應市場需求的能夠提高產品競爭力的生產方式。
在20世紀后半期,整個汽車進入了一個市場需求多樣化的新階段,而且對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之給制造業提出的新課題即是,如何有效地組織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的生產,否則的話,生產過剩所引起的只是設備,人員,庫存費用等一系列的浪費,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競爭能力以至于生存。
在這种歷史背景下,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總裁大野耐一綜合了單件生產和批量生產的特點和优點。
創造了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產條件下高質量,低消耗的生產方式即准時生產(just In Time,簡稱JIT)。
JIT生產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質量,生產所需的產品",也就是追求一种無庫存,或庫存達到最小的生產系統。
JIT的基本意思是生產的計划的控制及庫存的管理。
JIT生產方式以准時生產為出發點,首先爆露出生產過量和其他方面的浪費,然后對設備,人員等進行汰淘,調整,達到降低成本,簡化計划和提高控制的目的。
在生產現場控制技術方面。
JIT的基本原則是在正确的時間,生產正确數量的零件或產品,即准時生產:它將傳統生產過程中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貨,改為后道工序根据“看板"向前道工序取貨,看板系統是JIT生產現場控制技術的核心,但JIT不僅僅是看板管理。
JIT的目標是徹底消除無效勞動和浪費,具体要達到以下目標:1、廢品量最低(零廢品)。
JIT要求消除各种引起不合理的原因,在加工過程中每一工序都要求達到最好的水平。
浅议准时化(JIT)的运作及生产方式【摘要】jit生产方式是一种高质量、低成本、并富有柔性的生产方式。
其核心思想是追求零库存、零缺陷,并消除一切浪费,实现最大利润。
同时,jit是一种追求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方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提高质量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在企业中成功实施jit,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促进经济。
【关键词】jit的运作;jit生产方式一、引言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是一种高质量、低成本、并富有柔性的生产方式,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综合了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了一种在多品种下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即准时化生产——jit。
1973年爆发了全球石油危机,再加上自然资源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对当时靠进口原材料发展经济的日本冲击最大。
然而丰田汽车公司却凭借jit生产方式,不仅渡过了这次能源危机,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看到丰田公司取得的优异成绩,许多日本公司也开始采用jit生产方式,它为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国外一些企业看到丰田的成功,也纷纷效仿这一生产方式,成为20世纪制造业的核心理念,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jit基本思想可总结为“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追求“零缺陷、零库存、零故障、零调整”的理想境界,jit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彻底杜绝供、产、销过程中的一切浪费,并彻底消除浪费。
二、jit的运作1.jit实施条件。
(1)生产均衡化。
生产均衡化是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前提条件。
所谓生产均衡化,是指总装配线在向前一工序领取零部件时,应均衡地使用各种零部件,混合生产各种产品。
为此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必须加以考虑,然后将其体现于产品投产顺序计划中。
在制造阶段,均衡化通过专用设备通用化和制定标准作业来实现。
生产均衡化的优点是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改善制造流程,从而缩短生产周期,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生产负荷过高或过低。
实现JIT生产的重要手段:看板管理市场竞争的加剧迫切要求企业生产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益型转变,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JIT生产方式是精益生产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采用JIT生产方式的跨国公司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实践证明,JIT是改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什么是看板管理JIT生产方式是以降低成本为基本目的,在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全面展开的一种使生产有效进行的新型生产方式。
JIT又采用了看板管理工具,看板犹如巧妙连接各道工序的神经而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看板管理的概念看板管理方法是在同一道工序或者前后工序之间进行物流或信息流的传递。
JIT是一种拉动式的管理方式,它需要从最后一道工序通过信息流向上一道工序传递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看板。
没有看板,JIT是无法进行的。
因此,JIT生产方式有时也被称作看板生产方式。
如图1所示,一旦主生产计划确定以后,就会向各个生产车间下达生产指令,然后每一个生产车间又向前面的各道工序下达生产指令,最后再向仓库管理部门、采购部门下达相应的指令。
这些生产指令的传递都是通过看板来完成的。
图1 主生产计划与看板2. 看板与MRP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的看板方式呈现出逐渐被电脑所取代的趋势。
现在最为流行的MRP系统就是将JIT生产之间的看板用电脑来代替,每一道工序之间都进行联网,指令的下达、工序之间的信息沟通都通过电脑来完成。
目前国内有很多企业都在推行MRP,但真正获得成功的却很少,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在没有实行JIT的情况下就直接推行MRP。
实际上,MRP只不过是一种将众多复杂的手工操作电脑化的软件,虽然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并不能处理JIT所提出的一些观念和方法。
因此,MRP仅仅是一个工具,必须建立在推行JIT的基础之上。
如果企业没有推行JIT就去直接使用MRP,那只会浪费时间和金钱。
二、看板的机能看板最初是丰田汽车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从超级市场的运行机制中得到启示,作为一种生产、运送指令的传递工具而被创造出来的。
准时生产方式JIT1、准时生产方式JIT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简称JIT〕,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月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1973年以后,这种方式对丰田公司渡过第一次能源危机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后引起其它国家生产企业的重视,并渐渐在欧洲和美国的日资企业及当地企业中推行开来,如今这一方式与源自日本的其它生产、流通方式一起被西方企业称为“日本化模式〞,其中,日本生产、流通企业的物流模式对欧美的物流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JIT不仅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也作为一种通用管理模式在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推行。
在20世纪后半期,整个汽车市场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新阶段,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给制造业提出的新课题即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多品种2、小批量生产,否那么的话,生产过剩所引起的只是设备、人员、非必需费用等一系列的浪费,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能力以至生存。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综合了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了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即准时生产。
JIT指的是,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只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
这是为适应20世纪60年月消费需要变得多样化、独特化而建立的一种生产体系及为此生产体系效劳的物流体系。
一.JIT核心思想在JIT 生产方式提倡以前,世界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丰田公司均实行福特式的“总发动生产方式〞,即一半时间人员和设3、备、流水线等待零件,另一半时间等零件一运到,全体人员总发动,紧急生产产品。
这种方式造成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流不合理现象,尤以库存积压和短缺为特征,生产线或者不开机,或者开机后就大量生产,这种模式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丰田公司的JIT实行的是多品种少批量、短周期的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简称JIT〕,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月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1973年以后,这种方式对丰田公司渡过第一次能源危机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后引起其它国家生产企业的重视,并渐渐在欧洲和美国的日资企业及当地企业中推行开来,如今这一方式与源自日本的其它生产、流通方式一起被西方企业称为“日本化模式〞,其中,日本生产、流通企业的物流模式对欧美的物流产生了重4、要影响,近年来,JIT不仅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也作为一种通用管理模式在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推行。
准时化生产方式(JIT)内涵及应用准时化生产方式(Just In Time, JIT)是日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和开始实施的生产治理方式,是一种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成本的准则,其含义是:在需要的时刻和地点生产必要数量和完美质量的产品和零部件,以杜绝超量生产,排除无效劳动和白费,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量大产出的目的。
JIT系统以准时生产为动身点,第一揭示出生产过量的白费,进而暴露出其他方面的白费(如设备布局不当、人员过多)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资源进行调整。
如此不断循环,使成本不断降低,打算和操纵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
80年代,随着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胜利,准时化生产方式被作为日本企业成功的要领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在JIT已在许多国家推广、运用,它是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
准时化生产方式的组成和目标一、准时化生产方式的组成JIT 生产方式由以下三方面组成:(一)JIT生产方式的新思维JIT之因此成功,第一是由于它大胆地向传统治理观念提出了挑战,使得生产治理的观念发生了庞大的变化。
JIT生产方式的新思维是JIT 最差不多的方面。
(二)JIT生产系统设计与打算技术为达到准时生产、杜绝白费、合理利用资源,在JIT系统中要进行广义的生产系统设计。
JIT生产系统设计与打算技术表达JIT的新思维,同时为JIT的生产现场治理与操纵打下基础。
(三)JIT生产现场治理JIT的零部件权当后续工序提出要求时才生产,是一种“拉动”的生产方式,后工序需要多少,前工序就生产或供应多少。
它将传统生产过程中前道工序向后工序送货,改为后道工序依照“看板”向前道工序取货。
看板系统是JIT生产现场操纵技术的核心。
二、准时生产的目标JIT方式的目标是完全排除无效劳动造成的白费。
用专业化的术语来说明,JIT寻求达到以下目标:(1)废品量最低(零废品);(2)预备时刻最短(零预备时刻);(3)库存量最低(零库存);(4)搬运量最低;(5)机器损坏率低;(6)生产提早期短;(7)批量小。
目录一、准时化生产方式的概况 (3)1、JIT的产生和发展 (3)2、准时化生产方式的真缔 (3)二、准时化生产方式的技术体系 (4)1.体系的核心 (4)1.1 看板管理 (5)1.2均衡化生产 (5)1.3设备的快速装换调整 (6)1.4设备的合理布置 (7)1.5多技能作业员 (7)1.6标准化作业 (7)2.全面质量管理 (8)2.1 TQM是JIT的副产物 (8)2.2 TQM是JIT的支撑物 (8)3.自动化 (9)3.1 异常情况的自动化检测 (10)3.2 异常情况下的自动化停机 (10)3.3 异常情况下的自动化报警 (11)4.全员参加的现场改善活动 (11)4.1 JIT的动态自我完善机制 (12)4.2 质量管理小组 (13)4.3 合理化建议制度 (13)4.4 改善,再改善 (14)三、导入JIT的一般步骤和顺序 (19)四、在ERP的运用中实现JIT生产 (20)1.设置符合JIT环境的物流 (20)2.设置符合JIT的BOM和工艺流程 (21)3.管理符合JIT的需求管理 (21)4.管理符合JIT的采购流程 (21)5.管理符合JIT的生产流程 (22)6.控制符合JIT的环境下的生产成本 (23)五、JIT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23)1、JIT的基本原理 (23)2、JIT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对象 (24)3、如何应用JIT技术 (25)六、集成JIT和MRP (26)1、制造资源计划(MRP)和JIT (27)2、MRP和JIT的共同目标 (27)3、传统车间控制(SFC)的MRP和JIT在设计上的冲突 (28)4、需求拉动(看板) (30)5、使用确定的计划订单 (32)6、倒冲物料 (32)7、车间存货仓位 (34)8、提前期的减少 (34)9、订单的数量 (35)10、规划单元 (35)11、质量 (36)12、混合模型计划 (36)13、与供应商和顾客相联接 (37)14、MRPII软件的修改 (37)七、重复制造“拉式”应用技术 (38)1、重复制造的特点 (38)2、“拉式”生产的生产与控制 (38)2.1 MRPII重复制造的“拉式”系统及其流程 (38)2.2 重复制造系统的初始设置 (39)3、重复制造的信息系统 (40)3.1拉出表 (40)3.2 生产计划报告 (40)4.重复制造系统作业程序 (41)5.重复制造“拉式”的应用的基本原理 (42)一、准时化生产方式的概况1、JIT的产生和发展JIT的产生缘于1973年爆发的全球石油危机及由此所引起的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短缺,这对于当时靠进口原材料发展经济的日本冲击最大。
350、精益知识——JIT准时制生产方式有哪些JIT准时制生产方式有哪些?JIT生产方法的引入,正是为了有力的帮助企业解决这七大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
那么JIT生产方式有哪些呢?下面华天谋精益生产咨询专家为大家解答如下:JIT准时制生产方式有哪些?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也可以概括为下述三方面:生产流程化、生产均衡化、资源配置合理化。
一、生产流程化即按生产汽车所需的工序从最后一个工序开始往前推,确定前面一个工序的类别,并依次的恰当安排生产流程,根据流程与每个环节所需库存数量和时间先后来安排库存和组织物流。
尽量减少物资在生产现场的停滞与搬运,让物资在生产流程上毫无阻碍地流动。
对于企业来说,各种产品的产量必须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需要量的变比。
避免浪费的手段就是实施适时适量生产,只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
为了实现适时适量生产,首先需要致力于生产的同步化,即工序间不设置仓库。
前一工序的加工结束后,使其立即转到下一工序去,装配线与机械加工几乎平行进行。
在铸造、锻造、冲压等必须成批生产的工序,则通过尽量缩短作业更换时间来尽量缩小生产批量。
生产的同步化通过“后工序领取”这样的方法来实现。
后工序只在需要的时间到前工序领取所需的加工品;前工序中按照被领取的数量和品种进行生产。
这样,制造工序的最后一道即总装配线成为生产的出发点,生产计划只下达给总装配线,以装配为起点,在需要的时候,向前工序领取必要的加工品,而前工序提供该加工品后,为了补充生产被领走的量,必向再前道工序领取物料,这样把各个工序都连接起来,实现同步化生产,也带来人员配置上的不同作法: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降低劳动费用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少人化”,关键在于能否将生产量减少了的生产线上的作业人员数减下来。
具体方法是实施独特的设备布置,以便能够在需求减少时,将作业所减少的工时集中起来,以整顿削减人员。
jit知识点考试15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9分)1. JIT的基本思想是()A. 适时、适量、适度生产。
B. 推动式生产。
C. 大量生产。
D. 提前生产。
答案:A。
解析:JIT(准时制生产方式)强调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即适时、适量、适度生产。
推动式生产是传统生产方式的特点;大量生产不符合JIT小批量、多品种的理念;提前生产会导致库存积压,违背JIT追求零库存的目标。
2. JIT生产方式中,看板的主要功能是()A. 传递生产和运送指令。
B. 进行生产核算。
C. 提高员工士气。
D. 保证产品质量。
答案:A。
解析:看板管理是JIT生产方式中的重要管理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在企业内部各工序之间传递生产和运送指令,从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动,实现适时适量生产。
它不是主要用于生产核算、提高员工士气或者直接保证产品质量(虽然合理的看板管理有助于稳定生产从而间接有利于质量控制)。
3. 在JIT系统中,以下关于库存的说法正确的是()A. 库存是保障生产连续性的必要条件。
B. 追求零库存。
C. 库存越多越好,可以应对突发情况。
D. 库存是企业的资产,应尽量增加。
答案:B。
解析:JIT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追求零库存。
传统观念认为库存是保障生产连续性的必要条件,但JIT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中的问题,如生产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等,并且会增加成本。
库存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库存占用资金、仓储空间,还可能产生库存积压和浪费,不是企业应尽量增加的资产。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25分)4. JIT生产方式的目标包括()A. 降低成本。
B. 适时适量生产。
C. 提高质量。
D. 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E. 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答案:ABCD。
解析:JIT生产方式的目标有降低成本,通过消除浪费(如库存浪费、过度生产浪费等)来实现;适时适量生产是其基本思想;提高质量,因为JIT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弹性配置作业人数,根据生产任务灵活调整人员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准时化生产系统准时制(JIT)JIT旳核心思想:可概括为“在需要旳时候,按需要旳量生产所需旳产品”,也就是通过生产旳计划和控制及库存旳管理,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旳生产系统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旳一种生产方式,1973年后来,这种方式对丰田公司渡过第一次能源危机起到了突出旳作用,后引起其他国家生产公司旳注重,并逐渐在欧洲和美国旳日资公司及本地公司中履行开来,目前这一方式与源自日本旳其他生产、流通方式一起被西方公司称为“日本化模式”,其中,日本生产、流通公司旳物流模式对欧美旳物流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JIT不仅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也作为一种通用管理模式在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履行。
在20世纪后半期,整个汽车市场进入了一种市场需求多样化旳新阶段,并且对质量旳规定也越来越高,随之给制造业提出旳新课题即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否则旳话,生产过剩所引起旳只是设备、人员、非必须费用等一系列旳挥霍,从而影响到公司旳竞争能力以至生存。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旳副总裁大野耐一综合了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旳特点和长处,发明了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旳生产方式即准时生产。
JIT指旳是,将必要旳零件以必要旳数量在必要旳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只将所需要旳零件、只以所需要旳数量、只在正好需要旳时间送到生产。
这是为适应20世纪60年代消费需要变得多样化、个性化而建立旳一种生产体系及为此生产体系服务旳物流体系。
JIT核心思想在JIT生产方式倡导此前,世界汽车生产公司涉及丰田公司均采用福特式旳“总动员生产方式”,即一半时间人员和设备、流水线等待零件,另一半时间等零件一运到,全体人员总动员,紧急生产产品。
这种方式导致了生产过程中旳物流不合理现象,尤以库存积压和短缺为特性,生产线或者不开机,或者开机后就大量生产,这种模式导致了严重旳资源挥霍。
大纲:1)准时化生产方式及其流程管理2)JIT工作要点3)JIT基本思想、核心和目标4)JIT生产方式的3个基本手段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追求规模经挤,即以大批量、少品种为生产的主导方式。
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主张以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 ),即小批量、多品种,以及集约经济( intensive economies) ,即多品种的混流生产为生产的主导方式。
这种管理上的转变适应了定货化生产与供应的客观环境,它体现为产品生命周期的淡化、柔性资源的增值和个性化需求的普遍化。
面对环境的变化,现代企业运营中的新的经营方式得以产生和发展,其中准时化生产(JIT)、精益生产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生产组织模式。
这些新的生产方式的采用提出了流程改造问题。
以及基于流程的管理活动的变革问题。
1)准时化生产方式及其流程管理准时化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先创立的一种具有现代特色的生产组织方式,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经营理念、生产组织、物流控制、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现场管理在内的完整的管理技术与方法体系。
准时化生产方式通过看板管理,成功地制止了过最生产。
实现了在必要的时候生产必要数且的产品(或成品)的生产组织模式,从而消除了制品过量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各种浪费。
由于严格地控制了生产产量,不仅减少了库存。
降低了成本,适应了需求市场的变化。
而且使产生次品的原因和影响产品质量的许多问题得以充分暴露,从而使全面质最管理和均衡生产问题凸显出来。
为了使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增加整体利润,在生产组织中,JIT以小批量和同步化生产为基础,其生产产量与产品完全由适时定货决定。
据此,企业进行弹性化的人员配置(即按需组织生产团队和研发团队),整体化的设备与技术保障,标准化的原材料、能源采购供应以及全方位的质量保证。
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公司全员参与,在管理上进行合理化分工,同时调整劳动组合,改进管理流程。
JIT实现手段之生产均衡化
生产同步化的目的是减少在制品库存,而在JIT看来,库存浪费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生产过早或者过量。
传统生产方式为了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采用大批量生产方式,确保高水平安全库存,甚至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借助加班、紧急采购等方式来满足。
而当今的市场环境下,顾客需求越来越个性化,需求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相应的需求数量就会降低。
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打破传统市场方式,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并将其交付到顾客手里。
而在精益生产中实现JIT适时适量生产经常使用的手段就是生产均衡化。
采用生产均衡化意味着后工序的需求数量就是前工序的供应数量,结合后拉式生产方式,从需求开始拉动,在生产时均衡的使用及向前工序领取零部件,保证整个生产系统的均衡性。
同时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融入均衡化理念,将其体现在于产品生产顺序计划之中。
当然,完全符合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均衡化生产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具体实施时,JIT 主要通过产品组合生产来实现。
传统的生产计划是以周、月或者更长时间为单位编制的计划,根据产品种类依次加工的生产方式;产品组合生产方式颠覆了这种生产方式,根据生产节拍合理搭配,融合均衡化理念的生产方式。
以JIT的观点看来,传统的这种方式,各个工序和生产部门会根据产品种类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负荷变化,生产某种产品的阶段内,某部门可能负荷很小,过于空闲,而生产另外某种产品的阶段内,同样的部门又可能需要不断地加班加点甚至采用外购。
从企业总体来看,会产生不同程度地产品积压或者缺货。
JIT的方式是以天或者更小的时间单位组织计划,在这个时间单位内安排混合生产进行,以此保证产品的稳定供给,同时协调企业内部资源。
生产均衡化也是“适时适量”的一个基础,除了在生产计划方面,在制造阶段也是如此。
生产均衡化在制造阶段主要是通过设备通用化和作业标准化来展开:
1.设备通用化:是指尽量减少专用性设备,使用通用性设备,通过在通用性设备增加工装治具的方式实现其专业化。
2.作业标准化:是指将作业顺序、作业手法、工作环境、生产切换等一列周期性动作统一标准,形成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