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物流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物流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物流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双滦区职教中心2014级现代物流(仓储与配送)专业

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职业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与现代物流产业链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运输、仓储、配送、国际货运代理、物流营销、物流信息处理等技能操作性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职业范围

1.就业岗位

中职毕业生主要从事和物流相关的基层操作性岗位,如业务跟单、单证员、报关员、物流专员、运输管理人员、仓储管理人员、配送人员、客户关系管理员等。

2.职业资格

电子商务员、物流管理员、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全国国际商务业务员、全国国际商务跟单员、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1.文化基础知识

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熟悉现代物流作业流程,并能处理现代物流基本业务;具有中英文录入基本技能,能熟练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现代物流的相关信息;能运用与物流运作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与规则办理现代物流的各项基本业务。

(二)能力结构与要求

1.专业能力

会用物流英语专业术语、习惯用语、常用口语,进行简单的商务沟通;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2.专业技能

达到电子商务员、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全国国际商务业务员的技能鉴定要求。

四、主要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共6门,978学时)

1.语文Ⅱ(144课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拓展学生必须的语文基础知识,完善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能比较熟练地品读记叙文、议论文,解读应用文;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有一定的欣赏能力。能比比较熟练地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职业岗位专业文书,所写文章能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条例清楚、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并能根据具体要求和场合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态度大方、用于得体、表达清楚、言之有物。

2.数学(72课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初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与技能以及今后继续学习深造所必须具备的代数、三角、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数形结合、逻辑思维、简单实际问题应用等基本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数学素养。

3.英语(72课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学生已有的初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语音知识;掌握最基本的词汇及构词方法;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应运用于语言实践;了解并初步运用日常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基本能听懂课堂英语及日常生活会话;培养学生会书写简单的应用文,并进行简单句子的英汉互译;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计算机基础(144课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5.德育(144课时)

(1)职业生涯规划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2)职业道德与法律

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律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血色很难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3)经济政治与社会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正式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4)哲学与人生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和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体育(144课时)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提高锻炼的自觉性,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以及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方法;提高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为学生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就业奠定基础。

(二)专业核心课程

7.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108学时)

商务信息的收集与筛选;信函的接收与发送;信息存储与共享;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物流、单证、报关等信息管理系统的安装、初始化设置、输入、数据处理、信息发布与共享。

通过学习和训练,能使用AIDS、RFID等各种物流信息技术设备;能应用DBS、EDI、GPS、GIS等物流信息管理支持技术;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收集、跟踪、处理、管理物流信息;能熟练使用网络资源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会使用各种仓储、运输、货代、报关等信息管理系统;具备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8.物流业务流程(108学时)

现代物流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物品采购作业;生产物流作业;销售物流作业;逆向物流作业;第三方物流运作;客户服务操作流程;仓储作业流程;配送作业流程;物流技术与装备知识;运输作业流程;国际物流作业流程。

通过学习和训练,熟悉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仓储业务流程、配送业务流程、运输业务流程及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流程,了解企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运作;熟悉物流主要装备和技术。

9.物流运作法律法规与规则(72学时)

物流法律关系构成的要件及主体;代理法律关系;有效合同的主要条款;货物运输、搬运与装卸、仓储、配送、加工、包装等各环节所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规与规则;物流活动中有关保险的法律;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律纠纷的解决形式和法律责任的承担。

通过学习和训练,会识别物流活动中各种主体的法律地位,能根据需要查找物流运作有关法律条款;能遵循有关法律条款参与物流运作过程中的有关合同;能遵循有关法规要求进行本岗位的物流业务活动;能根据客户需要介绍有关物流动介绍有关物流运作的法律法规与规则;能参与物流运作法律纠纷的谈判、调解、仲裁、诉讼中的相关活动。

10.物流实用英语(72学时)

物流专业术语、习惯用语、常用英文信息;主要港口、船公司、航空公司的英文名称及缩写;英文物流合同、相关单证、信函的主要栏目;能识读货物外包装上的英文和品名。

通过学习和训练,能看懂和应用英文物流合同、单证、信函及相关物流商务尘埃信息,能用英语进行物流各项活动的书面交流,能使用简单的英语接听电话并作相应的处理

11.物流数据录入(108学时)

数字录入;英文录入;中文录入;商务单证制作及数据混合录入。

通过学习和训练,能熟练使用计算机键盘,录入数字速度达150/分钟以上;能按指法要求输入英文速度达120/分钟健以上;熟练使用一种中文输入当,录入汉字速度达50字/分钟以上;熟练进行字符、符号、数字混合输入,录入字符信息速度达100个字节/分钟以上;熟练录入各种物流单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

(三)专业方向课程

12.仓储作业实务(108学时)

教学要点包括接运、入库、验收、上架、堆码、保管、移库、盘点、补货、复检、出库以及仓库安全等作业的操作。

通过学习,学习者应能熟悉仓储作业流程;能合理安排仓位;根据各环节的操作规范,能实际操作仓储设备,会填写提货单、理货单、仓单、费用结算单等单证;能处理一般异常情况;具有初步应用仓储管理软件的能力。

13.配送作业实务(108学时)

教学要点包括入库、分拣、配货、配装、出库、退货作业的操作;配送信息的处理;配送单据的周转;配送路线的选择;配送车辆的调度的作业流程。

通过学习,学习者应该会进行入库、分拣、配货、配装、出库、退货作业的操作;会进行配送信息处理;熟悉配送单据的周转过程;合理选择配送路线。

14.货物运输实务(108学时)

掌握五种运输方式简介及特点、运输单据的填制、运费的计算、运输计划的制定、运输调度组织、运输过程的监控,特殊货物的运输要求;运输保险合同的签订。

通过学习和实训,学习者能够叙述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能制定运输计划,组织运输作业过程;熟练填制、识读、制作和修改运输单证,组织特殊货物的运输;掌握运输业务的操作流程。

15.物流营销实务(108学时)

教学要点包括物流服务产品市场调查、分析;物流服务产品市场定位;物流服务产品销售操作流程;物流服务产品促销推广设计;物流营销常用报表填写;物流推销技术。

通过学习,学习者能够组织物流企业服务产品市场调查活动,能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会用物流企业服务产品客户分析方法,进行物流企业与产品形象设计;熟悉物流营销组织规范化运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填写各种物流营销常用文案。

16.会计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全面、系统地学习

课程内容基础上,重点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模拟实训学会会计核算

的基本操作程序。

(四)综合实训课程

综合实训和模块实训安排在第5、6学期。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学会物流操作的实务知识和解决物流活动中的业务问题,缩短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期。实习期间应进行实践操作和资料搜集工作,撰写实习报告和实习心得。顶岗实习应有实习方案、实习管理规定和实习指导教师。实习结束后要完成实习报告、实习鉴定等工作。

顶岗实习的内容和侧重点: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

对物流管理中常用的信息技术进行实习,掌握物流信息的收集、录入和分析。

进出库作业实训:

进行商品验收入库手续办理实习,商品堆码实习,仓库安全检查实习。

进行商品出库手续办理实习,配送中心分拣配货作业实习,配送中心理货作业实习,配送中心商品包装集合及分拆作业实习,配送中心送货作业实习。

配送实训:

进行仓储配送管理系统工作站操作实习。

客户关系管理及服务:

收集客户信息并进行分类管理;模拟接待中外客户并做好记录;处理客户来访、来电、来函;接听来电投诉;整理客户的投诉资料;能按流程处理客户投诉;制作客户意见表;会运用保留客户的基本策略;能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正确评估客户服务风险(客户信用、预测、评估);能采取简单的规避风险的措施。

六、现代物流(仓储与配送)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表

某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物流 方向)本科教学计划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ndergraduate Course Program 专业代码:110210 执笔人:李海波 审核人:刘玉林 一、培养目标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中西合璧,实施国际化的全人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培养具有“英语精、知识新、技能强、交际广”、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世界公民意识、就业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国际性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能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国际物流公司、港口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生产和服务型企业,尤其是终端连锁型企业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方案策划、国际物流工作实务操作及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1)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熟悉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物流、财会和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2)熟悉我国物流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3)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进行商务活动;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2、能力要求:(1)熟悉运用供应链的观点来分析物流企业的市场定位,分清自己在上下游之间的业务流,学会如何协调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衔接,让供应链管理思想切实在实践中得到应用。(2)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要求:(1)具有端正的品质、对社会与个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2)具有合作精神、勇于求新,对新事物、新环境、新观念有敏锐的感知能力。(3)具有健康的体魄及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及心理素质基本要求。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 主要课程:物流管理概论、运筹学、运输规划与配送系统、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生产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库存控制与仓储管理等。 四、主要实践环节 物流实训、供应链软件应用、沙盘演练。 五、学制、授予学位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学士 六、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体系结构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构成。其中: 附表1:学分结构表

物流采购管理教学大纲

《物流采购管理》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 二、学分与学时 本课程学时68课时,4学分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专业课 课程属性: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流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 采购环节的研究,优化采购过程,提高采购组织和管理水平等,对提高整个物流运营质量和效率 都有重要意义。 目的和任务:利用科学的采购理论方法指导采购运作,形成企业采购优势,保证生产需求和 供应,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提供动力。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主要先修: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现代物流管理 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 六、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物流业和采购业发展现状;国外先进的物流和采购理念、技术和管理思想;掌握采购管理的基础理论、采购组织和管理的技术与操作规程;采购业 务中的谈判和风险控制及绩效评估等内容。使学生对采购的计划预算、组织管理、质量控制、操 作过程和技巧、风险控制与绩效评估等有系统的认识,并能根据课程的内容,结合现实情况和相 应的教学案例,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好这门课程,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性知识。 第一章采购管理概述 【目的要求】 1. 掌握采购的种类、基本环节和程序、各种采购制度;了解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 2. 熟悉采购决策与管理的内容; 3. 了解采购的定义和内容,物流及物流相关概念以及物流在采购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采

购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 采购的定义和内容; 2. 物流及物流相关概念; 3. 物流在采购中的地位和作用 4. 采购组织与机构的形式、采购的职责、采购部门的组建; 5. 采购决策与管理; 6. 采购的种类、基本环节和程序、各种采购制度以及采购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章采购计划与预算管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影响采购计划的主要因素和编制采购预算的原则;采购业务预算的过程;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流程; 2. 熟悉采购计划与预算的基本概念;采购计划的主要环节; 3. 了解采购计划与预算的基本概念;采购分析的含义和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 采购分析的含义和基本方法;采购的定义和内容; 2. 影响采购计划的主要因素和编制采购预算的原则; 3. 采购业务预算的过程; 4. 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流程。 第三章采购质量的管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采购质量分析的内容;采购质量管理的内容和原则;采购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2. 熟悉采购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构成和主要内容; 3. 采购质量以及采购质量管理的定义。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实施性教学计划

附件1 江苏淮海技师学院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实施性教学计划 (2009级) 二O一O年九月一日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素质教育为特色,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面向汽车维修(服务)第一线需要,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技能过硬、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就业岗位(群) 学生毕业后,可在综合性汽车维修公司、汽车4S特约服务站、汽车快速保养连锁店、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及汽车性能检测站等部门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或与此相关的汽车服务工作。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1、知识要求 (1)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英语和计算机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物理基础、体育与健康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制图基础知识; (3)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视图等专业知识; (4)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等专业技术知识; (5)掌握汽车整车检测与维护专业技术知识; (6)具有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专业英语等相关专业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1)基本能力: a、具有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b、具有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本专业英语技术资料的阅读能力;; c、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d、具有识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 e、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定的人际交往沟通协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专业核心能力: a、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能力 b、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能力 c、汽车电器检测与维修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施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施方案 2009-2 为了深入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切实搞好物流管理类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关于开展物流管理本科开放教育的条件 1.必须树立开放意识。主要领导要对开放教育有足够的认识,要具有长远的发展意识和足够的投入,能够自觉地与普通高校和其他电大密切合作;教学和教学管理人员应对《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按照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要求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从事教学与管理。 2.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首先是现代远程教育方面的硬件支持条件,包括视听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和计算机教室、讨论和辅导教室、实验或实习基地等;其次是要有教学管理的软件支持条件,包括一定数量的专职管理人员、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办法、根据中央电大的要求配备教务管理软件、与中央电大及其他电大之间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 3.具备较高水平和相当数量的师资队伍。省级电大至少应具有3名以上物流管理或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或从事3年以上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专职教师,从事教学、教学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组织和毕业作业指导工作;有一名教师接受过网络和课件开发、多媒体教材建设培训。专职教师应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中通过各种途径进修提高,鼓励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修提高,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达到相当于硕士研究生水平。 4.具有充足的生源。应对当地生源作详细调查,掌握本专业潜在生源的规模和文化素质。 二、学习者资格 1.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系列高等专科以上学历者。 2.具有国民教育高等专科以上学历者凭有效毕业证件和成绩单免试验证注册入学,注册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开放教育实施办法办理。不招收非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生。 三、关于补修课程 为了顺利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专科与本科开放教育的有机衔接,部分专业的专科毕业生需要补修一定的课程,作为进入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段的基础性铺垫。 1.补修要求 (1)物流管理类各专业专科毕业生无需补修。 (2)其他各专业的毕业生需补修《管理学基础》、《物流管理定量分析方法》、《物流学概论》三门课程,作为进入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段学习的基础。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2014)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3102223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课程类型职业选修课 学分数 2 学时数 32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内容涉及物流管理方案的制定、组织、运行和改善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2.课程的任务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物流管理指的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课程在介绍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发展沿革及其作用,物流系统、物流战略等内容的基础上,讲述物流客户服务、第三方物流管理、物流组织与绩效控制、物流管理发展趋势等专题内容。其教学目的是: (1)熟悉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2)把握物流管理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 (3)全面了解物流管理的基础内容与专题内容; (4)学会运用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管理学基础、企业经营管理、统计学基础 后续课程:物流管理、企业经营模拟、ERP理论与实务、沙盘实务等 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理论(60%)实践40%

三、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陈俊主编,现代物流管理与实训,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张佺举主编,物流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李东贤,现代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4.李剑主编,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施丽华、刘娜,现代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6.(美)道格拉斯·兰伯特.张文杰等译,物流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7.(美)约翰·科伊尔等著.陈志杰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视角(第7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美)罗纳德·H·巴罗等著.王晓东等译,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的规划、组织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10.翁心刚主编,物流管理基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四、大纲执行说明 1.本大纲为教学指导性文件,所列内容只是基本内容,只表明教学的范围及深度,具体教学安排应按具体教学计划执行。 2.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顺序上作部分调整。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从社会组织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优化物流管理体系的理论及方法,培养学生能综合掌握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现代物流技术,具有在物流系统的应用、管理、维护、开发,在现代物流管理服务中拥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工作中能不断学习、胜任参与现代物流设施的规划、物流系统的设计及开发、物流企业的组建、现代物流发展的决策等方面的工作。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同时考虑到现代企业竞争对物流管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师的讲授来传授知识,但不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方法,而是针对要传授的知识,首先提出一个来自于实际物流的问题,然后与学生交互地分析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地解决该问题,在该过程中讲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思考、分析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故在教学过程中企业现场观摩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并加大从知识性教学为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利用计算机进行现代物流管理并具有较好的英语交流能力的物流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一)就业岗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物流企业或企业内部物流的组织管理、物资营销、调度、统计、库存管理、物资配送、运输组织,进出口货物报关、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等岗位工作。 (二)基本素质 政治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理想、懂政策、有法律意识。 思想品德: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遵纪守法,勤奋上进。 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身心素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保健的知识与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心理健全,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有遵守行业规范的工作意识和行为意识。 (三)知识结构 1、1、掌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2、2、具备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技能; 3、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基础、电子商务、成本核算、统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4、4、掌握一门以上职业技能专业知识。 (四)职业能力结构

1、英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和读写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 2、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技术,掌握电子商务基本技能,熟练使用物流管理通用软件,能够参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且加以维护。 3、专业技能: (1)具有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资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的能力,并且掌握相关的实务知识和货物进出口报关的知识; (2)具有从事本行业成本核算,理财能力; (3)具有物流行业保险、理赔的能力。 4、综合应用能力 (1)熟知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用的管理技能; (2)快速跟踪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的能力; (3)运用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知识,从事货运代理和进出口报关业务。 5、岗位证书:获得助理物流师、英语等级三级、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证书。 三、职业能力分析与分解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大纲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英文名称Electro nic Commerce Logistics Man ageme nt 课程代码141102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60 学分 3 所属学科电子商务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制(修) 订时间 2009.6 先修课程无 大纲执笔人召B贵平大纲审批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相关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学生了解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状况,掌握现代物流的管理方法。本课程结合各种应用的案例和成熟的TPL产品,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掌握TPL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为将来参与企业物流运作 和管理做准备。 本大纲依据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而编制。 [知识目标] 1. 了解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需求预测与库存管理的方法与基础知识 3. 掌握仓储与配送管理的方法与基础知识 4. 掌握客户服务管理的方法与相关知识 5. 掌握运输管理的方法与基础知识 6. 掌握仓储管理的方法与基础知识 、课程的教学目标

7. 掌握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的基础知识 8. 掌握第三方物流管理的方法与内容 9. 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方法与绩效评估 10. 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1. 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与本量利分析方法 12. 掌握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 [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物流基础知识完成物流流程初步优化设计的能力 2.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存储与配送管理知识完成物流流程的存储与配送管理优化设计的能力 3.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运输管理知识完成物流流程的运输管理优化设计的能力 4.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的知识完成物流流程的包装、装卸搬运和流 通加工优化设计的能力 5.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第三方物流管理知识向用户推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能力 6.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供应链管理知识完成供应链运作流程的初步优化设计的能力 7.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物流信息系统知识完成物流流程的信息系统优化设计的能力 8.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物流成本知识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简单的核算、本量利分析和预算管 理的能力 9. 通过学习,具备能够利用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完成现代企业优化物流运作模式的能力 10. 通过实践操作,具备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力 [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严谨的学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科学求学态度 3. 进一步懂得懂法守法和互助合作职业素养的意义 4. 理解提高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计算机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计算机专业实施性教案计划 <2018级)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生 产第一线从事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的专门化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所 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主要的实现手段。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机及网络的操作、维护 与管理的技能,能进行计算机实用软件的设计、开发、维护。在校期间,学校组织参加国家 劳动社会保障与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培训和考试,取得计算机<软件、网络、信息管理)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资格证书。9lG7r83k2Kb5E2RGbCAP <二)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及办公室计算机岗位,从事计算机系统 安装与维护、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绘图、信息管理、软件开发与应用等工作。9lG7r83k2Kp1EanqFDPw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思想素质要求 1. 具有敬业、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3. 具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素质。 4. 具有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知识结构与要求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知识结构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要素,可分为文化基础知 识、专业知识和专业互补性知识。9lG7r83k2KDXDiTa9E3d 1、文化基础知识 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体育、美育、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基 础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电工、计算机电路、计算机原理、脚本语言、高级语言的基础知识。

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物流治理专业(国际物流方向)本科 教学打算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ndergraduate Course Program 专业代码:110210 执笔人:李海波 审核人:刘玉林 一、培养目标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中西合璧,实施国际化的全人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

交流能力,培养具有“英语精、知识新、技能强、交际广”、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世界公民意识、就业竞争优势与可持续进展基础的国际性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能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国际物流公司、港口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生产和服务型企业,尤其是终端连锁型企业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方案策划、国际物流工作实务操作及治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1)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治理的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技巧,熟悉工商企业经营治理相关的物流、财会和法律等方面的差不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进展动态。(2)熟悉我国物流治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治理的惯例与规则。(3)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听、讲、读、写;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进行商务活动;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差不多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2、能力要求:(1)熟悉运用供应链的观点来分析物流企业的市场定位,分清自己在上下游之间的业务流,学会如何协调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衔接,让供应链治理思想切实在实践中得到应用。(2)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及分析和解决企业治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养要求:(1)具有端正的品质、对社会与个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2)具有合作精神、勇于求新,对新事物、新环境、新观念有敏锐的感知能力。(3)具有健康的体魄及心理素养、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及心理素养差不多要求。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编写依据: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中英文):物流管理概论Logistics Management 课程编号:6 学时学分:48/3 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分配:48:0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开设学期:第2学期 先修课程:管理学 开课单位:商学院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该课程是物流专业的专业入门主干课程。本课程通过老师引导性教学、物流工作流程和大量的实训操作结合,训练学生具有能从事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物流方案分析设计的基本能力。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在通读指定教材的同时,还至少需要阅读翻译的教材一本(或国外原版教材),经常浏览我们所提供的物流网址及报纸期刊中的物流相关信息和文献,时时关注国内外物流管理的运作,了解国内外物流管理的动态,并要求学生能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 三、课程教学要求 “教”的要求:(1)结合案例讲解创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强化实践应用,从实践锻炼中提高学生的创意创新创造能力;(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本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学”的要求:(1)熟悉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2)把握物流管理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3)全面了解物流管理的基础内容与专题内容;(4)学会运用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物流概述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使学生理解物流基本概论,掌握物流与商流的关系,了解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并能结合实践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

2016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详解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20503)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 (二)学制:全日制3年,弹性学制2-5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随州市及周边地区,具有物流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具备物流经营管理能力、物流计划编制和物流市场开发能力,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质素、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工商企业、服务行业及其他行业,在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中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等管理和技术工作。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需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物流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专门知识,具备物流经营管理能力、物流计划与规划能力、物流市场开发能力和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自主创业能力,成为初、中级物流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能力目标 1.具备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及经济法规等分析、经营管理能力; 2.具备一定的物流市场开发能力; 3.具备物流信息系统开发、设计、利用的基本能力; 4.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熟悉物流系统的基本活动环节; 4.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发展的动态。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遵纪守法、热爱劳动、艰

苦求实、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品质;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礼仪素养; 2.初步掌握现代管理学原理的知识目标,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3.具备系统的现代物流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对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进行现场组织管理的能力以及现代物流设备的操作能力; 4.具有商品营销、市场调查与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等能力。 四、课程结构与主要实践环节 (一)课程结构 1.必修课程 (1)基本素质类课程群(共10门,602学时) 军事理论与训练;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人文英华;计算机应用基础+语言;大学英语;体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 (2)专业素质类课程群(共6门,384学时) 经济学实务、经济法实务、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实务、管理学原理技术、商品基础。 (3)岗位技能类课程群(共8门,576学时) 市场营销、物流成本管理实务、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基础会计、物流配送运输、仓储管理实务、国际货运代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 (4)专业拓展类课程群(共2门,144学时) 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 2.选修课程 (1)公共人文选修课程(共18门,324学时) 音乐欣赏、书画鉴赏、口语训练、现代实用礼仪、实用美学、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伦理学、实用文写作、创新策略与方法、中外文学名著赏析、现场急救、摄影技术、美容化妆、法律与生活、营养与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 (2)专业任选课程(共6门,216学时) 客户关系管理、服务营销、网络营销、商业公文写作、分销渠道管理、连锁经营管理 (二)主要实践环节

关于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doc

关于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 Ml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价重点是查阅学校开设的各专业制定的实施性教学指导方案。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豫教职成[2011]64号)中,对设置专业的基本依据、设置条件、设置程序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在设置条件中,要求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 2号)等教育教学文件有关要求,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整实施性教学计 划和相关教学文件。 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又称教学计划,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文件。它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过程的整体规定,是学校全面展开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分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计划。指导性教学计划由教育部或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省教育厅制定和颁发。实施性教学计划由学校按照指导性教学计划及有关行 业和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制定。 实施性教学计划由以下部分组成: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课 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实习教学计划表和有关教学计划的说明。

其中的实习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实习教学目标(含学生毕业应达到的职业技能等级或职业资格标准)、教学 实习课题和实施要求、生产实习安排、时间分配等。 实施性教学指导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83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教职成[200U5号)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种植类等19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X教职成[2003]99 号)。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具体构成见下图:

物流教学计划

《物流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物流经营管理实践能力,在工商企业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通过学习现代物流学、配送技术与实务、物流系统工程、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技术信息系统等课程,学生能够具备现代物流技术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能力。学生经过毕业实践和相关实训后能获得物流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大型生产企业物流部门、专业物流企业、大型工商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仓储与集散中心、国际贸易与运输企业从事物流技术、物流方案设计、经济分析工作,并可以在一线从事物流技术作业。 2、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 3、学制及学习形式 三年全日制脱产学习 3、课程设置与基本要求 (1)课程学时分配说明(见附表二) (2)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大学英语、应用数学、计算机等课程。通过公共课的学习,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公共基础课程一律为考试课。 (3)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主要开设了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原理、运筹学、电子商务、管理学原理等。该类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专业课 开设了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物流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胜任物流技术工作。 (5)实习与毕业论文 第6学期安排生产实践4周,毕业实习6周,8周完成毕业论文。使学生真正接触实际的物流技术工作,通过毕业论文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对实际问

物流运输管理案例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第三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与物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运用; 重点:信息与物流系统;几种类型的物流信息系统; 难点: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运用;通过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案例,分析神龙公司信息系统结构。 第四章仓储管理 仓库选址决策;仓库系统设计;仓库管理; 重点:仓库选址决策;仓库系统设计;仓库管理。 难点:仓库系统设计 第五章货物分拣与包装 包装;货物分拣系统及操作; 重点:包装;分拣 难点:对产品多种包装处理;包装管理合理化;拣货信息的传递方式;“订单分拣货物”及“零星分拣货物”作业流程图。 第六章运输与配送 企业物流运输工作;物流运输合理化实施业务;物流配送;物流配送中心的设立与运作业务;物流配送合理化业务;物流经理的配送管理工作;物流配送的完善。 重点:物流运输合理化实施业务;物流配送;物流配送合理化业务;物流配送中心的设立与运作业务 难点:物流运输合理化实施业务;物流配送合理化业务;物流配送中心的设立与运作业务;配送中心的选址因素。 第七章库存决策 库存管理的方法;库存政策;降低库存的计划如何影响客户服务; 重点:库存管理的方法;库存政策;库存管理模式的特点实现“零库存”的意义何在;实现“零库存”的途径有哪些; 第八章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的概念与分类;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重点:现代物流的概念与分类;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难点:现代物流发展趋势;通过沃尔玛物流配送体系分析我国零售连锁业在物流配送存在的不足。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案例分析习题课、专业认识参观、课外作业、考

试考查等。 1、课堂讲授 ㈠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课堂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遇到实际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的机会,及实践学习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采用讨论课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㈡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教学录象片等,并逐渐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 ㈢英语的要求 Logistics物流;Distribution配送;Warehouses仓库;Storage Warehouses储存式仓库等。 2、案例分析课安排 一些主要章节如第三、四、六章重点安排案例分析课 3、实践课安排 在第四章、第六章课程后,安排学生到教学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认识学习。 五、建设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王明智主编《物流管理案例与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 六、说明 1、本课程的教学须由一定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讲师或以上的教师担任,以保证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教学的需要。 2、本课程以理论教学、学生分析为主,结合适当的实践教学。 3、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 主编:宋丽霞 主审:武德春

实施性教学计划

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通过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既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中级焊接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要求 1、文化知识要求 毕业生具有中等专业的文化基础知识,对专业英语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汉语口语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综合能力(交际、公共、协同工作能力)。 2、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焊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具有焊接施工、设备维 修方面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焊接安全、劳动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②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组成、类型、作用及常用焊接材 料的选用 ③金属材料、焊接装配识图基本知识 ④焊缝符号及代号,坡口形式尺寸及坡口选用,焊接变形及预热 知识 ⑤常用焊接和切割方法,如碳弧气刨、气割、焊条电弧焊、CO2焊、 埋弧焊、氩弧焊、等离子焊、电阻焊等分类、原理、工艺参数及常用设备的组成

⑥熔化焊基础知识 ⑦低碳钢、低合金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的分类、焊 接性及焊接工艺 ⑧焊接检验分类;焊接缺陷形成原因、防止方法及修补要求 (2)具有一定的钳工和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等相关工种的基本理 论知识 (三)、能力要求: 1.能正确选择的使用常用焊条、焊丝、焊剂及保护气体; 2.能进行低碳钢的平、横、立、三个位置的焊接; 3.能进行低碳钢的水平固定和垂直固定管的焊接; 4.能进行氩弧焊、CO2焊、埋弧焊、等离子弧焊、电阻焊等之一的焊接操作; 5.能控制和矫正焊接变形,能减少和消除焊接应力; 6.能选择低碳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等材料之一的焊接工艺; 7.能对焊接接头外观检验和进行返修。 一、教学进程与时间分配表(见附表) 五、理论与技能教学内容说明 (一)、专业理论课 1、《机械制图》 讲授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线、面、体的投影,轴测图画法,机械加工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画法,工程制图

中医护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

亳州中药科技学校 中医护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 一、培养目标: (一)、培养方向和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掌握系统扎实的中医护理理论、技能和相应的护理专业知识、技能,接受中医护理临床技能的训练,掌握必备的现代医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深厚的人文知识,能够熟练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和技能从事护理、预防保健等健康卫生服务的一线护理工作的多元复合型人才。 (二)、对应职业(岗位): 学生毕业后将面向各级中医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康复机构、职业健康机构、学校健康保健机构、老人院、家庭护理等服务机构就业,从事中医护理及相关职业。 二、职业能力及要求 具备中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具备从事社区健康中医护理服务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岗位变更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基本要求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数、基本要求)

(一)课程设置 由三个模块构成: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二)课程基本要求 公共课程: 1. 职业生涯规划(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6学 时):主要内容是职业分析和选择、人生规划、职业生涯发展、职业 目标、职业潜能、职业发展空间和对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旨在对学生 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 2.职业道德与法律(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制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语文(16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42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4.英语(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专业词汇和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 5.数学(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护理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6.体育(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90学时),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7.计算机应用基础(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

某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doc 8页)

某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doc 8页)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物流 方向)本科教学计划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ndergraduate Course Program 专业代码:110210 执笔人:李海波 审核人:刘玉林 一、培养目标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中西合璧,实施国际化的全人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培养具有“英语精、知识新、技能强、交际广”、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世界公民意识、就业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国际性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能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国际物流公司、港口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生产和服务型企业,尤其是终端连锁型企业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方案策划、国际物流工作实务操作及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1)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熟悉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物流、财会和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2)熟悉我国物流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3)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进行商务活动;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2、能力要求:(1)熟悉运用供应链的观点来分析物流企业的市场定位,分清自己在上下游之间的业务流,学会如何协调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衔接,让供应链管理思想切实在实践中得到应用。(2)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要求:(1)具有端正的品质、对社会与个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2)具有合作精神、勇于求新,对新事物、新环境、新观念有敏锐的感知能力。(3)具有健康的体魄及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及心理素质基本要求。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 主要课程:物流管理概论、运筹学、运输规划与配送系统、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生产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库存控制与仓储管理等。 四、主要实践环节 物流实训、供应链软件应用、沙盘演练。 五、学制、授予学位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学士 六、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体系结构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构成。其中: 附表1:学分结构表 课程平台课程模块课程性质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备注 通识课程 公共必修课必修49 28.00% 32.00% 公共选修课模块选修 6 4.00%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必修40 22.28% 22.28% 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必修20 11.43% 24.00% 专业方向课程选修22 12.57% 实践教学课程 集中实践必修19 10.86% 21.72% 理论课程中实践必修9 5.14% 能力拓展选修10 5.71% 总计必修137 77.71% 选修38 22.29% 合计175 100% 模块课程课程名称应修学分备注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教学大纲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教学 大纲

《现代物流管理》教学大纲 壹课程的性质 物流管理基础是壹门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和拓展性很强的科学。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物流的基本理论、物流基本技术和组织管理原理的基础,同时进壹步结合物流科学的最新发展将物流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现代物流技术、现代物流管理和现代物流模式进行介绍和对接。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的壹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且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当前物流管理中存于的壹些实际问题。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的职业基础课。 二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物流活动构成、物流管理的目标和发展趋势,掌握采购供应物流管理方法,掌握运输系统管理、库存系统管理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信息化条件下物流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三关联课程 关联课程:《管理学基础》后继课程:《物流成本实务》、《仓储和配送管理》四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知道);掌握(理解、会用)和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能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分配计划学时:54课时其中:理论54课时

六、说明 (壹)考核说明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面授辅导:面授辅导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件中的疑难问题,更好地把握本课程的重点。面授辅导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南,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课件,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