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版 及暴露后免疫操作
- 格式:ppt
- 大小:728.00 KB
- 文档页数:45
2023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CATALOGUE目录•狂犬病暴露定义与分类•狂犬病暴露预防措施•狂犬病暴露处置原则•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流程•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01狂犬病暴露定义与分类•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皮肤或者粘膜破损处,导致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可能导致感染的情况。
狂犬病暴露定义狂犬病暴露根据暴露程度分为三级:一级暴露、二级暴露和三级暴露。
一级暴露是指与狂犬病宿主动物接触或被舔舐皮肤,但无咬伤或抓伤;二级暴露是指被咬伤或抓伤,但无出血;三级暴露是指被咬伤或抓伤,伴有出血。
狂犬病暴露分类1狂犬病暴露的危害23狂犬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且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狂犬病暴露的危害极大。
一旦发生狂犬病暴露,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能迅速扩散,导致发病甚至死亡。
狂犬病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神经系统病变和心理障碍,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严重影响。
02狂犬病暴露预防措施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以减少病毒的残留。
伤口处理彻底冲洗用手指挤压伤口周围,排出瘀血和分泌物。
挤压排毒使用2%至3%碘酒或75%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减少局部感染。
消毒处理接种程序一般采用五针法或四针法,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接种。
及时接种在暴露后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越早越好。
被动免疫对于严重的咬伤或部位,还需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增强免疫效果。
免疫接种高危人群对于经常接触动物或从事动物相关工作的人员,应提前接种狂犬病疫苗,并定期进行抗体检测。
禁忌人群对于疫苗成分过敏或患有某些严重疾病的人群,应避免接触动物或减少暴露机会。
特殊人群预防妥善保留对于暴露现场的物品和环境,应进行消毒处理,并妥善保留被咬伤的衣物和相关物品。
报告和记录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记录暴露和处置情况,以便后续追踪和管理。
暴露现场处理03狂犬病暴露处置原则评估伤口的部位、大小、深度、污染程度等信息。
了解受伤部位的神经分布和肌肉情况,判断病毒可能进入体内的途径。
最新: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第一章暴露等级判定和处置原则第一条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第二条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为I级暴露。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级暴露。
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为In级暴露。
第三条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的医务人员在判定暴露等级后,及时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采取的处置措施。
在获得知情同意后(知情同意书模板见附件,各省份也可根据本地实际自行制定),医务人员对伤口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第四条判定为I级暴露者,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医学处置。
第五条判定为∏级暴露者,应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确认为II级暴露且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II级暴露者其伤口位于头面部且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状况时,按照HI级暴露者处置。
第六条判定为In级暴露者,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第二章伤口处置第七条伤口处置包括彻底冲洗和规范清创处置。
伤口处置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者愈合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置。
冲洗或者清创时如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
伤口冲洗: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齐口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
较深伤口冲洗时,可用注射器或者专用冲洗设备对伤口内部进行灌注冲洗,做到全面彻底。
消毒处理:伤口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镀盐类消毒剂等)涂擦伤口。
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首先予以清创。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犬类的咬伤传播。
为了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控制其传播,我们需要制定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并严格执行。
以下是一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及暴露后免疫操作的建议。
一、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1.加强疫苗接种:对所有居民及可疑犬只进行狂犬疫苗接种,按时完成免疫程序。
2.宠物管理:对所有宠物进行登记、标识,并确保其接种狂犬疫苗。
定期进行宠物的健康检查,发现异常要及时隔离。
3.动物控制:对于无主流浪犬和可疑犬只,要采取措施进行捕捉和隔离观察,确保不再对人群造成威胁。
4.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和养犬人员的狂犬病知识宣传,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报告和监测:建立完善的狂犬病事件报告和监测体系,确保病例及时得到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当人类发生与疑似患有狂犬病或狂犬病的动物接触后,根据接触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1.非咬伤暴露:如被狂犬病患动物的唾液或其他体液接触到开放性伤口、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应立即洗净伤口并使用肥皂清洁,然后用消毒剂处理。
因为非咬伤患者感染风险较低,无需进行狂犬疫苗免疫。
2.咬伤暴露:如被狂犬病患动物咬伤,应立即用流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肥皂清洗伤口,尽量挤出伤口上的血液。
再次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然后用碘伏或碘酊液处理伤口,完成后涂上狂犬疫苗。
咬伤暴露的患者会进行狂犬疫苗免疫。
3.患免疫缺陷者暴露:医疗机构内发生咬伤暴露的患免疫缺陷者,需立即进行免疫球蛋白注射。
4.动物暴露处理:对于可疑狂犬病动物,应立即隔离并观察10天,如果10天后动物健康状态正常,则排除狂犬病的可能性。
5.进行疫苗免疫:根据不同暴露情况,进行不同剂量和时间的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由专业医生指导进行。
总结: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必须高度重视。
制定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和暴露后免疫操作,对于减少病例的发生和控制疫情的传播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