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中实践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职业技术学校《会计基础》教学模式探讨摘要:职业技术学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会计基础》是培养学生具备会计专业技能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实训教学,是提高会计基础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技术学校;会计基础;教学模式《会计基础》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理论性强,学生初次接触一般难予理解。
掌握起来存在困难。
但这门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石,十分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切身的体验。
往往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掌握一些内容,但却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应用,笔者结合自身财务管理经验,联系课堂教学特点,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各自优势,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强调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差异教学。
个体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强调个体差异,实际上是肯定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性,强调学习个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强调个体差异,不是降低教学要求,不是只管好学生,不管差学生。
而是对好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对差学生引导培养其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面对困难。
迎头赶上。
针对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之初,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听课情况、反映情况、思考情况、参与情况及学生基础知识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合作小组,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布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目标。
开展合作体验学习,让各小组合作、学习、实训,逐步实现整体达到教学要求,掌握会计基础操作规程。
一、小组合作教学法应用及实施在对个体差异了解的基础上,将小组教学落到实处。
小组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分小组学习、讨论,让学生成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将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同学讨论、老师引导矫正结合起来。
小组合作教学不适宜于每堂课,可以针对某个与现实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的会计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在选题和内容组织方面,教师应当把教学组织的每个步骤准备好,教师的作用是能调控、能引导、能矫正、能掌控。
《基础会计》课堂的序列化教学探索序列化教学是指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步骤进行教学,将知识点进行逐步展开和深入讲解的教学方法。
在《基础会计》课堂上,序列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在《基础会计》课堂中的序列化教学探索,希望能给会计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序列化教学的意义序列化教学是按照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将知识点进行有序排列和组织,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吸收和运用。
对于《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来说,序列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会计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序列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会计知识体系。
会计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很强的逻辑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采用序列化教学的方法,可以按照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序展开和组织,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会计知识体系。
序列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在《基础会计》课堂上,很多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如果一次性全部呈现给学生,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足。
采用序列化教学的方法,可以按照难易程度逐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学习任务的设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序列化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学习任务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基础会计》课堂上采用序列化教学的方法,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会计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在《基础会计》课堂中如何进行序列化教学,以及如何将序列化教学与现有教学内容相结合。
1. 分阶段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在《基础会计》课堂上,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将知识点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讲解。
四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教师要创设环境,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时刻关注、了解、探知学生头脑中对知识意义的真实建构过程,并适时提供鼓励、提示、点拨、帮助,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建构活动。
把学科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关系的知识结构性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
【关键词】四式启发教学;建构主义;图表呈现;层层递进一、《会计基础》教学方式的现状与不足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时,只知固定的题型怎么解答,更换了一种方式或补充了某些条件就不知如何下笔。
同时,他们刚开始接触会计课程,专业知识薄弱,在学习内容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容易对相似的知识点发生混淆,对知识的归纳和整合能力薄弱,觉得学习内容抽象、生涩、枯燥,难以听懂,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这时候,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这对教师的课程设计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二、《会计基础》课程改革设计与实践(一)建构主义为课程改革指导教师不应“授人以鱼”,而是应该“授人以渔”。
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知识不是东西,学习不是接受东西,那么,教学就不是传递东西,而是创设一定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为此,教师就不只是关注如何呈现、讲解、演示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定的环境,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时刻关注、了解、探知学生头脑中对知识意义的真实建构过程,并适时提供适当的鼓励、提示、点拨、帮助,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建构活动。
所以,教师不能成为课本的奴隶,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并应由以往的“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也应由“被动接受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把学科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关系的知识结构性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
(二)优化教学结构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其身心发展。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优化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3-03-27T08:04:26.32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1期第57卷作者:李西杰[导读] 随着“大、智、移、云、物、区”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李西杰山东协和学院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9)【摘要】随着“大、智、移、云、物、区”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并被广泛应运用到课程教学中。
本文结合基础会计课程特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对课程进行教学优化设计,从而为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其他相关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一、教学理念1、课程性质与地位。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会计学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在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在基础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进行了系统的优化设计,从而使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取得了长足发展,得到了学生、领导的一致肯定和认可。
2、教学理念。
坚持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运用大数据分析解决复杂会计问题等方面能力,构建线上线教学、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将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质疑、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式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意、创业的四创能力。
以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课程模块设计1、课程设计思路(1)汪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会计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为重点,专业知识以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为重点,突出会计理论的针对性、实用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基于“课堂派”的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研究作者:方帅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09期摘 ;要: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和课后阶段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和全面的评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课堂派”平台,对会计双语翻转课堂采用过程性评价,能更好地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提高教师自身的会计双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 ;翻转课堂;“课堂派” ;会计双语中图分类号:G642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020-02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进行颠倒的混合学习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知识传授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知识内化则是学生在课中经过教师的指导与同伴的协助来完成,这使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利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们的学习成长。
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翻转课堂的质量。
如何保证课前的充分准备,过程性评价必不可少。
《基础会计》双语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虽然也有平时成绩的考核,但考核标准界限模糊,缺乏可量化的标准。
课程的考核结果往往是根据学生的期末卷面成绩来决定,缺少过程性评价,与翻转课堂这一种新型的混合学习模式显然是不符。
因此,本文以《基础会计》双语课程为例,基于“课堂派”对会计双语翻转课堂的过程性评价进行了探讨研究,以期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础会计》是一门会计双语课程,以英语作为媒介手段来讲授会计知识,授课难度较大,授课时间为大二上半学期,对象为刚入门的会计初学者,不具备任何相关的会计学知识,会计的理解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欠缺。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改变了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了翻转课堂模式,但课程考核还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关注知识的传授,并未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缺少过程性考核,因此无法获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水平。
基于“1+X”财务共享服务证书中职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于佳慧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
产业升级过程中,“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中心正取代传统会计工作,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2019年11月,三部委印发《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点1+X证书势在必行。
2019年12月,“1+X”财务共享服务证书由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联合众多院校及行业领先企业等共同起草开发。
2020年入围国家第三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证书是专门为财务转型发展期间开发的重要证书,数字化时代与财务转型之间,需要某种介质作为转换站,财务共享服务就是这个介质。
财务共享服务,是在财务组织深化变革基础上所建立的组织模式,是新技术条件下财务工作的“工业化革命”,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2020年会计职业迎来第三次大变革,中职教育将开启迈向智能化、现代化的新征程。
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了企业组织变革和会计人才需求变革,财务共享已成为会计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1+X”证书的推广为会计信息化教学带来了新契机。
本论文将“1+X”财务共享服务证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基于“1+X”财务共享服务证书中职《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课程构成、教学改革、教学策略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促进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三教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1+X财务共享服务一、基于“1+X”财务共享服务证书对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课程构成研究(一)整体构思以“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为主线对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拆分、缩减、合并,融入“1+X”财务共享服务内容,改革课程构成体系。
打造“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课程体系,深入研究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会计》《税收基础》,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化》,专业拓展课程《会计手工大赛模拟》教学内容,结合“1+X”财务共享服务证书中“云核算”“云税务”“机器人”等模块,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角色扮演手段、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化资源和技术渗透到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各环节,使课堂教学目标、思政目标得以实现,真正实现书证融通,形成一体化的会计专业课程单元,本论文主要研究“1+X”财务共享服务证书与《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融合。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为例摘要:当前会计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 - 课中学习 - 课后复习效果欠佳,故尝试基于线上教学平台结合 BOPPPS 教学模式的“基础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通过剖析BOPPPS模式的教学设计,以《基础会计》为例,围绕课前导入、预习测试,课中参与学习、随堂测试,课后总结、评价反馈三阶段,对基于BOPPPS模式的课堂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产出都有所提升,从而为教师改善混合式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BOPPPS模式;基础会计;混合式教学基金项目:青岛理工大学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BOPPPS”教学模式下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F2021-052);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教学模式改革示范课程“基础会计”(JG22-8 )。
0引言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实践操作环节,且培养的学生处理数据并做合理分析及科学决策的能力比较欠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然不能满足时代要求。
《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集会计基本理论、方法、手工操作、软件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信息化时代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业务综合处理、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1]。
因此,更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智慧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对会计人才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1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2021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2022教育部吴岩司长提出深化“四新”建设,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2]。
综上,《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以下现实问题:1.1教学方法单一,理论枯燥,缺乏前沿性《基础会计》课程授课对象是毫无专业基础的大一新生,尚未形成会计思维,难以将知识点繁多、抽象且零碎的理论转化为实践。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一、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将实践教学分为若干层次,逐步深化、拓展,形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教学目标递进: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特点,设定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确保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2. 实践教学内容递进: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合理规划实践教学内容,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到综合实践,逐步提高实践难度和深度。
3. 实践教学方式递进:结合不同实践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如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4. 实践教学评价递进: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1. 符合人才培养规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2. 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3. 提高教学质量: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使实践教学更加系统、有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三、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1. 明确实践教学目标(1)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
(2)结合学生特点,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规划实践教学内容(1)梳理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
(2)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合理规划实践教学内容,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递进性。
当前我国高校财会专业在发展中,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并以此为目标开创了强调实践性、多元化、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财会专业作为我国高校当前热门专业之一,对实践性教学的发展和创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此外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崛起,经济市场中的各大企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时也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条件也予以严苛。
多数企业已不再需要请单一会简单做账的财会工作人员,而是需要在会做账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经营中所产生的财会数据,去分析预判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发展趋势,并通过财会数据帮助企业管理者在经营中做好决策。
此外高校在对财会人才进行培养时,还应当注重审视当前企业对财会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而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解决高校在财会专业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1 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的重要意义1.1 通过校企合作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发展中主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路线,通过全面实行创新驱动策略,将已有的科技与地方经济进行紧密结合,在此背景下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合作,便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和需求。
当前高等高校与企业同属于技术革新主体,因此通过校企合作便可以统一发展思想,通过共同开发、共同培养,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和高校教育的全方位发展。
同时在校企合作中以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模式,还可以将先进的生产技术作为学校教育发展创新的核心基础,促进学校培养更多社会所需要的现代化人才。
1.2 通过校企合作可帮助地方高校成功转型高等院校在与企业开展合作后,便会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形式,进行高效转型,使高校在发展中逐渐朝技术型、科技型的方向迈进。
同时我国高校是地方教育体系构建中关键的环节之一,高校在管理中具有较为灵活的体制和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通过校企合作便可以吸引市场上优质的企业参与到高校办学中,进而解决高校在办学中所面临的生存问题,促进高校进一步转型和发展。
“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中的实践研究【摘要】“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按照梯度推进、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双语教学过程从低到高分为渗透、整合及思维三个阶段。
在高职《基础会计》课程进行“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实践后,结果表明该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高效实用的双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基础会计实践研究
一、“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概述
“渗透→整合→思维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简称“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双语教学的整体出发,将双语教学从低到高分为渗透、整合及思维三个阶段。
“渗透阶段”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接触英语的机会,教学语言一般以汉语为主,适当渗透英语。
关键词、专业术语及重难点知识用汉语来分析,课堂组织用语及学生熟悉的内容用英语讲授。
“整合阶段”授课时将汉语和英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交替使用,增强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热情。
“思维阶段”主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解答问题,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形成英语思维,能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双语教学过程中“平稳过渡、梯度推进、不断提高、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其理论基础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著名的“监察模式”,其核心思想为:双语教学中外语的输入应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既不能停留在以母语为主
的渗透阶段,也不能一下就进入以外语为主的思维阶段,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
笔者进行《基础会计》课程双语教学时,选取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会计系2011级高职会计专业(7)班同学作为实践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试点。
授课选用的教材为kemit rson主编的《fundamental accounting principle》(会计学原理)。
下面以该书中第一章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accounting 为例,阐述“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一)渗透阶段
首先,笔者将本章主要专业术语的中英文显示在幻灯片上,进行对照。
如:accounting(会计,会计学),bookkeeping(簿记),investor(投资人),creditor(债权人),stockholder(股东),accounting entity(会计主体),accounting period(会计分期),going –concern(持续经营),stable –dollar(币值不变),principle of objectivity(客观性原则),matching principle (配比原则)等。
让学生熟悉上述词汇后,笔者在黑板上写出两个包含关键知识点的问题:①what’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accounting (会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②who often focuses 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通常谁会比较关注会计信息)?讲解上述问题时,笔者以汉语为主,中间适当穿插英语,但句式较为简单,没有使用
英语中的修辞手法,如定语从句等,词汇也多为学生学过的词汇。
部分同学在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时,出现了所谓的“chinese english”(中式英语)。
由于怕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在不影响整体意思理解的前提下,笔者并未刻意去纠正学生表述中的问题,而是以赞许的目光鼓励学生继续回答。
(二)整合阶段
在讲授conservatism(稳健性原则)时,笔者在黑板上写出问题:what’s the nature of conservatism? how to understand conservatism(稳健性原则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理解稳健性原则)?这个问题专业性较强,笔者在讲授时没有盲目地采用全英文,而是用汉语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为调动学生说英语的热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课后笔者留给学生一道作业题:could you give some examples of conservatism according to commonsense (根据常识,你能举一些关于稳健性的例子吗)?要求每人找出两个以上的例子并用英文表示出来。
由于该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学生很感兴趣,通过相关网站和书籍找出了很多例子,在随后的课堂上发言非常踊跃。
学生回答有:accelerated depreciation of plant, property and equipment (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allowance for reduction of inventory(存货跌价准备)等。
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但加强了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其逐步从单语者向双语者转变,双语思维活动越来越流畅、越来越活
跃。
(三)思维阶段
在第一章结束后,笔者布置以下案例作为作业,要求学生四人为一组,分工合作,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同伴交流等形式,共同完成一份以英文表述的案例分析报告。
the controller for abc co. asks you to review the repair and maintenance expenses account to determine if all of the charges are appropriate. the account contains many transactions totaling $387560. all of the transactions are considered material.
required:you examine following two of the transactions. indicate whether each transaction is properly charged to the repair and maintenance account.
item date amount description:①02/05/13 $30000 three-year service contract on office equipment;②07/16/13 $45600 sealing roof leaks over entire production plant.
在下次上课时,笔者让每一组选出一位同学作为代表,利用多媒体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
每一组展示结束后,请其他小组的成员对该组的成果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在整个过程中,所有交流都使用英语,学生逐步习惯于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和思考。
三、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评价“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笔者选取了2011
级同轨授课的会计专业(6)班同学作为对照班,该班级在授课时采用传统双语教学模式。
学期结束时,笔者将实践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基础会计》全英文试卷考试成绩进行了比较,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
两组成绩之间的差异采用团队t 检验,同一组成绩在不同阶段测试中的差异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上述表中数据显示,“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班学生的成绩均高于传统双语教学模式班学生成绩,差异有显著性(p<0.05)。
“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是高效实用的双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向阳.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
[2]蒋隆敏,凌智勇.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教学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