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格式:doc
- 大小:34.51 KB
- 文档页数:2
颈动脉粥样硬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越来越关注,体检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动脉粥样斑块非常普遍,尤其是老年人。
今天就带大家来看一看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回事。
定义:颈动脉粥样硬化(CAD):指颈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狭窄或者闭塞性疾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怎样形成的?危险因素: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粥样斑块病变早期呈外向增生,逐渐进展为内向增生,侵犯动脉管腔、引起狭窄。
斑块易形成于颈总动脉分叉处。
颈动脉硬化疾病程度分级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怎么办?轻度:一般的颈动脉硬化/斑块无明显症状,不用担心,但是不能掉以轻心。
关注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
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
注意定期复查。
中重度:应到医院就诊,听专科医生建议。
尤其是当颈动脉硬化狭窄出现以下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突然起病。
迅速出现对侧肢体无力或偏身感觉障碍。
同侧黑矇。
持续时间一般10-15分钟,可在1小时之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
虽然可以完全恢复,不留神经功能缺损。
可反复发作,需要及时就诊。
2.缺血性卒中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缺血,或分水岭梗死。
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
3.眼部缺血综合征老年患者多见,男女比约为2:1。
•一过性黑矇:是同侧颈动脉狭窄的特征性表现,占颈动脉狭窄的30-40%,表现为突发无痛性单眼视力丧失,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后视力可恢复正常。
•低灌注视网膜病变:眼部长期慢性灌注不足引起,患者自觉视力下降。
•眼前节缺血综合征:角膜上皮水肿,房角新生血管形成,晚期出现晶状体浑浊。
颈动脉狭窄需要完善的检查1.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血脂、肝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
2.超声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到85-90%。
颈动脉超声是缺血性CAD高风险无症状患者的初始筛查手段,还可以评估已知狭窄的严重程度。
颈动脉斑块标准《颈动脉斑块标准:守护血管健康的关键指南》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奇妙的宇宙,而血管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通道。
就如同超级英雄需要通畅无阻的能量通道来发挥超能力一样,我们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血管来保证正常运转啊!今天咱就来聊聊颈动脉斑块标准这个超级重要的事儿!不搞懂它,你的血管健康可就像在迷雾中航行的船只,随时有触礁的危险哟!一、斑块大小的标准:别让“小怪兽”在血管里捣乱“斑块大小可不是闹着玩的呀,那就是血管里的‘小怪兽’,可不能让它肆意妄为!”颈动脉斑块的大小是一个关键指标。
较小的斑块可能就像个偶尔调皮捣蛋的“小淘气”,暂时不会造成太大危害,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而较大的斑块呢,那就如同一个庞大的“怪兽”横在血管中间,严重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
就好比一条原本宽敞的马路,突然被一个巨大的障碍物挡住了一半,那交通能不堵塞吗?我们要时刻关注斑块的大小,通过定期检查等方式,把这些“小怪兽”扼杀在摇篮里!比如,如果发现斑块在不断增大,那可就得赶紧采取措施啦,就像打游戏遇到强大的 BOSS 一样,得集中精力应对呀!二、斑块稳定性的标准:别让“定时炸弹”在血管里埋伏“斑块稳不稳定,那可是关乎血管健康的大事情,可不能马虎哟!”斑块的稳定性就像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稳定的斑块就如同乖巧的“小绵羊”,老老实实待着,一般不会惹出什么大乱子。
但不稳定的斑块可就危险啦,就像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可能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突然引发严重的后果,比如血栓形成,导致中风等可怕的疾病。
这就好比走在路上,突然有个炸弹要爆炸,那多吓人呀!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斑块的稳定性,通过专业的检查和评估来确定。
别整天大大咧咧的,要对自己的血管负责呀!三、血流速度的标准:让血液欢快地“奔跑”起来“血流速度就像血管里的‘赛车’,可不能让它跑慢了呀!”正常的血流速度对于维持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血流速度过慢,就像一辆慢吞吞的老爷车,不仅运输效率低下,还容易导致各种问题。
颈动脉硬化斑块怎么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这种疾病可能是因为我们的体内出现了血液堵塞引起的,大家千万不要轻视了这种症状。
它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颈动脉硬化斑块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要及时的采用手术的方法清除血管堆积物,并且你们要适当的吃一些猪血等清除废弃物。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因动脉硬化而使动脉管壁不光滑,血管管腔弯曲变细,血流受阻,长期慢性缺血造成脑损害,引起头昏、视力下降、智力和社会功能的下降等;同时还会由于血液的涡流而形成微血栓,血栓和不稳定性斑块会随血流进入颅内,造成脑血管堵塞,发生脑血栓、脑栓塞脑梗死,引起永久性的偏瘫、偏身感觉、偏盲及语言功能的障碍等,更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颈动脉硬化斑块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全身各处动脉硬化程度不一,对健康的危害不相同。
就危害来说,全身有三处最危险的动脉硬化区:心脏动脉、脑动脉、颈动脉。
心脏动脉硬化可导致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可导致脑溢血,颈动脉硬化会导致颈动脉狭窄,继而引起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等。
医学研究表明,颈动脉硬化的危害不亚于心、脑动脉硬化。
颈动脉较粗大,血液直接供应脑组织和五官等重要器官。
颈动脉硬化时,脑组织缺血、缺氧,会出现头晕、目眩、思维能力下降等症状。
若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会阻塞动脉血管,造成失明、偏瘫甚至危及生命。
引起因素心血管病专家指出,吸烟和疱疹病毒感染是造成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吸烟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最大,作用超过年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因素。
所以,戒烟是预防颈动脉硬化的首要措施。
颈动脉斑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颈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中原五行中医研究院专家给您指导:一、般治疗:(一)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二)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三)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四)其他:提倡不吸烟,可饮少量酒.二、控制易患因素: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Ⅱ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达美康等;如有高血压则应给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三、降血脂药物.四、抗血小板药物五、中医噬斑通管ASP治疗:“内在化瘀筛血”配方,清血化脂,从而快速复合降脂,滤除沉淀的脂质、清理聚集的血小板、消融中微血栓等,恢复血液原始溶质比和粘弹度,消除动脉硬化斑块的血脂形成原因“血脂紊乱沉淀、血流粘稠缓慢;消除“血脂紊乱沉淀、血流粘稠缓慢、血管内皮损伤紊乱、内膜粗糙发炎”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内因,从而有效预防动脉硬化斑块的再生和复发。
【参考文档】观察降脂颗粒冲剂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观察降脂颗粒冲剂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毕业论文作者:顾晓明,李冠群沈笑烈卢锋,朱建国,陆勋,殷网虎【摘要】目的观察降脂颗粒冲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方法彩超检测65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合并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总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同时早、晚餐后各口服降脂颗粒冲剂2包(含生药40g),连服6个月。
结果经降脂颗粒冲剂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3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者检出率下降15.79%(57 vs 48),服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降脂颗粒冲剂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且服用安全。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声检查;降脂颗粒冲剂 1 资料与方法 1.2 试剂胆固醇(TCH)、甘油3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的试剂盒由北京科美东雅生物公司提供。
1.3 检测方法 1.3.2 超声检测方法 (1)仪器:采用GE公司LOGIQ-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10.0 MHz。
(2)测量方法:取颈动脉长轴切面,距分叉处约l cm范围内在颈总动脉、近端颈内动脉后壁处停帧,测量血管内径,后壁动脉管腔-内膜交界面与中膜-外膜交界面之间的最大距离[3,4]。
(3)判断标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1.0 mm为内膜增厚,IMT>1.2 mm视为斑块形成[3~5]。
【颈动脉斑块是啥病?分几种?有啥症状?危...现在发现颈动脉有斑块的人是越来越多了!那么,如何治疗颈动脉斑块就成了一个大众普遍关心的大问题。
今天张大夫就给大家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说透彻,大家往下看。
1、什么是颈动脉?在人体上,颈动脉指的是颈部的动脉(如图)。
颈动脉可以说是人类大脑营养“补给线”上的重要要塞,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至大脑的必经之路。
其中,颈内动脉负责大脑半球的前部和中部供血。
2、什么是颈动脉斑块和狭窄?可以造成颈动脉狭窄的原因很多,比如说大动脉炎、纤维肌肉发育不良、烟雾病、颈动脉迂曲等等,但是这其中最常见的还是动脉粥样斑块造成的颈动脉狭窄。
而这里所说的动脉粥样斑块导致的颈动脉狭窄已经成为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原因,占据我国每年200万脑卒中患者中的15%-20%,这个比例并不低啊,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自己的颈动脉斑块(如图)。
3、颈动脉斑块有几种?颈动脉斑块简单说分为3种: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
但是,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分类方法。
比如说颈动脉斑块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狭窄<50%)、中度狭窄(50%-70%)、重度狭窄(狭窄>70%)。
也可以根据近6个月是否发生相关症状,分为无症状的和有症状的两种。
4、颈动脉斑块可能有哪些症状?首先说,有颈动脉斑块的人大部分没有任何症状。
而小部分颈动脉斑块患者是有症状的。
症状主要是对侧的大脑半球症状和同侧的视觉异常症状。
对侧的大脑半球症状可以表现为对侧的面部、手臂和腿部无力、麻木和感觉异常,同侧的视觉异常症状可以表现为黑蒙、视野缺损以及失明。
5、颈动脉斑块怎么治?涉及到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大致有下面4种方法: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那么,不同患者应该如何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呢?张大夫大致介绍一下,具体到每个人还是需要找专业医生就诊决定如何治疗。
如果一个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狭窄程度超过了50%以上,甚至超过了70%,这就属于比较严重的颈动脉狭窄了,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患者会有一些相关上面提到的症状。
一、引言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
本文将重点介绍颈动脉斑块物理治疗方案。
二、颈动脉斑块物理治疗方案的目的1. 减少颈动脉斑块的体积,延缓斑块进展。
2. 改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3.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颈动脉斑块物理治疗方案的具体内容1. 生活方式调整(1)饮食控制:控制总热量摄入,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推荐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
(2)运动锻炼: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颈动脉斑块的发展,因此戒烟限酒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2. 中医治疗(1)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改善颈动脉血流。
(2)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颈动脉及其周围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 物理因子治疗(1)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使颈动脉斑块周围的血管壁产生微小振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斑块吸收。
(2)电疗:采用低频电流刺激颈动脉周围神经,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流。
(3)磁疗:利用磁场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调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热疗:采用温热疗法,如红外线照射、温泉浴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局部肌肉紧张。
4. 中药治疗(1)活血化瘀中药:如丹参、川芎、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2)降脂中药:如山楂、荷叶、决明子等,具有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5. 营养补充(1)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硒等,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轻颈动脉斑块的炎症反应。
(2)补充植物固醇:如豆固醇、谷固醇等,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四、注意事项1. 在进行物理治疗方案前,应先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颈动脉斑块的具体情况。
粥样斑块名词解释粥样斑块是一种皮肤病变,属于色素性病变之一。
它表现为皮肤上出现黄棕色或深褐色的斑块,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大小不一。
粥样斑块通常发生在面部和颈部,尤其是额头、鼻梁、下巴等部位,也可以出现在手臂、背部等身体其他部位。
粥样斑块的形成是由于皮肤内色素细胞(麦拉宁细胞)的过度积聚所致。
正常情况下,麦拉宁细胞有助于皮肤产生黑色素,提供皮肤的颜色。
然而,当麦拉宁细胞过度活跃时,会导致黑色素过度沉积,从而形成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的形成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几个可能的因素被认为与其发生有关。
首先,遗传因素被认为是粥样斑块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许多患有粥样斑块的患者有家族史。
其次,太阳暴晒也是粥样斑块的一个触发因素,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刺激麦拉宁细胞的活跃,加速黑色素的产生。
此外,荷尔蒙变化、药物使用(如某些抗抑郁药物、雌激素替代治疗等)、怀孕和慢性炎症等也可能与粥样斑块的发生相关。
粥样斑块的诊断通常是通过皮肤的外观进行观察和病史询问来确定的。
医生可能会通过观察斑块的颜色、形状、边界和分布等特征来确定诊断。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进行皮肤活检以确诊。
粥样斑块的治疗主要是为了淡化斑块、减少黑色素沉积并防止进一步的发展。
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用药、光疗和激光治疗等。
局部用药常使用的药物主要有激素类药膏、化学去角质剂和抗氧化剂等。
光疗主要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减少黑色素的沉积。
激光治疗则是通过激光光束的作用,破坏麦拉宁细胞,减少黑色素的形成。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阳光是粥样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日常生活中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特别是在太阳最猛烈的时候,要注意使用防晒霜、戴帽子等。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精神压力过大,注意饮食均衡等也有助于预防粥样斑块的发生。
总之,粥样斑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变,尽管它不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但由于其影响外貌,给患者带来了心理压力。
颈动脉斑块(粥样硬化,血流受阻,脑供血不足)中药配方及医案记录1、颈动脉斑块(血流充盈缺损)(1)患者情况:患者刘某,男,64岁,广西梧州人,2010年1月23日初诊。
患者多年来患有眼底黄斑病,心肌缺血,血脂高,血压高,服降压药尚能控制在140/90mmHg左右,上周检查有颈动脉斑块,左总动脉6.1m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8mm,颈内动脉5.1mm,右总动脉6.1mm,IMT0.8mm,颈内动脉5.0mm,于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内膜上可见一长4.1mm、厚1.1mm的斑块,形态规则,内部呈强回声。
于左颈动脉分叉处后内壁上可见一长4.3mm、厚1.2mm的类似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斑块处血流充盈缺损。
经常头晕,容易疲劳,睡眠欠佳,察之舌淡暗红,脉弦细涩,偶尔有歇止。
(2)中药方剂煎剂:葛根90g,桂枝10g,甘草10g,赤芍10g,牡丹皮10g,桃仁10g,茯神30g,天麻15g,黄芪60g,生姜10g,红枣10g,15剂。
散剂:西洋参90g,丹参30g,三七30g,红景天60g,穿山甲15g,水蛭120g。
研末,每天2次,每次3g,饭后开水送服。
2011年1月3日二诊:服上方后,头晕明显好转,睡眠得以改善,精力充沛许多,没有停服降压药,但血压稳定在低于140/90mmHg范围,察之舌淡红,脉弦。
患者服煎剂不方便,要求长期服散剂,用参三散加减:西洋参300g,三七60g,丹参60g,红景天60g,琥珀30g,天麻60g,水蛭300g,鸡血藤100g,牡丹皮30g,桃仁30g,赤芍30g,穿山甲30g,葛根90g,山楂90g。
研末,每天2次,每次3g,服后开水送服。
2012年9月25日三诊:患者服上方后,感觉舒适,因为没有机会到长沙来,即用原方反复研末服散剂,将近1年8个月。
本月初检查,颈动脉斑块已经消失,血脂正常,血压正常,已经停服降压药半年多。
(3)用方思路一诊煎剂是桂枝茯苓丸加减,散剂用参三散加减。
颈动脉硬化病历范文# 颈动脉硬化病历。
一、基本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住址:[详细住址]联系方式:[电话号码]二、主诉。
脖子感觉不得劲儿有段时间了,有时候还晕晕乎乎的,就像脑袋上顶了个棉花包,听说可能是脖子里血管有问题,就来看看。
三、现病史。
患者大概在[X]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觉得颈部有些发僵、不舒服,就好像脖子被人轻轻掐着似的。
这种感觉在早晨起床或者转头的时候尤其明显。
最初没太当回事儿,以为是睡觉姿势不对落枕了呢。
可是过了一阵子,不但脖子没好,还添了新毛病。
开始时不时地头晕,不是那种天旋地转的晕,就是脑袋昏昏沉沉的,就像刚坐了好长时间的长途汽车一样。
头晕发作没有啥规律,有时候一天能晕个两三次,有时候好几天才晕一次。
每次晕的时候,就想找个地方靠着或者躺着歇会儿。
患者还发现自己记忆力好像也不如以前了,以前能记得清清楚楚的事儿,现在得想半天才行。
而且干活的时候感觉特别容易累,以前能一口气干完的活儿,现在干一会儿就得喘口气儿。
这些症状一直持续到现在,也没有自行缓解的迹象,家里人担心,就催着来医院看看了。
四、既往史。
患者以前身体还算可以,就是血压有点高,已经有[X]年了。
平时吃着降压药呢,但是血压控制得不是特别稳,就像调皮的小孩子,有时候听话,有时候就乱跑。
患者抽烟,烟龄有[X]年了,每天大概抽[X]根烟。
喝酒也喝,不过喝得不算太多,一周能喝个两三次,每次喝个[X]两左右的白酒。
患者没有糖尿病、心脏病这些大病的病史,也没有做过什么大手术。
五、家族史。
患者的父亲有高血压,在[具体年龄]的时候因为脑中风去世了。
母亲身体还可以,没有什么慢性病。
家里其他人暂时没有发现类似颈部不舒服或者头晕的症状。
六、体格检查。
1. 生命体征。
体温:36.8℃,正常得很,就像平静的湖水一样。
血压:150/90 mmHg,还是有点高,这个血压就像个小皮筋,总是紧绷着。
心率:75次/分,跳得还挺规律的,就像一个稳定的小鼓点。
粥样斑块名词解释病理学
粥样斑块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学表现,特指血管壁上形成的沉积物。
它主要由胆固醇、脂质和钙盐组成。
在动脉粥样斑块中,它通常形成在动脉内膜下。
这些斑块的形成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使得胆固醇和脂质在血管壁中沉积。
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随着斑块的积累,动脉壁会逐渐增厚,导致血管腔狭窄。
这种狭窄可以阻碍血液流动,甚至完全堵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粥样斑块的病理过程包括几个阶段。
首先,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通常是由于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等因素引起的。
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化学物质,引起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反应。
这些血小板和炎症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向血管壁内移动,并开始合成胆固醇和脂质。
随后,这些物质积聚并逐渐形成斑块。
粥样斑块通常在中老年人中更常见,尤其是那些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
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以防止斑块进一步发展和引发严重并发症。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手术治疗等。
总之,粥样斑块是一种血管壁上形成的沉积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防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
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文章目录*一、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1.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级2. 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症状3. 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危害*二、颈动脉粥样硬化如何治疗*三、颈动脉粥样硬化吃什么好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级Ⅰ级:管腔狭窄面积在25%及以下。
Ⅱ级:管腔狭窄面积在26%-50%。
Ⅲ级:管腔狭窄面积在51%-75%。
Ⅳ级:管腔狭窄面积在76%-100%。
一般Ⅰ-Ⅱ级粥样硬化并不引起明显的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减少。
Ⅲ级以上的狭窄方与冠心病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
病理解剖检查显示,心绞痛的病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达75%以上,也就是说,冠状动脉达Ⅳ级以上粥样硬化狭窄者,占绝大多数。
2、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症状 2.1、头晕头疼早期的动脉硬化,会让人感觉头晕头疼,并且多发在额头和后脑出现的钝疼。
在身体变动时出现头晕。
走路不稳,也可产生眩晕、眼球震颤、恶心等,并且伴有吞吐困难等现象。
2.2、记忆力减退早期的动脉硬化,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劳动能力下降,工作学习都很吃力,并且记忆力减退的表现非常快,遇事往事,但记忆力缺损表现不是很明显。
2.3、早期睡眠障碍早期动脉硬化变现失眠,难入睡,多梦,易惊醒,盗汗等表现。
并且情绪行为改变很大。
另外动脉硬化可因脑部组织受累不同发生病变,是病情多样化。
3、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危害当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的时候,血管壁里面就会有一层类似粥一样的具有粘性的血液垃圾,因为它将血管壁和血液隔离开来,使得血管得不到滋养,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脆弱,僵硬,如果得不到解决,就容易引发脑出血。
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料,它就跟杯子一样,越脆的,就越容易破裂。
而动脉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动脉血管的直径是有限的,健康的血管血液流通很通畅,所以人体自然也会健健康康的。
但是,如果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直径就会变小,血液流通受限,为了能够让血液通过,只能增大压力来实现血液的流通,这个就是高血压了。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怎样消除,三种方法治疗
文章导读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的一种,在高血压的患者中发生动脉硬化
几率是最高的,高血压越严重越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想要消除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就要及时治疗高血压。
一、控制和治疗易患因素
斑块内脂质有三个来源:从血中被动扩散进入内膜下、通过胞吞和胞吐等跨细胞转运
作用进入内膜下、局部细胞坏死释出。
其中被动扩散最易受到各种动脉粥样硬化易患因素
的直接影响。
血管内膜就像一张滤膜,脂质进出血管内膜的速度和方向受跨膜浓度差、跨
膜压力差及内膜孔径和通透面积决定。
高血脂增加了浓度差,高血压提高了扩散动力,
糖尿病、吸烟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细胞间隙增大,造成血管内膜通透性升高。
因此,要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首先要控制和治疗这些易患因素,避免新的损害发
二、促进脂质逆向扩散和降解
过去数十年来,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胆固醇和其他脂类是不溶于水的,血脂检查时只测定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的胆固醇都归类
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但实际上,胆固醇,特别是胆固醇酯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大,血清
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的胆固醇有5%~10%以非蛋白结合形式存在,这些脂质可能
在斑块消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溶解的胆固醇、胆固醇酯被排出体外或消耗后,其他部位
如脂质斑块、生物膜脂质双层、脂蛋白上的胆固醇就会溶入作为补充,直到形成新的动态。
临床颈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因素、治疗标准、治疗措施、斑块逆转及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破裂和脱落、颈动脉狭窄和闭塞均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通过各种手段早期发现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估,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正常内膜→ 内膜增厚→ 斑块形成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动脉内膜下局灶性病变结构,定义为局部浸润动脉管腔 0.5 mm 以上或局灶性内膜内侧增厚大于周围区域 50%,或颈动脉内-中膜层(IMT)大于1.5mm。
因颈动脉内-中膜层(IMT)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最易被累及,临床上常通过测量 IMT 厚度作为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主要标准:IMT<1.0 mm 为正常;IMT 在1.0~1.5mm 为内-中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IMT>1.5mm 为斑块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颈动脉斑块通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性表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多种学说,目前主流学说是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学说。
动脉硬化早期,在各类危险因素包括内皮损伤、脂质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刺激下,大量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不断摄取 oxLDL 并转化为泡沫细胞。
大量泡沫细胞在动脉内膜聚集形成脂纹,随着病程进展,脂纹逐渐增大形成斑块,并在斑块表面出现胶原纤维的沉积,同时平滑肌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从而形成厚薄不均的纤维帽。
纤维帽下的泡沫细胞、胆固醇、细胞外脂质等成分,构成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
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大量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因子浸润血管壁,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斑块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纤维,导致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类。
后者主要指的是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而传统的可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稳定性心绞痛和慢性肾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指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的管壁僵硬、内-中膜增厚、内膜下脂质沉积、斑块或溃疡形成以及管腔狭窄等病理变化而言。
任意点IMT≥1.0mm即为增厚;IMT≥1.3mm定义为斑块;发现IMT增厚或/和斑块者即为颈动脉粥样硬化。
仅有IMT增厚而未达到斑块标准者定义为单纯IMT增厚;既有IMT增厚、又有斑块者归于斑块组;发现斑块但动脉狭窄<50%者定义为非狭窄性斑块fNP);发现斑块且动脉狭窄≥500,6者定义为狭窄性斑块(SP)。
综合斑块形态学及超声学特征,易损斑块定义为:表面不光滑、斑块50%以上区域回声不均质、低回声和不规则低回声暗区或/和溃疡斑块;稳定斑块定义为:表面光滑、斑块50%以上区域回声均质,或呈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血管狭窄程度用“N"法,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法(NASCET),狭窄率(%)=(狭窄远端正常动脉的管腔内径-狭窄处残留管腔内径)/狭窄远端正常动脉的管腔内径%。
将颈动脉狭窄分为<50%;50-69%;70-99%;完全闭塞四个等级。
并制定不同狭窄程度超声评价标准:①<50%:PSV(峰值流速)<125cm
/s,EDV(舒张末期流速)<40cm/s,PSV ICA/PSV CCA<2.O;②50-69%:125cm/s<PSV<230cm/s、40cm/s<EDV<100cm/s、
2.0<PSV ICA/PSV CCA<4.O;③70-99%:PSV>230cm/s、EDV>100cm /s、PSV ICA/PSV CCA>4.0;④闭塞,无血流信号。
“C”法:将颈
动脉狭窄分为<50%;50-70%;70-99%;完全闭塞四个等级。
并制定不同狭窄程度超声评价标准:①<50%:PSV(峰值流
速)<120cm/s,EDV(舒张末期流速)<40cm/s,PSV ICA/PSV CCA<1.5;
②50-70%:120cm/s<PSV<150cm/s、40cm/s<EDV<80cm/s、
1.5<PSV ICA/PSV CCA <3.2;③70-99%:150cm/s<PSV<250cm/s、80cm/s<EDV<130cm/s、3.2<PSV ICA/PSV CCA <4.0;④闭塞,无血流信号。
目前评估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方法很多,除“N”法外,还有“E”法即欧洲颈动脉外科实验法、“C”法即颈总动脉法等等,虽然各有优缺点,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设备及操作人员的水平,与DSA结果进一步验证并得到临床上的承认。
测量基于动脉造影显示的相对于颈动脉球部直径[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ECST)方法]、颈动脉球后远端[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方法]和CCA远端管腔直径减少的百分比。
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具有一定的神经系统风险,而且不能显示颈动脉球壁的影像。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CCA直径乘以1.2来估算颈动脉球的直径。
转换比例根据下列公式计算:NASCET=(ECST%-43)×(100/57)和ECST=NASCET%×(57/100)+43(颈动脉球部43%狭窄相当于ICA远端的正常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