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7
现代经济信息462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发展问题研究朱晓燕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摘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郑州市的发展目标,更是郑州市的发展方面和发展动力,目前郑州市已具备了较大的优势,如历史发展机遇,区位交通优势突出,现代产业发展较快,人力资源丰富等,但与国家六大中心城市相比尚存在一些如现代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并从产业构建、航空枢纽打造、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思路,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现代产业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462-02一、引言中央把郑州定位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对郑州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交通枢纽寄予厚望,更是提出要早日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为我国内陆省份或地区开拓摸索出适合的扩大开放的路径,也为我国早日实现中部崛起目标提供战略支撑。
在2016年河南省十次党代会上,把郑州市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被首次在省内最高会议上正式提出,将集全省之力把郑州进一步打造成国际性现代化开放型创新型城市,从交通方面来说,将进一步把郑州打造成国际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从对外开放方面要把郑州建设成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门户,从产业支撑方面要把郑州建成全国性的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综合提升郑州市的经济、金融、商贸、科技文化中心地位,实现郑州市对全河南省整体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肩负着国家经济发展,形象树立,区域辐射、带动、引领、集散等任务与使命,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和成都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家六大中心城市。
因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功能,全国各地不少实力较强的城市,如深圳、杭州、长沙、武汉、沈阳、西安等城市也在积极申报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人口大省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近些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调整布局成效显著,也在积极地加快郑州市现代化进程,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争取在将来最新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早日实现郑州作为国家十大中心城市之一的目标。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提升国家层面功能——访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
陈颖;任山
【期刊名称】《决策探索》
【年(卷),期】2018(0)3
【摘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是亿万河南人民的期盼,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2018年要科学编制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启动郑州大都市区规划建设.河南省人大代表、省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建议,要进一步明确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格局中的定位,拓展和提升其国家层面的功能.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陈颖;任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科学发展——访河南省中原企业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宜堂
2.要准确把握"投资"和"投资体制"概念的内涵--访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教授
3.营造生命之绿——访河南省九届人大代表、郑州市儿童医院院长战立功
4.郑州辐射带动中原城市群发展研究——以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背景
5.破解制度障碍,推动传统农村的现代化转型——访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源期刊网
国务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作者:
来源:《决策探索》2017年第01期
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也享受同等“待遇”。
此外,《规划》还提出强化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会城市地位,继续做大做强洛阳、宜昌、芜湖、赣州、岳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
除了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还出台多项利好政策支持郑州发展:加快建设济南经郑州至重庆、重庆经长沙至厦门、太原经郑州至合肥、西安经武汉至南昌等贯穿中部地区的高速铁路;加强郑州等省会机场建设,增强区域枢纽功能,新增一批支线机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拓展航空运输网络;支持郑州等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支持建设郑州新机场至登封至洛阳、焦作经济源至洛阳、郑焦城际云台山支线。
《规划》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九项重点任务:一是优化空间,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二是改革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三是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四是做强做优,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五是统筹城乡,推动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六是纵横联通,构筑现代基础设施新网络;七是绿色发展,打造蓝天碧水新家园;八是增进福祉,促进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九是开放合作,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武汉和郑州到底算不算国家中心城市春节前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支持武汉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
但近日却有媒体援引相关人士的话称,中心层面批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不代表这座城市就是“国家中心城市”。
那么,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和郑州究竟算不算呢?国家中心城市,是2023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提出的,是指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
但这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界定,至于怎样才算是“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迄今并没有国家层面权威的定性和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由于这个概念本身的含金量太高,所以有一些争辩、一些不同的理解和引起大家竞争是很正常的。
关于武汉和郑州算不算国家中心城市,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应当算是。
这主要是参照我们已有的国家中心城市作出的推断。
之前6个国家中心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在武汉和郑州之前,国家中心城市已经有了6个,包括4个直辖市、广州和成都。
它们是分两批进入这个行列的。
一是2023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23-2023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
但文件同时对五大城市的功能又有所区分。
详细内容是:北京:着眼建设世界型大都市,强化首都功能,进展首都经济,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联袂天津引领环渤海地区进展。
上海:优化提升经济功能,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联袂南京、杭州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进展。
广州:增加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高端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强化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联袂深圳、香港、澳门建成创新型国际大都市,推动珠三角地区现代化。
天津:提升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功能,重点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和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协同北京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进展。
从小县城到国家中心城市—————作者:张海航 Zhang Haihang 翻译:杨祎辰 Yang Yichen郑州54The Metamorphosisof Zhengzhou:GDP总量突破1.2万亿元大关,常住总人口数达1274万,建成区面积1300余平方公里,国内首个建成“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城市年轻力指数”全国排名第五,“全国十大最多人口净流入城市”之一……这就是河南省省会郑州,一座正在快速崛起的国家中心城市。
Zhengzhou, located in central China, is the capital of Henan Province. This rapidly rising city has a GDP exceeding 1.2 trillion yuan, a total residential population of over 12.74 million, and a built-up area of more than 1,300 square kilometers. It also has China’s first high-speed railway network that connects the whole country in all eight directions, and ranks fifth in China’s “Urban Youfulness Index” and is on the list of “Top 10 Cities with the Largest Net Population Inflow”.From a Small County Seatto a Central City55郑州的历史很深,但有关郑州的记忆很浅。
它曾是商朝的都城,也曾是民国的普通县城,3500年以来的历史留在人们脑海中的记忆,似乎仅有那遍地黄沙和废土城墙。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1342018年10月 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8.28.134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分析①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李恪玮摘 要: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这次规划进一步确立了郑州在全国众多城市中的地位,肯定了郑州近些年的快速发展。
本文从区位、交通、文化底蕴、劳动力、国家政策和城区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郑州 国家中心城市 优势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0(a)-134-02国务院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中都明确提出了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肯定了郑州在我国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中心和枢纽作用。
至此,郑州有机会同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深圳、成都和武汉一起,迈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列。
本文针对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具有的优势作出了具体的分析。
1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最大的优势和底气莫过于其在“区位”和“交通”方面的特色。
众所周知,郑州地处中原,居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承接东西,连贯南北。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郑州在交通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脱颖而出成为必然。
从铁路方面来看,四面八方的高铁均汇集于此,如此高度聚集的铁路枢纽中心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郑州还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
作为亚洲最大的货运站之一的圃田西站,同时担当了郑欧班列起点的重要角色,从这里发出的货物运往欧洲各地。
解决了以前通过海运运输而产生的周期长,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难题。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郑州以及整个周边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有对外贸易发展需求的企业,进一步促进郑州经济的腾飞。
45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分析李恪玮作者简介:李恪玮(199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助教,经济学硕士,郑州西亚斯学院,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郑州451100)摘要: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中的核心城市。
郑州能够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进行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必然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遇以及面临更大的挑战。
本文从聚集力、管理水平、产业结构、流量经济等多维度,对郑州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机遇;挑战作为河南省的省会,郑州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必将为郑州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让郑州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机会分析(一)形成对人口和资源的聚集能力将郑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河南以及周边省份的农村人口往城市聚集。
这样能够增加耕地管理的科学化进程,使更多的土地应用于粮食生产上,进而提高粮食质量及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的粮食储备安全。
除了对农村人口起到聚集作用,随着更多大型知名企业的入驻,更多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高端人才也将聚集到郑州。
这些新增群体的到来,首先能够拉动城市的消费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需求动力。
其次,外来人口参与到城市的就业竞争中来,能够促进郑州市劳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进而提高整体劳动力的素质水平。
再次,他们的到来能够为郑州市注入新鲜的思想观念,与当地人口的思想碰撞融合,丰富城市内涵,进而增强郑州市在思想层面的开放度。
除此之外,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还能够给郑州带来资金上的聚集作用。
消除郑州作为单体城市发展时所产生的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使郑州在中原城市群的相互作用下,能够依托于整个河南省及周边地区资金资源进行发展建设。
同时再将自身所产生的巨大效益辐射给周边城市,进而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崛起。
学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意义,推进郑州卫生事业,助力郑州建设新篇章去年年底,国务院相继批复了《促进中部崛起“十三五”规划》和《中原城市群规划》中均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一、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腹地市场广阔,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
根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有关要求,推进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带动中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二、为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我们制定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附后,以下简称《意见》),现印送你们。
请你省按照《意见》要求,指导郑州市编制具体实施方案。
郑州市要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功能。
我委将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给予指导支持。
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及大都市区,既是中部与中原崛起的重大战略谋划,也是当前阶段我省经济工作的重点。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义?郑州为什么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和功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又有什么联系?城市,是产业聚集的载体,也是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社会事业聚集的活动中心及行政管理中心。
国家中心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承担某些国家功能的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活动所覆盖、辐射和影响的范围应该是全国,或者说辐射和影响范围覆盖全国的城市才叫国家中心城市。
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腹地市场广阔,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良好条件和巨大潜力,但经济发展体量、科技创新水平、辐射带动能力等仍需加快提升,迫切需要抢抓机遇、勇担使命,实现更大作为。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近可引领中原发展、中会支撑中部崛起、远能服务全国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