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临床应用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39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具有一端插入体表静脉的穿刺导管,另一端插入中心静脉的肋骨间隙或锁骨下静脉。
其临床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新生儿的护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面的介绍。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方面。
PICC的插入过程相对比较简单,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因此在新生儿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PICC可用于新生儿长时间的输液或静脉药物治疗,如营养支持、生长激素、抗生素等。
PICC还可用于进行血样采集、血浆置换、血透等操作。
在新生儿的护理中,PICC的应用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治疗途径,降低了静脉穿刺和血管破坏的风险。
PICC在新生儿的护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护理。
在PICC穿刺部位保持严密无菌是非常重要的,护士需要做好手部消毒、穿戴手套等防护措施。
PICC的外露部分要保持干燥,定期更换固定贴,防止感染。
护士需要定期检查PICC插入点是否存在红肿、渗血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PICC在新生儿的护理中要避免活动过度,尤其是新生儿的手部和脚部活动要轻柔,以防止护理员拔管或移位。
PICC管道畅通也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定期冲洗和注射生理盐水,保持导管通畅。
在注射药物时,护士需要遵循准确的药物剂量和稀释比例,避免给药过快或过慢。
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如出现发热、出血、局部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护士还需要注意PICC拔管的时机和方法,一般情况下需要医生的指导和协助,以降低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风险。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使用和护理PICC能够为新生儿提供更为便捷和安全的输液和药物治疗途径。
在PICC的应用和护理中,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合理有效地进行护理操作,为新生儿提供全面、安全的护理服务。
PICC的临床运用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外周静脉置管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具有固定端和移动端的中心静脉导管,在医院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中心静脉通路的患者。
PICC的临床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PICC可以用于静脉输液。
一些患者需要经常输注药物或营养液,传统的静脉输液需要频繁插针,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适。
而通过插入PICC,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长期的静脉通路,减少频繁插针的次数,提高输液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其次,PICC也可以应用于抗生素治疗。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等,经常需要输注抗生素药物。
通过插入PICC,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稳定的抗生素输注途径,方便药物的输注和调整,提高治疗的效果。
此外,PICC还可以用于静脉营养。
对于一些不能正常进食或需要大量能量摄入的患者,如肠道功能障碍、重症患者等,需要静脉输注营养液。
通过插入PICC,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稳定的静脉营养通路,保证患者所需的充足营养物质的摄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另外,PICC还常用于化疗。
对于一些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化疗治疗。
通过插入PICC,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化疗通路,方便药物的输注和调整,减少药物在皮下组织中的损伤,提高治疗的效果。
最后,PICC还可以用于血液透析。
对于一些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进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
通过插入PICC,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稳定的血液透析通路,方便透析治疗的进行,避免频繁插针造成的痛苦和不适。
总的来说,PICC作为一种具有固定端和移动端的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它可以为需要长期中心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便利,减少插针的痛苦和不适。
同时,PICC还能提高输液、抗生素治疗、静脉营养、化疗和血液透析等方面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然而,在使用PICC的过程中,也需要严格的操作技术和护理措施,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护理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10年10月-2011年12月住院置管患者50例:肺癌7例,乳腺癌10例,胆囊癌2例,食道癌5例,胃癌8例,结肠癌12例,其它6例。
年龄38~82岁;置管时间20~150天,平均60天。
1.2 物品准备:选用美国可来福接头1个,型号clc-2000,周围静脉导管1个,型号为4.5fr,长度60厘米,延长管1根,picc穿刺包1个﹙内置洞巾,止血钳1个,手术剪刀1把,纱布2块﹚另备无菌手套2副,止血带1根,皮尺1个,0.9﹪生理盐水100ml +肝素12500u等。
1.3 术前准备:术前访视,告知患者置管的优点和常见并发症,说明picc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入选picc置管的患者通常首选贵要静脉,其次选正中静脉、头静脉。
因为贵要静脉直、粗、静脉瓣膜少,路径短。
置入的导管达上腔静脉,长度40~45厘米。
2.操作步骤2.1 患者准备:一般患者取仰卧位,选取穿刺上肢外展90度,减少血管的弯曲,头转向对侧40度~60度,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
有严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患者,可取半卧位穿刺置管,穿刺侧手与躯干垂直。
2.2 穿刺过程:选择血管后常规消毒铺巾,穿刺针与皮肤呈20度角在血管上方进针,进入静脉见有回血即停止进针,将外套管送入血管,撤出针心,观察回血,确认针孔全部进入血管后固定针头,保持针的位置。
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向内送管,当导管进入第一测量长度前,让病人头部转向穿刺上肢方向并尽量靠近锁骨,以防止误插至颈静脉,继续送管直至预定长度,保持臂与身体成90度角,无菌操作,直至完成将导管推进到目的位置。
抽吸和冲洗,退出穿刺,旋开止血帽,连接充好盐水的注射器,抽吸至回血并冲洗以保证畅通性能。
修正导管长度将导管长度根据测量尺寸修正,导管长度标记以厘米为单位,用锋利的手术刀或无菌剪刀,在预定长度处剪断导管。
记录导管的实际长度。
然后连接输液系统及固定导管,用固定接头连接输液系统及导管,用专用固定器固定导管并将其与皮肤固定,用无菌敷料掩蔽穿刺点,穿刺区域弹力绷带包扎24小时。
picc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PCIC(综合护理学院)是临床护理界的一个专业领域。
在这个领
域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兴护理理论与技术正在被护士们用于
改善病人的质量护理,提高护理效果。
其中护士教育在PCIC领域发挥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点突出了用护理各种理论与护理技术来提高护
理质量的重要性。
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简称PICC,也称为外周插入中心导管置入术,是护理界的一种新技术,根据oncology nursing society的护理护理指南,它是一种有效的对病人
进行长期护理的方法。
PICC主要用于管理化疗、营养滴注及抗生素治疗,是一种长期用药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使护士有更多
的时间专心照顾病人,且能够节省住院时间、预防感染、减少医疗费
用以及改善护理质量。
此外,PICC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传染病的护理,如对高危新生婴儿的护理、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护理以及对其他慢性传染病的长期护理。
一般来说,护士执行此种技术时,必须进行详细的病人评估,并确定
正确的护理介入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负责任的护理。
PICC在临床护理上的应用,无疑是改善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效果的重要方法。
它能够有效减少病人在住院时间可以提供安全稳定、有
效的护理,并降低护理费用。
通过此种新兴护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改
善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护士的技能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有效地改善
病人的生活质量。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置入在肢体静脉中、通过静脉经过上肢到达大静脉的导管。
它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中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营养支持、药物给予以及血液采集等干预措施的情况。
对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来说,PICC可以提供稳定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还可以避免多次穿刺造成的疼痛和伤害。
PICC还可提供静脉血液采集和静脉端小管全血检测的途径,方便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PICC的护理对于新生儿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列举了几点PICC护理的注意事项:1. 技术操作:PICC的插入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时需要注意消毒、无菌操作,避免引起感染。
插入PICC时需在B超或X线下进行导航,以减少误插。
2. PICC位置监测:一旦插入,需要通过X线或B超检查来确保PICC的位置是否正确。
PICC的末端应该位于上腔静脉降支的入口处。
3. PICC固定:插入PICC后,需要将导管固定在孩子的肢体上,以避免PICC在活动中脱落或移位。
可使用透明敷料或专用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4. 导管护理:每天对PICC导管进行观察,包括检查是否有渗漏、堵塞、感染、皮肤刺激等情况。
及时更换导管或处理问题。
5. 插管周围皮肤护理:保持插管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湿疹、潮湿等皮肤问题的发生。
使用透明敷料来保护插管周围的皮肤。
6. 药物给予和血液采集:注意药物给予和血液采集的规范操作,避免药物浓度过高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7. 定期更换:PICC的使用不宜超过14天,必要时可以重置导管位置,但重新插入时需谨慎。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应用和科学的护理可以减少新生儿的痛苦、降低感染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PICC的使用及护理导管中心静脉插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将导管经皮肤插入体表静脉并置入上腔静脉或其附属静脉,以供长期输液、化疗和输血等治疗的一种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PICC的使用及护理。
一、PICC的使用1.进行PICC的使用前,需要先进行患者的全面评估,包括静脉情况、皮肤情况、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的治疗等。
评估结果对选择PICC的最佳插入静脉、导管型号和长度具有指导意义。
2.在准备插入PICC导管前,需要确保患者已经了解该操作的目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且取得知情同意书。
3.插入PICC导管前,需要进行手术准备,包括有效的洗手、穿戴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
4.在插入PICC导管时,要注意消毒感染控制,采用无菌原则,确保皮肤消毒、导管的无菌装置和导管引入体内时的无菌操作。
二、PICC的护理1.定期巡视:每日至少两次对PICC导管及其周围部位进行巡视,观察有无感染、渗漏、局部肿胀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导管外固定:确保PICC导管安全牢固,导管外固定应紧固、拴结牢固,且要定期检查固定带的松紧情况,防止导管脱出。
3.导管护理:定期进行PICC导管端部的化验,观察有无栓塞、堵塞等情况。
注意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导管的堵塞和酸化。
注射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并使用正常盐水或药物稀释液进行冲洗。
4.皮肤护理:保持导管入口处的皮肤清洁干燥,每日至少使用一次脱脂酒精擦拭,防止皮肤感染。
患者需定期洗澡,洗澡时应避免将水直接流入导管插入部位。
5.导管用药:使用PICC导管给药时,要按规定的药物浓度、用药剂量等进行准确计算和准备,避免给药错误。
用药后要及时冲洗导管。
避免药物反应及毒性在PICC导管中发生。
6.导管更换:PICC导管每3-4周更换一次,更换前要对导管进行冲洗和注射抗生素,防止导管更换时的感染。
三、PICC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1.PICC导管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静脉栓塞、上腔静脉病变、导管引起的感染、导管脱出、渗漏、导管堵塞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目的:肿瘤病人常需长期静脉输液及定期化疗,PICC为化疗病人提供了一条便捷安全无痛性静脉通路。
标签:PICC的临床应用;护理外周靜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又称之为(PICC置管)是通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的一种通道,它主要适用于缺乏外周静脉通道,长期输液,肿瘤化疗病人等,提供了一条便捷.安全.无痛性静脉通路。
在我院提倡优质护理服务的今天,为了赢得广大患者的赞誉,它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体现护理操作水平提升的标签。
我院因为面对的大多是肿瘤患者,需长期输液及定时化疗,对血管损伤很大。
这样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PICC置管是新开展的技术,患者不了解其作用及意义,再者PICC导管未参与医保,这样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因此不愿应用,我科10例置PICC导管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一PICC置管前的护理:1.健康宣教1.1置管前向患者详细讲解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出现药物外渗易造成血管皮肤损伤而引起剧烈疼痛,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及每次一次穿刺成功带来很大困难。
PICC置管后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化疗药物外渗而引起的疼痛,可以顺利完成全程化疗。
1.2向患者讲解导管的品种及价格,操作和方法,穿刺后的并发症,讲解操作时的配合方法,最好选择与带管病人进行交流。
2.局部评质:2.1血管的弹性及显露程度,局部有无瘢痕、感染、有无外伤史及手术史。
2.2全身评估年龄、性别、病史及过敏史。
3.用物准备齐全,床单有无保持干净整洁,消毒30分钟。
4.医生开医嘱并签署PICC置管操作知情同意书。
二PICC置管操作:选择静脉(首选贵要,次为脉正中,最后头静脉)备齐用物,病人取平卧位于臂外展与躯干呈900 。
用皮尺测量穿刺点上10cm处臂围及插管长度(穿刺点—腋下—右锁关节—垂直向下至第三助间)[1]铺治疗巾,用75%酒精和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顺序消毒3遍,范围为10cm。
PICC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2007年-2009年我科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给予长期静脉输液,探讨PICC在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PICC的临床应用避免肿瘤患者需长期输液而导致的周围静脉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外周血管,降低了CVC穿刺的风险,操作简单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1 临床资料1.1病历数: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
55—83岁;肺癌7例,胃癌5例,结肠癌7例。
1.2选取患者条件需长期进行静脉输液的病人;胃肠外营养;刺激外周静脉的药物;外周静脉通道不良。
肘部静脉条件良好。
1.3方法:选用4Fr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经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行穿刺置管。
首选贵要静脉为置入通道,按PICC操作常规置入导管。
2 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留置PICC管,其中1例发生栓塞,1例置入颈静脉观察6小时摄片提示随血流进入上腔静脉,1例发生拔管困难,一例发生渗血,经处理后19例患者顺利出院。
3 护理3.1 病人基础教育:向患者讲解置管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置入导管可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
置管后1—2天内可能出现不适,如轻微的疼痛、针眼处少量渗血等为正常反应。
[1]向其说明常见的并发症,如可能出现的穿刺失败、出血或血肿;导管断裂、栓塞、移位;感染、静脉炎等,但发生率很低,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主动配合并签名知情同意书,避免医疗纠纷。
3.2 术中护理注意事项:术中采用平卧位,臂外展与躯干呈90℃。
剪切导管时不要切到导丝,损伤导管。
冲管封管禁用小于5cm的注射器。
穿刺角度为15—30℃,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禁止在导管上贴胶布,固定外露的延长管使病人感觉舒适。
[2]外部的测量不能十分准确的显示体内经脉的解剖长度,导管送入过长由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可有心悸、胸闷等症状,把导管拔出2—3cm患者不适症状即可消失。
3.3 术后护理:进行术后患者教育,向家属或病人解释日常护理要点,避免穿刺侧肢过度运动、弯曲,致导管断裂、滑脱。
picc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PICC)是在临床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护理工具。
它是一种植入式的医疗器械,可以将药物或液体从外部小血管插入中心血管,从而在持续时间内给予患者恰当的护理。
本文将就PICC的应用、操作和并发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以便了解其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PICC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PICC有多种应用。
PICC可以用于支持慢性病患者长期护理,通过这种方式舒缓患者病情,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此外,患者收到PICC护理的病房内可以获得药物治疗和护理,这对许多慢性病的患者有着良好的疗效。
此外,PICC还可以用于提供长期营养支持,以稀释血液、换液治疗或口服营养支持治疗。
此外,PICC 还可以用于普通病人的输液或输血,支持肠道营养支持,以及诊断检查等护理。
PICC的操作PICC的操作需要专业护士对操作者进行详细培训才能完成,不仅要求护士明确操作者的角色和责任,还要正确使用正确的设备、器具和设施。
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确定操作者的手术场所和适当的操作顺序。
如果在操作期间有不规则的状态,操作者就需要及时停止操作,以避免护理失误,确保护理的正确性。
PICC的并发症PICC的使用一般是安全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可能会发生。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其次是出血、血栓形成和静脉损伤。
此外,使用PICC也可能会造成支气管炎、皮肤炎症、细菌性血管炎、机械性血栓栓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症状。
因此,护士操作者在操作PICC时要格外谨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应及时停止操作,向相关医务人员报告,减少不良影响的发生。
总之,PICC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病患者提供护理,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病情。
而护士操作者在操作PICC 时也应该格外谨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应及时中止操作,减少不良影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