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火神派用方择要
- 格式:doc
- 大小:16.32 KB
- 文档页数:9
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20方)1.潜阳方组成:砂仁30克(姜汁炒),附子24克,龟甲6克,甘草15克。
功效:纳气归肾。
主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证。
2.姜附茯半汤组成:生姜60克取汁,附子30克,茯苓24克,半夏21克。
功效:回阳降逆,行水化痰。
主治:阳虚兼见痰湿诸证。
3.补坎益离组成:附子24克,桂心24克,蛤粉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5片。
功效:补坎益离。
主治:心肾阳虚诸证。
4.姜桂汤组成:生姜45克,桂枝30克。
功效:扶上焦之阳。
主治:鼻流清涕不止,喷嚏不休等证。
5.封髓丹组成:黄柏30克,砂仁21克,甘草6克。
功效:降心火,益肾水。
主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痛,咳嗽,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遗精诸证。
6.四逆汤组成: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痛,四肢厥冷,恶寒倦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口不渴,脉沉微细。
7.白通汤组成:葱白4根,干姜10克,附子15克。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阳戴阳证,阴盛于下,虚阳上浮,手足厥冷,面色赤下利,脉微。
8.附子理中汤组成:附子10克,人参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2克,白术10克。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口吐泻利,畏寒,肢冷等证。
9.大建中汤组成:花椒9克,生姜15克,人参6 g,饴糖30克。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呕吐,不能饮食等证。
10.金匮肾气丸组成:干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丹皮12克,桂枝10克,附子10克。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腰酸脚软,小腹拘急,小便清长,舌质淡而胖,脉虚弱。
11.麻黄汤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12.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成:麻黄4.5克,细辛3克,炮附子9克。
功效:温经散寒,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复感寒邪,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不温,神疲欲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火神派创始人的附子用量要诀小编导读扶阳派又称火神派,是中医学里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医学流派,善用附子、多用附子可以说是火神派的特色之一。
郑钦安先生作为火神派的创始人,有“郑火神”“姜附先生”之称,那他在临床中使用附子是如何调控剂量的呢?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扶阳论坛,探秘郑钦安先生附子用量的三个层次。
郑钦安没有医案传下来,我们就从别的渠道,也就是从他的著作来探讨这个问题,看他用多少剂量。
我们看4首扶阳方,附子的用量有2首是30g,另2首是24g,也就是说,这4首扶阳方的附子用量在24~30g之间,这是郑钦安用附子的常规剂量。
作为常识,每个医家在研制自己方剂剂量的时候,标的就是常用剂量,应该说是可靠的。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24~30g是郑钦安的常规剂量。
以现在的火神派和以我个人的眼光来看,这个剂量算是中等的。
但是如果以国家的药典和法规来衡量,剂量依旧是偏高的。
这已经显示了郑钦安重用附子的特点。
是不是郑钦安用附子的数量就仅限于此呢?就是24~30g呢?他用附子的常规剂量是这样,但当病情危重时,他是擅用超大剂量的。
他常说:“阴盛极者,阳必亡,回阳不可不急,故四逆汤之分两亦不得不重。
”其书中随处都有“峻补坎阳”“大剂四逆汤”之语,主要是体现在重用附子上。
他擅用附子,不仅体现在广用附子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重用附子上。
据唐步祺先生讲,他和郑钦安的后人没少来往,人家告诉他,郑氏用附子常至100g、200g……可谓前无古人,任应秋先生说:“郑氏治疗三阴证,确是颇有盛誉,运用附子量重而准。
”到底用多少附子?我们只能看目前最完整,应该说也是最可靠的一个实例。
郑钦安曾经治愈了成都府朱知府的夫人长达一年的吐血病。
知府大人是一省之长,省长夫人病了,16个地县的官员巴不得都讨好知府大人,推荐了20多个名医,但是都没有治好,拖了一年。
后来请民间号称“郑火神”的中医来治,是八抬大轿请来的。
到那儿一看,虽然盛暑季节,夫人却铺着毛褥子,盖着棉被,显得十分怕冷,一看就是阴症。
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一、吴佩衡医案151.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白通汤加肉桂(一)172.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白通汤加肉桂(二)183.肺脓疡重症——回阳饮(四逆汤加肉桂)204.阴证误下救逆——回阳饮225.寒闭——回阳饮226.瘟疫病阳极似阴证——白虎承气汤237.牙龈出血——潜阳封髓丹加味248.虚火牙痛——潜阳封髓丹加味259.小儿目赤肿痛——附子甘草汤加生姜2610.乳腺炎——白通汤加味2611.伤寒病阴盛格阳证——白通汤加味2712.少阴咽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2913.少阴头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3014.乳腺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3115.目赤肿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昧3216.虚劳咯血——甘草干姜汤加附子3217.经行血崩——回阳饮加味3418.鼻衄——参附汤加味3519.妊娠胎漏——四逆当归补血汤加味3520.经行血崩——回阳饮加人参3621.风湿关节痹痛——四逆汤加桂枝、细辛、茯苓3722.胸痹心痛——四逆汤合瓜萎薤白汤加肉桂3723.痰饮咳嗽——小青龙汤3824.孕妇哮喘——小青龙汤加附子3925.童子痨——小青龙汤加附子3926.脘腹痛——四逆苓桂丁椒汤4027.虚寒胃痛——吴茱萸四逆汤加味4128.血栓性静脉炎——四逆汤加味4229.胁痛(肝炎)——茵陈四逆汤加味4230.慢性胆汁性肝硬化——四逆茵陈五苓散加减4331.肝硬化腹水——四逆五苓散加减4432.慢性肾炎合并腹水——四逆五苓散加减4533.石淋(肾结石)——四逆汤加味4634.厥阴病缩睾证——当归四逆汤加味4735.经闭——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汤加味4736.气虚便秘——温脾汤加味4837.痰喘咳嗽兼气虚便秘一真武汤加味4938.麻疹误服表凉药转阴证——白通汤4939.麻疹变证——四逆汤加肉桂、茯苓5040.麻疹危证——四逆二陈麻辛汤加味5141.麻疹后转“肺炎”虚寒重症——四逆汤加苓、桂、丁、夏52二、范中林医案541.少阴证偏枯——四逆汤合真武汤加减552.少阴证头痛——白通汤563.少阴证虚喘——四逆汤加味574.少阴证哮喘——四逆汤加味575.少阴证咳嗽——真武汤加减586.少阴证淋病(前列腺炎)——四逆汤加肉桂597.少阴证经闭——茯苓四逆汤加味608.少阴证不孕——真武汤加减619.少阴证胎黄——通脉四逆汤加味6210.少阴证真寒假热一通脉四逆汤加葱白6211.少阴证虚损——四逆汤、真武汤加减6412.少阴证下利虚脱——通脉四逆汤6513.少阴证气厥——自制坎离丹6614.少阴证寒厥——四逆汤加人参6715.太阴少阴证虚劳——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6816.太阳少阴证胸痹一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6917.太阳少阴证瘿病——麻辛附子汤加味7018.太阳少阴证头痛——麻辛附子汤加味7119.太阳少阴证咳喘并二便失禁——麻黄附子甘草汤7220.少阴证喉痹一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味7421.少阴证喉痹——四逆汤加味7522.少阴证舌强——四逆汤7623.太阳少阴证鼻衄——麻辛附子汤加味7724.少阴证鼻衄——四逆汤7825.太阴少阴证崩漏——甘草干姜汤合麻辛附子汤7826.太阳证风湿——桂枝附子汤7927.太阳证风寒湿痹一甘草附子汤8028.太阳证历节病——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8129.厥阴证骨痹——当归四逆汤8230.厥阴证寒痹(坐骨神经痛)—一当归四逆汤8431.厥阴证头痛眩晕(梅尼埃综合征)——吴茱萸汤8532.厥阴证肠澼(急性痢疾)——乌梅丸8533.太阴证泄泻——四逆汤,理中汤8634.太阴证水肿——附子理中汤加减8735.少阴证哮喘——小青龙汤加减8836.少阴证心悸——桂枝甘草汤加附子89三、祝昧菊医案911.外感——温散、潜镇、和中942.伤寒——温散、和中、降逆953.伤寒——温潜辛化964.湿温——温潜辛化965.湿温——温潜辛化976.伤寒神衰——温潜辛散977.伤寒神衰——温潜辛散998.伤寒坏症——温潜补益1009.哮喘——温散潜降合以化痰10010.哮喘——小青龙汤加味10111.肺风——温潜辛开10112.下虚痰饮——小青龙汤加附子、黑锡丹等10113.咳嗽痰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附子10214.悬饮——二陈、三子养亲汤加附子10215.狂症——温潜、豁痰10316.失眠——温潜、补肾10317.骨痨——温潜、补肾10418.心肾两亏——温潜、补肾10419.早衰——大补元煎加味10520.疮肿——温补托毒。
“火神派鼻祖”郑钦安应用理中汤经验【组成与用法】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下多者,还用术。
悸者,加茯苓二两。
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一治吐血。
夫吐血之症,多由中州答失运,阴血遂不归经,瘀滞闭塞清道,以致清阳不升,阳血僭上,便成血逆。
理中汤才能调中州之气,中州健运,血自归经,其病自己。
一治四肢浮肿。
夫四肢属土,土虚则元气发泄,不能潜藏,故见四肢浮肿。
理中汤力能温暖脾胃,脾胃有权,元气不致漫散,故治之而愈。
一治心下嘈杂吐水。
夫心下一寸,乃胃之上口。
胃主纳,而脾主运。
脾气衰而不运,津液上逆于胃口,以致心气不宁,故嘈杂吐水,即是明验。
理中汤力能温暖中宫,脾土健运,水气下行,嘈杂、吐水自己。
一治咳嗽吐清水。
夫咳唾之病,属于肺经,理应从肺于治。
今独用理中者,原由中州失运,水聚于上,肺气欲下降而不能,故咳唾清水。
理中汤力能健脾,脾土健而水湿下趋,肺气降而咳唾自己。
一治唾水不休。
夫唾水之病,多属胃冷。
理中汤能温暖中宫,土暖而水湿自消病立愈。
一治呃逆不休。
夫呃逆之病,原有寒热之分。
果属胃寒而呃逆不休。
理中汤能温中,中寒云而呃逆自己。
一治手足微冷少神。
夫四肢逆冷之症,原有四逆之法。
此乃微冷、少神。
明系中州气衰,不能充周四肢。
理中汤大能温暖中宫。
中州气旺,肢冷自愈。
按此方功用最多,加减变通更多,姑举数知,以便学者参悟。
经方中也多次提到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化裁自《伤寒论》的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推荐用法:红参30g 干姜30g 白术30g 炙甘草30g 附子15g (先煎90分钟)生地90g食欲不振,可以加橘皮45g,枳实30g本方中,附子振奋心阳,振奋全身机能,给身体增加阳光的环境;红参将气血收敛到腹腔,参与消化吸收,相当于给脾胃种庄稼的过程增加人手;炙甘草是一个保水药,白术祛湿,相当于除杂草的过程;生地补津液。
(火神派)伤寒六经治法-彭重善太阳证:以“脉浮、头痛、项强、恶寒为提纲”。
太阳伤风:(脉浮缓,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兼自汗恶风)桂枝30,白术15,山楂20,炙甘草15,生姜60。
注:汗多怕风的可以加淫羊藿20,怕风甚、脉浮甚的可以加天麻15。
太阳伤寒:(脉紧,发热,恶寒)注:桂枝30,苍术15,山楂20,炙甘草15,生陈皮15,生姜60。
此法见汗则止,不可过汗。
太阳两感证(伤风兼伤寒):(壮热,烦躁,脉浮,脉紧)桂枝30,苍术15,炙甘草15,生陈皮15,法半夏20,淫羊藿20,生姜60。
太阳病各种尿证主法:(桂枝化气行水法)桂枝30,苍术15,茯苓15,炙甘草15,淫羊藿20,生姜60。
蓄尿证:桂枝30,苍术15,茯苓20,法半夏20,炙甘草15,淫羊藿20,生姜60,肉桂15。
注:用上面的主法加重茯苓,加法半夏,目的是降浊生清。
用肉桂目的是温肾阳,助膀胱之气化。
血尿证:桂枝30,苍术15,茯苓15,炙甘草15,淫羊藿20,生姜60,泡姜20或生蒲黄15。
注:寒重、脉紧用泡姜,尿热用生蒲黄。
蓄血症:(既尿血又逼胀,不出来)桂枝,苍术,茯苓,石菖蒲,玄胡索,炙甘草,法半夏,生姜。
癃闭证:(小便不通)桂枝30,苍术15,茯苓15,炙甘草15,淫羊藿20,生姜60,肉桂15-20,石菖蒲20,海金沙15-20,菟丝子20。
注:目的为温肾阳,祛膀胱太阳经之寒,助膀胱气化,开膀胱之阴窍,实际上也通了三焦。
这样癃闭就可以减轻,减轻以后再用西砂仁使肾气升起,助膀胱三焦气化,使水湿能顺利排泄。
阳明病:以“胃家实”为提纲。
太阳阳明兼证:桂枝30,苍术15,藿香15,厚朴15,白芍15,茯神15,炙甘草15,淫羊藿20,生姜60。
注:无汗用苍术,如果恶风、有汗的苍术就换为白术。
方中加白芍主要降肝脾之实凝,使气机畅通。
假如少阳症已经涉及到胸胁痛可以加公丁香、吴茱萸、玄胡索。
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
少阳证:桂枝,白术,茯神,法半夏,小茴香,青皮,炙甘草,生姜。
.浅谈火神派之理法方药案
一.浅谈火神派之理法方药案1.四逆汤
方剂组成:制附片30~120g(先煎)干姜45g炙甘草60g
用药意解:此方乃火神派第一祖方,药虽三味,但因证加减,变化无穷,大家不可等闲视之,更不能敬之畏之不可用之!正如钦安在《医法圆通卷四》所说“此方功用颇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种病,因病加减,其功用更为无穷。
1、四逆汤中药物用量:方剂中的药物用量,素来都是不传之秘,这是中医界传统陋习。
笔者就个人经验在此与大家交流一下,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方中制附片笔者常用30~90克,最小15克,最大120克;干姜常用15~30克,最小10克,最大50克;炙甘草常用15~30克,最小6克,最大50克。
临床中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加减运用。
2、四逆汤的功用与主治:其功用可简单概括为扶阳补正,回阳救逆!主治范围比较广泛,如郑氏所云“此方功用颇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种病,因病加减,其功用更为无穷”!笔者经验,此方适用于绝大多数内科杂病和皮肤科疾病,对于具体病种方药的运用,以后将在病案中,详细给大家展示!
3、四逆汤的临床加减使用:分为两方面,一个是药物剂量的加减,一个是药味的加减。
第一,对于方中药物剂量的加减如前所讲,不再赘述。
第二,关于药味的加减,笔者认为减最多一味,否则就谈不上四逆汤的变化了,加则三五味,甚至十余味,依证而定。
笔者临床使用四逆汤从不减味,只是在其剂量上加减,而后随证加味,多获良效!……。
中医火神派傅文录医案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7068)博文录,1960年生,副主任医师,现任职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
1987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曾投师于时振声教授、石景亮教授、陈守义等名老中医门下,深得名师传教,肾病治疗体会尤多,临床技艺日趋成熟,病家多有口碑。
崇尚火神派学说,擅用经方尤其四逆辈治疗奇难杂症,用药较为精练,堪称火神派中的少壮派。
勤于著述,为学者型中医,著有《肾病证治发挥》、《当代名医肾病验案精华》、《中医内科三字经》、《药性赋七言歌诀新编》、《新编汤头歌诀》等专著15部。
近年倾心于火神派的学习与研究,出版有《火神派学习与临证实践》、《火神派方药临证指要》等书,为火神派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在附子应用上,主张附子在15g以下时,不必先煎;重症必用至30-120g方能达到效果,一般附子要先煎1-3小时。
为此附子可以一次性多剂专予先煎,再分次与其他药物合煎,节省时间,方便病人。
1.长期低热——人参四逆汤加味陈某某,女,60岁,农民。
低热37.5?已有6年余。
6年前外感之后出现发热,经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病愈,不久便出现低热37.5?。
一般早晨体温正常,8时以后开始慢慢升高,下午2时体温最高,然后又逐渐降为正常。
曾在省市级多家医院就诊,未发现明显异常,最后定为“功能性低热”。
现症见:身体消瘦,纳差腹胀,畏寒肢冷,五心烦热,气短懒言,发热多在活动后加重,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证属阳气亏损,虚阳浮动,治宜补肾回阳。
方用四逆汤加味:附子30g(先煎2小时),炮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三七10g,砂仁30g。
3剂,水煎服,每天1剂。
服药后,自感症状大减,精神大振,体温最高在37.2?,继服上方6剂。
药后体温恢复正常,纳增神振,二便如常,再服6剂,隔日1剂。
点评:功能性低热,现代医学多认为无名原因发热,中医辨属内伤发热,俗医多从阴虚论治,殊少见效。
原因在于此证多属气阳亏损所致,滋阴清热乃文不对题。
火神派扶阳临证备要,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介绍中药材硫磺中药硫磺是中药中使用了数千年的药材,常外用治疗疥癣,亦有很多口服的用途。
《中国药典》:硫黄【拼音名】Liú Huánɡ。
【英文名】 SULFUR【别名】硫磺、黄牙、天生黄【来源】本品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
黄色或略呈绿黄色。
表面不平坦,呈脂肪光泽,常有多数小孔。
用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
体轻,质松,易碎,断面常呈针状结晶形。
有特异的臭气,味淡。
【鉴别】本品燃烧时易熔融,火焰为蓝色,并有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气。
【炮制】硫黄:除去杂质,敲成碎块。
制硫磺:取净硫黄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显黑绿色时,取出,漂净,阴干。
每100kg硫黄,用豆腐200kg 。
【性味】酸,温;有毒。
【归经】归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敷患处。
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注意】孕妇慎服。
【贮藏】置干燥处,防火。
【备注】(1)天生黄为天然升华硫磺。
呈不规则砂状结晶或颗粒状,大小不等,黄绿色,微有玻璃样光泽。
质较硫磺纯净,其性味、功能、主治与硫磺相似。
【摘录】《中国药典》如何评价火神派李可医案的真实性?我没有看过他的书。
但是我父亲是老中医,还有我父亲的一位朋友,也是在我们当地非常非常有名望的老中医!对于我父亲的那位朋友,我是非常的敬佩他的!记得父亲以前给我推过他的书。
我父亲对他大加赞赏,记得理科好像和他的弟子写过一本关于癌症方面的书籍里面说了,治疗癌症和一切的妇科疾病都要从脾胃入手,真绝了。
火神派,我记得我父亲的一位朋友,曾经推过一个叫郑清安的人。
是四川籍的,非常的牛逼。
哦,对了,记得父亲也曾经说过,一定要注意人体的阴阳平衡,一切都得辩证的治疗,不能够一味的扶阳,反而有些人的身体会失衡。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 (2011-12-19 16:30:37)转载▼标签:杂谈首先是火神派之体。
1)学中医,要从本质上去理解,抛开一切固有的执念,透过层层现象去把握本质,逐渐建立一个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把这个理论体系逐渐的完善,逐渐逼近黄帝内外经,神农本草等四大的理论体系。
任何病症,任何病理,任何医理,任何药理都要把握其中核心本质,具体而抽象,要溯源而上,寻其源头一探究竟,由外而内,抽丝剥见,条分缕析,由表至里,由外而内,内到经络,而后脏腑,而后阴阳;在应用之时顺流而下,由内而外,由阴阳而脏腑,由脏腑而经络,由经络而皮毛肌肤,由抽象而具体。
这个和学任何高深的东西一样。
2)纯阴为鬼,纯阳为仙,阴阳各半而为人,阴阳平和谓之常。
正常人,阴阳平和,升降有序,经络畅通,一气运行无碍,自然无病。
阴阳失和,升降无序,经络不通是以致病。
诊断时,要回归本质,诊断出诊断出哪里过阴,哪里过阳,哪里阴阳虽和但俱虚;哪里升出了问题,哪里降出了问题;哪里经络不通了,哪里经络气血过虚了……………………3)治病时,从经络入手,导引行气(导引),移精易气(祝由),针灸。
祛经络之邪气,除经络之陈疴,使经络渐渐畅通,经络畅通,一气运行无碍,之后自然渐渐正气足,一方面气足自然慢慢的脏腑就强大了,另一方面,邪气去,正气足,自然神明现,之后自然神清气爽,三毒消灭。
4)或从药物入手,同时作用经络和脏腑,调整阴阳,梳理经络。
然药物皆借胃气鼓荡而各寻其经,格归其脏,胃为分金之炉,胃气绝而人必死。
故用药,首先要壮胃气,护胃气。
5)以上,后学小子以为是学医用药的根。
人之存活于世,一切活动都需要一股生生不已的少阳之气来驱动;而此少阳之气,实则由肾中真火催化而生。
打个生火做饭的比方。
拿火种点燃木柴,之后木柴着火,之后用此火做饭。
木柴燃烧的火,正如那驱动人活动生存的少阳之气,木柴则是精微,或饮**微,或先天真水,而点燃木柴的火,这一切的源头则是那肾中一点元阳真火。
火神派医案精解火神派医案精解一、戴丽三医案1.小儿慢性肾炎——茯苓四逆汤/白通汤2.胃痛——四逆汤3.发热咳喘——四逆汤加味/ 桂枝加附子汤4.舌痛——四逆汤5.唇口疼痛——四逆汤/封髓丹6.崩漏——独参汤/四逆汤/龟龄集/归芍理中汤加炮姜/人参养荣丸7 .胃溃疡出血——四逆汤/潜阳丹加肉桂8. 戴阳证——白通汤加猪胆汁、童便9.“阴阳交” ——益元汤10 .失血——干姜附子汤11.心悸——附子甘草汤/补坎益离丹/潜阳丹12.脏寒癃胀——肉桂生姜汤/白通汤加味/四逆汤合金刚丸加味13.阳虚寒湿——理中汤加味/枳实栀子豉汤/姜桂苓半汤14.长期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15.头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小白附子汤加减16.捻颈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小白附子汤加减17.寒凝经脉耳后起核——麻辛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加香附、麦芽/封髓丹18.中耳炎——麻黄附子细辛汤/龙胆泻肝汤加减19.浮肿——麻桂各半汤加味/藿香桂枝汤加减/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真武汤20.左臂疼痛——麻黄加术汤合麻杏苡甘汤加桑枝21.浮肿——附子桂枝独活寄生汤/ 济生肾气汤/右归饮合桂附八味丸22.视物不明兼头痛——小白附子汤/《局方》密蒙花散加防风23.寒入厥阴——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吴茱萸四逆汤24.颤抖——术附汤合姜附茯半汤加味/附子桂枝独活寄生汤加南星/附子理中汤加味25.饮癖——苍术丸26.寒凝发颐——封髓丹加吴茱萸、肉桂27.肝寒腹痛——霹雳汤/大橘皮汤加干姜/大黄附子汤/调胃承气汤28.鹤膝风——阳和汤加味/内托生肌散二、吴佩衡医案1.麻疹转阴——白通汤加肉桂2.麻疹危证——白通汤加肉桂/四逆汤加味3.麻疹危证——四逆汤4.麻疹危证——麻辛附子汤加生姜、甘草/白通汤/四逆汤加肉桂、茯苓5.麻疹垂危——增液汤加减6.感冒——麻辛附子汤加桂尖/四逆汤合二陈加辛、味7.半产血崩——四逆汤合当归补血汤加艾叶、大枣8.急惊风——桂枝汤加粳米9.牙痛——四逆汤加肉桂、麻黄、细辛三、唐步祺医案1.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2.小儿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加麻黄汤/四逆汤加术、苓3.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理中汤去参加茯苓/姜桂苓夏汤4.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加麻黄汤/甘草干姜汤/附子理中汤5.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理中汤去参加茯苓/苓桂术甘汤加半夏、生姜6.咳喘——四逆加麻黄汤/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理中汤去参,加砂、蔻7.咳喘——四逆汤加葱白/附子理中汤/苓桂术甘汤加干姜、半夏8.咳喘——麻黄汤加苏、防/麻黄汤加生姜、半夏9.小儿咳喘——麻黄汤加半夏、生姜/六君子汤10.咳喘——小青龙汤/四逆加麻黄汤/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理中汤加丁香11.咳嗽——小半夏加茯苓汤/苓桂术甘汤加半夏、生姜/四君汤加砂、蔻12.小儿咳嗽——小半夏加茯苓汤加甘草、紫苑/附子理中汤加茯苓/六君子汤13.小儿咳喘——小半夏加茯苓汤/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苓桂术甘汤加半夏、生姜四、祝味菊医案1.咳嗽——小青龙汤加附子2.胃痞——真武汤加减3.带下——附子理中汤加味4.泄泻——温脾汤加减5.痢疾——温脾汤加减6.痢疾——温脾汤加减7.浮肿——真武汤加味8.伤寒自汗气促——真武汤加减9.痹痛——附子、桂枝等10.会阴胀痛——金铃子、川乌等11.湿温——麻黄、附子、大腹皮等五、卢铸之医案1.恶性子宫瘤——附子理中汤加味2.子宫癌——附子理中汤加味3.子宫癌——附子理中汤加味六、黎庇留医案1.下利厥逆——四逆汤2.下利——四逆汤/黄连阿胶汤3.下利腹痛——四逆汤4.下利——四逆汤5.吐利厥逆——四逆汤/真武汤加桂枝6.月经过多——四逆加旗艾、赤石脂7.失血误治——四逆汤/真武汤8.吐血——四逆汤合柏叶汤/柏叶汤加术、附9.中寒呕吐——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加减10.下后体软——桃仁承气汤/真武汤11.久疟误下发狂——真武汤加桂枝、龙牡12.足心痛——真武汤13.胁痛——真武汤14.咳嗽——真武汤加减15.孤阳浮越——真武汤16.水肿——真武汤加桂枝17.腰脚挛痛——甘草附子汤/真武汤加桂枝、细辛18.阴疽——真武汤加味研末外敷19.上搭手——三生料加玉桂、北细辛等/真武汤加味20.遗精——乌梅丸七、陈伯坛医案1.脐孔痛——白通汤2.便秘——大建中汤3.手指挛痛——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四逆汤4.痉挛强直症——四逆散加茯苓5.睡中昏迷——吴茱萸汤6.眩晕——真武汤7.失音——肾气丸合麻黄附子细辛汤8.狂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9.胎逆危证——真武汤八、李继昌医案1.感冒误治——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加减2.带下——四逆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3.带下——吴茱萸四逆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四逆汤合桂枝汤加味4.带下——四逆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味5.伤寒误治变证——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补中益气汤6.痹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7.牙痛——四逆汤加细辛8.牙痛——清胃散加减9.痹证——甘草附子汤加味10.小儿泄泻——桂附理中汤加减/六君子汤加味11.慢惊风——六君子汤加附子等/12.咳嗽——金匮肾气丸加味九、姚贞白医案1.伤寒误治邪陷少阴——白通汤加味/桂附理中汤加味2.慢惊风——四逆汤合六君子汤3.慢惊风——逐寒荡惊汤加味/桂附理中汤加味4.阴黄——茵陈四逆汤加味/茵陈四逆汤合五苓散加减/附子理中汤加味5.寒霍乱——附子理中汤加减6.胃痛(胃下垂) ——桂附理中汤加味/补中益气汤加姜、附等/十全大补汤7.痛痹——乌头汤加细辛、牛膝、桑枝/肾气丸加归、芍8.脑血管意外——三生饮加味9.少阴中寒——麻辛附子汤加味/真武汤合二陈汤加味10.咳喘——小青龙汤加味/苓桂术甘汤加味/真武汤加味11.放射病——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四逆汤合五苓散加味/四逆汤合归脾汤加减12.厥阴伤寒——乌梅丸/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建中汤加味13.阴疽出阳——阳和汤加减十、周连三医案1.肺心病——茯苓四逆汤加桂枝2.阳亡正虚烦躁——茯苓四逆汤3.亡阳——茯苓四逆汤4.虚寒眼疾——茯苓四逆汤5.癫狂——茯苓四逆汤加龙牡6.虚寒泻泄——茯苓四逆汤加赤石脂、肉桂、砂仁7.三阴疟疾——茯苓四逆汤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四逆汤加参芪归芍乳没红花9.大汗亡阳——真武汤10.疔毒——真武汤加麻黄11.臌胀——真武汤合理中汤减白芍加泽泻、大腹皮12.胎胀——附子汤13.寒疝——桂枝汤加附子、黄芪;当归生姜羊肉汤14.小便失禁——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十一、李统华医案1.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加味2.慢性支气管炎兼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加味3.粟粒性肺结核——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当归补血汤加味4.肺炎——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加减5.高热——附子理中汤合当归补血汤加肉桂6.低热——四逆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7.失眠——四逆汤合四君子汤加味十二、萧琢如医案1.便结——四逆汤加生姜2.便结——通脉四逆汤3.寒疝——通脉四逆汤/乌头桂枝汤4.厥脱——通脉四逆汤/附子理中汤5.阴疽——四逆加人参汤/阳和汤加附子6.气痛——乌头赤石脂丸/附子理中汤7.慢惊风——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8.痢疾——理中汤合小承气汤9.类中风——真武汤/黑锡丹十三、孙秉严医案1.胃癌——辛热驱毒,化瘀攻下2.胃癌——辛热破瘀,驱毒攻下3.胃窦癌——辛温驱毒,破瘀攻下4.肺癌——温热回阳扶正,驱毒破瘀攻下5.直肠癌——温寒化瘀,驱毒通便6.结肠癌——驱毒破瘀,回阳攻下7.乙状结肠癌——辛温驱毒,破瘀攻下8.肠系膜恶性肿瘤——温阳破瘀,驱毒攻下9.肝癌——温寒化瘀,攻下10.卵巢癌——温肾暖脾,破瘀攻水,化毒11.卵巢乳头状腺瘤——温寒化瘀,驱毒攻下12.脑瘤——祛寒豁痰,破瘀通络,攻下13.脑瘤——回阳破瘀,驱毒攻下14.膀胱癌——辛温化瘀,驱毒通利15.颈椎癌——温阳化瘀,驱毒攻下16.腹壁瘤、主动脉瘤——破瘀化毒,驱寒攻下17.食道瘤——温寒化瘀,攻下18.食道炎——辛热破瘀,攻下19.慢性肝炎——辛热破瘀,攻下20.胆石症——辛温破瘀,攻下21.高烧——辛散温通,破瘀攻下十四、赵守真医案1.伤寒变证——通脉四逆汤加童便/桂枝汤加人参2.大汗亡阳——茯苓四逆汤加童便/十全大补汤加补肾药3.吐血——人参四逆汤/调胃承气汤4.慢惊风——人参四逆汤/理中汤加黄芪、补骨脂5.慢惊风——人参四逆汤6.阳虚头痛——白通汤7.虚寒气喘——真武汤加味/黑锡丹8.阳虚汗出——真武汤9.背痛——附子汤/紫金桂附膏渗白砒末外敷10.腹痛——附子粳米汤加干姜、茯苓/姜附六君子汤11.腹痛——解急蜀椒汤12.腹痛——近效白术汤13.寒积腹痛——大黄附子汤14.寒疝——乌头桂枝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15.感冒——桂枝新加汤加附子/附子汤加味16.痹证——桂枝芍药知母汤合活络效灵丹/三痹汤加味17.消渴——理中汤/人参养荣汤18.白带——完带汤加吴茱萸/桂附理中汤;金匮白术散19.白带、不育——桂附理中汤加补肾药/当归生姜羊肉汤/人参养荣汤加龟胶、鹿胶20.妇人缩阴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1.妇人缩阴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2.呕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连理汤十五、陈守义医案1.腰痛——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2.坐骨神经痛——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3.膝关节积液——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4.肩关节痹证——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5.顽痹——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6.类风湿性关节炎——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7.坐骨神经痛——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8.湿热痹——四妙丸合三仁汤加川草乌等9.风寒外感——麻桂辛四逆汤加味10.产后身痛——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逆汤加味11.痛经——少腹逐瘀汤加乌、附12.肝硬化——真武汤汤合五苓散加减13.乙肝、黄疸——茵陈术附汤合真武汤、五苓散加味十六、曾辅民医案1.舌疮——四逆汤加肉桂2.不寐——四逆汤加加龟板、肉桂、砂仁3.虚阳外越——人参四逆汤加味4.水疱——四逆汤加白芷5.经漏——四逆汤加肉桂、炮姜*6.便秘——四逆汤加肉桂7.小腹胀冷——吴茱萸四逆汤加味8.痛经——四逆汤加味9.畏寒——四逆汤加味10.胃胀——四逆汤加味11.胃胀——四逆汤加味12.胃胀——四逆汤合橘枳姜汤加味13.痹症——乌附细辛大剂14.痹症——乌附细辛大剂15.咳嗽——理中汤加砂仁、半夏16.泄泻兼外感——理中汤加砂仁、半夏17.胃寒——封髓丹/附子理中汤加味18.泄泻——附子理中汤加味19.呃逆——甘草干姜汤加味20.呃逆——甘草干姜汤加味21.身热、浮肿——桂枝加附子汤22.颤动症——桂枝甘草汤加附子、补肾药23.饭后困倦——桂枝甘草汤加附子、砂仁、黄芪24.睡醒饥饿症——桂枝甘草汤加附子、砂仁、炮姜25.心烦、失眠——桂甘龙牡汤加味26.胃胀痛——大建中汤加减27.胃腹痛胀——大建中汤合四逆汤加减28.心下痛——大建中汤加减29.身痛、流涕——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苍术/附子、桂枝加补肾药/四逆汤合缩泉饮30.腰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苍术、白芷31.红斑——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乌蛇、徐长卿32.红斑——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33.下肢痠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白酒、山茱萸34.乳房胀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35.乳房胀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36.关节疼痛——当归四逆汤加减37.关节痠软——当归四逆汤加沙苑子、枸杞子、生姜38.醒后身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9.痛经——乌头桂枝汤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40.胁痛——当归四逆汤加减*(曾氏自己发)41.腰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42.头痛——吴茱萸汤加附子等43.头痛——吴茱萸汤加麻黄、苍术44.痤疮——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合入丹参饮/合入升陷汤45.痤疮——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十七、顾树华医案1.发热——麻辛附子汤加桂枝/真武汤加桂枝/黄芪建中汤2.发热——麻黄细辛附子汤加桂枝、姜枣、甘草/白通汤加桂枝、细辛、生姜3.咳嗽——麻黄细辛附子汤合二陈汤加味4.咳喘(支气管肺炎)——小青龙汤加茯苓/真武汤加桂枝、细辛、法半夏5.哮症——小青龙汤加杏仁、苏子、茯苓/真武汤加细辛、厚朴、法半夏6.咳嗽(肺心病)——小青龙汤加杏仁/麻辛附子汤合二陈汤/四逆二陈汤加味7.喘证——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加檀香8.心力衰竭——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四逆汤合桂枝龙牡汤/大回阳饮9.肾结石——四逆汤合五苓散加减10.水肿(肺心病)——四逆汤合五苓散/真武汤加味11.腹泻(放射性肠炎)——四逆汤合理中汤/四逆汤合理中汤、四神丸12.糖尿病高渗昏迷——四逆汤合小半夏汤加减/人参四逆汤13.阳脱——四逆汤合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14.亡阳(大汗腺癌术后休克)——大回阳饮加半夏15.血崩——四逆汤加味16.眩晕(冠心病、颈椎病)——真武汤加桂枝17.肠梗阻——大黄附子汤加味18.痹证——白术附子汤加味19.痹证——甘草附子汤加味/真武汤加味十八、顾树祥医案1.发热(太少两感)——麻辛附子汤加味2.咽痛——麻辛附子汤加味/白通汤加味3.鼻渊——麻辛附子汤加味4.失音(伤寒误治)——麻辛附子汤加味5.咳嗽——麻辛附子二陈汤/四逆二陈汤加减6.戴阳(病毒性心肌炎)——白通汤/白通汤/大回阳饮7.下利、烦躁——白通加猪胆汁汤/四逆汤、附桂理中汤8.胃出血——大回阳饮加味9.顽固性泄泻——大回阳饮加味十九、余天泰医案1.慢性萎缩性胃炎——桂附理中汤加味2.胰腺囊肿——桂附理中汤加味3.腹痛——理中汤合大黄附子汤加味4.痛风——四逆汤加味5.冠心病心绞痛——四逆汤加味6.盗汗——四逆汤加味7.慢性咽炎——潜阳封髓丹加味8.老年精神分裂症——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9.失眠——祝氏温潜法二十、傅文录医案1.长期低热——人参四逆汤加味2.发热——人参四逆汤加味3.结核性发热——人参四逆汤加砂仁4.低热——人参四逆汤5.胃胀——人参四逆汤加砂仁6.慢性胃炎——人参四逆汤加味7.消化不良——人参四逆汤加味8.心动过缓——人参四逆汤加味9.心肌梗死——人参四逆汤加味10.心动过缓——补坎益离丹加减11.心衰、心房纤颤——补坎益离丹加味12.心动过缓——四逆汤合保元汤加味13.肺气肿——破格救心汤加味14.顽固性咳嗽——破格救心汤加味15 .咳嗽——破格救心汤加味16.顽固性失眠——潜阳封髓丹加干姜17.更年期抑郁证——潜阳封髓丹加紫石英、灵磁石、山楂18.抑郁症——潜阳封髓丹加味19.顽固性口疮——潜阳封髓丹加味20.慢性咽炎——潜阳丹合封髓丹加牛膝、桔梗21.低热——潜阳丹加味/四逆汤加味22.慢性肾炎伴失眠——潜阳丹加味23.口舌干燥症——全真一气汤加砂仁、桔梗24.腰扭伤——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25.腰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26.腰椎间盘突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加熟地27.膝关节肿痛——麻黄附子细辛汤/白芷面外敷28.风湿性关节炎——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29.过敏性鼻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肾四味30.病窦综合征伴音哑——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四逆汤加肉桂32.亚健康状态——补一大汤药加味33.阳虚外感——再造散加三七34.发热伴心动过缓——再造散加味35.发热——再造散加味36.糖尿病合并外感——再造散加味/潜阳丹加味37.奔豚病——温氏奔豚汤加味38.特发性浮肿案——实脾散加泽兰、泽泻、泽漆39.慢性肾炎——实脾散加味40.慢性肾炎——实脾散加味41.顽固性痤疮——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42.复发性疮疡——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43.复发性疮疡——薏苡附子败酱散合神效托里散加减44.直肠黏膜脱垂——补中益气汤加味45.子宫下垂——补中益气汤加味二十一、庄严医案1.咳嗽——四逆汤2.咳嗽——四逆汤3.咳嗽——四逆汤加肉桂4.胸闷——四逆汤加肉桂5.便血——四逆汤加肉桂6.咽痛、发热——四逆汤加肉桂/四逆汤7.发热——四逆汤加肉桂8.发热——四逆汤加桂枝9.泄泻——四逆汤加肉桂10.失眠——四逆汤加肉桂11.发热——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四逆汤12.肛周脓肿——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汤13.尿路感染——附子理中汤加味转发至微博。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中医流派众多,火神派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显著的疗效在中医领域独树一帜。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些新选的火神派医案,带您领略这一中医流派的魅力。
医案一:阳虚畏寒患者_____,女,45 岁。
自述近一年来特别怕冷,即使在夏季也需要穿厚衣服,手脚常年冰凉,稍微受点风就会感冒。
平日里精神萎靡,总是觉得疲惫不堪,食欲也不佳。
经过详细的诊断,发现患者脉象沉细无力,舌淡苔白。
火神派医生认为这是典型的阳虚之证。
于是,开出了以附子、肉桂、干姜等为主的方剂。
其中附子用量较大,以温补肾阳。
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怕冷的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食欲逐渐恢复。
医案二:宫寒不孕_____女士,32 岁,结婚多年未孕。
每次月经期间都会出现小腹冷痛,经量少且有血块,颜色暗淡。
平时也经常感到腰膝酸软,小腹发凉。
经过诊断,判定为宫寒不孕。
火神派医生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治则,方剂中重用附子、艾叶、吴茱萸等药物。
经过几个疗程的调理,患者月经逐渐正常,小腹冷痛的症状消失。
不久之后,传来了怀孕的好消息。
医案三:慢性腹泻_____先生,50 岁,慢性腹泻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
每天大便次数多达四五次,大便不成形,腹部总是隐隐作痛,喜温喜按。
医生通过诊断,发现其脉象沉弱,舌苔白腻。
认为是脾肾阳虚导致的腹泻。
开具了包含附子、白术、茯苓、肉豆蔻等的药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腹泻的次数逐渐减少,大便逐渐成形,腹痛也得到了缓解。
这些医案充分展示了火神派在治疗阳虚、虚寒病症方面的独特优势。
火神派强调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治病重在扶阳。
在用药上,常常大胆使用附子、肉桂、干姜等大辛大热之品,以回阳救逆、温阳散寒。
然而,火神派的用药并非盲目大胆,而是建立在准确的辨证论治基础之上。
医生需要通过仔细的望、闻、问、切,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是否属于阳虚范畴,以及阳虚的程度,从而合理调整药物的用量和配伍。
同时,使用大剂量的温热药物也需要谨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服药反应,避免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火神派--李可老中医经验处方36条火神派--李可老中医经验处方36条_月儿弯弯_新浪博客1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
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
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
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
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
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
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
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
7 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
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
什么是清热解毒?有热毒你才清解。
《名医傅青主》火神方
从治火神方说说傅青主治热症的方法
傅青主治火神方
丝瓜子一两,元参一两,柴胡一钱,升麻一钱,当归五钱。
又方
青蒿三钱,元参一两,干葛三两,黄芪三钱,升麻三钱。
第一个方,傅青主用柴胡来治肝胆之热;第二个方,则用青蒿来治肝胆之热,再加上治阳明热的干葛。
由此可知,傅青主治热证,主要从肝胆热来治。
我们再来看看傅青主的泻火汤总方。
【泻火汤总方】栀子三钱,丹皮三钱,白芍五钱,元参二钱,甘草一钱。
【用法】水煎服。
【加减】心火加黄连,胃火加石膏,肾火加黄柏、知母各一钱,肺火加黄芩一钱,大肠火加地榆,小肠火加麦冬、天冬各一钱,膀胱火加泽泻三钱。
由傅青方的这个泻火总方的组成可知,傅青主泻火主用栀子、白芍等泻肝热之药。
因为肝为木,木除而火无从所生,木减则火减。
所以傅青主说:治火何以独治肝经?盖肝属木,最易生火;肝火散,则诸经之火俱散。
但散火必须用下泄之药,而使火之有出路也则得矣。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傅青主虽然以治肝经为主,却仍然要辨证论治,看除了肝经之外,还有那一经有火邪,然后再随证治之。
这个原理从泻火总方的加减中可以得知。
彭重善:“火神派”治肺病的3大基本方导读:火神派用药大胆,在治疗肺系疾病时注重桂枝和附子,变化组合能够治疗外感内伤各类肺部症状。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跟随扶阳医学第四代传人彭重善先生,学习一下治疗肺系疾病常用的三法三方。
我们现在所遇到的病人70%~90%都是亚健康状态,都属于真气亏损,阳虚的病人,对我们实际中常用的治疗法,我做了如下归纳。
1桂枝法症状和诊断:咳嗽,喉痒,痰不利,脉浮紧,外感证候。
基本法:桂枝尖30g,茅术15g,茯神15g,石菖蒲20g,西砂仁15g,生楂肉20g,法半夏20g,制南星片15g,陈皮(或广皮)15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生姜60g。
法的变化:(1)若有燥气,脉微洪微劲,则加油厚朴15g、香白芷20g(此时,制南星片暂时不用)。
(2)若喉痛,则去制南星片,加广紫菀15g、油厚朴15g、香白芷20g(燥气或太阳证波及阳明,太阳阳明兼证)。
(3)若干咳,有黄坨坨痰少许,则去制南星,加浙贝母20g。
(4)若风邪甚,可加天麻15g(天麻不仅祛风邪,还可祛肺上的风;若脉洪大,说明血压不稳,天麻和楂肉还可以稳定血压)。
(5)若伤食,可加炒大麦芽20g(大麦芽与楂肉化顽食,还有个用意,加了大麦芽,在这个法中,还有助阳的作用。
大麦芽和生楂肉帮助脾胃消化,脾胃的阳足了,全身的阳也有了)。
注:无论如何变化,基本方可服2~3剂,再变化其他法方,服1~3剂,症解停用。
一俟风寒邪去,则应变法。
基本法未服2~3剂,病是去不掉的。
大家在临床实践中一定要注意,每个法都当用2~3剂,再变其他的法。
一定要把风寒去掉之后,桂枝法再变。
2附片桂枝法症状和诊断:外邪证候(即风寒之邪)已基本去了(轻取膀胱脉紧象已经基本去掉,可能沉取还有紧象),或只咳嗽无外邪之证候(只是肺脉紧)。
若咳,脉滞,或滞微紧,微浮(均指轻取、左手膀胱脉),或左手脉轻取不紧,但沉取紧,肺脉紧者,可用此法。
基本法:制附片60g,茅术(或贡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桂枝尖30g,生楂肉(或炒小茴香)20g,西砂仁15g,石菖蒲20g,广皮15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生姜60g。
李可经验集(九)火神派药方选百草居(原华夏中医论坛)(九)火神派药方选1.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桂枝干姜甘草,治疗阳虚感寒证。
2.小青龙汤加附子治疗外寒内饮水气病。
3.羌活附子汤:羌活附子干姜木香小茴香。
治疗寒湿气滞,阳虚感寒而中焦气滞腹胀有效方。
4四逆汤二陈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治疗一切肺部痰饮阴证。
5补一大丸(补晓岚经验方):附子干姜防风天麻槀本白芷蔓荆子麻黄细辛茯苓半夏泽泻酒大黄川芎肉桂羌活。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方。
“平人可饮,病家宜服,有病治病,无病预防,集治病与保健于一方。
一般人饮之可以舒筋络,活气血,消外感,减疲劳,提精神,壮体力,对于劳累之人见效尤著。
治亚健康状态之人”。
6脾虚感寒,用桂枝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枝。
乌附麻黄细辛桂姜汤治疗痛痹证。
小续命汤:麻黄杏仁甘草桂枝白芍生姜防风防己川芎黄芩人参附子,治疗风邪中经络证,功能通阳祛风。
不少中风并患者早起多合并有外风之诱因,而早期通阳祛风不仅使表散同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7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治疗手足厥寒证,病重者加吴茱萸。
李可用细辛三十克至六十克进行煎剂并没有发现毒副作用,只是口感不太好(我问:细辛麻辣麻辣,有必要用至六十克吗?我最多煎剂用五到十克就能达到治疗目的。
绝不会使病人冒着中毒死亡的危险而任意加重细辛的用量,以免我大夫被送上致人死亡的被告席!)8附子八物汤:附子生姜桂枝白术茯苓白芍甘草人参,此方乃四君子汤合桂枝加附子汤附子理中汤,温阳除湿,治疗风湿历节病疼痛剧烈者。
9建中汤加附子汤是仲景治疗阳虚之总方也,功能温经补虚,和里缓急,治疗头面畏寒,中焦虚寒,虚劳里急。
若久病之人无身热头痛等症,而恶风者,外体虚也;而畏寒者,内气馁也,恶风者可与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温阳补虚,治疗中焦虚寒虚劳里急。
吴茱萸汤一方,后世多用于治疗头巅顶痛一症最多,但是火神派多把吴茱萸汤合于四逆汤中,取名吴茱萸四逆汤或者四逆加吴茱萸汤。
吴茱萸以用于三阴重症患者,此方用药与意图,显然已经是少阴厥阴同治之法。
火神派治疗慢性鼻窦炎
火神派治疗慢性鼻窦炎-
病因在「流感」。
若一味使用发散药物治疗鼻窦炎,就会使正气愈加耗散而流涕不止。
所以,不论寒热,皆可以加减封髓丹、白通汤治之。
封髓丹药方:缩砂仁30g,炒黄柏15g,炙甘草12g,中肉桂10g,吴茱萸10g,淡干姜10g,炮附子10g。
屡屡获效。
治疗过敏性鼻窦炎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姜桂汤。
服后不到半日,就可以止住喷嚏、鼻塞、流涕的症状。
若重炙关元穴或膏肓穴,可以使正气得以恢复,升降收散,全凭自然,不只是治愈鼻窦炎,与肺肾相关的疾病都可以同时治愈。
总之,治疗疾病应以「扶正袪邪」为原则。
验方:以小纱布裹绿豆大的蒜泥,紧插入鼻孔中,忍耐一夜即愈。
愈后必须服用30~50剂白通汤或四逆汤方可治本。
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事。
火神派简介一、火神派释义二、重视阳气,肾阳为本三、注重扶阳,擅用附子火神派医案精解一、戴丽三医案1.小儿慢性肾炎——茯苓四逆汤/白通汤2.胃痛——四逆汤3.发热咳喘——四逆汤加味/ 桂枝加附子汤4.舌痛——四逆汤5.唇口疼痛——四逆汤/封髓丹6.崩漏——独参汤/四逆汤/龟龄集/归芍理中汤加炮姜/人参养荣丸7 .胃溃疡出血——四逆汤/潜阳丹加肉桂8. 戴阳证——白通汤加猪胆汁、童便9.“阴阳交”——益元汤10 .失血——干姜附子汤11.心悸——附子甘草汤/补坎益离丹/潜阳丹12.脏寒癃胀——肉桂生姜汤/白通汤加味/四逆汤合金刚丸加味13.阳虚寒湿——理中汤加味/枳实栀子豉汤/姜桂苓半汤14.长期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15.头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小白附子汤加减16.捻颈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小白附子汤加减17.寒凝经脉耳后起核——麻辛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加香附、麦芽/封髓丹18.中耳炎——麻黄附子细辛汤/龙胆泻肝汤加减19.浮肿——麻桂各半汤加味/藿香桂枝汤加减/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真武汤20.左臂疼痛——麻黄加术汤合麻杏苡甘汤加桑枝21.浮肿——附子桂枝独活寄生汤/ 济生肾气汤/右归饮合桂附八味丸22.视物不明兼头痛——小白附子汤/《局方》密蒙花散加防风23.寒入厥阴——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吴茱萸四逆汤24.颤抖——术附汤合姜附茯半汤加味/附子桂枝独活寄生汤加南星/附子理中汤加味25.饮癖——苍术丸26.寒凝发颐——封髓丹加吴茱萸、肉桂27.肝寒腹痛——霹雳汤/大橘皮汤加干姜/大黄附子汤/调胃承气汤28.鹤膝风——阳和汤加味/内托生肌散二、吴佩衡医案1.麻疹转阴——白通汤加肉桂2.麻疹危证——白通汤加肉桂/四逆汤加味3.麻疹危证——四逆汤4.麻疹危证——麻辛附子汤加生姜、甘草/白通汤/四逆汤加肉桂、茯苓5.麻疹垂危——增液汤加减6.感冒——麻辛附子汤加桂尖/四逆汤合二陈加辛、味7.半产血崩——四逆汤合当归补血汤加艾叶、大枣8.急惊风——桂枝汤加粳米9.牙痛——四逆汤加肉桂、麻黄、细辛三、唐步祺医案1.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2.小儿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加麻黄汤/四逆汤加术、苓3.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理中汤去参加茯苓/姜桂苓夏汤4.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加麻黄汤/甘草干姜汤/附子理中汤5.咳喘——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理中汤去参加茯苓/苓桂术甘汤加半夏、生姜6.咳喘——四逆加麻黄汤/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理中汤去参,加砂、蔻7.咳喘——四逆汤加葱白/附子理中汤/苓桂术甘汤加干姜、半夏8.咳喘——麻黄汤加苏、防/麻黄汤加生姜、半夏9.小儿咳喘——麻黄汤加半夏、生姜/六君子汤10.咳喘——小青龙汤/四逆加麻黄汤/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理中汤加丁香11.咳嗽——小半夏加茯苓汤/苓桂术甘汤加半夏、生姜/四君汤加砂、蔻12.小儿咳嗽——小半夏加茯苓汤加甘草、紫苑/附子理中汤加茯苓/六君子汤13.小儿咳喘——小半夏加茯苓汤/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苓桂术甘汤加半夏、生姜四、祝味菊医案1.咳嗽——小青龙汤加附子2.胃痞——真武汤加减3.带下——附子理中汤加味4.泄泻——温脾汤加减5.痢疾——温脾汤加减6.痢疾——温脾汤加减7.浮肿——真武汤加味8.伤寒自汗气促——真武汤加减9.痹痛——附子、桂枝等10.会阴胀痛——金铃子、川乌等11.湿温——麻黄、附子、大腹皮等五、卢铸之医案1.恶性子宫瘤——附子理中汤加味2.子宫癌——附子理中汤加味3.子宫癌——附子理中汤加味六、黎庇留医案1.下利厥逆——四逆汤2.下利——四逆汤/黄连阿胶汤3.下利腹痛——四逆汤4.下利——四逆汤5.吐利厥逆——四逆汤/真武汤加桂枝6.月经过多——四逆加旗艾、赤石脂7.失血误治——四逆汤/真武汤8.吐血——四逆汤合柏叶汤/柏叶汤加术、附9.中寒呕吐——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加减10.下后体软——桃仁承气汤/真武汤11.久疟误下发狂——真武汤加桂枝、龙牡12.足心痛——真武汤13.胁痛——真武汤14.咳嗽——真武汤加减15.孤阳浮越——真武汤16.水肿——真武汤加桂枝17.腰脚挛痛——甘草附子汤/真武汤加桂枝、细辛18.阴疽——真武汤加味研末外敷19.上搭手——三生料加玉桂、北细辛等/真武汤加味20.遗精——乌梅丸七、陈伯坛医案1.脐孔痛——白通汤2.便秘——大建中汤3.手指挛痛——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四逆汤4.痉挛强直症——四逆散加茯苓5.睡中昏迷——吴茱萸汤6.眩晕——真武汤7.失音——肾气丸合麻黄附子细辛汤8.狂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9.胎逆危证——真武汤八、李继昌医案1.感冒误治——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加减2.带下——四逆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3.带下——吴茱萸四逆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四逆汤合桂枝汤加味4.带下——四逆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味5.伤寒误治变证——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补中益气汤6.痹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7.牙痛——四逆汤加细辛8.牙痛——清胃散加减9.痹证——甘草附子汤加味10.小儿泄泻——桂附理中汤加减/六君子汤加味11.慢惊风——六君子汤加附子等/12.咳嗽——金匮肾气丸加味九、姚贞白医案1.伤寒误治邪陷少阴——白通汤加味/桂附理中汤加味2.慢惊风——四逆汤合六君子汤3.慢惊风——逐寒荡惊汤加味/桂附理中汤加味4.阴黄——茵陈四逆汤加味/茵陈四逆汤合五苓散加减/附子理中汤加味5.寒霍乱——附子理中汤加减6.胃痛(胃下垂) ——桂附理中汤加味/补中益气汤加姜、附等/十全大补汤7.痛痹——乌头汤加细辛、牛膝、桑枝/肾气丸加归、芍8.脑血管意外——三生饮加味9.少阴中寒——麻辛附子汤加味/真武汤合二陈汤加味10.咳喘——小青龙汤加味/苓桂术甘汤加味/真武汤加味11.放射病——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四逆汤合五苓散加味/四逆汤合归脾汤加减12.厥阴伤寒——乌梅丸/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建中汤加味13.阴疽出阳——阳和汤加减十、周连三医案1.肺心病——茯苓四逆汤加桂枝2.阳亡正虚烦躁——茯苓四逆汤3.亡阳——茯苓四逆汤4.虚寒眼疾——茯苓四逆汤5.癫狂——茯苓四逆汤加龙牡6.虚寒泻泄——茯苓四逆汤加赤石脂、肉桂、砂仁7.三阴疟疾——茯苓四逆汤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四逆汤加参芪归芍乳没红花9.大汗亡阳——真武汤10.疔毒——真武汤加麻黄11.臌胀——真武汤合理中汤减白芍加泽泻、大腹皮12.胎胀——附子汤13.寒疝——桂枝汤加附子、黄芪;当归生姜羊肉汤14.小便失禁——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十一、李统华医案1.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加味2.慢性支气管炎兼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加味3.粟粒性肺结核——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当归补血汤加味4.肺炎——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加减5.高热——附子理中汤合当归补血汤加肉桂6.低热——四逆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7.失眠——四逆汤合四君子汤加味十二、萧琢如医案1.便结——四逆汤加生姜2.便结——通脉四逆汤3.寒疝——通脉四逆汤/乌头桂枝汤4.厥脱——通脉四逆汤/附子理中汤5.阴疽——四逆加人参汤/阳和汤加附子6.气痛——乌头赤石脂丸/附子理中汤7.慢惊风——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8.痢疾——理中汤合小承气汤9.类中风——真武汤/黑锡丹十三、孙秉严医案1.胃癌——辛热驱毒,化瘀攻下2.胃癌——辛热破瘀,驱毒攻下3.胃窦癌——辛温驱毒,破瘀攻下4.肺癌——温热回阳扶正,驱毒破瘀攻下5.直肠癌——温寒化瘀,驱毒通便6.结肠癌——驱毒破瘀,回阳攻下7.乙状结肠癌——辛温驱毒,破瘀攻下8.肠系膜恶性肿瘤——温阳破瘀,驱毒攻下9.肝癌——温寒化瘀,攻下10.卵巢癌——温肾暖脾,破瘀攻水,化毒11.卵巢乳头状腺瘤——温寒化瘀,驱毒攻下12.脑瘤——祛寒豁痰,破瘀通络,攻下13.脑瘤——回阳破瘀,驱毒攻下14.膀胱癌——辛温化瘀,驱毒通利15.颈椎癌——温阳化瘀,驱毒攻下16.腹壁瘤、主动脉瘤——破瘀化毒,驱寒攻下17.食道瘤——温寒化瘀,攻下18.食道炎——辛热破瘀,攻下19.慢性肝炎——辛热破瘀,攻下20.胆石症——辛温破瘀,攻下21.高烧——辛散温通,破瘀攻下十四、赵守真医案1.伤寒变证——通脉四逆汤加童便/桂枝汤加人参2.大汗亡阳——茯苓四逆汤加童便/十全大补汤加补肾药3.吐血——人参四逆汤/调胃承气汤4.慢惊风——人参四逆汤/理中汤加黄芪、补骨脂5.慢惊风——人参四逆汤6.阳虚头痛——白通汤7.虚寒气喘——真武汤加味/黑锡丹8.阳虚汗出——真武汤9.背痛——附子汤/紫金桂附膏渗白砒末外敷10.腹痛——附子粳米汤加干姜、茯苓/姜附六君子汤11.腹痛——解急蜀椒汤12.腹痛——近效白术汤13.寒积腹痛——大黄附子汤14.寒疝——乌头桂枝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15.感冒——桂枝新加汤加附子/附子汤加味16.痹证——桂枝芍药知母汤合活络效灵丹/三痹汤加味17.消渴——理中汤/人参养荣汤18.白带——完带汤加吴茱萸/桂附理中汤;金匮白术散19.白带、不育——桂附理中汤加补肾药/当归生姜羊肉汤/人参养荣汤加龟胶、鹿胶20.妇人缩阴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1.妇人缩阴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2.呕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连理汤十五、陈守义医案1.腰痛——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2.坐骨神经痛——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3.膝关节积液——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4.肩关节痹证——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5.顽痹——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6.类风湿性关节炎——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7.坐骨神经痛——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8.湿热痹——四妙丸合三仁汤加川草乌等9.风寒外感——麻桂辛四逆汤加味10.产后身痛——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逆汤加味11.痛经——少腹逐瘀汤加乌、附12.肝硬化——真武汤汤合五苓散加减13.乙肝、黄疸——茵陈术附汤合真武汤、五苓散加味十六、曾辅民医案1.舌疮——四逆汤加肉桂2.不寐——四逆汤加加龟板、肉桂、砂仁3.虚阳外越——人参四逆汤加味4.水疱——四逆汤加白芷5.经漏——四逆汤加肉桂、炮姜*6.便秘——四逆汤加肉桂7.小腹胀冷——吴茱萸四逆汤加味8.痛经——四逆汤加味9.畏寒——四逆汤加味10.胃胀——四逆汤加味11.胃胀——四逆汤加味12.胃胀——四逆汤合橘枳姜汤加味13.痹症——乌附细辛大剂14.痹症——乌附细辛大剂15.咳嗽——理中汤加砂仁、半夏16.泄泻兼外感——理中汤加砂仁、半夏17.胃寒——封髓丹/附子理中汤加味18.泄泻——附子理中汤加味19.呃逆——甘草干姜汤加味20.呃逆——甘草干姜汤加味21.身热、浮肿——桂枝加附子汤22.颤动症——桂枝甘草汤加附子、补肾药23.饭后困倦——桂枝甘草汤加附子、砂仁、黄芪24.睡醒饥饿症——桂枝甘草汤加附子、砂仁、炮姜25.心烦、失眠——桂甘龙牡汤加味26.胃胀痛——大建中汤加减27.胃腹痛胀——大建中汤合四逆汤加减28.心下痛——大建中汤加减29.身痛、流涕——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苍术/附子、桂枝加补肾药/四逆汤合缩泉饮30.腰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苍术、白芷31.红斑——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乌蛇、徐长卿32.红斑——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33.下肢痠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白酒、山茱萸34.乳房胀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35.乳房胀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36.关节疼痛——当归四逆汤加减37.关节痠软——当归四逆汤加沙苑子、枸杞子、生姜38.醒后身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9.痛经——乌头桂枝汤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40.胁痛——当归四逆汤加减*(曾氏自己发)41.腰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42.头痛——吴茱萸汤加附子等43.头痛——吴茱萸汤加麻黄、苍术44.痤疮——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合入丹参饮/合入升陷汤45.痤疮——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十七、顾树华医案1.发热——麻辛附子汤加桂枝/真武汤加桂枝/黄芪建中汤2.发热——麻黄细辛附子汤加桂枝、姜枣、甘草/白通汤加桂枝、细辛、生姜3.咳嗽——麻黄细辛附子汤合二陈汤加味4.咳喘(支气管肺炎)——小青龙汤加茯苓/真武汤加桂枝、细辛、法半夏5.哮症——小青龙汤加杏仁、苏子、茯苓/真武汤加细辛、厚朴、法半夏6.咳嗽(肺心病)——小青龙汤加杏仁/麻辛附子汤合二陈汤/四逆二陈汤加味7.喘证——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加檀香8.心力衰竭——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四逆汤合桂枝龙牡汤/大回阳饮9.肾结石——四逆汤合五苓散加减10.水肿(肺心病)——四逆汤合五苓散/真武汤加味11.腹泻(放射性肠炎)——四逆汤合理中汤/四逆汤合理中汤、四神丸12.糖尿病高渗昏迷——四逆汤合小半夏汤加减/人参四逆汤13.阳脱——四逆汤合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14.亡阳(大汗腺癌术后休克)——大回阳饮加半夏15.血崩——四逆汤加味16.眩晕(冠心病、颈椎病)——真武汤加桂枝17.肠梗阻——大黄附子汤加味18.痹证——白术附子汤加味19.痹证——甘草附子汤加味/真武汤加味十八、顾树祥医案1.发热(太少两感)——麻辛附子汤加味2.咽痛——麻辛附子汤加味/白通汤加味3.鼻渊——麻辛附子汤加味4.失音(伤寒误治)——麻辛附子汤加味5.咳嗽——麻辛附子二陈汤/四逆二陈汤加减6.戴阳(病毒性心肌炎)——白通汤/白通汤/大回阳饮7.下利、烦躁——白通加猪胆汁汤/四逆汤、附桂理中汤8.胃出血——大回阳饮加味9.顽固性泄泻——大回阳饮加味十九、余天泰医案1.慢性萎缩性胃炎——桂附理中汤加味2.胰腺囊肿——桂附理中汤加味3.腹痛——理中汤合大黄附子汤加味4.痛风——四逆汤加味5.冠心病心绞痛——四逆汤加味6.盗汗——四逆汤加味7.慢性咽炎——潜阳封髓丹加味8.老年精神分裂症——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9.失眠——祝氏温潜法二十、傅文录医案1.长期低热——人参四逆汤加味2.发热——人参四逆汤加味3.结核性发热——人参四逆汤加砂仁4.低热——人参四逆汤5.胃胀——人参四逆汤加砂仁6.慢性胃炎——人参四逆汤加味7.消化不良——人参四逆汤加味8.心动过缓——人参四逆汤加味9.心肌梗死——人参四逆汤加味10.心动过缓——补坎益离丹加减11.心衰、心房纤颤——补坎益离丹加味12.心动过缓——四逆汤合保元汤加味13.肺气肿——破格救心汤加味14.顽固性咳嗽——破格救心汤加味15 .咳嗽——破格救心汤加味16.顽固性失眠——潜阳封髓丹加干姜17.更年期抑郁证——潜阳封髓丹加紫石英、灵磁石、山楂18.抑郁症——潜阳封髓丹加味19.顽固性口疮——潜阳封髓丹加味20.慢性咽炎——潜阳丹合封髓丹加牛膝、桔梗21.低热——潜阳丹加味/四逆汤加味22.慢性肾炎伴失眠——潜阳丹加味23.口舌干燥症——全真一气汤加砂仁、桔梗24.腰扭伤——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25.腰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26.腰椎间盘突出——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加熟地27.膝关节肿痛——麻黄附子细辛汤/白芷面外敷28.风湿性关节炎——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29.过敏性鼻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肾四味30.病窦综合征伴音哑——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四逆汤加肉桂32.亚健康状态——补一大汤药加味33.阳虚外感——再造散加三七34.发热伴心动过缓——再造散加味35.发热——再造散加味36.糖尿病合并外感——再造散加味/潜阳丹加味37.奔豚病——温氏奔豚汤加味38.特发性浮肿案——实脾散加泽兰、泽泻、泽漆39.慢性肾炎——实脾散加味40.慢性肾炎——实脾散加味41.顽固性痤疮——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42.复发性疮疡——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43.复发性疮疡——薏苡附子败酱散合神效托里散加减44.直肠黏膜脱垂——补中益气汤加味45.子宫下垂——补中益气汤加味二十一、庄严医案1.咳嗽——四逆汤2.咳嗽——四逆汤3.咳嗽——四逆汤加肉桂4.胸闷——四逆汤加肉桂5.便血——四逆汤加肉桂6.咽痛、发热——四逆汤加肉桂/四逆汤7.发热——四逆汤加肉桂8.发热——四逆汤加桂枝9.泄泻——四逆汤加肉桂10.失眠——四逆汤加肉桂11.发热——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四逆汤12.肛周脓肿——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汤13.尿路感染——附子理中汤加味【按 Ctrl+p 打印本页】【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