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任两脉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调经一门与冲任二脉息息相关
*导读:家父每谈脉论证,常谆谆嘱咐,女子有经、带、胎、产,所以有别于男子也。
故《傅青主女科》云:盖妇人之经最难调,苟不……
家父每谈脉论证,常谆谆嘱咐,女子有经、带、胎、产,所以有别于男子也。
故《傅青主女科》云:盖妇人之经最难调,苟不分别细微,用药鲜有效。
然调经一门与冲任二脉息息相关,此必知之。
贾某,女,17岁,1972年5月3日初诊,自诉一月前,体育比赛后经事不调,每日行经淋漓不尽,延及十数日方罢,精神萎顿,纳谷不佳,舌淡脉细濡,多次延医省疾不效,频用黄体酮合乙菧酚人工周期止血,其证仍此起彼伏。
也曾求诊中医,迭进益气养血固涩之品,起色仍微,病情缠绵,苦无终日。
家父诊之曰:室女正值催发之时,全赖肾气推动,若劳体伤肾,定致冲任不固,此患者年二七刚过,天癸虽至而尚未成熟,故断不可无视肾气不足之虑,遂投方四物汤加减:当归15克,川芎5克,炒白芍10克,熟地30克,芥穗炭5克,山茱萸12克,川断6克,焦白术15克,枸杞子12克,海螵蛸10克,甘草3克。
5剂,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益脾肾而调摄冲任。
二诊,血下停止,继以前方加生黄芪15克,升麻3克,再无病情反复。
家父释之曰: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非
一定不变之法。
临诊必须相机出入。
是谓知规矩以成方圆,此案肾亏无疑,但兼脾虚统血无力。
盖少女生长发育有赖肾气旺盛,然肾气尚需水谷培之,故补肾必兼扶脾,使先后天相倚为用。
肾旺则冲任固,脾盛则气血固,其有相得益彰之望也。
冲任二脉属于奇经八脉,有关冲任对于女性的重要性,早见《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上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关系着女性的经、带、胎、产、乳,冲任受损,可致冲任功能紊乱,产生妇科疾病。
故临床治疗妇科疾病常以调理冲任,为治疗原则。
冲任学说在中医妇科学理论中位置重要,被推崇为妇科病辨证论治的纲领。
以下试从四个方面阐明冲脉任脉在妇科中的重要性。
1 冲任的循行及生理功能冲脉起于胞中,分为三支,前行于腹,后行于背,上至头,下至足,内外表里无所不涉。
前与任脉相并,后通督脉,面部灌诸阳,下肢部渗三阴,与十二经相通。
由于冲脉容纳了来自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的气血,故有“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之称。
血海气血的调匀与蓄溢直接关系着月经的形成,应时而下以及乳汁的生化。
正如《景岳全书.妇人归》所说:“经本阴血也,何脏无之?惟脏腑之血皆归于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
所以冲脉为病,可见月经不调,不孕,经行吐衄等。
另外,乳汁与经血同源,冲脉隶于阳明,其病又可见缺乳、乳汁自出,妊娠恶阻。
任脉亦起自胞中,出会阴,沿腹部正中在线行,过咽喉,环唇,至目下。
与肝、脾、肾三经会于曲骨、中极、关元穴。
手三阴经也通过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阴维脉与冲脉皆在腹部与之相合。
通过循行任脉便于诸阴经取得联系,交会于膻中穴,故有“阴脉之海”之称。
凡人体阴液(包括精、血、津液)皆归任脉所主,任脉之气通,表明阴液旺盛,配之冲脉血盛,下达胞宫,月事方得以应时而下,并为孕育妊养创造条件。
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曰:“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
”另一方面,任脉所承受的阴血津液也是乳汁和带液分泌的物质基础,所以任脉为病可致月经不调、带下、不孕、胎萎不长、胎漏、堕胎等。
根据冲任二脉的始末与循行,足以说明它们与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阴经脉相通,任通冲盛,互相资助则妇女的各项生理功能保持常度,反之百病丛生。
中医调理必须懂得的四⼤经络:任脉、冲脉、督脉、带脉⼈的⾝体⾥⾯共有20条经络,这20条经络分成两组:⼀组叫⼗⼆正经,联系脏腑,6条属于脏,6条属于腑,⾥⾯⾏⾛的⽓叫后天之⽓;⼀组叫奇经⼋脉,共有8条,⾥⾯⾏⾛的是由肾精所化⽽成的先天元⽓,起于丹⽥,然后⾛到体表。
在奇经⼋脉⾥,这4条对⼥性最重要:任脉、督脉、冲脉、带脉,不可不通!⼀、任脉:为地,主⽣殖任脉⾛腹部正中,⽽腹为阴,故⽽,任脉对全⾝阴脉有总揽、总任的作⽤,有“总任诸阴”和“阴脉之海”的说法。
任脉长于胞中,与⼈体五脏所相连,循环全⾝。
任脉不通,就会导致五脏功能下降。
任脉的“任”字,有担任、妊养的含义,即任主胞胎。
如果任脉脉⽓失调,不仅影响⽣育,还可发⽣前阴诸病,如⽩带、⽉经不调、⼩便不利、遣尿、阴中痛等。
⼆、督脉:为天,主阳⽓督脉⾛背部正中,⽽背为阳,故⽽,督脉对全⾝阳脉有统率、督促的作⽤,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
督脉长于胞中,与⼈体六腑相连,循环全⾝。
督脉不通,就会造成六腑功能下降。
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的含义,即督主阳⽓。
督脉循⾝之背,⼊络于脑,如果督脉脉⽓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这是督脉经络之⽓受阻,清阳之⽓不能上升之故。
同时,由于督脉的别络由⼩腹上⾏,如果脉⽓失调,还会发⽣从少腹⽓上冲⼼的冲疝,以及癃闭、痔疾、遗尿、⼥⼦不育等证。
三、冲脉:为隘,主⽓⾎冲脉的“冲”字,有冲要、要道的意思。
冲脉上⾄于头,下⾄于⾜,贯串全⾝,为总领诸经⽓⾎的要冲。
故⽽,冲脉能调节⼗⼆经⽓⾎,五脏六腑都禀受其⽓⾎的濡养,有“⼗⼆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海”的说法。
⼥⼦以⾎为本,因此对于⼥性⽽⾔,冲脉极为重要,冲脉⽓⾎充⾜,⼥⼈才能⼀⽣幸福。
冲脉和任督⼆脉同源异流,冲脉起于胞中,如脉⽓失调,则有⽉经失调、不孕、漏胎、⼩产等症,同时,冲脉循腹⾄胸中⽽散,还可引起⽓急、胸腹痛,⽓上冲⼼等症。
四、带脉:为缚,主平衡带脉的“带”字,有腰带的意思。
冲任二脉与女性疾病最近,有人问我:“冲任二脉是做什么的?”“与任督二脉一样么?是不是也一样打通了这二脉,就能达到某种身体机能的?”觉得很有意思,大概很多人都看过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大凡练武者,一旦打通“任督”二脉,就会功力大增,从而一跃成为武林高手,因此是人人向往的。
实际上任督二脉围绕人体的前后一周,最后分别终于嘴齿的上下,此处断口,如何打通不得而知。
在这里估且不论。
那冲任二脉到底是指什么呢?冲任学说最早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历代医家也对冲任二脉有着详细的论述: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分支由胞中别出,与冲脉并行,行于脊柱。
总任一身之阴经,凡精、血、津、液等阴精都由任脉总司,故称为“阴脉之海”。
“任”通“妊”其脉起于胞中,具有妊孕胎儿的作用,故又称“任主胞胎”。
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
冲脉贯穿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之要冲。
“冲为血海”说明冲脉是人体气血汇聚之地。
中医中所指“胞”也称为女子胞,大概相当于现代人体解剖中的“子宫”,而冲任二脉均起自“胞中”,因此不难看出,冲任二脉与女子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机能活动息息相关。
冲任二脉与中医妇科的关系密切,它以循经上行并入正经,俞穴多交会于正经,沟通了脏腑经络气血与胞宫之间的联系,脏腑功能活动对冲任起到调节、控制的作用,从而共同维持妇女的经、带、胎、产等生理机能。
而妇科病机也以“冲任损伤”为核心,可以概括三个方面:一是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二是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三是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
当然,这三个病机并不是单独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所以,不论何种病因引起的女性疾病,都是以“冲任损伤”为基本病机的。
冲任⼆脉失调,⽉经才不调!中医认为,冲任失调是导致⽉经不调的主要原因。
冲任⼆脉失调,⽉经才不调!⾸先简单介绍⼀下何为冲任失调:⼈体有⼗⼆条正经,还有奇经⼋脉,⽽冲为冲脉,任为任脉,此⼆者都属于奇经⼋脉。
1、冲脉冲脉的“冲”有要冲、要道的意思。
冲脉的经脉循⾏很有意思,它前布于胸腹,后⾏于背,可谓分布⼴泛,贯穿全⾝。
这⼀特点决定了它与⼗⼆条正经相通,能够通调⼗⼆经⽓⾎。
⼗⼆正经通于五脏六腑,所以冲脉⼜能调节五脏六腑的⽓⾎。
所以冲脉有“⼗⼆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之称。
2、任脉任脉的“任”有担任、妊养的意思。
任脉起于胞中,与⼥⼈的⽉经、妊养、⽣殖功能密切相关。
任脉循⾏于腹⾯正中线,腑为阴,所以任脉对全⾝阴经脉⽓有总揽的作⽤,故有任脉“总任诸阴”、“阴脉之海”的说法,它能总揽⼈体阴脉之间的联系,调节阴经⽓⾎。
3、冲任失调⼥⼦以⾎为本,来⽉经、妊娠孕育都与⽓⾎为基础,所以只有当任脉、冲脉⽓⾎旺盛时,⽓⾎才能下注于胞中,或者泻出为⽉经,或者妊养胚胎。
如果任冲失调,任脉、冲脉⽓⾎不⾜或者运⾏不利,⼥⼦便会发⽣⽉经失调、绝经或者不孕等病症!调和冲任⼆脉,调和⽉经!那么问题来了,怎样通过刺激⽳位来调理⽉经不调呢?经过上⽂的介绍,答案显⽽易见,⾸先就要调和冲任⼆脉!(调和冲任、⽉经不调)基础取⽳:1、关元关元是任脉的要⽳,⽽“冲任同源”,故关元能同时调理任脉、冲脉。
关元被誉为“第⼀性保健⼤⽳”,古⼈认为它是男⼦藏精、⼥⼦藏⾎之处,能培补元⽓、肾⽓,适应范围⼴泛,各种妇科问题、男科问题都能治疗。
关元在肚脐下⽅4横指处。
2、⾎海⾎为⼥⼦之本,所以解决⽉经问题,离不开⾎海。
⾎海属于脾经,脾主运化⽽统⾎,所以它专治⾎之疾病。
⾎海在⼤腿内侧,髌⾻内侧端上2⼨。
3、三阴交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且这三条阴经⼜在关元处与任脉相交,肝主疏泄⽽藏⾎,脾主运化⽽统⾎,肾主⽔⽽藏精,任脉主胞宫,故三阴交是调理男⼥⽣殖问题的主⽳。
谈冲任⼆脉与肝肾脾的关系关键词冲脉任脉肝肾脾1 冲任⼆脉的⽣理特性冲任⼆脉皆起于下焦,⼆脉属于经络系统中的奇经,《灵枢?五⾳五味篇》中说道:“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为经络之海”。
同其它奇经⼀样,冲任⼆脉也有着蓄溢⽓⾎,调节⼗⼆正经⽓⾎运⾏,并将蓄藏的⽓⾎输送给有关脏腑、组织的作⽤。
但冲任⼆脉还有其特殊的功能作⽤,“冲为⾎海”、“任主胞胎”,冲任⼆脉在妇⼥的⽣理功能上起着很重要的作⽤。
当⼥⼦⽣长发育到⼀定年龄阶段,肾⽓开始充盛,使得“任脉通,太冲脉盛”。
并由肾精⽓化产⽣了天癸,天癸通过任脉⽽⾄胞宫,促使胞宫开始发挥其特殊的⽣理功能;同时冲任⼆脉还将蓄藏的⽓⾎输送⾄胞宫,在这样的条件下,才使得⼥⼦有了⽉经,从⽽标志着开始具备了⽣殖机能。
由于经络以脏腑为本,并在实质上表现了脏腑的⽓化功能,所以冲任⼆脉虽属奇经,但同⼗⼆正经⼀样,其功能作⽤的发挥,是以脏腑的正常功能活动为基础的,⽽从冲任⼆脉的⽣理特性与有关脏腑的关系来看,尤与肝、肾、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2 冲脉与肝肾的关系“冲为⾎海”,肝主藏⾎,⼆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肝有疏泄条达⽓机的作⽤,以保证⽓⾎的正常运⾏;另⼀⽅⾯,在肝的⽓化功能主导下,将体内⼀部分⽓⾎汇集于冲脉,以调节⼗⼆正经的⽓⾎运⾏,并供给有关的脏腑、组织。
对于⼥⼦来说,正因为肝⽓的按时疏泄,将汇集于冲脉中⼀部分⽓⾎有时、有序、有度地输送⾄胞宫,从⽽为⽉经的产⽣准备了基本条件。
冲脉⽣理功能的正常发挥,除了与肝有密切的关系外,还与肾⽓的推动作⽤有重要的联系。
《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道:“⼥⼦,⼆七⽽天癸⾄,任脉通,太冲脉盛。
”《内经?⾻空论》中说到:“冲脉者,……,并少阴之经,挟齐上⾏,……”。
肾⽓充盛以后,在。
肾⽓的推动作⽤下,才使得“太冲脉盛”,并使冲脉同胞宫的特殊联系开始发挥作⽤。
⽽冲脉的蓄藏⽓⾎,向胞宫输送⽓⾎,都要在肾⽓的协助下才能完成。
如冲脉肾⽓充盛通盛肝⽓主导、肾⽓协助蓄藏⽓⾎肝⽓疏泄、肾⽓协助输送⾄胞宫。
冲任督带四脉1、保养子宫和卵巢: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
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
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
促進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
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不松。
三阴交是一个大补穴,能补气补血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位于足内踝尖上3寸(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
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
亦有安神止痛之效,还可帮助睡眠。
其中,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
肝藏血,肾精生气血。
三阴交是一个大补穴,能补气补血。
从中医学经典理论中可以总结出冲、任、督、带四脉有四个共同特点。
第一,从形态上看,冲、任、督、带四脉属经络范畴,而有经络形象。
即经有路径之意,是纵横的干线;络有网络之意,是经的分支,如罗网维络,无处不至。
第二,从功能上看,冲、任、督、带四脉有湖泽、海洋一样的功能。
如《难经》说:“其奇经八脉者……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
”《奇经八脉考》更明确地说:“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
”即十二经脉中气血旺盛流溢于奇经,使奇经蓄存着充盈的气血。
第三,冲、任、督、带四脉是相互联通的。
《素问·痿论》记载:“冲脉者,经脉之海也……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
”说明冲、带、督三脉相通。
《灵枢·五音五味》记载:“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
”说明冲、任二脉相通。
《素问·骨空论》潋:“督脉者……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人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说明督、任脉相通。
综前所述,冲、任、督、带四脉都是相通的,这对调节全身气血,渗灌溪谷,濡润肌肤,协调胞宫生理功能都有重要意义。
470 环球中医药2024年3月第17卷第3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rch 2024,Vol.17,No.3㊃争鸣㊃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4584)作者单位:100091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免疫科[杨子婧(硕士研究生)];解放军总医院京北医疗区康复医学科(孟宇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内科[孟培培(博士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王双瑛(硕士研究生)];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杨卫彬)作者简介:杨子婧(1997⁃),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㊂E⁃mail:yzj5132021@通信作者:杨卫彬(1965-),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风湿免疫类疾病的防治㊂E⁃mail:ywb823@基于冲任二脉探讨干燥综合征的病机及治法杨子婧 孟宇航 孟培培 王双瑛 杨卫彬【摘要】 燥痹之病与冲任二脉密切相关㊂中医学将干燥综合征归于燥痹范畴,该病内涉多脏㊁外及多经,并以老年女性为主要发病群体,与冲任二脉沟通多经多脏㊁为女子所重的特点不谋而合㊂本文围绕冲任的功用㊁循行㊁所联系的脏腑等诸多方面展开论述,从经络的角度揭示燥痹失濡失润的病机㊁燥邪顽结聚守的部位以及可以从诸多脏腑论治燥痹的原因㊂在通补冲任的理论指导下,本文提出了通过畅达㊁盈润冲任来论治燥痹的具体方法,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㊂【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燥痹; 冲任二脉; 调理冲任【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4.03.016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外分泌腺为主要特征,临床多表现为干燥㊁疲劳及疼痛,此外,还可伴随内脏器官损害[1]㊂中医将该病归属于 燥痹”范畴[2],其中口眼㊁食道㊁皮肤㊁阴道(女性患者)干涩在临床上最为常见[3⁃4]㊂‘灵枢“云: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扁鹊心书“云: 今人不明经络,止读药性病机,故无能别病所在”㊂经络作为中医学理论基础中的重要章节,在疾病的辨证施治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㊂笔者通过观察及临床实践发现燥痹之病与冲任二脉密切相关㊂本文将立足于经络系统,从冲任二脉出发,探析燥痹的辨治新思路㊂1 从冲任论治燥痹的理论依据1.1 冲任所调,燥之所宜‘素问㊃痿论篇“曰: 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㊂”冲脉为经脉之海,主十二经之气血运行,为五脏六腑之禀领,当气血充沛时,冲脉可涵蓄气血以缓诸经,当气血亏虚时,冲脉又可渗灌气血以达诸经[5]㊂任脉为 阴脉之海”,与足三阴及阴维脉均有直接交会,而手足三阴相通,故总任全身之阴经[6],在全身气血运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㊂燥痹之病以失濡失润为主症, 阴虚”是其基本病机,临床以口㊁眼㊁皮肤干燥,关节肿痛为基本特征㊂‘灵枢㊃本脏“云: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难经“亦云: 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㊂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冲任二脉为阴血气液运行的主干,主干虚衰,则气血失和,阴阳失调㊂阴衰失濡可见口眼干燥㊁肌肤枯槁,血脉瘀滞可见关节疼痛㊁紫癜等㊂因此,治疗干燥综合征可以从调理冲任入手,通过通补冲任二脉,使机体恢复到阴阳调和的状态,诸燥得阴血之溉则自润矣㊂1.2 冲任所循,燥之所在‘灵枢㊃五音五味“曰: 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 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灵枢㊃逆顺肥瘦“曰: 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 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素问㊃骨空论篇“又曰: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 上关元,系咽喉,上颐,循面,入目”㊂通过上述条文可知冲任二脉在循行过程中有诸多交会之处,如胞中㊁会阴(女性)㊁咽喉㊁唇口等[7],结合现代临床研究不难发现,冲任二脉的交会之处也是燥痹患者的干燥症状突显之处㊂冲任二脉营运阴精气血,主渗灌五脏六腑,交会之处受两经濡润,性质更加喜润恶燥㊂冲任畅通有余,渗灌之力足,濡润之力强,则交会之处功能正常,润燥合宜㊂研究表明,针刺任脉之廉泉可显著升高患者唾液流率并且改善患者口干症状,针刺冲任交会之会阴㊁中极等穴可明显改善女性患者的阴道干涩等[8⁃9],该类研究证实了刺激冲任相关穴位可实现局部的津液来复,改善患者的干燥症状,这也从治疗层面提示了冲任二脉与燥痹之间的相关性㊂因此,通达冲任是论治燥痹的可行方法㊂1.3 冲任所系,燥之所需冲任二脉与肝肾㊁脾胃联系紧密㊂肝主藏血,其血多来自于冲脉渗灌,肝经循经又与任脉多相交会,并受任脉资充涵纳[10];肾经与冲脉并行汇合,借助冲脉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任脉又将肾所藏的阴精向五脏六腑输注,以濡养脏腑㊂冲任二脉循行畅达则肝肾之精血出入有度,若冲任循行不畅,肝肾不得藏蓄精血,日久肝肾亏虚,其所主之筋骨㊁所开环球中医药2024年3月第17卷第3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rch2024,Vol.17,No.3471之窍目㊁所荣之齿甲失于濡养,则表现为少泪少唾㊁阴道干涩(女性患者)㊁牙齿脱落㊁筋骨疼痛等燥痹常见症状[11]㊂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与冲任二脉通过阳明经相系㊂阳明经为 五脏六腑之海”,冲任受其输注最多,进而又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肌腠㊂脾胃生化充足则阳明有余,阳明有余则冲任盈盛,机体自内至外均得濡养,脾之窍口㊁胃之系咽亦津充液足[12]㊂此外,因阳明经多阳气,阳明虚衰,冲任不得阳气输注,则养神不精,养筋不柔,在临床亦可见到焦虑㊁筋骨疼痛等症状[13]㊂由此可见,冲任二脉与燥痹之病可通过脏腑密切相关㊂2 从冲任探讨燥痹病机2.1 冲任虚衰,失养致燥燥痹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并以围绝经期为发病高峰[14]㊂‘素问㊃上古天真论篇“载: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㊂”女性与冲任关系密切,冲任的通畅与盈盛是女性生理功能正常的基础㊂围绝经期女性冲任虚衰,生理机能减退,精血不足易发为燥痹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曰: 肾为水脏,天一生水,故谓肾水为天癸㊂”‘石室秘录“曰: 肝为木脏,木生于水,其源从癸㊂”肝藏血,肾藏精,二者乙癸同源,精血可互生互化㊂冲任虚衰后天癸竭则肝肾亏,精血不足,机体呈现出燥象,正如‘类证制裁“言 精血夺而燥生”㊂名中医蔡莲香提出补肾填精调冲任㊁养血柔肝调冲任等具体治法,在妇科应用广泛[15];徐经世通过补益肝肾治疗燥痹效果确切[16]㊂综上可知,冲任虚衰,失养致燥为燥痹的关键病机㊂2.2 冲任不通,失畅致燥‘景岳全书“曰: 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㊂”冲任为气血运行的通路,对于女性而言还为精血蓄溢散达的要道,多以丰沛为用㊂七七绝经之后女性冲任虚衰,经气滞涩失畅,冲任失去正常功能,成为燥痹的重要发病基础㊂‘素问㊃调经论篇“曰: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㊂”冲任滞涩不畅,气血失和,滞于局部形成恶血,郁久化热生毒,劫伤阴液可见口眼干燥㊂恶血与热毒胶结,阻于关节则关节肿痛僵硬,滞于阳明则发为颐,达于肌腠则皮肤干燥或起皮疹,深入脏腑则见肺间质病变㊁肝硬化㊁脾大㊁肾脏受累等㊂‘奇经八脉考“云: 流溢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腠理㊂”冲任作为经脉之海,血气充沛,在生理状态下可通过络脉将精血散达内外,在病理状态下,冲任不通㊁瘀毒胶结,久则病入血络㊂名中医金实提出从络论治燥痹,并创立通络六法治燥效果确切[17]㊂综上可知,冲任不通㊁失畅致燥为燥痹的重要病机㊂3 从冲任论治燥痹的方法清代叶天士认为奇经病证均需采用 通补”之法,无论补虚治实,都当以补为主,以通为用㊂冲任二脉隶属奇经,二者在人身精血蓄溢散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当以通补为基本治法㊂3.1 盈润冲任,补阴亦补阳冲脉为 血海”,任脉为 阴脉之海”,二脉共主阴血,又均通于阳脉之海 督脉,所以冲任虚衰除了有阴血亏虚的表现,往往还伴随着阳气的不足㊂在临床上,燥痹患者不独以干燥少津为主症,还多伴有持续性的疲乏㊁劳累即是明证㊂因此在具体施治时应当兼顾阴阳㊂精血充则冲任盈满,五脏六腑可禀;阳气足则脉气流利,又可从阳引阴,使阴气无滞㊁润燥更速㊂其中,补益精血可选用归经于冲任二脉的药物,如紫河车㊁阿胶㊁龟板㊁熟地㊁鳖甲㊁枸杞㊁山药㊁芡实等,尤以血肉之品为佳[18];温补阳气则可选用鹿茸㊁狗脊㊁肉苁蓉㊁淫羊藿㊁巴戟天㊁杜仲之类㊂除了中药,还可以选用针灸㊂临床常用的穴位有任脉之膻中㊁中脘㊁神阙㊁气海,任脉与冲脉交会之中极㊁关元,任脉与足三阴交会之三阴交,冲脉与足太阴交会之公孙㊁与足阳明交会之气冲㊁与足少阴交会之幽门等㊂ 补阴”之法一直为历代医家治疗燥痹的基本大法,近几年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医家又意识到 补阳”对润燥的重要作用㊂贺成功等运用通脉温阳灸治疗干燥综合征,有效率达90%[19];马燕渝等运用扶阳法复内阳外阴之本,临床取得满意疗效[20]㊂故论治干燥综合征绝不可单纯从阴虚立论,施治时更需调整阴阳,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状态㊂3.2 畅达冲任,祛邪又辛通冲任不畅,则经气不通,精血不得畅行于脏腑,则体不足以承其用,在肝可失于疏达气机,在脾可失于运化食饮,在肾可失于主水纳气,久之,痰㊁瘀㊁湿等多种病理产物胶结,致使客邪成毒,经气更滞,燥则益甚㊂经曰: 病在经络非通不能入脉,非通无以流畅气血”,冲任之塞,亦当以通为要,而通脉之法,当于辛味药中求之[21]㊂‘内经“曰: 辛以润之㊂”辛可行气化瘀㊁散饮布津,还可使道路通而不结㊁津液生而不枯㊁气血利而不涩,更助滋阴之品速达干燥局部[22],用于通行冲任㊁缓解干燥十分适宜㊂常用的辛味药有桂枝㊁细辛㊁川芎㊁红花㊁藿香㊁独活等,种类广泛,涵盖了化湿药㊁行气药㊁活血药㊁化痰药等,可根据临床随证选用㊂针灸治疗当遵‘灵枢㊃经脉“篇: 在经者针其经,入络者刺其络”,凡病灶局部之穴均可针之以通行气血,如廉泉㊁承泣㊁天突㊁会阴等[23],而局部可见之血络则可通过放血疗法以畅其络㊂需要注意的是,辛润通络之法往往需配合他法一起使用,否则有助热伤阴之弊㊂3.3 调理脏腑,畅冲而荣任‘黄帝内经“曰: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二者可相互为病,亦可相互疗愈㊂除了上述直接通补冲任的方法,还可以通过调节相关脏腑来恢复冲任二脉的功能㊂在通补冲任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干燥表现,判断与该患者病情最密切相关的脏腑,在肝者辅以疏达肝气㊁柔养肝阴之法;在脾者佐以健运脾胃㊁化痰祛湿之方;在肾者配合补肾填精㊁温运肾472 环球中医药2024年3月第17卷第3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rch2024,Vol.17,No.3气之药,此外,还可选择针刺足阳明经㊁足三阴之穴位等,做到双向调节,加快恢复冲任二脉的盈润与畅达㊂临床上从肝㊁脾㊁肾论治燥痹者取效甚多即是此理[24⁃26],这亦佐证了干燥综合征病在多经多脏之实,属‘金匮要略“ 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之病”㊂其治当牢牢把握冲任二脉,调理与冲任密切相关的脏腑,使五脏元真通畅,脉气营运有序,如此畅冲荣任,则燥去人安㊂4摇小结干燥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疑难病㊂目前,中医的辨治角度多元,但总以脏腑阴阳气血为核心㊂冲任二脉作用广泛, 冲脉,内自溪谷,外自肌肉,阴阳表里,无所不涉”;任脉为阴脉之海,总调全身阴经之气血㊂从冲任论治干燥综合征完善了燥痹的辨治思路,补充了奇经这一重要的视角,同时也将经络在中医内科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拓展,不仅可用于指导针灸取穴,亦可指导遣方用药㊂燥痹之病,以失濡失润为主症,其 病所”自脏腑及肌腠均有涉及,发病以老年女性居多㊂论治燥痹当以冲任之虚滞为辨证核心,在补益冲任的基础上辅以畅达经络㊁调理脏腑之法,从而达到冲任盈盛㊁运转有余的状态,如此诸脏得润,诸窍得养,诸节得通,其用则渐复㊁其燥则渐去矣㊂参考文献[1] Ramos⁃Casals M,Brito⁃Zeron P,Bombardieri S,et al.EULAR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jogren’s syndrome withtopical and systemic therapies[J].Ann Rheum Dis,2020,79(1):3⁃18.[2] 姜泉,张华东,陈祎,等.路志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中医杂志,2016,57(6):463⁃465.[3] 王晓鹏,刘潇,孙卓昕,等.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研究进展[J].新中医,2020,52(4):11⁃13.[4] Farenhorst C A,de Wolff L,Arends S,et al.Clinicaldeterminants of vaginal drynes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Sjogren’ssyndrome[J].Clin Exp Rheumatol,2021,39,133(6):73⁃79.[5] 孙淼,侯丽辉,吴效科.冲㊁任二脉源流探微[J].中医研究,2008,21(2):7⁃9.[6] 乐潜山,张其成.作为中医概念的任督二脉[J].中医学报,2020,35(11):2319⁃2323.[7] 王燕平,张维波,李宏彦,等.‘黄帝内经“任督二脉循行解析[J].中国针灸,2021,41(7):805⁃812.[8] 王华,顾军花.针药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J].河南中医,2013,33(7):1173⁃1175.[9] 何庆勇,张吉.针药并用治疗干燥综合征23例[J].中国针灸,2007,26(1):38.[10] 任雨佳,苏萌,韩亚鹏,等.韩延华运用 肝主冲任”理论论治不孕症[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6):1096⁃1099.[11] 郑玥琪,何奕坤,陈萌,等.从 肾燥”论治围绝经期女性干燥综合征[J].江苏中医药,2016,48(12):6⁃8. [12] 孟凡艳,张杰.浅谈脾与干燥综合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2):961⁃963.[13] 张赛,徐江喜,席雅婧,等.从 阳化气,阴成形”探讨温通阳气在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21,14(3):437⁃439.[14] Gozukucuk M,Turkyilmaz E,Kucuksahin O,et al.Effects of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on female genitalia and sexualfunctions[J].Clin Exp Rheumatol,2021,39,133(6):66⁃72.[15] 黄玉华,李园白,杨阳,等.蔡连香从 冲任”论治妇科疾病辨证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3):91⁃95.[16] 汪元,梁红,徐经世.徐经世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中医杂志,2018,59(14):1185⁃1188.[17] 韩善夯,孙美秀,纪伟,等.金实从络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0):4488⁃4490. [18] 李爽.冲任二脉在妇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枢纽作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2):6⁃7.[19] 贺成功,吴兆梅,胡玲,等.通脉温阳灸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20,40(9):1407⁃1410. [20] 马燕渝,李婧,陈梓焜,等.基于扶阳思想探讨干燥综合征病机及治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7):4097⁃4099.[21] 周杨,朱红梅.辛味药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6):1647⁃1650.[22] 王殿华,迟华基.关于中医辛润法的理论思考[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3):10⁃13.[23] 周新尧,张华东,刘志顺,等.针灸干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4629⁃4633.[24] 陈俞池,李媛,陈涛,等.浅议从 脾不及则九窍不通”论治干燥综合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4):41⁃44. [25] 刘娜,李翠娟,巩振东,等.从肾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J].吉林中医药,2019,39(8):984⁃986.[26] 尹梦赟,纪伟.浅析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J].环球中医药,2017,10(5):599⁃601.(收稿日期:2022⁃11⁃27)(本文编辑:李梅)。
打通任冲两脉,护卫女性健康打通任冲两脉,护卫女性健康1.女人为什么会有月经我们知道,女孩成长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都会来月经。
为什么叫“月经”呢?这是因为它特别有规律,每月一次。
《本草纲目》关于月经就有“其血上应太阴(月亮),下应海潮。
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
经者,常候也”的论述。
正常月经周期为28天,这与月亮盈亏的周期十分相似,因此才有了“月经”之说。
《黄帝内经》说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二七也就是14岁,女孩到了14岁,任脉通了,太冲脉也开始壮大,这时就开始来月经了。
冲任二脉都起于胞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充足,这个时候就有了孕育的能力。
所以,月经的到来标志着女孩开始走向成熟。
古人往往会在女孩月经初潮之时给她行笄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成人礼”。
行完笄礼,就表明这个女孩可以出嫁了。
女人生完孩子之后,还要哺乳。
中医认为,乳房属胃,乳头属肝,乳汁由气血所化。
有些产妇在生完孩子后奶水特别多,就算婴儿没有吮吸也会自然流淌。
中医把这种现象叫“乳汁自出”,主要是由于母亲气血充足,乳汁分泌过多所致。
而有些产妇则恰恰相反,没有奶,这是因为她的气血亏虚,乳汁无以为化所致。
所以,产乳跟气血也是很重要的。
而任脉主血,由此可见,女子的经、带、胎、产等都与任脉脱不了干系。
然后我们再来说冲脉。
“冲”为要冲的意思。
要冲就是多条道路会合的地方。
冲脉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十二经脉皆归于冲脉,所以冲脉又有“血海”之称。
《黄帝内经》认为,冲脉“起于气街,并阳明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冲脉走到胸中,这时乳房就会发育。
如果冲脉气血不足,那胸部会就扁平、发育不良。
我们前面说过,女人来月经时任脉一定是通畅的,此外还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冲脉要盛。
冲脉起于胞中,冲脉盛,则血海充盈,月经应时而下;冲脉虚弱,血海不足,月经就会失调,还有可能导致不孕。
女人到了一定年龄无法怀孕,就是因为任脉或是冲脉衰了。
冲脉什么是冲脉?“冲”者“道路”也,有四通八达之意,为十二经之所注, 冲脉之生成,得之于父母先天之精而成,赖之于后天水谷之精微而化生,生发于下元生殖之胞中,变先天之精为后天之髓,化后天之精为四肢百骸经络脏腑之用,以生发和充盈气血之精微而维系生命之不息,繁衍子嗣后代而维系人类长存之不衰。
是以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经络百骸之海也!1.冲脉的循行及与它经的联系冲脉实起于脐下胞中。
其循行分上、下两大部分:上行部分又分前后(其中前行是冲脉循行的主干部分);下行部分亦分二支(一支前而下,行于大腿内侧;一支后而下,到达足背)。
其经气所至则与各经脉相联通,散布周身。
冲脉与其他各经有着广泛的联系。
具体说来,冲脉与任、督二脉同出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
”(张子和《儒门事亲·证妇人带下赤白错分寒热解》);其脉气所发腧穴在脐之上、下两旁,(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系足少阴肾经穴位;其循行不仅并于少阴,亦隶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阳维、阴维、阳跷、阴跷为之拥护”(《医学衷中参西录》)。
其脉气流经,渗灌阳明,又与其他脏腑经络相互连属。
据此而论,冲脉的循行输布当寓于它经之中,这便构成了冲脉在经络系统中的特殊地位。
冲脉除了具有冲要之义外,更包含着冲(搏)动、输布的动力概念。
正因为冲脉独具这种使气血周布的动力,才使其脉气遍及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无所不至,才使其成为“诸脉之冲要”,才使其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2.冲脉的生理功能2.1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说明冲脉具备组合诸经的生理作用,并由此而产生了统率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
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则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而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又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
古代医家以“海”字比喻冲脉,在体现统率和调节功能方面来说,无疑是生动而有一定意义的。
冲任二脉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微探作者:周璐璐朱淑娟张广美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04期【摘要】冲任是十二经脉以外“别道奇行”的奇经八脉中的两脉。
“冲任”的生理功能与“胞宫”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胞宫是女性行经和孕育胎儿的脏器。
冲任与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有调节月经、孕育胎儿等正常发育及代谢能力。
冲任与临床诸多疾病的病因病机具有相关性,其功能影响全身各脏器,有多种临床症状及疾病的表现,如月经不调、不孕、乳腺病等。
【关键词】冲脉;任脉;月经病;乳腺病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86冲任是十二经脉以外“别道奇行”的奇经八脉中的两脉。
冲,有要冲、要道的意思,脏腑经络的血都归于冲脉,它是十二正经气血的要冲,又是经络之海,故冲脉被称为“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之海”和“血海”;任,通“妊”,指妊养的意思,任脉总司人体之阴经,主胞胎,有妊养胎儿的作用,是生养之本。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冲任的经脉循行路线及其与女性生理病理关系的记载:如《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
冲脉起于胞中,其上行支与诸阳经相通,又一支与足阳明胃经相通,其下行支与肾经相并而行。
冲脉与十二经相通,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
任脉亦起于胞中,行于前正中线,与肝、脾、肾三经直接交会,与肺、心、心包经间接发生联系,主一身之阴,凡精、气、血、津液皆属任脉总司[1]。
冲任两脉对女性经、带、胎、产功能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血海中气血的充盛调匀与溢蓄直接关系月经的来潮与乳汁的化生和胎儿的孕育。
故冲任二脉以其循行上并于正经、多交会于正经的生理特点,以及汇聚涵蓄十二经气血的功能特点,沟通了脏腑、十二经气血与胞宫之间的整体联系。
1 冲任的生理功能1.1 冲任与生殖“冲任”的生理功能与“胞宫”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胞宫即女性行经和孕育胎儿的脏器。
冲任理论是一个主要用来阐明女性解剖、生理、病理的特殊性理论。
冲任二脉对月经的调控摘要冲任二脉属奇经八脉,皆起于胞中,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之海,既受先天肾气的支持,又靠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滋养,先后天之精气皆汇于冲脉,冲脉充盛,月事以时下;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凡精、血、津液部属任脉总司,任脉通畅,则月经便可以时而下,所以说必须任通冲盛,经血才能应时而下。
如果当致病因素累及冲任时即可发生月经失调,因而月经失调应定位于冲任二脉。
调经的目的即是使冲任通盛,功能正常。
目前,调固冲任已成为治疗月经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冲任;月经;生理;病理冲任二脉属于奇经八脉,冲脉行于任督之间而向前浅出于气冲穴,与足少阴肾经并行,向后贯肾与督脉相通,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之海;任脉前行于腹部,属阴,为诸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
冲任与女性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关系[1]。
清·徐灵胎说:“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此皆血之所从生,而胎之所由系。
[2]”1冲任1.1冲脉“冲”为要冲之意,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
冲脉循行于人体的重要部位,总领诸经气血,故名为冲脉。
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分前、后、下三支循行。
前行之脉,出会阴,过阴器,出于气街(即气冲穴),横行至中极、关元二穴,与任脉会合后,向外旁开前正中线五分,并入足少阴肾经上行,穿过横膈,至咽喉,环绕口唇。
后行之脉,过会阴,绕肛门,并于脊里,通于督脉,沿脊柱上行。
下行之脉,从气街穴下行,沿股内侧,至足大趾。
冲脉在全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着重在通行血脉,冲主经水,经水又源于血,而血又为脾胃所化生,故被称为“十二经之海”,亦称“血海”[3]。
“冲为血海”是气血会聚之所,因其脉与足阳明胃经会于气街,受后天水谷精微之供养,与肾脉相并行,又受先天肾气之资助,人身先天之元气与后天水谷之精气皆会于冲脉,冲脉充盛,天癸通并于冲脉,冲脉在天癸的作用下,广聚脏腑之血,使血海盛满,月经才能按时来潮,故言“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陈潮祖论妇科之月经异常辨证陈潮祖:月经来潮与冲任两脉有关。
冲任二脉起于女子胞宫,属于肾系。
月经是否正常,与冲任二脉盈虚关系至切。
月经一月一行,应时而至,尤与肝系有关。
肝藏血,主筋膜,司疏泄。
全身经脉均由肝系筋膜构成,是供气血津精流通的网络系统。
月经是否正常,与肝脏输出血量多少以及经脉弛张有关。
经脉弛张失度引起月经不调称为肝的疏泄失常。
月经异常,也与津气的盈虚通滞关系密切。
气指卫气,肇始于肾而充盛于脾,其升降出入则赖肺为宣降,脾为升降,肝为疏调。
气虚则血失同摄而下泄,气滞则经脉挛急而血行不畅。
津随气行三焦,其生化输泄则与肺脾肝肾有关。
津虚则血中津亏而经行量少,血色深红;津滞脉内,则血中之液增多,而呈经淡如水;津滞脉外,则妨碍气行而呈气郁湿滞,从而导致月经愆期,时前时后。
所以月经异常,气虚、气滞者有之,血虚、血滞者有之,阴虚、湿滞者有之,冲任虚损者亦有之。
分析月经异常机理,要以期、量、色、质为其依据,才能较为准确地作出诊断,所以应该详细询问经期长短,经行天数,经量多少,经色深浅,有无瘀块,才能据证析理,准确无误。
兹分述其常见病理于下。
经行先期:月经二十余日即来,甚至半月一至,称为经行先期。
先期而至机理,肝经有热者,有之;气虚不固者,有之;肝经有热与气虚不固两种机理并存,亦常有之。
兼见心烦易怒,胁痛口苦,经色深红,质稠不淡,舌红脉数,即因肝经有热,血不内藏于肝而提前疏泄所致;兼见心悸气短,少气懒言,经色淡红而稀,舌淡而嫩,脉缓无力,即气虚不能束脉,脉络松弛,气虚不固使然;若见心悸脉弱,时有潮热,即是气虚有热,阴虚有热使然。
【编者按:肝经有热之先期,陈老常以清肝达郁汤(银柴胡12g当归10g赤芍12g赤茯苓15g牡丹皮10g 焦栀10g橘叶10张菊花12g 橘白6g薄荷叶10g炙甘草3g)治疗,气虚不固之月经先期可予圣愈汤(四物汤加黄芪、人参)】经行后期:经期三十余日甚至四、五十日一行,谓之经行后期。
是因肝经虚寒,经脉因寒而挛,气血因寒而凝,不能应时而至,故常兼见经行腹痛,色黑夹块,舌淡脉弱。
冲任两脉
冲任是奇经八脉中的两脉,王冰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内经》认为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张景岳指出“冲脉为月经之本”。
实际上,冲脉与妇女经、孕、产、乳等各项生理功能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病理上,妇科疾病的病机主要是冲任损伤。
不论是感受寒热湿邪,还是生活所伤、内伤七情,或是体质因素所致的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最终都会引起冲任损伤,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
因此,冲任既是妇女的生理特点,又是病变的总因。
妇科应特别强调冲任,并将冲任治法列为妇科的重要治法之一。
然自古以来,冲任治法的理论仅散见于一些医籍之中,缺乏较全面的总结。
冲脉,是冲任体系中的主宰,为奇经八脉之一,十二经气血之要冲,又为五脏六腑之海,因导源于肾间动气,故又秉有动的活力。
冲脉的循行甚广,上行于头咽,下底于足跗,前行于腹内,后走于脊里,三个分支遍及人体上下左右、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无所不涉,故古人又谓之曰太冲。
任脉,亦为冲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冲脉并列为冲任体系的核心。
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行身之前,为阴脉之海。
任,妊养也,即言任脉有承任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作用,是奇经八脉中的重要经脉,和冲脉一齐共同担任着人体的妊养作用。
任脉和冲脉、督脉三者同出一源而三岐,皆共源胞中,任脉又与督脉交会于天突和天枢穴,三者在生理、病理上皆互为因果关系。
尤其冲、任更为相关,首先,冲任皆起于胞中秉受于肾间动气,故最具鼓动之性,肾间动气实为命门之气,冲脉得命门之性而阳气充盛,冲脉又隶属肝肾,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
性悍而喜条达,冲脉得肝之性而流动急畅,故又有直冲之说。
冲脉隶于肾又与肾相通,兼秉了督脉之阳气,因此冲脉虽为十二经之海,实则性属阳经,与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性征等至为关连。
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灵枢·五音五味》亦曰:"伤其冲脉……故须不生,有天宦者……不脱于血,……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
冲脉内通于肾间动气,外连于诸经,上与阳明出于气街,下直行于足跗,前并肾经行于腹,后与督脉抵身后之脊膂,因广连诸经,四通八达,饱盈众脉之气血,故《灵枢·海论》曰:"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
"冲脉又隶于阳明,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冲脉既秉先天之气,又汇后天之血,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处,故又有"五脏六腑之海"之说。
所谓"海",即言对精、血、气有汇聚、蓄积及贮泻的作用,冲脉之所以称为"海",因其经气旺盛,对经络气血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冲脉随着经络气血的有余和不足而蓄溢,以此起到"十二经之海"的作用,故冲脉又为诸经之要冲。
冲脉本于肾,源于肝,肾主藏精,肝主藏血,故冲脉又与"血室"、"精室"的溢泻密切相关,冲脉盛则血室满盈而月事按时而下,故《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男子血室为"精室",同样受冲脉所主,冲脉盛则精气溢泻,冲脉损则精少无精。
上述说明冲脉为"血海","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对人体的精、气、血皆有着重要的蓄溢调节作用,对人体生殖生长功能起着平衡和促进作用。
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为"阴脉之海",有调节气血的作用,对血海的满溢蓄泻有着重要作用,任脉又为三阴经脉之总汇,故主一身之阴,又称"阴脉之海"。
内涵精血津液,具有妊养、担任之意,尤其为妊养胞胎,因此又有"任主胞胎"之说,故《奇经八脉考》曰:"任脉……为阴脉之承任"。
任脉与冲、督同出一源,与冲脉并行于腹,和督脉交会于天突、天枢,同足太阴经交会于下脘、关元、中极,跟足少阴经交会于关元,又与阴维交于天突、廉泉、还和冲脉交会于阴交。
说明任脉与诸阴经皆有联系,故有"总任诸经"之说。
总之,任脉为人体生养之本,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皆密切相关,任脉虚衰则必然导致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生殖不能及衰老早至,故《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综上所述,冲脉与任脉,一属阳,一属阴,共同调节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主宰着人体的性功能及生殖功能,而且对人体的生、长、壮、老,都密切相关,是经脏一体共同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体现。
二、冲任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冲任腹部病理先兆
1.小腹发凉,腹壁薄而松弛,腹部少泽暗滞无光,为冲任虚寒的征兆。
如腹部凹陷,腹形瘪塌,脐部发凉畏风,脐小轮薄,脐廓窄瘦,脐色发暗亦为冲任虚寒的标志。
2.小腹粗裂、干皱,重则腹皮甲错、龟裂,为冲任瘀滞的信号。
如环脐而痛应考虑冲任瘀滞所致的伏梁,脐下绞痛可为冲任积聚产生的疝瘕。
3.逆气里急为冲任气逆的标志。
所谓逆气指腹有冲气上逆,所谓里急谓腹内拘急紧迫,皆为冲任气逆的征兆,如《素问·骨空论》曰:"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
《脉经》曰:"任脉也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
"若冲逆兼头弦肉瞤为冲气引动肝气的象征,如冲逆涉及心下惴惴跳动,心烦汗出为冲气上逆触犯心气的信号。
又如冲气上逆挟喘促动悸,为肾虚冲气不敛的先兆。
此外,大小便不通,气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为冲疝的征兆。
其他,停经、呕逆为血盛胞脉,冲气旺盛挟胃气上逆所致,又为早孕先兆。
(二)冲脉动气先兆意义
冲脉动气多位于脐周,正常冲脉动气是含蓄不外露的,只有在病理情况下才可触及。
冲脉动气出现于脐周上下左右,在脐周出现动气常为脏气内虚冲任不敛的先兆。
如动气出现于脐下为真气失守,原气外泄之兆;动气发生于脐上又为肾虚摄纳无权、冲气上越触犯心气之征;当脐筑之而动则提示脾胃气虚,因脾正当中州,内应脾胃,脾中动气为脾虚中气不敛的外露。
此外,如腹部出现惴动应手是寒客冲脉的标志,《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
即可说明。
其他,如气从少腹夹脐上行至胸中为冲脉上冲的征兆,俗称奔豚气。
其中,"脐下悸""烧针核起而赤",又为奔豚气欲发先兆。
如《伤寒论》第65条:"脐下悸,欲作奔豚",121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所言即是。
(三)伏冲动气之先兆意义
伏冲脉为冲脉的腹行支,位于腹之深部,行脊柱之前,如《灵枢·岁露》曰:"入脊内,注于伏冲之脉"。
正常情况下,伏冲脉搏动应手和缓均匀,不徐不疾。
病理情况下则搏动异常,如搏动无力,缓滞不前为冲任虚损之征兆,而搏动疾数、浮空又为冲气不敛之征象。
(四)肾间动气先兆意义
肾间动气为位于脐至脐下三寸之间的动气,此乃生气之源,十二经之根本也,脐下三寸的动气又称丹田之气,为肾间动气蓄藏之所,肾间动气为原气之蓄于腹部者,如《奇经八脉考》曰:"肾为生气之门,出而治脐下。
"正常情况下是含蓄不露的,如原气虚对气的摄纳固冲失权,则除表现为此动气有欲奔之势外,还会引动冲气上逆,故曰人森中虚说:"观病人之腹,切肾间动气之所在,识死生之吉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