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柞蚕固定蚁场的培育和利用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9.00 KB
- 文档页数:3
河南农业2016年第10期(上)
密闭1d,以待收蚁、养蚕用。
收蚁前1d 将大棚没有固定一边的薄膜打开,去除消毒药品的味道。
三、收蚁
出蚕后,用引枝(艾蒿、柞枝均可)将蚁蚕引入土坑内,同一批蚕放入同一坑内,以保发育齐一。
每0.5kg 蚕种的蚁蚕可沿土坑长度撒放1/2面积,蚕引入土坑后用石灰粉或防病1号进行蚁体消毒,然后给叶饲育。
选用叶色浅绿,叶片开展、长2.5~3cm 的柞叶饲育。
选采柞叶时连同枝条一起剪下,枝条长约30cm,不能太短太长,以便保鲜和操作。
以促蚕儿发育齐一。
如果前期饲育环境干燥可在土坑的上
同批蚕就眠达80%时,后1号2次喂叶蚕儿爬扩满饲育坑。
22~26℃。
28℃在蚕座上盖上内膜,2~3d 或二眠起次后,选择晴天的早上。
河南农业2021年第7期CANSANG KEJI蚕桑科技期改用老梢(2~3年生),全面提高劳动效率。
(一)用固定蚁场放养蚁蚕,可防害保苗因固定蚁场里柞树相对成片,放养柞蚕集中,便于看管和灭虫防害防病,降低损失。
统计数据显示,1龄保苗率可达95%,较常规饲养率增长20%~30%。
(二)可促进柞条萌发,提前养蚕,避开后期的干热风一般情况下,固定蚁场面积有限,可建成塑料大棚式防护外罩,棚内温度相对平稳且较外温稍高,若在早春柞条萌发前覆膜,可促进提前发芽开叶,提早养蚕。
测算数据显示,早春在枝条萌发前覆膜,柞芽发育可提前7~8 d,养蚕可提早3~5 d,这样就可早收蚁、早结茧,避开5龄后期的干热风,确保养蚕稳产稳收。
(三)解决伐坡投入劳力过大的难题由于河南省在壮蚕期气温回升快和相对干旱,柞故进入柞蚕进入大眠场就要用火芽。
二、固定蚁场的培育模式固定蚁场即选择适合柞苗和蚕儿生长发育且有利(一)场地选择场地对柞树生长快慢、柞芽萌发早晚、小蚕生长所以应选择地势高、(二)场地整理,合理补植场地选好后,要进行适当规划。
在充分利用现有1条深、宽各0.33 m 的防护沟,方便排龄园以栓皮栎为主,2~3以利通风透光均匀,保证柞树发芽、蚕儿发育齐一。
如遇坡度较大的场地,可进行横沟条播,以防水土流失。
播种时先打好畦,每畦种植3行,株距为5 cm,行距50 cm,畦与畦之间留1 m 的人造通道,畦的长短依地势而定。
(三)幼苗的培育加强幼苗培育是固定蚁场快速育成的关键。
出苗前应注意防害保墒。
天旱时要及时浇水和遮阴保湿,以利橡子发芽。
同时加强看管,防止兽畜进入造成食害。
出苗后要做好中耕除草、缺株补植及灭虫防害等工作。
土质比较瘠薄的地方,幼苗期应增施肥料(以速效性化肥为好),每667 m 2施肥量为10 kg。
经过精心管理,2年后即可养蚕。
三、固定蚁场使用管理经过一系列精心管护,2年后固定蚁场基本培育成河南农业2021年第7期效果。
(四)存在监管盲区盲点黄河滩区、岭区等通讯铁塔未覆盖区域无法进行有效监控。
河南农业2019年第1期(上)河南省柞蚕生产得天独厚,然而生产水平较低,单产低而不稳,导致全省柞蚕生产时起时伏,成为蚕业发展的羁绊。
实践证明,柞蚕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受诸多限制因素的约束,如环境条件、生物遗传因素和生理条件等都制约生物自身能量的释放。
因此,我们要提高柞蚕的产量,就要把握好柞蚕生产的一般规律和特性,控制好限制因素来实现。
一、环境限制因素与调控柞蚕生活在野外,外界环境限制效应尤为显著。
如温度、湿度、空气、风雨等单因子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的丰歉。
(一)环境限制因素1.温度。
温度是柞蚕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柞蚕生长发育适宜温度在17~25 ℃,适宜温度的正负数与龄期长短相关,龄期长短与生产丰欠相关。
温度在20~22 ℃,柞蚕发育正常,体健好养,发病率低,收茧多,质量好。
过高过低的温度对柞蚕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
柞蚕一般在20 ℃左右活动较为正常;在18 ℃以下,柞蚕生长缓慢,发育不齐。
长期低温或长期高温(5天以上)对柞蚕生理极为不利。
特别是壮蚕在高温环境中突遇强低温冲击,暴发蚕病不可避免。
据观察,4龄期温度偏低、湿度偏高,这对柞蚕发育有利,丰收有望,反之即差。
随着温度的极端升高,柞树叶质发生变化。
在高温、劣质饲料的综合作用下,蚕受到物理伤害,体质明显下降,不结茧蚕增多,发病率也明显提高。
2.湿度。
柞蚕具有喜湿性,蚕生活所需湿度为75%~85%。
过湿(90%以上)蚕极易得病;反之,弱小蚕增多,有半脱皮蚕发生,减蚕率提高。
5月天气常出现持续干旱,4龄期相对湿度低于60%,此时养蚕有可能减产。
3.空气。
气流是柞蚕生命活动的维系条件,如制种期或孵卵期蚕卵遭受闷热,必将导致柞蚕暴发脓病。
茧场窝风闷热,则不结茧蚕或后期死笼较多。
此外,环境中有害气体对柞蚕生活也不利,柞蚕生长受到抑制,发育不良,减蚕率增加。
4.风雨。
据统计,4—6月干旱天气居多,河南省故有“春雨贵似油”之说。
长期持续干旱,饲料加速老化,影响柞蚕食欲,导致蚕儿发育不齐,“渣子蚕”和不结茧蚕增多。
关于河南柞蚕稳产高产放养技术的探讨
郭剑;朱绪伟;周其明;杨朝改
【期刊名称】《北方蚕业》
【年(卷),期】2003(024)004
【摘要】柞蚕在野外环境中生活,直接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河南放养柞
蚕的4至6月份,正是春夏交替时期,气候多变,气象环境复杂,再加上养蚕技
术等因素,易诱发柞蚕脓病,导致柞蚕生产低而不稳。
这种局面既影响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又制约着河南柞蚕这一产业的发展。
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依照柞树、柞蚕的生长发育协调一致满足蚕儿生理需要的原则,就河南柞蚕放养稳产高产的主要技术与国内同行进行探讨。
【总页数】1页(P31)
【作者】郭剑;朱绪伟;周其明;杨朝改
【作者单位】河南省云阳蚕业试验场,南召,474676;河南省云阳蚕业试验场,南
召,474676;河南省云阳蚕业试验场,南召,474676;河南省南召县云阳镇蚕站,47467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
【相关文献】
1.柞蚕场管理与柞蚕放养技术 [J], 车冬梅
2.秋柞蚕优质高产放养技术的探讨 [J], 李建春
3.河南柞蚕区秋柞蚕放养技术要点 [J], 宋松;郭剑;张耀亭;孟凡刚
4.关于秋柞蚕稳产高产放养技术的探讨 [J], 李春东;杜敏;朱秋梅;廉重
5.柞蚕场的管理与柞蚕放养技术 [J], 王庆忠;涂祥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高柞蚕保苗率的有效措施作者:杨朝改李长安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第10期杨朝改李长安一、培育和建设小蚕专用柞园小蚕专用柞园(过去称之为固定蚁场)的培育,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的山腰进行建设。
1龄园用栓皮栎,2龄园、3龄园用麻栎,采取无干树型养成,且在每年小蚕放养结束后进行剪伐以防树势过高,并施肥以满足柞树生长需要,减少每年剪伐对柞树生长的影响,以供第2年使用。
小蚕专用柞园具有经济实用、易于操作、管理方便、保苗率高等优点。
如果专用场内柞树较稀或有缺株现象,可进行点橡补株,增大单位面积的柞树密度。
栽种前清除杂树,清除园内灌木。
补种后要重视后期管理,确保柞树生长良好,以确保单位面积放养量。
实际放养量按照每667?m2小蚕专用园投放1?kg卵量小蚕计算。
二、推广小蚕保护育技术(一)小蚕专用园饲育技术柞蚕小蚕专用园建设好后,要围绕专用园建设简易塑料大棚或标准塑料大棚,以促进柞树提前发芽和减少不良气候对小蚕生长的影响。
同时,养蚕前要做好小蚕专用柞园内杂草清理和消毒工作,可用新鲜石灰水或浆对柞树枝条和地面进行消毒。
收蚁时放蚕密度要适当,不能过密,减少移蚕次数,同时加强棚内通风换气工作。
小蚕期在小蚕专用园内饲养,养蚕单位面积小,便于看护,减少了不良环境、鸟害、虫害等对小蚕的侵害,解决了柞蚕小蚕放养保苗难的问题。
一般1龄保苗率和2龄保苗率均在95%以上。
由于小蚕专用园柞树枝条密集,防风、防低温冻害、防虫、防鸟和防病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落地蚕。
同时,叶质成熟度相对一致,蚕儿发育相对整齐,环境条件适宜,结茧率可比自然蚁场增长40%以上。
(二)小蚕塑料大棚坑床育技术该饲育方法是河南柞蚕小蚕最新的保护育技术。
每0.5?kg蚕卵需宽2.5?m、长10?m的塑料大棚1个,在大棚内挖2个长10?m、宽1?m、深0.3?m相平行的坑。
在坑床内饲育可比常规饲育提前3~4?d,饲养用叶可用发芽较早的栓皮栎,使柞蚕小蚕饲育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饲养,饲养技术、用叶标准、防病、消毒等,均可按饲养程序操作。
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一、柞蚕的概述柞蚕是我国特有的家蚕科昆虫,是我国传统的优质丝绸原料生产者。
柞蚕养殖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生产活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
柞蚕具有耐寒、产量高、食性广、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因此适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养殖。
近年来,柞蚕养殖已成为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柞蚕场的建设1. 选址柞蚕场的选址要尽量选择在离市区较近但又远离工业区和污染源的地方,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
要考虑到交通便利、用水用电方便等因素,以便日后的养殖和管理工作。
2. 厂房建设柞蚕场的厂房建设要符合相关要求,保证工人的劳动环境和柞蚕的生长环境。
厂房内部要进行合理的划分,包括柞蚕的养殖室、繁殖室、饲料储存室、设备维修室等。
要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好通风、灯光、温度等各类设施,确保柞蚕的生长环境。
3. 设备配备柞蚕场的设备包括饲料机械、养殖设备、环境控制设备等,这些设备的选择要符合柞蚕养殖的实际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 安全设施在柞蚕场的建设中要加强安全设施的设置,包括灭火器、安全标志、疏散通道等,保障员工和柞蚕的安全。
三、柞蚕养殖管理1. 种蚕管理柞蚕的种蚕管理是柞蚕养殖的关键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选用优质的柞蚕种子,控制柞蚕的品种和数量。
要对种蚕进行合理的喂养和管理,保证种蚕的生长和发育。
要对种蚕进行精心的繁殖,提高后代的品质和数量。
2. 饲料管理柞蚕的饲料主要是桑叶,因此要在柞蚕场周围种植大量的桑树,保证饲料的充足供应。
同时要对桑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存,以保证饲料的质量。
3. 疾病防控柞蚕的疾病防控是柞蚕养殖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对柞蚕疾病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疾病的蔓延。
4. 环境控制柞蚕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注意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保持柞蚕的生长环境稳定。
5. 科学喂养柞蚕的喂养要科学合理,注意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保证柞蚕的生长和发育。
河南省鲁山县柞蚕产业面临问题及解决办法余付德(河南省鲁山县蚕业局,河南鲁山467300)〔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3389(2017)03-01-03河南省鲁山县是全国典型的一化柞蚕主产区,植柞、养蚕、缫丝、织绸是鲁山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山区人民具有较高的养蚕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多年来,鲁山县西部山区农民依靠柞蚕养殖和柞蚕丝绵加工销售走上了致富道路。
柞蚕产业做为鲁山传统和特色产业,成为带动山区留守农民和弱势群体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为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一、柞蚕产业发展历史柞蚕业有着5000年的悠久发展历史,自古以来,鲁山柞蚕兴衰起伏,绵延不断。
史料记载:夏代,邑民就把丝织品作赋上缴;汉代,耕蚕相提并论,鲁山绸被视为宫中珍宝,开通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唐宋时期,由兴盛走向衰落;明代又开始恢复发展;清代,鲁山柞蚕达到鼎盛时期,山区人民几乎家家户户养蚕、缫丝,全县有丝织行231家,有丝织机4800台,从业人员10万人,年产鲁山绸26万匹。
鲁山县所产茧丝绸因质地优良精湛,自唐代开始即被视为宫中珍品,倍受王公贵族的青睐。
1915年,鲁山绸代表河南省特色产品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赛会上获得金奖,被誉为“仙女织”,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畅销货。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柞蚕生产,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相继采取发放蚕业贷款和救济粮,奖售粮食、布证、化肥等生产用品,分坡到户,向茧丝加工经营的企业和单位征收“蚕业技术改进费”等方法和形式,恢复、激励和扶持柞蚕发展,鲁山也因在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出口创汇中做出重大贡献,被确立为河南省柞蚕生产基地县,柞蚕生产被县政府确立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省农业厅把鲁山蚕业生产确定为全省54家、平顶山独家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
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柞蚕是我国特有的害蚕,原产地为中国柞树上,是蚕丝生产中质量最好的原料之一。
柞蚕的饲养与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保障蚕丝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进行详细的阐述。
柞蚕场的建设是为了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饲养条件,保障柞蚕的生长和发育。
柞蚕场的选址应选择空气清新、无污染、无有害昆虫等因素干扰的地方。
柞蚕场应建在离村庄较远的地方,减少异蚕和虫害的传播。
柞蚕场应建有适宜的土壤和空气湿度,以满足柞蚕的生长需求。
柞蚕场的建设应有规划,包括养蚕房、饲料房、运输房等等,以方便管理和生产。
养殖管理对于柞蚕的生长和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应保证柞蚕的饮食。
柞蚕的食物主要是柞树叶,因此柞蚕场要有充足的柞树供给。
柞树应保持常年有柞叶,定期修剪柞树枝叶,将柞叶切碎喂给柞蚕。
要注意柞蚕的温度和湿度。
柞蚕的最适温度为25-28摄氏度,湿度为65-75%。
适时调整温度和湿度,保持柞蚕的生长环境稳定。
柞蚕的通风和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
柞蚕对通风要求较高,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柞蚕窒息。
柞蚕场还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虫害的侵害。
柞蚕养殖管理还需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柞蚕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其中重要的是白肩盾蚧和东方玉米病毒病。
防治白肩盾蚧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在柞蚕饲料中加入高浓度的白肩盾蚧抑制剂,喷洒杀虫剂等。
防治东方玉米病毒病主要是消毒和定期清洁蚕室,以去除病毒源。
柞蚕养殖管理还需注意选择优质柞蚕种苗。
优质的种苗对于提高柞蚕的生产效益和提高蚕丝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种苗要选择生长健壮、外貌完整、无病虫害的柞蚕。
要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柞蚕种苗,以降低柞蚕养殖的风险。
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对于提高柞蚕的生产效益和保障蚕丝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柞蚕场的建设应有规划,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饲养条件。
柞蚕养殖管理要保证柞蚕的饮食、温度和湿度,进行通风和消毒,防治病虫害,选择优质种苗。
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可以提高柞蚕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保证蚕丝的质量。
·技术讨论· 北方蚕业 2014,35(3) 河南柞蚕放养区全龄老梢育生产技术杨新峰 邱向成 韩德国(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河南南召 450008)摘 要 分析了河南省柞蚕区放养人员的结构和现行放养技术,论述了在一化性柞蚕区推广全龄老梢育的现实意义,总结提出了柞树修剪和柞蚕放养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河南 一化性柞蚕 全龄老梢育 河南省是一化性柞蚕主产区,产茧量占一化性地区的70%以上。
饲养柞蚕,不占耕地,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属于典型的短、平、快项目,投入小、产出率高,其产品绿色、天然、无污染。
“吃粮靠种田,花钱靠养蚕”、“一筐蚕,十亩田”等说法反映了柞蚕放养已经成为广大山区蚕农增加收益的一项重要副业。
但随着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柞蚕放养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广大山区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家中仅剩年龄较大的妇女、老人和儿童,养蚕人员结构比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以青壮年为主,变为以50岁以上老人和妇女为主,劳动能力明显下降,很难适应河南传统的1~3龄用2年生柞树(俗称老梢),4~5龄用1年生芽柞(俗称火芽),茧场用老梢或火芽的养蚕模式,直接导致柞蚕放养人员日益减少,蚕业逐步萎缩的局面。
因此,改变现有的养蚕模式推广全龄老梢育,对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现阶段河南柞蚕放养人员构成和放养方法1.1 河南柞蚕放养从业人员构成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第二、三产业迅速崛起,走出山区,奔向城镇已成为山区农民就业的首选,许多外出蚕农因生意、劳动合同等原因不愿在养蚕季节来回奔波,只有出不去和上了年纪的蚕农成了养蚕主力军,养蚕人员青黄不接,饲养柞蚕人员几乎都在50岁以上,劳动能力明显下降,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新管理方法的意愿不强,严重制约了柞蚕业的发展。
1.2 现阶段河南柞蚕放养方法河南春季一般天气干旱,柞叶硬化较快,常采用六移法,即:2~5龄起齐后各移1次,5龄蚕食叶5~6天后再移1次,见茧时将柞蚕移入茧场。
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柞蚕场是指用于养殖柞蚕的农业生产基地,它的建设及管理对于柞蚕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柞蚕场的建设及柞蚕养殖管理。
一、柞蚕场的建设1.选址柞蚕养殖场应选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含水适宜的地方。
因为柞蚕生长喜好适宜的环境,它需要充足的阳光、空气流通以及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因此选址是柞蚕场建设的第一步,选址不当会影响柞蚕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2.建筑和设施柞蚕场的建筑和设施是为了方便柞蚕养殖和管理而设置的,包括蚕舍、饲料储存室、病虫害防治设施等。
蚕舍是柞蚕养殖的核心区域,应该建在清洁、无菌、干燥、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地方。
蚕舍的墙体应该是防潮防漏的,在地面上要做好防水处理。
蚕舍的大小和数量应该按照柞蚕的养殖规模来进行设计。
饲料储存室应建在与蚕舍相邻的地方,储存室的建设应该考虑到防鼠、防虫等问题。
病虫害防治设施应该独立设置,包括爆炸烟雾器、紫外线灯、甲醛熏蚕等。
3.设备和工具柞蚕场要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工具,如洗蚕器、消毒柜、蚕茧剖绳机、称重器、温湿度计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的质量和数量应该与养殖规模相适应。
设备和工具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保持它们的正常工作状态。
二、柞蚕养殖管理1.饲料管理柞蚕的饲料一般以桑树叶为主,还可以添加其他植物叶子或草本植物。
在饲料的选择上要注意,要选择干净、新鲜的植物叶子,避免使用含有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的食物。
同时,在饲料的喂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饲料的数量和时间,避免喂养过多或过少,影响柞蚕的生长发育。
2.温湿度管理柞蚕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来保证它的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在蚕卵孵化阶段和成蚕前期。
在蚕舍内应该安装温湿度计来监测温湿度的变化,及时调节蚕舍内的温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3.疾病防治管理柞蚕易受到各种疾病和害虫的侵袭,为了保持柞蚕的健康生长,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柞蚕疾病有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等。
河南一化性优质柞蚕种茧培育要点王坤龙【期刊名称】《蚕桑茶叶通讯》【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2页(P23-24)【作者】王坤龙【作者单位】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474676【正文语种】中文柞蚕种茧是柞蚕生产的重要材料,种茧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蚕种场产卵量高低,更关系到蚕农养蚕过程中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柞蚕产业的良性发展。
现将优质柞蚕种茧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选择家庭劳动力充沛、养蚕技术好、责任心强、房屋多的农户作为原蚕放养对象。
每户放养0.75~1.0kg为宜,以保证放养过程中,原蚕保苗率高,良叶饱食,体质强健,种茧保护科学。
小蚕期(1~3龄)蚕坡选择背风向阳,坡势平坦,坡质肥瘠适中,温度较高的半山腰南向或东南向坡,最好培植专用固定蚁场,以提高保苗率。
1龄选择2~3年生薄坡老柞,2~3龄选用适熟老柞,以麻栎最好。
河南气候5月下旬有干热风发生,柞叶老硬较快,此时正值柞蚕5龄后期,高温闷热天气对柞蚕伤害极大,所以大蚕期宜选择阴坡高墩柞树。
4龄基本以2~3年生老梢为主,5龄选用1年生火芽,以补充蚕体水分。
营茧场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凉爽的山顶或北向阴坡,忌用迎风口或闷风窝。
放养的柞蚕原种必须是无微粒子病毒的蚕种,且品种要纯正,尤其选择适应性强和抗逆性强的品种。
4.1 小蚕期技术要点4.1.1 做好保苗工作俗话说“有苗不愁长,无苗瞎慌张”,说明稚蚕保苗工作非常重要,只有蚕苗多,体质壮,才能获得量丰、质佳的蚕茧。
4.1.2 防止偏食嫩叶小蚕期过多食用肥嫩叶,易造成蚕体肥胖,抗病力下降,后期容易爆发蚕病。
4.1.3 及时淘汰有毒柞蚕在2龄进行迟眠蚕显微镜检查,发现幼虫有微粒子孢子的,不论比例多少,该农户饲养的柞蚕不作为种茧原料。
4.1.4 蚕坡消毒1~2龄蚕场,在使用前1~2天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或5%的新鲜石灰浆喷洒柞叶和蚕场地面。
4.1.5 做好饲料调节在发现蚕群发育不齐时,要精选饲料,掌握好放蚕密度,在养蚕期间还要采取随时挑食(蚕)拨起(蚕)、分批饲养、强弱隔离等措施,使柞蚕由迟转早,返弱为强。
柞蚕放养技术柞蚕放养的实用管理技术一、柞蚕场的管理 ( 一) 柞蚕场的补植抚育很多地方的柞蚕场,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
有些退耕地和荒山坡,凡适于栽植柞树,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
1.补植时期通常,柞树补植以晚秋或早春为宜,冷凉地区以春季为好。
2.补植或栽植方法橡实直播。
先整地,再挖穴,穴深 10-15 厘米,直径 20~30 厘米,每穴播优良橡实 7-10 粒,覆土 5~6 厘米。
橡实用量,每百穴,蒙古柞橡实需 2 千克,尖柞橡实需 3 千克,柞橡实需 1.5 千克。
用直播方法补植柞树,成本低,柞苗成活率高,方法简单,补植速度快,同时可节约育苗用地。
育苗移栽。
择地做成床式或垅式苗床,分别以40 和20 厘米的行距,每米床长播种优良橡实 40 粒左右,覆土 3~6 厘米。
一年除草、松土 3~4 次,春、夏季施肥。
留苗密度, 2 年苗,床式每公顷 30~37 万株,垅式 52~67 万株。
2 年苗出圃,起苗容易,随起随栽,移栽成活率较高。
此外,还可利用野生小柞树补植蚕场。
蚕场补植柞树以后,需及时抚育。
这是保证柞苗健壮生长的关键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每年 1~2 次除草松土。
此外,可在柞苗生长 3~4 年,苗高 0.5 米左右时,平茬更新。
还要防止牲畜踏、食和病虫危害。
(二) 柞蚕场的水土保持和肥培管理1.水土保持措施应根据各地植被、地形、土质、气候条件,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因地制宜地进行。
生物措施,主要是保护和种植草灌植物,保护蚕场植被,防止退化。
植被差的蚕场,应种植胡枝子 f 笤条 ) 、花木兰、紫穗槐等耐旱、耐瘠,保持水土效果好的植物,采用等高线带状密植的种植形式,起到护坡、固土的作用。
工程措施,主要有修谷坊、闸山腰、挖水平沟、鱼鳞坑、修筑梯田等。
应灵活选择。
2.肥培管理方法可在早春或晚秋,对缓坡蚕场的柞树培土压盘,修成直径 1 米左右,下高上低的树下坑盘,借以增加柞树根际的土层厚度,蓄积雨水,积聚蚕粪和枯落叶,提高土壤肥力;在蚕场内种植胡枝子、紫穗槐、苦参等豆科绿肥植物则是提高蚕场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用人工施肥措施。
柞蚕稚蚕场的选址与管理作者:丁丽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第11期柞蚕在野外环境中的生长和发育极易受到风雨、霜冻、高温、干旱及敌害等环境因素的危害。
特别是小蚕期大风降雨降温、霜冻等极端天气状况的发生及病虫鸟害、中毒等的危害,会造成柞蚕的减产或绝产。
稚蚕场是柞蚕小蚕期生活的场所,柞蚕生产中有“养好小蚕一半收”的说法。
因此,柞蚕稚蚕场的选址和管理在柞蚕生产中显得非常重要。
一、小蚕专用柞园(固定蚁场)的选址柞蚕场地对柞树发芽早晚、生长快慢,蚕儿生长发育是否强健、齐一及防害保苗的影响很大。
因此,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便于管理,不易受风、霜侵袭的南向或东南向地势较为平坦的山腰建造柞园。
二、树种的选择及培园管理(一)树种的选择1.小蚕专用柞园树种应选择发芽早的栓皮栎(黑栎),每年1龄蚕眠起移出后全部根刈,以养成无干树型,这样做可以防止树势过高影响翌年使用。
施足肥料以减小根刈对柞树的伤害,同时满足柞树萌发新芽的营养需要,减少每年剪伐对柞树生长的影响。
砍伐切口应呈马耳形,断面光滑,周皮完整。
为缩短培园时间,满足生产需求,可通过对自然柞园进行改造形成专用柞园。
改造前应清理杂树,清除园内灌木。
柞树较稀或有缺株现象的,可进行补株,增大单位面积的柞树密度。
补植时期以晚秋或早春为宜,冷凉地区以春季为好。
用直播方法补植柞树,成本低,柞苗成活率高,方法简单,建园速度快,同时可节约育苗用地。
补种后要加强补植苗的管理,促进其生长良好,以确保单位面积放养量。
为保证专用园内柞树生长良好,每年进行1~2次除草松土。
另外,可在柞苗生长3~4年、苗高0.5 m左右时平茬更新,还要防止牲畜踏、食和病虫害。
2. 2龄场用叶树种以栓皮栎或部分发芽早的麻栎为好,选用2年生适熟老柞。
3龄场用叶树种以2年生栓皮栎为主。
对稚蚕各龄柞蚕饲料的选择,还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不同坡质的情况灵活掌握。
在深山壮坡上养蚕或蚕期多雨,选芽标准可适当偏老。
柞蚕场的建设与柞蚕养殖管理柞蚕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昆虫,柞蚕养殖业对地方农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柞蚕场的建设和养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柞蚕场的选址、场地建设、设施建设和柞蚕养殖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柞蚕场的选址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要选择在气候温暖、湿度适宜的地区。
柞蚕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气候环境,一般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6-28℃之间。
二是要选择水源充足的地方。
柞蚕对水分的需求很大,柞蚕场需要有可靠的水源,以方便柞蚕养殖的管理。
三是要远离工业污染源和污染严重的地区。
柞蚕对环境污染非常敏感,柞蚕场的选址应远离工业污染源,避免柞蚕受到污染造成损失。
柞蚕场的场地建设非常重要。
柞蚕场应建在相对平坦的地势上,以便水的排放和养殖设施的布局。
柞蚕场的场地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积水和过湿现象的发生。
柞蚕场的土壤质地要松软肥沃,富含腐殖质和有机质,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柞蚕场的周边环境要保持清洁整洁,避免噪音、异味和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柞蚕场的设施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柞蚕场的主要设施包括柞蚕养殖棚、饲料加工室、蚕茧加工室等。
柞蚕养殖棚应根据柞蚕的生长特点以及养殖规模进行合理的设计。
一般来说,柞蚕养殖棚应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温和遮阳能力。
饲料加工室用于加工柞蚕的饲料,应具备洁净、通风和储存能力。
蚕茧加工室用于加工柞蚕的丝线,应具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且要符合卫生标准。
柞蚕养殖管理也是柞蚕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柞蚕养殖管理包括柞蚕的饲养、环境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柞蚕的饲养应合理配制饲料,及时供应充足的青饲料和水源,保证柞蚕的生长发育。
环境调控包括对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的监测和调整,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病虫害防治是柞蚕养殖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柞蚕的健康养殖。
柞蚕场的建设和养殖管理对于柞蚕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选址要考虑气候、水源和环境等因素;场地建设要保持平坦、通风和整洁;设施建设要满足柞蚕的养殖需要;养殖管理要注重饲养、环境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叶营养物质丰富,蚕儿生长发育好,抗病力强。
3 放养技术方面稚蚕期要稀密适当,蚁蚕破蚁过密,造成朽蚁子,小蚕相互抓伤碰伤机会增多,病菌容易传染。
实践证明,破蚁过密是养蚕后期大量发生软化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适时剪移,壮蚕也适当稀放,不宜过密,使之饱食良叶,增强蚕体的抗逆力。
此外,在蚕期一经发现病蚕,应及时把病蚕及污染的柞叶深埋,以防病毒传染扩散。
4 品种抗性柞蚕各品种间对蚕病抵抗能力有一定的差异。
在林口县,一般放养青六要比青一发病率低,放养吉林“选大”品种要比“河六”发病率低,一般杂交种比纯种放养发病率低,因此,建议在生产中选用适合本地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推广杂交种提高生产效益。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简介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位于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隶属于省农业厅。
前身为30年代河南省建设厅的“柞蚕改良场”,1949年省人民政府农林厅接管后更名为“河南省柞蚕改良所”,1953年更名为“河南省南召蚕业试验场”,1975年更名为“河南省云阳蚕业试验场”,2007年7月更名为“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是河南省唯一从事蚕业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也是全国建立最早的8家省级蚕业科研机构之一。
半个世纪以来,我院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为辅的工作方针,承担着河南省的蚕业科研、蚕业种质资源保护、新技术推广和柞、桑蚕高级种子繁育等任务。
现有在职职工122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43人(中高级职称28人),有大型科研仪器66台(套),350㎡冷库一座,试验室1.6万m2,试验桑园8hm2、柞坡73.3hm2,固定资产980万元。
建院(场)以来,共完成了包括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15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90多个。
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蚕业种质资源库,其中30个一化性柞蚕品种资源为世界稀有。
育成的一化性柞蚕多丝量品种“豫七号”、柞蚕白茧品种“云白一号”等均居国际领先水平。
育成的桑蚕多丝量品种“豫华·渭春”、“豫花·湘明”在北方11省的联合鉴定中各项成绩较好,已成为本省的当家品种。
河南山区柞树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作者:王英民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第8期王英民一、场地与树种春柞蚕保苗场宜选择春蚕期能避西南强风和避北风寒流的向阳的东南向山腰地带。
播种前清除杂树,割除场内灌木。
宜选择叶质好、发芽早、树势旺的尖柞(麻栎)、辽东柞等树种。
二、橡实采集(一)选好采种母树采集橡实前,先调查采种母树的分布情况、橡实的成熟期和当年结实情况,然后组织人力采集。
采种时要注意选择树龄为30年左右,发育健壮,无病虫害植株的采种母树。
(二)分批采集橡实成熟时果皮由绿色变成米黄色,壳斗与果实自然分开。
因为橡实易发生橡实象甲为害子叶,所以应在橡实成熟后分批采集,早熟早采,晚熟晚采,以便及时药杀橡实象甲。
(三)种子登记为了合理使用橡实,故要进行登记,包括树种、批次、时间、数量、产量、产地等。
三、橡实处理(一)净种将采来的橡实,用风选法、水选法和粒选法,清除其碎枝乱叶,剔出虫蛀、腐烂、破碎的橡实。
(二)杀虫橡实象甲主要以幼虫为害橡实,选过的橡实要立即进行药杀或水浸杀虫处理。
常用的药剂有磷化铝、溴甲烷、二氧化硫等。
药杀处理后及时放在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阴干,并经常翻动。
于9月下旬橡实自然成熟落地时收集,收集后及时播种或进行沙藏,于翌年春季播种。
部分橡实有落地即发芽生根的习性,因此,以即采、即播为好。
收集后的橡实要调查食心虫危害情况,虫口率较高时,要用50%的敌敌畏乳油,以种/药比为3‰的比例拌种,闷种24?h,杀死食心虫幼虫。
将选好的橡实在播种前10~15?d,用清水浸泡1~2?d,然后捞出种子,放在席子上晾干,在堆成堆,在堆上轻轻洒少量水,上面盖湿草帘。
以后每天喷水润种,直到橡实露白时即可播种。
(三)催芽将选好的橡实在播种前10~15?d,用清水浸泡1~2?d,然后捞出种子,放在席子上晾干,再堆成堆,在堆上轻轻地洒少量水,上面盖湿草帘。
以后每天喷水润种,直到橡实露白时即可播种。
在做好的苗床内,顺床播种,床宽1?m左右,行距25~30?cm,可播3~4行;沟深5~6?cm,1?m长的沟可播50粒优良橡实,覆土3~5?cm,轻轻镇压。
专利名称:柞蚕固定养蚁场的营建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马丽华
申请号:CN201010523914.8
申请日:20101028
公开号:CN102067780A
公开日:
201105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柞蚕固定养蚁场的营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蚁场选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的沙壤土山坡,在坡脚建圃育苗;2、整地作畦,深翻土地两次:第一次应在播种前尽量提早进行,第二次于播种时进行深耕,耕后南北方向整畦作苗床;3、播种育苗,播种最好在秋季采种后进行。
4、幼苗抚育,柞苗出土后,应及时中耕、追肥、除草、灭虫,以加速幼苗成长。
用这种蚁场养蚁,一龄保苗率高达94%;而山坡养蚁仅在70%左右。
一亩苗圃式二年生的蚁场,可供七把剪子的蚕每把放1斤卵吃到二眠起,能节省20亩山坡蚁场。
由于叶质优良蚕体健壮,蚕期发病率仅为0.3%,比普通养蚁有发病轻的趋势。
申请人:马丽华
地址:118100 辽宁省凤城市凤凰城办事处东风委八组040493
国籍:CN
代理机构: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枢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河南省柞蚕固定蚁场的培育和利用技术
作者:潘茂华杨朝改李长安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第03期
柞蚕放养是在山区柞园里进行的,极易受到风雨、霜冻、高温等自然灾害和鸟、兽等敌害和病虫害的危害。
而河南省又是典型的一化柞蚕区,1年只能春季放养1次。
因此,加强春蚕防护极其重要。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老一辈蚕业工作者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了固定蚁场(现称小蚕专用柞园),为提高小蚕保苗率、实现稳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养蚕主体的不断变化,加上原有技术改进不到位,固定蚁场没有适应现代养蚕需求。
近年,自然灾害对柞蚕生产的影响凸显。
如2020年河南省的柞蚕主产区南召县、方城县、鲁山县于3月30—31日先后完成收蚁工作,4月11—12日就遭遇低温冻霜天气,白天大风加上晚上冻霜,造成大部分小蚕落地,损失率达25%。
5月3日,鲁山县又遭遇最高
39 ℃的高温冲击,各地损失率都在70%左右,整个春蚕近乎绝收,损失相当惨重。
极端天气对柞蚕放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调查显示,目前普通养蚁场中,稚蚕期(1~3龄)减蚕率达50%,其中1龄期又占稚蚕期减蚕总数的60%以上。
因此,以1龄为中心,大力抓好蚁场保苗,是夺取蚕茧丰收的关键。
科研人员根据现代养蚕需要,逐步完善固定蚁场养蚕技术,具备了示范推广应用的条件。
因此,建议在河南省蚕区全面推广固定蚁场养小蚕,全面提高保苗率,确保柞蚕放养的稳产性。
一、利用固定蚁场的好处
固定蚁场是根据苗圃育苗原理和柞蚕生长需要定向培育的一种蚁场形式。
实践证明,固定蚁场既能防害保苗、增产增收,又可人为控制、提早养蚕,壮蚕期改用老梢(2~3年生),全面提高劳动效率。
(一)用固定蚁场放养蚁蚕,可防害保苗
因固定蚁场里柞树相对成片,放养柞蚕集中,便于看管和灭虫防害防病,降低损失。
统计数据显示,1龄保苗率可达95%,较常规饲养率增长20%~30%。
(二)可促进柞条萌发,提前养蚕,避开后期的干热风
一般情况下,固定蚁场面积有限,可建成塑料大棚式防护外罩,棚内温度相对平稳且较外温稍高,若在早春柞条萌发前覆膜,可促进提前发芽开叶,提早养蚕。
测算数据显示,早春在枝条萌发前覆膜,柞芽发育可提前7~8 d,养蚕可提早3~5 d,这样就可早收蚁、早结茧,避开5龄后期的干热风,确保养蚕稳产稳收。
(三)解决伐坡投入劳力过大的难题
由于河南省在壮蚕期气温回升快和相对干旱,柞叶老化硬化较早,故进入柞蚕进入大眠场就要用火芽。
而使用火芽需在冬季进行伐坡,需要投入大量劳力,造成养蚕成本较高。
同时,大面积伐坡与生态保护也有一定冲突,所以示范推广老梢育蚕可化解养蚕和伐坡的矛盾。
通过固定蚁场催芽提早养小蚕,壮蚕期大眠场改用老梢,既提高了蚕坡利用率,又节省了伐坡用工,劳动效率显著提高。
二、固定蚁场的培育模式
固定蚁场即选择适合柞苗和蚕儿生长发育且有利于除害保苗、管理使用方便的场地,通过人为干预,适当提高单位面积柞树密度,促进柞苗生长,营造优良的小蚕饲养环境,增强蚕儿体质,降低减蚕率,提高保苗率。
(一)场地选择
场地对柞树生长快慢、柞芽萌发早晚、小蚕生长发育和防病防害保苗的影响较大。
所以应选择地势高、气候干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便于管理、不易受风霜侵袭的南向或东南向地势平坦的山腰。
(二)场地整理,合理补植
场地选好后,要进行适当规划。
在充分利用现有柞树的基础上,进行点橡补墩。
首先,需进行深翻整地工作。
结合深翻放入基肥(农家有机肥为主),并在场地四周挖1条深、宽各0.33 m的防护沟,方便排水。
柞树橡子的选择原则:1龄园以栓皮栎为主,2~3龄园以麻栎为主。
其次,播种以南北向为纵向条播为宜,以利通风透光均匀,保证柞树发芽、蚕儿发育齐一。
如遇坡度较大的场地,可进行横沟条播,以防水土流失。
播种时先打好畦,每畦种植3行,株距为5 cm,行距50 cm,畦与畦之间留1 m的人造通道,畦的长短依地势而定。
(三)幼苗的培育
加强幼苗培育是固定蚁场快速育成的关键。
出苗前应注意防害保墒。
天旱时要及时浇水和遮阴保湿,以利橡子发芽。
同时加强看管,防止兽畜进入造成食害。
出苗后要做好中耕除草、缺株补植及灭虫防害等工作。
土质比较瘠薄的地方,幼苗期应增施肥料(以速效性化肥为好),每667 m2施肥量为10 kg。
经过精心管理,2年后即可养蚕。
三、固定蚁场使用管理
经过一系列精心管护,2年后固定蚁场基本培育成功,就能投入具体的柞蚕饲养工作中去。
使用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发挥固定蚁场饲养小蚕的防护能力,柞苗养成后,整个蚁场可建成简易塑料大棚或按地畦形状建成小型简易大棚。
一般大棚内先整体罩好防鸟网再搭塑料膜,塑料膜可只覆上部,四周通风。
如想提前养蚕,可于出蚕前20 d提早进行覆膜,四周落地,用土封实,保持内部温度平稳,防止随外温变化而变化。
棚内应悬挂温度计,及时检查温度。
当温度超过25 ℃时要打开两端塑料,利用通风来降温,保持柞苗健康生长。
(二)清场防害工作
收蚁前应对整个蚁场进行杂草清理和防害处理工作。
首先,清理杂草和枯枝落叶,剪去伏地枝,保证场内干净整洁。
其次,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新鲜石灰浆或石灰水对场地和枝条进行消毒,降低病毒残存率,减少致病率。
(三)收蚁养蚕工作
固定蚁场柞树苗密叶壮,收蚁时可不进行捆墩,直接采用引枝收蚁法收蚁即可。
如遇低溫、大风或雨雪天气时,可放下塑料膜,以起到保温防冻作用。
新养成的蚁场,要适当稀放,以食叶量不超过50%为宜。
1龄蚕眠起食叶2天后移入2龄场,如果固定蚁场充足,则可继续在此饲养。
移蚕时不宜剪大枝,以利柞树生长,保证翌年使用。
利用大棚催芽提早养蚕的,既要考虑错开后期干热风,又要考虑整个蚕期的用叶计划,解决叶质不成熟问题。
(四)后期管理工作
固定蚁场移蚕出场后,应及时中耕松土。
土壤瘠薄柞苗生长不旺的,要适当追施速效性化肥,为翌年继续使用提供保障。
固定蚁场可连年使用,并以无干树型养成为主。
若经数年柞树枝条过高(1 m以上)不便养蚕时,可在移蚕出场后,及时进行根刈更新,当年就可发出新梢,以供翌年继续使用。
总之,新形势下河南省柞蚕养殖面临的各种风险依然较大,特别是蚕期受到自然灾害、敌害和病虫害等影响严重,稳产性得不到保证,极大地挫伤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
为此,要综合施策,大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重点做好蚕期的综合预防,从收蚁到结茧,全过程做好预防措施。
通过示范推广固定蚁场养蚕等新技术,多途径降低减蚕率,进而提高结茧率,增加收茧量,确保柞蚕饲养的稳产高产,稳定提高养蚕效益,确保全省柞蚕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