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业发展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11.4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辽宁柞蚕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发布时间:2021-04-09T00:47:30.094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5期作者:陈云萍[导读] 对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希望对柞蚕业生产者有所裨益。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海浪分中心辽宁抚顺 113119摘要:本文对辽宁柞蚕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希望对柞蚕业生产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辽宁;柞蚕;发展;建议柞蚕业是辽宁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也是辽宁省山区农村举足轻重的主导产业,在未来乡村振兴过程中,促进辽宁柞蚕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增加辽宁山区农村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辽宁柞蚕业发展现状1.放养面积和蚕茧产量辽宁是柞蚕生产大省,近年来放养面积保持在800万亩左右,年放养量8-10万把,是全国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辽宁柞蚕生产主要分布在丹东、鞍山、大连、营口、铁岭、辽阳、抚顺、本溪等市。
全省年均放养柞蚕7.5万把左右,年均产茧4万吨左右,年均产值10亿元。
放养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0%。
2.经济收入和经济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养蚕者年收入16000元,其中卖茧收入13000多元。
全省有近3万户蚕民养蚕收入超2万元。
全省仅养蚕一项,蚕农人均收入就达5000元,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凤城、岫岩、西丰、宽甸等柞蚕生产重点县(市)柞蚕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20%以上,在柞蚕重点乡镇柞蚕收入占农业收入的30-50%,甚至高达70%。
柞蚕业已成为当地增加农民收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
3.蚕业市场化、产业化情况近年来,蚕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加快。
通过培育市场和蚕业龙头企业,蚕茧商品率达到100%,基本形成了以宽甸、凤城、庄河、盖州、西丰等地为代表的蚕茧生产、加工、销售网络,培育出盖州庄河蓉花山、宽甸永甸的养加销一条龙产业化典型,逐步形成了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格局和生产方式。
桑蚕与柞蚕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比较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桑蚕与柞蚕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比较两种养殖业的特点、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出两种养殖业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研究结果表明,桑蚕养殖业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较高的养殖业,柞蚕养殖业虽然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具有一定的弊端,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关键词:桑蚕,柞蚕,养殖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引言:养殖业是我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蚕桑饲养是传统养殖业之一。
桑蚕与柞蚕养殖业是我国主要的两种蚕养殖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两种蚕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精准发展蚕养殖业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二、桑蚕与柞蚕养殖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养蚕产业是我国传统农业产业之一,桑蚕与柞蚕的养殖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它们都是属于家蚕科昆虫,以桑叶和柞叶为主食,在丝绸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桑蚕与柞蚕养殖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也能够推动丝绸行业转型升级。
研究桑蚕与柞蚕养殖业的目的在于探究相应的技术发展和管理方式,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该产业的良性发展。
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疾病预防等多个方面。
关于遗传育种,需要通过品种改良进而提高优质蚕茧的数量。
比如利用先进的分子标记技术将桑蚕或柞蚕进行亲本选择,以提高其抗病性和耐逆性等关键指标; 对于涵盖不同类型地区的柞蚕资源,可以采取移植和混合等措施,从而实现种质的优化与创新。
同时针对不同季节测定蚕种发育周期,并根据光温环境与虫体变化规律来进行人工智能优化。
饲料营养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高营养、低成本的生态饲料配比技术,增加桑蚕或柞蚕茧、蛹的重量和数量,并降低代价,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疾病预防方面也十分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的防治系统,推广科学诊断技术,减少损失,保证生产稳定性。
总之,桑蚕与柞蚕养殖业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其在家庭农业结构调整、新增就业岗位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技服务2019,36(8):92〜93贵州柞蚕产业发展优势及对策王庆忠〈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贵州遵义563006)[摘要]为进一步发挥贵州柞林优势,推广柞蚕养殖,阐述了贵州柞蚕生产具有的优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柞蚕;柞林;养殖;贵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贵州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如发展柞蚕业。
贵州柞蚕资源丰富,养殖历史悠久,进一步发挥柞林优势,提高放养技术,扩大柞蚕生产规模,对贵州“三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笔者现将贵州柞蚕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分析如下,并提出对策,以助推贵州柞蚕产业的发展。
1贵州柞蚕生产优势1.1资源优势贵州柞蚕生产已有近300年的历史,20世纪50〜70年代曾是我国四大柞蚕生产省区之一,有着十分丰富的柞林资源,主要分布在绥阳、桐梓、黄平、金沙等地,且属天然柞林,柞树品种较多,适宜不同形式的柞蚕放养,为柞蚕繁育、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之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为贵州柞蚕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条件。
1.2生态优势柞树被称为世界性优势树种,属深根性植物,耐寒、耐旱、耐瘠性强,柞树可耐零下50摄氏度低温,萌藥力极强,主侧根均较发达,可防止水土流失。
柞树根尖可与菌根菌共生形成菌根,分泌的酶可溶解有机物和矿物质,促进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使柞树在贫瘠的地上生长繁殖。
柞树既可以放蚕,还可以烧炭,每年更新产生的大量树叶和枝条可用于栽培食用菌,减少其他树木的砍伐。
1.3经济优势20世纪50〜60年代贵州柞蚕曾刷新年产茧量约17吨的历史记录。
近10年来,贵州一直是河南、湖北、山东等现行柞蚕主产区的稳定种源供给基地。
发展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作者:陈佰干曾德芳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15期蚕桑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是新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点,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本文对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转变农户的意识,加强蚕桑产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拓展了产业格局,使得农户的增收途径越来越广。
蚕桑产业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业,也是一个新兴产业,对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
同时,蚕桑产业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不大,对环境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很多地区都适宜进行桑蚕养殖。
一、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一)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生产发展,要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不断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从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来看,已经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的目标,各种粮食产业也实现稳步发展,在未来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农村经济转型的出路主要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蚕桑产业是一个首选产业,通过蚕桑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为新农村建设增添发展后劲。
(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一个重要目标,随着当前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但是农村与城市地区的经济差异还比较明显,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对城乡二元结构进行改善,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
蚕桑产业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富裕”的有效途经。
当前农民生产过程中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如果单纯地依靠土地种养则很难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而且单纯的依靠粮食收入的空间和发展潜力越来越小,果业和蔬菜业又受地域性限制,有的地区并不适宜进行水果和蔬菜种植,蚕桑产业对环境要求不高,而且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相对较少,因此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
浅谈柞蚕生产优势与发展策略作者:杨春敏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第01期柞蚕起源于中国,历经几千年生产与发展,遍及我国南北十余省区,到了现代,柞蚕放养已经成为连接农、工、商,连接国内外市场独具特色的产业,柞蚕蛹是当今人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柞蚕的丝绸织物更已独特风格享誉世界。
有计划地利用柞林资源,发展柞蚕生产,对于加快产业调整,实施“家庭致富工程”,增加农林人员经济收入,繁荣地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1柞蚕养殖的广阔前景柞蚕属完全生态昆虫。
其蚕期在野外生长,以柞树叶为食,在有天然或人工柞林的地方均可放养柞蚕。
柞蚕业,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佳的产业。
柞树的光合作用,能净化空气,增加降水量,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同时柞树根系发达,又能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
柞蚕浑身是宝,柞蚕丝是一种天然野生蛋白质纤维,富含氨基酸,总体性能优于桑蚕丝。
柞蚕生氏地域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蚕丝属稀有资源。
当前人们提出“重返大自然”,纺织用品和衣着服饰提倡使用天然纤维制品。
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使得蚕丝业发展潜力巨大。
柞蚕蛹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具含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的昆虫食品,不仅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能。
柞蚕蛾具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功效。
可见,柞蚕茧无论是作为丝绸原料,还是取其蛹作为食用销售,或是作为综合利用开发生物产品的原料都不存在销售问题。
今后,对柞蚕丝绸及柞蚕生物新产品的消费量将成倍增加,市场价格也将持续上扬。
几乎不存在产品销售的隐忧。
如今柞树已成为广大蚕农的蚕宝宝、摇钱树,柞蚕养殖前景可观。
2虎林市发展柞蚕生产的优势条件2.1柞树资源丰富我市柞树资源极其丰富,面积约5万公顷,柞树连片,地势舒缓,树质优良,叶质肥嫩,为柞蚕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饲养基础。
同时,我市养殖区域无工业污染及生活污染,为养蚕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2气候适宜柞蚕生长的适宜温度要求在17~25度之间,我市春夏平均气温在22度左右,温、湿度适宜,日照充足,非常有利于柞蚕生长发育,这种条件下柞蚕生长速度快,蚕蛹脂肪饱满细腻,茧质优良。
柞蚕业发展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1柞蚕的人工饲养与进展初期清乾隆年间,通过地方官的倡导,XX省柞蚕放养有了技术人员的指导,蚕工的出现即是明证,柞蚕放养已经成为河XX县区一项新兴的农村副业。
随后,XX省放养柞蚕进展迅速,以南召进展速度最快。
XX县区,“山茧,召邑山皆放蚕,食栎叶,每岁春秋二季。
”[10]县境四周有养蚕之坡五六十处,呈现出“槎坡饶耳利,蚕坡茧丝盈”的景象[11]。
当地村民还利用柞蚕茧进行缫丝织绸,以朴实而著称。
南召“茧绸,无花,不及山东兖、沂等处,惟朴实可取。
”[10]后来,XX县区的放养柞蚕之法传入XX县区、泌阳等地。
乾隆年间,XX县区不仅生产家蚕(bombyxmori)茧,而且还出现柞蚕茧(山茧)。
“茧,饲桑叶曰茧,饲槲叶者又名山茧。
”[12]当时XX县区有数个集镇以经营柞蚕丝而出名。
“孙店,县南160里,山坡多槲,放蚕收茧,皆东省人经营;东村,孙店东10里,南山民务本勤农,放山蚕,织白茧紬,生计颇裕,紬子村有延师读书者。
”[12]道光年间(1821—1850年),XX县区也出现放养柞蚕,缫织为绸的现象。
“山茧绸:山蚕食栎叶、橡叶结茧荒陂,取丝为紬,其质坚韧。
”[13]农民明白放养柞蚕有利,以致出现为了放蚕而各自争利引起诉讼的现象。
“民各争伐木,侨居者又欲私占,遂致争讼不休”[14]的放蚕高潮。
道光年间,当地蚕民开始规范蚕坡的进展与利用。
道光十二年(1832年),XX县区邑候令公号召蚕民修建蚕姑祠于齐家堂,并贴出告示,对放养柞蚕进行管理与保护。
清朝中期,柞蚕放养才开始取代家蚕成为XX省蚕业经营的重点[15]。
为了更好地规范与鼓励柞蚕放养,XX省地方官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
同治十三年(1874年),XX县区邑候丁公,在南石庙兴建先蚕宫,并议定《蚕坡章程》。
光绪十年(1884年),XX县区邑候在合乡齐家堂制订蚕坡章程刻诸于石,其内容为“广植蚕坡、保护蚕坡、爱养蚕蚁、严禁抽丰、撙节草木”等5条[11]。
浅谈凤城市柞蚕产业存在问题及建议凤城市位于中国辽宁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其中柞蚕产业是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柞蚕产业的发展对于当地经济和农民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产环境的变化,柞蚕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凤城市柞蚕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就柞蚕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产业现状分析凤城市柞蚕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和转型阶段,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柞蚕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从事养蚕、织绸等相关行业的从业者。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柞蚕产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市场需求不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柞蚕丝服装的市场需求逐渐下降。
传统的柞蚕丝制品在市场上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导致柞蚕产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2.产业结构单一。
目前,凤城市柞蚕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柞蚕养殖和柞蚕丝加工上,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3.技术瓶颈。
在柞蚕养殖、丝绸加工和产品设计等方面,存在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制约了柞蚕产业的发展潜力。
4.环保问题。
柞蚕产业涉及到蚕茧的煮制、丝绸的染色等环节,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凤城市柞蚕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1.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柞蚕产业应该加大对市场需求的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从而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柞蚕丝制品。
还可以积极开拓电子商务、外贸等渠道,拓展产品销售领域。
2.加强产业链整合。
柞蚕产业可以通过整合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可以在柞蚕丝原料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上下功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3.加强技术创新。
柞蚕产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可以加大对柞蚕养殖、丝绸加工技术的研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龙源期刊网 柞蚕养殖好赚钱作者:朱绪良来源:《农家科技》2016年第07期中国野外放养柞蚕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直至目前还一直在野外放养。
柞蚕因主要食用柞树叶而得名。
柞树属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少数为灌木。
它枝繁叶茂,再生力强,耐修剪,叶缘呈锯齿状,是柞蚕的美食。
柞树叶子所含的蛋白质、脂肪适量,营养丰富适口,能满足柞蚕的生长发育所需。
柞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养柞蚕,有利于提高山区农民栽植柞树、护坡、保护蚕坡的积极性,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的统一。
生态环境好了,柞树长得茂盛,农民就能多养蚕,就能多赚钱。
农民养蚕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赶鸟,再就是移蚕。
移蚕如同草原轮换放牧一样,就是蚕把一个地方的叶子吃完后再转移到新的场地。
根据树的大小和蚕的密度不同,整个幼虫期一般要转移四到六次。
柞蚕四眠五龄后就成熟吐丝了,吐丝全程一般需要三四天。
蚕茧收获以后,去掉茧壳外面的树叶,除留下明年的种子外,其余的就可卖到加工厂了。
在自然状态下,蚕会成蛹化蝶从茧壳里面爬出来,但到了加工厂,就需要人工来破茧取蛹了。
桑蚕丝的长度800米左右,而柞蚕丝的长度能达到1300米,足足比桑蚕丝长500米。
柞蚕浑身是宝,蚕蛹是一道美食,能卖40多元一千克,蚕蛹破茧后的蛾子300元每千克。
如果把蛹虫草的母种接种到活体蚕蛹身上,长出蛹虫草,效益更可观。
除此之外,蚕蛹还能提炼出药品、营养品、化妆品等。
柞蚕丝比桑蚕丝纤维略粗,拉力强,多用于军工业。
因为它间隙大、透气性好,目前用量最大的还是蚕丝被。
养殖柞蚕,全程下来两个月,除了人工,每亩投入五六十元,利润在1000元左右。
因成本低,见效快,所以成为当地农民的传统项目。
南召县柞蚕养殖面积120万亩,有15万人从事柞蚕产业,年总产值达19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7%,柞蚕成了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柞树养蚕创业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及概述柞树是一种传统的树木,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
而养蚕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产业,以丝绸制品最为著名。
而柞树养蚕则是利用柞树叶子养蚕,以生产柞蚕丝为主要目的的产业。
柞蚕丝具有柞树叶子所赋予的特殊气味和颜色,在市场上有着较高的价值。
本项目旨在利用柞树养蚕产业,充分发挥柞树资源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赢效果。
二、市场分析1. 行业现状分析目前,柞树养蚕产业在中国各地已有初步发展,但规模较小,生产技术也不够成熟。
柞蚕丝的市场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但供给的能力较低。
2. 市场需求及趋势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天然纤维制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柞蚕丝具有特殊的气味和颜色,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未来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3. 竞争情况分析目前市场上柞蚕丝的供应商较少,但也存在着部分竞争对手。
要在市场上立足,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
三、项目内容1. 项目名称:柞树养蚕创业项目2. 项目内容:利用柞树叶子养蚕,生产柞蚕丝及相关制品3. 项目地点:中国南方地区4. 项目投资额:100万元四、项目目标1. 利用柞树养蚕技术,建立一条完整的生产线,生产出具有特殊气味和颜色的柞蚕丝;2. 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3. 开拓市场,促进柞蚕丝产品的销售;4. 实现项目自身经济效益并为社会创造价值。
五、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位置,并选择适合的柞树种植地;2. 购置充足的柞树和蚕种;3. 建立养蚕场地,配置养蚕设备;4. 进行养蚕试验,调试生产工艺;5. 生产柞蚕丝,并进行包装和销售;6. 加强市场营销,拓展销售渠道。
六、项目投资及预期收益1. 项目总投资:100万元2. 投资主要包括柞树种植、蚕种购买、场地建设、设备购置等费用;3. 预期收益:年销售额可达到200万元,净利润约为50万元。
七、风险及对策1. 市场风险: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不畅。
挖掘河南柞蚕生产潜力㊀提高总体经济效益孙永生(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㊀450008)摘要:阐述了河南柞蚕生产的资源状况㊁667m2产量以及蚕坡建设情况ꎬ并就目前的生产状况及存在的问题ꎬ提出改良及创新措施ꎮ关键词:柞蚕ꎻ潜力ꎻ改良ꎻ创新㊀㊀柞蚕是中国的传统特产ꎬ产茧量占世界野蚕总产量的90%以上ꎮ河南是我国三大柞蚕主产区之一ꎬ年产茧量仅次于辽宁ꎬ居全国第二位ꎮ河南柞蚕总产茧50000t左右ꎬ在目前商品经济竞相发展的新形势下ꎬ如何增加柞蚕茧的总产量和总体经济效益ꎬ增强柞蚕生产的竞争力ꎬ是一项艰巨的任务ꎮ1㊀蚕坡资源状况河南省拥有伏牛㊁大别㊁太行㊁桐柏四大山系ꎬ山地丘陵面积达733万hm2ꎬ占全省总面积的44%ꎮ山区柞树资源丰富ꎬ柞树占各类树的72.1%ꎬ其中适宜养蚕的栓皮栎和麻栎占27.5%~30%ꎮ历史上河南省用于养蚕的栎坡面积曾经达到67万hm2ꎬ而且绝大部分柞蚕坡集中连片ꎬ坡度适宜ꎬ柞墩密度均匀ꎬ株行整齐ꎬ生长旺盛ꎬ适宜养蚕ꎮ1921 1931年河南省柞蚕茧的年产量曾达13万tꎬ此后ꎬ柞蚕茧产量日趋下降ꎬ蚕坡面积逐渐缩小ꎬ到解放初期ꎬ总产茧下降到4000tꎬ养蚕用坡面积缩小到45万hm2ꎬ现在利用不足20万hm2ꎮ2㊀蚕坡667m2产量柞树是柞蚕的主要饲料来源ꎮ两千多年来ꎬ我们的祖先利用这种廉价丰实的再生性柞林资源饲养柞蚕ꎬ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ꎮ解放以来ꎬ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ꎬ加上推广各项科学技术ꎬ柞蚕年产茧由1949年的4000tꎬ提高到5万t以上ꎬ增长了十几倍ꎬ但是河南蚕坡667m2产量是不平衡的ꎮ根据南召县2010年统计ꎬ全县放养柞蚕卵10488kgꎬ总产茧350万kgꎬ公斤卵产茧量为318.7kgꎬ平均每公斤卵用坡68000m2ꎬ高于全省平均数的一倍以上ꎮ而南召县白土岗乡柳树沟村平均公斤卵用坡40000m2ꎮ鲁山县养蚕专业户李丰海ꎬ2018年每667m2产茧高达15kgꎮ如果全省柞坡每667m2产茧量达到南召县的3.15kg的话ꎬ那么全省20万hm2蚕坡的总产茧量就可达到10万t左右ꎮ由此看来ꎬ河南省柞坡的产茧量蕴藏着巨大的潜力ꎮ3㊀蚕坡建设情况建设柞蚕饲料基地ꎬ提高柞叶面积系数ꎬ是充分利用蚕坡ꎬ发展柞蚕生产的物质基础ꎮ目前河南省蚕坡的柞树结构状况从南召县调查统计资料看出ꎬ蚕坡柞树结构大致可分三个类型:一是密坡型ꎬ每667m2柞树250墩以上ꎬ产鲜叶215.8kgꎬ占蚕坡总面积的41.17%ꎻ二是疏坡型ꎬ每667m2柞树150~200墩ꎬ产鲜叶112.1kgꎬ占蚕坡总面积的35.26%ꎻ三是稀坡型ꎬ每667m2柞树100墩左右ꎬ占总面积的23.56%ꎮ稀疏坡占总面积的58.82%ꎮ这里值得重视的是疏坡ꎬ这类蚕坡占蚕坡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ꎬ每667m2产鲜叶比密坡减少103.7kgꎬ产叶量比密坡几乎减少一半ꎮ这类蚕坡由于林相较完整ꎬ柞树生长良好ꎬ地表植被保存较好ꎬ活土层可达10~20cmꎬ易于改造ꎮ如果把这一部分蚕坡首先改造好ꎬ其生产潜力是相当大的ꎮ根据南召调查统计数字推算ꎬ全省二类蚕坡大约有6万hm2ꎬ通过密植点橡ꎬ增加地表植被ꎬ加上相应的工程措施ꎬ使之达到一类蚕坡的产叶水平ꎬ则可增加产叶量10350kgꎬ按目前的生产方式ꎬ放养1kg蚕卵需柞叶1.2万kg计(而蚕儿实际用叶率还不足40%)ꎬ则可增加放养柞资助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8)ꎮ21 蚕桑茶叶通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总第208期柞蚕卵8500kgꎬ按每公斤蚕卵收茧300kg计ꎬ可增收柞蚕茧25000tꎮ4㊀改良及创新措施4.1 改变轮伐制度叶是蚕儿的粮食ꎬ蚕坡单位面积产叶量的多寡ꎬ直接影响到放养量和蚕茧产量ꎬ而柞树的整伐方式又是直接影响产叶量的主要因素之一ꎮ河南省柞树的整伐沿用二年轮伐制ꎬ多采用根刈ꎬ因此ꎬ蚕坡产叶量较低ꎬ这是造成柞坡单位面积产茧量较低ꎬ经济效益较差的主要原因ꎮ采用留桩放拐ꎬ推广柞树修剪技术ꎬ可以大幅度提高柞树产叶量ꎬ增加柞蚕的放养量ꎬ提高单位面积蚕坡的经济效益ꎮ鲁山县熊背乡养蚕专业户王胜利ꎬ2011年承包柞坡2hm2ꎬ当时该坡可放养柞蚕卵0.45kgꎬ平均每667m2产茧6.3kgꎬ采用留桩放拐和柞树修剪技术ꎬ坚持五年后ꎬ柞树产叶量显著增加ꎮ2016年该坡放养量达到0.75kgꎬ每667m2产茧达到15kgꎬ分别比2011年提高66.66%和138.09%ꎮ2010年南召县董店蚕场在一二类蚕坡上采用修剪的方法整伐柞树ꎬ使单株产叶量提高80.77%ꎮ2011年四棵树龙洞村ꎬ采用修剪的方法整修柞树ꎬ每667m2产叶量达到391.5kgꎬ较砍伐的215.8kgꎬ产叶量提高81.42%ꎮ云阳蚕科院实验证明ꎬ用于饲养4~5龄蚕的柞坡ꎬ改根刈处理为轻梢和重梢处理ꎬ可使产叶量增加72%ꎮ采用新法整伐的柞树养蚕ꎬ饲养公斤卵仅需要柞坡3hm2ꎬ比用老法砍伐的柞树养蚕ꎬ蚕坡面积可缩小51.58%ꎮ4.2 推广固定蚁场养蚕柞蚕放养于山野ꎬ受外界因子的影响很大ꎬ蚕儿损失较多ꎬ致使收蚁结茧率偏低(30%~40%)ꎬ在减蚕数中ꎬ大约有30%的柞蚕损失于小蚕期ꎮ这是由于河南省4月中下旬气候变化异常ꎬ小蚕常遭受风雨和寒流袭击ꎮ为了减少损失ꎬ柞蚕在小蚕期可实行保护育ꎮ从云阳蚕科院统计数据来看ꎬ施行固定蚁场养蚕ꎬ1龄减蚕率不足10%ꎬ比老式蚁场的减蚕率(21%)减少损失10%以上ꎬ大面积推广固定蚁场养蚕ꎬ可以增收蚕茧25%左右ꎮ由此看来ꎬ搞好固定蚁场建设ꎬ加强饲养小蚕的管理ꎬ可使柞蚕结茧率提高10%~20%ꎮ4.3 推广多丝量品种河南柞蚕生产用种ꎬ20世纪70年代以前把 三三 三九 作为当家品种ꎬ后来培育出多丝量品种 六号 ꎬ这些品种虽然为发展河南柞蚕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ꎬ但是这些品种的茧质一般化ꎬ茧层率仅10%左右ꎬ而且出丝率较低(6%~7%)ꎮ进入21世纪后ꎬ河南省云阳蚕科院先后培育出 豫七号 豫大1号 101 等新品种ꎬ 豫七号 的茧层率ꎬ实验室成绩达到15%以上ꎬ生产成绩达到13%~15%ꎬ而且出丝率比老品种提高25%~35%ꎮ2015 2019年在南召县进行生产鉴定ꎬ 豫七号 的公斤卵产茧量为394.6kgꎬ比对照的264.2kg提高8.58%ꎻ茧层率达到13.59%ꎬ比对照的12.31%提高两个等级ꎻ出丝率达到11%ꎬ比对照的8%提高30%ꎮ当然ꎬ柞蚕多丝量品种也象桑蚕多丝量品种一样ꎬ具有产卵量低㊁体质较差的缺点ꎬ但是只要在生产上推广杂交种生产ꎬ即采用原原种㊁杂交原种和三原杂交种的程序进行繁育ꎬ柞蚕多丝量品种也会象桑蚕一样得到普及和推广ꎬ给柞蚕生产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ꎮ4.4 提高柞蚕生产能力传统的放养方式既增加了生产成本更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ꎬ河南省根据蚕坡的实际情况ꎬ在不破坏柞坡植被的前提下ꎬ修筑柞坡机动车通道ꎬ极大地提高了运蚕效率ꎮ并且利用索道运蚕和无人机运蚕及坡园消毒新方式ꎬ也都在抓紧试验中ꎮ对于部分柞蚕区养蚕技术因循守旧ꎬ种子质量差ꎬ防病消毒措施得不到认真落实ꎬ河南省的柞蚕技术部门派出专家㊁技术员上坡蹲点ꎬ从收蚁到下坡全程指导监督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ꎮ5㊀结语从上述情况看ꎬ河南省柞蚕生产的潜力是相当大的ꎮ为了促进河南省蚕丝业的发展ꎬ蚕业部门应当利用现有蚕坡资源ꎬ加强蚕坡建设ꎬ改革整伐形式ꎬ提高柞坡产叶量ꎬ实行固定蚁场养小蚕ꎬ提高柞蚕结茧率ꎬ进一步推广多丝量品种ꎬ改善柞蚕茧丝品质ꎻ认真实施各项技术措施ꎬ变粗放经营为集约化经营ꎮ期望在有限的蚕坡资源条件下ꎬ提高柞蚕茧总产量ꎬ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ꎮ31㊀2020年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蚕桑茶叶通讯。
威海柞蚕业现状及振兴产业探讨第一篇范文威海柞蚕业现状及振兴产业探讨在中国,柞蚕养殖业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为国家的农业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威海作为中国柞蚕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其柞蚕业的发展状况尤为引人关注。
现状分析柞蚕业是威海的传统优势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柞树资源为柞蚕的养殖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近年来,威海柞蚕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产业规模逐年萎缩。
受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柞蚕养殖的面积和产量都有所下降。
其次,养殖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和技术的支撑,影响了柞蚕的产量和质量。
再次,产业链条不完整,缺乏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导致柞蚕产品的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振兴探讨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和尝试,寻找威海柞蚕业的发展新。
首先,提升养殖技术,改善养殖设备。
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柞蚕的养殖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加强产业链的建设,推动柞蚕产业的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再次,要加强政策支持,为柞蚕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柞蚕产业。
第二篇范文3W1H与BROKE模型在威海柞蚕业现状及振兴产业探讨中的应用What - 柞蚕业的价值与现状柞蚕业的价值在于其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生态上,柞蚕可以有效利用柞树资源,促进生态循环;经济上,柞蚕业是威海的传统产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上,柞蚕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柞蚕业面临着规模萎缩、技术落后、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
Why - 柞蚕业振兴的必要性柞蚕业的振兴是必要的,因为这关系到威海的农业经济发展、传统产业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当地居民的就业和生活。
同时,振兴柞蚕业也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Who - 柞蚕业振兴的主体与利益相关者振兴柞蚕业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养殖户等。
蚕业乡村振兴蚕业是中国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蚕业在近年来面临着衰败的局面。
为了实现农村的振兴,必须重新注视蚕业,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发展。
首先,发展蚕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蚕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就可以进行,因此非常适合农村环境。
发展蚕业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蚕业产业链较长,包括蚕种培育、蚕茧养殖、丝绸生产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财富的创造。
其次,发展蚕业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升级。
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产业布局。
发展蚕业可以打破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给农民提供更多种类的收入来源。
蚕业不仅可以提供蚕茧和丝绸等传统产品,还可以开发更多创新产品。
比如,利用蚕蛹提取蛋白质和脂肪,可以生产高蛋白食品和化妆品;利用蚕丝的光导性能,可以制造光纤;利用蚕茧纤维的保温性能,可以制造高科技材料等等。
通过创新发展,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的升级。
第三,发展蚕业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蚕茧养殖所需的桑叶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资源,是蚕业的基础。
大规模发展蚕业可以促进桑树的种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蚕茧养殖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废弃物的处理问题。
蚕茧养殖所产生的蚕粪和蚕蛹等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
此外,蚕茧养殖也能够减少化工产品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发展蚕业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蚕业是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力发展蚕业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蚕丝是具有特殊纤维结构的纺织品,具有独特的韧性和光泽。
通过发展丝绸产业,可以推动中国的纺织业发展,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中国在世界纺织业中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发展蚕业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柞蚕行业调研报告柞蚕行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柞蚕养殖是一种传统的农业养殖方式,在许多地方都有其悠久的历史。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柞蚕养殖行业逐渐式微。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柞蚕行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柞蚕的生命周期和繁殖特点。
(2)柞蚕的养殖方式和技术要点。
(3)柞蚕商品化生产的市场需求。
(4)柞蚕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5)柞蚕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2. 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2)实地走访柞蚕养殖基地及相关企业。
(3)面对面访谈柞蚕养殖从业者。
三、调研结果分析1. 柞蚕的生命周期和繁殖特点柞蚕属于昆虫纲、鳞翅目、蚕科,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天然资源。
其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蛾四个阶段。
柞蚕幼虫期长,需要大量桑叶作为食物,蛹期则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柞蚕的繁殖主要通过交尾产卵来实现。
2. 柞蚕的养殖方式和技术要点柞蚕的养殖主要分为室内养殖和户外养殖两种方式。
室内养殖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同时精心管理桑叶的供应。
户外养殖则需要注意保护柞蚕免受天敌的侵害。
柞蚕养殖的关键技术包括卵的孵化、幼虫的饲养和管理、蛹的培育和成蛾的出蚕等环节。
3. 柞蚕商品化生产的市场需求柞蚕的成蚕可以用于制茧和提取蚕丝,蚕丝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潜力。
目前,国内外市场对蚕丝的需求量大,价格也相对较高。
由于柞蚕属于传统农产品,其商品化生产和销售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4. 柞蚕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目前,柞蚕行业的规模较小,主要分布在少数地区,并且大多数是家庭式养殖。
柞蚕养殖者普遍面临着劳动力成本高、市场渠道匮乏、技术更新缓慢等问题。
同时,由于柞蚕养殖的传统方式,生产效益较低,致使年轻人热衷此行业的意愿较低。
5. 柞蚕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柞蚕的商业价值和市场需求仍然存在,因此柞蚕行业仍有发展的空间。
未来,柞蚕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成本效益。
柞蚕业发展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柞蚕业是一种传统的农业产业,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柞蚕,是指一种以柞树叶为食的蚕虫,也是一种制丝原材料。
在中国南方,很多地方都有养柞蚕的传统,其生产方式可分为桑蚕业和柞蚕业。
其中,柞蚕业以其低成本、抗性强、自然条件苛刻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柞蚕业发展历程
柞蚕业发展可以追溯到唐朝,随着时代的进步,柞蚕的品种、养殖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在清朝中期,柞蚕业仍然是江南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是随着了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其他经济产业的崛起,柞蚕业逐渐式微。
近年来,柞蚕业又逐渐得到了重视,并开始走上了发展之路。
柞蚕业的发展成果
柞蚕业的发展有了显著的成果。
近年来,云南、贵州等地相继出台了柞蚕产业化发展规划,在柞蚕品种选育、养殖技术提升、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在柞蚕种植面积、养殖规模、产值等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柞蚕业的优势
柞蚕具有很多的优势,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1. 低成本:柞蚕的生长和养殖成本低,对于资金较为紧
张的农户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抗病性强:柞蚕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够在自然条件
较为苛刻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3. 游离资源利用:柞蚕可利用环境中不易利用的植物资源,同时具有很好的生态环保意义。
柞蚕业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柞蚕业不仅具有自身的价值,还对农村经济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 多渠道增收:柞蚕业的发展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
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地区多渠道增收奠定了基础。
2.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柞蚕业的发展可以引领农村地区
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进而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3. 提高乡村环境:柞蚕业对农村环境的改善有很大作用,可以消除一些村庄周边野草乱生等问题,提高了村庄的整体环境卫生。
总结
在农村发展中,柞蚕业是一个有前景的产业,它不但拥有丰厚的资源优势,而且良好的市场前景,对于村民增收和地方经济贡献作用巨大。
随着柞蚕业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