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化学知识点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688.00 KB
- 文档页数:24
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自然界的水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的存在对地球上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自然界的水》这个知识点的总结。
一、水的分子结构及性质:1.水分子的结构: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分子式为H2O。
氧原子为中心,两个氢原子与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2.水分子的极性: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高,氧原子与氢原子的电子密度不均,使得水分子呈现极性分子的特点。
3.水的表面张力: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形成水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使水分子在液体表面上呈现收缩状态,水滴能形成球状。
4.水的比热容和比热:水的比热容较大,比热也较大。
这使得水具有较大的热稳定性,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缓冲作用。
5.水的沸点和凝固点:纯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
同时,水的密度变化也与温度密切相关,水在4℃以下增温时,密度逐渐增大,4℃以上则变小。
6.溶解性: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在自然界中能溶解许多物质,形成溶液。
二、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运动:1.地球上水的分布:地球表面上约70%的面积被水覆盖,其中97%为海水,3%为淡水。
2.水的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从大气中蒸发,形成云,然后降下来形成降水的过程。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的分布和运动的基本模式。
3.水资源的分布:尽管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
4.河流和湖泊:河流和湖泊是地球上主要的淡水资源。
河流是地表水的重要运输方式,湖泊则储存了大量的淡水。
三、水的重要性和用途:1.生命的基础: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对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2.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水是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和资源。
3.饮用水和卫生用水:水是人类日常饮用和保持卫生的重要资源。
4.水污染和水净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水净化技术的研发对保护水资源至关重要。
5.水的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
环境化学知识点一、环境化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宿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到大气、水体、土壤等多个环境介质,以及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
环境化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
从污染物的来源来看,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化学物质,以及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物质。
在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面,要研究它们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扩散、吸附、解吸、挥发、沉淀、氧化还原等过程。
而对于污染物的归宿,需要关注它们最终在环境中的积累、降解、无害化或者对生态系统造成的长期影响。
二、大气环境化学(一)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大气中的污染物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颗粒物(如 PM25、PM10)、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ₓ)、一氧化碳(CO)、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各不相同,例如,SO₂主要来自燃煤电厂和工业锅炉,NOₓ则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工业燃烧过程。
(二)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在大气中,这些污染物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例如,SO₂和NOₓ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硫酸和硝酸,形成酸雨;VOCs 和NOₓ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₃)等二次污染物。
(三)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它们不仅能够降低大气能见度,还能够吸附其他污染物,进入人体后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三、水环境化学(一)水体污染物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如农药、石油等)、重金属(如汞、镉、铅等)、营养盐(如氮、磷等)以及病原体等。
(二)水体中的化学过程在水体中,污染物会发生水解、络合、沉淀、氧化还原等反应。
例如,重金属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会与水中的阴离子形成沉淀,从而降低其毒性;氮、磷等营养盐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
(三)水的自净作用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可以去除部分污染物。
但当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水质恶化。
我国水资源现状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分配少2、地区分配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3、年内年际变化大4、水土流失严重,部分河流含沙量较大水循环过程通常由四个环节组成: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水循环类型:水分大循环(海陆间循环)水分小循环(海洋循环、陆地循环)水环境根据空间分布分为大气水环境,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根据时间跨度分为古代水环境,现代水环境和未来水环境根据内容分为水物理环境,水化学环境,水生物环境成熟的生态系统有如下保护水环境的功能:①涵养水源②保育水源③调节气候④净化水体⑤调蓄洪水⑥保护海岸带⑦补充地下水水分子结构的两大特点①极性很大②水分子间有很强的氢键在0~4℃内,水的密度是热缩冷胀的,4℃密度最大对湖泊的影响在4℃以前,水的密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湖水发生对流和混合。
4℃之下,水的密度反而下降,对流和混合停止,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表面下的水冷却速度大大降低,结果是湖泊表面的水先结冰,并因密度小于水而浮于表面上,下面的水仍保持在4℃左右,只可能因为向上的热传导而冻结,但因为水的导热系数极低,而冬天又是有限的,故只要湖泊不是太浅一般不会全部冻结,而动植物也可安然过冬。
K+、Na+、Ca2+、Mg2+、HCO3-、NO3-、Cl-、SO42- ,这8种为天然水中常见的8大离子.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于大气复氧及水生藻类等的光合作用天然水的分类:按离子总量(矿化度)分类: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按优势离子的分类,优势阴离子:重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和氯化物盐类。
优势阳离子:钙质镁质钠质地下水水质有如下的特点:①悬浮物颗粒含量很少,水体清澈透明②无菌,盐分高,硬度大,含较少量的有机物③不与空气接触,水体呈还原态,铁锰等元素以Fe2+,Mn2+低价形态存在④水温不受气温影响⑤因有岩石等阻隔,流动速度很慢,各部位水层的水质也可有很大差异与天然水相比,地下水有如下特点①地下水与各种各样的岩石接触②各个含水层是层间的,即各含水层被弱透水层或不透水层分开,成为各个分隔体。
环境化学中考知识点归纳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分布、转化、循环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环境化学中考知识点的归纳:环境化学基本概念- 环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 环境化学循环:物质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中的循环过程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 大气污染:包括温室气体、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等-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业活动等水环境化学- 水质指标:pH值、溶解氧、硬度、重金属含量等- 水污染源: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水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气体- 土壤污染:农药、化肥、重金属等- 土壤修复技术: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固体废物的分类: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 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填埋、焚烧、回收利用等- 资源化技术:废物转化为能源和材料环境化学分析方法-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化学分析技术: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等- 污染物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环境化学与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癌症等- 环境风险评估:污染物的暴露评估、风险表征和风险管理- 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环境化学的发展趋势- 绿色化学: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 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结束语:环境化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其知识点广泛且深入。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而且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我们的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水环境中的化学高考知识点水是生命之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环境遭受到了严重污染。
为了更好地保护水环境,了解水环境中的化学知识点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水的性质、水中的离子、水中的酸碱平衡以及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等方面,阐述水环境中的化学高考知识点。
水的性质水是一种分子式为H2O的化合物,具有诸多特性。
首先,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高沸点和高比热容,这使得水能稳定地存在于地球表面。
其次,水是一种极性溶剂,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被称为“万能溶剂”。
此外,水还具有溶解氧气,维持水体中生物的正常呼吸。
水中的离子水中存在着多种离子,这些离子对于水体的性质、水中生物的生长和环境污染有着重要影响。
常见的水中离子包括钠离子(Na^+)、钙离子(Ca^2+)、氯离子(Cl^-)等。
这些离子的浓度和组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的咸淡和硬度等特性。
水中的酸碱平衡在水体中,酸碱平衡的维持对于水体的生化过程至关重要。
酸碱指的是溶液中呈现酸性(pH小于7)或碱性(pH大于7)的性质。
水体的酸碱平衡主要通过两种化学反应维持: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离解产生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平衡。
通过控制水体的酸碱度,可以保持水体的健康状态,防止酸雨等酸碱污染。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指由人类活动引入水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例如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
这些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包括苯系物、多环芳烃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通过合理的水处理技术和监测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维护水体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水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为了保护水环境,减少对水的污染,绿色化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绿色化学是指通过设计、生产和使用化学品的方式,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负面影响。
在水环境保护中,绿色化学可以通过合成环境友好的化学品、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等方式来减少水环境的化学污染。
九年级上册化学水知识点1. 水的组成和性质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常温下是液态存在。
水的密度大约是1克/立方厘米,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和反应介质。
2. 水的功能和应用领域水在生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细胞主要的成分之一,负责溶解物质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此外,水也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烹饪等各个领域。
3. 水的存在状态水存在于三种不同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温度低于0℃时,水将凝固成冰,变为固态;当温度在0℃到100℃之间时,水是液态;而当温度超过100℃时,水将沸腾成水蒸气,变为气态。
这种状态转变的过程叫做物质的相变。
4. 溶液和溶剂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是可以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而溶剂是将溶质溶解在内的物质。
在常见的溶液中,水通常作为万能溶剂,可以溶解很多不同种类的溶质。
5. 饮用水的处理和净化饮用水的处理与净化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
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包括过滤、蒸馏、消毒等。
过滤可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蒸馏是通过加热和冷却,将水蒸气转变成液态水,从而去除溶解的固体;消毒则是通过加入适量的消毒剂,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6. 水的电离和酸碱性水分子可以发生电离,形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在水中,如果氢离子的浓度高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水呈酸性;反之,如果氨氧根离子的浓度高于氢离子的浓度,水呈碱性。
pH值是衡量水的酸碱性的指标。
7. 水的电导性水由于其中的离子的存在而具有电导性。
纯净水中离子浓度很低,电导能力较弱;而含有溶解物质的水则具有较高的电导性。
因此,电导性可以作为判断水中杂质浓度的指标。
8. 水的化学反应水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酸碱反应中,水可以作为介质促进离子的运动和反应的进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可以作为供氢源或氧化源参与反应等。
9. 水的环境污染和保护水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
水源的污染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物和生活污水等。
初一化学水污染知识点一、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是指在自然水体中存在着污染物质,使得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水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水污染的分类根据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性质,水污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有机污染:包括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这些有机污染物会影响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导致水生生物死亡,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2.无机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酸碱度等。
重金属如铅、汞等会在水体中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放射性污染:指水体中存在放射性同位素,如铀、钍等。
这些放射性污染物具有辐射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三、常见的水污染物1.有机物:包括农药、化肥、石油及其产品等。
这些有机物会降解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中生物无法生存。
2.重金属:如铅、汞、镉等。
这些重金属中毒对人体健康有害,且难以降解。
3.细菌和病毒:如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四、水污染的影响1.生态系统破坏:水污染会破坏水体中的生态平衡,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2.水资源短缺:受到污染的水源无法被正常利用,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剧。
3.健康问题:污染的水源可能造成人体健康问题,如胃肠疾病、皮肤病等。
五、水污染的防治为了减轻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发现污染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并加强对违法者的处罚。
4.提倡节水意识: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避免浪费水资源。
六、水污染的个人责任作为个人,我们也应该承担起保护水环境的责任,从小事做起:1.合理使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一节: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式1.水中八大离子:K+,Ca+,Na+,Mg+,HCO3-,NO3-,Cl-,SO4(2-)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服从Henry定律:一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正比于液体所接触的该种气体的分压。
溶解度【X(aq)】=K H×p G K H为气体一定温度下Henry定律常数,p G分压3.氧在水中的溶解度CO2的溶解度P150页4.:BOD(生化需氧量):在一定体积水中有机物降解所需消耗的氧的量。
BOD5=DO1-DO55.碳酸平衡P152-P157计算题重点区域★★★6.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A.有机污染物:农药(有机氯、磷,氨基甲酸醇),多氯联苯PCBs,卤代脂肪烃,醚类,单环芳香族化合物,苯酚类和甲酚类,钛酸酯类,多环芳烃PAH,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B.金属污染物:镉,汞,铅,砷,铬,铜,锌,铊等7.优先污染物:有毒物质品种繁多,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
8.水中的营养元素:N,P,C,O和微量元素9.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10.N/P>100,贫营养化;N/P<10,富营养化;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一,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1水中颗粒物类别:矿物微粒和黏土矿物,金属水合氧化物,腐殖质,水体悬浮沉积物2.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类别: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
3.表面吸附: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因此固液界面存在表面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吸附。
4.离子交换吸附: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阳离子,在吸附过程中,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
5.专属吸附: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
《环境化学》(第二版)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共.doc《环境化学》(第二版)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前言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分布、转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影响的科学。
本文档旨在总结《环境化学》(第二版)的核心知识点,并提供部分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环境化学基础1.1 环境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化学的研究领域1.2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1.3 环境化学的分析方法样品采集和处理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第二部分:大气环境化学2.1 大气组成和结构大气层的划分大气成分及其作用2.2 大气污染现象雾霾酸雨温室效应2.3 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行为气体扩散化学反应沉降过程第三部分:水环境化学3.1 水体的组成和特性淡水和海水的成分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3.2 水污染现象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3.3 水处理技术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第四部分:土壤环境化学4.1 土壤的组成和特性土壤的物理结构土壤的化学组成4.2 土壤污染现象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重金属污染4.3 土壤修复技术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第五部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5.1 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管理城市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5.2 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填埋焚烧回收利用5.3 资源化技术废物能源化材料化土地利用第六部分:环境化学案例分析6.1 典型环境化学事件工业污染事件农业污染事件生态破坏事件6.2 环境化学事件的影响分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6.3 环境化学事件的应对措施污染控制生态修复法律法规部分课后习题答案习题1:大气污染的化学原理习题概述答案解析习题2:水体富营养化的化学机制习题概述答案解析习题3:土壤污染的化学修复方法习题概述答案解析结语《环境化学》(第二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环境化学的平台。
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和习题的解答,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环境化学的原理和应用,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水环境化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总硬度HT:在一般天然水中,主要是Ca2+和Mg2+,其他离子含量很少。
通常,水中Ca2+和Mg2+的总含量称为水的总硬度ht碳酸盐硬度(hc):由于水中含有ca(hco3)2和mg(hco3)2而形成的硬度,经煮沸后可把硬度去掉,这种硬度称为碳酸盐硬度,亦称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HN):由于水中含有CaSO4(CaCl2)和MgSO4(MgCl2)等盐类物质而形成的硬度,煮沸后无法去除。
这种硬度称为非碳酸盐硬度,也称为永久硬度。
当量粒子:对于还原性物质,一个当量粒子是指与1个氢原子具有相同的还原能力的粒子毫克当量:对于还原性物质,与1mg(1mmol)氢的还原能力相等的物质叫做1毫克当量。
含水率定义:树脂含水率一般以每克湿树脂(在水中充分膨胀)所含水分的百分比表示(约50%),并且相应地反映了树脂网架中的孔隙率溶胀性定义:树脂体积变化的现象称为溶胀总交换容量:一定量树脂的活性基团或可交换离子的总数。
工作交换容量:给定工作条件下的实际可用交换容量。
完交换容量:完全交换容量也称最大容量、理论容量,是干燥恒重的单位质量h型或cl型树脂中可交换离子(离子基团)的总数量。
固定床:在离子交换器中填充离子交换树脂(或磺化煤)。
在操作过程中,树脂不会被输送出去,因此被称为固定床复床指阳、阴离子交换器串联使用,达到水的除盐的目的。
半透膜:只允许溶质或溶剂透过的膜称为半透膜。
半透膜属于选择透过性膜。
选择渗透膜:如生物膜和细胞膜。
扩散方法包括自由扩散、辅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透析如果用膜把一个容器分隔成两部分,在膜的一侧放入溶液,在膜的另一侧放入纯水,则把小分子溶质透过膜向纯水侧的迁移过程称为渗析(溶质透过膜的现象)。
渗透如果只有纯水侧的纯水通过膜迁移到溶液侧,但溶质不穿透,则此过程称为渗透(溶剂穿透膜的现象)。
水面的综合散热系数:在单位时间内、水面温度变化1oc时,水体通过单位表面散失的热量变化量,单位:w/(m2?oc)湿空气:干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水环境知识点总结一、水质1. 水的成分和结构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化合物,是地球上最为普遍的物质之一。
水的分子结构是H2O,通过共价键将氢原子和氧原子连接在一起。
2. 水质检测指标水质的好坏可以通过多种指标来评价,主要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重金属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酸碱度、氧气含量、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程度。
3. 水的污染物水的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如废水中的有机物、油脂等)、无机污染物(如氨氮、大宗金属离子等)、微生物污染物(如细菌、病毒等)。
这些污染物会对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的崩溃。
二、水污染1. 水污染的来源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生活污水、地表径流等。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农业排放则包括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废物、人体排泄物等。
2. 水污染的影响水污染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污染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导致水源地饮用水的变质,引发各种水源性传染病。
此外,水污染还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3. 水污染的治理水污染的治理主要包括加强工业排放控制、农业生产规范管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措施。
此外,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
三、水资源管理1.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饮用水、工农业用水、发电等。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合理规划用水、加强用水节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跨界水资源管理跨界水资源管理是指跨国界、跨省界的水资源管理。
由于水资源的特殊性,跨界水资源管理涉及到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合作和谈判。
国际上已建立了一些跨界水资源管理的合作机制,如国际联合委员会等。
3. 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保护包括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污染和流失,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化学环境的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环境化学1. 大气的组成大气由氮气(约78%)、氧气(约21%)和其他气体(约1%)组成。
其他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氩气、氖气、氦气等。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氮气和氧气是人类呼吸的气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超出一定浓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臭氧。
这些污染物来自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煤等活动。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排放。
3. 大气的自净作用大气具有自净作用,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来清除污染物。
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被光化学反应氧化成硫酸雾,然后形成酸雨,从而清除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此外,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也可以和臭氧发生反应,形成氮氧化合物,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4.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大气中的某些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能够吸收和释放地球表面的热量,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地球的温度,但过强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5. 大气成分的分析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大气成分,例如质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利用这些方法,可以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二、水环境化学1. 水的组成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之一,是生命的基础,也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参与物。
2. 水的净化水的净化是指将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使其达到可以饮用或其他用途的要求。
水的净化方法包括沉淀法、过滤法、杀菌法、吸附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微生物等,保证水的洁净。
3. 水质分析水质分析是对水中的各种物质进行分析,包括水中的无机盐、有机物、微生物等。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水的净化总结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水污染的问题。
水的净化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人们进行了多种水的净化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从水的净化原理、水的净化方法和水质监测三个方面对九年级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了解水的净化原理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第一步。
水的净化原理主要有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个方面。
物理净化主要是利用过滤、沉淀和蒸馏等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杂质和微生物。
化学净化则是依靠化学反应来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害物质,例如氯化物、重金属离子等,可以通过加入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来进行化学净化。
生物净化则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植物、微生物等来降解有机物和去除病原菌等,例如利用绿色植物中的叶绿素可以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有机物。
其次,了解水的净化方法是实现水净化的关键。
常用的水的净化方法包括过滤、沉淀、消毒和反渗透等。
过滤是将水通过多孔的过滤介质,如石英砂、活性炭等,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悬浮物。
沉淀是通过重力作用使水中的悬浮物下沉,可以通过加入沉降剂,如聚合硅酸铝等来促进沉淀作用。
消毒是为了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原体,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
反渗透则是通过逆渗透膜将水中的溶解物质、重金属等去除,常用于海水淡化和纯净水的制备。
最后,水质监测是保障饮用水安全和环境健康的重要环节。
水质监测包括对水中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和有机物指标等进行检测。
常用的理化指标有pH值、溶解氧、浑浊度、电导率等,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水的酸碱性、含氧量、混浊程度和电导性等。
微生物指标主要是检测水中的大肠杆菌和致病菌等,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水中是否存在致病菌和病原体。
有机物指标则是检测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可以了解水中有机物的来源和含量,例如COD和BOD等。
综上所述,水的净化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关键措施,了解水的净化原理、水的净化方法和水质监测是进行水净化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