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元宵节作文:元宵节习俗
- 格式:docx
- 大小:37.43 KB
- 文档页数:2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元宵节闹花灯说明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注意力集中,准备开始了哦: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新年好呀!你们过年的时候肯定收到了很多压岁钱和红包吧?那可别把它们全都花光啦,因为马上就要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那天可是超级热闹的!到了那天晚上,各种各样的花灯就会挂满大街小巷。
花灯可真漂亮极了,它们有的是兔子、狗狗、猫咪的形状;有的是大大的团子、莲蓬或者发财童子;还有的是彩色的蝴蝶、小鸟、鱼儿,栩栩如生。
这些花灯都由细细的竹竿拼凑而成,再用彩纸贴上去,有的还会加上灯笼照明,好不漂亮!等天色全黑下来,大人们就会把这些花灯点亮,街上登时就像变成了一条七彩祥云一样绚丽多姿。
大人们会领着我们这些小朋友去逛花灯会场,还可以买一些糖画、爆竹和小吃。
糖画太好玩了,上面画的是各种各样卡通人物,手拿着小锤子敲一敲,那人物的衣服就会破开一个洞,露出里面的糖来。
然后我们就可以把糖吃掉,好甜蜜呀!逛累了,我们就可以坐着欣赏会场中间的大型花灯展,那里有更大更精美的花灯哦。
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就是巨大的卡通人物花灯了,有蜘蛛侠、熊大熊二、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等,简直就像是从电视里走出来一样!有时候这些大花灯还会动起来,蜘蛛侠会摆动手臂,熊大会挥动大熊掌,好不好玩!看完花灯,我们当然也不能错过最重要的环节——猜灯谜啦!很多灯笼上都会挂着一些脑筋急转弯,比如"白天睡觉,夜里干活"(灯笼)、"白晃晃一颗蛋,见谁都把头伸过来"(月亮)等等。
谁猜对了就可以领一个小礼物哦!往年我可是猜灯谜小能手,总能领到很多奖品呢。
等花灯会散场,大家就会带着灯笼游行。
这时满街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到处是闪闪发光的彩灯,真热闹啊!还有卖小吃的摊位,香喷喷的烤翅、麻花、冰糖葫芦等等,让人垂涎欲滴。
我最喜欢买根棉花糖,那些俏皮的小卷毛实在太可爱了!就这样一路闹哄哄地走着,渐渐就会走到河边。
这才是元宵节的最高潮呢!大家会把带来的小纸灯笼一个个地点着小蜡烛,然后放到河面上漂流。
元宵节六年级作文16篇元宵节六年级作文精选16篇元宵节为每年农历正月15日,是中国春节年俗最后一个重要节令,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元宵节六年级作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元宵节六年级作文【篇1】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家圆人圆共赏明月,也有游子离家远行,唯有祝愿千里共婵娟。
如果说除夕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敲响了年头,那么元宵就以绮丽多姿的满街灯火渲染了年尾。
每到元宵节前后,我的城市都会消融在一幅张灯结彩、灯火辉煌的喜乐景象之中。
在元宵节里,人们有许多活动,比如:猜谜、赏花、吃汤圆等。
其中,猜谜是人们最爱玩儿的游戏,有猜昆虫的,有猜动物的如:千里挑一,百里挑一(谜底:伯);守门员(谜底:闪)非常有意思吧?藏着的这些谜,用或妍丽或工整的诗文掩着不能直言的词语,需要人们使出浑身解数,猜测它的秘密。
这些谜,表面上像是一道难解的题,实际是用来传递惊喜与心意。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少不了一种专属的传统食品,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到了元宵这一天,北方和南方开始“分道扬镳”,你“滚”你的“元宵”,我“包”我的“汤圆”。
元宵和汤圆,外表相似,本质上大有不同,但无论是元宵还是汤圆,都包着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对阖家团圆的美好祝愿。
今年的元宵节,我想许下愿:一愿疫情早日结束;二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三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元宵节六年级作文【篇2】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我们的祖先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就被称为“元宵节”。
节日的这天,人们会一起吃汤圆、赏花灯、玩花灯、猜灯谜等,非常的热闹。
元宵节前两天老师就嘱咐我们一定要带花灯来,因为老师们准备带着我们在学校里共同度过这欢快喜庆的节日。
节日当天,我们一个个提着自己的花灯,走上讲台,把自己的花灯介绍给大家。
今年是狗年,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带的“狗灯”。
有的狗灯身体金黄金黄的,后背上有一个红彤彤的“福”字,这预示着给人们带来福气,有的狗灯长得像“小丑”叔叔,圆溜溜的鼻子、鲜红的大嘴是小丑最鲜明的特征,手里还拿着一只绿色的话筒,肯定是想给我们表演节目呢。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元宵节篇一:过完了春节,我就开始期待元宵节的到来了!在这一天,能吃软软糯糯的元宵,更重要的是,还能参加灯会!这天,有着“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的美丽景象,还有着“花千树”“星如雨”的壮观画面。
小时候的我总是好奇:元宵节为什么是正月十五?为什么要吃汤圆,猜灯谜?这些习俗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汉武帝时说起。
传说那时每一年的正月十五,玉帝都会降下大火。
有一年,一个聪明的姑娘让大家在城里四处遍布灯笼,自己做了很多汤圆献给火神,才瞒过了玉帝,这天没起大火。
于是汉武帝就命令每年的正月十五都吃汤圆,赏花灯,自从听到这段来历,元宵节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智慧”的根,成了我最盼望的、最浪漫的节日。
元宵节的前几天,我都日日夜夜地盼望着。
这段时间可真难熬啊!我似乎感觉天空都变得灰暗了,云朵都失落地停止了飘动,不知在想什么。
时钟转得更缓慢,楼底下大姐姐们玩跳房子游戏也都变得乏味无趣了。
盼望着,盼望着,元宵节,来到了!早晨迷迷糊糊地起来,眯着眼瞟了一眼妈妈的手机。
这一瞟,我瞬间清醒了:哇!元宵节!就是今天啊!嘴里还衔着牙刷就奔到冰箱前,翻找起元宵来。
被寒气冻得直哆嗦满不在乎。
汤圆的香气里,白天很快就过去了。
其实,我最期盼的是元宵节的夜晚,那可是最热闹的呢!傍晚时分,在我的家里,上至年近七旬的外祖母,下至刚刚学会走路的妹妹,全都会迫不及待地换好最漂亮的衣服,走上街道,去赏花灯,外祖母说这叫“走— 1 —百病”,这一晚上出去,会把身上的病都走掉呢!一家人是要一起走的,像汤圆一样团团圆圆的,多美好的愿望啊!还记得去年元宵节,我们走在灯火通明的街道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四周都热闹极了,人们互不相识,但此刻就像是老朋友一样亲热。
徜徉在灯火中,暖融融的灯光包裹着我,心情都变得更愉悦了。
突然我的目光被一个精致的彩灯吸引了,那是一个荷花形状的透明玻璃灯,闪烁着各种颜色的光。
凑近了仔细看,却看不见流光溢彩的源头。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元宵节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元宵节《家乡的风俗》1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的风俗,虽然我也不太了解我家乡的风俗,我想我的家乡跟其他地方差不多,但也还是有一些常人没注意的区别,那便成了风俗特色。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风俗。
在我家乡,过年时特别热闹,家里都挤满了人,家里的主人忙的热火朝天的,都在开开心心的忙活着。
家里的客人有说有笑,小孩子们跑的家家户户的去玩儿,跑到邻居家去拜年,好一副热闹的景象呀,没有一个人会不高兴,人们个个都穿上了新衣,有些大人会陪小孩子玩,还会给红包,多的口袋都装不下。
我们过年也没有固定的食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做几道拿手好菜,做丰盛点,摆满一桌子,叫大家一起吃饭。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看春晚。
顺便包几个可可爱爱的小饺子,白白糯糯的年糕,来作为看春晚的下酒菜。
几个白白胖胖的'饺子聚在一起,像是你挤我我挤你的相靠着,含在嘴里口感顺滑,一咬开,里面的汁就争先恐后的跑出来,配上料,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年糕一碗一碗的装着,一块一块的挤在一起,咬下去一口,滑的直通口腔,口腔里装满了年糕的香气,整个口腔瞬间变得非常爽滑。
那么美味的食物再配上看春晚,也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呢!我们家乡还有一处外人都注意不到的风俗小细节,那就是我们会做粿子。
平时也会做,我们那边特别爱吃粿子。
特别是过年时,做的非常多。
用面团和一下面,把面团用力地搓揉,放进白糖和自己想要的材料,揉成一根一根的条形,放进烤箱里烤一会儿,慢慢的都变成小胖子,酥酥脆脆的粿子就做好了。
春节过得特别的快乐,可又在我睡梦中悄悄离去……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元宵节《家乡的风俗》2故乡的山,是故乡的水,故乡就像一坛埋藏在地底的酒,每每闻到酒酿的香气,我就不由得想起一砖一瓦都藏满历史的故乡——湖南益阳,想起故乡的甜酒酿。
过年吃甜酒酿在我老家是一种传统与风俗,是辞旧迎新的`最好打开方式。
【热门】元宵节习俗作文(30篇)元宵节习俗作文(一):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和许多国家一样,都有自己的节日,我们中国有很多节日:春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等,这些节日中,庆祝得最轰轰烈烈的,习俗最多的,非春节莫属。
过小年,即农历二十三日(或二十四),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
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
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
就这样,一年一度的春节就拉开了序幕……每一年的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和我就开始贴对联,我们先准备好浆糊,然后我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看着那大红吉祥的对联,把我家的大门装饰的很漂亮,我们的心里就非常美。
在我们家乡,拜年算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和任务,占据了“过年”时间这个绝大部分。
初一一般是去老家向叔伯邻居拜年的,初二就是去外婆、舅舅姨姑家拜年了。
初三以后就是向爸爸妈妈的朋友依次拜年。
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习俗。
元宵节习俗作文(二):我家住在宝鸡市,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都是非常热闹的。
这天,人民都要闹元宵,整个小镇一片欢腾,大家兴高采烈,气氛热闹极了。
元宵节的风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
大家都欢天喜地地来到各自所在的院坝,开始放烟花。
我和佳佳妹妹也拿出所有的烟花,妹妹兴致勃勃地点燃一个烟花的引线,顿时,五颜六色的火花迸出来,像一个翩翩起舞的金孔雀!五彩缤纷,漂亮极了。
“别得意,看我的‘金凤凰’!”我说完,立刻点燃了引线。
“啾——”随着一声刺耳的响声,一只只金黄的东西飞快地冲上了天,“嘣”的一声爆炸了。
接着,许多小金点撒满了天空,发出“嘣嘣”的爆炸声,突然,这些到处乱飞的小东西聚集在了一起,像一只金凤凰。
“有趣!你们在这比赛烟花?加我一个!”原来是父亲来了,他手里还抱着一个大礼炮。
小学六年级学生元宵作文咋写5篇六年级元宵作文咋写1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元宵节有很多习俗,如: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放烟花、猜灯谜……还有啊,就是要吃汤圆。
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的元宵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没有下雪,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心情,到了晚上,很多人都走出家门,到广场看放烟花,赏灯,猜灯谜。
烟花还是像往年一样好看,今年是在淄博体育中心集中燃放,天刚黑下来,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很多人,周边的道路都封闭了。
七点半,焰火晚会正式开始了,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鸣响,夜空变成了一块美丽的画布,各色礼花腾空而起,竞相绽放,似流星,似蝴蝶,似花冠,似奔腾的骏马,似奔流而下的瀑布……展示出一幕幕流光溢彩,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人间胜景。
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真是太美了!回来的路上,妈妈给我讲他们小时候怎么过元宵节,那时候的节目可多呢,一般从正月十四持续到正月十六,每天上午听到锣鼓声一响,大人孩子都聚集到马路两旁,等着扮玩的队伍,那喧天的锣鼓声,整齐的高跷队伍,让人精神振奋的舞龙舞狮,最传统的打铁花……是他们儿时最爱看的节目。
妈妈说她小时候最怕的是扮玩队伍里骑小毛驴的,那些人化妆的像小老太太一样,歪戴着帽子,嘴里叼着大烟袋,嘴角还点着一颗大黑痣,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后面的人拿小鞭子一抽,他就撒欢一样往人群里乱窜,一不小心就来到你面前,吓得大人孩子们直往后退,大呼小叫的,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声,哈哈!我也想看那样的节目,爸爸帮我问了好多地方,这些传统的节目大都被彩车彩灯代替了,太遗憾了。
六年级元宵作文咋写2今天是传统的元宵佳节,一大早,我和妈妈就赶到政府大街去看闹元宵的表演。
还不到八点半,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挤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首先是文化二中的同学们举着一块大牌子走了过来,上面写着:祝全区人民新年快乐,这时,后面又紧跟来来一些敲锣打鼓的,他们排成整齐的方阵,后面还有一些吹小号的,他们吹的非常整齐,似乎就是一个人在吹一样,最后面,是一些举着五颜六色的彩旗的`,手中的彩旗在微微地摇晃。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0篇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正月十五闹元宵〞。
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的扩大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期,元宵张灯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风俗。
而元宵节拉兔子灯,那么是因为兔子灯里的兔子代表着月亮上的玉兔。
正月十五既是元宵佳节又是月圆之时,兔子灯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期盼。
(首段太长)拉兔子灯也是许多上海人儿时最有味道的元宵记忆。
夜晚,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弄堂里拉兔子灯。
钢丝弯出的兔子架,白宣纸贴出的兔子毛,木轮滚出的兔子脚。
去年元宵,为了追寻那一丝记忆中的上海味道,妈妈买来了制作兔子灯的材料包,过一个上海味儿的元宵。
我取出材料包中大小不一的钢丝圆环,将两个最大的椭圆交叉,在交点处用黏土固定,把两个稍小的圆环粘在椭圆环的前后两端,就做好了兔子灯的身体。
在身体的一端,把两个圆环呈30度角固定在一起,顶端岸上一对长长的椭圆形耳朵。
两个最小的钢圈交叉固定后粘在身体的另一端。
然后再将带有蜡烛的底座安在兔子底部。
最后将整个兔子架上糊上白色宣纸条,贴上红红的眼睛,揣上绳子,一只可爱的兔子灯就完成了。
我和妈妈把兔子灯拉倒花园里,点上蜡烛。
皓月当空,草坪上,无论是手工兔子灯,还是流水线生产的兔子灯,都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辉。
万家灯火将夜晚照亮,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
那个夜晚,草坪上一个个欢乐的身影,成了我最美好的元宵记忆。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在很多地区都已经不过这个节日了,只有在南方才能隐隐约约看到它的影子。
在很久以前,上巳节的时候,人们会结伴去水边沐浴,还会去郊外春游,这三月三之所以叫上巳,是因为这天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
据说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轩辕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而且这一天还得吃荠菜煮蛋,这味菜营养价值极高,美味可口。
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10篇1.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之所以被称为“元宵”,是因为正月是元月,夜就是“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元月之夜,因此就被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那天,我吃过晚饭,就一起与爸爸妈妈散步。
连续有许多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穿上了夜空,发出“啪啪啪”的声音,在夜空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它们变成了小动物和一些文字,形状颜色各不相同。
到了广场上,人山人海,很多都是两个大人牵着孩子,每个孩子手里都提着五颜六色的花灯,有些头上则戴着闪光的发饰,因为是黑天,看不出有形状,只觉得有几个彩色的灯在闪烁。
我最喜欢的还是看花灯,在广场的前面,有两个霸气又威武的大龙,它们睁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它每年元宵节都会亮,每年的颜色都会不一样。
再着就是散布在广场四周的是十二生肖花灯,它们每个都很可爱,形态各不相同,我最喜欢老虎灯,因为我属虎,它满身金黄色,身上的纹路非常霸气,却又有点可爱,我在它的前面照了很多相片。
树上也装扮了许多小灯,有的挂着水果灯,有的挂着会变色的星星灯,一会儿变成红色,一会变成金色,令人眼花缭乱!元宵佳节,伴随着烟花爆竹的轰鸣声、伴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伴随着大人们的喝彩声,慢慢走远了脚步。
2.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元宵节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小区附近走步。
虽然这是小区的附近,但人们也放起了烟花,有黄的,有粉的,还有一部分的人放着鞭炮,一些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拽着大人到处跑。
还有一些小孩子吵着让大人给他买吃的、玩的。
一个人少的小城市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温馨又热闹的小村庄。
但人们干的最多的事包括我们就是走百病了。
走百病的意思是走一走步,能把病消除,还能青春常在。
妈妈不爱出门的人这回也跟我和爸爸一起出门走步了。
可光走步还是有些太无聊了,所以一些人在走步的时候买了一个孔明灯来放。
因为孔明灯太危险,所以我没有买,只能看着他们放。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10篇)元宵节的习俗作文1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的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2元宵节到了,民间有三个习俗:一吃元宵;二看花灯;三放烟花,今天我就在这儿说一说。
元宵节的风俗赏花灯作文600字六年级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元宵节的风俗赏花灯作文字六年级1小时候的一次元宵节和现在过得有所不同。
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富裕起来,过节时也就大多在家中度过,本因热热闹闹的街道变得冷清了;天气寒冷无比,和大街上的寥寥几人相照应。
我记得小时候的灯会,街上到处都是人山人海。
因为堵车,道路上是被车子堵了个水泄不通。
其中,大部分的车子都是锁上了门——没人,车的主人都是走着去灯区的。
我听见窗外到处都是炮竹声,看见天幕上火光四射,焰火燃放的十分精彩;我拖着外公走到了灯区火车站广场。
我和外公硬是被人群“送”到了灯区中心。
好一个软翅子大凤凰。
我从来没见过如此出奇的灯。
人群的目光转到了凤凰身上,其余的灯像是摆设,衬托出了凤凰的高贵、优雅。
它那身上的羽毛,亮,却不刺眼;它那爪子,好似一团火,熊熊燃烧。
凤凰不愧为百鸟之王,气质十足,透出一股傲气。
哇!巨龙出场了!这场灯会的压轴戏也出来了;龙,作为一种神物,为天之骄子的象征,果然不失一股尊贵之气。
瞧:他那长长的龙须,果然显眼;它那锋利的爪子,闪闪发亮,让人吃惊;它那金子般的龙鳞,更是像磁铁般吸引众人的目光。
两大“主角”玩起了游戏。
游龙戏凤,龙飞凤舞······样样玩的精彩,路人看了都大加赞赏,纷纷讨论起来:“今年的灯会搞得真不错,比以前好得多啊!”“今年的灯是怎么做的啊,玩的这么棒,真是让我看傻了”“你还真别说,这可是搞的最好的一次了!”月亮渐渐西落,天空却仍旧耀眼,观灯的人也络绎不绝。
各种各样的灯像是天上的繁星,大放光彩。
其中几颗高贵繁星,在天边,似乎遥不可及。
可真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节的风俗赏花灯作文字六年级2“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过年”。
对于喜欢热闹的我也不例外,今天一大早我便和家人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夫子庙观花灯。
六年级元宵节作文:元宵节习俗
在为数众多的民间元宵灯联故事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恐怕要数下面这一则了。
传说王安石20岁那年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恰遇一个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则上联,征对招亲。
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读后,一时未能对出,便默默记在心中。
到了京城,你说巧不巧,考题正好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对出,并被取为进士。
返乡途中,当王安石再次路过那户人家时,听说那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他便又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结果被招为快婿。
一次巧合竟成就了王安石两件大喜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真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捡了两个天大的便宜。
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这个故事中所提到的灯联的确算是佳联妙对。
秀才拍马获状元
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时遇到一个秀才,谈得很是投机。
朱棣有意出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江山一统。
”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并且巧妙地将明成祖的年号“永乐”嵌入联中:“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天子万年。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秀才这副拍马联都可谓对得恰到好处。
不用说,此联使龙颜大悦,该秀才也遂被赐为状元。
老宰相试子出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