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林栽培技术的探讨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L i n y e y u a n y i人工造林即通过人为方式在技术上要求根据林木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植树造林活动。
人工造林只有把握住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及时抚育间伐、防虫治病等生产环节,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
还能生产主产品木材。
森林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可通过人工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大力植树造林,培育森林,越来越被高度重视。
一、人工林的主要特点!、所用的种子、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经过人为选择和培育,具有良好的遗传品质和种质,有较强的适应性。
"、树木个体密度适宜,在林地上分布均匀,避免了种内竞争的消耗。
#、可以用较少的树木个体数量形成森林,群体结构合理。
$、生长整齐的树木个体有利于林木提前郁闭,并且郁闭后个体分化程度相对较少。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措施调控&人工林,以提高其生产力。
人工造林在无林地上,采用人工的方法利用苗木种子或营养器官'如枝、茎秆、根等(进行造林。
而在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采用人工种植方法恢复森林时,则称为人工更新。
人工造林是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缓解中国木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人工造林技术原则!、根据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和土地利用的历史情况,对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和生产潜力作出综合判断。
另一方面要求对造林树种对各种立地条件的适应性进行深入的研究,选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最能适应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的树种。
"、良种壮苗。
选用生命力强和具有优良目的性状的品种,以及生机旺盛、抗逆性强的苗木作为种植材料,不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以减少幼林的抚育工作。
为了使森林整体有较强的抗灾能力,减少由病、虫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选用良种,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又为无性繁殖的树种时,应尽量避免种类过分单一。
浅谈人工林栽培技术的探讨与发展【摘要】人工林由人工造林或人工重新造林建立。
其可以是引进新品种或是对本土树种的加强管理,通过对我国人工林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指出了人工林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人工林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为促进我国人工造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人工林;栽培技术;探讨发展人工造林在我国甚至世界各国都占据着积极重要的地位,它适用于极度退化的荒山、沙区以及条件极差的退耕地且又易遭到人畜反复干扰的地区培育生态林,还适用在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商品林的培育。
采用的树种为当地的乡土种类,主要是建群种和优势种,并且强调多种类、多层次的材料混合,所形成的森林接近当地的天然林,植被结构合理,同化能力强,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
人工造林还可以模仿表现良好的人工林。
在自然情况下要使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为顶极森林植被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1.我国造林现状和人工林种类及作用2010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8884万亩,比2009年减少5.43%。
其中,人工造林5830万亩、飞播造林298万亩、新封山育林2757万亩。
可见2010年我国人工造林占到总造林面积的65.62%。
森林具有多种效益,根据经营目的和人工林产生的不同效益,可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简称林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将森林划分为五大类,即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
林种的划分是相对的,正如用材林也起着一定的防护作用,防护林也能生产一定数量的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同时这两个林种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游憩场所。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每片人工林都有其主要造林目的,属于一定的林种,它们在林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必须区别对待。
2.我国人工林栽培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2.1造林树种选择的问题正确地选择造林树种,是人工培育森林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
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不但会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林地的生产潜力十年甚至几十年也得不到发挥,再加上树木的生长周期长,所以树种选择就更具有百年大计的意义。
浅谈人工造林提高成活率方法人工造林是指通过人为的方式种植树木,以达到恢复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资源等目的。
由于种种原因,人工造林中的树木成活率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提高成活率成为了人工造林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那么,如何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呢?下面我们就浅谈一下人工造林提高成活率的方法。
一、正确选材在进行人工造林时,首先要正确选材。
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树种,不同树种对气候、土壤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只有选取适合的树种才能够提高成活率。
选材还要注意树种之间的相互配合,避免植株之间发生竞争,影响成活率。
二、科学施工在进行人工造林时,施工的科学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植树季节、植树孔的大小、深度、形状等都会影响树木的成活率。
在冬季植树时,应注意避开气温骤降的时段,避免植树过早或者过晚造成的成活率低。
植树孔的大小、深度应该根据树种的特点进行调整,以便树木能够更好地生长。
三、科学浇水在人工造林的过程中,浇水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树木刚刚栽植下来的时候。
适量的浇水可以帮助树木顺利生长,但是过多的浇水则会导致水土流失、根系窒息等问题,影响成活率。
科学浇水非常关键,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情况和树种的特点进行调整,以保证树木能够获得适量的水分。
四、适时管理在人工造林后,适时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松土、施肥、修枝等都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手段。
定期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植株的生长。
适量的施肥可以为植株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修枝则可以促进植株的正常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这些适时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
五、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人工造林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植株一旦感染病虫害,成活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导致株数大量减少。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人工造林的成活率。
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从选材、施工、浇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2018 年第 8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106科研◎林业科学现阶段我国发展过程中,为了合理的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健康状况,我国应加强人工造林工作的效率,提升树木成活的几率,并对人工造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和改善,以确保森林建设的顺利实施,并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1 人工造林技术1.1 种子和幼苗的培养首先,可以将壮年期的优质木作为母树,且要保证母树根部粗壮、枝叶较茂盛,另外结果期要短,这样才可以为造林工作提供优质的种子,保证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在造林工作中,其所使用的幼苗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营养繁殖苗;二是实生苗。
其中营养繁殖苗在栽种时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所以在栽种时,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一些地膜覆盖的方式来确保幼苗生长的温度,提升其成活率。
而实生苗则是通过种子繁殖的来的,其优势在于根茎粗壮、生长速度较快,且苗木的质量有保证。
在栽种实生苗时,通常也会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来保证生长所需的温度合适度,特别是在一些较为干旱的地方,这种方式可以为幼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最后,在幼苗期,由于苗木的根系逐渐的发达起来,其生长的速度也在逐渐的提升,这使得苗木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苗木进行合理的养护,并定期对其进行浇水、施肥以及除草工作,以确保苗木生长的质量。
1.2 整地方式整地主要是在苗木栽植前,对其土壤进行耕作的统称,其作用是为苗木提供充足的养分,加快苗木的生长速度。
不过由于栽种苗木的种类不同,整地的方式也会随着进行相应的变化。
比如说,在使用水平带状整地方式时,对带宽以及深度都有着具体的要求,带宽在2.1米以内,深度保持在29米以内。
另外,在进行苗木栽植时,需要结合林地的条件以及苗木生长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以保证造林技术的正常使用,确保苗木的存活率。
我国现今已经有很多造林户在进行苗木种植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升苗木的适应性,还有一些造林户会通过改变整地的方式,加强苗木养护效率等方式来提升其成活率,不过不论是哪种方式对于我国造林工作的开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桢楠人工林培育技术研讨
桢楠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极高的木材价值和广泛的用途,因此在桢楠人工林的培育技术研讨中,探讨如何科学、高效地培育桢楠人工林,对于提高桢楠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桢楠人工林的选种、繁育、造林技术、林分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桢楠人工林的选种和繁育是培育优质种苗的关键。
在桢楠选种中,要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生长快、木材质优良的母本进行交配,以提高后代的抗病虫害和适应力。
利用切花繁育、扦插和组培等技术,快速繁育大量的桢楠种苗,提高种苗的成活率和一致性。
桢楠人工林的造林技术也是关键。
在土壤准备上,应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
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和行间距,以增加阳光照射,减少病害发生。
采用合理的间伐措施,促进桢楠树干粗壮和侧枝的分枝,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
桢楠人工林的林分管理是培育高产高质桢楠的关键环节。
在抗病虫害方面,要定期进行监测和防治,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强化桢楠林分的修剪和培育,促进树冠的开展,提高木材的质量和形成,并控制枝势过长,防止树木折断。
在干旱和寒冷季节,要加强灌溉和保温措施,提高桢楠的抗旱和抗寒能力。
桢楠人工林培育技术的研讨涉及到选种、繁育、造林技术和林分管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地选择和繁育优质种苗,合理利用造林技术,加强林分管理,可以提高桢楠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桢楠产业的发展。
需要加强科研和技术推广,不断优化培育技术,推动桢楠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建设中人工林培育技术的应用初探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保护和建设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工林的建设和经营是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键环节,而人工林培育技术的应用则是实现人工林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林培育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初步展望。
一、人工林培育技术的应用现状1. 空间配置优化在人工林建设中,合理的空间配置对于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对人工林空间布局进行优化配置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
通过高精度地图和遥感影像,可以实现对林地类型、植被覆盖情况等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进而为人工林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2. 种苗培育技术种苗的选择和培育对于人工林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具有着直接影响。
目前,人工林培育中普遍采用的技术包括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树种亲本,利用人工授粉和控制授粉技术培育种苗,并结合营养土壤改良技术,促使种苗生长。
3. 生长调控技术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生长调控技术是影响林木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目前,林木生长调控技术主要包括修剪、疏伐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通过合理的修剪和疏伐,可以控制树木的生长幅度和方向,促进树木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4. 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是人工林生长中的常见问题,对林木的生长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人工林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三种方式。
通过选择合适的防治方式和防治药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对林木的侵害,保证人工林的健康生长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及挑战1. 科技应用不足目前,虽然人工林培育技术在特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整体上仍然受到科技应用不足的影响。
人工造林技术工作的探讨摘要:植树造林是人类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的重大举措。
在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镇、生态村的过程中,应大力开始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
在植树造林工作中以人工造林最为普遍,本文针对人工造林技术作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植树造林;环境人工造林即通过人为方式在技术上要求根据林木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植树造林活动。
人工造林只有把握住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及时抚育间伐、防虫治病等生产环节,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
还能生产主产品木材。
森林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可通过人工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大力植树造林,培育森林,越来越被高度重视。
1.造林作业设计1.1作业设计依据造林作业设计依据为林业主管部门批复的造林规划、计划和造林项目实施方案、经批复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以及相关规定等。
1.2造林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在地造林地调查和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行造林典型设计或造林模式设计(包括造林密度、树种配置方式等),提出造林用工、苗木、肥料和费用等的安排及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对策或措施。
1.3作业设计审批造林作业设计应在造林施工前编制,报林业主管部门或造林项目审批(审核)部门批准。
没有作业设计或虽有设计但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
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实施。
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应在设计单位修改后,再报原设计批准部门批准。
2.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整地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
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
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的快。
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
浅谈人工造林提高成活率方法人工造林是指通过人为的方式,选取适宜的树种和地点,进行人工栽培和养护,以达到大面积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人工造林在防止水土流失、修复退化土地、补充森林资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造林过程中,成活率往往成为一个难题,这不仅与环境因素有关,也与人为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谈谈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方法。
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工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与天然森林相比,人工林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封闭和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因此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求较高。
要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树种。
树种的选择应基于湿度、温度、土壤质量等因素,以及区域特点和应用需求等因素。
在干旱地区,应选择耐旱树种;在水湿地区,应选择耐水树种。
只有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树种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成活率。
树种的质量包括苗木的大小、健康状况和生长状态等方面。
苗木的大小要适中,过小的苗木可能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死亡,过大的苗木则容易枯死。
苗木的健康状况要好,没有病虫害和缺陷。
苗木的生长状态要好,即有较多的侧枝和叶片,根系发达。
在选择苗木时,应选择优质的苗木,这样能够提高成活率。
土壤的质量也会影响人工造林的成活率。
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础,对树木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
在选择人工造林地点时,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点。
如果土壤质量较差,可以进行土壤改良,添加有机肥料和营养元素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这样能够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人为因素也是影响人工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在人工造林的过程中,只有把握好合适的时间、方法和技术,才能提高成活率。
时间是关键。
人工造林应选择适合树种生长的季节,避免极端气候对苗木的影响。
栽培方法和技术要正确。
如深松、平整土地,保持适当的湿度,并进行适当的施肥、修剪等。
养护也很重要。
养护包括及时浇水、防虫害、防风融雪等。
只有合理的养护,才能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
浅谈人工造林提高成活率方法人工造林是指人为进行林木种植的活动,其目的是恢复和改善森林资源。
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是保证造林效果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选址规划、土壤改良、种植技术、管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探讨如何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
选址规划是人工造林的起始步骤,其目的是寻找适宜的地点进行造林。
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土地的地貌、气候、植被、水资源、人为干扰等。
选址时要选择较平坦的土地,避免坡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要考虑区域的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量、日照等,以确定适宜树种的选择。
还要考虑原始植被的情况,避免与原有植被相冲突。
水资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应选择地势较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要考虑人为干扰因素,如道路、建筑等,避免影响到造林过程。
土壤改良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于一些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施肥、改善土壤质地、调整土壤pH值等方式进行改良。
施肥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改良方式,可以补充土壤养分,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改善土壤质地可以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如腐熟的有机肥、腐叶土等,改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调整土壤pH值可以通过添加石灰、硫磺等物质,使土壤酸碱度适宜。
种植技术也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
树种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资源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
进行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
种植密度和行距的选择应根据树种的生长习性、生态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资源。
合理的栽植深度和根颈处理。
栽植深度应适中,保持根颈处于土壤表面2-3厘米的深度。
根颈处理可以通过刮去根颈附近的地皮,保持良好的通气和排水条件。
合理的补栽和修剪。
在成活率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进行补栽,保持种植密度的稳定。
合理修剪树木,保持树冠形态和枝条分布的平衡。
管护措施是提高成活率的保证。
管护措施包括浇水、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浇水是保证树苗生长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和生长初期,要适时适量进行浇水。
L i n y e y u a n y i杨树人工林在我国的建设面积越来越广,并且成为森林资源中比重较高的经济林,为了更好的满足杨树市场需要,不但要扩大杨树人工林面积,同时还要保证杨树生长健康,能够满足市场对杨树木材的材质要求。
而杨树的生长质量完全取决于栽培技术水平,因此加强栽培技术研究非常有必要。
栽培技术所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如:气候、土壤条件与树种之间是否能够相适应;树种是否满足粗壮健康要求;林地与林木管理技术是否科学、到位等。
一、适地适树与良种壮苗!、立地条件(!)气候因子在各个生态区域里,影响杨树生长的最主要气候因子是有效积温和降水量,因此对于一个特定地区而言,在选择立地时,应着重考虑有效积温和降水量两个气候因子。
在北方,有效积温越高、降水量越大的地方,对适生杨树的生长越有利。
(")土壤条件杨树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条件、水量等方面要求比较高,通常地下水位要在!#"$%,降水量达到$&&%%以上,而土壤中要杜绝有积水情况发生,避免因积水存留时间较久,树木出现烂根病害发生。
因此在栽培技术中要对土壤选择加以注意,既要满足水量充足要求,又要满足不能有积水要求。
而在我国很多地区能够满足这等条件的土地还是比较多的,只要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低于&'$(,再利用相关的管理手段,是完全可以提高土壤条件的。
目前,我国大多数杨树人工林所选土地均以沙壤土、软壤土、中壤土为主,土层厚度达到!%以上即可被定为适宜栽种之地。
"、良种壮苗杨树人工林是经济林的一种,因此要保证杨树的生长质量,而树种、品种的选择则是关键,通常在选择树种、品种时需要进行一个轮伐期试验,对其树种性状了解,选择最佳树种进行大面积栽培。
而最佳树种的选择标准是以:树种的适应性、抗逆性、生长速度等为筛选依据。
比如:培育中小径材,应选择那些窄冠形,前期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如银中杨、黑林*、黑林$等;培育大小径材兼用型,根据不同的地域、立地条件,选择分枝适中,前期生长较快,后期生长量大的品种,如青山杨、小黑杨、中黑防、中绥等。
浅谈人工林栽培技术的探讨与发展
【摘要】人工林由人工造林或人工重新造林建立。
其可以是引进新品种或是对本土树种的加强管理,通过对我国人工林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指出了人工林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人工林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为促进我国人工造林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人工林;栽培技术;探讨发展
人工造林在我国甚至世界各国都占据着积极重要的地位,它适用于极度退化的荒山、沙区以及条件极差的退耕地且又易遭到人畜反复干扰的地区培育生态林,还适用在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商品林的培育。
采用的树种为当地的乡土种类,主要是建群种和优势种,并且强调多种类、多层次的材料混合,所形成的森林接近当地的天然林,植被结构合理,同化能力强,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
人工造林还可以模仿表现良好的人工林。
在自然情况下要使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为顶极森林植被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1.我国造林现状和人工林种类及作用
2010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8884万亩,比2009年减少5.43%。
其中,人工造林5830万亩、飞播造林298万亩、新封山育林2757万亩。
可见2010年我国人工造林占到总造林面积的65.62%。
森林具有多种效益,根据经营目的和人工林产生的不同效益,可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简称林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将森林划分为五大类,即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
林种的划分是相对的,正如用材林也起着一定的防护作用,防护林也能生产一定数量的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同时这两个林种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游憩场所。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每片人工林都有其主要造林目的,属于一定的林种,它们在林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必须区别对待。
2.我国人工林栽培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造林树种选择的问题
正确地选择造林树种,是人工培育森林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
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不但会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林地的生产潜力十年甚至几十年也得不到发挥,再加上树木的生长周期长,所以树种选择就更具有百年大计的意义。
如我国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地区,有不少“小老树”林,形成的原因当然和立地条件有关系,但与树种选择不当也有直接关系。
在树种选择过程中除考虑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外,还要坚持“生物与经济兼顾”的原则,既要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还要考虑造林的目的,使造林目的和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2.2缺乏对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科学规划
特别是对土地合理利用的结构优化问题,林种如何优化结构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有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林种结构,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系统的协调发展。
2.3缺乏对纸浆材基地建设的可行性论证
根据我们的考察,原料林基地建设从企业推进的进程看还是比较迅速的,但许多原料林基地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和可行性论证,特别是以桉树、杨树为主要造林树种的纸浆林基地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和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缺乏论证,项目的实施和运作实际不符合我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程序的基本要求。
2.4造林地的选择具有相当的随意性
按照森林经营方案,一般商品林业用地中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林地等。
作为纸浆林重大工程项目,在落实纸浆林基地建设时,应当从总体上规定原料林应建在何种土地上,否则很容易造成毁林造林的现象,这一点实际上已经发生,如在南方部分地区一些灌木林和次生阔叶林被砍伐,炼山,营造桉树,这种做法是不符合技术规程要求的。
2.5原料林基地建设缺乏环境评估
作为一个大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理应对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估。
但从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些项目看,环境评价工作比较滞后,有先斩后奏的嫌疑。
3.对我国人工林栽培综合技术的探讨
3.1树种的选择技术
树种选择三抗杨、三倍体毛白杨,欧美杨107、108,漳河柳,四倍体刺槐等速生用材新品种。
3.2整地方法
采取大坑整地和壕坑式整地,整地方法及规格同前。
3.3综合造林技术
一是苗木质量标准。
(1)苗木具有幼年性,不老化退化。
(2)苗壮、干直、分枝细而少,有明显的顶端优势,胸径3cm以上。
(3)苗龄12年生,根幅大于50cm。
(4)苗木无病虫害。
(5)嫁接苗木要有自生根。
二是栽植技术八要领。
(1)苗壮:即达到上述苗木质量标准。
(2)根全:根幅50cm、主根长30cm。
(3)苗湿:苗木不失水。
(4)修枝:造林前剪除苗木所
有侧枝。
对顶端生长优势较差的品种则需剪去30-40cm的顶枝,选择三个饱满健壮的芽留下,将其余主干上的芽抹除。
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苗木水分和养分消耗,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5)泡苗:栽前用清水泡苗48h,保证苗木吸足水分,造林时随栽随取,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极为关键的技术措施。
(6)深栽:栽植深度70-l00cm。
(7)踩实:栽植苗木时设置直径5cm的渗水孔,有利于浇透水,避免上湿下干。
分两次回填土,并分别踩实土壤。
(8)浇透:植苗后要及时浇灌水,浇透。
第一次和第二次浇水间隔时间不要超过20d。
三是造林季节。
营造人工林要以春季造林为主,冬季和秋季造林为辅。
春季造林要处理好苗木失水问题;秋季造林要在苗木停止生长且叶片变黄开始脱落时进行;冬季造林则须在土壤上冻前整地和造林,栽植前让苗木吸足水分,栽植后土壤灌足冬水。
[科]
【参考文献】
[1]刘继国,宿占仁,张佳贵.红松人工林开花结实的研究.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29~45.
[2]黑龙江森林.编辑委员会.黑龙江森林.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3,235~236.
[3]徐运才,卢希元,谷志军.红松人工用材林修枝的技术研究.黑龙江林业调查,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