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16
第二节中国古代的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以文字、画面及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当比较全面地体验古代艺术的各种形式,认识其丰富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教师应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内心的艺术情操。
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表现形式多样。
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音乐艺术等多中表现形式。
二、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在了解古代艺术发展原因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分析。
了解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发展的原因。
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
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P28学习思考:“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经》这段话记录的传说有什么意义?答案:“天雨粟,鬼夜哭”,说明文字的巨大威力。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的经验得以流传,使得人类的智慧得以发挥。
人类将摆脱以往的愚昧和黑暗。
有关“仓颉作书”而导致异象的传说,说明了文字出现在文明史上震撼性的冲击,也反映了人民对发明文字的祖先的无限景仰和钦佩。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②概括汉字书法、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③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④以文字、画面等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②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难点:(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加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1、整体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使学生先从感官上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然后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去分析各艺术的特点。
2、关于“‘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投影各种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可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已知的知识先鉴别一下各幅作品分别采用了哪种字体,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字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艺术。
2)、了解著名的画家和画作,掌握中国传统绘画历史发展。
3)、了解中国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2)、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气韵和意境。
3)、透过中国传统戏剧发展流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捕捉古人的生活场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书法、绘画作品,理解其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的情趣和民族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含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3)、明确传统戏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其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2.教学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法、合作教学。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奥运会开幕式上,以神奇画卷引出独具魅力的中国书画、戏曲艺术,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魅力!观看视频,感受中国书画的神奇魅力!【学习新课】(一)探寻魅力——文字教师讲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
传说的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邙之水,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
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
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
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么?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的艺术》教案——的古代艺术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及演变过程,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课内容较为分散,包含古代书法艺术、古代绘画和戏曲等三部分主要内容。
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学科综合性强,条块分割明显。
本课教学以三种艺术的共同特点——意境为主题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教材以外的课外教学资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图片,声音和实物资,教学中都可作为辅助。
学习者分析书法、绘画学生对书法、绘画了解较多,甚至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书法和画的学习经历,对本课内容易产生兴趣。
对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具备一些基本常识。
但对书法、绘画、戏曲发展的历程缺乏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
了解和掌握古代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戏曲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戏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
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
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并从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设计思路本课在设计上以三种艺术中共同的艺术内涵——意境为线索,以三种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纲,辅以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典故整合知识,提升历史底蕴。
中国的古代艺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利用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完成基本知识结构,通过文字、图画、音乐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培。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现在教学手段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彩多姿的风貌,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已有一些了解和认识。
通过高一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已经能够根据导学案自主完成预习作业,但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到位,缺乏深入分析问题的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代书画的发展及特点。
通过学习古代艺术的内容,使学生逐步理解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掌握古代书画的基本特征,认识一定的文化艺术都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培养学生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鉴赏美、创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中国的古代艺术1、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小篆、隶书行书。
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2、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或成熟时间特点小篆始创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隶书始于秦,成熟并通行于汉魏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中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活跃,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代著名的书法家:朝代著名书法家及特长秦代:李斯;东晋:王羲之;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董其昌。
二、画中有诗1.分类(1)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历代书画家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其中不少既是精湛的艺术品,又是珍贵的文物。
其中《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自然、人文景观的秀丽景色,是世界文化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描述与图示法,情景教学法并用。
利用视频片段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体验历史,学会从电视剧等中提取正确的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培养他们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教学难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新课由08北京奥运会会徽、开幕式中的节目等导入“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1)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
(2)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
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殷商时代主要是甲骨文、金文。
(2)小篆创始于秦代。
(3)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
(4)楷书形成于汉末。
(5)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
(6)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3.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1)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2)东晋王羲之尤擅草书、行书,号为“书圣”。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课内容较为分散,包含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国古代绘画和中国戏曲等三部分主要内容。
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学科综合性强,条块分割明显。
本课教学以三种艺术的共同特点——意境为主题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教材以外的课外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图片,声音和实物资源,教学中都可作为辅助。
学习者分析书法、绘画学生对书法、绘画了解较多,甚至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书法和中国画的学习经历,对本课内容易产生兴趣。
对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具备一些基本常识。
但对书法、绘画、戏曲发展的历程缺乏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戏曲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戏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中国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
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
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并从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中国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课内容较为分散,包含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国古代绘画和中国戏曲等三部分主要内容。
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学科综合性强,条块分割明显。
本课教学以三种艺术的共同特点——意境为主题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教材以外的课外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图片,声音和实物资源,教学中都可作为辅助。
学习者分析书法、绘画学生对书法、绘画了解较多,甚至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书法和中国画的学习经历,对本课内容易产生兴趣。
对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具备一些基本常识。
但对书法、绘画、戏曲发展的历程缺乏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戏曲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戏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中国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
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
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并从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中国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设计思路本课在设计上以三种艺术中共同的艺术内涵——意境为线索,以三种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纲,辅以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典故来整合知识,提升历史底蕴。
在三块内容中侧重书法。
通过书法名家名作的赏析中总结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了解书画发展的脉络。
京剧弱化处理。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展示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呈现文字材料:某外国专家评委对它的评价: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
教师提问:这一图案融合了中国哪些艺术的特色?学生回答:书法、篆刻等。
由此引入引入本课主题古代中国的艺术。
古代中国人在美的追求和创造中产生了多种风格独特、艺术成就高超的艺术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
一、线条的世界——书法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然而只有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
教师提问: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是什么?依据学生回答总结关键在于中国文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富于变化。
汉字的字形特色和发展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书法艺术是一门书写汉字的艺术,与汉字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师提问:中国文字在何时出现?以何为证?起源: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明了中国在原始时代可能有了文字,但因这只是传说不能证明中国当时确定有文字。
最早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以殷墟考古发掘为证,中国文字的出现已有确切可信的历史证明。
演变:甲骨文是有据可考的中国最早的文字。
随着甲骨文的出现,汉字不断演化发展。
展示一组各种不同字体的书法图片。
请学生判断以图中的字体,说明理由。
并将他们按汉字演变顺序排列。
教师总结汉字演变的过程: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然后由学生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从而理解各种字体的特点。
篆书: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秦朝建立以后,实行“书同文”,小篆成为了官方文字字体。
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秦朝民间流行的则是更易于书写的隶书。
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型方正,规矩严整;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通过展示北京奥运会各种运动项目的标志请说明其由哪种字体演变而来,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呈现某一汉字(例如鱼或马等)的演变,请学生通过汉字的一脉相承的演变总结汉字演变的总体特征:由繁到简,从象形到表意。
这也为书法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2、书法的发展演变及著名书法家:书法艺术伴随汉字而出现,而早期书法主要是自发的,更多的是字体自身的一种美感。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秦朝的小篆本身具有图案美,当时最擅长小篆的是李斯。
魏晋之后书法成为一门自觉的艺术,书法家有意地进行了书法的创作。
魏晋时代书法出现了第一次高峰。
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名作不断。
教师提问:你知道魏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有哪些名作?呈现“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一起欣赏,感受文章内容的感情浓厚,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文字书写的错落有致,千变万化,形断意连,气韵生动,风神潇洒的风格。
隋唐时期书学鼎盛,出现众多书法家和书法名作。
通过图片呈现颜真卿、刘公权、张旭、怀素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了解这些主要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以及特点。
教师提问:宋代以后的著名书法家你知道有哪些?通过以上学习,由学生完成以下表格,巩固所学。
教师总结: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成就高,魏晋以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著名的书法家和杰出的书法作品,而中国古代有一种与书法密切想关的艺术也有突出的成就——绘画。
呈现赵孟頫的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教师提问:中国绘画在哪些方面与书法有相同之处?材料主要都是笔、墨、砚、纸、绢素以及矿物颜料等、用笔的方法也有相同点。
二、画中有诗——中国画1、中国画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起源:呈现原始时代的《鹳鱼石斧图》(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印证中国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说明历史悠久。
发展演变:由学生观察一组从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时期中国画的代表作品:汉代画像砖,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展子虔《游春图》、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和阎立本《步辇图》,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
从图片中概括中国绘画演变历程的特点:种类日益丰富——出现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表现技法多样——主要有写实与写意。
2、中国画的特点:分别展示山水画的代表作品,请学生欣赏并介绍特色。
山水画: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举凡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画。
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在创作上,山水画家注重使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往往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成就突出,是中国画的精粹。
文人画: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集中体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教师提问:为何中国绘画中文人画占有重要地位并具独特风格?因为中国画坛中绘画者有大量是文人士大夫,本身具备较全面、较深厚文化修养。
而且作画目的不求形似,只求神韵,借以抒情、言志的手段,他们将绘画作为一种自娱为目的。
过渡:书法和绘画在静止的世界构筑了静态世界独特的艺术美感,而中国古代最具综合性的艺术——戏曲。
三、舞台人生——戏曲戏曲艺术是中国独特的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其中包括了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
教师提问:你知道中国有哪些戏曲种类?由学生自己介绍知道的戏曲,如:京剧、豫剧、越剧、粤剧、昆曲、黄梅戏、婺剧……。
中国戏曲的特点:“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
1、中国戏曲的产生发展简要介绍产生发展的过程。
原始歌舞——优伶——宋代杂剧、金代诸宫调——元杂剧2、元杂剧的繁荣元代随着经济发展,平民阶层扩大,戏曲进一步发展。
由学生简单列举自己所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品和戏曲家。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
3.清代京剧的崛起简要介绍京剧形成历程:乾隆年间,安徽徽剧进京;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京剧。
从中体现京剧艺术形成中兼收并蓄的特点。
清代戏剧发展的表现:展示图片《同光十三绝》,反映了当时京剧角色完备,名家辈出,京剧繁荣的景象。
民国之后戏剧已经走向世界。
展示两幅脸谱图片,猜猜是谁?并通过对图片的分析体现中国京剧艺术的特点: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总结:展示一组图片对比中西艺术。
体现西方艺术的自然之美和中国艺术独特的意境之美。
课后探究:展示《说唱脸谱》的歌词:……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伟、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跟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
……(如右需要可以播放此曲)提问:如何使京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结语:一管微毫,描出万种变幻,形动意远。
浓淡墨色,绘尽千般世景,如临其境。
说学斗唱,演绎百态人生,回味无穷。
板书设计一、线条的世界——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2、书法的发展演变及著名书法家:二、画中有诗——中国画1、中国画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起源:呈现原始时代发展演变的特点:种类日益丰富——出现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现技法多样——主要有写实与写意。
2、中国画的特点:山水画——精粹,文人画——画中有诗三、舞台人生——戏曲1、中国戏曲的产生发展原始歌舞——优伶——宋代杂剧、金代诸宫调——元杂剧2、元杂剧的繁荣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
3.清代京剧的崛起乾隆年间——道光年间——同光年间——民国以后形成性练习1.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2.观察右图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多宝塔碑》,他的书法体现A.运笔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B.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C.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表达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D.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平庸无奇3.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