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习动机
- 格式:ppt
- 大小:154.00 KB
- 文档页数:22
第四章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概述(P54-58)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标的内在⼼理过程或内部动⼒。
功能:激活、指向、强化•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为朝向学习⽬标的⼀种内在过程或内部⼼理状态1、组成:学习需要、学习期待(P55-56)2、种类:⾼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3、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提出者:⾏为主义学习理论家观点:⼈的某种学习⾏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为与刺激因强化⽽建⽴起来的稳固联系,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学习⾏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评价: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为的外部⼒量,忽视甚⾄否定了⼈的学习⾏为的⾃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的局限性。
需要层次理论提出者:马斯洛(美国⼼理学家)观点:(P59-60)(附:需要层次图)教育意义:教师不仅要关⼼学⽣的学习,也应该关⼼学⽣的⽣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切⼲扰因素。
成就动机理论提出者:阿特⾦森观点:(P61)成就动机教育意义:成败归因理论提出者:维纳(美国⼼理学家)观点:(P61-62)三维度、六因素评价:⾃我效能理论提出者:班杜拉观点:(P62-63)⾃我效能感:⼈们对⾃⼰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成就⾏为的主观判断直接强化替代强化⾃我强化结果期待效能期待三、学习动机的培养(P63-65)利⽤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直接发⽣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四、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平•充分利⽤反馈信息,妥善进⾏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继续努⼒。
第四章学习动机【学习目标】1、识记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问题情景等基本概念。
2、理解学习动机的结构及其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3、运用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一)动机及其功能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一般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
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内驱力。
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它既不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自我提高和交往的内驱力都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三种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会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