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问题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32
企业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企业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它通常是指将企业原有的资产进行打包,然后通过证券化形式向市场发行一定规模的债券、股票等证券,以获取融资资金。
这种融资方式在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风险。
本文将分析企业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市场风险企业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债券或股票的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
如果市场需求下降或供应增加,证券价格可能下跌,发行方可能难以按时还本付息或还股。
因此,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选择合适的发行时机,减少市场风险。
二、运营风险企业在资产证券化前需要对其财务历史、经营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估。
如果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不佳,可能导致债券或股票价格下跌,进而影响到整个证券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风险,保证证券化顺利进行。
三、信用风险企业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行方需要提供相应的担保,保证证券持有人的本息安全。
如果企业未能按期兑付本息、未能兑现承诺、担保方无法兑现承诺等情况发生,会带来较大的信用风险。
因此,企业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担保和信用承诺,保证证券化顺利进行。
四、法律风险在证券化过程中,企业需要与多方交互,包括证券承销商、担保机构、律师、会计师、评级机构等。
如果企业未能充分履行披露义务或出现违规行为,会面临诉讼或资产被冻结等法律风险。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法律意识,确保证券化程序合法规范。
针对以上风险,企业应当采取如下策略:一、制定详细的发行计划企业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时,应该制定详细且合理的发行计划,包括资产评估、担保方式、融资规模、证券种类、发行时机等诸多环节。
这些环节需要考虑市场状况、投资者需求、资产风险等因素。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发行计划,才能有效降低市场风险。
二、加强内部管理企业在证券化过程中,需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风险。
这包括完善财务制度、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提升经营效率等方面。
只有做好内部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运营风险。
负面清单:
一、与政府挂钩的资产:
A、没有对价:
1、行政性收费
2、与政府相关的税收
3、政府给予相关方单方面的没有对价的补贴
B、以政府财政收入为现金流偿还来源的基础资产:
1、运营项目缺少合规性证明和项目建设法律支持要件
2、无法提供地方财政收支情况、相关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情况、偿还安排等
3、未履行完毕建设、验收等相关义务,未达到回购条件,债权金额尚未通过审计的
4、其他不符合国家有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关政策要求的项目
二、其他类型资产:
1、不动产类基础资产项目中,空置、不能产生稳定租金收入、在建不动产的金额超过
基础资产总价值10%的项目
2、资产附带抵押、质押或者其他权利限制并且无法解除的项目
3、缺乏法律支持、价值显失公允或无法实现确权的基础资产
4、不能直接产生现金流、需要依托处置资产才能产生现金流的物权凭证的基础资产,
例如房产证、土地证、提单等(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标准仓单除外)
5、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资产的基础资产,例如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确
的合同债权、矿产资源开采收益权等
6、标的投资组合包含超过一种类型的资产。
企业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企业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企业拥有的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通过证券化流程发行证券,从而实现企业融资和风险分散的一种方式。
企业资产证券化可以分为信贷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证券化和收益权证券化等多种类型。
然而,企业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本文将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流动性风险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流动性较强的投资品种,但实际上它们也存在流动性风险,尤其是在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
当证券化产品市场上需求下降时,可能会导致产品价格下跌,持有人无法及时卖出,面临流动性风险。
对策:在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过程中,必须对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披露和管理,合理制定产品的买卖机制,如设置回购机制、质押机制等,增强流动性支持。
同时,产品发行人还需根据市场流动性情况及时调整产品组合结构,减少流动性风险。
二、信用风险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债项进行评级,评级较低的债项可能面临信用风险。
当企业不能按时、足额的向证券化产品持有人支付本息时,持有人将面临收益缩水、本金减损的风险。
对策:在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企业债项评级的严格把控,避免对评级进行过度操纵。
此外,产品发行人还需充分考虑发行人的偿付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设置充足的超额保护措施,如设置信托计划进行风险隔离等,有效减少持有人面临的信用风险。
三、法律风险企业资产证券化涉及的法律法规较为复杂,如果在资产转让、证券化产品发行等环节存在法律问题,持有人将面临法律风险。
对策:产品发行人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企业合规管理制度。
在证券化产品发行过程中,要注重法律问题的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确保证券化产品合法合规,防范法律风险。
此外,产品发行人还需在产品披露过程中充分披露法律风险提示,提醒持有人注意相关风险。
企业资产证券化牵涉到多个环节,包括资产筛选、评级、发行等,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整个证券化过程失败,持有人面临损失风险。
实习报告总结:资产证券化实习经历首先,我要感谢实习期间给予我帮助和指导的领导和同事们,是他们的支持让我在实习期间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在这段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资产证券化项目的相关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资产证券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熟悉了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基本流程。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将资产转化为证券的过程,通过将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打包成证券,发行给投资者,从而融资的一种方式。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还可以分散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初始阶段,包括资产筛选、资产评估、交易结构设计等。
我了解到,在选择资产时,需要考虑资产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因素,确保资产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评估资产时,需要对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并计算出资产的信用评级和风险溢价。
在交易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投资者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交易结构。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参与了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发行和销售工作。
我了解到,在发行和销售过程中,需要与投资者进行沟通,解答投资者的问题,并根据投资者的需求调整发行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投资者沟通,如何处理投资者的问题,也加深了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理解。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同事沟通,如何处理团队中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我不仅学到了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能力将对我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实务操作及难点分析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将公司拥有的资产转化为证券,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交易,从而获得资金的一种金融手段。
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房地产、汽车及消费金融等领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筹资渠道和资金来源。
在实际操作中,资产证券化业务存在着一定的难点和风险,需要企业充分了解和应对。
一、实务操作(一)资产筛选与标准化在进行资产证券化业务时,首先需要对资产进行筛选与融合。
企业需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资产质量进行资产的选择,确保所选择的资产符合证券化的要求。
还需要对资产进行标准化,便于后续的证券化操作。
这一过程需要企业具备深厚的行业知识和资产评估能力。
(二)法律法规合规资产证券化业务牵涉到多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需要在实务操作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业务的合法合规。
这涉及到证券发行、披露、承销等多个环节,需要企业做好充分的法律风险评估和规避。
(三)证券化计划设计资产证券化业务还需要对证券化计划进行设计,包括证券种类、募集资金用途、偿付来源等方面。
企业需要对不同的证券化计划进行综合考量,确保其符合市场需求和投资者预期。
(四)资产评估与定价资产证券化业务需进行资产评估与定价,确保资产的价值准确反映在证券化产品中。
企业需要具备资产评估的能力,确保证券化产品的定价公允、合理。
(五)发行与销售资产证券化业务需要进行发行与销售。
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发行机构和销售渠道,确保证券化产品能够得到充分的市场认可和投资者关注。
二、难点分析(一)资产质量可控资产质量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重要基础,企业需要充分掌握和把控资产质量。
这需要企业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的资产评估能力,确保所选择的资产质量稳定可靠。
(三)市场认可度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认可度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投资者的青睐,这需要企业通过了解市场需求和投资者预期,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证券化产品。
(四)风险管理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到多方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企业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企业资产证券化是指企业将其资产转化为证券,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的行为。
企业资产证券化具有分散风险、提高透明度、降低融资成本等优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企业资产证券化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企业和投资者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企业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风险分析1. 流动性风险企业资产证券化交易通常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如果在交易进行期间,市场出现波动、供求失衡甚至市场停摆,就可能导致资产无法及时完成证券化交易,从而陷入流动性困境。
2. 信用风险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信用质量通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果企业资产质量不佳或者资产担保方信用状况出现问题,就会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信用风险。
一旦资产出现违约或信用降级,将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
3. 利率风险资产证券化的一大特点是资产支持证券的利率通常较低,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就会对证券的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资产证券化中,如果资产回报率低于融资成本,则需要承担利率风险。
4. 法律风险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法律问题可能会导致交易无法完成或者出现争议。
比如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文件可能存在不明确或者瑕疵等问题,这些都会对交易造成影响。
5. 市场风险由于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资产证券化的市场风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特别是在市场风险高涨时,投资者可能会出现抛售资产支持证券的情况,从而导致证券价格下跌。
以上就是企业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一些主要风险,针对这些风险,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
二、对策分析1. 流动性风险对策企业在资产证券化前应该对自身的流动性进行充分评估,做好融资计划。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可以寻求流动性担保机制,比如引入流动性提供者来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确保交易能够顺利进行。
2. 信用风险对策企业在资产证券化之前,应当对资产进行充分评估,保证资产的质量。
可以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或者购买信用保险,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信用风险。
关于我国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的总结分析目录(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2)(二)广义资产证券化 (2)(三)狭义资产证券化 (2)(四)证券化资产的特征 (3)(五)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的特点 (3)(六)资产证券化的种类与范围 (4)(七)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 (5)(八)资产证券化的一般程序 (6)(九)资产证券化的原理 (7)(十)资产证券化的本质要求 (8)(十一)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8)(十二)部分发行案例 (11)(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资产证券化是指通过结构性重组,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构成的资产池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
注:与传统债务融资方式的差异:资产证券化一般是基于资产的信用,而非发起人的信用。
(二)广义资产证券化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
1)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
2)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帐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3)证券资产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就是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
4)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三)狭义资产证券化狭义的资产证券化专指信贷资产证券化。
1)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MBS2)资产支持的证券化ABS:是指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在未来产生现金流的可预见性资产(如公路.桥梁收费权、租约、抵押贷款等)或者资产集合出售给(或者信托)SPV,由其通过一定的机构安排,转化为由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担保的可自由流通的证券,销售给投资者的过程。
(四)证券化资产的特征●资产必须具备一定的同质性,未来产生可预测的且稳定的现金流量,或有明确约定的支付模式,这种约定必须是契约性质的;●有良好的信用记录,违约率低;●本息的偿还完全分摊于整个资产存续期间;●资产的债务人或贷款的借款人有广泛的地域和人口统计分布;●资产的抵押物有较高的清算价值或对债务人的效用很高;●有可理解的信用特征。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高度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资产证券化业务,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在今年暑假期间,有幸在XX证券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资产证券化实习。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结。
二、实习内容1. 了解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流程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基本概念,包括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证券、信用增级、信用评级等。
通过学习,我对资产证券化的定义、目的、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
2. 参与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具体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具体操作,包括项目筛选、尽职调查、产品结构设计、信用增级方案设计、评级申请、发行承销等环节。
3. 学习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控制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众多环节,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控制方法,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并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降低风险。
4. 参与公司内部培训和交流实习期间,我还参加了公司内部举办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培训,与同事们就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我对资产证券化业务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为公司和客户创造价值。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具体操作,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了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了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需要与同事、客户、评级机构等各方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这使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沟通能力。
4. 了解了行业动态实习期间,我关注了资产证券化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了相关政策法规、市场趋势等,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实习感悟1. 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将成为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
企业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企业资产证券化是指企业通过将其资产转变为证券的方式,以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
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多元化融资方式,也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
企业资产证券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企业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风险1. 信用风险企业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是信用风险。
证券化资产的质量直接影响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的信心。
如果资产的质量低劣,就会导致投资者对它们的信心丧失,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价格将会下跌。
这个时候企业就会因为融资成本增加而承受更大的压力。
2. 市场风险证券化产品的价格与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有关,如果市场需求下降,就会对证券化产品的价格产生负向影响。
此时,企业可能会因为市场价格下跌而造成资金链断裂。
3. 法规风险资产证券化在一些国家是受到监管限制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需要获得政府的批准,如果企业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没有遵循相关法规,就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这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损失。
4. 流动性风险证券化产品通常是长期性的,但是在证券化产品运作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到需求增加或者降低所造成的流动性风险。
5. 利率风险利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如果企业融资期限匹配不当,将会面临到利率变动所造成的风险。
二、对策分析1. 选择优质资产企业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时,首先要确保所选择的资产是优质的,资产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证券化产品的价格和投资者的信心。
企业需要对资产进行充分的审查和评估,确保其质量和流动性。
2. 多元化资产池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资产池的方式来分散风险,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样可以降低单一资产的风险,提高证券化产品的安全性。
3. 做好风险管理企业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时,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规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等各种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第1篇一、前言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近年来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好的证券,资产证券化有助于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本人在参与资产证券化项目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和实践价值,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资产证券化的优势1.提高资产流动性资产证券化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打包成证券,通过发行证券实现资产变现,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
这对于企业而言,有助于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分散风险资产证券化将风险分散到多个投资者,降低了企业集中承担风险的负担。
同时,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证券产品,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多样性。
3.拓宽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门槛。
通过发行证券,企业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
4.优化税收政策资产证券化产品在税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如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等。
这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吸引力。
三、资产证券化实践过程1.项目立项在参与资产证券化项目前,首先要对项目进行立项。
项目立项包括项目背景、市场需求、政策环境、团队组建等方面。
通过立项,确保项目具有可行性和市场前景。
2.资产池构建资产池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其质量直接影响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评级和投资者收益。
在构建资产池时,应充分考虑资产质量、期限结构、风险分散等因素。
3.结构设计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结构设计包括信用增级、评级、发行等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确保证券化产品具备较高的信用评级,降低融资成本。
4.发行与交易在完成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后,通过交易所等平台进行交易,实现证券化产品的流通。
同时,投资者可以通过交易市场了解证券化产品的市场表现。
5.项目后期管理项目后期管理包括信息披露、风险监控、资产池维护等方面。
通过加强后期管理,确保证券化产品的稳定运行。
资产证券化(ABS)(上)黄嵩等ABS是以住房抵押贷款以外的资产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它实际上是MBS技术在其他资产上的推广和应运。
由于资产证券化的前提是基础资产能够产生现金流,而且基础资产的现金流越稳定的、越容易被预期,资产证券化也越容易。
除了住房抵押贷款外,还有很多资产也具有稳定、易预测的特点,因此它们也可以被证券化。
随着资产证券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不断扩大,ABS的种类也日趋繁多,具体可以细分为以下品种。
表3-1 资产支持证券化类型ABS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85年计算机租赁票据证券化和汽车贷款证券化,从那之后,ABS发展迅猛。
以美国为例,从1995年至2005年各类型ABS在外流通余额的占比情况变化看,早期信用卡贷款证券化、汽车贷款证券化和住房权益贷款证券化(home equity loan securitization,HELS)占的比重较高,之后信用卡所占市场比重则呈下降趋势,汽车贷款市场比重则没有太大变化,住房权益贷款证券化和发展最快,CBO/CDO 从无到有,发展也十分迅速,如图3-1所示。
其中,住房权益贷款证券化到2005年已跃居ABS市场份额第一,流通余额达5511亿美元,见图3-2。
图3-1 美国各类型ABS在外流通余额比例变化情况图3-2 2005年底美国各类型ABS在外流通余额汽车消费贷款证券化、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住房权益贷款证券化、贸易应收款证券化、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及CBO/CDO是七种主要的ABS种类,下面我们对这几种资产证券化种类进行介绍。
(1)汽车贷款证券化1985年5月,首例汽车贷款证券化在美国推出,并成为第一个获得持续发展的非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种类。
汽车贷款成为继住房抵押贷款之后又一个被广泛用于证券化的资产,并不是偶然,因为汽车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基础资产特色提供汽车贷款的机构一般主要分为三类:商业银行、汽车制造商附属的财务公司以及某些独立的财务公司。
汽车贷款方式一般主要有两种:直接贷款是指消费者向金融机构直接申请贷款;间接贷款是指汽车经销商放款给消费者,再由汽车经销商向金融机构出售贷款。
不论何种方式,由于贷款的申请审批都得经过一个严谨的审核过程,其品质差别其实不大。
例如在美国,汽车贷款的还款年限大多是4~5年,属于短、中期消费贷款。
它的贷款形式有两种:分期付款合约(installment-sales contracts)与消费者贷款(consumer loans)。
我国从1998年10月才开始汽车贷款业务,目前提供汽车贷款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
汽车贷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汽车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都是还本型(amortizing type)债权,有明确的贷款起始日和终止日,并且有预设的本息支付时间表,未来现金流易预测;第二,汽车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一样有抵押品,违约风险较低;第三,与住房抵押贷款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提前还本风险不同,汽车贷款提前还本形式与住房抵押贷款完全不同,其波动性较小,受利率波动的影响也较些②结构性重组特色许多汽车贷款证券化只发行一组证券,这是因为汽车贷款的期限本来就很短,没有必要像住房抵押贷款一样以CMO来发行期限不同的证券,但是汽车贷款证券化可以发行配合投资者其他不同需求多组证券。
如果汽车贷款证券化发行单组证券,可以采用类似过手证券的过手型重组,如果发行多组证券,则必须采用支付型重组。
相应地,交易中一般采用让与人信托(granter trust)方式配合过手方式发行单组证券,采用SPC加上所有者信托(owner trust)方式配合支付方式发行多组证券。
汽车贷款支持证券的发行人多为汽车企业,例如在美国,2003年汽车贷款证券化10个最大的发行人中,通用、本田和尼桑公司分别占据了前三席。
(图3-3)。
(2)商用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CMBS)①基础资产特色房地产主要分为两大类:住宅类房地产和非住宅类房地产。
住宅类房地产包括单户家庭住宅(single-family residential property)和多户家庭住宅(multi-family residential property),后者属于收益类房地产(income-producing property)的范畴。
非住宅类房地产包括商业房地产、工业用途房地产、饭店和汽车旅馆、娱乐用途类房地产和机构用途类房地产。
其中商业房地产包括写字楼和商铺。
CMBS 中用于抵押的房地产类型,常见的有多户家庭住房、写字楼、零售房产、工业用途房地产、饭店、汽车旅馆、库房和自助储存设施等,更确切地说是收益类房地产。
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与住房抵押贷款存在很大的差异,见表3-2。
表3-2 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与住房抵押贷款的比较②结构性重组特色美国CMBS市场主要有三种基本交易类型:特定资产(单独)交易和巨额贷款交易、资产池交易、信用承租人贷款交易。
三种交易类型又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见表3-3。
表3-3 美国CMBS市场的交易类型特定房地产(单独)交易一般采取以下两种结构:一是抵押贷款转让(transfer of mortgage loans)结构。
首先,一个贷款发起人向借款人发放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其中可以有多个借款人及多项抵押贷款。
然后,借款人向存放人(depositor)递交本票(promissory note)、抵押契约、租约及其租金转让契约(assignment(s) of rents and leases)、融资声明书(UCC-1 financing statement)和其他可以证明抵押贷款的文件。
最后,存放人把抵押贷款转移给一个信托,由后者发行CMBS。
二是直接发行债务结构(direct issuance of debt structure)。
在该结构中,借款人直接发行CMBS(经过信用评级),并出售给第三方买者;借款人把证明贷款的相关文件直接转交给一个受托人(trustee),为CMBS的持有人持有这些证明文件。
优良贷款资产池(pools of performing loans)交易与特定资产(单独)交易一样,传统的优良贷款资产池交易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贷款发起人把贷款直接出售给信托,由后者发行CMBS;二是发起人把贷款出售给一个被称为存放人(depositor)的特别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entity, SPE),接着存放人把抵押贷款放入信托,由后者发行CMBS。
不良贷款资产池(pools of nonperforming loans)交易中,不良贷款由一个特别目的载体(SPE)持有,并以此为担保发行CMBS,同时把抵押贷款转移给受托人,由后者代表CMBS持有人持有这些资产。
管道(conduits)交易由传统的资产池交易演变而来。
以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管道交易为例,管道交易资产池中的抵押贷款一般满足管道贷款人(或贷款收购人)所制订的审核标准(underwriting criteria),因此贷款的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
信用承租人贷款交易中,借款人的商业抵押贷款的抵押物不是商业房地产,而是借款人拥有的租约,承租人具有信用评级机构给予的信用评级。
传统上,信用租户交易是单独(stand-alone)交易,只涉及一个借款人或一组相关的借款人,借款人与一个承租人或者一组相关的承租人。
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同时转让租金收益权。
贷款人可以直接(或通过存放人间接地)把抵押贷款相关文件转移给信托,由后者发行CMBS。
贷款人也可以直接发行CMBS,出售给第三方买者,抵押贷款相关文件以及租金受益权相关文件则交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代表CMBS持有人持有。
CMBS的本息支付与租金的支付方式非常类似,这是因为CMBS的本息偿还来源一般只有租约产生的租金。
(3)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信用卡应收账证券化从1987年首度进行以来,发展十分迅速,长期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中占主导定位,如图3-2所示。
①基础资产特色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为发卡人的信用卡应收款。
由于信用卡循环信用的支付方式,信用卡应收款是一种的循环债权,这也是信用卡应收款最主要的特色。
首先,信用卡应收款的产生源于信用卡特殊的循环信用支付方式。
信用卡除了为持卡人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支付工具之外,其突出的特点是可以提供无担保的消费信贷。
根据发卡人不同,信用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银行卡。
是由银行发行的具有消费信贷、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也是最为普遍使用的信用卡。
第二,零售卡。
是由零售商直接向消费者发行的用于购买其零售商品或服务的一种信用卡。
与银行卡不同的是,零售卡的发行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而通常只是一种市场营销的手段,所以相对来说发放标准较松,月偿付率也更低。
第三,联名卡。
是发卡机构与企业联合发行的一种信用卡,持卡人在联名企业可以享受优惠服务。
信用卡的运作是建立在发卡人、商户和持卡人三者信用关系基础之上的。
一般来说,信用卡都采用循环信用的方式。
当申请人向发卡人申请信用卡时,发卡人会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财力证明和可获得的信用记录决定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申请人的财力和信用记录越好,所获得的信用额度就越高。
在信用额度内,持卡人到商户持卡消费时并不直接付款,而是由发卡人代为支付,持卡人在规定的付款日之前向发卡人支付应付的款项。
持卡人无需每月缴清所有应付款项,只需付最低应缴金额即可,余下金额可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偿还金额和时间。
最低应缴金额是根据持卡人的新消费额、未偿余额、发卡人垫付余额、融资费用和年费等因素决定的。
正是由于信用卡可以提供无担保的消费信贷,持卡人可以在发卡人提供的信用额度内延迟付款和分期付款,由此产生了对持卡人的应收款。
其次,由于循环信用支付方式,信用卡应收款现金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信用卡应收款的现金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本金。
指持卡人每月还款金额中用于偿付发卡人代为垫付的部分。
第二,融资费用。
指发卡人因向持卡人提供资金融通所收取的费用,相当于是发卡人提供的消费信贷的利息。
如果信用卡发放时该账户上没有任何资金,而且持卡人在偿付日之前将信用卡内所有金额全部偿还或者持卡人属于便利使用者(convenience users),则发卡人不收取融资费用,否则,发卡人要对垫付的金额收取融资费用。
融资费用根据收款期内平均每天的债务余额来计算,以日计息,起息日可以是发卡人垫款日、结账日或缴款截止日。
第三,其它费用。
包括持卡人交纳的会员年费、逾期手续费和透支额度费等。
第四,商户的折扣。
发卡人通过发放信用卡为商户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机会并承担了信用风险,商户通常要将持卡人消费额的一定比例作为折扣让给发卡人。
最后,信用卡应收账款是一种循环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