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皮法及伤口换药法操作并发症
- 格式:pptx
- 大小:323.04 KB
- 文档页数:13
第九章备皮法操作并发症一、皮肤损伤1.原因刀片刮破皮肤。
2.临床表现皮肤损伤,可见刮痕,严重者可有渗血。
3.预防及处理(1)操作中注意刀片与皮肤所成角度不能过大(<30°),动作轻柔。
(2)备皮前用肥皂水湿润备皮区域。
(3)在皮肤松弛的部位绷紧皮肤。
(4)刮破皮肤,出血,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用碘伏消毒后进行包扎;二、伤口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1、原因剃毛造成皮肤损伤,人体体表正常有细菌寄居,损伤的部位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基地和感染源,公用剃毛刀架不洁,还可引起交叉感染及传播疾病,如肝炎,及性病等2、临床表现切口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现象,有渗液和脓,同时伴有体温升高,脉搏增快,白细胞增加等全身反应。
3、预防及处理(1)应尽可能在备皮前洗澡,洗发和用温肥皂水将手术区的皮肤洗净;剃毛时间选在临手术前,可减少伤口感染机会。
也可在备皮前用皮肤消毒剂消毒后再备皮,可减少切口感染的机会(2)使用一次性备皮刀,以防交叉感染。
(3)应用新型备皮刀可避免损伤皮肤;有一种新型备皮刀,可减少皮肤的损伤,该配皮刀带导向爪,对于平坦、不平坦、不规则部位的皮肤均可使用,且不会损伤病人皮肤。
(4)应用剃刀推掉手术野毛发,由于残留毛发高于剃除毛发,因而可减少皮肤的损伤。
(5)在送病人入手术室时,严格检查病人的皮肤准备情况,如不符合外科术前皮肤护理常规,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送回病区,并报告病区护士长,若发现病人术野皮肤有红肿及皮肤损伤,则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延期手术,以防术后感染扩散。
三、过敏反应1、原因备皮时应用化学脱毛剂,皮肤对某些化学物质产生变态反应。
2、临床表现脱毛部位有灼伤感,出现皮疹及发生过敏性皮炎。
3、预防及处理(1)使用化学脱毛剂以前,需做皮肤过敏实验,即先在小臂小片皮肤上试用,如果有过敏现象,禁止用化学脱毛剂(2)避免将化学脱毛剂用于眼睛和生殖器附近皮肤。
(3)如出现过敏现象立即停用,并报告医生处理。
伤口换药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交叉感染(一)发生原因1环境污染:因为换药室内人员流动频繁,病种复杂,大量多种致病菌微生物附着于细微尘埃飞沫中,可使接收病人受到感染,同时室内污染桶消毒不根本,清扫卫生用具不洁也能够造成污染环境。
2医源性感染:以医护人员衣帽口罩,双手不洁而引发最多。
医护人员接触创面,伤口,感染性分泌物,若无菌观念不强,未严格根据无菌操作,在给有菌伤口换药后,未严格消毒双手,又给其它人诊疗,致使医护人员本身携带细菌传给她人,使无菌伤口发生感染。
3医疗器械消毒不根本4本身感染:正常人皮肤上细菌在体表上通常不致感染,一旦转移到易感染部位,如伤口就可引发感染。
(二)临床表现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和功效障碍等;可有发烧、血象改变及头痛、精神不振、乏力、纳差等一系列全身不适症状,严重感染科出现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
(三)预防及处理1强化无菌观念。
换药者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标准,医护人员着装要整齐,在操作前后注意洗手,以降低病人交叉感染机会。
2保持换药室环境清洁,每日用紫外线灯系哦啊度1-2次,每次30分钟。
3保持换药室内空气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换药室禁忌家眷及探视人员进入。
4严格区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无菌和非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摆放合理,无菌物品要注明灭菌时间或使用期,定时检验消毒日期,严格掌握换药标准,先换无菌伤口再换感染伤口;先换缝合伤口,后换开放伤口;先换轻伤口。
后换重伤口,特殊伤口最终换。
5伤口有感染时,应以无菌生理盐水或其它无菌溶液冲洗伤口,必需时将缝线拆除一部分,以引流脓液,或插入引流脓液,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并依据伤口分泌物培养结果,给有效抗生素诊疗二、伤口延期愈合(一)发生原因1换药过勤或不正规换药操作损伤肉芽组织,引发肉芽组织,不健康肉芽组织高于皮肤,造成伤口愈合困难。
2清创不根本,异物存留1医务人员对伤情不重视,未具体了解和分析病史,伤口内有异物存在可能。
附录二:包租、返租详细方案关于包租、返租方案的原理及文字说明:本方案仅适合于第三期所推出的针对投资、投机型客户的商铺,一、二期商铺则不实行该计划。
(1)关于包租:包租方案内容:采取五年包租、头三年租金一次性返还,每年租金回报率达8%的形式。
即任一客户购买了一个商铺,则该商铺五年的经营权可选择自己经营、自己租赁,亦可委托第三方(实际上就是国城房产)进行全权经营,而且在购铺签合同时即可获得头三年的租金,每年租金回报率为8%,每年坐收租金即可。
包租的正面效应:客户购买商铺主要目的是投资,对于长远有个规划。
能产生稳定的经济来源。
而购买商铺的主要担心点是该商铺能不能做大做旺起来。
而采取包租这样的方式是解决客户以上心理的一剂良药。
可以让其在包租的年限内每年有购买商铺全款8%的稳定收入,加上广告和现场置业顾问的努力,客户落单的几率要增大。
包租的负面效应:有些包租的商铺经营不善,导致老百姓对包租有偏见,且政府规定不能由第一方包租,即不能由开发商直接包租。
1而在承诺包租解决方案:在广告措辞和统一说辞上要注意,时,应说明由第三方包租以及带租约商铺等。
5900关于包租后价格的几点说明:××三期商铺价格定位于元∕之间,取平均值6578元∕㎡——6869元∕㎡ 8%的回报率(返租率),则㎡,若按8%=511元6385元×元,三年包租算下来为单价应上涨511元511×3=1533∕㎡的区间范围内再应再加上元则三期商铺在5900元∕㎡——6869 元1533]元∕㎡8447元∕㎡元∕㎡,[59006869元∕㎡]+1533元=[7433这样元∕㎡之间,实际××三期商铺价格建议为7433元∕㎡——8447 三年返租扣除后可得预期利润。
)关于返租(2 返租方案内容:做为资金即每年客户可获得购房款的8%8%返租率:年返租率,回报。
三年返租年限:头三年一次性返还,在签合同时即买即返,第四、返租形式:(以合同签定五年的租金给购房户五年年头时再返还第年四、时间为准)。
目录1.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2.冷敷法操作并发症3.灌肠法操作并发症4.备皮法操作并发症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皮下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常用于不宜经口服给药,或要求较口服给药产生作用迅速而又较肌内或静脉注射吸收为慢的情况。
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预防接种。
皮下注射可发生疼痛、出血、局部组织反应、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与皮内注射基本相同,此处不予重复叙述。
一、出血(一)发生原因1. 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
2.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
(二)临床表现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
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
(三)预防及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
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
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
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以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
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用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二、硬结形成(一)发生原因1.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射,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
密集的针眼和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物理、化学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药物吸收速度慢,药物不能充分吸收,在皮下组织停留时间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
2.不正确抽吸药液可吸入玻璃屑、橡皮粒等微粒,在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中无法吸收,作为异物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值,结果导致硬结形成。
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值形成硬结。
(二)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瘙痒,可及硬结。
备皮法及伤口换药法操作并发症灌肠法操作并发症试题一单选题。
1 腹部外伤术后护理不正确的是( E)A 禁食B 进行胃肠减压C 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D 记录每日流出液体量和性质,以及变化趋势E 停止胃肠减压后可恢复普食2 如有多处伤口需换药时,应先换( ),后换( )。
(A)A 清洁伤口,感染伤口B 感染伤口,清洁伤口C 以上均可D以上均错3 全麻非消化道手术进食时间是(A)A 术后6小时B术后8小时 C 术后12小时D 术后24小时E术后4小时4 腰麻后应取( A )A 去枕平卧B 平卧位C 半卧位D 侧卧位E俯卧位5 手术过程中,清点核对器械,敷料的时间是( A)A 手术开始前和准备关体腔前B 手术进行中C 手术开始前D 开始缝合皮肤前E手术完毕后6 大量不保留灌肠时,成人每次用液量为(C)A 200-500ML B250-600ML C500-1000 ML D1000-1500 ML77灌肠仅适用于(C)A 早期妊娠B 急腹症C慢性痢疾D 排便失禁8 为体温39.5°C的患者用灌肠法降温,不正确的是(A)A 灌肠0,1%肥皂水液B液温4°C C 灌肠后保留30分D 排便后30分测体温9应先换药的伤口是(C)A 破伤风伤口B 脓肿切开引流的伤口C 乳腺切口拆线D 肾盂切开取石术后拔除引流管10 换药操作哪项错误( A)A 先用镊子取下外层纱布B污敷料放在弯盘内C 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D 2把镊子不可触碰二多选题。
1 在为患者进行伤口换药时,应(ADE)A 定期对伤口进行观察B 清洁伤口换药时,应由外向内消毒C 有引流管时,先清洁引流管,再清洁伤口D 根据伤口渗出情况确定伤口换药频率E 换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2 外科感染的特点有(ABCDE)A 多数为混合感染B 少数在感染早期为单一细菌所致C 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和体征D感染常集中在局部E最终影响局部功能3为患者更换伤口敷料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BD)A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B 选择合适的伤口清洗剂清洁伤口C 换药时,应从伤口中间向外消毒D 胶布固定时,粘贴方向与患者肢体或躯体长轴垂直E 伤口包扎固定宜紧密牢固,防止敷料脱落4 伤口负压引流的主要作用是(ABCDE)A 负压吸引从创面吸走渗出,帮助建立创面液体平衡B 提供一个湿润环境C 消除坏死组织D 增加生长因子E 减少创面的细菌数量5术后切口裂开的处理下列哪些不妥(ADE)A 安慰患者B立即在病床上将内脏还纳C 立即用毛巾覆盖D 用腹带包扎E送手术室缝合6 造口病人的护理以下正确的是(AD)A 进食易消化的食物B 多食洋葱,大葱,豆类等食物C 肛门袋内充满2/3的排泄物时应及时更换D 撕肛门袋时由上至下E 睡觉时取健侧卧位7 评估伤口局部情况包括(ABCDE)A 伤口大小B 伤口部位C 伤口类型D 愈合情况E患者是否对胶布过敏8 预防切口裂开的措施有(AC)A 手术前后加强营养支持B 切口处沙袋压迫C 及时处理腹胀D 延长拆线时间E 切口处热敷9 换药的目的包括(ABCDE)A 清除伤口分泌物和坏死组织B 控制局部感染C 保持引流通畅D 保护肉芽组织生长E 促进伤口愈合10 手术区皮肤的准备范围,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BCE)A 颅脑手术,剃去全部头发及颈部毛发B颈部手术,自唇下至乳头连线,两侧到斜方肌前缘C 上腹部手术;自乳头至耻骨联合平面,两侧到腋后线D 下腹部手术;自脐平线至大腿上1/3 前内侧及外阴部,两侧到腋后线E 备皮范围包括切口上、下各超过20CM的整段肢体三填空题;1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备皮方法有,(剃毛备皮法),(脱毛剂备皮法),(推毛备皮法),(不剃毛备皮法)。
伤口换药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伤口换药操作的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在进行伤口换药时,可能会发生交叉感染和伤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一、交叉感染1.发生原因交叉感染可能由环境污染、医源性感染、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和自身感染等因素引起。
在换药室内,由于人员流动频繁,病种复杂,大量的各种致病微生物附着于细微的尘埃飞沫中,容易导致病人受到感染。
此外,医护人员的衣帽口罩、双手不洁也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2.临床表现当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局部症状时,可能已经发生了交叉感染。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以避免严重的全身不适症状和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3.预防及处理为了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我们需要强化无菌观念,保持换药室环境的清洁,每日用紫外线灯消毒1~2次,每次30~40分钟。
同时,我们需要严格区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摆放合理,无菌物品要注明灭菌日期或有效期,定期检查消毒日期。
在换药时,应该严格掌握换药原则,并且在伤口有感染时,应该以无菌生理盐水或其他消毒溶液冲洗伤口,并根据伤口分泌物的培养结果,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二、伤口延迟愈合1.发生原因伤口延迟愈合可能由换药过勤或不正规的换药操作损伤肉芽组织,引起肉芽水肿,不健康的肉芽组织高出于皮肤,造成伤口愈合困难。
此外,清创不彻底、异物存留等也可能引起伤口延迟愈合。
2.预防及处理为了避免伤口延迟愈合的发生,我们需要进行正确的换药操作,并且避免换药过勤。
在清创时,需要彻底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并注意深部缝合线或引流物是否成了异物。
如果伤口已经感染,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的发生。
引流不畅可能是由于脓肿切口位置不当、引流口过小或伤口缝合后留有死腔,导致腔内脓液不能排尽。
过敏反应常常是由于用药不合理、浓度过高、对伤口刺激性大或用药时间长,引起组织过敏,而出现伤口难以愈合。
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皮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疼痛1、原因(1)病人精神紧、恐惧。
(2)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力大、阻力大,推注药物时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疼痛。
(3)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痛觉。
(4)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准确配置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注射方法:在皮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按压,按皮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待药液注入,至局部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注射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也能减轻疼痛。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0.1ml)6、注射待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7、对剧烈疼痛者,给予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二、局部组织反应1、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大。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泡、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等表现。
3、预防及处理(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置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或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