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实验室面试必备常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10
面试医药基础知识在医药行业的面试中,了解和掌握医药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药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在面试中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药物分类化学分类药物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进行分类,常见的化学分类有:1.酚类: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
2.酰胺类:如氨茶碱、阿托品等。
3.酮类:如退烧药吲哚美辛等。
4.胺类:如阿片类药物、奋乃静等。
治疗分类药物可以根据其治疗作用进行分类,常见的治疗分类有:1.抗生素:用于治疗感染,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3.抗肿瘤药物:用于治疗肿瘤,如紫杉醇、顺铂等。
4.抗高血压药物:用于治疗高血压,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用药途径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给药,常见的用药途径有:1.口服给药:将药物经口进入消化道,如药片、胶囊等。
2.注射给药:将药物注射到体内,如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3.外用给药:将药物直接涂抹或敷贴在皮肤上,如药膏、贴剂等。
4.吸入给药:将药物通过呼吸道吸入体内,如吸入雾化剂、吸入粉剂等。
药物剂型药物剂型指的是药物的制剂形式,常见的药物剂型有:1.药片:将药物制成片剂,便于口服。
2.胶囊:将药物包裹在胶囊中,便于口服。
3.颗粒:将药物制成颗粒状,可以口服或冲服。
4.注射剂:将药物制成液体,便于注射给药。
5.水剂:将药物制成液体,便于口服或外用。
6.软膏:将药物制成软膏状,适用于外用。
7.眼药水:将药物制成液体,用于眼部给药。
药物储存和贮藏为了保证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正确的储存和贮藏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储存和贮藏要求:1.温度:根据药物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温度进行储存。
一般来说,常温下储存的药物应该避免高温和低温。
2.光线:一些药物对光线敏感,应该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储存在不透光的容器中。
3.湿度:一些药物对湿度敏感,应该避免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储存在密闭的容器中。
医学检验技术面试知识一、概述医学检验技术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实验室诊断的各个方面。
在医学检验技术的面试中,候选人需要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对相关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本文将介绍医学检验技术面试中常见的知识点和问题,帮助候选人准备面试。
二、常见问题和知识点1.什么是医学检验技术?它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是什么?2.请介绍一下医学检验技术的分类。
3.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常规检验项目有哪些?请分别介绍。
4.什么是质量控制?在医学检验中有什么作用?5.请问你在实验室中是如何处理实验室误差和偏差的?6.临床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关系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7.请介绍一下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
8.医学检验技术中的生物化学检验与免疫学检验有什么区别?9.请解释一下PCR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10.临床实验室中的标本采集和保存有哪些注意事项?11.请介绍一下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负责菌种和感染控制措施。
12.你如何理解“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两个概念?举例说明。
13.请介绍一下临床实验室中的质量管理体系。
14.什么是临床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请举例说明。
15.医学检验技术中的自动化设备和机器学习有哪些应用?16.在医学检验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有什么作用?以上是医学检验技术面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知识点,候选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准备和回答。
同时,候选人还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学术文献和实验室手册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面试技巧在面试中,除了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候选人还需要注意一些面试技巧,以展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1.提前准备:提前了解岗位要求和面试流程,进行相关知识的准备和复习。
2.自信表达:在回答问题时,要有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避免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的回答。
3.举例说明: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学术知识,举例说明自己在相关领域的能力和经验。
4.与面试官互动:在面试过程中,与面试官进行积极的互动,回答问题后可以适当提问面试官相关问题,以展现自己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大专医学检验面试基础知识一、引言本文将介绍大专医学检验面试的基础知识,包括常见的面试题目、相关技能要求以及面试注意事项等内容。
通过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应聘者更好地应对医学检验岗位的面试。
二、常见面试题目1.什么是医学检验,其作用是什么?2.请介绍一下常用的医学检验设备和仪器。
3.请解释一下血液常规检验中的各项指标。
4.什么是细胞学检验,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有哪些?5.请介绍一下免疫学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6.请解释一下常见的生化学指标,如血糖、胆固醇等。
7.请介绍一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8.如何进行尿液常规检验,有哪些指标需要检测?9.请介绍一下体外诊断试剂的分类及其应用。
10.如何进行血型鉴定,有哪些血型系统?三、技能要求1.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学、化学、微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熟悉常见的医学检验仪器和设备的操作方法及维护保养知识。
3.具备良好的实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常见的检验方法和技术,如血常规、尿液分析等。
4.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细心的操作习惯,能够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医务人员和其他科室进行有效的协作。
四、面试注意事项1.提前准备面试常见问题的答案,并进行反复练习,以增加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2.注意仪表仪容,穿着得体,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在回答问题时,要清晰明了地表达观点,尽量用简洁的语言阐述问题。
4.面试过程中要保持自信、冷静和礼貌,尽量与面试官保持良好的眼神交流。
5.在面试结束后,可以主动询问面试结果和后续步骤,以展示自己的积极主动性。
结语以上是大专医学检验面试基础知识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阅读本文,能够帮助应聘者更好地准备医学检验岗位的面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药理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药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2. 药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药理学吗?2. 回答:简要介绍药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二)新课讲授1. 药理学的定义: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2.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a. 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药效学、药动学、药代动力学等。
b. 药物的临床应用:包括药物治疗、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c.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警戒等。
3.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
b. 临床研究:通过对大量病例的观察和分析,研究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疗效。
c.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三)课堂互动1.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药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 介绍一个与药理学相关的临床案例。
2. 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药理学知识,如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等。
3. 学生讨论:如何根据药理学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药理学的重要性。
2. 拓展:介绍药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生物学、化学、医学等。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中关于药理学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相关章节。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药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简洁,是否突出重点和难点。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药效及副作用等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药物作用、合理用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药物的基本作用、药效及副作用。
2. 教学难点:药物作用的分析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或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介绍药物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等。
- 分析药物作用的特点,如选择性、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 讲解药物副作用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4.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针对某一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合理用药进行讨论。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药物作用的分析与应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药物作用、药效及副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析药物作用、合理用药的能力。
3.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课件、图片、视频等。
2. 网络资源、相关文献。
六、教学反思二、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抗生素的基本作用、药效及副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抗生素作用、合理用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抗生素的基本作用、药效及副作用。
2. 教学难点:抗生素作用的分析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抗生素吗?它有哪些作用和副作用呢?” -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介绍抗生素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等。
- 分析抗生素作用的特点,如选择性、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 讲解抗生素副作用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患者因感染肺炎,医生开具了青霉素治疗。
- 分析青霉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合理用药。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针对抗生素的作用、副作用及合理用药进行讨论。
医药医疗面试专业知识1. 引言医药医疗行业是一个严肃而庄重的行业,其中的专业知识对于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医药医疗行业的面试中,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往往是评判候选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药医疗面试专业知识,帮助候选人更好地准备面试。
2. 药物分类医药行业中的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治疗对象和剂型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药物分类包括:•西药和中药:西药主要是指以化学合成为基础研制的药物,而中药则是指以天然药材为基础研制的药物。
•根据作用机制分类: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发挥治疗作用,如抗生素、抗炎药等。
•根据剂型分类:药物可以以不同的剂型出现,如片剂、胶囊、注射剂等。
了解药物的分类可以帮助面试候选人更好地理解和解答与药物相关的问题。
3. 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医药医疗面试中,面试官常常会询问候选人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简要介绍:•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持续性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胰岛素注射、口服药物和控制饮食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吸入性药物、氧疗和康复训练等。
了解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候选人在面试中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4. 药品监管和合规性在医药医疗行业中,药品监管和合规性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面试中,面试官可能会问及候选人对于药品监管和合规性的了解和看法。
以下是一些相关问题的参考回答:•请简要介绍一下药品监管的重要性。
•你知道哪些药品监管机构?•你认为医药公司应该如何确保合规性?合理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体现出候选人对于医药行业规范和合规性的关注和了解程度。
5.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品招聘面试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2. 掌握药品招聘面试的常见问题及回答技巧;3. 提高应聘者在面试中的表现,增加求职成功率。
二、教学内容1. 药品招聘面试的基本流程;2. 药品招聘面试的常见问题及回答技巧;3. 面试中的仪态与沟通技巧;4. 案例分析及模拟面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药品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招聘趋势;(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药品招聘面试的基本流程(1)面试前的准备:简历筛选、电话通知、面试通知等;(2)面试过程:自我介绍、专业知识问答、情景模拟、面试官提问等;(3)面试后的跟进:面试结果通知、录用通知等。
3. 药品招聘面试的常见问题及回答技巧(1)自我介绍:突出个人优势、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等;(2)专业知识问答:展示专业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景模拟:模拟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察应变能力;(4)面试官提问:回答问题时要诚实、自信、有条理。
4. 面试中的仪态与沟通技巧(1)仪态:保持良好的站姿、坐姿,眼神交流,微笑等;(2)沟通技巧:倾听、表达、提问等。
5. 案例分析及模拟面试(1)选取典型面试案例,分析应聘者的回答及面试官的评价;(2)分组进行模拟面试,让学生亲身体验面试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药品招聘面试的要点;(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面试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药品招聘面试的基本流程、常见问题及回答技巧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模拟面试中的表现,包括仪态、沟通技巧等方面;3. 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及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药品行业相关资料;2. 面试技巧相关书籍、视频等;3. 模拟面试场景、道具等。
六、教学时间1. 课堂讲解:2课时;2. 案例分析及模拟面试:1课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品招聘面试的技巧,提高面试成功率,为进入药品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医学检验面试必背知识1. 什么是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是一种通过实验室技术对人体样本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或监测治疗效果的过程。
医学检验通常涉及对血液、尿液、体液、组织和细胞等样本的分析。
2. 医学检验的意义医学检验在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提供医生所需的关键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医学检验结果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3. 医学检验的常见项目医学检验包括许多不同的项目,常见的包括:•血常规: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评估患者的贫血、感染和出血风险等。
•尿常规: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糖分、白细胞和红细胞等,用于评估肾功能和尿路感染等。
•生化指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生化物质,如血糖、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和血脂等,用于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代谢状态。
•免疫学检测:检测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和细胞免疫功能等,用于诊断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
•微生物学检测:检测样本中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
4. 医学检验的常见技术医学检验涉及多种实验室技术,常见的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用于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或抗原,常用于诊断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相关疾病。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于扩增和检测DNA片段,常用于诊断遗传性疾病和检测病原体。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分离和检测样本中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药物和代谢产物。
•电解质分析仪:用于测量血液和尿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常用于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情况。
•显微镜检查:用于观察和鉴定血液、尿液和组织样本中的细胞和微生物等。
5. 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控样本:定期使用已知浓度的质控样本进行分析,评估实验室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了解药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药理学思维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药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药理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药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引出药理学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药理学?药理学研究什么?(二)新课讲解1. 药理学的定义: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2.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3.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等。
4. 药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a.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b. 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c. 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个典型病例,分析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和副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药理学知识,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四)课堂讨论1. 讨论药理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2. 讨论药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实例。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药理学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药理学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心,为未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等。
2. 课后作业: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表现。
过柱子与点板在实验室的一个多月学习的最多的就是过柱子跟点板了,过柱子与点板其实原理是差不多的,都是根据极性的不同从而达到判别的效果。
过柱子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1、选柱子从理论上讲应该是粗长的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
而我们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
2、拌硅胶在产品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硅胶,在旋转蒸发仪上旋蒸至干3、装柱子装柱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法装柱,另一种是湿法装柱。
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
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
而我们在实验室一般都是用干法装柱,首先称量30-70 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 100 倍量的硅胶(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 30-40 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 Rf 在 0.2--0.4,杂质相差 0.1 以上) , 就可以少用硅胶。
将硅胶倒入柱子当中,拍打柱子的外壁使硅胶压紧,接着加入拌好的硅胶,同样拍打外壁压紧,其上再加入一些无水硫酸钠(有吸水的作用),再在其上加上一些棉花,防止倒入吸附剂时将柱子冲空。
4、选择吸附剂一般根据药品点板时选用的溶剂极性的1倍的吸附剂。
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二氯甲烷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要使所需点在 Rf 值在 0.2-0.3 左右的比较好.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石油醚<环己烷/己烷<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5、压实装柱完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 9/10 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6、收集及检测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
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
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
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另外,收集的试管大小要以样品量而定,特别是小量样品,如果用大试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
如果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大。
在收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收集来的溶液进行及时的检测,检测的方法就是TCL薄层色谱,一般点3个点,两个收集的溶液的点(不能点的太浓影响观察的效果),这两个点其中一个与原料点的两个点中的一个点重合(这样更有利于对照)。
将点好的板放在合适的展开剂中跑板,在点爬到2--8毫米时,将板放在荧光灯下观察,直到原料点消失,说明收集完成。
7、处理将收集来的溶液蒸发浓缩,降温结晶,抽滤,烘干,装袋,检测产品纯度。
点板(TCL)最近刚进实验室,用TLC对反应进行检测,但是关于展开剂的资料不多,我们实验室大多就是两个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甲醇,其他的就很少了。
薄层色谱(TLC)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跟踪反应的手段,还可以用于柱色谱分离中合适溶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常用的固定相有氧化铝或硅胶,它们是极性很大(标准)或者是非极性的(反相)。
流动相则是一种极性待选的溶剂。
在大多数实验室实验中,都将使用标准硅胶板。
将溶液中的反应混合物点在薄板上,然后利用毛细作用使溶剂(或混合溶剂)沿板向上移动进行展开。
根据混合物中组分的极性,不同化合物将会在薄板上移动不同的距离。
极性强的化合物会“粘”在极性的硅胶上,在薄板上移动的距离比较短。
而非极性的物质将会在流动的溶剂相中保留较长的时间从而在板上移动较大的距离。
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大小用Rf值来表达。
这是一个位于0~1之间的数值,它的定义为:化合物距离基线(最先点样时已经确定)的距离除以溶剂的前锋距离基线的距离。
一般步骤1、割板通常,买来的硅胶板都是方形的玻璃板,必需用钻石头玻璃刀按照模板的形状进行切割。
在切割玻璃之前,用尺子和铅笔在薄板的硅胶面上轻轻地标出基线的位置(注意不要损坏硅胶面)。
借助锋利的玻璃切割刀和一把引导尺,你便可方便地进行玻璃切割。
当整块玻璃被切割后,你就可以进一步将其分成若干独立的小块了。
(一开始比较生疏,割坏了好多板。
)2、点板我们在实验时经常是点三个点从左往右依次是原料点,原料点+产物点,产物点。
(这么做是为了更好的判别反应的进程,判别反应是否完成)3、选择合适展开剂展开剂的选择通常是要试验好几次,先是大致了解产物的极性,然后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选择合适的溶剂。
化合物在薄板上移动距离的多少取决于所选取的溶剂不同。
强极性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等极性溶剂:乙氰〉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非极性溶剂:环己烷,石油醚,己烷,戊烷常用混合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1,2:1,3:1,5:1二氯甲烷/甲醇1:1,3:1,5:1有的时候也直接选用乙酸乙酯,或者直接用甲醇一个好的溶剂体系应该使混合物中所有的化合物都离开基线,但并不使所有化合物都到达溶剂前端,Rf值最好在0.15~0.85之间。
(摆放板时要注意板要摆正,不能歪在试剂瓶中,另外在试剂瓶中放一下片滤纸)4、读板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一些点,那是由于各个物品在溶剂中的极性不同,它跑的位置也不相同,打击性的物质一般在下面,小极性的一般在上面。
如果产品点与原料点对照产生了新点,那么那个点可能是产品,也可能是生成的杂质,再通过比较从而确定产物的性质。
有的板在荧光灯下没有反应,这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染色剂,如将板放进碘缸里面熏一会在观察抽滤抽滤有双重含义,物理术语中抽滤(Leaching)指利用抽气泵使抽滤瓶中的压强降低,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方法。
游戏王术语中的抽滤简单地说来就是一类可以替换手牌的卡片。
大多数抽滤都具有压缩卡组的能力,比如常见的各种抽——光抽暗抽D抽八抽龙抽等。
所需装置布氏漏斗(buchner funnel),抽滤瓶(suction flask),抽滤胶管,抽气泵,滤纸过程1、安装仪器,检查布氏漏斗与抽滤瓶之间连接是否紧密,抽气泵连接口是否漏气;抽滤瓶上配一单孔塞,布氏漏斗安装在塞孔内。
漏斗管下端的斜面朝向抽气嘴。
但不可靠得太近,以免使滤液从抽气嘴抽走。
2、修剪滤纸,使其略小于布式漏斗,但要把所有的孔都覆盖住,并滴加蒸馏水使滤纸与漏斗连接紧密;往滤纸上加少量水或溶剂,轻轻开启水龙头,吸去抽滤瓶中部分空气,以使滤纸紧贴于漏斗底上,免得在过滤进有固体从滤纸边沿进入滤液中。
3、打开抽气泵开关,开始抽滤在抽滤过程中,当漏斗里的固体层出现裂纹时,应用玻璃塞之类的东西将其压紧,堵塞裂纹。
如不压紧也会降低抽滤效率;若固体需要洗涤时,可将少量溶剂洒到固体上,静置片刻,再将其抽干。
从漏斗中取出固体时,应将漏斗从抽滤瓶上取下,左手握漏斗管,倒转,用右手“拍击”左手,使固体连同滤纸一起落入洁净的纸片或表面皿上。
揭去滤纸,再对固体做干燥处理。
溶液应从抽滤瓶上口倒出。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1、停止抽滤时先旋开安全瓶上的旋塞恢复常压然后关闭抽气泵2、当过滤的溶液具有强酸性、强碱性或强氧化性时要用玻璃纤维代替滤纸或用玻璃砂漏斗代替布氏漏斗3、不宜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萃取(Extraction)指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
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的方法。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以区别于固液萃取,即浸取),亦称抽提(通用于石油炼制工业),是一种用液态的萃取剂处理与之不互溶的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实现组分分离的传质分离过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单元操作。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萃取有两种方式:液-液萃取,用选定的溶剂分离液体混合物中某种组分,溶剂必须与被萃取的混合物液体不相溶,具有选择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须有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有小的毒性和腐蚀性。
如用苯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用有机溶剂分离石油馏分中的烯烃;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叫“渗沥”或“浸沥”。
虽然萃取经常被用在化学试验中,但它的操作过程并不造成被萃取物质化学成分的改变(或说化学反应),所以萃取操作是一个物理过程。
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用来提纯和纯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
通过萃取,能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
编辑本段原理原理示意图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
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
同时,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加入某种可溶性的物质时,它能分别溶解于两种溶剂中,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该化合物与此两种溶剂不发生分解、电解、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时,此化合物在两液层中之比是一个定值。
不论所加物质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
属于物理变化红外光谱仪(Infrared Spectroscopy, IR)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分析的仪器。
红外光谱仪通常由光源,单色器[1],探测器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系统组成。
根据分光装置的不同,分为色散型和干涉型。
对色散型双光路光学零位平衡红外分光光度计而言,当样品吸收了一定频率的红外辐射后,分子的振动能级发生跃迁,透过的光束中相应频率的光被减弱,造成参比光路与样品光路相应辐射的强度差,从而得到所测样品的红外光谱。
[1]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被称为第三代红外光谱仪,利用麦克尔逊干涉仪将两束光程差按一定速度变化的复色红外光相互干涉,形成干涉光,再与样品作用。
探测器将得到的干涉信号送入到计算机进行傅立叶变化的数学处理,把干涉图还原成光谱图。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scopy, UV-VIS)仪是紫外可见光谱仪中的用途较广的一种,其主要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以及数据处理及记录(计算机)等部分组成。
紫外/可见光谱仪主要用于化合物的鉴定、纯度检查、异构物的确定、位阻作用的测定、氢键强度的测定以及其他相关的定量分析之中,但通常只是一种辅助分析手段,还需借助其他分析方法,例如红外、核磁、EPR等综合方法对待测物进行分析,以得到精准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