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生物小班专题复习(细胞增殖
- 格式:doc
- 大小:388.00 KB
- 文档页数:3
《细胞的增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增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细胞增殖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3. 能够运用细胞增殖的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增殖的概念和意义。
2. 细胞增殖的基本过程: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 细胞增殖的特点:周期性、对称性和限制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
2. 通过图片和实例生动展示细胞增殖的过程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视频和实例。
2.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显微镜、细胞培养皿等。
3. 准备教学PPT和教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细胞增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增殖的意义和过程。
2. 讲解:介绍细胞增殖的概念和意义,讲解细胞增殖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3. 展示:利用PPT和视频展示细胞增殖的过程和特点,增强学生的理解。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增殖的过程。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胞增殖的重要性和应用。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细胞增殖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实验操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能力等。
3. 作业和测验评估:通过作业和测验来评估学生对细胞增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反应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细胞增殖相关的课外研究,如查找相关文献、进行实验等。
2. 邀请生物学专家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九、教学资源1. 细胞增殖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细胞增殖》讲义细胞增殖是生命活动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过程,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组织修复等方面都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
一、细胞增殖的概念简单来说,细胞增殖就是指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增加数量的过程。
这就好比一个小家庭不断壮大,从最初的父母二人逐渐发展成一个更大的家族。
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确保了细胞的数量能够满足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二、细胞增殖的意义1、生长与发育在生物体的生长过程中,细胞不断增殖,使得器官和组织逐渐变大、成熟。
比如,我们从婴儿成长为成年人,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在不断生长,这就依赖于细胞的持续增殖。
2、组织修复当我们受伤或生病时,受损的组织需要修复。
细胞增殖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新的细胞生成来替代受损或死亡的细胞,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恢复。
3、繁殖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生殖细胞的增殖是产生后代的基础。
通过细胞分裂和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产生具有遗传多样性的配子,进而实现物种的延续。
三、细胞增殖的过程细胞增殖通常包括两个主要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这一阶段又可以细分为 G1 期、S 期和 G2 期。
G1 期:细胞在这个时期进行大量的物质合成和准备工作,为后续的 DNA 复制做好准备。
S 期:此时,细胞的核心任务是进行 DNA 复制,确保遗传物质准确地加倍,为细胞分裂提供足够的遗传信息。
G2 期:细胞继续合成一些必要的蛋白质和细胞器,进一步为细胞分裂做准备。
2、分裂期分裂期包括了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染色体开始出现并逐渐变得清晰可见,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纺锤体开始形成。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和位置最为清晰,便于后续的分离。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重新变成染色质,核膜和核仁重新形成,纺锤体消失,细胞开始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四、细胞增殖的调控细胞增殖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受到严格的调控。
细胞的增殖知识点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细胞增殖都是其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细胞增殖的意义在于增加细胞的数量,以满足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增殖就是个体的繁殖;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增殖不仅能保证个体的生长,还能在细胞受损或老化时进行补充和更新。
细胞通过细胞周期来实现增殖。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是为细胞分裂做准备的阶段,这个时期细胞会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间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 G1 期、S 期和 G2 期。
G1 期是细胞周期的第一个间隙,细胞在这个阶段会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和 RNA,为后续的 DNA 复制做准备。
同时,细胞还会评估自身的环境和内部条件,决定是否进入 S 期进行 DNA 复制。
S 期是DNA 合成期,细胞在这个阶段精确地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确保每个子细胞都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
G2 期是细胞周期的第二个间隙,在这个阶段,细胞会继续合成一些蛋白质和 RNA,并对已经复制好的 DNA 进行检查和修复,为即将到来的细胞分裂做好最后的准备。
分裂期则是细胞将复制好的遗传物质和细胞质等成分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过程。
分裂期通常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前期,染色体开始浓缩,核膜逐渐消失,纺锤体开始形成。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为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解螺旋,重新形成染色质,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细胞通过缢裂或形成细胞板等方式,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常见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其特点是在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和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了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减数分裂则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主要发生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细胞的增殖知识点细胞增殖知识点1. 细胞增殖定义细胞增殖是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的过程。
这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修复损伤的基本机制。
细胞增殖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主要类型。
2.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最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它确保两个子细胞能够获得与母细胞相同的染色体副本数量。
有丝分裂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2.1 前期在此阶段,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会逐渐凝聚成可见的染色体。
每个染色体由两个相连的姐妹染色单体组成。
2.2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形成一个称为中心板的结构。
此时,纺锤体纤维连接到染色体的中心点。
2.3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被拉向细胞的两极。
随后,核膜和核仁开始重新形成。
2.4 末期染色单体到达细胞的两极,并开始解聚为染色质。
最终,细胞质分裂发生,形成两个独立的子细胞。
3.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一种不涉及染色体凝聚和纺锤体形成的细胞分裂方式。
这种分裂通常发生在某些原生生物和某些多细胞生物的特定细胞类型中。
4.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在生殖细胞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分裂,它使得染色体数量减半,从而产生具有单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
减数分裂分为两个连续的过程: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
4.1 减数分裂I此阶段包括前期I、中期I、后期I和末期I。
在前期I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并交换遗传物质,形成重组的染色体。
中期I和后期I与有丝分裂相似,但最终结果是两个具有不同遗传组合的子细胞。
4.2 减数分裂II与有丝分裂相似,但不涉及染色体的重组。
最终产生四个单倍体的子细胞。
5.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细胞增殖的整个过程,包括间期(G1期、S期和G2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
在G1期,细胞生长并准备DNA复制;在S期,DNA被复制;在G2期,细胞继续生长并准备分裂;在M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6. 细胞增殖的调控细胞增殖受到多种因素的严格调控,包括细胞内信号、细胞周期蛋白和抑癌基因。
这些调控机制确保细胞只在适当的时候分裂,防止无序增殖和癌症的发生。
细胞的增殖总结知识点一、细胞增殖的基本过程:1.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的重要过程之一,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
有丝分裂是指在细胞周期中的分裂期进行的细胞分裂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无丝分裂是指在一些原核细胞中进行的细胞分裂,主要包括DNA复制、分裂和胞质分裂三个步骤。
2.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个分裂到下一个分裂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四个连续的阶段。
在细胞周期中,细胞会经历DNA复制、准备分裂和分裂等过程,确保细胞分裂的顺利进行。
二、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1. 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周期的调控是细胞增殖的关键一环,包括细胞周期蛋白激酶、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等一系列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质和基因。
这些调控因子能够调节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确保细胞增殖的正常进行。
2. 细胞增殖的启动和终止信号细胞增殖的启动和终止信号是决定细胞增殖进行与否的重要信号,包括ERK/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周期抑制蛋白等一系列调控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
三、细胞增殖与疾病:1. 癌细胞的增殖癌细胞的增殖是癌症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癌细胞通过失去细胞周期调控的能力和抑制细胞凋亡的能力,导致不受限制地增殖和扩散,最终形成恶性肿瘤。
2. 肿瘤生长的抑制调控细胞增殖的基因和蛋白质对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P53、P16、P21等一系列调控细胞增殖和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和蛋白质。
四、细胞增殖的应用:1. 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增殖的研究对于细胞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药物筛选、药理学实验、毒性实验等。
2. 细胞治疗细胞增殖的调控和治疗对于一些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细胞移植、细胞再生等。
结语: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重要过程,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医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增殖的研究将对于解决一系列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生物细胞增殖知识点总结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前期是有丝分裂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细胞将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染色体复制、线粒体的复制和细胞器的复制。
其中,染色体复制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阶段,细胞将通过DNA复制过程将自己的染色体进行复制,使得每一对染色体都有一个原生染色体和一个复制染色体。
这样,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就会翻倍,从而为细胞分裂提供准备。
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是有丝分裂过程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细胞将进行染色体的分离和排列工作。
在染色体复制完成后,细胞将把所有的染色体分成两部分,并将它们分别排列在细胞核的两端。
同时,细胞的纺织蛋白纤维将开始形成纺锤体,并且开始将染色体进行分离和排列工作。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新的细胞能够得到完整的染色体组。
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是有丝分裂过程的第三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细胞将进行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的核质分裂工作。
在这个阶段,细胞将把纺锤体对染色体的牵引力减少,并且开始将染色体分离到两个新的细胞中。
同时,细胞核的分裂膜将开始形成,最终将细胞核分成两部分。
最后,细胞的质也将会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细胞质分裂:在有丝分裂过程的最后阶段,细胞将进行质的分裂工作。
在这个阶段,细胞将通过细胞膜的收缩和质的分裂将自己的质分成两个新的细胞。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新的细胞能够得到完整的细胞质。
同时,它也意味着有丝分裂过程的完成。
无丝分裂也叫做裂变,是生物细胞增殖的另一种方式。
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最大区别在于无丝分裂没有纺锤体和核裂生物细胞增殖还有一种方式是无丝分裂,也称为裂变。
众所周知有丝分裂和裂变是细胞增殖的另一种形式。
裂变是一种比有丝分裂更简单的方式,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染色体不经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过程。
裂变可以分为两种,直接裂变和间接裂变。
前一种又称原生质裂变,这种情形下,细胞核会直接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细胞核。
后方是间接裂变,也称细胞质分裂,即通过细胞质分裂使得原细胞的细胞质分隔形成两个空间盒。
生物知识点6.1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的个体。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生物知识点6.1细胞增殖,一起来看看吧。
细胞增殖知识点:名词: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
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
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
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
高三生物小班辅导(一)----细胞增殖专题1.某雄性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它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精子中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的可能性是A.12B.14C.18D.1162.(2010·潍坊模拟)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合子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C.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合子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3.(2010·厦门质检)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4.(2009·南京调研)如图为某种动物的一个卵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A.该细胞中染色体可以看成—个染色体组B.该种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C.该动物的一个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32个DNA分子D.该动物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能形成4个四分体5.(2008·苏锡常镇调查)如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Ⅰ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组成4个染色体组B.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D.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6.(2009·福建质检)(多选)如图是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示意图,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B.该细胞含2对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C.该细胞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D.该细胞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7.(2009·深圳调研)一对正常的夫妇,他们有一个XXY的色盲孩子,孩子为“XXY色盲”的原因可能是A.正常卵细胞和异常的精子结合,初级精母细胞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B.正常卵细胞和异常的精子结合,次级精母细胞中性染色体移向同一极C.正常精子和异常的卵细胞结合,初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D.正常精子和异常的卵细胞结合,次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没有分开8.若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内有24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的来源是A.全部来自父方 B.全部来自母方C.父母双方各占一半 D.来自父母双方的数目是随机的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的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复制1次,着丝点分裂1次 B.染色体与核DNA均等分配C.细胞质和核物质均等分配 D.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数目加倍10.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1、2、3、4代表染色体,a、a′、b、b′代表染色单体。
如果没有突变,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则A.该细胞中有四分体4个、DNA分子8个B.如果a上有E基因,a′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E或eC.由于染色体自由组合,此细胞分裂完成将得到四种子细胞D.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11.(10安徽卷)2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
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 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 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12.(11天津理综卷)4.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基因变化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C.c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13.(11年山东卷)8.基因型为nAaX Y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
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A.①③B. ①④C. ②③D.②④14.(2011年江苏卷)11.右图为基因型AABb 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 .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 .此细胞中基因a 是由基因A 经突变产生C .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D .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15.(2010·江苏泰兴调研)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中的DNA 和mRNA的含量变化。
图乙A 、B 、C 、D 表示 某雄性哺乳动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 期的细胞,a 、b 、c 、d 表示某四种结构或 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
试据图回答 有关问题:(1)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研究中,为了分析 DNA 的变化规律,最好选择标记的物质是 ________(中文表示)。
(2)处于细胞分裂d 时期的细胞中mRNA 含量较低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依据图甲所示,细胞中核糖体活动旺盛的时期可能是________(从a ~e 中选填)。
(4)根据图乙中a 、b 、c 、d 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判断a 、b 、c 、d 分别是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可能不含Y 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16.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 1B 1段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基因突变发生 在图1中的哪一段?________。
(2)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 段(填序号)。
D 2-E 2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与图1中的哪一段变化相同?________ (3)雄性激素能促进图3~图5中的哪一 个细胞的形成?________。
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
图3~图5中的哪一个细胞正在发生基因的分离与 自由组合?________。
(4)图3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______________。
(5)图3~图5中,与图1的C 1D 1段变化相同的是________。
17.(10江苏卷)28.(6分)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1G 期、S 期和2G 期)和分裂期(M期)。
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 时长及DNA 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 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 细胞后,处于S 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
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 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
预计最 快约 h 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 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M 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 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 。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人过量胸苷,处于S 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
预计加人过量胸苷约 h 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 期。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 h ,M 期时长为l .9 h 。
若要在显徽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 (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
(5)在光学显徽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
18.(2009·山东高考)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
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
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1)取材:用 作实验材料。
制片: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 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2)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 。
(3)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 。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
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
19.(14分)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一般是手术切除肿瘤,为防止体内残留癌细胞,在手术后进行化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 复制的酶与DNA 相互作用。
他们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能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1)其中某位同学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①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②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 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 。
③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球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2)请你纠正上面这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① ; ② 。
(3)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 原则和 原则。
(4)根据上表中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0.(2011年江苏卷)31.(8分)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 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
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
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 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 、947. 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 ;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