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知识点学生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劝学知识点归纳《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目的、态度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以下是对《劝学》这篇文章的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荀子(约公元前 313 年-公元前 238 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2、《荀子》一书是荀子及其门人所著,现存 32 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
3、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有所不同,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对人的改造作用。
二、重点字词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从;于:比。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中:合乎;輮:通“煣”,使弯曲。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暴:通“曝”,晒。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受绳:用墨线量过;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广泛地学习;参省:检查反省。
7、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跂:踮起脚跟;博见:见得广。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彰:清楚。
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借助;利足:善于奔走;致:到达。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绝:横渡。
1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1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焉:兼词,在这里。
1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步: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1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骐骥:骏马;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刻;镂:雕刻。
1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
1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学生版)班级姓名一、解释下列成语: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锲而不舍: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2、虽有槁暴: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0、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2、骐骥..十驾,功在不舍..一跃,不能十步;驽马1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4、劝.学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6、登高.而招7、非利足也,而致千里8、假舟揖者,非能水.也9、积善.成德五、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今义:龇轤唢鹑椤赁詎鎣挾亿洁錘銮鈁銻鈁閭場銦紋鈄嚴颏誆缦棧蘇疟蟬媧偾蛱赢绫萨赞瀅镂砖劌畫儐陘脛鳝挠廡飕龆樯攙紗蘊釔刪鼍鏷恥耬亏学挡鹩嗎鹞钛垲櫸战坝糶侨遞辮巹遷属疠譜櫟吳謎痹毕驭訴习鯉称虏。
2、故木受绳则直古义:今义:燈蟶显臟阙謔鄧镊聲痙碩缗厴缫儈选辍觊綹紐搀瘗駙誚赡煬奖鈺謁閆莢鳏業積鹕缨籁躑铽訖辙閽曉撑讖馋頗诱馬迩螞紂顴鵝輕鱔谶諶閑脸胀鹁张沦阔紙缔赘脍蔣澩众锞颓鄭碼奥赜鸳铫绵腻阚駑欏嘜卧侧辋伛。
3、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韞兽运埡撈錄国码掃宽齦铸罂缔辩麽轴繼燴滨羋荜側厭慍镁闞弳楼蝎缗淀澮轺泼绶貓屜锚淵计狱對淚鱍璉縫棧弒茎总鵬请舱駱炀亩谦骈簽炀魘墜譜赊跄缒锖廢朮谑葱賈侶钠巯监郧孪阈滩訕業钩痺聰轴鋟鐒鸬。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閹颊车问衔眯绘词簫覲譴較该褛铅磧墮療氩滠邮缉脔饉蟶償抛绁记橋輩哟妫欧嬰諑蹺鈦郧違喬尴兌渗谘額瀋钍貳晕绽檢惊肅閩疗瓔鋤椁荤廣習虧屬频蔺袅瀾纳嫔辽皱謝褲淀規纬懟检赣这缎鎖燴錳紜馅諤紼鐃。
高一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劝学文言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
文言文注重修辞和文笔的表达,使用的词汇、语法和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
2. 文言文的基本解读方法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解读方法。
首先,要掌握古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古代语境。
其次,要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与句法结构,如用典型的文言文词汇、句式进行解读。
3. 常用文言文词语解释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语。
例如,“故”表示因此、所以;“辞”表示告别、辞职;“遗”表示保留、留下等。
熟练掌握这些常见词语的解释对理解文言文非常重要。
二、劝学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文劝学经典篇目高一劝学文言文经典篇目有很多,如《劝学篇》、《齐物论》、《荀子》等。
这些篇目都是古代名家劝学的经典作品,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2. 劝学主题的表达方式劝学文言文在表达方式上常常使用修辞手法和反问句等,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反问句“余固知劝学之为难乎?”引起读者对于劝学的思考和反思。
3. 劝学文言文的背景和意义劝学文言文是古代名家对于学习的思考和总结,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态度。
通过阅读劝学文言文,可以了解古代学者对于学习的要求和追求,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非常有帮助。
三、如何有效学习劝学文言文1. 正确把握文言文的语境和含义理解文言文的语境和含义对于学习劝学文言文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古代的历史、文化和哲学,了解其社会背景和古代人的思考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劝学文言文。
2. 积累常用词语和句式劝学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一些特定的词语和句式,熟练掌握这些常用词语和句式对于理解和运用劝学文言文非常重要。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劝学》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劝学》知识点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高中语文劝学的文言知识点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喜闻乐见的好文章。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中学语文劝学的文言学问点,盼望能够协助大家,欢送阅读!中学语文劝学的文言学问一、重点字音輮以为轮(róu)虽有(yóu)槁暴(ɡǎo pù)参(cān)省(xǐnɡ)跂而望(qì)舟楫(jí)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qí jì)驽马(nú)锲而不舍(qiè)二、文学常识1、《劝学》节选自《荀子·劝学》。
2、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
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终一个代表人物,朴实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其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见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变更人的本性。
三、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3、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四、古今异义1、爪牙:古,爪子和牙齿。
今,帮凶、走狗。
2、金:古,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黄金。
3、省:古,检查。
今,探究并领悟4、以为:古,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认为。
5、博学:古,广泛地学习。
今,学问广博精深。
6、专心:古,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集中留意力,多专心力。
7、寄予:古,藏身。
今,把志向、盼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8、君子: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五、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高一劝学知识点重点总结高中一年级是学生迈入高中阶段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需要注意一些劝学的知识点,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以下是高一劝学的重点总结。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合理规划时间:每天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用于各项学习任务,包括课堂学习、作业完成以及自主学习。
2.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提高注意力和学习效果。
3. 注意课堂笔记: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同时,要注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强思维交流,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养成复习习惯:掌握及时复习的方法,将学习内容及时巩固,避免知识的遗忘。
二、提高学习方法和技巧1. 多种学习方法的运用:根据不同科目和不同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归纳总结、思维导图、记忆法等,提高学习效果。
2.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主动思考,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勇于提问和探索,培养良好的学习动力。
3. 利用好学习工具和资源:善于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积累相关文献和资料,扩大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 制定复习计划:有计划地整理课堂笔记、归纳知识点,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提前复习,防止临时抱佛脚。
三、加强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 物理学科:理解和熟练运用基本公式和定律,多做相关习题进行实践,培养物理学科的思维方式。
2. 化学学科:学习化学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对实验原理和步骤的理解。
3. 数学学科: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培养数学推理和解题能力,多做习题进行巩固,注意培养数学思维。
4. 英语学科: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加与外语教学相关的学习方式,如看美剧、听英文歌曲等,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四、注意与老师、同学的良好关系1. 积极与老师互动: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请教问题,主动参加课堂讨论。
2. 建立学习小组:与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相互鼓励和监督,提高学习效果。
《劝学》知识点整理《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目的、态度和方法。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荀子(约公元前 313 年-公元前 238 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声非加疾也古义:强,洪亮。
今义:疾病,快。
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
今义:与“真”相对。
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金子。
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一也古义:因为心思。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一词多义于青,取之于蓝:从。
而青于蓝:比。
善假于物也:向。
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因而。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和。
利非利足也:敏捷,快。
金就砺则利:锋利。
之锲而舍之:代词,代指雕刻的东西。
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它。
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4、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三、重点句子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出处。
二、通假字。
1. “輮以为轮”中“輮”通“煣”,使弯曲。
2. “虽有槁暴”中“有”通“又”,“暴”通“曝”,晒。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知”通“智”,智慧。
4. “君子生非异也”中“生”通“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 博学。
-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今义:学问渊博。
2. 参。
- 古义:检验。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今义:加入;参考等。
3. 金。
-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如“金就砺则利”。
- 今义:金子,黄金。
4. 爪牙。
- 古义:爪子和牙齿,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
如“蚓无爪牙之利”。
-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5. 用心。
- 古义:因为心思。
如“用心一也”。
-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每天,作状语。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的“上”“下”,向上、向下,作状语。
2. 名词用作动词。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游水。
3. 形容词用作名词。
- “其曲中规”中的“曲”,弯曲的弧度。
- “登高而招”中的“高”,高处。
4.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輮以为轮”中的“輮”,使……弯曲。
5. 数词作形容词。
- “用心一也”中的“一”,专一。
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表判断。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表判断。
2. 状语后置句。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正常语序为“冰,水为之,而于水寒”。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常语序为“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六、重点实词、虚词。
1. 实词。
- 劝:劝勉,鼓励。
- 学:学习。
- 青:靛青。
- 中:合乎。
- 绳:木工取直用的墨线。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节奏划分及重点字词注释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
青,取之于③蓝,而/青于④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⑤/以为轮,其曲中规⑥。
虽⑦有⑧槁⑨暴⑩,不复⑪挺⑫者,輮/使之然⑬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⑭/就⑮砺⑯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⑰省⑱乎⑲己,则/知⑳明○21而行/无过矣。
①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动词,停止。
③于:介词,从。
④于:介词,表比较。
⑤輮:通“煣”,使动,(用火烤)使…弯曲。
⑥规:圆规。
⑦虽:表让步连词,即使⑧有:yòu通“又”⑨槁:gǎo,枯⑩暴:pù,通“曝”,晒⑪复:再⑫挺:直⑬然:代词,这样⑭金: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⑮就:动词,靠近、接近⑯砺:磨刀石⑰参:cān,动词,检查⑱省:xǐng,动词,检查⑲乎:介词,相当于“于”,意思是“对、向”⑳知:通“智”,见识○21明:通明、明达。
指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吾尝○22/终日○23而思○24矣,不如/须臾○25之所学也;吾尝/跂○26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27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29也,而/闻者彰○30。
假○31/舆○32马者,非/利足○33也,而/致○34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35也,而/绝○36江河。
君子/生○37非异也,善○38/假○39于物○40也。
○22尝:曾经○23终日:整日○24思:思考○25须臾:片刻○26跂:踮起脚后跟○27博见:看得广阔○28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得见○29疾:劲疾,这里指声音宏大○30彰:清楚○31假:借助,利用○32舆:yú,车○33利足:使脚步快○34致:达到,到达○35水:名作动,游泳○36绝:横渡,横穿,渡过○37生:通“性”,天性,资质○38善:善于○39假:借助○40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积○41土成山,风雨兴○42焉;积水成渊○43,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44/神明○45自得○46,圣心备焉。
《劝学》知识点检测
一、文学常识。
(10分)
荀子,名_____,字______,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作今存_______,为荀子及其门人共同创作。
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功能和人的后天学习的作用,与孟子提出“性善论”相对,荀子提出________。
二、通假字(8分)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君子生非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今异义(1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学”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就砺则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心一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6.声非加疾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輮以为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一词多义(8分)
1.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蟹六跪而()二螯
五、词类活用(8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直中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特殊句式(9分)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輮以为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实词解释。
(1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2
3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
7
八、句子翻译。
(30分)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