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吡嗪胶囊的稳定性研究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降糖类药品的研发及临床应用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临床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积极分析目前糖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效果,有助于为患者的临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针对目前降血糖药物的综合现状,临床上降血糖药物的分类不同,临床适应证和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同的病人可能对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这需要加以考虑。
一、磺酰脲类降糖药物及临床应用磺脲类药物是临床常用、常用和长期使用的药物。
它们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
其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结合胰岛表面特异性受体,抑制atp敏感性钾通道,进而刺激和促进胰岛素分泌,满足患者三餐和每日胰岛素供应需要[1]。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口服降糖药是为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服用的,而单独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是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的。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第二代和第三代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齐特、亚历山大·维索茨基、格列美脲等。
第二代和第三代药物副作用小,疗效相对长期稳定。
在药物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可以明显发现,原来第二代药物格列齐特为片剂、胶囊剂,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每天口服两次,对于大多数2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老年患者往往容易错过这种情况,造成血药浓度的波动,对血糖控制有一定的影响。
在连续优化过程中,单硬脂酸酯辅料制成的缓释片能够延长药物释放时间,有效地控制血糖,维持血药浓度,避免了血药浓度和渗漏引起的血糖波动的影响。
减少用药次数还能增加用药后血液药物的稳定性,使血糖控制更加稳定,还能有效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促进病人生理功能的维持。
而格列吡嗪等药物则主要应用于单纯饮食运动控制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这些药物的传统配方(需要口服给药)使用水基聚合物作为载体,它可以缓慢释放药物效应,发挥二十四小时均匀释放效应,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用药频率,维持血药浓度平衡,避免血药浓度峰值等等,而这些药物的传统配方需要一日三餐。
HPLC法检测保健品中违禁添加9种化学降糖药物刘畅;孔令钰;李楠;杨萍【摘要】目的:采用HPLC技术,建立降糖保健品中违禁添加的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本脲、盐酸吡格列酮、瑞格列奈、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盐酸二甲双胍及盐酸苯乙双胍等9种降糖化学药物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TIANHE 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0.05)(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33 nm,检测分析格列类及其他类药物;采用TIANHE 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离子对试液(辛烷磺酸钠0.5856 g,加三乙胺1.4 ml,加水至1000 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3.5±0.05)(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33 nm,检测分析双胍类药物.结果:该方法分离度好,线性相关性好(r>0.999),检出限为0.40~0.86μg/ml,定量限为1.2~2.6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8%~104.3%.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能对降糖类中药及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进行检测.【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8(030)003【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降糖类保健品;化学降糖药【作者】刘畅;孔令钰;李楠;杨萍【作者单位】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天津 300020;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20;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天津 300020;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我国有数量庞大的糖尿病人群,随之而来的降糖产品需求量也很大[1]。
除化学合成口服降糖药外,普通糖尿病人对中药和保健品也很信赖。
药物化学中的药物稳定性研究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分子结构、性质及其在药物运用中的行为和转化过程的学科。
药物稳定性是药物化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它关注着药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表现以及药物分解和降解的机理和规律。
本文将就药物稳定性的研究方向、方法和重要意义进行探讨。
一、药物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药物稳定性研究对于药物的开发、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在存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光、热、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其质量和疗效的降低甚至失效。
药物稳定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表现,制定合理有效的药物储存和使用方案,保证药物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药物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1. 药物降解机理的研究药物在稳定性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药物的降解机理研究。
药物的降解可以分为化学降解、物理降解和微生物降解等多个方面。
化学降解是指药物分子在光、热、湿度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导致药物结构的改变和性质的变化。
物理降解是指药物分子受到物理因素如摩擦、振动和磨损等作用导致分子结构发生破坏。
微生物降解则是指药物被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等作用下降解为其他物质。
通过对药物降解机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规律,为药物稳定性的控制和改进提供依据。
2. 药物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药物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是药物稳定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常用的药物稳定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理化性质分析、降解产物鉴定和药物储存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理化性质分析可以通过测定药物分子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热分析等指标来评价药物的稳定性。
降解产物鉴定则可以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技术对药物降解产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以了解药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为何。
此外,药物的储存条件也对药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药物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可以为药物的存储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难溶性药物(BCS11、IV类)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2-30T06:54:17.24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月16期作者:朱宇飞沙耕宇张欣[导读]难溶性药物(BCS11、IV类)缓控释制剂研究进展朱宇飞沙耕宇张欣(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江苏扬州225100)摘要:难溶性药物因其在水中溶解度小, 药物难以被机体吸收, 体内消除速度较快, 血药浓度容易出现峰谷现象, 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低, 且难以实现剂型的多样化。
目前所具有的技术如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微乳增溶,超微粉末技术等,均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缓控释制剂具有服药顺应性长,血药浓度平稳毒副作用低,降低肠胃刺激等优点。
难溶性药物的缓控释制剂已经成为药剂学研究的热点方向。
本文就难溶性药物的增溶及其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Abstract:Because of its low solubility in water, insoluble drugs are difficult to be absorbed by the body, the elimination speed is fast and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is easy to appear peak valley phenomenon.However the oral preparation bioavailability is low, and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dosage forms. Currently available technologies such as synthesis of water-soluble precursor drugs, microemulsion solubilization, ultrafine powder technology, etc.,which can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The 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ng compliance, stable blood concentration, low toxicity and reducing gastrointestinal irritation. The sustained-release and 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s of insoluble drugs have become a hot research direction in pharmaceutic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olubilization and sustained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 of insoluble drugs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第二章难溶性缓释药物(BCSII类.IV类)的增溶方法2.1 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的分类及其应用合成水溶性前体药物通过修饰成酯、成盐、或进行分子结构修饰形成以共价键结合亲水性大分子的前体药物, 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水溶性。
药物制剂的胶囊稳定性研究药物胶囊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形式,它的稳定性对于药物的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药物制剂的胶囊稳定性进行研究,以探讨如何提高胶囊制剂的稳定性和保证药物的质量。
一、胶囊制剂的稳定性意义胶囊制剂作为一种口服给药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的制备工艺和储存条件对于药物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胶囊制剂的稳定性研究不仅关乎药物的质量,还与患者的疗效直接相关。
因此,深入了解胶囊制剂的稳定性对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胶囊制剂稳定性的因素胶囊制剂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的物理性质:药物的溶解度、晶型和晶体形态等物理性质对于胶囊制剂的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
不同形态的药物晶体在储存条件下可能发生相变,从而导致药物的分解和降解。
2. 胶囊壳材料:胶囊壳材料主要有明胶、植物胶等。
不同的壳材料对药物的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
一些壳材料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分解和降解。
3. 制剂工艺:胶囊制剂的制备工艺包括粉末混合、填充和封闭等步骤。
其中,粉末混合和填充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因素对药物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不当的工艺条件可能引起药物的分解和降解。
4. 储存条件:胶囊制剂的储存条件对于药物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药物的分解和降解。
因此,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对于保证胶囊制剂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三、提高胶囊制剂稳定性的方法为了提高胶囊制剂的稳定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药物选择:在制备胶囊制剂时,应选择稳定性较好的药物,尽量避免选择易降解的药物。
同时,可以考虑使用保护剂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 制剂工艺优化:在胶囊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可以优化工艺条件,控制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因素,减少药物的分解和降解。
3. 胶囊壳材料选择:选择适合药物的胶囊壳材料,避免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4. 储存条件控制: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确保药物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药物稳定性研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前⾔原料药或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其保持物理、化学、⽣物学和微⽣物学特性的能⼒。
稳定性研究是基于对原料药或制剂及其⽣产⼯艺的系统研究和理解,通过设计试验获得原料药或制剂的质量特性在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照射等)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据此为药品的处⽅、⼯艺、包装、贮藏条件、运输、使⽤和有效期/复检期的确定提供⽀持性信息。
药物稳定性研究是运⽤科学的分析⽅法、原理对药品进⾏全⾯质量评估的过程,在药品整个⽣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
本⽂对药物稳定性研究中的不稳定的类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稳定性实验的设计思路、提⾼稳定性的措施、以及稳定性考察中的问题进⾏了分析。
⼀药物不稳定的类型从稳定性考察试验中发现,药物不稳定的类型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即物理不稳定性、化学不稳定性、⽣物不稳定性。
1、物理不稳定性物理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于时间、温湿度等条件引起的性状⽅⾯发⽣的变化,如⽚剂表⾯出现⿊点、变软、变脆、乳剂的分层;颗粒剂的结块等。
2、化学不稳定性化学不稳定性系指药物由于化学反应(如⽔解、氧化等)引起的不稳定,如在考察过程中,由于⽔分增加、光照、氧⽓、原辅料相容性、药物和包装容器相容性等引起的药物降解,杂质增加,含量降低等。
此外,⽣产过程中可能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的晶型变化也是⼀个重要因素。
相关的检测指标如有关物质、异构体、溶液澄清度与颜⾊、聚合物、含量、晶型等。
3、⽣物不稳定性⽣物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微⽣物污染等因素引起的不稳定,能够使药品变质、腐败。
药品申报中的相关的检测指标如⽚剂⾄少需要在稳定性考察的初始和结束时间点进⾏微⽣物限度的考察。
⼆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药物本⾝的化学结构药物结构在稳定性中是最重要的,有些药物结构中含有容易发⽣降解的基团,如酯键、共轭双键、硫醚键等,有时会发⽣⽔解、光照、氧化等降解,产⽣杂质。
改变固体药物的性质、提⾼其稳定性的⽅法有提⾼熔点、选择不吸湿的晶型(晶体或成盐)、改变外部形态等⽅法。
格列吡嗪pH非依赖型缓释片的处方前研究谢燕贤;黄劲恒;林华庆;余楚钦;符方方【摘要】目的开发一种基于微环境pH调控技术的格列吡嗪pH非依赖型缓释片,对格列吡嗪、辅料、pH调节剂进行处方前研究.方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评价格列吡嗪与辅料是否相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格列吡嗪和有关物质的质量分数.结果差热分析结果表明,乳糖、硬脂酸镁和候选的pH调节剂对格列吡嗪的特征峰位有影响,影响范围在1~13℃之间;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格列吡嗪在特征区和指纹区内的特征峰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液相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的格列吡嗪质量分数在99.4%以上,有关物质质量分数在0.5%以下.结论所选辅料、pH调节剂全部与格列吡嗪相容,对格列吡嗪的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可用于处方研究当中.【期刊名称】《广东药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6页(P433-438)【关键词】微环境;处方前研究;相容性;差示扫描量热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作者】谢燕贤;黄劲恒;林华庆;余楚钦;符方方【作者单位】[1]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08;[2]广东省药物新剂型重点实验室/广东药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4微环境pH调控技术是通过在处方中加入pH调节剂将制剂内部pH值调控至一定范围,增加弱碱或弱酸性药物的溶解度,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实现非pH依赖性释药[1-3]。
微环境pH调控技术已被应用于不同缓释药物传递系统当中[4-6]。
Hamza等[6]使用NaHCO3和MgO作为pH调节剂制备了氯诺昔康缓释片,孙天慧等[7]采用了尤特奇S100和枸橼酸作为pH调节剂制备了法莫替丁pH非依赖型缓释片。
因此,将微环境pH调控技术应用于缓释药物传递系统具有可行性。
本课题组以格列吡嗪为模型药,拟开发格列吡嗪的pH非依赖性缓释片,在进入处方研究前,本文对格列吡嗪的溶解度,格列吡嗪与辅料的相容性,pH调节剂对格列吡嗪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筛选出合适的辅料和pH调节剂,为pH非依赖缓释片处方的研究奠定基础。
格列吡嗪属于哪类降糖药文章目录*一、格列吡嗪属于哪类降糖药*二、格列吡嗪对内分泌的影响有什么呢*三、格列吡嗪控释片的药物过量是怎样呢格列吡嗪属于哪类降糖药1、格列吡嗪属于哪类降糖药格列吡嗪为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
它主要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尤其是促进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β细胞,β细胞分泌;还有增强胰岛素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血糖浓度和糖基化血红蛋白;并可改善高脂血症,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总胆固醇中比率;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因而对血管病变可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格列吡嗪是什么本品主要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治疗未能达到良好效果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过去虽用胰岛素治疗,但每日需要量在30~40单位以下者;对无症状病人,在饮食控制基础上仍有显着高血糖;对胰岛素有抗药者可加用本品。
本药治疗有效率约87%。
3、格列吡嗪的注意事项病人用药时应遵医嘱,注意饮食控制和用药时间。
下列情况应慎用: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者。
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血象,并进行眼科检查。
避免饮酒,以免引起类戒断反应。
格列吡嗪对内分泌的影响有什么呢1、格列吡嗪控释片在肠道内逐渐吸收入血的格列吡嗪清除半衰期约为2.5~4小时,格列吡嗪控释片在服药后24小时内可保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格列吡嗪控释片一次口服5mg后,24小时血药平均浓度可达50ng/ml以上。
格列吡嗪控释片每日服药一次即可控制全天血糖。
格列吡嗪控释片服药5天后,血药浓度达稳态,老年患者达稳态时间需6~7天。
2、格列吡嗪控释片为白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红棕和浅红色双层片芯。
格列吡嗪控释片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需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且无急性并发症。
无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促胰岛素分泌类降糖药物的研究进展陈震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摘要: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生化特征的综合征。
近年来,治疗糖尿病药物日新月异,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发展迅速,现对此类药物作一介绍。
关键词:糖尿病;促胰岛素分泌剂;肠促胰岛素;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糖尿病(diabotes mellitus, DM)是一组以长期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慢性高血糖态。
随着病程的延长,DM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1],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据杨文英教授调查结果[2]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9240万成人患有糖尿病。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治疗DM的药物陆续问世,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主要包括:胰岛素、胰岛素增敏剂、促胰岛素分泌剂及其他降糖药物。
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是一类很重要的药物,对2型DM疗效确切,尤其近几年更是蓬勃发展,其作用机制是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降低血糖。
主要包括:磺酰脲类、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肠促胰岛素、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
1.磺酰脲类磺酰脲类药物适用于饮食和运动仍不能获得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空腹血糖较高者,以及体重较轻或正常者。
本类药物能选择性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
还能增强外源性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加强胰岛素的受体后作用,而糖耐量的改善可导致血浆胰岛素的浓度降低,其结果将使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进而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
副作用中低血糖症最常见也最危险,有体重增加的可能。
消化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神经系统反应较少见。
磺酰脲类现已发展到第三代。
第一代有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醋酸己脲(Acetohexamide)等。
其中醋酸己脲有促进肾排泄尿酸作用,适用于糖尿病伴有痛风的患者。
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黎英荣;潘海林;苏宏业;肖常青;梁杏欢;王长江;刘俊江【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07(022)020【摘要】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肯定了血糖控制对预防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意义。
口服降血糖药物一直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为了满意控制血糖,往往需要合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但多种药物的使用会直接影响依从性,从而干扰全天的血糖控制。
本研究旨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胶囊与分开服用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是否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页数】2页(P1493-1494)【作者】黎英荣;潘海林;苏宏业;肖常青;梁杏欢;王长江;刘俊江【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代谢糖尿病中心,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代谢糖尿病中心,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代谢糖尿病中心,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代谢糖尿病中心,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西,南宁,53002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合肥,230032;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J], 张鹤凤;祁剑海2.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研究 [J], 王博超3.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王维;祝伟伟;褚文政;4.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J], 王维;祝伟伟;褚文政5.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J], 罗书发;陈广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新剂型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摘要: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发展,药物剂型也取得了更大的发展,研究出了更有利于病人体内吸收的新剂型,使得病人用药时较过去更为便捷、安全和有效。
本文综合叙述了一些药物新剂型类型及其优点和应用。
关键词:药物新剂型;靶向给药系统;缓释、控释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中图分类号]R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2-WJK 药物剂型分为新剂型和旧剂型,人们日常感冒发烧时所吃的药片、胶囊和注射的针剂就是常见的剂型。
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想法下,药物剂型研究的方向正逐渐向改善人体用药途径、减少用药频率,拓展用药范围发展。
药物新剂型对更好的治疗疾病、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副作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药物新剂型类型及其优点和应用。
1靶向给药系统(TDS)靶向给药系统是为第四代药物剂型,系指供助载体、配体或一些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或细胞内结构且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给药系统,如聚戊二醛(MTX)、白蛋白(阿霉素)[1]。
TDS最明显的优点是能将治疗药物尽可能地运送到目标靶区,使治疗药物在靶区富集浓度超过传统剂型药物浓度数倍。
因此,可以极大减少治疗药物对健康组织的损伤,从而提高病人用药安全性。
该系统可由于载体的不同可而分类。
1.1 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脂质体通过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的方式来实现给药。
普通脂质体是以磷脂、胆固醇为膜材,应用溶剂注入法、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超声乳化法等传统方法来制成。
比如紫杉醇脂质体就是是应用高科技将紫杉醇包在脂质微粒中,这种微粒直径很小,仅为微米至纳米级,一般由微磷脂、胆固醇等材料组成,跟生物细胞膜相似,有着磷脂双分子层结构[2]。
但由于磷脂和胆固醇组成的传统型脂质体属于热力学的不稳定体系,且传统的主动靶向并不稳定,所以科学家们将其修饰成了新型脂质体,更好地增加了稳定性和靶向性。
药品质量控制中的稳定性研究与评价在制药业中,药品的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是确保药品质量和有效性的关键步骤。
稳定性研究是评估药品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以确定药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药品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
一、药品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药品的稳定性研究对保证药品质量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制药企业确定药品的储存条件、有效期和使用方法,以确保患者使用的药品是安全可靠的。
稳定性研究还可以帮助开发新的药品配方和改进现有配方,为制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二、药品稳定性研究的方法1. 加速稳定性研究加速稳定性研究是通过提高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来模拟药品在储存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因素。
研究人员会将药品置于恶劣的条件下,并定期取样测试药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变化。
通过加速稳定性研究,可以缩短研究周期,并提前发现药品的不稳定性问题。
2. 自然稳定性研究自然稳定性研究是在常温(15-25摄氏度)下进行的长期研究,以模拟药品在储存期间的实际条件。
在自然稳定性研究中,研究人员会定期取样测试药品的稳定性,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自然稳定性研究可以提供药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信息。
三、药品稳定性评价标准药品的稳定性评价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性质:药品的外观、颜色、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是否发生变化。
2. 化学性质:药品活性成分的含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否产生降解产物。
3. 生物学性质:药物在储存期间是否失去或降低了治疗效果。
4. 微生物污染:药品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
根据不同的药品类型和用途,稳定性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相关药典(如美国药典USP)通常提供了详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四、稳定性研究的结果分析稳定性研究的结果分析需要结合具体药品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来进行。
如果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药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在储存期间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那么药品可以被认为是稳定的,并且可以安全使用。
微丸的研究进展王立;马维阳;张文君【摘要】The multi - unit model system like pellets prepar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n-trolled release formulations because of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made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of pellets,such as its formation mechanism,classification,preparation and tabletting.%以微丸制剂为代表的多单元型给药系统因其特有的优越性,已成为缓控释制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本文主要对微丸的形成机理、分类、制备工艺以及压片等相关方面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3页(P528-530)【关键词】微丸;成型机理;制备工艺;压片【作者】王立;马维阳;张文君【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9微丸是直径在0.5~1.5 mm范围内的多单元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其流动性好、重量差异小,适合于复方制剂。
载药范围宽可从1%~95%以上[1],释药速率可通过速释缓释微丸混合进行调节。
胃肠道内广泛分布,避免了局部药物浓度过大,减小了对胃肠道的刺激。
直径小于2 mm的微丸可通过闭合的幽门,所以不受胃肠道的转运及胃排空影响[2]。
微丸可压制成片,也可灌装成胶囊,制成理想的控释胶囊[3]。
由于微丸制剂自身的优点受到了药学研究者的青睐,并且已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热门的、极具发展潜力的研究领域。
格列吡嗪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摘要目的:考察格列吡嗪胶囊的稳定性。
方法:进行强光、高温、高湿度及空气露置等影响因素试验,并在40℃、RH75%的条件下进行三个
月的加速稳定性试验。
结果:格列吡嗪胶囊在试验前后的外观、内容物色泽、溶出度、色谱检查、含量测定等均符合规定,无显著差异。
结论:格列吡嗪胶囊稳定性好,预测其有效期2年以上。
关键词格列吡嗪;胶囊;稳定性
中分类号:R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03(2000)04-0290-02
STABILITY STUDY OF GLIPIZIDE CAPSULES
XU Rong-qing,GUO Shun-min,DENG Si-shan
(Fujian Prvincial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Fuzhou 3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of glipizide capsules.METHODS: The stability of glipizide capsules was studied under strong light of 4 000 lux,high temperature of 40℃,60℃,80℃, high humidity of RH75%,RH92.5%,exposure in air,and after three months stability test continuous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40℃ and
RH75%.RESULTS: The color of content,dissolution rate,TLC and assay of formulations fitted the quality requirement after all stability tests.CONCLUSION: Glipizide capsules were stable and the valid period was 2 years.
Key words Glipizide;Capsules;Stability
格列吡嗪(glipizide,Gli)为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临床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
现根据文献[2]中有关胶囊新药的稳定性考察项目、条件、时限等技术要求,以性状、内容物色泽、溶出度、色谱检查及含量测定等为考察指标,对Gli胶囊进行强光、高温、高湿度及空气露置的稳定性试验,并于40℃、RH75%进行连续三个月的加速试验,以期为Gli胶囊生产及临
床应用提供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药品
日本岛津UV-300紫外分光光度计;RC-2型药物溶出度测定仪(天津大学仪器厂);78X-2型片剂四用测定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厂)。
Gli胶囊(厦门制药
厂,每粒5 mg,批号980306、980307、980308)。
硅胶GF-254(薄层层析用);其它试剂均为AR。
1.2 方法与结果
1.2.1 溶出度取Gli胶囊6粒,照溶出度测定方法[3],以硼酸氯化钾缓冲液(pH9.0)900 ml为溶剂,转篮转速为100 r.min-1,依法操作,45分钟时,取溶液5 ml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量取峰面积;另以Gli对照品用溶剂定量溶解稀释成相应浓度的溶液,同法测定,按二者峰面积的比值计算每粒的溶出量,结果见表1。
考察3个月,溶出度均高于75%。
1.2.2 色谱检查取Gli胶囊内容物适量(相当于Gli 100 mg),用丙酮提取(10 ml×4),合并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精密加入氯仿-甲醇(1∶1)5 ml,使残渣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加氯仿-甲醇(1∶1)稀释成0.1 mg.ml-1和0.04 mg.ml-1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1)和(2)。
另取4-[2-5-(甲基吡嗪-2-酰胺)乙基]苯磺酰胺对照品适量,加氯仿-甲醇(1∶1)制成0.1 mg.ml-1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3)。
照薄层色谱法[3]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四氯化碳-乙酸乙酯-无水甲酸(2∶2∶1∶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紫外灯(254 nm)下检视。
考察3个月,未见分解产物斑点。
1.2.3 含量测定取Gli胶囊20粒,倾出内容物,精密称定,混合均匀后称取适量(约相当于Gli 20 mg),置100 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置水浴上温热,使Gli溶解后,放冷,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50 ml量瓶,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3]在274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Gli的吸收系数E为237计算,结果见表1。
考察3个月,含量均在96%以上。
表1 稳定性影响因素考察结果
Table 1 The stability of glipizide capsules
0天数据时溶出度92.41%、含量99.39%
1.3 加速试验[2]
取Gli胶囊,于40℃、相对湿度RH75%(NaCl为恒湿溶液),连续放置3个月,结果胶囊无粘结,变形或破裂现象,内容物为白色。
1.4 有效期预测
三批Gli胶囊对强光、高温、高湿度及空气露置均稳定,在40℃、RH75%
的条件下进行连续三个月的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Gli胶囊考察前后外观及内容物色泽、溶出度、色谱检查、含量测定等均符合规定,无显著差异(P>0.05),预测Gli胶囊的有效期为2年以上。
作者简介:徐榕青(1961-),男,理学硕士,副研究员,药物研究室主任。
徐榕青(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1)
郭舜民(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1)
邓思珊(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1)
参考文献
1,张洪德,朱熊,周炳生,等.国产与进口格列吡嗪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比较[J].新药与临床,1993,12(3):13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药学、药理学、毒理学)[M].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