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指导:气滞痰凝证瘰疬的内治法
- 格式:doc
- 大小:0.14 KB
- 文档页数:1
198瘰疬-中医辨证治疗瘰疬【疾病科属】外科瘰疬是发生于颈部的慢性感染性疾患。
因其结核累累如贯珠之状,故名瘰疬,俗称疬子颈、老鼠疮。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颈项部淋巴结结核。
又有结块生于腋部者名腋疽,生于股阴部者名股阴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腋窝部及腹股沟部淋巴结结核,其病因病理及证治同瘰疬基本相同,可以互相参阅,故从略。
1、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
发病前可有虚痨病史。
2、好发于颈项及耳之前后的一侧或两侧,也有延及颏下、缺盆、胸腋等处的。
本病如由口服卡介苗引起的,多发于颈部两侧。
3、初起结核如指头大,1枚至数枚不等,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
4、成脓期结核增大,与皮肤粘连。
有的结核之间互相融合成块,推之不动,渐感疼痛。
如皮色渐转暗红,按之微热及微有波动感时,为内脓已成。
5、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质。
溃口潜行呈空壳状,四周色紫暗,往往此愈彼溃,可形成窦道。
6、本病需与下列诸病相鉴别:(1)颈痈:虽亦生于颈之两侧,但发病甚快,妆起即寒热交作,结块形如鸡卵,漫肿坚硬,焮热疼痛,易消,易溃,易敛。
(2)臖核:可由头面,口腔等部破损或疮疖、乳蛾引起,一般单个,在颌下、颏下、颈部结核如豆,起发迅速,压之疼痛,很少化脓。
(3)失荣:生于耳前后及项间,初起结核如粟子,顶突根收,按之石硬,推之不移,溃破之后创面如菜花样,血水浸淫。
(4)肉瘿:多生于结喉正中处,或稍偏向左右两侧,结块能随吞咽上下移动,终不破溃。
(5)恶性淋巴瘤:以青年男性多见。
虽以颈部结块肿大为多,早期肿在垄块质中等硬,各自分开,活动度大;但后期即互相粘连,肿块较瘰疬大而坚硬,带有弹性如硬橡皮样。
此外,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严重贫血。
早期可有不明原因的周期性发热,或不规则发热。
活体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1、本病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热内生,或肺肾阴亏,痰火凝结于颈而成;也有因口服卡介苗引起者。
其特点是起病缓慢,初起结核1枚或数枚,皮色不变,不知痛痒,继则累累如串珠,成脓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质,往往此愈彼溃,形成窦道。
内消瘰疬丸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内消瘰疬丸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的身体是一个繁杂的生理学系统,假如得病,便会影响身心健康。
中医药方刚好能够在痊愈症状的另外顺便调养修补其他损伤的人体器官功能,是许多病人的福利,今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内消瘰疬丸这类中医药方。
特异药方生产
夏枯草240克沙参青盐各150克藻类川贝母薄荷草天花粉海蛤粉白蔹莲翘(去心)熟大黄生甘草生地黄橘梗枳壳川芎消石各30克
特异制作方法生产
上为粉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治痰凝气滞血瘀引发的瘰疬痰核,颈部瘿瘤,沁色不会改变,或肿或痛。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每服9克,临卧用高汤送下。
特异留意生产
孕妇谨慎使用。
特异摘抄生产
《医学启蒙》卷三
内消瘰疬丸做为一种众所周知的中医药方,却经常被大家所忘却,实际上他的作用和功效是超出我们意料的,因此大伙儿平常在日常生活中要是对内消瘰疬丸多一些掌握,一定对大伙儿的人体有非常大的协助的。
张锡纯名方——攻坚汤,软坚散结,行气破痰
中医对于结节在人体的部位不同,分为瘰疬,瘿瘤、乳癖等。
但是不管长在哪,大多是因为湿热、痰浊、血瘀、气滞等多种因素相互勾结到一起,凝结在经脉、器官、皮肤上就会形成局部的硬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节。
那如果想要清除这些结节,就要从软坚散结、理气化痰开始。
就给大家分享一剂名医张锡纯的名方“攻坚汤”。
他专攻软坚散结,对于身体上各处的结节都有很好的疗效。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方子。
他主要由夏枯草、苏子、牡蛎、王不留行这四味药组成。
夏枯草,味道较苦寒,药性辛散。
寒能清热,苦则能泻火。
辛能行,行能散。
可以帮助我治疗痰火凝结的瘰疬、瘿瘤等。
夏枯草入肝、胆两经,又有清热泻火的功效,而肝开窍于目。
所以我们也常常用他来治疗目赤肿痛,头晕目眩等症状。
苏子,是紫苏的种子。
我们常说,花升子降。
所以说苏子具有化痰降气的功效。
而苏子富含油脂,具有润燥滑肠的作用,可以治疗便秘。
此方中加入苏子,我们的气一降,身体附着在我们身体里的痰浊就会跟着往下降,通过我们的大便排泄出去。
牡蛎味道咸涩,药性微寒。
质重沉降。
可以把我们体内的痰浊,瘀血全部打通。
而且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可以帮我们把体内的结节破开。
王不留行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一直向前行走,不受召命,绝不回。
味道较苦,药性平和。
可以帮助我们疏通血脉,把我经络一直打通。
还有疏肝利胆的功效。
可以改善我们身体的各种结节。
瘰疬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瘰疬的治疗方法,治疗瘰疬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瘰疬应该吃什么药。
*瘰疬怎么治疗?*一、中医《巢氏病源》小儿瘰候:小儿身生热疮,必生瘰,其状作结核在皮肉间,三两个相连累也。
是风邪搏于血气,结所生也。
《婴童宝鉴》:小儿瘰,是肝之积热攻冲胸项,筋血结聚留停不去,作肿块于头项及腋下也。
《外台》:《必效》疗小儿项上瘰方。
上以榆白皮烂捣如泥封之,频易。
《经验方》大治大人、小儿瘰内消方上以斑蝥一两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蝥炒令焦黄,去米不用细研,入干薄荷末四两同研令匀,以乌鸡子清和丸如绿豆大。
空心腊茶下一丸,加至五丸,每日减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
《圣惠》治小儿瘰,肿疼痛,身体壮热,大肠壅滞,小便赤涩,心神烦躁,少得眠卧。
犀角散方犀角(屑) 牛蒡子(微炒) 连翘丁香(各半两) 木通(锉) 元参(各三分) 麝香(一分,细研) 沉香川朴硝(各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
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瘰发盛壮热,烦躁,坐卧不安。
木通散方木通(锉) 大麻仁元参川升麻败酱连翘川大黄(锉碎,微炒) 川芒硝犀角(屑。
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
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六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当利下恶物、筋膜为效。
《圣惠》治小儿瘰除根本腻粉散方腻粉黄 (锉。
各一分) 糯米(三七粒) 斑蝥(二七枚去翅足,以糯米拌,炒黄)上件药捣,细罗为散。
每服空腹以温酒调下一字,良久,吃少许醋汤,病随小便中出,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瘰不消麝香散方麝香(一分) 鸽粪(一两,炒)上件药细研为散。
每服以温酒调下半钱,日二服。
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瘰发寒热,项颈生结核,肿硬如石,腹胁背里有如坚急不通。
连翘丸方连翘桑根白皮(锉) 犀角(屑) 白头翁漏芦黄柏(锉) 牛蒡子(炒) 秦艽(去苗) 川升麻(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一张清代名方:内消瘰疬丸,理气清肝,可消散各种结节、囊肿很多朋友在后台问我:“能不能讲讲内消瘰疬丸这个方子?”看到这些信息我是比较开心的,一来觉得大家是真的喜欢和认可中医,二来是大家对我专业知识的信任。
内消瘰疬丸,出自清代顾世澄所撰的外科名著《疡医大全》,可以用来调理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
全方如下:夏枯草,玄参、青盐,天花粉、白蔹、当归、海藻、枳壳、桔梗、浙贝母、大黄、薄荷、连翘、海粉、硝石、生地、甘草。
这个方子貌似看上去药很多,实际上各有各的用途,每一味药用得都恰到好处。
在讲方子之前呢,我想插个题外话。
相信关注我朋友的都知道,我的方子从来不写剂量,并不是大家所说的藏私。
因为中医治病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简单,中医治病是辩证治疗的,尤其是结节、囊肿、肌瘤这些身上的包块,更需要专人专方治疗,而并非千人一方。
首先,同病不同治,同治不同药。
即便是同一种病症,如果患者体质不同,临床表现差异性也很明显。
比如同样患有7公分的子宫肌瘤,一个月经量大,一个月经量少,让她们同用一个药方,基本上是没有效果的,甚至可能因为不对症而适得其反。
其次,药方需随病情变化调整用药。
中药治疗并非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药方,尤其是随着病情的好转,其它病症的出现,都需要及时和主治医师沟通,调整药方,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比如内消瘰疬丸这个药方,本身是偏寒的,胃寒的人服用肯定会拉肚子,需要辩证加减乌梅、大枣、生姜等,一般患者则不需要添加。
接下来,我们兵分七路拆解下内消瘰疬丸的药方。
一、消痈泻火:夏枯草、白蔹、连翘夏枯草药性辛,味苦,为苦寒之药;寒能清热,苦能泻火,辛能散结消肿,为治疗痰火凝结之瘰疬、瘿瘤之要药。
白蔹和连翘是苦寒的药材,可以起到清热解毒,又能散气血之凝聚,消痈排脓的作用,故本品有“疮家圣药”之誉,三味药材搭配在一起则可以泻火消痈。
二、软坚散结:玄参、大青盐、海藻、蛤壳这四味药有它的共同特点,就是味咸,中医认为“咸能软坚”。
中医治疗【瘰疬】内服及外用验方五味学苑瘰疬状如结核,生于项侧之间,累累如贯珠。
久而延至胸腋及缺盆等处,又名鼠疮。
按其性质分为阳证、阴证二类。
(1)【阴证瘰疬】:初起结核如豆,一枚或多枚,渐而窜生。
有皮色不变者,亦有色紫黑塌陷者。
按之硬而不动,不作寒热,不觉疼痛。
时久,始有微疼,此将溃破之象也。
破后脓汁清稀、流水,挟有血丝如败絮,不易收口。
有历久不愈,或此愈彼溃,有延至数载者,并有收口者,因体虚而复发者。
更有治不及时,气血耗损而出现潮热、自汗、形体羸瘦、精神倦怠、胃口不和而致成瘰劳者。
【治疗之法】初起宜化痰开郁,软坚消核。
溃后,气血已亏,应益气养营固本。
且可用外治之法。
【内服处方】:橘皮12g、戈半夏9g、茯苓30g、川朴12g、甘草6g、蒲公英12g、麦芽12g、胆草9g、昆布15g、夏枯草12g、海藻15g、香附12g、辽沙参12g、白芥子9g、苏子12g、广木香6g。
水煎服,每连服三剂,休息二天。
服16剂左右,可内消也,如不消可用外治法:【方解】夏枯草、蒲公英、昆布、海藻等消核、散结、解毒;戈半夏、橘皮、麦芽、厚朴、木香、苏子、香附顺气化痰。
且用胆草泻肝胆火郁;更有沙参、茯苓、甘草调顾中气;白芥子引诸药行于肋下及皮里膜外,直捣病所,故瘰疬可消也。
【外用药方】:家传金猫食鼠丹干田螺肉12g、藏硇砂9g、冰片3g。
三味共研细末,另用小米饭一两捣烂和药,捻为鼠粪大小的丸子。
按田螺性阴,能解热毒;硇砂消磨硬肉顽核;冰片治疮消肿;小米疗热,渗湿。
四味合力,消瘰疬痰核,其功甚捷。
【用法】:如核已破,可在溃口上放丹药一枚;若核未破,可于核上针刺一小孔,将丹药放好,然后贴上膏药,将疮面盖严,不要露气。
片刻药力发作,患处剧痛,但耐一小时后即止。
半个月后,始可揭开膏药,如疮与好肉四面分裂,即再粘住。
约一个月后再揭看,腐肉宣起,捏之即脱离。
如疮根有肉丝不掉,可少敷白降丹于肉丝处,即能蚀去,然后可上生肌散,以疮口愈合为止。
2016年下半年云南省中医医师:气滞痰凝证瘰疬的内治法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临床见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频作,其病机是A.痰浊上壅B.肺气上逆C.肝气上逆D.胃气上逆E.奔豚气逆2、巨大脾脏常见于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在五输穴中,井穴主要治疗A.心下满B.身热C.体重节痛D.喘咳寒热E.逆气而泄4、哮病的主因是A.宿痰扰肺B.外感风寒C.饮食不节D.情志失调E.劳倦内伤5、患者,男,35岁。
心悸不宁,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红少苔,脉细数。
其证候是A.心血不足B.心虚胆怯C.心血瘀阻D.阴虚火旺E.心阳不振6、男性,61岁,既往患肺气肿,胸部体检示胸廓前后径明显增宽,肋间隙饱满,此胸廓形态称为____A.扁平胸B.漏斗胸C.桶状胸D.佝偻病胸E.以上都不是7、虚喘之正虚喘脱,方选A.苏子降气汤B.真武汤合五苓散C.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D.保真汤E.参附汤送服黑锡丹8、胎黄伴肝进行性肿大,大便灰白,黄疸逐渐加深。
多因A.肠腑阻结B.寒湿内蕴C.脾运失职D.肝失疏泄E.气滞血瘀9、屈肘时,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腧穴是A.少海B.曲泽C.小海D.曲池E.尺泽10、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A.基因活化B.转录起始C.转录后加工D.翻译起始E.翻译后加工11、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____的方针A.中医为主,西医为辅B.西医为主,中医为辅C.中西医结合D.中西医并重E.重视中医12、患者,男,68岁。
因感冒伴发皮肤群集小疱,灼热刺痒。
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
舌红,舌苔黄,脉弦数。
其治法是____A.内服黄连解毒汤B.内服普济消毒饮C.内服五味消毒饮,黄连膏、四黄膏或青黛膏外涂D.内服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外擦青吹口油膏E.外擦白玉膏13、患者,女,32岁,已婚。
中医外科学下篇治法疳:治疗:以清热解毒为基本原则。
辨证论治:内治:热毒蕴结证一一清热解毒一一五味消毒饮。
暑热浸淫证一一清暑化湿解毒一一清暑汤。
阴虚内热、体虚毒恋证一一养阴清热解毒一一防风通圣散合增液汤。
脾胃气虚、体虚毒恋证一一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一一防风通圣散合参苓白术散疔:颜面部疔疮:治疗:以清热解毒为大法,宜清不宜温,应聚不应散,慎用发散之品。
内治:热毒蕴结证一一清热解毒一一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火毒炽盛证一一凉血泻火解毒一一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
手足部疔疮: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
内治:热毒蕴结证一一清热解毒一一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热盛肉腐证一一清热消肿,和营托毒一一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皂角刺、穿山甲湿热下注证一一清热解毒利湿一一五神汤合革解渗湿汤。
痈:颈痈:治疗:以散风清热、化痰消肿为主。
内治:风热痰毒证一一散风清热,化痰消肿一一牛辱解肌汤或银翘散。
腋痈:治疗:清肝解郁、消肿化毒为基本原则。
内治:肝郁痰火证一一清肝解郁,消肿化毒一一柴胡清肝汤。
委中毒:治疗:清热利湿、和营祛痰为基本治则。
内治:气滞血瘀证一一和营活血一一活血散瘀汤。
湿热蕴阻证一一清利湿热,和营活血一一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
气血两亏证一一调补气血一一八珍汤。
发:锁喉痈: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消肿为大法。
内治:痰热蕴结证一一散风清热,化痰解毒一一普济消毒饮。
热胜肉腐证一一清热化痰,和营托毒一一普济消毒饮。
热伤胃阴证一一清养胃阴一一益胃汤。
有头疽:治疗:初起一一和营解毒、清热利湿;溃脓期一一托里解毒;收口期一一调补气血。
实证以和营解毒、清热利湿,虚证以扶正托里为大法。
内治:火毒凝结证一一清热泻火,和营托毒一一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湿热壅滞证一一清热化湿,和营托互一一仙方活命饮。
阴虚火炽证一一滋阴生津,清热托毒一一竹叶黄芭汤。
气虚毒炽证一一扶正托毒一一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丹毒:治疗:以凉血清热、解毒化瘀为基本原则。
陈士铎,瘰疬,生痰块于项颈,痰凝病生,解郁化痰。
消串丹清代对瘰疬的病因证治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发,尤其在治疗学方面,各承家学,内容丰富,如陈士铎《石室秘录》提出痰凝病生说,认为“多起于痰,痰块之生多起于郁。
”开创解郁化痰治疗瘰疬的先河。
他在《洞天奥旨·瘰疬疮》又提出了治瘰疬三法:“其一治在肝胆,其二治在脾胃,其三治在心肾”,并倡导从调理脏腑入手,解郁为先,补虚为主。
辨证录,瘰疬门人有生痰块于项颈者,坚硬如石,久则变成瘰疬,流脓流血,一块未消,一块复长,未几又溃,或耳下,或缺盆,或肩上下,有流出患走之状,故名鼠疮,又名串疮,言其如鼠之能穿也。
世人谓其食鼠窃余物,以成此症,而不尽然也。
盖瘰疬之症,多起于痰,而痰块之生,多起于郁,未有不郁而能生痰,未有无痰而能成瘰疬者也。
故治瘰疬之法,必须以开郁为主。
然郁久则气血必耗,况流脓流血,则气血更亏,徒消其痰,不解其郁,但开其郁,而不化痰,皆虚其虚也,不能奏功。
方用消串丹:白芍(一两)白术(一两),柴胡(二钱)天花粉(三钱),茯苓(五钱)陈皮(一钱),附子(一片)甘草(一钱),蒲公英(三钱)紫贝天葵【天葵子】(五钱)(编者备注:一两为30g 一钱为3g)蒲公英(点击可查询)水煎服。
连服八剂而痰块渐消,再服十剂而瘰疬尽化,再服一月全愈。
愈后可服六君子汤,以为善后之计,断不再发。
此方妙在蒲公英与紫贝天葵为消串之神药,然非佐之以白芍、柴胡则肝木不平,非辅之以白术、茯苓则脾胃之土不健,何以胜攻痰破块之烈哉,惟有攻有补,则调济咸宜。
得附子之力,以引群药直捣中坚,所以能愈宿疾沉痾于旦夕耳。
女,65岁,广西人。
舌体正常,舌苔可,舌微暗紫。
精气神可。
富贵包,10年许,引后脑勺向前,两侧遍全头疼痛,牵扯肩胛部位疼痛,不适。
胃口可,二便可。
气血正常,手足心温。
中医辨证,瘰疬。
痰结颈项,压迫督脉大椎穴,引起头痛。
解郁化痰。
消串丹。
生白芍50克,生白术50克,柴胡10克,天花粉15克,茯苓25克,陈皮5克,炮附子3克,炙甘草5克,蒲公英15克,紫背天葵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