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的特殊表达方式(W)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30
古籍版式术语1. 鱼尾嘿,你知道古籍里的“鱼尾”吗?这可不是真的鱼尾巴哦。
它就像古籍书页里的小导航标志。
比如说你在一本古老的线装书里找某一页的内容,看到鱼尾就像看到了小灯塔。
这鱼尾呀,有单鱼尾、双鱼尾之分呢。
单鱼尾就像一个小箭头给你指个大概方向,双鱼尾就像是给你来了个双重保险,更精准地告诉你这一页的布局。
2. 象鼻“象鼻”这个词可有趣啦。
它就像大象的鼻子一样,是古籍里很独特的一个部分。
你想象一下,在书页的边缘有那么个小小的形状,就像大象鼻子弯弯的样子。
比如说我有一次在看一本祖传的古籍,发现了这个象鼻,当时就觉得古人可真有创意,连个小标记都能做得这么有趣,好像在跟后人玩一个小小的捉迷藏游戏。
3. 书耳“书耳”,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爱?这就好比是古籍的小耳朵呢。
它通常在版框的左上角或者右上角。
就像我们人,耳朵在头的两边用来听声音,书耳呢,是用来给你提示这一页大概讲了些啥。
我有个朋友看古籍的时候,一开始都没注意到书耳,后来发现了,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大呼小叫的,说古人真是太聪明啦。
4. 天头天头啊,这名字是不是很有诗意?在古籍里,它就是书页上方空白的部分。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天空,就像我们头顶上的那片蓝天。
比如说你在阅读的时候,想要在上面做点小笔记,那这个天头就给你提供了空间,就像天空给鸟儿飞翔的空间一样。
我自己就特别喜欢在天头上写点自己的感悟,感觉像是和古人在同一个空间里对话呢。
5. 地脚地脚和天头相对,是书页下方空白的地方。
这就像大地一样,默默地承载着书页上的文字。
要是你看的古籍比较破旧,地脚有时候可能会有点磨损,就像大地经过风雨洗礼一样。
我曾经看到过一本很古老的医书,地脚那里有点残缺,我当时就想,这地脚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太多的岁月。
6. 版框版框就像是古籍文字的家。
它把文字都圈在里面,就像一个围栏把小动物圈起来一样。
你看那些古老的雕版印刷的书,版框有不同的形状和线条。
有的版框线条很粗,就像一个强壮的保镖保护着里面的文字;有的线条很细,又像是一个优雅的管家,轻轻地守护着。
1804-全国-古代汉语总分:99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下列句中,加了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1分)A:厲王虐,國人謗王B:故子生三月,則父名之C:匪來貿絲,來即我謀D: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2、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1分)A:共供B:村邨C:管館D:咳孩3、下列句中,有介词宾语省略的一句是()(1分)A: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B: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C:晏子為齊相。
D: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4、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1分)A:伯夷死名于首陽之下。
B:方術不用,為人所疑。
C:冉有季路見於孔子。
D: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
5、下列句中有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1分)A:臣實不才,又誰敢怨B: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C: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
D: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6、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1分) A: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B:天高地迴,覺宇宙之無窮。
C: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D:謹庠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1分) A: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
(理:治玉)B: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綏:領導)C: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加:增加)D:業精於勤而荒于嬉。
(嬉:荒淫)8、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属于同义连用的一句是()(1分)A: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B:荆人尚猶循表而導之。
C: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D: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9、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1分)A: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B: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斵之。
C:善張網者引其綱。
D: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10、下列句中的“亡”與“亡不越竟,反不討賊”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句是()(1分) A: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古代汉语自考题-3(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______A.南冥者,天池也。
B.夫戰,勇氣也。
C.南方有烏焉,名曰蒙鳩。
D.蟹六跪而二螯。
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D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判断句的理解把握。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的一类句子。
判断句的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语+谓语;主语+谓语+“也”;主语+“者”,谓语;主语+“者”,谓语+“也”。
D项中“蟹六跪而二螯”是用“而”连接的两个并列的名词性偏正词组,充当“蟹”的谓语,但这个谓语是描写主语的,不表示判断,因此不是判断句。
2.下列各句中,是被动句的一项是______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B.君子創業垂統,爲可繼也。
C.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D.業精於勤,荒於嬉。
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被动句的理解把握。
C项是用“见……于……”的结构来表示被动的,A、B、D均不是。
3.下列选项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______A.卻克傷於矢。
B.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C.潁考叔爲潁谷封人。
D.身死人手,爲天下笑者,何也?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被动句的理解把握。
C项属于叙述句。
4.下列选项中,“是”用作谓语的一项是______A.是社稷之臣也。
B.湯之問棘也是已。
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D.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B本题主要是考查对“是”的语法功能的理解把握。
“是”是一个指示代词,意思相当于“此(这),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或谓语。
“是”在句中有复指前面所述事情的作用。
A项“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C、D两项的“是”用来复指前面提到的事,B项的“是”字用作谓语,“湯之問棘”是主语。
古代汉语(00536)2018 年 4 月真题及答案解析1、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A、大莫灾獲B、眉亦名歡C、其刃息逐D、向日哀佞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A 选项的结构类型分别是象形、会意、会意、形声。
B 选项的结构类型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C 选项的结构类型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会意。
D 选项的结构类型分别是象形、象形、形声、会意。
2、下列各组字中,义符相同的一组是()A、溪谿B、游遊C、猶猷D、腾勝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A 选项中溪(从氵、奚声),谿(从水,奚声)。
B 选项中游(从?,汓聲),遊(从?、汓聲)。
C 选项中猶(从犬,酋聲),猷(从犬,酋聲)。
D 选项中腾(从马,朕( zhèn)声),勝(从力,朕聲)。
3、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A、共——供B、村——邨C、管——館D、咳——孩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A 选项属于分化关系,“共”原本指共同、供给等四个意义,由于共的意义过多,会造成表义的模糊,后来人们造出了“供”来承担供给的意义。
共是源字,供是分化字。
B 选项是一对异体字。
C 选项是一对通假字。
D 选项原本是一对异体字,后来发生分化,成为了完全不同的两个字。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字关系的一句是()A、王如知此,則(毋)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B、北(溟)有魚,其名曰鲲。
C、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
D、寡助之至,親戚(叛)之。
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异体字是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麤同“粗”,它们的音义相同,职能相同。
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通假字关系的一句是()A、堯舜(肢)解人,從何軀始?B、小(智)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古代汉语导言教学目标:讲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介绍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1 )基础理论课——理论性(体现在通论);( 2 )工具课——实践性(体现在文献阅读)。
在本科学习中,二者是相融汇贯通的。
学习文选时要运用通论知论,学习通论时要结合文选语料。
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 (1) 文言文; (2) 古白话。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
内容包括两大方面:( 1 )原始文献材料,即文选;( 2 )有关语言文字规律的理论,即通论。
上古汉语书面语言,是用汉字记录、保存下来的。
要读懂古汉语,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的词,而词是用汉字记录的,所以,首先要通过汉字认识词。
词有音和义两部分。
汉字有形、音、义三部分。
形是书写形体;字音,也是单音词的音;字义,与词义关系密切。
因此首先就有了学习与此相应的汉字、音韵、词汇三部分理论知识的必要。
汉字部分:古人总结的“六书”就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要了解造字的几种基本类型。
根据文字形体,按造字方法而推求它所记录的意义,就是“因形求义”。
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古文字的形体能够反映造字时的词义——本义;词的其它意义,又都跟本义有关系,是本义的引申——引申义。
字所记录的意义,如果找不到与本义的关系,那就是假借——假借义。
一个字记录意义过多,造出新字来分担其职能,就是分字分化——分化字。
音韵部分:如果文字用的是假借义,就要考求这个假借字记录的是哪个词,那就要根据声音的线索。
《古书疑义举例》中的训诂文例初探【摘要】古书文例也叫辞例、异例,是古书特殊的表达方式。
关于古书文例的阐述,当首推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以下简称《举例》),该书利用文例来训释古书的方法,提高了训释古书的准确性,同时也对后人研究训诂方法具有启示作用。
俞樾的《举例》在中国训诂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该书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在训诂学、语法学、修辞学上都有杰出的贡献,包括了传统训诂学的方方面面。
虽然由于时代的原因,不免存在一定局限,但书中运用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训诂研究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择古书文例:对文、互文、变文、省文、倒文、复文六种,试从训诂方法角度出发,阐释《举例》中如何运用文例来训释古书。
一、对文凡词性相同、结构相似的两个分句或两个词组,两两相对的字和词,意义往往相同、相对或相关的,是所谓对文。
如:《举例·卷七·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然亦有其义稍晦,致失其义解者。
《尚书·洪范篇》:“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曲直”对文,“从革”亦对文。
《汉书·外戚传》注曰:“从,因也,由也。
”盖从之义为由,故亦为因。
从革,即因革也。
金之性可因可革,谓之从革;犹木之性可曲可直,谓之“曲直”也。
人知因革,莫知从革,利用对文,可得其解矣。
二、互文互文名目繁多,《举例·卷一·参互见义例》中所谓“参互”和正文中“互言”即“互文”。
《举例》云:古人之文,有参互以见义者。
对于互文,各家理解不尽相同,这里的互文意为用近义或同义词语互相训释,或是相应部分上下文互相补充。
如《祭统篇》:“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
”郑注曰:“纯服,亦冕服也,互言之尔。
纯以见缯色,冕以著祭服。
”(9页)这里“纯服”与“冕服”互文,同义。
三、变文变文是指古人在行文或引文时有意变换字词、错综结构或更替句式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避免字面重复、结构雷同、句式呆板或最求声韵的和谐。
2010古代汉语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1.下列各组字,全部都是会意字的一组是【B】A.眉高舂B.息牧臭C.星莫从D.亦祝折题解:此题可采用分析法。
主要考察汉字的结构分析。
2.下列各组字,全部属于义符居于一角的一组是【B】A.佞贏徒B.勝脩穎C.弑旗疆D.隨賴衷题解:此题可采用分析法。
主要考察形声字的结构分析。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假借字的一句是【C】A.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
B.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
C.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於旦,請敬易之。
D.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题解:此题可采用分析法和排除法。
主要考察古书的用字,重点考察本字与假借字的关系。
4.下列各组字,属于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D】A.污——汙B.秋——秌C.達——达D.岳——嶽题解:此题可采用分析法和排除法。
主要考察古书的用字,重点考察异体字的类型。
5.“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中的“親戚”词义发展成今义,词义变化属于【A】A.词义范围缩小B.词义范围扩大C.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D.词义感情色彩由贬义变为褒义题解:此题可采用分析法。
主要考察词义发展变化的类型。
6.下列各组词中,全部属于双声联绵词的一组是【D】A.饑饉伶俐仓促B.玄黃憔悴从容C.狐狸参差忐忑D.流连踌躇仿佛题解:此题可采用分析法。
主要考察连绵词的类型。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复合词的一句是【D】A.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B.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
”C.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高,法令無常。
D.且陛下春秋..题解:此题可采用分析法。
主要考察连绵词的类型。
古汉语词的构成,双音短语和复合词的差异。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B】A.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B.執事不以釁鼓,使歸即.戮,君之惠也。
《古代汉语》梳理导言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语课的性质:(1)基础理论课——理论性(体现在通论);(2)工具课——实践性(体现在文献阅读)。
在本科学习中,二者是相融汇贯通的。
学习文选时要运用通论知论,学习通论时要结合文选语料。
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1) 文言文;(2)古白话。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
内容包括两大方面:(1)原始文献材料,即文选;(2)有关语言文字规律的理论,即通论。
上古汉语书面语言,是用汉字记录、保存下来的。
要读懂古汉语,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的词,而词是用汉字记录的,所以,首先要通过汉字认识词。
词有音和义两部分。
汉字有形、音、义三部分。
形是书写形体;字音,也是单音词的音;字义,与词义关系密切。
因此首先就有了学习与此相应的汉字、音韵、词汇三部分理论知识的必要。
汉字部分:古人总结的“六书”就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要了解造字的几种基本类型。
根据文字形体,按造字方法而推求它所记录的意义,就是“因形求义”。
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古文字的形体能够反映造字时的词义——本义;词的其它意义,又都跟本义有关系,是本义的引申——引申义。
字所记录的意义,如果找不到与本义的关系,那就是假借——假借义。
一个字记录意义过多,造出新字来分担其职能,就是分字分化——分化字。
音韵部分:如果文字用的是假借义,就要考求这个假借字记录的是哪个词,那就要根据声音的线索。
同源词的系联,理解古诗的押韵、韵律,也需要语音知识。
古代的语音与现在的语音不同,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同一时期的各个方音也不同。
所以,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就要有古音学知识。
而作为对语音史的研究,本身也是语言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词汇方面:汉字一章涉及意义问题,词汇一章也涉及意义问题,因为在古汉语中,字与词既有区别而又关系密切。
2018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古代汉语试卷(课程代码00536)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部分选择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组字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A.大莫灾獲B.眉亦名歡C.其刃息逐D.向日哀佞2.下列各组字中,义符相同的一组是【】A.溪谿B.游遊C.猶猷D.騰勝3.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A.共一供B.村一邨C.管一館D.咳一孩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字关系的一句是【】A.王如知此,則無.(毋)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B.北冥.(溟)有魚,其名曰鲲。
C.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麤.(粗)。
D.寡助之至,親戚畔.(叛)之。
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通假字关系的一句是【】A.堯舜支.(肢)解人,從何軀始?B.小知.(智)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於牀.(床)下。
D.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又)五日而後反。
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A.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B.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C.今有一人,人人園圃..,竊其桃李。
D.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義。
7.下列句中的“亡“与“亡不越竟,反不討贼”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句是【】A.此亡秦之續耳。
竊爲大王不取也!B.湯有七年之早,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C.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
D.離桓之罪,以亡於楚。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色彩褒贬差异的一句是【】A.厲王虐,國人謗.王。
B.故子.生三月則父名之。
C.匪来貿絲,来即.我謀。
D.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古代汉语自考题模拟6(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本無其字,依聲託事”解释的汉字结构类型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指事B 轉注C 假借D 會意分值: 1答案:C2.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______ SSS_SINGLE_SELA 月上圓飄B 子休問刃C 衆旦編樹D 臭從婆材分值: 1答案:B[考点]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的掌握运用。
B项“子”是象形字;“休”是会意字,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問”是形声字,从口、门声;“刃”是指事字,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
A 项“月”是象形字;“上”是指事字;“圓”是形声字,从口、员声;“飄”是形声字,从风、票声。
C项“泉”是会意字,从三人;“旦”是指事字,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編”是形声宇,从糸、扁声;“樹”是形声字,从木、封声。
D项“臭”是会意字,从自从犬;“從”是会意字,从二人相随;“婆”是形声字。
从女、波声;“材”是形声字,从木、才声,3.下列各句中,“亡”用本义的一句是______A.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
B.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C.亡之!命矣夫!D.人皆有兄弟,我亡。
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A[考点]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亡”的本义和引申义的理解运用。
“亡”的本义是逃跑。
A项中“亡”字的意思是“逃跑”,使用的是本义。
B项中“亡”字的意思是“灭亡”。
C项中“亡”字的意思是“死”。
D项中“亡”通“无”,没有。
B、C项皆用的是“亡”的引申义。
4.下列各项中,不是异体字的一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柏—栢B 冰—氷C 床—牀D 置—寘分值: 1答案:D[考点]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异体字的掌握运用。
D项置—宾只是在“放置”义上相通,但是在其他意义上,二者不能换用,二者不是异体字。
古代汉语自考题-3(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下列选项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______A.南冥者,天池也。
B.夫戰,勇氣也。
C.南方有烏焉,名曰蒙鳩。
D.蟹六跪而二螯。
(分数:1.00)A.B.C.D.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判断句的理解把握。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的一类句子。
判断句的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语+谓语;主语+谓语+“也”;主语+“者”,谓语;主语+“者”,谓语+“也”。
D项中“蟹六跪而二螯”是用“而”连接的两个并列的名词性偏正词组,充当“蟹”的谓语,但这个谓语是描写主语的,不表示判断,因此不是判断句。
2.下列各句中,是被动句的一项是______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B.君子創業垂統,爲可繼也。
C.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D.業精於勤,荒於嬉。
(分数:1.00)A.B.C. √D.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被动句的理解把握。
C项是用“见……于……”的结构来表示被动的,A、B、D均不是。
3.下列选项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______A.卻克傷於矢。
B.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C.潁考叔爲潁谷封人。
D.身死人手,爲天下笑者,何也?(分数:1.00)A.B.C. √D.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被动句的理解把握。
C项属于叙述句。
4.下列选项中,“是”用作谓语的一项是______A.是社稷之臣也。
B.湯之問棘也是已。
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D.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分数:1.00)A.B. √C.D.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是”的语法功能的理解把握。
“是”是一个指示代词,意思相当于“此(这),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或谓语。
“是”在句中有复指前面所述事情的作用。
A项“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C、D两项的“是”用来复指前面提到的事,B项的“是”字用作谓语,“湯之問棘”是主语。
1310-全国-古代汉语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下列各组字,全都是指事字的一组是()(1分)A:高亦心B:厷止力C:上血刃D:末下甘2、“斗”本义是“酌酒的器皿”,引申指“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类型是()(1分) A:动静关系B:时空关系C:礼俗关系D:相似关系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1分)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B:至杀不辜人也,祂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羲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C: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D: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皆是水。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1分)A: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覆:覆盖)B: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惮:怨恨)C: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
(货:财物)D: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来:前往)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意义的变化属于广度宽窄差异的一句是()(1分)A: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6、下列句中,用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1分)A: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方术不用,为人所疑。
D:业精於勤,荒於嬉。
7、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用通假字的一句是()(1分)A:天下之民皆引領望之矣。
B: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
C: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
D: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
8、下列句中,含有名词使动用法的一句是()(1分)A:将不腾其忿而蚁附之。
B:而後乃今将图南。
C:築室百堵,西南其户。
D:天雨雪,武卧啮雪。
9、下列句中,“而”连接主语和谓语的一句是()(1分)A: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
B:相鼠有皮,人而无义。
C:顺流而东行,至於北海。
D: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10、下列句中,“为”是介词的一句是()(1分)A:夫执舆者为谁B: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C: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1分)A: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古书的雅称
古书是指在古代所创作的书籍,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载、文化的传承、智慧的积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由于印刷技术的
不发达,古书的传承主要依靠手抄本的方式,因此古书的珍贵性和稀
缺性更加凸显。
为了表达对古书的尊重和敬意,人们给古书起了许多
雅称。
古书的雅称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典籍”、“经典”、“经书”、“经典之作”、“经典之宝”等。
这些雅称都体现了古书的重要性和
价值,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
古书
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学、文化和艺术,它们不仅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书的雅称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比如“金石之言”、“石经”、
“石刻”等。
这些雅称主要是针对一些刻在石头上的古书,这些石刻
经过岁月的洗礼,历经千年,仍然保存完好,成为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石刻上刻着的文字,记录了古代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是人类文
明的重要见证。
除了以上的雅称,古书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称呼,比如“帛书”、
“竹简”、“木简”等。
这些称呼主要是针对古代的书写材料,帛书
是用丝绸制成的书籍,竹简和木简则是用竹子和木头制成的书籍。
这些书籍虽然材质不同,但都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古书的雅称是对古书的一种尊重和敬意,它们体现了人们对古代智慧和文化的重视,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传承和保护。
古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文化,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开拓智慧的重要渠道。
我们应该珍惜古书,尊重古书,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