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卫星跟踪监控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2
海洋船舶北斗定位导航系统解决方案华云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10月目录一、综述 (4)二、系统解决方案 (5)(一)设计目标与原则 (5)1.设计目标 (5)2.设计原则 (6)(二)总体方案设计 (6)1. 卫星导航运营中心 (7)2. 岸端监控中心 (8)3. 船载北斗定位导航终端 (8)(三)岸端监控中心功能设计 (9)1.岸船信息互通 (9)2.位置监控 (9)3.应急调度 (9)4.船舶报警 (10)5.增值信息服务 (11)6.系统管理 (11)7.系统接口 (12)(四)船载北斗定位导航终端 (13)1.主要特点 (14)2.终端功能 (14)3.主要性能指标 (19)(五)硬件环境要求 (20)1. 主机存储 (20)2. 网络 (21)3. 系统支撑软件 (21)三、系统造价 (23)(一)概算一(终端含屏及本地导航) (24)(二)概算二(终端不含屏) (25)一、综述最古老的航海导航的方法是罗盘和星历导航,人类通过观察星座的位置变化来确定自己的方位;最早的导航仪是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后来发展成一直为人类广泛应用的磁罗经。
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里,人类通过综合利用星历知识、指南针和航海表来进行导航和定位。
卫星技术应用于海上导航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Transit,但是它有不连续导航、定位的时间间隔不稳定等缺点。
GPS系统的出现克服了Transit系统的局限性,而且提高了定位精度、可进行连续的导航、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取代了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在航海导航中发挥了划时代的作用。
2000年我国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截至2012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功发射16颗卫星,并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
目前在北京、郑州、西安、乌鲁木齐等地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精度可达7米,在东盟国家等低纬度地区,定位精度可达到5米左右。
随着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以及在技术以及管理上的诸多创新,北斗卫星导航精度有望继续提高。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1. 引言1.1 引言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为海事行业提供宽带通信服务的技术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涵盖了船舶通讯、船舶监控、船舶安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技术特点、应用场景、技术发展趋势、卫星通信系统的优势和海事行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其应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事行业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通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海事行业的需求,因此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应运而生。
这种系统采用卫星技术,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具有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能够保障海事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将会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功能,满足海事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海事行业将更加依赖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学习和了解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2. 正文2.1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1. 高速传输: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拥有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可以实现海事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
2. 全球覆盖: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无论船只在何处,都可以进行联络和数据传输。
3. 高可靠性: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即使在恶劣海况下,仍能保持稳定的通信连接。
4. 多样化的服务: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包括语音通话、数据传输、视频会议等,满足海事行业的不同需求。
5. 高安全性: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保障通信内容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攻击。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是高速传输、全球覆盖、高可靠性、多样化的服务和高安全性,这些特点使得该系统在海事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为海事工作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北京米波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目录1 系统概述 11.1 INMARSAT发展背景 (1)1.2 INMARSAT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1)1.3 INMARSAT的应用 (2)1.4 INMARSAT通信体制和技术参数 (2)1.4.1 通信体制 (2)1.4.2 频率范围 (2)1.4.3 调制方式 (3)1.4.4 编码方式 (3)2 INMARSAT系统的构成 32.1 空间段 (3)2.2 地面段 (5)2.2.1 卫星控制中心(SCC) (6)2.2.2 网络控制中心(NCC) (6)2.2.3跟踪遥测指控站(TT&C) (6)2.2.4 网络协调站(NCS) (6)2.2.5 地面关口站(LES) (6)3 INMARSAT系统的移动终端73.1 INMARSAT-B (8)3.2 INMARSAT-C (8)3.3 INMARSAT-M (9)3.4 INMARSAT Mini-M系统 (10)3.5 INMARSAT-Aero (10)3.6 INMARSAT-F (11)3.7 BGAN终端 (12)3.8 ISATPHONE终端 (13)1 系统概述1.1 INMARSAT发展背景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简称INMARSAT,于正式成立,成员国由当时的28个已发展到目前的近百个,INMARSAT总部设在伦敦,主要负责操作、管理、经营INMARSAT系统的政府间合作机构。
现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为海、陆、空用户提供全球移动卫星公众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业务的国际组织。
INMARSAT卫星通信最初只提供海上通信业务,它向广大的海上用户提供遇险呼叫、紧急安全通信、电话、用户电报、传真、各种数据传输、无线电导航等二十余种通信业务。
1982年开始提供全球海事卫星通信服务。
随着新技术的开发,1985年10月,INMARSAT大会通过了INMARSAT公约和业务协定的修正案,决定把航空通信纳入业务之内。
AIS系统介绍资料
AIS(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System),自动识别系统,是由国
际海事组织(IMO)为海上船只提供的一种可以自动鉴别、定位和跟踪另
外一艘船只的电子通信系统。
它使用VHF电台信号发射的短暂的数据包来
实现这个功能。
AIS于2002年作为IMO的国际法规,要求特定船只进行
使用,以确保海上航行安全。
AIS的主要功能是实时传输有关船只识别、航行数据、货物状况、时
间和日期等信息,为航行者提供航行信息和安全警示服务。
AIS采用VHF
收发信器技术,将船只位置和航行信息,实时广播到接收机,因此能够准
确及时地定位船只,提高航行安全性。
AIS由一台发射机,一台接收机,以及一个海图显示器组成。
AIS发
射机安装在船只上,每隔2分钟发射一条帧。
帧中包含船只的位置、航向、速度、船只的型号、船只的状态、驾驶员的信息等。
AIS接收机安装在船
舶上,接收其他所有发射机所发出的信号,并将信息显示到海图显示器上。
通过AIS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其他船只的安全信息,如船只位置、航向、
速度等信息,以及船只的性质,如渔船、油轮、货轮等。
海事卫星系统介绍海事卫星系统(MSS)是一种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和地面设备集成的系统,用于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海上通信、监测、导航和应急救援等服务。
海事卫星系统通过与卫星通信网络连接,向海上船舶和海岸站提供高质量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能力,为海上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海上安全等海事活动提供支持,并提供应急求助功能。
一、海事卫星系统的重要性海事卫星系统在现代海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提供了高质量和可靠的海上通信能力,使得船舶在海上的通信不再受到位置限制。
其次,海上通信可以通过海事卫星系统与地面通信网络相连接,实现海上与陆地之间的信息互通,提高海上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海事卫星系统还具备全球范围的监测和导航功能,可以实时跟踪和监控船只的位置和状态,并提供海图、气象、水深等相关信息,为海事活动提供支持。
最重要的是,海事卫星系统具备应急救援功能,可以及时响应船舶的求助信号,并提供相关救援服务,保障海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二、海事卫星系统的组成1.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是整个海事卫星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由一组多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一组低轨道(LEO)卫星组成。
GEO卫星通常通过地球上的地面站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具备广覆盖范围和高带宽的特点;而LEO卫星则通过多颗卫星之间的卫星通信链路以及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链路,实现广域覆盖以及快速的数据传输能力。
2.地面设备:地面设备是卫星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地面站和相关硬件设备。
地面站负责与卫星进行通信,并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地面设备的功能除了通信,还包括数据处理和存储、网络管理和安全等功能。
3.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是海事卫星系统中最终用户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船舶终端设备和海岸站终端设备。
船舶终端设备通常安装在船只上,用于与地面通信网络以及其他船舶进行通信,同时还具备导航、监控和紧急救援等功能。
海岸站终端设备通常安装在海岸站上,用于与船舶进行通信、监测和导航,同时也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陆地和其他船舶的请求。
海运船舶的货物追踪与监控系统海洋运输一直以来都扮演着全球贸易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及时交付,海运船舶的货物追踪与监控系统不可或缺。
这样的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船舶位置、货物状态以及提供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整个供应链变得更加高效。
一、船舶位置追踪与定位系统海洋是无垠的,而在如此广阔的水域中准确追踪船只的位置就显得至关重要。
船舶位置追踪与定位系统通过使用卫星定位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准确定位船舶的位置。
这样的系统不仅提供给航运公司实时的船只位置信息,也允许货主或客户在物流过程中根据需要查看货物当前所在位置。
二、货物状态监测与控制系统海运过程中,货物的状态监测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货物的易损性以及海上运输的特殊条件使得监测与控制系统更加必要。
这些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货物的温度、湿度、震动等关键指标,并将数据传回到陆地上的监控中心。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货物的安全。
三、信息共享平台为了实现货物追踪与监控系统的高效运作,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尤为重要。
这种平台可以将船舶、货主、物流公司以及其他相关方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度协同的环境。
通过这个平台,参与者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方式实时共享货物、航线以及船舶等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协调和决策。
四、提高供应链效率良好的货物追踪与监控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首先,通过实时追踪货物位置,可以更好地安排运输计划,避免延误和损失。
其次,通过监控货物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从而减少货物损坏的风险。
此外,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还可以缩短交流和决策的时间,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在当前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海洋运输所承载的货物量越来越庞大,而货物追踪与监控系统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船舶位置追踪、货物状态监测与控制等功能,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安全性。
海洋船舶北斗定位导航系统解决方案华云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10月目录一、综述 (5)二、系统解决方案 (6)(一)设计目标与原则 (6)1。
设计目标 (6)2。
设计原则 (7)(二)总体方案设计 (7)1。
卫星导航运营中心 (8)2. 岸端监控中心 (9)3。
船载北斗定位导航终端 (9)(三)岸端监控中心功能设计 (10)1.岸船信息互通 (10)2.位置监控 (10)3。
应急调度 (10)4。
船舶报警 (11)5.增值信息服务 (12)6.系统管理 (12)7。
系统接口 (13)(四)船载北斗定位导航终端 (14)1。
主要特点 (15)2。
终端功能 (15)3。
主要性能指标 (20)(五)硬件环境要求 (21)1。
主机存储 (21)2。
网络 (22)3。
系统支撑软件 (22)三、系统造价 (24)(一)概算一(终端含屏及本地导航) (25)(二)概算二(终端不含屏) (27)一、综述最古老的航海导航的方法是罗盘和星历导航,人类通过观察星座的位置变化来确定自己的方位;最早的导航仪是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后来发展成一直为人类广泛应用的磁罗经。
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里,人类通过综合利用星历知识、指南针和航海表来进行导航和定位。
卫星技术应用于海上导航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Transit,但是它有不连续导航、定位的时间间隔不稳定等缺点。
GPS系统的出现克服了Transit系统的局限性,而且提高了定位精度、可进行连续的导航、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取代了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在航海导航中发挥了划时代的作用.2000年我国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截至2012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功发射16颗卫星,并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
目前在北京、郑州、西安、乌鲁木齐等地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精度可达7米,在东盟国家等低纬度地区,定位精度可达到5米左右。
随着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以及在技术以及管理上的诸多创新,北斗卫星导航精度有望继续提高。
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系统(LRIT)部海事局计基处【摘要】@@ 2009年9月30日,国家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LRIT)数据中心正式启用.通过该数据中心,不仅可以查到所有中国籍船舶的身份和实时位置信息,还能对靠近中国海岸线的外国船舶进行身份和实时位置查询.【期刊名称】《中国海事》【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2页(P17-18)【作者】部海事局计基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09年9月30日,国家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LRIT)数据中心正式启用。
通过该数据中心,不仅可以查到所有中国籍船舶的身份和实时位置信息,还能对靠近中国海岸线的外国船舶进行身份和实时位置查询。
LRIT英文全称是Long Range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LRIT系统是船舶通过海事通讯卫星将船舶LRIT信息经卫星地面站,通信服务提供商(简称“CSP”)、应用服务提供商(简称“ASP”)发送到船旗国LRIT数据中心,并在国际上通过国际数据交换所(简称“IDE”)进行LRIT信息交换的系统。
一、建设背景2006年5月,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MSC)第81次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1974年SOLAS国际公约修正案,增加了强制实施LRIT的相关内容,LRIT实施时间是2009年6月30日。
为了加强全球范围内缔约国沿海、港口安全和船舶搜救,SOLAS公约第V章要求从事国际航行的客轮、3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和海上移动平台,都必须强制实施船舶的远程识别和跟踪系统。
修正案要求,各缔约国须于2008年12月31日(后延至2009年6月30日)前建立LRIT国家数据中心,或者加入其他国家数据中心,以便向其他缔约国提供本国船舶的LRIT信息,否则船舶将在港口国被滞留。
为了履行SOLAS公约的要求,保护我国航运利益和我国船舶的敏感信息,从国家战略安全的角度考虑,原交通部在2007年向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我国LRIT国家数据中心的请示,得到了国务院批准。
GMDSS、AIS、北斗系统关系和作用一、GMDSS系统基本概念GMDSS是Globlemaitime Distressand Safety Sistem的缩写,即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
该系统是国际海事组织(IMO)改善旧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搜救程序,并用来进一步完善海上常规通信的一整套综合系统。
该系统自1992年2月1日起实施,它的主要功能是:保障遇险船舶能够使用多种手段及时、可靠地发出报警,并被搜救部门和其它船舶收到;保证畅通的搜救协调通信及救助现场通信;提供各种方式和手段预防海难事故的发生;为日常的公众通信服务;以及在航行时提供驾驶台的通信服务等。
1999年2月1日以后,所有国际航行和国内沿海航行船舶均应配备符合GMDSS系统所要求的设备。
实现GMDSS功能的设备包括卫星船站、数字选择呼叫终端(DSC)、窄带直接印字电报装置(NBDP)、中高频、甚高频遇险通信系统、海上安全报文播发系统及其接收设备(NAVTEX)、应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双向无线电话等。
数字选择性呼叫终端(DSC)数字选择性呼叫终端设备(DSC)必须是与中频、高频、甚高频收发信机结合起来使用,是MF/HF/VHF通信设备的一种终端,它具备遇险报警、遇险确认和遇险转播的功能,同时也具有选择性呼叫、值班守听和船舶查询等功能,DSC 有三种类型,目前我们在渔业船舶配备的是:B型设备:是一种简化设备,适用于中小型船舶装载要求,仅用于VHF和MF波段;C型设备:在VHF设备上附加一个DSC编解码器,工作在VHF70频道上,专用于发射/接受遇险报警。
二、GMDSS系统的法规要求和功能(一)GMDSS系统的法规要求我国根据《1977年国际渔船安全公约》的《1993年协议书》规定:对等于、大于和小于45米在A1、A2、A3、A4不同航区航行的船舶,安全通信设备的配备均有不同要求。
我国渔业船舶的配备在《渔业船舶法定检验规则》已有明确规定。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北京米波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目录1 系统概述 11.1 INMARSAT发展背景 (1)1.2 INMARSAT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1)1.3 INMARSAT的应用 (2)1.4 INMARSAT通信体制和技术参数 (2)1.4.1 通信体制 (2)1.4.2 频率范围 (2)1.4.3 调制方式 (3)1.4.4 编码方式 (3)2 INMARSAT系统的构成 32.1 空间段 (3)2.2 地面段 (5)2.2.1 卫星控制中心(SCC) (6)2.2.2 网络控制中心(NCC) (6)2.2.3跟踪遥测指控站(TT&C) (6)2.2.4 网络协调站(NCS) (6)2.2.5 地面关口站(LES) (6)3 INMARSAT系统的移动终端73.1 INMARSAT-B (8)3.2 INMARSAT-C (8)3.3 INMARSAT-M (9)3.4 INMARSAT Mini-M系统 (10)3.5 INMARSAT-Aero (10)3.6 INMARSAT-F (11)3.7 BGAN终端 (12)3.8 ISATPHONE终端 (13)1 系统概述1.1 INMARSAT发展背景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简称INMARSAT,于正式成立,成员国由当时的28个已发展到目前的近百个,INMARSAT总部设在伦敦,主要负责操作、管理、经营INMARSAT系统的政府间合作机构。
现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为海、陆、空用户提供全球移动卫星公众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业务的国际组织。
INMARSAT卫星通信最初只提供海上通信业务,它向广大的海上用户提供遇险呼叫、紧急安全通信、电话、用户电报、传真、各种数据传输、无线电导航等二十余种通信业务。
1982年开始提供全球海事卫星通信服务。
随着新技术的开发,1985年10月,INMARSAT大会通过了INMARSAT公约和业务协定的修正案,决定把航空通信纳入业务之内。
海事卫星通信设备使用说明第一章海事卫星通信设备概述 (2)1.1 设备简介 (2)1.2 设备功能 (3)第二章设备安装与调试 (3)2.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3)2.2 设备安装流程 (4)2.3 设备调试方法 (4)第三章设备操作与使用 (5)3.1 设备启动与关闭 (5)3.1.1 设备启动 (5)3.1.2 设备关闭 (5)3.2 基本操作指南 (5)3.3 通信功能使用 (5)第四章通信管理与维护 (6)4.1 通信连接管理 (6)4.2 设备维护与保养 (6)4.3 故障处理 (7)第五章信号与网络优化 (7)5.1 信号检测与调整 (7)5.1.1 信号检测原理 (7)5.1.2 信号调整方法 (7)5.2 网络优化策略 (8)5.2.1 网络评估与规划 (8)5.2.2 网络优化实施 (8)5.2.3 网络优化监测与维护 (8)第六章安全与防护 (9)6.1 设备安全措施 (9)6.1.1 设备选购与验收 (9)6.1.2 设备安装与调试 (9)6.1.3 设备维护与保养 (9)6.1.4 设备操作与培训 (9)6.2 防护措施 (9)6.2.1 个人防护 (9)6.2.2 环境防护 (9)6.2.3 设备防护 (10)6.2.4 电气防护 (10)6.2.5 应急处理 (10)第七章通信协议与标准 (10)7.1 通信协议概述 (10)7.2 国际标准简介 (10)第八章设备功能与指标 (11)8.1 设备功能指标 (11)8.2 测试方法与标准 (12)第九章应急通信与救援 (12)9.1 应急通信操作 (12)9.2 救援通信协调 (13)第十章设备升级与更新 (13)10.1 升级流程与注意事项 (14)10.1.1 升级前的准备工作 (14)10.1.2 升级流程 (14)10.1.3 升级注意事项 (14)10.2 更新策略与实施 (14)10.2.1 更新策略 (14)10.2.2 更新实施 (15)第十一章用户培训与支持 (15)11.1 培训内容与方式 (15)11.1.1 培训内容 (15)11.1.2 培训方式 (15)11.2 技术支持与咨询 (16)11.2.1 技术支持 (16)11.2.2 咨询服务 (16)第十二章附件与附录 (16)12.1 附件清单 (16)12.2 附录说明 (17)第一章海事卫星通信设备概述1.1 设备简介海事卫星通信设备是现代航海通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船舶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全球通信手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事领域的应用研究宋强【期刊名称】《《中国海事》》【年(卷),期】2019(000)010【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北斗; 海事; 前景; 建议【作者】宋强【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局大连 1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98.7近年来我国航运业飞速发展,在拉动经济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的同时,也给海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船舶数量不断增多和水域通航密度不断加大,海上遇险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海事监管与搜救水平和航海保障力度是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北斗系统的特点,探究北斗系统在海事领域的应用。
一、北斗系统简介(一)北斗系统的基本信息和发展历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包括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和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本文中统一采用北斗系统的表示[1]。
北斗系统的建设规划采取了“三步走”的战略,实施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建设:第一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第二步,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3];第三步,建成全球导航系统。
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18年11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2018年12月27日,我国宣布自主研发的北斗三号卫星系统基本完成三号系统组网,开始提供全球定位服务,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的组网。
2019年4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二十颗组网卫星;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二号系统第四颗备份卫星。
海事卫星跟踪监控系统
领先的Inmarsat D+ 卫星终端,在网络内有超过 80,000 个终端在使用。
瑞丰通讯公司提供高效的、稳定的移动资产管理系统。
瑞丰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可以降低保险费、减少作业成本、提高操作性能、应用于政府(如国土防卫)等。
主要应用于:
●海事:渔船和商船的位置报告、资产跟踪、供应链管理、渔船航线监控;
●陆地交通:交通物流、道路和铁路轨迹管理、安全监控、供应链管理;
●公用设施:远程监控、工业场所的控制;
●石油天然气:管线控制、流量控制系统;
●人身安全:单独工人、路线安全监控。
系统工作:在每个资产上安装卫星终端,通讯是基于全球卫星网络传输到地面站。
在地面站, 抛物面天线的电台频率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报文格式,以专线方式传输到中央数据中心的报文处理系统。
用户使用个人电脑或工作站,通过互联网或专线方式与远程卫星终端之间收发报文。
通讯链路:卫星终端=>Inmarsat卫星=>地面站=>跟踪中心平台=>客户端
卫星覆盖图:
卫星终端通过新的Inmarsat I3和I4卫星网络及安全可靠的Inmarsat D+网络进行通讯。
终端根据所在GPS位置自动寻找最合适的卫星。
瑞丰的解决方案基于资产位置数据开发了许多不同的数据应用,例如:
●控制汽车引擎开/关,改善后勤管理,省车省油并减少保养成本;
●拖车与牵引车分开;
●汽车离开停车场或指定位置;
●汽车到达目的地;
●随时准确地找到集装箱的位置;
●地区防护和tempo﹣fences,远程人员可知道是否有车辆进入未许可的区域或在限
制时间内进出;
●加强安全性:车辆可安装应急按钮,传送报警位置信息;
●指令可发给远程的终端,发出警报、启动电子锁、关闭燃料供应等各种功能;
●发生抢劫或绑架后采取快速反应措施,营救海外人员,最大可能减少损失;
●加强对恐怖活动的防范措施,对危险物品(如核燃料棒/废料、军用品、化学品
等)的运输进行跟踪监控;
●可配置温度传感器:运输易腐坏变质的货品,监测装载的温度,及时处理。
可减少
浪费,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