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生物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种群的特征【目标导航】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问题导学】【目标一】回忆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
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D、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目标二】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特征主要有和。
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研究:(1)(2)(3)(4)二、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密度是指中的个体数,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
调查方法:法和法。
样方法(1)含义:(2)适用范围:(3)常用的样方法:法和法。
(4)举例:例一:如下图如果要调查面积为100m 草地中某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法。
步骤如下:例2: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
那么,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单位:只/hm2)?标志重捕法(1)含义:(2)计算公式:(3)适用范围:(4)举例:例: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只/公顷。
2、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出生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3)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3、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3)意义:是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密的重要因素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一)年龄组成。
(1)概念:(2)类型: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种群的特征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我国的青海省的鸟岛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斑头雁等珍稀鸟类的,根据以往所学请分析:(1)鸟岛上的全部斑头雁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种群。
(2)经过多年的保护,斑头雁的数量逐渐增多,主要是因为人为保护提高了出生率,降低了死亡率。
(3)夏季和冬季,鸟岛上的鸟类数量差别很大,这主要是因为鸟类有迁徙行为。
(4)斑头雁中有老雁,有小雁,说明该种群是由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的。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斑头雁的雌雄比例应为1∶1。
课堂导入教师展示南极企鹅种群图片,吟诵诗歌:冰原、寒风、企鹅,从个体到种群,从种群到群落。
无不揭示一个原理——整体不是部分叠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看来生物的整体具备个体所不具有的特征,今天我们来学习种群的特征。
探究点一种群与种群密度种群与种群密度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重要概念,请阅读教材P60~62,结合提供的材料完成下面的思考。
1.种群的概念(1)像图1鲤鱼和图2长江豚一样,都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能够自由交配繁殖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可以称为一个种群。
(2)试判断下列各项所述是否是种群,并说明理由。
①长江中所有的鱼(×)理由:鱼的种类很多,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
②长江中所有的成年青蛙(×)理由:还应包括幼年和老年个体。
③长江和黄河中的鲤鱼(×)理由:不在同一个自然区域。
(3)根据以上推断,种群是不是同种生物个体的简单集合?请说明理由。
答案不是。
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其是由个体组成,但并非是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二者间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判断下列各项中,属于长江鲤鱼个体具有的特征的是①③⑦,属于长江鲤鱼种群具有的特征的是②④⑤⑥⑧。
①性别②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③出生日期④年龄组成⑤出生率和死亡率⑥性别比例⑦体重⑧空间特征(5)下图表示个体、种群、物种之间的关系,请判断A、B、C的名称。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1.实验原理:用取样法或取样法,对草地(自确定)双子叶植物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2.目的要求(1)掌握初步辨别单子哪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方法。
(2)。
3.材料用具4.实验步骤:(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2)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确定的调查时间:;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你在小组内的分工是。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3)能够表达出教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二、学习过程(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1、回忆初中知识,种群的概念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2、种群的基本特征: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你能简单说明原因吗?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思考完成: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它又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其中样方法适于调查哪些生物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生物的特点是2、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三):探究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简单说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不同点:2、想一想本实验要用到哪些工具和用具3、用样方法进行本实验的基本原则是4、根据实际情况你要调查的双子叶植物是,用怎样的取样方式样方的面积是,你在小组内的工作分工是。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编号:no. 11 编写时间:2011.10. 9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书写完成教师评价:《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编写人:刘洋审核人:罗树坤审批人:【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交流研讨与教师答疑完成导学案。
2、熟读教材,对有疑惑的地方用笔做上标记,课上小组研讨解决。
【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说明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2、掌握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3、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
【学习重难点】种群的特征。
【预习案】预习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种群密度——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出生率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亡率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入率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出率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型:增长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定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衰退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性别比例(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1、说出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2、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之间关系。
【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自主学习】一、种群及其特征:1、种群: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叫做种群。
从进化的观点看,种群是的基本单位;从遗传的观点看,种群是的基本单位;从生态的观点看,种群是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2、种群的特征:自然种群一般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①数量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和、和、__________和,其中,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和分布;③遗传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基因库),以区别其他物种。
二、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或中的个体数,叫做种群密度。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逐个计数法:在调查、的种群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即和。
(2)样方(样本)法:①步骤:A.确定调查对象;B.选取样方: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样方;C.计数:数出每个样方内的;D.计算:先求出每个样方的,再求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即为该种群的。
②适用范围:常用于、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例如,植物的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的密度等。
▲合作探究一:见课本61页的“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讨论1:实地调查与本节课“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2: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密度=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第一课时)高二备课组一、种群的概念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2、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
【例1】:以下描述的是种群吗?A 、赣江和长江里的鲫鱼B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C 、池塘里所有的雄性蟾蜍D 、峨眉山上全部的藏猕猴二、种群的特征(重点) 1、种群的密度(1)概念:种群在 或 中的个体数。
(2)计算方式: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3)特点:①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在不同时期种群密度也是不同的。
(4)意义:种群的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在农林害虫的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5)调查方法①总数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②取样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大的种群,通过计数种群的一部分,估算种群的密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A .样方法(重要)① 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课本60页)【举例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课本61页) ②调查步骤:: 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确定。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计数每个样方内的该种群的数量,并记录↓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平均值 ③常用的取样方法取样法 取样法五点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方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一致。
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分,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和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④样方大小:一般以 (填形状)为宜,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 。
⑤取样时应注意的事项:a :取样的关键就是要做到 ,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
2)-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 )4)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 出生率和死亡率(主 (数量特征*入率和迁出率 (核心问题)组■成 I比例 J要)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 性别预翅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依据年龄组成)空间姓征:杂草的 范机分布 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 说出种群的特征。
2、 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基础知识学习】 一、 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例:判断下列实例能否构成种群,是的打",不是的打X 。
1) 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 3) 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 二、 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种群是最基本的数拍特征水稻的均匀分布瓢虫的集群分布 第一讲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1、 概念:种群在单位的个体数,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2、 常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法和 法。
a.样方法(1) 适用范围:植物的种群密度、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蜡虫的密度、跳蛹的密 度等。
(2) 取样关键:随机取样(3) 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P61)(注:在一个样方内进行计数,一般遵循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原则,自己画图表示)(4) 练一练: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了 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In?), 5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株。
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单 位:株/公顷,1公顷=10000m2)b.标志重捕法(1)概念:被调查种群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被标记的个数设为M), 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个数记为n,重捕到的动物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记为m),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N)。
N_ n (重捕个体数)妊的、N ------------------ XM (标记个体数)计算公式:m (重捕中标记个体数)(2)(2)适用范围: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2.类型:、、。
【合作探究】
探究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 样方法(1)概念:
(2)适用范围:适用于分布,个体,难以的生物类型估算种群的密度。
(3)方法步骤: a.确定调查对象 b.选取样方
注意: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见的取样方法有:取样法取样法
c.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做好记录
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上+夹角顶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d.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值。
种群密度=(N
1+N
2
+N
3
+N
4
+…+N
n
)/n
思考: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样方多大为宜?取样的原则是什么?常用的取样方法是什么?计数原则是什么?
例1、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了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5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株。
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单位:株/公顷,1公顷=10000m2)
2.标志重捕法(1)概念:
(2)适用范围: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3)注意事项:
a.标志方法必须不会影响动物正常的生长和活动.
b.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c.标志物持续时间不得短于研究时间.
d.被标志动物必须在种群中完全混匀.
例2、对某地段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有标志鼠15只。
求种群数量N=?
探究二、种群其它的数量特征
1、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 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 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 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 _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通过降低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3、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学习随想(二次备课)
4、举例分析性别比例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
5、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
例3、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出生率
A 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
B 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
死亡率 C该区人口迅速增长。
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
时间(年)
【巩固提高】 1.(A 级)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 )
A .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 .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 .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
D .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的棕头鸥 2.(A 级)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取决于 ( )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种群年龄结构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3.(A 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
A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 4.(A 级)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 ) A .越来越大 B .相对稳定 C .越来越小 D .绝对不变 5.(B 级)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棉铃虫中的雄性个体,则该种群的密度会 ( )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图示 增长型 幼年个体___, 老年个体___ 出生率___死亡率 种群密度会__ __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 个体__________ 出生率______死亡率,种群 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______ 衰退型
幼年个体___, 老年个体___
出生率____死亡率, 种群密度会_______
学习随想 (二次备课)
生物必修三导学案
A.明显增大B.明显减小 C.相对稳定D.先增后减
6.(A级)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显著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性别比例失调 D.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7、(B级)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
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
8、(B级)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 N= 39×34÷15
9、(B级)在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
1、N
2
、N
3
、N
4
、N
5
,
则将N
3
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0、( C 级)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据图回答:
(1)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则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依次是
(2) 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估计渔场中各种鱼的年龄组成为所示,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所示(3)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
(4)假如图丙代表的种群是某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该特别保护____(年龄段)个体。
(5)七十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如图甲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人口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政策。
【反思总结】:
学习随想(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