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联系与区别
- 格式:ppt
- 大小:12.55 MB
- 文档页数:31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
现代主义是现代工业发展、现代社会成熟的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或曰信息社会发展形成的思想结晶。
现代主义或现代派运动一词现在被固定作为一种国际倾向的综合名称,这种国际倾向出现于19世纪末期西方的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建筑和其他艺术领域,后来影响到20世纪大多数艺术的特征。
一般认为这种倾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或战后不久达到了顶峰,至于它是否仍存在或者是否已经开始了一个随后的风格的时代,则仍不能肯定。
因此,F·克莫德(FrankKermode)提出了“对现代主义两个阶段之间有益的粗略区分”,即古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前者是早期的发展,后者则是超现实主义的和后超现实主义的发展。
其他一些人,特别是在美国,例如I·哈桑(IhabHassan),L·非德勒(LeslieFiedler)等,则主张有一种鲜明的区别,一种新的后现代主义的风格,一种合唱式的、综合的乡村艺术,即“后文化”时代的产物,在这里它强调从任意艺术、反艺术、反文学、自我破坏艺术和新小说等方面来论述艺术的发展。
七十年代后期,兴起于欧洲思想界的利奥塔德——哈伯马斯(注*)之争使这场局限于北美文化艺术界的讨论带有了哲学思辩的色彩。
现代主义的生存土壤是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则是把后工业化社会作为时代背景。
后工业社会是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创造的名词,他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中用以描述20世纪后半期工业化社会中所产生的新社会结构,他认为这种结构将导致美国、日本、苏联以及西欧在21世纪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形式。
那么,是否就可以断言后工业社会只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呢?让我们继续关注。
贝尔所谓后工业社会的“轴原理”是说“理论知识的中心地位是社会革新和政策形成的根源”。
从经济方面来说其标志是由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从职业方面来说,专业和技术阶级处于优先地位;在决策方面,是创造新的“知识技术”。
论述现代设计三大流派的关系摘要:1.现代设计的概念和背景2.现代设计的三大流派:功能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3.三大流派的特点和关系4.三大流派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和启示正文:现代设计,作为当代社会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产物,旨在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娱乐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功能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大流派。
功能主义,作为现代设计的基石,强调设计应以功能为导向,追求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
功能主义认为,设计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不是追求虚华和装饰。
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设计师们致力于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成本,使设计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现代主义,起源于20 世纪初的德国包豪斯学派,强调设计应遵循理性、科学的原则,摒弃传统装饰,追求简洁、抽象的形式。
现代主义设计在视觉上具有很强的冲击力,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的运用,展现出现代科技与工业的美学特征。
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下,许多设计师开始关注新型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努力实现设计的创新与突破。
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设计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强调设计应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个性化,反对现代主义的简约、统一和理性。
后现代主义设计通过对历史、文化、社会等多元背景的融合与解构,创造出富有内涵和趣味性的作品。
在后现代主义的启发下,设计师们开始关注设计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寻求与用户的共鸣和互动。
三大流派之间的关系既有相互联系,又有相互制约。
功能主义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实用的基础,现代主义为现代设计注入了新的美学观念,后现代主义则使现代设计更加丰富和多元。
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们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灵活运用三大流派的理念,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总之,现代设计的三大流派——功能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各有特点、相互关联,共同推动着现代设计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异同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异同前言在历经威廉·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Crafts and Arts Movement)之后,20世纪西方设计领域相继出现了两大流派,即: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的不仅只是物品,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的现代主义设计过于遵循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原则,严重忽视了人们情感和审美需要,同时也改变了设计的初衷“设计是为人创造更合理的生活方式”,致使现代主义设计走向衰落。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起源于现代主义设计内部的一种逆动,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纯理性的反叛,它表达了人们对于具有人性化、人情味产品需求的心声。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在风格上是两个极端,但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
那么,到底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到底有什么异同呢?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探讨一下:一:理念知识(1)哲学上现代主义设计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后现代主义设计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2)思想上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后现代主义设计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合情性、以人为本。
(3)方法上现代主义设计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设计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4)语言上现代主义设计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装饰等于罪恶;后现代主义设计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
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
(5)形式上,反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人认为:现代主义设计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设计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两种的社会历史意义不同。
二:代表人物思想(1)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
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
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
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
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
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
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
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
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工业革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欧美等西方国家工业技术迅速发展,科技发明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原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浅谈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摘要:"现代主义"设计,主要指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德国包豪斯学派为代表的建筑设计为标志的设计。
该学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强调突破旧的传统,创造新的建筑,并反对多余的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重视建筑结构自身的结构形式美。
在包豪斯的影响下,当时的欧洲形成了造型简洁,功能合理,布局以不对称的几何形态为特点的建筑设计风格并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
后现代主义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
然而,在理论上具有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都能找到。
当代美国活跃的后现代主义者格里芬就说:“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共同的教条———即一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在人的思想意识中不断扩张、渗透,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联系。
然而后现代主义的迅猛发展并不是意味着现代主义的衰落;现代主义设计之后的设计运动,基本上都是对现代主义的修正,而不是简单的推翻和否定。
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光怪陆离,极具前卫,但设计核心内容依然是现代主义架构,只不过在外表加上一层装饰主义的外壳。
只是对现代主义形式、内容的批判,而不是对现代主义精神的挑战,是从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
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接纳了现代主义的思想,所以,在理解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弑父方式,而应该在弄清楚现代主义精神实质基础上,去深入思考他们的深层次演化、联结,才能更好的去看清楚他们的风格特征、精神内涵,发展脉络。
一、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 世纪20 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版玻璃、钢材的运用;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千年以来的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干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谈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异同摘要:本文主要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背景以及主流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对比了这两种设计风格的异同,同时论述了这两种主义水火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说现代主义是一个硬币的正面,那后现代主义就是硬币的反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现代主义的逆向继承,这两种主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关键词:建筑设计;功能;理性主义;以人为本;形式无论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都源于建筑设计。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建筑设计是为极少数贵族服务的,也只有贵族才能有财力享受这一殊荣,因为建筑设计的服务对象无非就是君王、教会和国家。
有为西方学者说的好“穷人是不配享有设计的”,设计作为一种增值服务本该就是为富人服务的。
从20年代前后开始,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股势力,掀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新建筑运动。
尽管当时这个新建筑运动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是这次运动的主流思想是与现代主义的思想非常一致的。
现代主义设计从建筑设计开始,很快便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和几乎所有的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设计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现代主义单一的设计艺术形式、单纯追求理性而忽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产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感到厌倦,越来越受到批评,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
一、什么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
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概说专业:建筑学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概说一、现代建筑(20世纪出现的各式各样风格的建筑流派的作品)1、现代主义早期建筑流派1)表现派:主要观点:主张革新、反对复古,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型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代表:德国建筑师孟德尔颂在20年代设计过一系列表现主义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19~1920年建成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2)未来派:1914年7月意大利建筑师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激烈批判了复古主义,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主要观点:艺术有破坏力和反叛精神、强调变和动产生年代: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安东尼•圣•埃利亚(意大利)3)风格派(新造型派、要素派):主要观点: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图形的组合和构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产生年代:20世纪初期代表人物:画家蒙特利安、万·陶思博、雕刻家万顿季罗,建筑师奥德、里特维德代表建筑:荷兰乌德勒支的一所住宅:a.这座住宅是相对完整的立方体;b.具体手法上,建筑被分成点线面体等几种要素的逻辑组成;c.设计者将几处墙板、屋顶板推伸出来,稍稍脱离住宅主体,形成横竖相间、错落有致、纵横穿插的造型;d.不透明的墙板和透明的大玻璃窗形成虚实对比,透明与反光的交错,造成活泼新颖的建筑造型;e.注重立面构成语言的抽象性。
住宅在内部和外部都是对其之前的所有建筑学的根本性颠覆。
这个双层住宅建在一排连栋房屋末端,但它并不试图与其相邻的建筑物相联系。
其内部并没有房间的静止堆积,而是动态的可变的开放区。
底层尚可谓传统;排列于一个中心楼梯的是厨房和三个起居室/卧室。
生活区在楼上,被作为阁楼以满足规划局的要求,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大的开放区,除了一个单独的卫生间和一个浴室。
里特维尔德曾希望将上层保持原状。
但是施罗德夫人觉得作为生活空间它应当可被用于各种形式——开放或细分。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区别现代主义设计作为除旧布新的一种文化思潮,把一代人从精英主义的睡梦中惊醒。
推崇功能主义、理性主义,顺历史潮流应运而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现代主义设计以艺术、技术、科学相结合,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
现代主义力戒虚饰,以少装饰、反装饰著称。
且把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推向极端,严重忽视了人的情感需要。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高度发达的文明在竭力满足人们渴求物质享乐的同时也在营造令人匮乏的精神世界。
于是,追求个性、满足自我,便成为抚慰与平抑人们难以企及的心灵渴望。
后现代主义正是以高情感、高技术、倡导个性化、人性化开始了对理性主义的反叛和逆动,成为与现代主义并行的一种设计风格而为大众所接受。
现代主义不是一个风格概念。
那种认为现代主义是一种风格的观念,之所以不能成立,乃是因为,不管以什么样的风格术语来界定现代主义,人们发现两者其实难于区分,或者,后者只不过是前者早已拥有的某些风格的强化或变调而已。
人们早已指出哈桑关于现代主义的那些区别性特征,根本不能成立。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一个设计运动流派,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形成于美国,很快波及到欧洲及日本,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理论基础,并由建筑领域扩散到其他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领域。
根据各种描述、争论的文章来看,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其中包括了各种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念、流派、风格特征,似乎是一个大杂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它们都是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到后工业时代的必然产物,都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反思中产生出来的,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或修正。
20世纪60年代中期,现代主义艺术在人们的喧闹声中宣告了自己使命的结束,取而代之的则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尽管强烈地否认自己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着任何的联系。
认为自己是一种全新艺术,但事实上它无法摆脱自己与现代主义艺术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尤其体现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纵观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它们以幽默#叛逆和奇思妙想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展现给我们一个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性的乐观年代。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异同前言在历经威廉·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Crafts and Arts Movement)之后,20世纪西方设计领域相继出现了两大流派,即: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
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的不仅只是物品,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观念在很大程度上的现代主义设计过于遵循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原则,严重忽视了人们情感和审美需要,同时也改变了设计的初衷“设计是为人创造更合理的生活方式”,致使现代主义设计走向衰落。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起源于现代主义设计内部的一种逆动,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纯理性的反叛,它表达了人们对于具有人性化、人情味产品需求的心声。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在风格上是两个极端,但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
那么,到底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到底有什么异同呢?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探讨一下:一:理念知识(1)哲学上现代主义设计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后现代主义设计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2)思想上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后现代主义设计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合情性、以人为本。
(3)方法上现代主义设计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设计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4)语言上现代主义设计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装饰等于罪恶;后现代主义设计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
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
(5)形式上,反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人认为:现代主义设计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设计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两种的社会历史意义不同。
二:代表人物思想(1)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1)反对设计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
倾向于幽默,满足人性的本能需要,主张以“游戏的心态”来处理作品。
(3)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产品的人文含义,主张新旧糅合,主张兼容并蓄。
(4)关注设计作品和环境的关系,认识到设计的后果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后现代主义工业设计的主要风格:①高科技风格②过渡高科技风格③极少主义风格④解构主义风格⑤微电子风格⑥“软高科技”设计风格⑦新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设计师:德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作品:贝伦斯为AEG作的标识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识之一。
电水壶贝伦斯把纯粹的几何图形与简洁而精致的装饰很好的结合起来,使这些产品具有自身的、而不是从手工艺那里借用的价值。
如电水壶,他是第一个改革产品设计使之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设计师,他设计的电水壶充分考虑了机器批量和标准化生产的特点,水壶的提梁和壶盖都可以和别的造型的水壶配件互用。
艺术成就:他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设计中基本摈弃了繁琐的装饰,强调产品的外形结构和良好的功能,他还制定了批量生产的技术复杂型产品的艺术设计方法,这些方法后来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职业手段。
他更重要的意义是影响和教育了一批新人,这一批人成为现米斯和勒·柯布西埃等总结:贝伦斯写了许多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主张对造型规律进行数学分析。
他拒绝复制则。
他的风格接近几何图形。
贝伦斯还指出,在关于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中,与艺术家所坚持的传统相比,技术更能够确定现代风格,同时通过批量生产符合审美要求的消费品可以逐渐改善人们的趣味。
技术和文化的结合是文化的新源泉,与其说它服务于生活的审美改造,不如说它服务于全民的社会利益。
因此贝伦斯在考察艺术形式时,力图表明视觉形式对于作为人类文化一部分的物质环境而形成的意义。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联系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1、来源不同:(1)十九世纪末兴起至二十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现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用人类发明的枪支弹药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的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的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
(2)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2、设计风格不同:(1)大量采用金属熔合铸型,富有工业感的质地和线条,注重实用主义和风格化的简洁设计,把局部熔合到整体中,从而达到一种不自觉、不造作的美感。
满足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要求。
(2)后现代主义家具是突破传统家具的繁琐和现代家具的单一局限,将现代与古典、抽象与细致、简单与繁琐等巧妙组合成一体。
3、代表人物不同:(1)Bauhaus作为现代主义的典范,坚决摆脱历史束缚,强调调和人为环境,主张建筑和设计应该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注重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积极采用工业时代的新材料、新结构并应用与建筑设计技术革新。
(2)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理查德·罗蒂(1931-2007)、法国的雅克·德里达(1930--2004)和让-弗郎索瓦·利奥塔(1924-1998)。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
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的区别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简介: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
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
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
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
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
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
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二、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背景: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
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
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是什么?一、现代主义建筑1、概述是指一种简约、没有装饰的建筑风格。
虽然这种风格的构想形成于20世纪初期,并有很多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及其作品有大量的推广,但是很少有现代建筑是建于20世纪上半叶。
直到二战后二十世纪中叶,最终是透过成为各种机构和公司的建筑,在西方建筑界才成为了居主导地位的建筑风格。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2、历史:1860年代后,现代建筑才开始萌芽。
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水晶宫和1889年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是现代建筑萌芽的标志。
1926年格罗庇乌斯在德国德绍(Dessau)建造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代表着现代建筑的成熟。
此时的建筑强调功能性和理性。
因此又称为功能主义或理性主义。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
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
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建筑学的现代主义体现在所谓国际主义的设计风格上,以美国在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建筑为代表,其中特点是功能性和扩大建筑物可用空间为首要理想,对于环境、人文境观、美学的考虑只是次要的。
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强调的理性所造成的国际式风格排斥传统、民族性、地域性和个性,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建筑样式。
它的光、平、简、秃的方盒子外貌,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3、特点:●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现代建筑应该与工业时代的条件特点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需求和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