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宽幅播种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39.14 KB
- 文档页数:2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农艺与农机相结合有助于规模化种植,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农艺是指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农机是指为了实现这些工艺过程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机具及其管理运用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二者结合的目标。
如何处理好二者关系,使之相互适应,紧密结合,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农艺与农机相结合体现在三个方面:(1)农艺与农机结合体现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于发挥良种增产潜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没有良种不行,有了良种,没有良法、不具备发挥良种潜力的条件也不行。
在粮食生产中,农机是重要的增产工具。
农业机械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工作。
可以说,离开农机,良种不良,良法不灵,农艺与农机相结合是促进规模化种植、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
(2)农艺与农机结合是适应农村劳动力状况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高新技术规模化与劳动力素质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将栽培技术集约化和机械化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3)农艺与农机结合是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科技服务中心和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带动农村科技产业发展,培养科技种粮大户。
其次,培植农机科技带头户,促进农村新服务产业的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生产。
二、小麦宽幅精播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创建与增产效果1.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的特点当前小麦生产分散经营,规模小,种植模式多,品种更换频繁,种植机械种类多、机械老化等现象,造成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应用面积少,小麦播种量快速升高(平均每亩播种量在10千克以上,个别地区少数农户每亩仍播15千克左右),形成了群体差、个体弱、产量徘徊的局面。
重品种,轻技术,管理粗放,已造成栽培与品种、农艺与农机、推广与生产不统一,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品质和效益的提高。
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的研制成功将推进传统小麦种植制度、种植方式的变革和小麦生产水平的又一次提高,促进农民经济收入增长。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宝贝啊!你知道吗,就像给小麦安上了翅膀,能让它们在田野里欢快地飞翔,茁壮成长!
传统的播种方式有时候就像是走在老路上,虽然也能到达目的地,但总是缺了那么点惊喜和突破。
而小麦宽幅精播就不一样啦,它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高产的新大门!宽幅播种,让小麦种子们不再拥挤,它们有了更宽敞的空间去生根发芽,去吸收养分,这不就跟咱们人住大房子更舒服一个道理嘛!
这种技术能让小麦的根系更发达,那扎根在土地里,就像牢牢抓住了大地母亲的手,稳稳当当的。
而且呀,麦穗也会更饱满,那一颗颗麦粒就像是闪闪发光的金子!想想看,一大片麦田里,都是这样饱满的麦穗,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再说了,这宽幅精播还能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呢!就好像给小麦穿上了坚固的铠甲,任凭风吹雨打,它们依然能挺直腰杆。
这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呀!这意味着咱们不用担心一场风雨就把辛苦种的小麦给毁了,多让人安心啊!
而且哦,采用这种技术,还能更好地利用肥料和水分呢!肥料就像是小麦的美食,水分就像是它们的饮料,有了宽幅精播,它们就能尽情地享受这些“美味”啦,那能不长得好吗?这难道不比以前那种方式强多了吗?
还有啊,这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起来也不难呀!只要咱农民朋友们认真去学,去实践,肯定能掌握得很好。
这就像是学一门新手艺,学会了就能让咱们的小麦产量蹭蹭往上涨,那多带劲啊!难道咱还不想去试试?
总之,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就是咱农民的好帮手,是小麦丰收的保障!咱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让咱们的麦田变得更加生机勃勃,让咱们的生活因为小麦的高产而更加美好!。
河南农业2021年第13期一、技术应用效果内黄县通过小麦宽幅匀播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大面积示范,采取小麦“宽幅匀播”种植,按照“控肥、控药、控水”绿色生产要求,以“高产+优质+节本+增效”为目标,落实“优良品种+深耕整地+合理施肥+宽幅匀播+应变管理+适时收获”集成技术模式。
近年调查统计显示,应用该技术每667 m 2增产30~60 kg,增幅7%~13%,且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所需农资投入更加科学高效,麦田病虫草害发生危害轻,小麦籽粒商品性好、品质优。
二、技术核心优良品种+种子包衣+深耕整地+合理施肥+科学播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三、全环节关键技术(一)选用良种小麦选用适宜本地种植的综合抗性好、有增产潜力的优良品种。
种子纯度≥99.9%、净度≥99.9%、水分≤13%、发芽率≥95%,且发芽势强,无病害,籽粒饱满,整齐一致。
(二)精细整地提倡机械深耕整地,耕后耙磨耙实,达到土碎地平。
秸秆还田地块,粉碎后的秸秆长度≤7 cm,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
(三)合理施肥在实施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施配方肥。
合理分配氮肥基施、追施比例(高肥力麦田6:4,中高肥力麦田7:3)。
推广“前氮后移”技术。
(四)科学播种1.种子处理。
选用包衣种子或选用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药剂拌种,防控种传病害、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2.合理播种量。
适宜播种期内,高产麦田基本苗,半冬性品种每667 m 2基本苗17万~19万棵,弱春性品种每667 m 2基本苗18万~20万棵,超过适播期播种的麦田,每晚播3 d 每667 m 2增加1.0万~1.5万棵基本苗。
3.适期播种。
半冬性品种为10月10—20日播种,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25日播种。
4.足墒匀播。
播种时要做到适土壤墒情适宜,下种均匀,播深适当(播深3~5 cm),播后镇压,提高播种质量,保证麦田及时出苗且苗齐、苗全、苗匀。
5.优化行距。
小麦宽幅播种的播幅一般为8 cm,其内空行距(即2个播幅之间的空档)要依据麦田土壤地力及产量水平进行适当调整,更有利于小麦植株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促进小麦增产保优增效。
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因此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
而小麦的种植方式决定着其产量和品质,宽幅匀播栽培技术是一种新颖的种植方式,其能够在相同的土地面积上获得更大的小麦产量。
本文将介绍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具体方法及其在种植过程中的作用。
一、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概述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是指在小麦种植中,将种子按照一定的宽幅进行均匀分布,并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进行作业。
宽幅匀播技术的引入,可以减少种子的使用量、提高土壤利用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并且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目前,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在我国各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具体方法1. 土地准备在进行宽幅匀播栽培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土地的准备工作。
农民需要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耕地,然后进行耕作、翻耕、整地等工作,以确保土壤的肥沃度和通气性。
还需要对土壤进行化验,了解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以便进行施肥和改良。
2. 种子处理在进行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时,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以确保播种的效果。
要进行种子的清洗和筛选,去除杂质和次品种子。
然后,可以进行种子的浸种处理,以提高其活力和抗性,同时也可以进行药剂处理,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3. 机械作业在进行宽幅匀播栽培时,需要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进行播种。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播种机、喷雾机、施肥机等设备进行作业。
播种机是最为重要的设备,它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种子的播种密度和深度,确保种子的均匀分布和适当的深度。
4. 管理措施在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中,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小麦的良好生长。
要进行及时的灌溉和施肥,确保小麦的生长需要。
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防止其对小麦的危害。
还需要进行田间管理,及时除草、疏苗和追肥,保证小麦的良好生长和产量。
三、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的作用1. 提高产量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
河南农业2015年第8期(上)
多也应适当疏掉一部分,以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这对提高产量也有一定效果。
六、水肥平衡,减少浪费
(一)施肥不平衡
氮肥用量过高造成的徒长现象明显,不得不采取整枝掐蔓的方法控制其非营养体徒长过快。
同时,农民误认为整枝后可以提高座果率,提早成熟,这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氮肥过多一旦遇到雨水过多就会造成秧苗徒长,易感染病虫草害等,反而不易坐果。
面喷施磷肥、钾肥。
不过量施用氮肥,可以改善西瓜的品质,口感好,甜度高。
(三)追肥原则
慎施提苗肥,巧施伸蔓肥,重施膨瓜肥。
提苗肥在定植后5~7d 缓苗后进行,一般用尿素、复合肥1:2配成0.3%溶液施1次即可;伸蔓肥一般在提苗后20d 左右,每株用尿素10~15g ,钾肥15g 在定植点外35cm 处两侧开深25cm 条沟,将肥施于沟中盖土;膨瓜肥在幼果鸡蛋大小时进行,每株用尿素30~40g 、过磷酸钙15g 、钾肥30~40g ,在定植点外50cm
(二)采取引诱方法进行害虫防治
如利用诱蚜板诱杀蚜虫,利用灯光诱杀害虫,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等。
(三)采用高温闷棚防治 如黄瓜的霜霉病。
八、总论
据试验,嫁接西瓜比自根西瓜增产一倍以上,嫁接黄瓜增长30%~50%,嫁接西红柿增长50%以上。
日光温室冬季栽培黄瓜嫁接栽培,可以增强黄瓜抗低温能力,预防黄瓜枯萎病和疫病,克服黄瓜连作障害,促进植株生长及增加产量。
小麦宽幅匀播高产种植技术是对传统小麦种植技术的一种更新和扩大,改密集小麦条播为宽幅精量播种,实现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设备的有效结合。
该种技术模式之下是将传统的小麦播幅3-5cm扩大到7-8cm,行距由传统的15-12cm扩大到22-26cm,播种之后小麦的籽粒更均匀,小麦植株的营养面积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更好地解决了缺苗断种的现象,并且苗期阶段小麦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个体健壮,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素质较好,植株具有较强的抗击性能,并且该种模式下还能够切实增强田间的通风透光率,有利于机械化追肥、机械化喷药,省时省工,切实提升生产效率。
近些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小麦宽幅匀播种植技术得以有效推行,并逐渐被农户所接受,栽培面积呈现出扩大的态势,但在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播种技术掌握不到位,播种深度不达标,施肥管理不配套。
结合当前的种植现状,需要深入基层开展针对性的种植技术推广应用,以转变传统种植方式,为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1 小麦宽幅匀播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1.1 革新种植方式将常规的15-20cm的小密度条播改为等间距(22-26cm)宽密度种植。
因为宽播的种子分布比较均匀,所以增加了小麦的单株养分区域,有利于作物的根系发达,幼苗生长旺盛,个体质量高,群体品质好,增强作物的抗寒和抗逆性。
1.2 拓宽播幅将传统的条播密植改成8cm的播幅,使其在田间不发生缺苗、断垄、结疙瘩等现象,从而解决了传统机械化密植播种之下籽粒较为密集,争夺养分、水分、营养,根部生长较弱的问题。
1.3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小麦种植都采用了浅旋耕耕作方式,导致了耕层较浅、表面松散,极易导致小麦深播后出现幼苗弱、失墒、缺苗的情况。
采用后置压轮式的小麦宽幅精密播种器,可有效地对土地进行压实,有效地避免了漏风、失水,保证了出苗的均匀性和长势。
1.4 有利于机械化操作现行的麦田播种机,播种前必须进行犁地,精细化翻土,既费时又费力;此外,由于肥料逐渐减少,秸秆还田数量增加,传统的麦田播种机由于行间拥挤,导致播种量分布不均匀,导致秧苗出现断垄现象。
粮食作物长的促进作用。
揭膜过早,由于甘薯尚未封垄,地面蒸发量大,遇伏旱地表保水效果差;过晚揭膜会造成茎叶损伤大,影响光合作用。
7. 适当增加施肥量 切块种植甘薯地上部生长量大,薯块产量高消耗养分多,因此要适当增加施肥量。
在基肥每亩施有机肥2 000~3 000千克或腐殖酸生物有机肥80~100千克的基础上,每亩施腐殖酸复合肥(10-8-24)50~60千克+52%硫酸钾复合肥15~20千克。
有条件的实行水肥一体化,水肥药耦合施用,基肥使用有机肥,化肥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追施,每亩用腐殖酸水溶肥(7-6-40)30~50千克 , 在分枝结薯期、后期膨大期分3~4次使用,不仅能增产,而且薯块病害减少,营养品质和商品薯率显著增加。
8. 控旺 在田间出现旺长趋势时及时控旺,控上促下增产提质。
控旺可每亩使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50克、98%磷酸二氢钾40~50克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混合,对水30千克田间喷雾。
视旺长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共喷2~3次。
控旺要准确控制用水量,防止大量药液喷到地面残留,影响下茬作物生长。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农村局 邮编:273500)一、选用优质高产小麦良种并包衣小麦选择已通过国家或本省审定,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综合抗逆性强、品质高、后期不易早衰的品种为宜。
播前精选种子,用21%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按照种子量的0.5%~0.6%拌种,预防苗期病虫害。
注意,优良品种只是实现高产的一个方面,不能盲目地追求高产优质新品种。
二、培肥地力1. 秸秆还田绝大多数高产地块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1.2%以上,土层深厚肥沃中,氮、磷、钾营养丰富,中微量元素均衡,土壤团粒结构合理,保水保肥能力强,通透性好。
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太低,保肥保水透气性能太弱,会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植株生长不健壮,分蘖成穗少,抗旱抗病能力差,后期易早衰死亡,千粒重上不去,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