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肌力评定的目的
1. 确定有无肌力减弱及肌力减弱的部位与 程 度;
2. 辅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 3. 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或畸形;
4. 为康复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依据;客观评 价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5来自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0 级 无可见或可触知的肌肉收缩 1 级 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2 级解除重力的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3 级可 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
动范围的1/2以上,但不能达最大活动范围 2 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
范围 2+ 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
动范围,如抗重力,可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 1/2 以下
7
3- 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1/2以上,但不能达 最大活动范围 3 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3+ 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且在运动终末可抗 轻度阻力 4- 能抗比轻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 能抗中等度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 能抗比中等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 能抗较充分阻力稍小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 能抗充分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一)原动肌 又称主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 一个动作的主动作肌或肌群,如股四头肌是伸膝 的原动肌。
(二)拮抗肌 是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 或肌群。例如伸肘时,肱三头肌使肘关节伸直, 而肱二头肌的作用与之相反,为拮抗肌。 (三) 协同肌 又称合作肌,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 一同收缩的肌肉或肌群。分为副动肌、中和肌、 固定肌三种类型。
3
肌肉收缩的基本类型
(一)等长收缩 即静力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 张力增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 的收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固定体位。 (二)等张收缩 即动力性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 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伸长或缩短,从而 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是指肌肉 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纤维长度缩短的收缩 方式,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2.离心性收缩,是 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远离,肌纤维长度增加 的收缩方式。是对抗关节运动的拮抗肌所产生的收缩, 其作用与关节运动方向相反,如依靠前臂重力伸肘时, 肱二头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前臂坠落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