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人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39.99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神话故事-人参落泪出天麻人参和天麻都是上好的补药,那么你听过人参和天麻的神话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神话故事-人参落泪出天麻吧!人参落泪出天麻这一年,太上老君赴完蟠桃会,兴致颇高,便信步出了南天门,踏着祥云畅游四海,看到人间太平盛世,不觉手舞足蹈。
没承想一个不小心,碰开了装仙丹瓶子瓶盖,一粒黄绿各半仙丹便向凡间落去。
仙丹恰巧掉在长白山一块巨石上,石头响一声之后一分为二,随即滚落进草丛里。
第二年,便长出两个形态各异东西来:一个翠绿,有茎有叶;另一个则呈淡黄色,有茎无叶,头顶长着一个拳头样东西。
这就是最初人参和天麻。
人参和天麻受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天长日久,便羽化成人,常常变成两个可爱姑娘,在森林里嬉笑玩闹。
不走不知道,一走吓一跳,原来世界是这样有趣,有高耸红松,欢跳小溪,活泼小鹿,还有忠厚老黑熊……这一天,人参和天麻来到一个村子,看见一群人正跪在一座庙前,对着摆放猪羊供品烧香,口中念念有词。
两人发现这些人大多面黄肌瘦、无精打采,于是便问一个老人这是怎么回事。
老头告诉她们,好多年前一天,空中忽然降下一场血雨,打那以后,人们身体便每况愈下,不是生这个病就是那个病,但苦于没有医治药,只好供奉神灵,以求保全性命。
人参和天麻一听落下泪来,原来这里人们生活这样痛苦!两个人一商量,咱们不能只顾自己高兴而不顾老百姓疾苦啊,于是她们便扯下几根头发撒向了林间,林间便到处长满了人参和天麻。
可是,人们都不认识,也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处。
她们便决定把人参和天麻秘密告诉一家药店小伙计。
小伙计名叫保柱,十六七岁样子,平时除了在店里帮忙抓药外,还经常和师傅一起进山采药。
这天,保柱上山采药,在老林子里碰上了两个仙女似姑娘,一个绿裤红袄,一个黄衣紫裤。
保柱十分惊讶,这大山里哪来姑娘啊?于是便问两个姑娘是从哪儿来。
人参和天麻就说自己刚从山下搬来,就住在不远处。
就这样,三个人坐在草地上闲唠嗑。
聊了一会儿,他们话题就聊到了药材上,人参低头掐下一片人参叶子,对保柱说:“保柱,你咋不采它呀?我告诉你,这叫人参,是补药,大补元气,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
有关长白山的传说故事长白山,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
资深游客有“上山下川”的说法。
那你知道有关长白山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有关长白山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长白山的传说故事篇【1】天宫里的七仙女偷偷到人间赏景,发现了长白山天池。
蓝蓝的池水、青青的山峦吸引了她们,不约而同下去洗浴。
七个美丽少女的身姿,在池中嬉戏。
天池边有不少砍柴的男人,很容易看到七仙女的隐私。
云婆婆和雾奶奶为了保护她们,当有人偷看时,就用云雾把她们遮盖起来。
后来,为了让人间的好人能欣赏仙女的美丽,定了一个不成文的律条,凡是没有偷过情的好男人都可以看到,偷过情的坏男人不让看到。
有关长白山的传说故事篇【2】王池位于长白山西南坡距离天池二十五华里的地方,是长白山“七十二龙潭”之一,池水清澈见底,无望宛若一轮皎月,镶嵌在林海之中,素有“王池笑月”之美誉。
传说,努尔哈赤乳名小罕子,从小家里很穷,听说长白山老林子里有人参,很值钱,为了活命,他想上山挖参,可是他从来没有放过山,更别说见过人参了,于是就想搭个伴一起进山。
老放山的见他是个初把,怕赘脚中,谁也不肯带他。
没办法,他只好一个人进山。
小罕子在山里苦巴苦熬地干了一年,没挖着人参,反落了一身病,全身骨头节都疼,胳膊伸不直,两条腿都站不起来,走路得爬着走。
为能寻条活路,他朝家的方向爬去。
他爬过了七道沟,八道梁,衣服刮破了,手和膝盖也磨破了,可他并没有灰心,又不知爬了多少天,终于累得精疲力竭,再也动弹不得。
有关长白山的传说故事篇【3】从前,长白山下住着一户王姓人家,家中只有母子二人。
老娘年迈,儿子王生不辞辛苦的赡养娘亲。
有一年,娘突然得病,为给娘治病,虽然手中无钱,他也东借西凑,请大夫诊治,只要把娘的病治好,拉饥荒他都认可,可大夫请了好几个,偏方用了不少,娘的病仍未减轻。
这时有位白发老人告诉他:“孩子,要治好你娘的病就得到长白山最高峰上去采药治病哟。
长白山人参故事——父子挖参父子挖参山东于家庄有个叫于清贵的,因年景不好,债主逼门,日子再也过不下去了。
无奈,对老婆说:“都说长白山里出宝,一棵人参卖不少银子,我豁上了,去碰一下运气。
”老婆很年轻,听说掌柜的要闯关东,就擦着眼泪说:“咱们孩子都三个月了,挖着挖不着,早点回来,死活我等着你!”于清贵点了点头,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家乡,向长白山走去。
一路上,遭了多少罪咱就不讲了,反正是不容易呀!一天老爷儿(太阳)压山的时候,于清贵钻进了一片冒烟起的清堂林子。
他饿的肚子咕噜噜响,正巧,不远有个光亮。
于清贵想:有灯就有房子,有房子就有人,有人就能要点吃的,于是,他奔到房前推门进屋。
屋里两口人,炕上一个不满周岁的小姑娘。
主人问:“磕头的。
你从哪儿来呀?”于清贵说:“俺打海南家来。
”主人问:“来关东干啥?”于清贵说:“俺家穷的没办法,想来关东挖参换口饭吃。
”主人问:“深山老林,人生地不熟,你不怕麻达山吗?”于清贵说:——哎,咱穷人还怕啥呀,为了肚子,没啥可怕的。
”就这样,于清贵暂时留在了这家,挑水劈柴,干点零活,抽空儿在房前屋后转转,想挖几苗老山参,换点银子好回家,可是,一连几个月他不但没看见老山参,就连苗二角子也没找到,于清贵愁的不得了。
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于清贵又上山了。
因为他已经转悠一年了,哪有山哪有树,哪里有水他都熟了。
后来挖参的人就推举他当把头。
他也就离开了王家,在深山老林里搭起了戗子,领着人放山。
一年,二年,一晃十六七年。
每年,多少都见点,可就是挖不着大货,只能够个来回盘缠钱,发不了大财,于清贵也就没回家。
这一年,又是棒槌籽放红的时候了。
还是没开眼。
一天,他领着人转到老爷儿卡山,又自跑了一天,闷闷不乐地往回走,都愁得够呛!他们来到戗子门口一看,全愣了!这里插着一片人参秸子,都顶着饭口大小的红榔头,红得耀眼。
他们正纳闷儿,戗子里走出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于清贵问:“你从哪来呀?”小伙子说:“从海南家来。
长白山人参故事——三个挖参人三个挖参人咱这老白山是棒槌的老家,棒槌可厚了。
什么六匹叶、灯台子有的是,怎么也挖不净,抠不绝。
听老辈人说棒槌也是个大国,也有个王呢!这棒槌王长得像小枕头那么大,有胳膊有腿的和人一样,最值钱啦!他管着所有的棒槌,不许到别的山上去。
这“参王”派头挺大,有好多大山参围着他,给他当“护兵”。
人们都这么说,可谁也没逮着他。
在好几辈子以前,也说不清是哪一年了,有个叫林三的小伙子,他从小就跟他爹种地。
这一年进山里来挖参,走在路上遇见个姓王的,叫王二,家里开了个小杂货铺,三倒腾两倒腾砸了锅,没办法,来放山。
放了十好几天也没开眼,米快吃光了,下不去山了。
林三看王二挺可怜的,就说:“我这有米,咱们俩一块再放几天吧!”他俩在山里转悠了两天,也没开眼,这天晌午,他俩做好饭还没吃,就听林子里有人喊:“救命啊,救命!”王二和林三奔过去,一看,一只虎追着一个人。
王二吓的三魂走窍、六神离体,钻进倒木底下,连大气都不敢出。
林三拔出腿叉子,就冲着老虎奔过去,虎扑过来,林三往地下一躺,虎正好在他身顶上,林三照着虎肚子就是一家伙,虎“嗷”的一声,一溜烟地跑了。
这人姓赵,叫赵大,是个穷秀才的儿子。
三个人一合计,就插草为香,拜了把子,结为兄弟,他们对天发誓说:“有难同受,有福同享,要像亲兄弟一样。
谁要起坏心,就出不了老白山。
”他们三个一心去找那个“参王”。
挖参可不易啊!那份苦劲就别提了,白天满山转,钻树空子,爬大砬子,脚磨得大泡套小泡,身上刮的新伤压着旧伤。
下晚还得打小宿,挨蚊子咬。
就这样,哥仨走了十好几天了,别说棒槌王啊,就是巴掌子也没看见。
林三背的那点小米子也快没了。
赵大有点不愿意再干了:“真倒霉,连个影儿也没见,不如回去吧。
”王二也泄了气:“咱没这个福,何必遭这份罪呢!”林三可没泄气,劝他俩说:“咱们进老白山干山利落为的是啥?不是为了活命嘛,要能找个大山货,卖几吊子,好换个吃穿。
”赵大、王二一听到钱,就来了劲头。
长篇民间神话故事精选三篇【人参精报恩】传说在很久以前,在长白山下有一姓李的大户,每到放山季节,都会雇佣一些劳金伙计去山上采人参。
在李家还有一个小猪倌,自小无父无母,在李家打杂,这天伙计们准备好了吃穿用品准备上山时候,小猪倌也央求着老东家带上自己,但是东家却说他是个“穷鬼”,带上他不但采不到人参,还得搭上“米庄子”,说啥也不带他去!小猪倌急的直哭,李家小姐心软就劝父亲:“就让他去吧,也要不了几个钱,说不定第一次入场看不准,能采到参呢?我给他出资吧。
”就这样,小猪倌随着大伙上山了。
不过说来也怪,一年过去了,大家都找到参下山了,只有他一人什么也没找到,只得把别人剩下的东西收拾收拾,一个人继续留在山上!第二年又到放山季节,别的伙计又上山了,还给他带来了小姐给他资助的东西,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年过去了,他还是一无所获,小猪倌觉得下山也没脸见小姐,于是继续留在山上。
一转眼,第三年又放山了,这回伙计们给小猪倌捎来口信说让他今年必须下山,找不找的到都无所谓!小猪倌十分感动,也很愧疚,这个年没日没夜的寻找起来!但是直到伙计们都下山了,他还是没找到一颗参,也没脸下山,于是又留在了山上!这天,他在山上瞎转悠,突然刮过一阵旋风,只见旋风前面还有一白衣老头在拼命的跑着,那旋风倒也奇怪,好像专追着白衣老头!小猪倌是个热心肠,二话没说,挡在老头前面,拿起随身带着的铲刀狠狠的劈在了旋风上,好像劈中了什么,只见旋风里面传来一声“斯斯……”的声音,就看见有血流下了,旋风也突然消失不见了,小猪倌回头一看,白衣老头也不知去哪了!小猪倌觉得很是奇怪。
这天晚上,小猪倌做了个梦,梦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笑眯眯的看着他,问他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想要什么?小猪倌一五一十的把自己情况都说了。
老头于是笑着对他说:“我是你白天救下的那老头,其实我是人参精,那个旋风是一条长蛇,它追了我很久了,那天我真跑不动了,幸好被你救下了,不然我可能就被它一口吞下肚了,这个大一小俩人参,你能够选一个!”小猪倌毫不犹豫的就拿了那个小的,老头摸了摸胡须笑了笑,“你真的选这个小的?”小猪倌:“帮您仅仅出于本分,你现在送我这么贵重的东西,我也承受不起啊!”老头听完笑了笑就消失了!小猪倌第二天醒来,发现原来不远处真有一个二品叶的参。
长白山人参故事长寿花长白山是抚松县东面最高的一座大山,岭连岭,山连山。
在这座山尖上,不长树,不长草,连个鸟雀都飞不上去,一年到头积雪不化。
这里,有个很大很大的湖,现在叫天池,过去都管它叫龙王潭。
这座山,一到早晨日头刚冒红的时候,上面全是大雾盖着,什么也看不清。
如果你站在老林子里,就能看到一对一双的梅花鹿,嘴里叼着一棵绿草儿,上边还带着一团红红的籽儿,站在高高的石砬子上,对天大叫。
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来有一段美丽的神话故事。
在很早以前,这座山可不像现在这样,这个地盘也不为人间所管,是玉皇大帝管的“仙境”。
山上一年四季总是花鲜草绿,蝴蝶成群,一片片长寿花开得又红又香。
那时候,这座山还叫万香山,山尖上有个龙王,潭里的水分三样色:上面是一层黑水,当中是绿水,最底下是白水。
传说,每年到三月三那天,王母娘娘摆完蟠桃宴,玉皇大帝就带领一些神仙到万香山来看长寿花。
玉皇大帝为了防备长寿花被凡人偷去,叫织女整整织了七天七夜,围绕山半腰织成了七层锦云,罩住了山顶。
这样还不放心,又派一条黑龙住在潭里,看管着长寿花。
黑水龙王有三个女儿,大公主和二公主都出嫁了,只有三公主还是个黄花闺女,她长得眉清目秀,和那长寿花一样俊。
她不念经书,不学法术,整天从前宫玩到后宫,从宫里玩到宫外,日子长了,黑水宫都让她玩了个遍,就有些腻了。
有一天听蟹婆子说,潭面上景致好看,玩的地方也多,还有吃了能长生不老的长寿花。
她心里老是惦念着要到上面去逛逛,可是,玉皇大帝怕潭中生灵到潭上惹事生非,派老君在上面洒了一层黑水,谁也上不去,并把这事列入天条,谁要违犯了就要遭贬。
玉皇宫里有个银龙大王,和黑水龙王是连襟,平日常有来往。
他家二太子,年岁和三公主相仿,脾气也相同。
有一回私自到人间,叫老君碰上了,说他犯了天条,奏了一本,玉皇大怒,把二太子贬到黑水潭苦修三年。
二太子到黑水潭不久就和三公主处熟了,两人常在一块谈古论今。
他们多么想到水面上去看看长寿花呀!一天,二太子想出来个好主意,对三公主一说,乐得三公主眉开眼笑。
人参的典故传说_医药典故人们常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人参是三宝之首,能补气血、生津液,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东北的长白山区,就是人参的家乡。
在那儿,千百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人参的绚丽多彩的故事,这里说的是一个有关人参姑娘的故事。
很久以前,长白山里的一片山坡上,住着一个人参姑娘和她的一群弟弟。
这里山清水秀,草木繁茂,人参姑娘和她的弟弟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年春天,冰雪消融,有一伙挖参人来到这里,搭起窝棚住下,准备在这片山坡上寻找人参。
可是他们一连干了七八天,连一片人参叶子都没见到,大伙儿都有点泄气。
领头的老汉外号“山里通”,他对大伙儿说这里山清水秀,草木放光,一定有大人参,让大家别泄气,大伙儿又安下心来在这片山坡上仔细搜寻。
这几天,人参姑娘带着弟弟们东躲西藏,担惊受怕。
这天夜里,人参姑娘和弟弟们商量,让弟弟们都搬到别的山坡去住,自己在这儿看家,等挖参人走了后再去接他们回家。
弟弟们怕姐姐被挖参人抓住,便要求姐姐和大家一起走。
人参姑娘说自己一天能跑九个山头,挖参人捉不住,让弟弟们放心,他们正商量着,这时,挖参人中有个青年人名叫进宝,出来解溲。
他听到山坡上有人说话,心想半夜里还有谁在山坡上呢?他悄悄走到附近,一看是个大姑娘和几个小男孩在商量事情。
他一不留神,脚下踩着的枯树枝发出“哗啦”一声响,忽然,姑娘和小男孩都不见了。
进宝回到窝棚,把刚才看到的情景对山里通说了。
山里通心里明白这是遇到人参姑娘了。
他仔细问明地点,第二天一早就让进宝带着大伙儿直奔那里而去。
大家找了半天什么都没发现。
这时,突然听到山里通大叫一声“棒槌”(长白山里人对人参的一种叫法),大伙儿到跟前一看,什么都没有。
山里通告诉大伙,刚才找到一棵人参,顶着两个红亮红亮的参籽,一喊就不见了。
这就是一天能跑九个山头的人参姑娘。
大家一听来了劲,忙让山里通带着去追人参姑娘。
山里通带着人一连追了八个山头,每个山头都有人看见过那个人参姑娘,但哪个山头也是一喊就不见了。
长白山人参故事棒槌姑娘这是早先年的事儿,有多少年了,谁也说不清。
那时候,抚松县还叫“甸子街”呢!一到桃花水下来的时候,水手们就把砍伐下来的木头串成大排,顺着松花江往船厂(吉林市)放。
半路上有个笔直的石砬子立在江边。
要是晴天,水手一经过这儿,就看见石砬子倒映在江水里,还有个俊俏的姑娘在上边站着。
她身穿绿裤红衣,头上插朵海棠花,红得耀眼,要是抬头往砬子上看,除了树林子什么也看不见。
水手们都说这是山上的棒槌姑娘恋凡。
日久天长,这事叫东霸江知道了。
东霸江是“甸子街”上的一个富豪,雇了不少水手,叫把头刁七领着水手们放排。
东霸江一听有这么好个姑娘,馋得直咽唾沫,心里盘算歪道道。
他等啊,等啊,好容易盼到了放排的时候’,就跟把头刁七和水手们一块出门了。
到了砬子底下,东霸江真的在水里看见了那个姑娘,模样俊的就别提了!东霸江乐得大嘴一咧,得意忘形地说:“你让我碰上就别想跑啦,也就是咱有福的人才配得上吧,穷小子还不是干瞅着!”东霸江转身吆喝水手把木排靠岸。
一靠岸,就叫水手上山。
爬这么陡的山,去干这伤天害理的事儿,谁也不愿意去干。
东霸江见水手们站着不动,没法儿,就心痛地喊:“谁要抓住棒槌姑娘,赏十两银子。
"喊了一阵子,没有一个人吱声,光听江水哗哗啦啦地流着。
东霸江急了,又喊:“二十两!”大伙还是一动不动。
东霸江又气又急,脸都变了色,叫刁七挨个逼着问:“去不去?去不去?”有个水手叫水生,是个热心肠的硬汉子,看着刁七打别人,比打自己还难受,心里寻思:我去吧,告诉棒槌姑娘可别在这儿呆了,要不,非得让东霸江给祸害了不可。
自己死活没有啥,别叫大伙遭罪。
想到这儿,就冲着东霸江喊:“住手,把人都放了,我去!”说完头也不回地朝砬子顶上爬去。
砬子是立陡立陡的,像鱼脊梁一样,又光又滑。
好容易爬了大半截,脚下一滑,就从山上滚下来了。
滚到半山腰,让一棵树挂住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才苏醒过来,浑身上下流着血。
他又朝山上爬,嘴里还念叨着:“棒槌姑娘躲躲吧,棒槌姑娘躲躲吧……”爬到了山顶,水生看见那棒槌了,刚说了一句“棒槌姑娘躲躲吧”,就连累带痛的昏过去了。
长白山人参传奇大东北,神山圣水,山藏宝,水生金,野蕴奇珍,什么样的宝物没有呢?可是缕析条分,疏剔筛选,没有哪一种宝物比得人参的神奇!长白山人参文化,曲折而隐秘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然伦理的山林式范本,那些山规,那些禁忌,都是一种诠释与注解,作了今天科学自然伦理观的史诗性开篇。
东北三宝,首推人参;而人参之奇,又几至成谜。
大东北,神山圣水,山藏宝,水生金,野蕴奇珍,什么样的宝物没有呢?可是缕析条分,疏剔筛选,没有哪一种宝物比得人参的神奇!其药用价值不必说了,李时珍已在《本草纲目》中备细说明。
长白山里,人们惊异的是人参的另一份神秘。
人参有神草、鬼盖、人衔、土精、地精、血参、玉精等别名,李时珍曾对其一一注解。
长白山中,采参人更喜叫其“棒槌”或“草仙”。
叫“棒槌”是因为粗粗看去,外形确与浣女的棒槌相仿;叫其“草仙”,是因采参人发现:人参有王者之风,其生长之地,近身处不长杂草,即使被采参人“请”走,其地在百年内也不生任何植物。
而周边的小草在白天总是侧倾向外,似为了让其更好享受日光之浴;日落后,却又齐齐地向人参一侧拱伏,一派拜揖护侍之姿。
人参由此又被誉为“百草之王”。
在漫长的时间堆垒之下,长白山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采参习俗。
相沿相袭,而成山规。
习俗必遵,山规必行。
入山采参,不得说“挖”,必要说“请参”说“抬宝”,以示对草仙的诚敬和爱重。
进山之前,需跪拜天地以求吉祥;入山后要搭建老爷府,跪拜山神求得护佑;发现人参,必跪拜老把头以示感谢;交易开秤亦要跪,移栽幼参到园圃,也要跪栽跪侍弄……进山路上,要依次而行,老把头在先,二把头跟随,边棍第三……雏儿把式(少年)在后。
人数去时为单,三、五、七、九不等,以求归采时为双,因为请得的人参也是“人”呢!路上不得多言,看山花野果,不可随意说好,说即得采,且不许卸载扔掉。
说话亦有规矩,碰到老虎,须称“山神爷”,遇见蛇,不可叫“长虫”,要恭称“钱串子”“金镏子”。
歇息称“拿堆儿”,吃饭、睡觉、取火分别叫“拿饭”“拿觉”“拿火”……寻参的索拨棍不能用来打一切生灵草木,不能扒皮;歇时立于身旁,睡时立于窝棚门口,放山归来,要留在山上。
中国民间故事1。
采参客碰到一个宝长白山脚下有个叫常大山的采参人,每年秋天都要进山去挖参。
这年秋天,他又早早地进了山,原指望抢先下手能碰到个大山货,谁知在老林子里转了半个月,竟连一棵“三品叶”都没看到。
这天中午,林子里一丝风也没,跟蒸笼似的。
常大山浑身上下被汗水泡了个皱,再也走不动了,便一屁股趴在了地上。
说道也怪异,刚起身便存有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叫做他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常大山一骨碌爬起来,四下里一瞅,顿时心花怒放。
刚才他坐的地方竟长着一棵罕见的老山参!常大山大喊一声:“棒槌!”从怀里摸出根红线绑在人参上,然后像女人绣花一样,一点儿一点儿地挖掉人参上面的泥土。
一天后,他终于把人参挖了出来。
这就是一棵千年旧弁,根须肢存有四尺,神似人形。
常大山改采弁十几年,别说看看,就是听到也没有听闻存有谁挖出这样的宝贝!他高兴糟了,小心翼翼地把人参纸盒不好,见状就往林子外边走。
三天后,常大山背着人参来到三山城的“凤来货栈”,货栈的麻老板眼睛当时就直了,连说:“宝贝啊,稀世之宝!”可是,当他把人参拿在手里看了一遍后,却长长地叹了口气。
常大山心头一震,忙问道:“怎么,莫非有什么闪失不成?”麻老板说道:“差池倒是没,我反问你,这人参是不是短在一块石板上?”常大山很就是吃惊:“你怎么晓得?”当初挖出的时候,他的确在人参下面的土里辨认出了一块石板,那人参像是个老者,就躺在石板上,他还为这事惊讶了半天呢。
麻老板轻轻放下人参,说:“那石板不是一般的石板,叫温凉床,冬暖夏凉,人要睡在上面,能延年益寿,是无价之宝!你运气好碰上了,却舍本逐末,岂不可惜?”常大山说道:“这不难,我回来把它挖出不就完了?”麻老板一拍摄案板:“只要你把绿绒蒿床请来,我给你这棵人参十倍的价钱!”当晚,常大山到一家客栈投宿,一进门就被人擂了一拳,定睛一看,竟是老相识黑牛。
黑牛也是一个采参客,两人曾搭过伙。
故友重逢,自然少不了一番亲热,常大山就买了酒菜,与黑牛喝了起来。
长白山人参故事——寻父寻父听常放山的老人讲,从前长白山里有个姓张的财主,因他为人奸诈鬼坏,心狠手毒,乡亲们送他个绰号“张坏水”。
张坏水家里常年雇着帮放山的穷人,其中有爷儿两个,儿子叫张栓,因他长得年轻力壮,东家便叫他挑水劈柴带放牛。
父亲张厚老实巴脚,成天不愿多说话,但他有个能耐,进山百八十里能拉开林子,光瞧树头就知道哪有大棒槌,凭着这一手,东家离不了他。
转眼到了放山季节,张坏水不知从哪儿打听到砬子峰出了苗大宝参,能供给千军万马喝水,馋得他心里直痒痒,想把棒槌弄进京献宝,自己好得个一官半职。
于是逼着伙计们进山挖参,并许愿给大伙很多好处,但谁也不愿意去。
张坏水火了,瞪着眼睛吼叫:“谁要不去,给我滚蛋。
”他又悄声嘱咐张厚说:“老弟,帮帮忙吧,我亏待不了你就是。
”回到长工屋里,大伙议论纷纷,都不愿意去。
张厚心里明白:砬子峰一带群山险恶,去到那儿九死一生,岂不是拿别人性命闹着玩吗?这时,张坏水的心腹把头烂眼猴进来诈呼说:“我告诉你们,端起东家碗,得听东家管,走,老子跟你们一起去!”大伙知道他是跟着监督别人的,只好收拾一下硬起头皮进了山。
从打父亲进山挖参,张栓天天惦念在心里,他每天一边放牛一边撒目,希望能遇着下山的伙计,可是快一个月了,仍然没有消息。
这天傍晚,张栓放牛回来,刚到大门口,瞧见院子里挺热闹,哦!原来是放山的回来了!他别提多高兴啦,连忙圈好牛,三步两步跑进了人堆寻找父亲。
父亲到哪儿去了?打听穷爷们,他们难过地说:“小栓,你爹爹……”话没说完,,烂眼猴跑来拦住说:“唉,唉,有嗑以后再唠,快回屋歇歇去吧。
”晚上,穷爷们才把张厚的事告诉了小栓!原来,那天大家到砬子峰下,顺后坡直爬上主峰顶端,.俯视山前还有个大峭壁,峭壁半腰有个小平台,那苗宝参就长在平台上,烂眼猴眼睛一眨巴,命张厚顺着古藤攀下平台,刚要动手挖参,忽然洞里钻出一条大蛇,烂眼猴为了得到那苗宝参。
竟然狠心割断了古藤,张厚再也没能爬上来。
……张栓听罢父亲惨死的经过,大哭一场,提起大斧要找烂眼猴拼命,被穷爷们劝住了。
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长白山的人参是非常出名的。
那你知道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长白山人参传说故事:长白山人参的由来长白山原来没有人参,更没有参姑娘,参娃娃和人参鸟。
什么时候才有的呢?话说来就长了。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太行山有个尤寡妇,替财主管着四十多亩地。
尤寡妇心狠如豺狼,手毒如蛇蝎,她和管家明来暗去不知坑害了多少穷人。
这年,尤寡妇雇了个老实巴交的长工,名叫何老大。
他老婆下世后,撇下两个孩子。
女儿八岁,叫小姑娘,儿子六岁,叫娃子。
何老大天天在山上打柴,种地。
早晨顶着月亮走,晚上披着星星回。
小姑娘和娃子推磨、拉碾、抬水、抱柴。
稍一怠慢,就遭毒打。
姐弟俩身上的旧伤不愈新伤又来。
这天早晨,尤寡妇指着一口袋苞米对小姑娘吩咐道:“天黑前要推完,不然,柞树条和你说话。
”吩咐完,她下山和管家玩乐去了。
小姑娘和娃子的年龄加一块儿才十四岁,怎么能推完一大口袋苞米?姐弟俩推了没有多会儿,娃子就晕倒在磨道上。
小姑娘眼前一黑也倒在磨道上,磕破了脸,磕掉两颗门牙。
疼得“爹呀,爹呀”地喊叫。
喊声惊醒了娃子,他见姐姐满脸是血,扑到姐姐怀里大哭起来。
姐弟俩凄惨的哭喊声,惊动了屋后大柞树下的两棵人参,它们摆动了几下枝叶,变成年龄与小姑娘和娃子相仿的一男一女,男孩白胖胖,水灵灵,戴着红兜肚,扎着钻天髻;女孩穿着红袄绿裤,扎着一对抓髻,也是眉清目秀。
男孩说:“是谁在哭?”女孩听了听,说:“又是那两个苦命的孩子。
”“我们去看看吧。
”“要小心,别让坏女人看见。
”他们来到磨房,男孩扶起娃子,女孩扶起小姑娘,他俩在他们身上摸摸这,吹吹那,没多会儿,小姑娘的嘴不流血了,娃子也精神了。
男孩子领着小姑娘和娃子在炕上玩,女孩自己抱着磨棍推起磨来。
她推得风快,没用半个时辰就把粮食全推完了。
他们玩到太阳落山,两个孩子才走了。
尤寡妇回来见苞米全推完了,心里好生奇怪。
她明知道就是两个大人也推不完的。
于是她抓起挂在门后专打小姑娘和娃子的柞树条子,瞪着凶狠狠的眼睛,逼问两个孩子。
长白山挖人参的故事
长白山挖人参的故事
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著名山脉,因其丰富的人参资源而闻名于世。
人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认为具有滋补强壮、长生不老的功效,因此在几百年前,就被广泛地种植和采挖。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李成的年轻人。
李成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就对人参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常常偷偷溜进长白山深处,去寻找那些被人遗忘的野人参。
一天,李成在山里迷路了,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洞穴。
洞穴里有很多野人参,他看到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采摘。
但是,洞穴里非常昏暗,他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这时,他看到了一只小熊,便想将它当作工具。
小熊非常聪明,它很快就学会了如何采摘野人参。
李成跟着小熊一起采摘,慢慢地,他变得越来越熟练。
有一天,李成采摘了几根野人参后,感到非常疲倦,于是他把野人参放在山洞里,打算休息一下。
可是,他一觉醒来却发现野人参不见了!他非常着急,四处寻找,最终发现野人参被一只熊偷走了。
李成非常生气,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寻找,最终找到了熊的巢穴。
熊看到李成,非常惊恐,它知道自己被偷了人参,于是向李成逃跑。
李成追上了熊,将熊打败了,并追回了野人参。
从此以后,李成成为了长白山地区的一位英雄。
他的传说在当地人之间流传了很长时间,人们都非常尊敬他,并将他视为长白山人参的守护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长白山地区的人参资源非常重要,但我们要尊重和保护这些资源,不要随意采摘和挖掘,而是应该合理利用,发挥它们的最大价值。
中药人参小故事
中药人参小故事:人参的奇妙之旅
人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誉为“东北第一参”,其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
人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但在唐朝时期,人参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宫廷之中。
据说,唐朝一位名叫崔谞的宰相,患有头晕、失眠等症状,服用了一种叫做“人参”的草药,症状得到缓解,从此之后,人参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人参的种植和采集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而且采摘人参也有一定的风险。
据说,在清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张英的人参种植专家,他在长白山地区种植人参,
技艺高超,收获的人参品质优良,被清朝皇帝所赞赏,因此也得到了很多荣誉和奖励。
除了历史传说,人参的奇妙之旅还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
人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茎含有独特的营养成分,能够提高免疫力和增强体质。
人参还具有抗疲劳、抗衰老、促进睡眠等作用,因此受到了很多保健人士的喜爱。
现代研究表明,人参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人参二醇、人参三醇、人参多糖等,这些成分能够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抑制肿瘤等。
人参也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领域。
人参小故事告诉我们,人参不仅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还是一种具有奇妙之
旅的植物,其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长白山人参故事——刺参刺参很久以前,在松花江上的老林子里,有个小屯子,叫青牛村。
村里有个大财主叫刘怀顺,这一带的山河都归他管,家有万贯,要啥有啥。
因他为人心毒手狠,满肚子坏道道,乡亲们都叫他刘坏水。
刘坏水雇了个伙计,是未出“五服”的侄子,名叫刘德厚,十三岁那年,爹爹染上了瘟疫“攻心翻”去世了,家里只剩个多病的老母亲。
因为借了刘坏水二斗粮还不上,没法儿就给刘坏水干活顶债。
可是起五更睡半夜地干了几年,旧债没还上,新债又拉下了。
娘俩吃了上顿没下顿,连件囫囵衣裳都穿不上。
这年挂了锄,刘坏水把五、六十口猪交给刘德厚一个人放,晚上回来还得背猪食菜。
有天早晨,太阳刚从东山上冒出来,德厚就把猪赶上了山。
冷丁从林子里蹿出个梅花鹿,把猪群冲散了。
德厚满山蹿个遍,费了挺大劲儿,好歹算把猪归到一块儿。
累得他满身是汗,上气不接下气,坐在泉边的大石头上歇着。
泉水清亮亮的,能映出人影来。
他两眼直盯盯地瞅着自己映在泉水中的影子:圆脸变成了瓜子脸,又黄又瘦,他越看心里越不是个滋味。
他寻思:妈妈有病常年躺在炕上,又没有钱治,怎么办呢?这时,从身后冷不丁传来一阵“咯咯咯”的笑声,他回头一看,身后站着个俊俏的姑娘,上身穿着小红袄,下身穿着绿裤子,梳个大辫,头上插朵小红花,红扑扑的脸蛋,水灵灵的大眼睛,长得真秀气。
姑娘笑眯眯地说:“刘哥,你有什么难事呀?”德厚无精打采地说:“没有什么事。
”“那你为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呢?”德厚看这个姑娘慈眉善目的,就把妈妈有病没钱治的事跟姑娘说了。
姑娘点点头,指着对面的山坡说:“刘哥,不要愁,我有办法。
半山腰有五棵老桦树,最大的那棵桦树根下有棵药草,二尺多高的秆儿,上边顶着一团红籽儿,挖出来熬水喝,管保顶用。
”德厚按着姑娘的指点,来到老桦树下一看,嗬!有一苗五匹叶大棒槌,顶着一团火红的参籽,被风刮得一摇一摆的,朝他直点头。
德厚乐得不得了,赶忙把参挖出来,回去给妈妈熬水喝。
第二天晌午,德厚放猪回来,妈妈的病全好了,娘俩那个高兴劲儿就不用说了。
长白山人参故事——参童搬家参童搬家相传很早以前,在长白山老林子外的大顶子山上,有一些善良的穷苦人经常看见有两个又白又胖、身穿红布衫绿裤子的小孩,多说有十来岁,头上扎着一朵大红发结,水灵灵的两个大眼睛,在山顶上蹦蹦跳跳的十分喜人。
别看这俩小孩岁数小,心眼可真好,为进山的人打柴呀,做饭哪,采药治病啊,成了山里穷人的好帮手。
可是谁都不知道他俩是谁家的,为什么老在这山沟里转悠呢?有的说是仙童下凡啦,也有的说可能是狐仙吧,只是猜疑,可谁也摸不着底细。
山下是片平地,有一个村堡叫大甸子,二三十户人家,屯子西头有一姓刘的,名叫刘诚,有四十来岁,为人老实厚道,家里六口人,就靠他一个人养活一家老小。
这一天,刘诚上大顶子山去砍柴,卖了好换几个钱养活家口。
几天没吃上一顿饱饭啦,又有点病,刚爬到半山坡,就觉得头嗡地一声,眼前发黑,直冒金花,扑通一声,昏倒在地,说也巧,头正碰在一块石头尖上,鲜血从头上淌出来,不省人事了。
过了一阵子,刘诚苏醒过来一看,身边站着俩小孩正给他捶背搡胸,擦血包伤。
说也怪,小孩手到之处,立刻就见强,头也清醒了,伤也不痛了,浑身轻松,好好的和原先一个样。
他一骨碌爬起来,看着俩小孩,含着眼泪说:“谢谢仙童救命,这可叫我咋报答好呢!”一个小孩说:“我们不是仙童,是参童。
我叫参娃,她叫参姑,你的伤还痛吗?”刘诚笑着说:“不痛!全好啦。
”参童说:“不痛就好,你快回家吧,到下面有一担柴你拿着吧。
”说完,转眼就不见了。
刘诚扑通跪下磕了几个头,祷告了几句,爬起来就顺道朝山下走去。
到了山下,见道边放着一担好柴,一看正是自己的扁担和绳子,就乐呵呵的担起柴回了家。
刘诚担着柴进屯了,就把今天上山捡柴,碰见参童救命的事,从头到尾地对乡亲们讲了。
这参童救人的事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了,越传越神。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财主王天霸的耳朵里。
王天霸是这一带有权有势的大财主,他横行霸道,人事不干,心眼可坏了,看谁家姑娘好,就抢到家去逼着拜堂成亲,看谁家的东西好,早晚就成了他家的。
长白山人参的传说之善恶终有报长白山地区是满清鞑子的龙脉所在,所以有三百年的封山之实。
如此一来,更给野生人参以广大的生存环境和清静的庇佑场所,使得东北人参扬名天下,成为东北三宝之首。
人参娃娃关于人参的神话传说有很多,下面就简单介绍两个人参精的故事:一、冬天的长白山天寒地冻。
长白山下长白县的老王头喝着闷酒,原来是老王头的老婆子生病了,老王头没钱给老婆子看病,心里正犯愁,再加上老王头无儿无女,想来也是可怜,看着老婆子一天天病下去,心里难受就喝起了闷酒。
这时候,来了一个穿着红肚兜,扎着冲天辫的小孩,大约四五岁,这个小孩一走进来,就十分老道的说道,一个人喝酒也不叫上我。
老王头早就听说过,东北出怪事,而且这天寒地冻的,哪家小孩会穿一个红肚兜,这都不合乎常理。
老王头就看着小孩坐在炕上,倒了一杯酒就往嘴里送,这让老王头更加确定,这孩子必定不是人。
不过当时老王头喝了酒,也不害怕,而且对方还是一个小娃娃,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两人就开始天南地北的聊了起来,老王头把他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的故事讲给小孩听,小孩听得津津有味,道,真是羡慕你啊,可以到处走南闯北。
老王头一乐就说了,这有什么,以后有时间,我也带你出去闯闯。
哪知小孩摇了摇头,道,我是离不开这里的。
当时老王头不知其意,不过也没有在意,就听小孩讲了大山里的一些奇闻怪事,以及以前那些年,土匪蛋子和日本人的故事,让老王头更加确定小孩不是人。
这一老一小,反倒成了忘年交,小孩也是三天两头过来,老王头倒也乐意,可是接下来,老王头开始愁眉苦脸起来,小孩就问,你我都是朋友了,有什么话不能对我说,无奈之下,老王头就说了老婆子的事,说老婆子没有两天好活了。
小孩一听,拿着一缕头发递给老王头说,把这东西给你老婆吃了,吃了就好了,小孩说完就走了,等到小孩走后,老王头一看,原来头发竟然变成了根须,这不正是人参吗。
民间都说了,千年须,万年根,看来那个小孩就是千年的人参精,老王头可是开心了,给老婆服下,老婆的病当真好了。
长白山人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很久以前,长白山里的一片山坡上,住着一个人参姑娘和她的一群弟弟。
这里山青水秀,草木繁茂,人参姑娘和弟弟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年春天,冰雪消融,有一伙挖参人来到这里,搭起窝棚住下,准备在这片山坡上寻
找人参可是他们一连干了几天,连一片人参叶子都没见到,大伙儿都有点泄气。
领头的老
汉外号“山里通”,他对大伙儿说这里山青水秀,草木放光,一定有大人参,让大家别泄气,大伙儿又安下心来在这片山坡上仔细搜寻。
这几天,人参姑娘带着弟弟们东躲西藏,担惊受怕。
这天夜里,人参姑娘和弟弟们商量,让弟弟们都搬到别的山坡去住,自己在这儿看家,等挖参人走了后再去接他们回家。
弟弟们怕姐姐被挖参人抓住,便要求姐姐和大家一起走。
人参姑嫁说自己一天能跑九个山头,挖参人捉不住,让弟弟们放心,他们正商量着,这时,挖参人中有个青年人名叫进宝,出来解溲。
他听到山坡上有人说话,心想半夜里还有谁在山坡上呢?他悄悄走到附近,一
看是个大姑娘和几个小男孩在商量事情。
他一不留神,脚下踩着的枯树枝发出“哗啦”一
声响,忽然,姑娘和小男孩都不见了。
进宝回到窝棚,把刚才看到的情景对山里通说了。
山里通心里明白这是遇到人参姑娘了。
他仔细问明地点,第二天一早就让进宝带着大伙儿直奔那里而去。
大家找了半天什么都没发现。
这时,突然听到山里通大叫一声“棒槌”长白山里人对
人参的一种叫法,大伙儿到跟前一看,什么都没有。
山里通告诉大伙,刚才找到一棵人参,顶着两个红亮红亮的参籽,一喊就不见了。
这就是一天能跑九个山头的人参姑娘。
大家一
听来了劲,忙让山里通带着去追人参姑娘。
山里通带着人一连追了八个山头,每个山头都有人看见过那个人参姑娘,但哪个山头
也是一喊就不见了。
只有进宝没有看见。
日头眼看要下山了,大伙儿有点泄劲了,只有进
宝不服气,让大伙儿再追一个山头。
人参姑娘一口气跑了九个山头,累得直喘气。
她找到一根被风刮倒的树木,就躲到树
木底下,心想只要太阳下山,挖参人就找不到自己了。
正在这时,只听见乱草一阵响,人
参姑娘还没回过神来,就被进宝挖出来了。
大伙儿十分高兴,让山里通带着人参姑娘下山
卖个好价钱。
人参姑娘被挖走了,人参娃娃回来找不到姐姐,急得直哭。
他们找到进宝,非要进宝
把人参姑娘放回来。
进宝说自己也是穷苦人,靠进山挖人参养家,再说山里通已带着人参
姑娘下山了。
于是人参娃娃就交给进宝一根骨钎子,让进宝追上山里通,用骨钎子在那棵
人参头上扎两个小眼,人参姑娘就能跑回长白山。
人参娃娃请他们放心,人参姑娘一定会
等到卖给有钱的财主以后再回山,从而让进宝、山里通等穷苦人有饭吃。
山里通一想也对,反正那些买参的财主钱也不是正路来的。
就打开人参包,在人参头
上扎了两个小眼。
说也怪,这棵人参真像睁开了眼睛瞅着他们笑似的。
山里通到了城里,找到一户财主家。
财主一见这棵人参就眼睛放光,原来,这个财主
也是个内行,他知道这是人参姑娘,百年难逢。
于是,他出大价钱把人参买下了。
财主把家里人叫到一起,拿出那棵宝参来,用金钎子一敲银盘子,叫人参姑娘倒两碗茶。
这时,就见这棵人参在银盘子里一转,没有了,但地下却突然站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拿着两碗茶水放在桌上。
家人感到十分稀罕。
财主又一敲银盘子,要人参姑娘再找十棵人
参来。
只见人参姑娘涨红了脸,在地上直转,转着转着升起一股白烟,姑娘刹那间就没踪
影了,再一看银盘子里,人参也不见了。
当天晚上,进宝在长白山里又见到了人参姑娘。
人参姑娘感谢进宝的好心,让进宝留
在山里和她一起生活,照顾人参娃娃。
从此,长白山里的人参娃娃都长得白白胖胖,漫山
遍野,好心人很容易见到,而坏蛋费尽心机也找不到,因为人参娃娃都学会了一天跑九个
山头的本领,坏蛋是追不上他们的
传说山东莱阳有一户姓孙的人家,老两口就一个儿子,取名叫孙良。
这一年,莱阳一
带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人们把野外的草根和树皮都吃光了,村庄里饿死了好多人。
乡亲
们流离失所投奔他乡。
孙良听说关东长白山出人参,就和家人商量要去闯关东。
爹娘和媳
妇听说关东山高林密、滴水成冰、虎豹成群,死活也不答应。
可是孙良是个有志气的人,
说干啥就一定要办成。
家人没有办法,给孙良凑了几个盘缠钱,便送他上路了。
孙良吃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白山。
深山老林里数不尽的獐狍野鹿,奇花异草,
把个孙良乐得找根棍子一拄就放起山来。
他一个人“放山”,这叫“单搓”,一连找了几
天也没“开眼”。
这天他正在林子里走,突然看见前边也有个放山的。
深山里人烟稀少,
人见了人格外亲。
一打听,这人也是山东莱阳人,叫张禄。
经过交谈两人还挺投缘,于是
就搂土为炉插草为香,结拜为生死弟兄。
孙良比张禄大两岁,孙良为兄张禄为弟。
别看张
禄年龄没孙良大,可他放山的年头多,很有经验。
他就教孙良认识什么是几品叶,什么是“刺官棒”一种假人参,还给孙良讲人参精变大姑娘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善有善报、恶
有恶报的传说,在孙良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一天,孙良和张禄分头出去遛趟子,约好三天后回来见。
孙良出了戗子走了一头晌儿,在一个向阳坡上发现了一大片人参。
他乐坏了,一口气儿挖了好几棵,又在那儿的树
上刻了“兆头”记号,就捧着人参回到窝棚里去等兄弟张禄。
可是一连等了三天张禄也没
回来,孙良担心兄弟出意外,就出了戗子去找人。
茫茫林海,孙良走啊走,找遍了大山各处;他找啊找,找遍了河沟坡岔;可是到处也不
见兄弟的踪影。
就这样,孙良一直找了六六三十六天,连饿带累,就昏倒在一块大卧牛石
头旁。
他醒来后,咬破手指在大石头上这样写到:
家住莱阳本姓孙,漂洋过海来挖参。
路上丢了好兄弟,找不到兄弟不甘心。
三天吃了
个喇喇蛄,日后有人来找我,顺着古洞河往上寻。
写完,孙良就死在这块卧牛石旁边了。
其实,他兄弟张禄也是走“麻达”迷路山最后
死在山里边了。
后来放山挖人参之人就崇拜孙良为祖师爷。
可是,孙良人虽死了。
可尸首
却直挺挺地靠着石头不倒。
为啥?他惦记着他的兄弟,死不瞑目啊!一伙伙进山放山打猎的
人走到这儿,看见石头上的字儿,都敬佩孙良的为人,就一一传颂他的故事。
传来传去,
一下子传到了康熙皇帝的耳朵里。
“真有此事?”
“真有”。
康熙爷说:“快领我进关东山看看去!”手下人不敢怠慢,就带领康熙皇帝进了长白山。
来到那块卧牛石前,果然看见孙良的尸身立在那里。
康熙点点头,自言自语地说:
“此人勇敢忠义,我封他为山神爷老把头,今后农历三月十六就是他的生日。
”康熙皇帝
话音刚落,就见孙良的尸体摇了三摇要倒下去。
康熙有点奇怪,就命令手下人说:“快!
放倒一棵树,树墩给他作凳子。
”不一会儿,树墩弄好了,孙良的尸体果然稳稳当当地坐
在上面了。
从此,孙良就成了受封的山神爷老把头。
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是老把头的生日,
挖参人、采山的、猎人、木帮都要放假,杀猪宰羊为山神爷过生日。
山里的人也不坐树墩,因为那是山神爷的板凳,是祖师爷的位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