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罐法与定罐法治疗经筋病100例
- 格式:pdf
- 大小:191.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民间拔火罐疗法(图示)非常好的民间绝技:中国民间拔火罐疗法(图示)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拔罐疗法(俗称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医术,儿童同样适用。
还称“拔罐子”。
有火罐、气罐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种类(1)竹筒火罐: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罐口直径分3、4、5公分三种,长短约8~10公分。
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
至于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过于干燥,容易透进空气。
临用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
南方产竹,多用竹罐。
(2)陶瓷火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
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北方农村多喜用之。
(3)玻璃拔火罐:是中华传统医疗保健中医器具。
①制作方法:徐州是出产玻璃制品的产地之一。
有悠久的历史。
质量优,纯度高。
刺络拔罐治疗血瘀型颈椎病100例2010-05-31 14:10:46 作者:来源:浏览次数:10 网友评论 0 条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近来发病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笔者运用刺经络拔火罐疗法治疗血瘀型颈椎病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l00例均为2006—2008年我院针灸门诊患者,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72岁,平均(75±0.6)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5年,平:t圭J(30.5+3)月。
1.2诊断标准依据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予以诊断。
一般原则:(1)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排除其他疾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3)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
中医辨证属于血瘀证者:颈背部麻木疼痛,痛定不移或为刺痛,舌质紫有瘀点,脉弦或涩,或有外伤史。
2治疗方法取穴方法分两组:(1)大椎、肩井、压痛点,(2)大杼、百劳、压痛点。
以上穴位每次取1组,两组交替使用,每隔2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放血量:百劳穴为2—5 mL,其余为l0—20mL0操作方法:先用闪罐法予肩背部拔罐5 min,然后用安尔碘在各个穴位上消毒,嘱患者深吸一口气,闭住不放,医者迅速用5号注射针头在穴位上刺5—6针,深1—2 cm。
然后迅速用相应型号玻璃罐,以闪火法留罐。
留罐时间每次8—10 min。
期间密切观察皮肤变色情况,皮肤黑紫及欲出水疱者,可适当提前取下火罐,取罐后再在针口处用安尔碘消毒。
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依据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疗效标准制定: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主要体征完全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主要症状与体征显著减轻,肢体功能明显好转。
有效:症状有改善,但仍不能持久工作。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经治疗1疗程后全部获效,其中32例临床治愈,48例显效,20例有效。
经筋病与经筋疗法概述[5]肖一公.自拟祛风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4):319-320.[6]梁树旗.风寒湿灵散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140例[J].江苏中医,2000,21(7):19.[7]牟科媛,周文生.五金汤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6例[J].广西中医药,2003,26(5):32.[8]应森林,孟静岩,李尚珠,李彦.解毒消瘀膏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2001,l8(2):17-19. [9]尹百顺,张国强,刘月振.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2例[J].中国针灸,2007,27(9):698.[10]刘冀东.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4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l(3):110-111.[11]肖炜,王春雷,黄泳,吴玉华.薄氏腹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O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4):38-39. [12]段昭侠.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4):30-31.[13]韦嵩,沈鹰,黄摄文,钟社光.蛇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顽固性肿痛32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4):276-277.[14]黄奎炎,黄禹.太乙雷火神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O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8,16(8):17-18.[15]牛俊明,彭海霞,赵红星.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O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7,22(l2):43-44.[16]姚欣艳,李淑君,范伏元,章青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 1815-1816.[17]刘晓英.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3):445-446.[18]郭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2例[J].河南中医,2007,27(6):58.[收稿日期]2008-11-17经筋病与经筋疗法概述牛白璐1,陈勇1,胡幼平(指导)2(1、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级七年制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09)04-271-02经筋疗法治疗经筋病前景广泛,概述如下。
拔罐中医案例拔罐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通过在皮肤表面使用负压,使得局部组织充血、瘀血消散,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下面列举10个拔罐中医案例,以展示拔罐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1. 头痛: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头痛症状严重。
中医通过拔罐疗法,针对头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疏通经络,舒缓瘀血,缓解了头痛的症状。
2. 颈椎病:患者因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颈椎病症状明显。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颈椎部位进行拔罐,通过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颈椎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3. 肩周炎:患者因工作需要频繁使用肩膀,导致肩周炎症状明显。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肩膀和背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了肩周炎的症状。
4.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长期吸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症状较为严重。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背部和胸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肺部功能,减轻了咳嗽的症状。
5. 腰肌劳损:患者因长时间久坐,导致腰肌劳损症状明显。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腰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舒缓瘀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了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6. 痛经:女性患者经期前后痛经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腹部和腰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调理经络,疏通血气,缓解了痛经的症状。
7. 消化不良:患者经常出现胃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胃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缓解了消化不良的症状。
8. 肺结核:患者因肺结核导致咳嗽、疲劳等症状。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背部和胸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抵抗力,缓解了肺结核的症状。
9. 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偏高,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背部和头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调理经络,舒缓瘀血,降低血压,缓解了高血压的症状。
10. 痛风:患者因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关节疼痛明显。
罐、操结合治疗颈椎病106例颈椎病的定义是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以颈肩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以致于四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少数有眩晕。
它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困扰人类健康且反复发作。
拔罐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主要部分之一,疗效肯定。
运动操对骨质增生及神经压迫有肯定的康复治疗作用。
本文将我院收治的106例颈椎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现将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数据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2月诊治的106例颈椎病病人。
1.2 按诊治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1.3 每组53例。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之差异见表1。
表11.4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牵引和口服药配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拔罐和颈椎操运动。
一、拔罐法备硕尔拔罐器一套(其它拔罐器也可)。
操作如下:【取穴】取风池、大抒、风门为主穴,配以天宗、肩井及阿是穴】。
【功能】舒筋活血。
【操作】于局部拔罐,一次3-5只,以罐下皮肤紫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3日。
【注意】(1)体位选择患者要有舒适的体位,应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
注意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以防掉罐。
拔罐动作要做到稳、准、快。
(2)拔罐禁忌皮肤有破疡、水肿及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有自发性出血和损伤性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法。
(3)意外处理在拔罐过程中如出现烫伤,小水泡可不必处理,任其自然吸收;如泡较大或皮肤有破损,应先用消毒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然后涂以龙胆紫,并以纱包敷,保护创口。
二、颈椎保健操【前俯后仰】:做操前,先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脚略分开,与两肩平行,然后双手叉腰。
动作时先抬头后仰,同时吸气,双眼望天,停留片刻;然后缓慢向前胸部位低头,同时呼气,双眼看地。
痛经的拔罐疗法痛经是指妇女月经来潮时及行经前后出现小腹胀痛和下腹剧痛等症状。
痛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初潮时就有发生,妇检时生殖器官并无器质性病变者;继发性痛经是因子宫内膜移位,急、慢性盆腔炎,子宫狭窄、阻塞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疼痛。
按病因、疼痛性质及其发生时间不同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及气血虚弱3型。
一、气滞血瘀(一)症状经前或行经第一二天,小腹胀痛,怕按,甚则小腹剧痛而发生恶心、呕吐,伴胸胁作胀,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
(二)治法1.方法一(1)选穴膈俞、肝俞、次髎、中极、血海。
(2)定位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5-2-1]。
图 5-2-1 膈俞、肝俞、次髎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5-2-1]。
次髎: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俯卧,骨盆后面,从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后上棘,与之平齐,髂骨正中突起处是第1骶椎棘突,髂后上棘与第2骶椎棘突之间即第2骶后孔,此为取穴部位,见图5-2-1)。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见图4-6-1)。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3)。
(3)拔罐方法刺络拔罐法。
膈俞、肝俞两穴用梅花针叩刺出血,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之后拔罐,以局部有少量血点冒出皮肤为度。
余穴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2.方法二(1)选穴气海、曲泉、三阴交、太冲。
十种常用的拔罐治疗罐法十种常用的拔罐治疗罐法十种常用的拔罐治疗罐法一、单罐法:亦称单罐独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局限的疾病,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
如软组织扭挫伤、劳损选阿是穴,“网球肘”选肱骨外上髁处,痈疖切开后或自溃后在其上拔罐以排脓等。
二、多罐法:多罐法即多罐并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病变处肌肉丰满的疾病。
或敏感反应点较多者,可根据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情吸拔几个至10余个。
如某一肌肉劳损时可按肌肉的走向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
称排罐法。
间距可密可疏,间距密的(罐距小于3.5厘米)称为密排法。
间距疏的(罐距大于7厘米)称为疏排罐法。
三、留罐法:留罐法又称为坐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一段时间的拔罐法。
留置时间一般为5~20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如需拔淤血罐,时间可稍延长。
但不要拔破皮肤和起水泡。
留罐法可用于拔罐治疗的大部分病症,是最常用的拔罐法。
四、闪罐法:闪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随即取下。
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为止的拔罐方法,若连续吸拔20次左右,又称连续闪罐法。
此法的兴奋作用较为明显。
适用于肌肉痿弱、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弱病症及中风后遗症等。
由于闪罐法属于充血拔罐法,拔后在皮肤上不留于淤紫斑,较适合面部拔罐。
五、走罐法:走罐法又称推罐法。
行罐法或旋罐法。
操作前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涂上一层薄薄的润滑油,如石蜡、凡士林(也可根据病情等选用风油精、红花油、风湿油、消炎止痛膏、药酒等提高疗效),便于滑动。
吸拔后用左手按住罐具前部皮肤,右手握住罐底平推或稍倾斜推动,作前、后、左、右方向移动。
也可根据患部需要作环形旋转移动。
此时走罐部位皮肤可见潮红、深红或起丹痧点,治疗即告结束。
本法宜选用罐口较大、罐口壁较厚且光滑的玻璃或有机玻璃罐。
多用于胸背、腰骶、腹部、大腿等面积较大、肌肉较厚的部位,常用于治疗麻痹、肌肉萎缩、神经痛和风湿痹痛等。
拔罐治百病案例拔罐治百病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负压作用,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下面列举了十个拔罐治百病的案例,希望可以对读者有所启发。
1. 治疗颈椎病:颈椎病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常伴随着颈部疼痛和僵硬。
通过在颈部施行拔罐疗法,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症状,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肌肉紧张。
2. 缓解肩周炎: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常常导致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
通过拔罐疗法,可以改善肩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的消退,减轻肩部疼痛和僵硬。
3. 改善腰痛:腰痛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常由于腰肌劳损或腰椎间盘突出引起。
通过在腰部施行拔罐疗法,可以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炎症,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4. 缓解关节炎:关节炎是关节组织的炎症,常常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通过拔罐疗法,可以促进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肿胀,改善关节疼痛和功能。
5. 提高免疫力:拔罐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流通,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通过定期拔罐,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6. 缓解痛经:痛经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症状,常常伴随着腹痛和不适感。
通过在腹部施行拔罐疗法,可以促进子宫血液循环,缓解痛经症状,舒缓情绪。
7. 改善消化功能:拔罐疗法可以促进腹部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器官的功能。
通过在腹部施行拔罐,可以缓解胃痛、胃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提高消化功能。
8. 缓解失眠:失眠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常常由于精神紧张和身体不适引起。
通过在背部施行拔罐疗法,可以促进身体放松,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
9. 改善皮肤问题:拔罐疗法可以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供应,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
通过在背部和腹部施行拔罐,可以改善皮肤问题,如痤疮、湿疹和皮肤干燥等。
10. 缓解焦虑和抑郁:拔罐疗法可以促进身体放松,舒缓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通过在背部施行拔罐,可以改善心脑血液循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拔罐治疗颈椎病的偏方介绍首先老中医在这儿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尽管劲椎病的症状成因十分复杂,但是拔火罐能有效治疗大部分颈椎病!已经有无数临床案例证明,拔火罐对治疗颈椎病有着很好的疗效。
中医上的理论解释如下:颈椎病多是因为肾虚精亏、气血不足、气滞、痰浊、瘟血等病症的累积造成经隧不通、筋骨不利等而发病。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颈部沉重麻木,摁之酸胀,严重者感到身体酸软乏力,甚至大小便失禁,老年人还极有可能中风。
中医拔罐法通过对人体的肩颈部相关穴位如大椎穴、肩井穴、天宗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等进行刺激可以有效舒经活络,帮助气血运行通常,缓解颈椎病困扰。
颈椎病拔罐法火罐法用闪火法将点燃的酒精棉球,伸到罐内烧一下,抽出棉球,很快罩扣于患处皮肤上。
将罐吸附于大椎、大杼、肩井、肩髃、天宗、膈腧、肝俞,亦可用抽气罐法吸附于上述穴位,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刺络拔罐法取大椎、肩井、肩髃、颈夹脊、阿是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至微微渗血,立即用闪火法拔罐。
走罐法用闪火法拔罐于颈部,沿着颈夹脊、手太阳小肠经的肩外腧至天宗来回走罐。
药罐法将加工成不同口径的竹管放在煮沸的药水艾叶、防风、杜仲、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0克,乳香、没药各5克,布包水煎锅内,2~3分钟后取出,并把管内药水甩净,迅速地放在患者穴位上,可牢固吸住皮肤。
7~8分钟后取下,局部皮肤出现淤血或充血。
据病情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颈椎病的病理改变大多是椎间小关节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颈椎是脊柱关节活动度最大的部分,这也是多数人患此病的重要原因。
由于颈椎关节活动频繁,使椎间盘和小关节易受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引起瘢痕组织增生,刺激压迫脊神经根、椎动脉引起疼痛、麻木为主的一系列症状。
本病属传统医学的痹症范畴,治疗以疏风通络,除湿止痛为原则。
方1.苏芷当桂验方洗剂功效适用于治疗颈椎病。
推拿手法结合走罐治疗背部肌筋膜炎106例
陈琳;黄芳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0(022)009
【摘要】@@ 背部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的较为棘手的疾病.多因肩胛骨附近的肌肉损伤及背肌劳损所致,中医上称为背伤筋.1993~1999年,我们运用推拿手法结合走罐治疗背部肌筋膜炎106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06例中,男33例,女73例;年龄<30岁6例,30~40岁45例,40~50岁39例,>50岁16例;病程<1年28例,1~5年63例,>10年15例.
【总页数】2页(P691-692)
【作者】陈琳;黄芳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中医院350001;福建省福州市中医院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
【相关文献】
1.走罐法治疗背部肌筋膜炎93例 [J], 潘瑛
2.推拿手法结合走罐治疗腰部肌筋膜炎97例 [J], 黄芳
3.姜汁走罐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76例 [J], 王玉华;杨建
4.温针灸配合走罐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炎25例 [J], 陶智勤
5.温针灸配合艾油走罐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炎的疗效分析 [J], 张玉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