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78
心电图总结知识点一、心电图的基本原理1. 心脏的起搏系统心脏是一个自主跳动的器官,它的跳动由心脏起搏系统负责。
心脏起搏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和希氏束。
窦房结是心脏起搏系统的起搏点,它位于右心房的上部,能够周期性地产生冲动并使心脏收缩。
当窦房结的冲动到达心房肌时,心房肌开始收缩,使血液进入心室。
然后,冲动到达房室结,再传导到希氏束和它的分支,使心室肌开始收缩。
这样,心脏才能够完成一次跳动。
2. 心电图的形成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心肌细胞的膜电位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心电活动。
心电图记录的是这种心电活动的变化。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多个导联同时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整个过程,从而反映心脏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二、导联的位置及意义1. 心电图的导联心电图的导联是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电极的位置。
一般来说,心电图分为12导联和3导联两种方式。
12导联包括传统的3导联、6导联和12导联。
3导联包括I、II和III导联,分别反映心脏电活动在体表上的纵向和横向传播情况。
6导联和12导联分别在3导联的基础上增加了胸导联和肢导联。
肢导联包括I、II、III、aVR、aVL和aVF,它们反映心脏电活动在不同方向上的传播情况。
胸导联包括V1、V2、V3、V4、V5和V6,它们反映心脏电活动在横向上的传播情况。
2. 导联的意义不同的导联反映了心脏电活动在不同方向上的传播情况,可以用于检测心脏各个区域的功能和病变。
例如,I导联、II导联和III导联反映了心脏电活动在体表上的纵向传播情况,可以用于检测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情况。
aVR、aVL和aVF反映了心脏电活动在体表上的横向传播情况,可以用于检测心室的活动情况。
V1~V6反映了心脏电活动在横向上的传播情况,可以用于检测心室的活动情况。
三、心电图的正常波形1、P波P波是心房肌的兴奋传播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波形。
它代表了心房肌的收缩,从P波的开始到P波的峰部,代表了心房的收缩。
如果有心房扑动或者心房颤动,P波就会消失或者呈现不规则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