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低速行驶提示音技术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格式:pdf
- 大小:554.91 KB
- 文档页数:13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标准制定项目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
项目编号20070544-T-303,项目名称《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发展纯电动乘用车有着深远意义。
纯电动乘用车具有工作效率高、低噪音、行驶平稳和不依赖石油等诸多优点,是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大方面和方向。
纯电动乘用车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所以国家对开发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了大力支持。
因此,编制纯电动乘用车技术要求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推动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清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提升纯电动汽车的技术水平,是本标准的制定目的之一。
二、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
纯电动乘用车标准编制的原则,充分借鉴国外已有的纯电动乘用车标准或标准草案,进行我国纯电动乘用车标准的制定,密切关注国际标准动态,与国际标准同步与接轨。
这样既能采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内容、指标,又可结合我国产品的实际开发状况,制定出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国情的实用标准。
本标准主要涉及了范围、要求、纯电动乘用车整车性能及试验方法等方面。
关于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纯电动乘用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1 类纯电动乘用车(包括可再充电电池或超级电容器)。
关于车辆设计要求设计要求主要考虑到纯电动汽车多由改装而成,轴荷改变、行李箱容积是两个重要方面。
轴荷及质量限值:前置前轮驱动(FF)满载时,前轴负荷不小于55%;前置后轮驱动(FR)满载时,后轴负荷不大于52%;后置后轮驱动(RR)满载时,后轴负荷不大于60%。
电动乘用车的电池箱总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合理比值:不大于30%。
这些指标主要是从车辆的操纵性、运输效率等方面考虑。
行李箱容积应不小于0.45 m3关于整车动力性能要求规定了最高车速、加速性能、爬坡性能几个方面。
这是作为乘用车来说,应该重点考核的几项重要指标。
具体指标参考了天津汽车检测中心的一些试验数据。
电动汽车AVAS系统ECE法规分析与应用闫明亮;高粹勤【摘要】结合电动汽车低速行驶噪音低不易被察觉的特点,欧洲经济委员会经过多年研究发布了车辆有声提示系统(AVAS)的技术法规,规定了车辆的最小声音限值和频移.文章深入研究该法规的制定过程,对AVAS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为系统开发提供参考依据和设计建议.【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AVAS;技术法规;最小声音【作者】闫明亮;高粹勤【作者单位】江淮汽车国际公司海外汽车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601;江淮汽车国际公司海外汽车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72前言欧洲经济委员会(ECE)在2016年10月05日颁布了138号法规,对 AVAS系统制定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美国FMVSS 141规定了车辆启动且停止、加速和减速、匀速和倒车四种工况的最小声压级等要求。
FMVSS 141标准被FMVSS 571和585取代,并将于2018年9月1日起对所有新车强制实施。
日本国土交通省(MLIT)基于研究成果发布了车辆提示音系统技术指导方针,明确了发出提示音的车辆适用范围、车速范围声音特性等要求。
我国国家标准委于 2013年下达了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标准制定计划,于2016年12月完成征求意见稿的收集,尚未正式发布。
该标准规定了提示音的声级限值、频率要求、声音类型等。
1 法规适用车型及定义1.1 适用车型AVAS只适用于在电动模式下行驶的M类乘用车和N类商用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主要指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而且这些汽车的电动模式下至少有一个前进档工和倒车档。
该系统适用于M类和N类车,不适用于L类和O 类。
不适用于O类,是因为O类车没有动力输出装置,不适用于L类是ECE经过仔细的研究和最终讨论后,认为尚没有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 FMVSS标准适用于总重 1000磅也就是4536kg以下的所有车辆含L类车,而我国标准只适用于M1类车和 N1类的电动汽车,适用范围更窄。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电动汽车充电站计量性能在线监测设施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制定专项计划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4.06.18
•【字号】
•【施行日期】2024.06.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能源安全监管
正文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下达《电动汽车充电站计量性能在线监测设施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制定专项计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市监标技发〔2024〕34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24〕18号)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及《湖北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关于地方标准快速立项的有关规定,我局决定对《电动汽车充电站计量性能在线监测设施技术规范》等17项省级地方标准制定项目予以立项,项目名单见附件。
各项目牵头起草单位应及时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1)、《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20000)、《标准编写规则》(GB/T 20001)和《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GB/T 20002)等国家标准和有
关规定,抓紧研究编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行业专家的意见建议,严格按照技术审查程序开展专业技术评审,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项目计划。
附件:湖北省地方标准制定专项计划表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6月18日附件。
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对国家标准《城市物流车辆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公布日期】2012.05.24•【分类】正文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对国家标准《城市物流车辆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的函(全道运标字〔2012〕016号)各位委员及相关单位:按照国家和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担国家标准《城市物流车辆技术要求》(项目编号:20111741-T-348)的制定工作,该项标准经过广泛调研、与相关部门沟通以及反复的调整和修改,目前已经完成征求意见稿。
现将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予以公布,征求各有关单位的意见。
请各单位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审阅,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并于2012年6月30日前反馈到标准起草单位。
联系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张学礼;联系电话:************,传真:************,邮箱:*******************;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编:100088。
附件:1、《城市物流车辆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2、《城市物流车辆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3、回函意见表。
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附件1:ICS 03.220.20R12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XXXXX— 201X城市物流配送车辆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urban logistics distribution vehicle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验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XXXXX— 201X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车辆类型、结构与主要技术参数要求5 技术要求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新能源汽车低速行驶模拟提示系统设计韩勇;陈子明;张引引【摘要】针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起步或车速小于20?km/h时驱动电机声音较小,在城市及人流密集的区域,极容易对行人或者其它车辆造成事故的情况,设计一种低速模拟提示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模拟其行驶声音,从而主动地提醒行人及其它车辆注意避让,为新能源汽车行驶安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汽车电器》【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起步;模拟提示系统;事故【作者】韩勇;陈子明;张引引【作者单位】中航爱维客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17;中航爱维客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17;中航爱维客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9.72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将投放市场。
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起步时都是利用驱动电机提供动力来源,声音较小,起步速度较快,在城市及人流密集的区域,极容易引发对车外行人及其它车辆的安全事故。
鉴于目前在商用客车上尚未有满足上述要求的产品可供使用,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设计一种低速行驶模拟提示器,当车辆在起步且车速低于20 km/h行驶时,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模拟其行驶声音,以提示车内乘客注意及车外行人、车辆主动避让,防止人员伤害及车辆碰撞等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安全。
外人员发出适当的提示性声响[2]。
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送审稿)12.13.2条规定: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车辆起步且车速低于20 km/h时,应能给车身人员发出适当的提示声响[3]。
2010年2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设立了安静道路车辆(QRTV)的非正式工作组,该工作组的主要职责为研究安静车辆提示音技术的可行性以及全球化协调的必要性,并起草了车辆提示音的全球技术法规(GTR)[1]。
总第 203 期12公路与 汽运Highways H Automotive Applications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室内测试分析夏小均,陈德兵(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 401122)摘要:加装具有提示功能的发声装置已成为电动汽车的基本要求,UN regulation No.138标准 对纯电动车提示音提出了详细技术要求$对于提示音检测,相较于通过噪声测量,采用室内试验 方式,背景噪声更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更小,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更好$文中依据该标准,对某型国产纯电动车进行低速提示音室内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前进工况时声压级均存在1 600 Hz 以 下满足要求的1/3倍频带,且总的计权声压级满足最低、最高限制;倒车时的总计权声压级满足最 低、最高限制;频移速度均在标准范围内$关键词:汽车;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测试分析中图分类号:U469.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2668(2021)02 —0012 —04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推进,电动汽车消 费比例逐年提升。
由于采用安静的电机驱动,电动 汽车的行驶噪声远低于传统燃油车,是一种“安静汽车”。
然而,过低的运行噪声使电动汽车丧失了对行 人、骑行者的安全提醒作用,特别是对于专注的交通 参与者或有视觉障碍的人员,电动汽车更易导致事 故$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 )的一 项针对8 000台混合动力车和6万台内燃机汽车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低于一定行驶速度的条件下,混合 动力车和行人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内燃机汽车 高50% $因此,欧美、日本等一致认为需在电动汽车上配备低速行驶时可发出提示音的系统$近年 来,加装具有提示功能的发声装置成为电动汽车必须实现的新要求$对于低速提示音装置的安装,美国联邦机动车 安全标准FMVSS 141要求在2019年9月对新制造汽车开始执行$ 2016年3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 员会(UNECE )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制定并执行UN regulation No. 138标准$参照该标 准,中国于2018年底发布GB/T 37153 —2018《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但当前国内对低速提示音的研 究仍较少,主要集中在对低速提示音的声品质设计 和提示音系统的开发流程等方面。
GB 7258-2004(2004-07-12发布,2004-10-01实施)代替 GB 7258-1997前言本标准的附录为推荐性的,其余均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 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 GB7258-1997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1、增加了"3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中置轴挂车、乘用车列车、电动汽车等概念;将"三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三轮汽车",将"四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低速货车",明确"农用运输车"实质上是汽车的一类;将"运输用拖拉机"更名为"拖拉机运输机组",明确了拖拉机牵引挂车方可从事道路运输作业。
2、在"4.1 整车标志"中,⑴删除了 GB7258-1997 第 3.1.1 条中的"在车身外表面的易见部位上应装置能识别车型的标志"的要求;⑵细化了各种类型机动车产品标牌应标明的项目,明确项目名称均应有中文,允许使用符合规定的柔性标牌(4.1.2);⑶明确了汽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半挂车必须具有车辆识别代号,规定车辆识别代号一经打刻不允许更改、变动(4.1.3);⑷取消了 GB7258-1997 第 3.1.3 条中的发动机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易于拓印的要求;⑸增加了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的要求(4.1.5)。
3、在"4.4 轴荷及质量参数"中增加了汽车及汽车列车、挂车的轴荷和质量参数的要求。
4、在"4.5 核载"中调整、细化了机动车乘坐人数(或乘员数)核定的要求。
5、在"4.8 图形和文字标志"中增加了"机动车的警告性文字均应有中文标注"的要求。
6、在"7.2 行车制动"中增加了部分重型汽车和挂车应装备防抱制动装置的要求,在"7.12. 制动报警装置"中规定了采用液压制动的汽车应装备液压传能装置部件失效报警装置的要求及安装具有防抱制动装置的汽车应具有防抱制动装置失效报警功能。
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标准及道路交通管理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标准及道路交通管理在当今社会,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纯电动汽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与此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作为纯电动汽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备受关注。
那么,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标准及道路交通管理问题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探讨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标准及道路交通管理的相关内容,接下来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全面阐述这一重要议题。
一、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定义和特点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是指车长、车宽、车高和发动机排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纯电动车,能在市区内进行短途代步,通常速度不会超过60km/h。
这类车辆以其小巧灵活、零排放、低能耗等特点,逐渐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
二、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标准针对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其技术条件标准应当包括车辆的性能指标、动力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车身结构等多个方面。
在制定技术条件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能效性等方面的指标,以及与其他类型纯电动车辆的区别和特点。
还需要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城市交通环境和道路条件,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技术条件标准,为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道路交通管理在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道路交通管理方面,需要充分考虑车辆的使用环境和特点。
是否允许在主干道行驶、是否需要设置临时停车点、是否需要设立专用车道等问题都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与其他车辆的混行情况,如何有效地进行交通组织和管理,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对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标准及道路交通管理的深入探讨,可以看出这一话题涉及到技术、标准、法规、政策等多个方面,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也需要充分重视车辆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标准和管理办法,为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基于FMVSS 141的电动车辆低速提示音试验研究作者:陈昌乾薛永飞胡汀来源:《专用汽车》2024年第07期摘要:新能源汽車纯电动模式低速行驶工况下车外噪声较小,不易察觉,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因此汽车低速提示音系统应运而生。
对比了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汽车低速提示音标准或法规的差异,阐述了FMVSS 141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并以某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为研究对象,依据FMVSS 141对其提示音进行测试,介绍了测试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对后续开展该试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动车辆;低速提示音;性能要求;试验方法中图分类号:U46972 收稿日期:2024-04-17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4070301 前言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混动及纯电动车辆在低速下行驶时,车外噪声较低。
为了降低车辆与行人碰撞的风险,尤其是对盲人和视障人士,美国、日本、欧盟、中国等相继出台了相关法规,要求在具有纯电动行驶模式的汽车上,配备能够在车辆低速行驶时,发出警示、提示音的装置,以提高车辆辨识度,减小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1]。
截至目前,国内关于低速提示音的研究文献主要还是围绕UN ECE R138《针对安静道路行驶车辆可听度降低的要求》[2]和GB/T 37153—2018《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3]。
夏小均等[4-5]依据UN ECE R138中对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的要求分别在室内和室外环境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研究。
苏星溢等[6]依据GB/T 37153—2018《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组织实施了场地试验,分析了声级限值和频率数据,为同行试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谢东明等[7]以电动汽车低速提示音的国家标准为基础,围绕标准适用范围、发声的车速范围、暂停开关、背景噪声及测量方案、数据处理、倒车提示音等技术细节,结合验证试验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然而鲜有文献对FMVSS 141《混动及电动车辆最低声音要求》[8]的测试研究进行介绍。
一张图看懂GB/T 28382—XXXX《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标准简介2021年6月17日,GB/T28382《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标准正式公开征求意见。
该标准计划于2021年4月30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项目计划编号为20211159-T-339。
该标准更新了纯电动乘用车的相关技术要求;对于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基于安全要求不降低的原则并结合其低速化、小型化、轻量化的特点,增加了相应技术要求。
修订背景··························纯电动乘用车的技术进步1上一版标准GB/T28382—2012发布时,我国纯电动乘用车产业仍处于萌芽发展期;经过多年发展,纯电动乘用车产品在续驶里程、最高车速、设计水平等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原有标准条款不再适用于现有的技术发展现状,需要进行适应性修改。
修订背景··························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发展2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广义上属于纯电动乘用车,具有低速化、小型化、轻量化等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00家左右规模以上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产能超过200万辆。
近年来,市场调研发现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部分产品不符合制动、车身强度、碰撞等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前期研究及任务来源为贯彻落实2025年节能目标,配合乘用车第五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制定和后续实施,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从2018年起开始着手进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标准修订的前期预研工作。
主要包括:1)全面梳理GB/T 32694—2016版本中引用的标准和技术条款的适用性,明确标准修订思路;2)密切跟踪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GB 18352.6—2016)及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GB 19753)相关动态,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2019年3月13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审查会上审议通过了GB/T 32694《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的修订。
2)主要工作过程按照节能工作整体部署,《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标准修订工作于201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国内外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企业、检测机构等80余家单位共同开展研究。
本标准与GB/T 19753《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同期启动修订,标准中涉及的车辆燃料消耗量及续驶里程指标均基于GB/T 19753确定。
自2018年启动标准修订工作以来,中汽中心标准所组织召开了多次工作会议和技术交流并在工作组内部开展验证工作,同时针对GB/T 19753修订后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为标准起草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9年4月,中汽中心标准所根据前一阶段研究和验证情况完成了标准修订草案,并在工作组内部开展了多轮意见征集与讨论,于2019年9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情况如下:表2 主要技术会议及研究活动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1)研究目标《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标准修订应满足政府主管部门的汽车节能管理需求,保障我国2025年汽车节能目标的实现,同时进一步规范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路线,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
前言本标准的附录为推荐性的,其余均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 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 GB7258-1997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1、增加了"3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中置轴挂车、乘用车列车、电动汽车等概念;将"三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三轮汽车",将"四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低速货车",明确"农用运输车"实质上是汽车的一类;将"运输用拖拉机"更名为"拖拉机运输机组",明确了拖拉机牵引挂车方可从事道路运输作业。
2、在"4.1 整车标志"中,⑴删除了 GB7258-1997 第 3.1.1 条中的"在车身外表面的易见部位上应装置能识别车型的标志"的要求;⑵细化了各种类型机动车产品标牌应标明的项目,明确项目名称均应有中文,允许使用符合规定的柔性标牌(4.1.2);⑶明确了汽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半挂车必须具有车辆识别代号,规定车辆识别代号一经打刻不允许更改、变动(4.1.3);⑷取消了 GB7258-1997 第 3.1.3 条中的发动机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易于拓印的要求;⑸增加了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的要求(4.1.5)。
3、在"4.4 轴荷及质量参数"中增加了汽车及汽车列车、挂车的轴荷和质量参数的要求。
4、在"4.5 核载"中调整、细化了机动车乘坐人数(或乘员数)核定的要求。
5、在"4.8 图形和文字标志"中增加了"机动车的警告性文字均应有中文标注"的要求。
6、在"7.2 行车制动"中增加了部分重型汽车和挂车应装备防抱制动装置的要求,在"7.12. 制动报警装置"中规定了采用液压制动的汽车应装备液压传能装置部件失效报警装置的要求及安装具有防抱制动装置的汽车应具有防抱制动装置失效报警功能。
新版GB 7258-2017与前一版主要变更最新版本GB7258-2017版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9项修订内容,新能源汽车与主被动安全技术被提上重点本次新标准是在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客观要求,规范发展旅居挂车、新能源汽车等新型车辆的客观要求,响应社会各界和领导提升公交车等重点车辆本质安全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统一协调的机动车技术标准体系的客观要求,四个客观要求背景下修订。
新标准遵循提高针对性、提升先进性、突出可行性、注重协调性、保持连续性等五个修订原则。
主要修订内容包括:1.进一步提升了大中型客车的运行安全性和防火安全性要求。
2•扩大了重中型货车、汽车列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安全装置配置要求,增加了货箱(厢)、厢体、罐体等技术要求。
3 •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特殊要求。
4•增加了事件数据记录系统配备、汽车电子标识安装用微波窗口等强化汽车运行安全管理的要求。
5 •明确了旅居车和旅居挂车的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组成乘用车列车的乘用车、中置轴挂车要求及乘用车和中置轴挂车的匹配要求,增加了旅居车和旅居挂车的电器线路要求。
6•修改了摩托车、正三轮摩托车的术语和定义,调整了警用摩托车、发动机排量大于等于800mL或电机额定功率总和大于等于40kW的两轮普通摩托车的外廓尺寸限值要求。
7.提高了面包车的安全技术要求。
8.细化了部分车辆的车辆识别代号打刻位置要求, 修改了自动变速器换挡、乘用车座椅布置等要求及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客车、载货汽车和专项作业车的术语和定义,规定所有乘员座椅及其布置应能保证就坐乘员的乘坐空间,明确了汽车使用遥控钥匙时的车门锁止策略、机动车排气管口朝下角度等要求。
9.增加了机动车采用主被动安全新技术、新装置、新结构时的要求。
新能源汽车特殊要求为安全性增添新祛码以下为客车部分主要修订内容关键部分提炼:(一)关于“客车”的术语和定义3.2.1.3客车bus设计和制造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的汽车,包括驾驶人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9个。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为了落实工信部提出的构建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安全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6年7月启动了本强标的立项工作,意在制定与国际接轨且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动汽车安全整车层面的强制性标准。
标准制定计划于2016年9月正式下达,计划编号20160969-Q-339。
2、主要工作过程根据有关部门对电动汽车标准制定工作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组织成立“电动汽车整车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系统开展电动汽车整车标准的制定工作。
1)2016年8月,国标委启动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要求》三大强制标准立项;2)2016年12月29日,在南充举行的电动汽车整车工作组第三届第五次工作会议上,组建了标准制定的核心工作组。
并由起草组代表介绍了标准的背景、编制思路、大纲以及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性关系;3)2017年2月1日,在工作组内部发布了初版工作组讨论稿草案,并在工作组内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意见征求工作;4)2017年2月28日在深圳举行了起草组讨论会,对初版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并在2017年6月前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意见征求;5)2017年6月6日,在株洲举行的电动汽车整车工作组第三届第六次工作会议上,对修改后的草案进行了逐条的解读和讨论;6)2017年6月-10月,在行业内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并对草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7)2017年10月13日,在天津举行的电动汽车整车工作组第三届第七次工作会议上,对争议问题进行了一一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基本形成征求意见稿草案。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编制原则1)本标准编写符合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2)工作组内企业对修订内容进行多次征求意见,并在会上充分讨论;3)起草过程,充分考虑国内外现有相关标准的统一和协调。